水芹菜花卉
A. 蔬菜揚州人有講究,過年吃水芹菜意味著什麼
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作件大事,過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乾的、鮮的、生的、熟的,統之名曰「年貨」。臘八一過,揚州一帶到處就有了准備過新年的氣象了。
年前
揚州有句俗話叫「有錢沒錢,乾乾凈凈過年」,可見揚州人迎接新年,並不在於多麼富有,第一件事是要洗衣掃塵,清潔衛生。揚州人家新年前的清潔衛生多數在臘月十七、十八前後進行,所以民眾中有「十七十八,越掃越發」的諺語。每家每戶都有爐灶,在民間信仰中,有灶就有灶神,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送灶,民間俗稱為「過小年」,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糖瓜、糯米飯等食物,再供上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糖瓜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這種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因被拉成扁圓型,所以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而糯米飯里則摻上松子、花生、栗子等乾果,象徵著聚寶盆或者搖錢樹,這么香甜的糯米飯送灶時是吃不到的,要放到正月初七才能吃,寓意著不瞎眼睛。於是一家人圍著灶王爺禱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這樣送灶的習俗,在揚州農村仍有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還保持著,而在城市,由於廚房用具的現代化,這種習俗已被漸漸淡忘。
送灶以後,就真正開始了年貨的采購與囤積,貼春聯、貼門神、貼福字、貼年畫,這些寓意吉祥的大紅色的紙張給新年帶來了無處不在的喜氣與熱情,往往舊式有前後門的房屋會在前門貼春聯,後門貼門神畫——唐朝初年的兩位大將秦叔寶和尉遲公。據說大門上貼上這兩位門神,許多妖魔鬼怪都會避而遠之,而小孩子們則是對這兩位形象頗有點猙獰的門神既怕又敬、既畏又尊,很是有趣。家裡屋內的牆壁或房門上貼得都是些喜氣洋洋的年畫,比如麒麟送子、和氣娃娃等,現在的家庭大多以一卷卷漂亮精美的掛歷取代了各種花花綠綠的年畫,而「福」字卻貼得多了起來,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商家們願意在新年貨品中夾上一兩張「福」字作為贈品,「福」字得倒著貼在門或窗戶上,這樣過路的人們看見了,會指著說「福」倒了,那麼福就真的要到了哦。
除夕
到了除夕夜,揚州人一貫對食物的熱情就體現出來了,之前早就腌制好的臘肉、風雞、咸魚、火腿、灌曬好的香腸等等都被或切或撕地一碟碟端上了桌,這是先鋒,之後便是各式各樣燒、煮、煎、炸的食物,花樣繁多、香味誘人,但無論如何餐桌上不能缺的是芋頭燒肉,有俗話說「三十晚上吃芋頭,一年四季不會愁」,蔬菜里揚州人也很講究吃水芹菜,意味著路路通,粉絲,意味著細水長流,豌豆,揚州人讀作安豆,平平安安的意思,還有青菜、豆腐,意味著清清爽爽,人們常說「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看來即便是可以放開肚皮狂吃海喝的如此重要的時刻,人們也是不忘搭配合理、飲食均衡的。油燦燦的紅燒鰱魚肯定是少不了的,只不過要等到正月初一才能吃,因為「年年有餘」嘛。
過年時連續好幾天的大魚大肉是會把人給吃撐住的,這時候來點清粥小菜很能把人引誘得口水直流,小菜可以是自家腌制的白蘿卜干,揚州人頗愛吃這種經過鹽水浸泡、太陽烘曬、灑了胡椒面的蘿卜乾的,一串串取下來,塞進小瓶小罐里,想吃的時候撈幾片出來,嚼在嘴裡脆脆嘣嘣,很是爽口。小菜還可以是自家炒制的什錦菜,這什錦菜其實是素什錦,原料是各式各樣的時令鮮疏,像蓮藕、水芹、豌豆苗、野薺、冬筍、黃花菜、香菇、豆芽、胡蘿卜、木耳……種類絕對超過十樣,材料是各家主婦上街精心選購的,全備齊了,再一樣一樣下鍋炒,這一點很關鍵,不管有多少種菜,每一種都必須單獨下鍋,單獨加調料,這樣才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串,也不會因為材質不同影響火候。炒好了,你看吧,紅黃白綠,五顏六色,分盛在一個個瓷碗里,散發誘人的清香,光是看看,就足夠讓人流口水了。接下來的工序就簡單了,一個字:拌,兩個字:涼拌。把它們均勻地攪在一起,沿著碗邊細細地淋上小磨麻油,這樣就大功告成了。這是春節期間最受揚州老百姓們歡迎的一道家常冷盤,所以量不能少,盛什錦菜的瓦缽大的象是臉盆。
吃完年夜飯,就要守歲了,一家老小守著電視機看春晚,直到電視上放起了鞭炮,屋外也噼里啪啦、此起彼伏地爭相響起了鞭炮聲,因為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就是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孩子們終於等到這一時刻,都捧著鞭炮禮花湧出了門,在滿天的火樹銀花之中歡呼雀躍。關於鞭炮,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私藏的小玩意,那種一捏即響的白色小蝌蚪,那種紅色小鞭一樣的摜炮,猛地扔出去,小石激飛,勁道傷不了人,火花也傷不了人,但往往震撼力卻可嚇得不明就裡的人們十分驚恐、心跳加速,回頭一看,原來是幾個小鬼在搗亂。
新年
除夕夜過去,第二天孩子們醒來後第一件事就是摸枕頭下面,前一天晚上大人們已經在那裡放了雲片糕、桔子和壓歲錢,摸著了糕就是要高高在上,摸著了桔子就是大吉大利,摸到了壓歲錢自然就是要發財了。正月初一換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得是新嶄嶄的,有了新氣象,人們精神也抖擻了許多。揚州人這一天早上得吃圓子面,取意「圓圓滿滿、長命百歲」,揚州有些地方的習俗是碗里的圓子面不能全吃完,圓子得留雙數,也是為了討個吉利。
互相串門拜年的習慣就算是社會再怎麼發達也改變不了的,過年本來圖的就是個熱鬧喜慶,這時候家裡面就得擺上一應水果糕點,招待來做客的親友們。舊時家庭里有供桌或者老爺櫃,把高腳盤一溜階梯狀對稱地擺在上面,盤子里放的是香櫞、佛手、蘋果、桔子四樣水果,取意四四如意,也有用桌盒,揚州人稱茶色盒子,放上蜜棗、雲片糕、桃酥、董糖、大京果等細點,大戶人家過新年講究的是排場,桌上八樣碟子里放著揚州傳統茶食「小八件」——眉公餅、太師餅、黑麻、白麻、菊花餅、一條線、小佛手、小蘋果,一樣不少,它們的內餡和造型都很講究,豆沙、棗泥、椒鹽、五仁、麻香等五味俱全,形象逼真、味不雷同。揚州糕點是出了名的精細,雖然現在人們已沒那麼多老規矩在身,但新年揚州人要吃茶食糕點的習俗卻沿襲了下來,三丁包、豆沙包、翡翠燒賣、千層油糕、蟹黃湯包……這些享譽海內外的名點也不過是揚州平常百姓人家在新年期間整箱整箱放在家裡等著慢慢消滅的吃食。
除了傳統的糕點水果,現代化的超市給人們提供了太多的選擇空間,瓜子、杏仁、花生、松子、開心果、巧克力、酸奶、牛肉乾、薯片……甚至於夏天才吃的冰激凌全都瘋狂地涌進了家家戶戶,那種六七十年代只能憑票按人頭供應的飢荒年景一去不復返,再也不見那種排了幾個小時的隊,眼看著快挨到了,商店突然打出 「花生瓜子已售完」的牌子的無奈場景,現在的人們真得是幸福多了,只要口袋裡有錢,沒有吃不到,只有想不到的。
近年來,揚州市民們也漸漸形成了新年逛花市買花的習慣,應時應節的水仙、臘梅、喜氣洋洋的牡丹、金橘、「口彩」花卉發財樹、元寶竹都成了人們青睞的對象,用這些花團錦簇、鮮艷芬芳的花卉盆景在新年時分裝飾居室,的確會讓人們神清氣爽、精神抖擻,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到來了。
年貨還有很多,真的要細說下來,估計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無論是舊是新,人們對待春節的態度還是一樣的熱情,這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最熱鬧、最重要的節日,人們辛苦了一年,在這除舊迎新的幾天難道不應該實實在在地滿足一下自己嗎?年貨——真正點燃了人們對於春節的無窮嚮往與深切依戀之情。
舊時新年初一子時一過,便有人帶上豬頭三牲、香燭、鞭炮,趕到土地廟去燒頭香。燒完香回家不再睡覺,等待天亮。天剛一放亮便天」財門」(大門),點燃香燭、鳴放鞭炮」接年」。接著晚輩起床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吃桔子和雲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然後吃早飯」湯圓和面條。早飯後,中青年人出門向街坊鄰居拜年,家中備有香煙、瓜子、糖果、糕點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來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飯菜,吃除夕晚餐餘下的飯菜,叫」隔年陳」(」隔年陳」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
初一這天,不用刀剪等利器,以圖避凶;不洗曬衣物,以示閑暇;不掃地,以求」聚寶」。正月初五日叫」財神日子」,人們一起床就」挑財神水」。然後到家門外附近路去燒錢化紙,叫」燒利市」。早飯有的吃圓宵,有的吃面條,有的煎食臘月二十四煮的糯米飯。這天,還有穿戴財神衣帽、戴著面具的上門賀財神者,叫做」 跳財神」,主人施以糕饅,表示」謝財神」。
新中國成立後,燒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經不見,初一這天,有些單位舉行團拜,人民群眾還開展向烈軍屬拜年及各種文化活動。
B. 哪些是喜水的菜 如:水芹
大哥,水芹一般種植是用苗繁殖的,不是種子,你買來水芹種上好了。 水芹種子發芽力弱,且幼苗生長緩慢,一般用莖進行無性繁殖。水生蔬菜多為喜溫性植物
C. 一份完整的園林預算都包括什麼內容苗木的價格如何確定
這里所說的園路,是指綠地中的道路、廣場等各種鋪裝地坪。它是園林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園林的骨架、網路。園路的規劃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園林面貌和風格。例如,我國蘇州古典園林,講究峰迴路轉,曲折迂迴而西歐古典園林凡爾賽宮,講究平面幾何形狀。下面是筆者在設計公園、人工森林所考慮的幾方面問題,供讀者參考討論。
園路的功能
園路和多數城市道路不同之處,在於除了組織交通、運輸;還有其景觀上要求:組織游覽線路;提供休憩地面,園路、廣場的鋪裝、線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園林景觀一部分。總之,園路引導遊人到景區,沿路組織遊人休憩觀景,園路本身也成為觀賞對象。
回想杭州胡緒渭先生在講解花港觀魚牡丹園時,對"梅影坡"的分析論述是極有啟發意義的;對著梅樁,鋪砌其倒影的地面。此情此景,讓人浮相聯翩,流連忘返。
園路的類型和尺度
一般綠地的園路分為幾種:
●主要道路。聯系全園,必須考慮通行、生產、救護、消防、游覽車輛。寬7~8米。
●次要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築,通輕型車輛及人力車。寬3~4米。
●林蔭道、濱江道和各種廣場。
●休閑小徑、健康步道。雙人行走1.2~1.5米,單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為園林一景。
這里要強調的有三點:
一是,園路的鋪裝寬度和園路的空間尺度,是有聯系但又不同的兩個概念。舊城區道路狹窄,街道綠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寬,它的空間也有多大。而園路是綠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間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鋪裝寬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響。不能以鋪裝寬度代替空間尺度要求。
一般園林綠地通車頻率並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為追求景觀的氣魄、雄偉而隨意擴大路面鋪砌范圍,減少綠地面積,增加工程投資。倒是應該注意園路兩側空間的變化,疏密相間,留有透視線,並有適當緩沖草地,以開闊視野,並藉以解決節假日、集會人流的集散問題。園林中最有氣魄、最雄偉的是綠色植物景觀,而不應該是人工構築物。
二是,園路和廣場的尺度、分布密度應該是人流密度客觀、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寬,是一般情況下的參考值。"路是走出來的",從另一方面說明,人多的地方,如游樂場、入口大門等,尺度和密度應該是大一些;休閑散步區域,相反要小一些,達不到這個要求,綠地就極易損壞。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園草地,被喻為金子鋪出來的,就是這個原因。現在很多規劃設計,反過來誇大第五立面、鋪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設投資,也導致終日暴曬,行人屈指可數,於生態不利,不能不說是一種弊病。
當然,這也和園林綠地的性質、風格、地位有關系。例如,動物園比一般休息公園園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區比郊區公園大一些;中國古典園林由於建築密集,鋪裝地往往也大一些。建築物和設備的鋪裝地面,是導游路線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園路,是園路的延伸和補充。
三是,在大型新建綠地,如郊區人工森林公園,因為規模宏大,幾千畝至萬畝,要分清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園路。建園伊始,只要道路能達到生產、運輸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隨著園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設其他園路和小徑、設施,以節約投資。初期建設也以只建園路路基最為合理有利,如南匯的濱海人工森林公園。
園路的線型
(1)規劃中的園路,有自由、曲線的方式,也有規則、直線的方式,形成兩種不同的園林風格。當然採用一種方式為主的同時,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補充。仔細觀察,上海楊浦公園整體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規則式的;復興公園則相反,雁盪路、毛氈大花壇是規則式,而後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這樣相互補充也無不當。不管採取什麼式樣,園路忌諱斷頭路、回頭路。除非有一個明顯的終點景觀和建築。
(2)園路並不是對著中軸,兩邊平行一成不變的,園路可以是不對稱的。最典型例子是浦東世紀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線向南移了10米,北側人行道寬44米,種了6排行道樹。南側人行道寬24米,種了兩排行道樹;人行道的寬度加起來是車行道的兩倍多。
(3)園路也可以根據功能需要採用變斷面的型式。如轉折處不同寬狹;坐凳、椅處外延邊界;路旁的過路亭;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見圖)。這樣寬狹不一,曲直相濟,反倒使園路多變,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閑、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
(4)園路的轉彎曲折。這在天然條件好的園林用地並不成問題:因地形地貌而迂迴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話下。而上海一般就不是這樣。為了延長游覽路線,增加游覽趣味,提高綠地的利用率,園路往往設計成婉蜒起伏狀態,但是上海園林用地的變化不大,往往一馬平川而根據不足。這時就必須人為地創造一些條件來配合園路的轉折和起伏。例如,在轉折處布置一些山石、樹木,或者地勢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為曲而曲,脫離綠地而存在。陳從周說:"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以明•計成的話要做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
(5)園路的交叉要注意幾點:
▲避免多路交叉。這樣路況復雜,導向不明。
▲盡量靠近正交。銳角過小,車輛不易轉彎,人行要穿綠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寬度、鋪裝、走向上應有明顯區別。
▲要有景色和特點。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對景,讓人記憶猶新而不忘。
(6)園路在山坡時,坡度≥6,要順著等高線作盤山路狀,考慮自行車時坡度≤8,汽車≤15;如果考慮人力三輪車,坡度還小,為≤3。
人行坡度≥10%時,要考慮設計台階。園路和等高線斜交,來回曲折,增加觀賞點和觀賞面,未嘗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殘廢人所到范圍和用路。
園路的鋪裝
建議采塊料-砂、石、木、預製品等面層,砂土基層即屬該類型園路。這是上可透氣,下可滲水的園林--生態--環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議,是基於下面幾點考慮:
(1)符合綠地生態要求。可透氣滲水,極有利於樹木的生長,同時減少溝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補充。
(2)與園林景觀相協調。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跡。尤其是郊區人工森林這種類型綠地,粗獷一些並無不當。
(3)新建園林,尤其上海園林,往往因地形變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園路、廣場處於新填土之上。
(4)園林綠地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要不斷補充完善。這種路面鋪裝適於分期建設,甚至臨時放個過路溝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極容易不必如剛性路面那樣開腸剖肚。
(5)園林綠地除建設期間外,園路車流頻率不高,重型車也不多。
(6)是我國園林傳統做法的繼承和延伸。
塊料路面的鋪砌要注意幾點:
□廣場內同一空間,園路同一走向,用一種式樣的鋪裝較好。這樣幾個不同地方不同的鋪砌,組成全園,達到統一中求變化的目的。實際上,這是以園路的鋪裝來表達園路的不同性質、用途和區域。
□一種類型鋪裝內,可用不同大小、材質和拼裝方式的塊料來組成,關鍵是用什麼鋪裝在什麼地方。例如,主要幹道、交通性強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線條簡潔大方,便於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種石料,變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徑、小空間、休閑林蔭道,可豐富多采一些,如我國古典園林。要深入研究園路所在其他園林要素的特徵,以創造富於特色、膾炙人口的鋪裝來。例如,杭州的竹徑通幽,蘇州五峰仙館與鶴所間的仙鶴圖與環境融洽一體,詩情畫意,躍然紙上。明•計成在《園冶》中對此早有論述"惟所堂廣廈中,鋪一慨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式宜疊勝,近砌亦可迴文,八角嵌方選鵝子鋪成蜀錦。"
□塊料的大小、形狀,除了要與環境、空間相協調,還要適於自由曲折的線型鋪砌,這是施工簡易的關鍵;表面粗細適度,粗要可行兒童車,走高跟鞋,細不致雨天滑倒跌傷、塊料尺寸模數,要與路面寬度相協調;使用不同材質塊料拼砌,色彩、質感、形狀等,對比要強烈。
□塊料路面的邊緣,要加固。損壞往往從這里開始。
□側石問題。園路是否放側石,各有己見。筆者認為要依實而議定:
①看使用清掃機械是否需要有靠邊;
②所使用砌塊拼砌後,邊緣是否整齊;
③側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園路邊緣的目的;
④最重要的,是園路兩側綠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綠化尚未成型時,須以側石防止水土沖刷。
□建議多採用自然材質塊料。接近自然,朴實無華,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甚至於舊料、廢料略經加工也可利用為寶。日本有種路面是散鋪粗砂,我們過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崗岩板也廣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舊磚瓦,何嘗不是傳統園路的好材料。按虹橋花園使用情況,厚150毫米以上塊石路面(通車),包含至鋪砌完成,價150元/平方米以內,彈街石價100元/平方米以內(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墊層)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園路與種植
(1)與園路、廣場有關的綠化形式有:
中心綠島、回車島等;
行道樹;
花缽、花樹壇、樹陣;
兩側綠化。
(2)最好的綠化效果,應該是林蔭夾道。郊區大面積綠化,行道樹可和兩旁綠化種植結合在一起,自由進出,不按間距靈活種植,實現路在林中走的意境。這不妨稱之為夾景;一定距離在局部稍作濃密布置, 形成阻隔,是障景。障點使人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棲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綠地則要多幾種綠化形式,才能減少人為的破壞。在車行園路,綠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車視距、轉彎半徑等要求。特別是不要沿路邊種植濃密樹叢,以防人穿行時剎車不及。
(3)要考慮把"綠"引伸到園路、廣場的可能,相互交叉滲透,最為理想:
使用點狀路面,如旱汀步、間隔鋪砌;
使用空心砌塊,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磚。波蘭有種空心磚,可使綠地佔鋪砌面2/3以上。
在園路、廣場中嵌入花缽、花樹壇、樹陣。
(4)園路和綠地的高低關系。
設計好的園路,常是淺埋於綠地之內,隱藏於綠叢之中的。尤其是山麓邊坡外,園路一經暴露便會留下道道橫行痕跡,極不美觀,因此設計者往往要求路比"綠"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帶來的是匯水問題,這時園路單邊式兩側,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淺的明溝,降雨時匯水瀉入的雨水口,天晴時乃是草地的一種起伏變化。
(5)城市道路的綠化,與道路的性質相關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觀大道、步行街等,這是另一個題目的文章了。
標簽:
作者 zhuwei528 閱讀全文 | 評論(2) | 人氣(44) | 引用(0) | 推薦 | 保存日誌
2006-07-17 18:55:09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
濕生植物:旱柳、垂柳、棉花柳、沙柳、蒿柳、皂柳、小葉楊、遼楊、沙地柏、圓柏、側柏、水杉、楝、楓楊、白蠟樹、連翹、榆、裂葉榆、榔榆、烏桕、櫻花、杜仲、欒樹、木芙蓉、木槿、夾竹桃、爬山虎、葡萄、紫藤、紫穗槐、檉柳、毛茛、水葫蘆苗、長葉鹼毛、沼生柳葉、柳葉萊、毛水蘇、華水蘇、薄荷、陌上菜、婆婆納、豆瓣菜、蔍草、水毛花、扁桿蔍草、水莎草、花穗水莎草、球穗扁莎草、紅磷扁莎草、竹節燈心草、小花燈心草、小燈心草、細燈心草、扁蓄、習見蓼、紅蓼、叢生蓼、酸模葉蓼、柳葉刺蓼、小箭葉蓼、杠板歸、刺蓼、戟葉蓼、大戟葉蓼、虎杖、白茅、拂子茅、大葉章、菵草、長芒棒頭、野古草、荻、薏苡、牛鞭草、濕生匾蕾、
挺水植物:水蔥、蘆葦、藕、慈菇、寬葉澤苔草、澤瀉、荷花、千屈菜、香蒲、鴨舌草、雨久花、菖蒲、梭魚草、稻、水筆仔、水仙、水芹菜、茭白筍、芋、田字草、蘆葦、荸薺、荊三棱、針藺、水燭、傘莎草、寬葉香蒲
浮水植物:浮萍、水葫蘆、睡蓮、芡實、王蓮、萍蓬草、鳳眼蓮、莕菜、蒓菜、黃花狸藻、浮水蕨、龍骨瓣莕菜、
沉水植物:金魚藻,水車前
標簽:
作者 zhuwei528 閱讀全文 | 評論(0) | 人氣(19) | 引用(0) | 推薦 | 保存日誌
2006-07-17 18:54:06
居住區綠化植物配置
居住區綠化植物配置
居住區綠化是直接為居民經常利用與享受的一種綠化系統。居住區的綠化規劃,不僅要體現當代人們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還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使之與現代化城市建設相適應,力求在一定時期內盡量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區綠地設計時要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以再現自然,改善和維持小區生態平衡為宗旨,以人與自然共存為目標,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植物造景為主題的可持續性為使命,達到平面上的系統性、空間上的層次性、時間上的相關性。
充分考慮居民享用綠地的需求,建設人工生態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銀杏林、香樟林、批把林、柑橘林、榆樹林;有益消除疲勞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梔子花叢、月季灌叢、丁香樹叢、銀杏———桂花叢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鳥類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選擇在小區邊緣整塊綠地上安排或與居住區中心綠地融合設計。利用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維護小區生態平衡。
喬木、灌木與藤蔓植物結合,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結合,適當地配植和點綴時令開花花卉草坪。在樹種的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
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打破建築群體的單調和呆板感。注重選用不同樹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龍柏、香樟、廣玉蘭、銀杏、龍爪槐、垂枝碧桃等,構成變化強烈的林冠線;不同高度的植物,構成變化適中的林冠線;利用地形高差變化,布置不同的植物,獲得相應的林冠線變化。通過花灌木近邊緣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貼梗海棠、海桐、杜鵑、金絲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變化的曲線。
在栽植上可採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區內道路兩側各植1至2行行道樹,同時可規則式地配置一些耐陰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蓋。其他綠地可採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組合成錯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觀。
在種植設計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進行色彩組合與協調,通過植物葉、花、果實、枝條和干皮等顯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為依據來布置植物,創造季相景觀。做到一條帶一個季相,或一片一個季相,或一個組團一個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組成的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花石榴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紅楓、銀杏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忍冬、南天竹等組成的冬季景觀。
梅苑
發貼: 883
2003-09-27 17:14
--------------------------------------------------------------------------------
園林水景植物配置設計
水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古人稱水為園林中的「血液」、「靈魂」。古今中外的園林,對於水體的運用非常重視。在各種風格的園林中,水體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為我國園林游樂的內容,在中國傳統園林中,幾乎是「無園不水」。有了水,園林就更添活潑的生機,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搖曳的形聲之美。所以,在園林規劃建設中,重視對水體的造景作用、處理好園林植物與水體的景觀關系,不但可以營造引人入勝的景觀,而且能夠體現出真善美的風姿。
水體在風景園林中的作用在園林諸要素中,以山、石與水的關系最密切。中國傳統園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園。「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為中國山水園的基本規律。大到頤和園的昆明湖,以萬壽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園」,也必有岩石相襯托,所謂「清泉石上流」也是由於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論風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稱:「山光水色與人親」。園林水體可賞、可游、可樂。大水體有助空氣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著藍天,也可使人的視線無限延伸,在感觀上擴大了空間。園林中各類水體,無論其在園林中是主景、配景,無一不藉助植物來豐富景觀。水中、水旁園林植物的姿態、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強了水體的美感。
先賢們將水的本性以擬人化的手法評價歸結為德、仁、義、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認為水無私給予萬物,「似德」;所到之處有生命成長,「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萬折必東「似意」。同時,水能「不清以人,鮮潔以出」,洗凈污濁,與人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體構築物可以產生不同的水態;以水環繞建築物可產生「流水周於舍下」的水鄉情趣;亭榭浮於水面,恍若神閣仙境;建築小品、雕塑立於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動中,與山石、河岸、塘堤產生摩擦,發出各種聲音。「山石有清音」是悅耳的美感;「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則氣勢磅礴。水聲,增添了天然韻律與節奏,顯示空間的樂感美。
總之,水是構成園林景觀、增添園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縱觀當今許多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都無一不藉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來提高園景的檔次和增添實用功能。各類水體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靜態水景,或是動態水景,都離不開花木來創造意境。
1.水邊的植物配置水邊植物配置應講究藝術構圖。我國園林中自古水邊主張植以垂柳,造成柔條拂水,同時在水邊種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氣根的小葉榕等,均能起到線條構圖的作用。但水邊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種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畫意。在構圖上,注意應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邊大喬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層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駁岸的植物配置駁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則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體,又對水面的空間景觀起著主導作用。土岸邊的植物配置,應結合地形、道路、岸線布局,有近有遠,有疏有密,有斷有續,曲曲彎彎,自然有趣。石岸線條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則是露美、遮醜,使之柔軟多變,一般配置岸邊垂柳和迎春,讓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至水面,遮擋石岸,同時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變色鳶尾、黃菖蒲、燕子花、地錦等來局部遮擋(忌全覆蓋、不分美、丑),增加活潑氣氛。
http://zhuwei528.blogcn.com/index.shtml
D. 什麼花草茶不宜放在一起喝
花草茶不制能亂搭,更不宜多搭,更不能隨便「混搭」,想混搭也別超過三種。以下介紹幾種花草茶科學「混搭」法。
1、玫瑰花+枸杞子+杭白菊:可以調節內分泌,消除疲勞。
2、迷迭香+馬鞭草+檸檬草:分解脂肪、利尿、消腫去濕,專瘦腿部,對下半身肥胖很有療效。
3、玫瑰花+減脂花+棗蜜:可排除體內多餘油脂,使得身材苗條。
4、減脂花+馬鞭草+七葉膽:清血脂,瘦身減脂。
5、玫瑰花+茉莉花:養顏美容,對肝臟和胃部有滋補功能。
(4)水芹菜花卉擴展閱讀:
沖泡有學問
壺泡法是最基本的沖泡方式,即將花草茶材料放入壺中,倒入熱開水。待花草茶沖開,燜三五分鍾,待其入味後再添加其他調味料。另一種是鍋煮法,若花草茶原料是植物的根、莖、果實等需要煮沸才能釋放味道的,則最好選用此法。
沖泡花草茶,水溫以100℃為宜。據行家介紹,單一的花草茶材料,如用500毫升的沸水來沖泡,應取分量為5-10克;混合式的花草茶,則每種花草各取2-3克,就可製造出一壺色彩繽紛的花草茶了。
E. 如何實現花草和魚共生的效果
您好!花草和魚共生的形式有很多種,有水族缸的水草和魚的共生;有工廠化養殖形式的花草和魚共生的效果;還有土池塘內以浮床種植水生蔬菜或花草形式的共生效果。下面主要給您介紹下池塘浮床形式的花草和魚共生。該種養殖方式在南方比較常見,北方地區近年來也很快推廣開來,主要原理為利用在水面上種植花草等植物吸收養魚池塘釋放出的氨氮等營養成分,從而達到改善池塘水質的目的,同時可以額外獲得花草等。北方地區採用的浮床大部分為泡沫浮床,該浮床目前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種植的植物有很多種,比如水芹菜、蘆葦、花卉等,北京還有在浮床上種植水稻的實驗,均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鋪設浮床面積一般不超過池塘面積的二分之一,北方地區在5月開始種植,10月中旬左右池塘封冰之前將浮床從池塘內撈出。
F. 水芹菜牛奶色增白增粗速長劑的配方是什麼
很多人往往會把水芹菜誤認為芹菜,而事實上雖然這兩者都被稱之為芹菜卻還是有所差別的,下面就來詳細了解一下水芹菜和芹菜的區別。
1
生長習性不同
水芹菜主要生長於南方,一般是在河溝、水田旁邊這些土質比較松、土層肥沃的地方生長的比較好。水芹菜喜歡涼爽,一般在25攝氏度以下母莖才會萌發出新芽,在15~20攝氏度的時候生長的最快,如果溫度低於5攝氏度的時候就會停止生長。在零下10攝氏度以上都可以存活。
而我們常吃的芹菜是屬於旱芹菜,一般在北方見得比較多,北方人吃到的芹菜主要是旱芹,也就是我們平日里吃的普通芹菜,它與水芹相比,旱芹香氣更濃,又名"香芹",入葯較佳,故又被稱為"葯芹"。
2
形態不同
水芹不同於常用的芹菜,它的莖非常細直徑大約在2-3mm左右,看起來比較小、呈淡綠色,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而旱芹菜莖細長、而且是空心的,纖維比較粗。在炒的時候,可以提高肉類的香味,所以一般與豬肉、雞肉、臘肉等肉類一起炒比較好吃。
3
營養價值不同
水芹入肺、胃二經,偏重於清熱除煩、利尿除濕、化痰下氣、止血止帶,是煩渴、淋病、水腫、痰多、黃疸、帶下等患者的食療佳品。另外水芹含多種氨基酸、揮發油、水芹素等。水芹的水煎液對肝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肝炎、肝功能不全者宜常食之。水芹還含有抑殺結核桿菌的成分,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使結核桿菌逐漸減少或消失,故結核病患者可多吃些水芹。
旱芹入肝經,偏重於平抑肝陽、祛風利濕,適合肝陽上亢、頭痛目眩、面紅耳赤、乳糜尿等患者食用。旱芹含有機酸、芹菜素、芹菜苷,還含揮發油。芹菜素或芹菜鮮汁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旱芹的水提取物有降低血脂(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芹菜甲素和芹菜乙素具有鎮靜作用;旱芹中的芹菜素還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預防動脈硬化。
4
G. 蝦塘適合種植水中花卉嗎
蝦塘水草種植要注意以下幾點:
1、種植水草的種類
水生植物移植時要注意移植的水生植物品種,有選擇的進行移植,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三者均要兼顧,保持相應的比例,以適應淡水小龍蝦生長棲息的要求。目前主要移植的水生植物有:水浮蓮、水葫蘆、槐葉萍、水芹菜、黃花水龍等浮水植物;蘆葦、野茭白、慈菇、香蒲、藕等挺水植物;馬萊眼子菜、依綠藻、金魚藻、苦草、聚藻等沉水植物,必要時可在水底平鋪少量的稻草、蘆葦等植物的秸桿、茶樹枝、意楊(或梧桐)葉、柳樹根、棕櫚皮等有利稚蝦的蛻殼與躲藏。江蘇地區蝦塘種植較多的是水花生和菹草:水花生秋末形成冬芽越冬,可供小龍蝦蛻殼、隱蔽場所,其根須是小龍蝦的優質餌料。菹草冬季發芽生長,春季即形成草叢群落,有利於春季小龍蝦的生長蛻殼、隱蔽,提高成活率。
2、水草種植面積
水草投放量根據稚蝦量而定,但總面積一般不超過池面積的1/2。 淡小龍蝦對水質的要求較高,水草覆蓋率過大,會帶來兩個不利因素:一是吸肥,使蝦塘水質清瘦,影響小龍蝦蝦生長;二是溫度升高時易腐爛,使水質惡化,引起泛塘。
3、水草栽培方法
水草的栽培方法有多種,應根據不同的水草採取不同的方法栽培水草,下面就有關栽培水草方法做一介紹。
(1)栽插法
這種方法一般在蝦種放養之前進行,首先淺灌池水,將輪葉黑藻、伊樂藻等帶莖水草切成小段,長度約15cm~20cm,然後象插秧一樣,均勻地插入池底。池底淤泥較多,可直接栽插。若池底堅硬,可事先疏鬆底泥後再栽插。
(2)拋入法
菱、睡蓮等浮葉植物,可用軟泥包緊後直接拋入池中使其根莖能生長在底泥中,葉能漂浮水面。每年的三月份前後,也可在渠底或水溝中,挖取苦草的球莖,帶泥拋入水溝中,讓其生長,供淡水小龍蝦食用。
(3)移栽法
茭白、慈姑等挺水植物應連根移栽,移栽時,應去掉傷葉及纖細劣質的秧苗,移栽位置可在池邊的淺灘處,要求秧苗根部入水在10cm~20cm之間,整個株數不能過多,每畝保持30—50棵即可,否則會大量佔用水體,反而造成不良影響。
(4)培育法
對於浮萍等浮葉植物,可根據需要隨時撈取,也可在池中用竹竿、草繩等隔一角落,進行培育。只要水中保持一定的肥度,它們都可生長良好。若水中肥度不大,可用少量化肥,化水潑灑,促進其生長發育。水花生因生命力較強,應少量移栽,以補充其它水草之不足。
(5)播種法
近年來最為常用的水草是苦草。苦草的種植則採用播種法,對於有少量淤泥的池塘最為適合。播種時水位控制在15cm,先將苦草籽用水浸泡一天,再將泡軟的果實揉碎,把果實里細小的種子搓出來。然後加入約10倍於種子量的細沙壤土,與種子拌勻後播種。播種時要將種子均勻撒開。播種量每公頃水面用量1公斤。種子播種後要加強管理,提高苦草的成活率,成使之盡快形成優勢種群。
H. 莊稼成熟是幾月
作為農資人,要了解當地的作物種植時間和生長管理習慣,從而掌握各類作物在各時期的用葯情況、病蟲害情況,更好地提供服務與產品。
一、春季作物:(2~4月為春季)
1.花生:(4~10月)
花生的分布更為廣泛,經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最多,為春種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閩丘陵、兩廣丘陵、雲貴等地也有較廣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種秋收。
2.棉花:(4~9月)
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種秋收。
3.冬前育苗,早春移栽:
彩色甜辣椒、觀賞型彩色小辣椒、聖女果番茄。
4.水稻:
1)南方:4~7月和 7~10、11月(雙季)。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年兩熟,有的田地是種雙季稻(即一塊地中一年種兩次水稻),雙季稻中,早稻是春種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搶收早稻,搶插晚稻,故將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這段時間稱為雙搶),晚稻是夏種秋收(11月初收完)。還有一種是稻麥連種,即當地的冬小麥收獲後再種水稻,則這種水稻是夏種秋收(它收獲不久再種小麥或油菜)。一般考試只考雙季稻。
2)東北:5、6~10月(單季)水稻在全國種植普遍,可結合各地的種植制度來確定其種植和收獲季節。如東北地區,一年一熟,則是春種秋收;
3)在南方有些地區(如海南)可種三季水稻。
5.大豆:
主產區在東北平原。根據當地一年一熟的情況,可推測出是春種秋收。
二、夏季作物:(5~7月份)
主要是早稻及早中稻;
夏季油料主要品種為花生和芝麻;
夏季蔬菜:每種蔬菜對溫度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喜熱,有的喜寒;它們的生長期也有長有短,這些因素決定了它們的栽種時間。例如,大白菜是喜寒的蔬菜,它可以在初春播種,也可以在初秋播種。但每種蔬菜對溫度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喜熱,有的喜寒;它們的生長期也有長有短,這些因素決定了它們的栽種時間。
例如,大白菜是喜寒的蔬菜,它可以在初春播種,也可以在初秋播種。但大白菜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成熟,成熟後,低溫的天氣還能夠增進它的風味。而在南方,春季氣溫上升比較快,播種後,天氣很快變熱,使大白菜提前開花結籽。所以在南方,春季種的大白菜不好吃。
因此,我們要了解蔬菜對溫度的要求,成熟需要的時間,還要了解當地的氣候特徵,才能知道什麼時候種什麼菜最好。
根據經驗,我們可以將蔬菜分成:
(1)喜熱型不經霜打如:西紅柿、茄子、青椒、甘薯、花生、四季豆、毛豆、各種菜豆、西瓜、南瓜、黃瓜、葫蘆、苦瓜、絲瓜、甜瓜、莧菜、空心菜、玉米、芋頭、芝麻、向日葵、空心菜等。
(2)喜寒型不耐熱,幼苗時需要涼爽的天氣,成熟時霜寒可以增進風味。如:大白菜、白蘿卜、芥菜、甘藍、捲心菜、花菜、花椰菜、蕪箐、土豆、生菜、萵苣、胡蘿卜、芹菜、甜菜、菠菜、芹菜、香菜、小白菜、上海青、洋蔥、蔥、韭菜等。
(3)耐寒型可以在地里過冬如:蠶豆、豌豆、油菜、蘆筍、薺菜
大致的來說,喜熱型蔬菜,要在春季解霜,天氣轉暖,氣溫穩定後栽種。長得比較慢的喜熱型蔬菜,要早一些栽種,有的可能要不等解霜先在溫室里育苗,以保證能有足夠長的時間成熟。至於長得快的喜熱型蔬菜,如空心菜、莧菜等,則可以從春季一直種到夏末初秋。
喜寒型的蔬菜,在沒有霜的地區,秋季和冬季都可以種;有霜的地區,要在夏末初秋種,以保證在降霜前成熟。在寒冷的地區,春季也可以栽種,不過需要先在溫室里育苗,再移栽到戶外。成熟得快的喜寒型蔬菜,如櫻桃小蘿卜、小白菜、上海青、生菜,不管是南方北方,春季都可以栽種。
耐寒型的蔬菜,幼苗期間非常耐寒,但需要溫暖的天氣才能長大成熟。所以一般在初霜前一些時候栽種,使其長出幼苗來過冬。在寒冷的冬天,幼苗並不會凍死,但幾乎停止生長,等來年開春天氣轉暖後,繼續生長。
三、 秋季作物:(8~10月份)
主要以小麥、油菜(熟期適中,全生育期220—224天)、馬鈴薯、甜菜等為主。
1.小麥:分冬小麥和春小麥。
1)冬小麥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南(華北及其以南的地區), 9、10月份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秋種夏收。
華北冬麥區,是我國主要的冬麥區,播種面積占我國的47%,總產占我國的53%。一般年份冬麥可安全越冬,大於0℃積溫4100℃。可供小麥、早中熟玉米的兩熟。水是決定播種面積的限制因子。黃河以北地區多種在灌溉地上,黃淮平原是旱地麥適宜區,生產潛力大。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種植面積佔12.3%,總產佔45%。3~5月江淮平原光、溫、水較協調(而3~5月降水量大於450mm的地區屬不適宜種麥區)。該區小麥商品率較高。
西南冬麥區,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四川冬暖,溫水適宜,但光照少,病蟲嚴重。高原光照強,灌溉成熟期溫度低,利於高產。
2)春小麥主要在長城以北(東北地區):春節後播種,8、9月份收獲。
東北春麥區,黑龍江、吉林溫度低,春麥適宜。
3)西北春冬麥區,灌區和黃土高原區,降水不足,小麥種在水澆地上。南疆冬小麥,適應好,生產力高,品質優,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麥。
青藏高原冬春麥區,光溫水配合利於小麥生長、抽穗-成熟期長達50-80天。
2.油菜:
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種植和收獲季節大致與冬小麥一致。(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一農諺:「寒露油菜籽,霜降種小麥」,說的是當地一般在寒露時種油菜,霜降時種小麥。它們一般在端午前後收獲,北方地區收獲季節要晚些。故稱夏收作物)
3.甜菜:(5~9月)
四、冬季作物:(11~1月)
1.大麥(優質大麥);
2.蠶豆(優質蠶豆、鮮銷蠶豆);適播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
3.豌豆(鮮銷豌豆);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種。
4.冬種馬鈴薯,辣椒,番茄,瓜類、豆類和葉菜類等蔬菜品種。
5.其它:油菜:有的品種在12月份種植,次年5月收獲。
6.花卉:青飼料,綠肥。
各月份適宜種植的蔬菜
一月份
早春黃瓜、早春西葫蘆、早春瓠瓜、早春絲瓜、早春苦瓜、早春南瓜、早春冬瓜、早春甜瓜、早春西瓜 、中晚熟番茄、春芹菜、春青花菜 、春花菜、春甘藍、紫甘藍、結球生菜、小白菜、春菠菜、春萵筍、晚土豆、薺菜、芫荽、茴香
二月份
早春黃瓜、早春瓠瓜、早春西葫蘆、早春節瓜、有棱絲瓜、早春四季豆、早春豇豆、矮菜豆、早春扁豆、尖干椒、早春甜玉米、早春毛豆、早春櫻桃蘿卜、早春蘿卜、早春竹葉菜、生菜、小白菜、大白菜、菠菜、莧菜、早春落葵、荊芥、早春蓮藕、馬齒莧、菜心、茼蒿、牛皮菜、香椿、蕺菜、灰灰菜、苦蕒菜、野葛、馬蘭、薇菜、蕨菜、蒲公英、無籽西瓜、蘆薈、防風、金絲瓜、菜瓜、蛇瓜、食用仙人掌、藿香、櫻桃蘿卜
三月份
黃瓜、甜瓜、西瓜、中晚熟苦瓜、中晚熟絲瓜、中晚熟冬瓜、中晚熟南瓜、中晚熟葫蘆、佛手瓜、春四季豆、春豇豆、扁豆、早毛豆、刀豆、茄子、高山辣椒、菜玉米、春蘿卜、春大白菜、小白菜、春胡蘿卜、芹菜、四棱豆、春水芹、早蓮藕、慈菇、芋頭、山葯、洋姜、豆薯、竹葉菜、莧菜、韭菜、大蔥、分蔥、小茴香(蒔蘿)、金針菜、紫蘇、薺菜
四月份
晚黃瓜、高山地黃瓜、菜瓜、晚豇豆、矮豇豆、晚毛豆、高山番茄、高山甘藍、高山西芹、夏芹菜、晚連藕、茭白、魔芋、高山土豆、小白菜、豆瓣菜、芥菜、生薑、黃秋葵、石刁柏、冬草莓、春草莓、筍瓜
五月份
夏黃瓜、夏秋冬瓜、夏豇豆、夏毛豆、夏茄子、夏辣椒、高山甘藍、花菜、芹菜、萵筍、高山蘿卜、高山胡蘿卜、高山熱白菜、早熟菜心、竹葉菜、莧菜、小蔥、白花菜、小白菜、生菜、夏花菜、櫻桃蘿卜、薺菜
六月份
夏黃瓜、黃瓜、瓠瓜 、四季豆、夏豇豆、秋茄子、秋芹菜、早熟花菜、中熟花菜、夏甘藍、球莖甘藍、熱小蘿卜、熱白菜、熱小白菜、竹葉菜、荸薺、莧菜、西瓜、甜瓜、秋番茄、秋辣椒、芫荽、荊芥
七月份
秋黃瓜、延秋瓠瓜、延秋西瓜、延秋甜瓜、秋豇豆、秋四季豆、延秋辣椒、延秋茄子、延秋番茄、延秋西芹、秋萵筍、晚花菜、秋甘藍、紫甘藍、孢子甘藍、秋青花菜、芫菁甘藍、早熟紅菜苔、早秋蘿卜、秋胡蘿卜、早大白菜、菜心、早蒜苗、秋大蔥、藜蒿
八月份
延秋黃瓜、延秋西葫蘆、延秋四季豆 、越冬辣椒 、越冬甜椒、越冬茄子 、越冬番茄 、越冬櫻桃番茄 、延秋萵筍 、秋土豆、冬芹菜 12、水芹菜 、延秋青花菜 、早芥藍 、冬甘藍1、越冬花菜 、紅菜苔 、雪裡蕻 、秋臘菜 、榨菜、大頭菜 、秋蘿卜 、櫻桃蘿卜 、晚熟蘿卜、根用忝菜、中熟大白菜 、晚熟大白菜 、豆瓣菜 、油墨菜 、秋菠菜、蒜苔 、蒜頭 、韭菜 、蕎頭蔥 、早藜蒿、晚藜蒿 、苦蕒菜 、薺菜 、枸杞 、馬蘭、辣根 、防風 、奶白菜 、莧菜 、球莖茴香
九月份
越冬黃瓜 、越冬西葫蘆 、越冬絲瓜 、越冬苦瓜 、越冬芸豆、荷蘭豌豆 、青豌豆 、蠶豆 、冬萵筍 、結球生菜、深冬青花菜 、晚熟紅菜苔 、雪裡蕻 、小白菜 、牛皮菜、菠菜 、茼蒿 、分蔥 、洋蔥 、芫荽、金針菜 、烏塌菜
十月份
早春辣椒 、早春茄子、早春甜椒 、越冬甘藍 、紫甘藍、越冬萵筍 、晚芥藍 、越冬蘿卜 、小白菜 、散葉生菜、雪裡蕻 、臘菜 、菠菜 、茼蒿 、藜蒿、芫荽
十一月份
早春絲瓜 、早春苦瓜 、早春南瓜 、早春冬瓜 、早春番茄、早春扁豆 、春茄子 、春辣椒 、春花菜 、春蘿卜、小白菜 、菠菜 、水芹菜 、蕨菜(干) 、薇菜(干)、黑油菜 、襄荷、早春花菜、早春甘藍
十二月份
早春黃瓜 、早春西葫蘆 、早春瓠瓜 、早春西瓜 、早春甜瓜、早春番茄 、晚辣椒 、晚茄子、早土豆 、香瓜茄 、蛇瓜、早春架豆、早春南瓜 、早春冬瓜 、早春絲瓜、早春苦瓜
南方各種蔬菜種植時間參考
1、蘿卜:全年均可種,但以秋冬為主,種子發芽適溫20-25度,葉片生長適溫15-20度,肉質生長適溫13-18度。(冬蘿卜:8-9月播,10-12月收獲;春蘿卜:晚秋和初冬播種,翌年2-3月收獲;夏秋蘿卜:春夏播種,夏秋收獲)
2、胡蘿卜:種子發芽適溫20-25度,在秋季栽培時,可比白蘿卜早播10多天。
3、花椰菜:9-11月播種
4、大白菜:根據品種不同全年可種,但一般9-10月播種。小白菜、菜心:根據品種不同全年可種。
5、葉用芥菜:生長適溫15-20度
6、莖用芥菜:秋季播種
7、芹菜:7月上旬-12月
8、菠菜:15-20度為生長適溫,秋播為主8-12月均可播
9、蕹菜:也叫通菜,空心菜,最早可在1-2月播種或扦插
10、莧菜:生長適溫23-27度,2-10月播種,30-50天收獲
11、茼蒿:生長適溫20度左右,可春秋兩季栽培,但以秋播為主8月下旬-10月播種
12、香菜:生長適溫15-20度,可春秋兩季栽培,但以秋播為主8月下旬-11月播種
13、薄荷:一年四季
14、蕃茄:以秋栽為主,8月下旬-9月初播種,於11月至翌年3月採收
15、茄子:四季栽培。春茄9-10播種,12月定植,翌年4-6月採收;夏茄2-3播種,4-5月定植,6-8月採收;秋茄3-4播種,4-5月定植,7-11月採收;冬茄8月上旬播種,12月定植,11-12月採收。
16、辣椒:12月至翌年1月育苗,2-3月定植;8月上旬育苗,10月至翌年2月採收
17、黃瓜:一年四季均可,但最適合春季,12-翌年1月直播,2月定植
18、冬瓜:2月底或3月露地直播;秋冬瓜在小暑前播種
19、南瓜:與黃瓜相似
20、絲瓜、苦瓜:2-3月春植;夏植於4-5月播種育苗,秋植7-8月催芽直播
21、生食甜瓜:包括西瓜、網紋瓜、哈密瓜等,生長適溫25-32度,2月下旬播種。
22、葫蘆:生長適溫20-25度,2月播種
23、豌豆、荷蘭豆:9月中旬-12月,11月至翌年3月收獲,若以採收嫩梢為目的,在8月中下旬播種
24、蠶豆:生長適溫14-16度,冬季播種
25、豇豆:春夏秋三季栽培,可在2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
26、毛豆:發芽適溫15-20度,生長適溫20-25度,高於35度或低於14度則易落花落夾,不利於生長發育。根據品種不同播種,最遲可在7-8月播種,9-11採收。
27、四季豆:1-3月春播,9-10月秋播。
28、扁豆:生長適溫20-25度,35度以上仍能開花結莢,春播秋收,華南地區可收到翌年3月份。
29、土豆:冬春秋三季栽培,一般用春薯做種,9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分三次播種。
30、姜:2-3月種,7-9收獲嫩姜,10月至翌年2月繼續收獲老薑。
31、大蒜:收蒜頭的在9-11播種,收青蒜的在9月至翌年1月播。
32、韭菜:11-12播種,翌年3-4月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