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寫生畫
① 古代國畫花鳥最厲害的人
黃筌(約903-965),五代時西蜀畫院的宮廷畫家,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豐滿,賦色濃麗,鉤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似輕色染成,謂之「寫生」。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主要流派。
黃筌多畫宮中異卉珍禽,徐熙多寫汀花水鳥,故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諺,對後世花鳥畫影響極大。又因黃筌及其子居寶、居寀,弟惟亮等畫格調富麗,遂成為北宋初翰林圖畫院優劣取捨標准,被稱為「院體」。
2、五代後蜀 黃居寀
黃居寀(933-993以後),五代十國名畫家黃筌之子。善畫花鳥山水。黃筌父子之畫藝,在北宋初期尚成為圖畫院評定優劣之標准。
五代後蜀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台北故宮藏
此幅中景物有動有靜,配合得宜。像山鷓跳到石上,伸頸欲飲溪水的神態,就十分生動。另麻雀或飛、或鳴、或俯視下方,是動的一面;而細竹、鳳尾蕨和近景兩叢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現出無風時意態舒展的姿態,則都予人從容不迫和寧靜的感覺。
下方的大石上,山鷓的身體從喙尖到尾端,幾乎橫貫整個畫幅。背景則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荊棘、蕨竹,布滿了整個畫面。畫的重心在於畫幅的中間位置,形成近於北宋山水畫中軸線的構圖方式。而具有圖案意味的布局,有著裝飾的效果,顯示作者有意呈現唐代花鳥畫古拙而華美的遺意。
五代後蜀 黃居寀 花鳥
五代後蜀 黃居寀(款)玉堂富貴圖
3、五代南唐 徐熙
徐熙,五代南唐畫家。擅畫江湖間汀花、野竹、水鳥、魚蟲、蔬果,獨創「落墨」法,一變黃筌細筆鉤勒,填彩暈染之法。大師謝稚柳的落墨山水就出自徐熙的「落墨」法。
因不屑於踏入仕途,終生置於畫院之外,故後人稱他「江南處士」或「江南布衣」。
五代 徐熙 玉堂富貴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玉堂富貴》此圖是一幅豎軸畫,畫中牡丹、玉蘭、海棠布滿全幅,花叢間有兩只杜鵑,圖的下方,湖石邊繪了一隻羽毛華麗的野禽。
枝葉與花鳥,先用墨筆勾出輪廓,然後再敷以色彩。玉蘭、牡丹、海棠,白的淡雅,粉的嬌媚,在石青鋪地兒的映襯下,更現端莊秀麗之氣韻。這種滿紙點染,不留空隙的畫法,顯然是受了佛教藝術的影響。
4、北宋 崔白
崔白,北宋畫家。擅畫花竹、禽鳥,尤工秋荷鳧雁,注重寫生,精於勾勒填彩,體制清贍,筆跡勁利如鐵絲,設色淡雅,別創一種清淡疏秀之格,一變宋初以來畫院中流行的黃筌父子的濃艷細密的畫風。
宋 崔白 雙喜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秋野景物,草樹坡石,布置生動,而秋風颯颯竹樹搖撼,山草皆靡,風勢甚烈。整幅畫面詩意之濃郁,有聲有色,真堪稱一幅「西風頌」了。而體物之精,筆勢欲動,誠如黃庭堅稱崔白之畫為「盜造物機」,大得自然野趣,偶然著筆,巧奪天工。
北宋 崔白 雄雞傲睨圖
作品描繪隆冬的黃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棲入寐的景象。作者在構圖上把雀群分為三部分:左側三雀,已經憩息安眠,處於靜態;右側二雀,乍來遲到,處於動態;而中間四雀,作為本幅重心,呼應上下左右,串聯氣脈,由動至靜,使之渾然一體。鳥雀的靈動在向背、俯仰、正側、伸縮、飛棲、宿鳴中被表現得維妙維肖。
樹干在形骨輕秀的鳥雀襯托下,顯得格外渾穆恬澹,蒼寒野逸。此圖樹乾的用筆落墨都很重,且烘、染、勾、皴,渾然不分,造型純以墨法,筆蹤難尋。雖施於畫上的赭石都已褪落,但絲毫未損害它的神采,野逸之趣盈溢於絹素之外,有師法徐熙的用筆特點。
北宋 崔白 秋浦蓉賓 台北故宮博物院
北宋 崔白 沙渚鳧雛圖冊頁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5、宋徽宗趙佶
趙佶是一位藝術家皇帝,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藝術造詣極深,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工極研。
宋徽宗趙佶 芙蓉錦雞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芙蓉錦雞圖》是中國歷代經典名畫中的精品,風格殊異、妙筆紛呈。
《芙蓉錦雞圖》作者以其獨特的藝術天賦和精湛的繪畫技巧,使用筆和設色這兩大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元素達到完美的統一,且以特有的筆調活靈活現地傳達出所描繪對象的精神特質,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化境,使其作品栩栩如生、流傳千古。
宋徽宗趙佶 五色鸚鵡圖
宋徽宗趙佶 臘梅雙禽圖頁
宋徽宗趙佶 梅花綉眼圖
6、明初 邊文進
邊文進,即邊景昭(約1356-約1428),為明初重要的宮廷花鳥畫家,畫風延續北宋黃筌畫派工筆重彩傳統,並融合南宋院畫風格。
明 邊文進 三友百禽圖
邊文進的這幅《三友百禽》最能體現他的繪畫特色。畫中近百隻禽鳥,品種各異,而且都能找到真鳥的原型,生物學家皆能一一叫出它們的名字。
百鳥皆各具姿態,有飛有翔、有立有起、有躍有跳,或露或藏,或高瞻遠矚,或轉首探望,或啄或叫,或自理羽毛,或追逐嬉斗,無一重復,非具有高度的觀察能力和精絕技巧者不能達。
《三友百禽》鳥的畫法不但繼承了南宋的傳統,更上追到五代黃筌的畫法,勾勒後著色,著色後再加勾,色與墨皆比黃筌畫得厚,但比南宋畫秀雅,從中可以看出明代的氣息和邊氏自己的風格。
明 邊文進 四喜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邊文進 花竹聚禽圖 上海博物館
明 邊文進 雙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7、明代 呂紀
明代的呂紀(活動於1439-1505),以花鳥畫著稱,他的花鳥設色鮮艷,生氣奕奕,被稱為明代花鳥畫第一家。
呂紀繪畫風格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水墨為主略淡彩,用筆較為豪縱,另一類則是設色濃麗,用和工緻,具有富麗的宮廷裝飾趣味。
明 呂紀 杏花孔雀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以一姿態優雅的盛開杏花樹圈圍出一對姿態各異的孔雀,周圍紅白牡丹盛開,樹梢麻雀跳躍,畫面用色華麗且細致,整體呈現一既優雅又不失熱鬧的景象。杏花為春天的象徵,孔雀與牡丹意指富貴,而「雀」與「爵」諧音,則暗示高官祿位,為原本富麗堂皇的表現更添吉祥寓意。
明 呂紀 秋諸水禽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煙嵐迷漫的秋夜,明月半懸。芙蓉、蘆葦坡地棲息豆雁四隻,三已入眠,一對月長鳴。
幅中畫花鳥的筆法工細而不刻板,畫坡石則寫意。不但表現雁群夜間棲息時,由一雁警戒守夜的習性,也畫出秋夜的凄清,並寄託著借時、借景抒發情懷的心境,是表現呂紀結合工寫,擅於掌握情境氣氛特色的代表作。
明 呂紀 毛雞圖
明 呂紀 秋諸水禽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蕭疏雪景,江天如墨。群鳧畏寒相依,多已入眠,衰柳上棲息著凍雀寒鳩。作者充分掌握真實情境的氛圍,令人體現冬日的寒意。筆墨色澤展現呂紀渾厚的風味,但更為朴實簡潔,和其別的作品相比較,更添一層古樸的趣味。
8、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
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 荷石水禽圖 旅順博物館藏
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 野塘雙雁圖
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 巨石蒼鷹
9、清 郎世寧
郎世寧(1688-1766),義大利人,清代宮廷畫家。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
清 郎世寧 錦春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郎世寧 仙萼長春圖冊
10、清 沈銓
沈銓(1682-約1760),清代畫家。沈銓以花卉、翎毛見長,亦擅仕女。其花鳥畫遠宗「黃家富貴」,師法呂紀,從明代院體脫穎而出,筆墨工緻,設色艷雅,形象逼真,生動傳神,達到了一般畫家難以企及的「有聲有色」的境界。
② 中國寫意花鳥畫的鼻祖是誰
中國寫意花鳥畫鼻祖是:明朝徐渭。
徐渭簡介: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徐渭曾擔任胡宗憲幕僚,助其擒徐海、誘汪直。胡宗憲被下獄後,徐渭在憂懼發狂之下自殺九次卻不死。後因殺繼妻被下獄論死,被囚七年後,得張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後南遊金陵,北走上谷,縱觀邊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貧病交加,藏書數千卷也被變賣殆盡,他自稱「南腔北調人」,
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其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
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後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所著《南詞敘錄》為中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另有雜劇《四聲猿》、《歌代嘯》及文集傳世。
(2)花卉寫生畫擴展閱讀:
中國寫意花鳥畫介紹:
中國畫根據繪畫題材、內容不同,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三大科。寫意花鳥畫是花鳥畫的一種,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一種畫法。
③ 花卉動物人物風景寫生特點是什麼
花卉動物壬豐。景寫生的特點是什麼?一定要寫出。人物在風景里的。特點風景又美好,人物寫的要逼真。
④ 國畫寫意牡丹的葉子,如何提高,
可能是太追求真實了。你沒單獨練習過畫葉子?學習方法是非常重的的,內要畫得比一般畫牡丹人好,也容容易。畫牡丹難點在於畫葉子和枝幹,葉子要單獨在紙上練。打攻堅戰。方法是:學會大小挑筆法,能畫出大小方圓尖齊濃淡的用筆痕跡,注意我說的筆痕,而非葉形;這種方法練起來看似容易,難點是畫不出差別,練好了會使你畫的葉筆墨靈動而不死板。初練時總是像油添工用刷子,重復一樣的形象。,勾葉筋要從整體出發率勾,亮相的葉子要造形好看,其餘則可弱化些。
第二步,用這些不同筆痕,組成一幅無花的純葉子枝乾的構圖,一二步約一年時間吧;
第三步,在第二步上加畫花朵。這樣練下來,可取得質的飛躍。十年前我辦專題班,從零起步的學生,用這種方法,40課時下來,就畫得不錯,把畫拿老年大學書畫班上去,為學了幾年畫牡丹的學員所慕。反而非零起步的學起來慢些,得花很多時間改變原來的毛病。
其實畫牡丹花朵易容,,仍然是在一張紙上一朵接一朵的畫,不斷糾正前前朵缺點,發揚優點,單獨畫花朵600朵,就基本成了。看本書吧,更直觀,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牡丹》,對你會有幫助,網上書店很多家都賣。
⑤ 你好麻煩你幫我看下這幅畫是不是童乃壽的真跡
童乃壽(1941.1-),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神州書畫院名譽院長及藝術顧問,合肥市書畫院專職畫家,很有影響,並長期擔任合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中文名:童乃壽國籍:中國出生地:安徽巢縣出生日期:1941年元月職業:畫家、一級美術師代表作品:《黃山煙雲》、《登黃山偶感》
目錄人物簡介藝術作品其人其畫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1]童乃壽於1941年元月生於安徽巢縣,自幼愛好繪畫,1959年開始師從於海派畫家孔小瑜和新安派畫家童雪鴻、張君逸先生習畫,70年代受教於著名畫家方濟眾和應野平兩位先生。其創作的作品題材多樣,山水花卉書法無一不精,特別是以黃山為題材創作的藝術作品倍受社會贊賞,多次作為省、市政府禮品贈送外賓。八、九十年代即為省、市政府會議場所創作巨幅國畫作品。編輯本段藝術作品在1992年由中國美協主辦的《92海南國際水墨畫大賽》中獲優秀獎 ,1993年其創作的《黃山煙雲》作品參加中國首屆山水畫展,1994年被中國美協邀請赴美國展出,並被美國收藏,應邀為韓國原州市和日本久留米市政府創作巨幅山水畫,1994年其創作的《黃山煙雲》經國務院辦公廳和中國美協推薦給國務院中南海紫光閣陳列收藏。2002年其創作的《登黃山偶感》國畫作品經中國美協和國務院辦公廳推薦給中南海紫光閣收藏,並被遴選載入《中南海紫光閣藏畫集》。其個人藝術作品、論文分別發表在《安徽日報》、《美術》、《朵雲》、《美術向導》、《美術時空》等報紙期刊,2010年安徽電視台《天下安徽人》欄目組攝制專題片《山水畫家童乃壽》上、下集播出。出版畫集有《童乃壽中國畫集》、《童乃壽國畫作品選》等。編輯本段其人其畫我第一次見到童乃壽的山水畫在十幾年前,是一個春天,細雨蒙蒙 。合肥三孝口一家畫廊里,一幅童乃壽水墨黃山讓我屏氣凝神,墨色氤氳淋漓,神韻渾然蒼茫,似乎空氣中都回盪著黃山雲煙,從遠古而來,一股靜謐輕靈的氣息沁人心脾。畫家筆下的山水,我習慣第一眼過後用幾個詞概括其整體風貌,但童乃壽的山水畫你無法用幾個詞語去描述,他筆下的山不但在整體上表現了山體的形色與氣勢,更重要的是表現出了山脈的肌理與風骨,呈現出一種虛靈、蒼潤的美感。這一點是許多山水畫家難以做到的。由作品及人,我對童乃壽先生非常欽仰。1941年出生於巢湖的他從小愛繪畫,早年師從孔小瑜、童雪鴻和張君逸先生。他悟性好、視野開闊,路子寬廣,花鳥、山水、書法、治印、詩詞都造詣深厚,後來成為合肥書畫院專業畫家,並且擔任合肥市美協副主席,培養和影響了一批年輕的美術工作者,對合肥乃至安徽的書畫藝術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他在中國當代畫壇上,獨樹一幟的還是他的黃山畫。他與黃山也留下了許多佳話。早在1977年剛剛30出頭的他就應邀與應野平等大家去皖南畫黃山諸峰。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任安徽省委書記萬里出訪美國,拿他的10幅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美國友人。1993年,他與黃山做一番心靈對話後創作了《黃山煙雲》巨幅作品,參加中國首屆山水畫展,那豐厚深邃的山之意境、氣韻涌動的山之肌理,讓畫壇為之一震,第二年應中國美協邀請,赴美參展,並被美國收藏。這一年,國務院也收藏了他的《黃山煙雲》。此後,童乃壽的名字似乎與黃山連在一起,成了黃山繼黃賓虹、劉海粟、賴少其等大家後的又一個象徵與符號。生活中童老的內心世界極其細膩。我曾在他的畫室看他作畫, 秋雨霏霏,氣溫驟降,他脫去外套,單衫作畫,忘懷自我。家人要為他鋪紙、端墨,他一一拒絕,內心世界裡全是黃山的崢嶸巨石、松濤飛泉。世界裡只屬於他與黃山,外界切莫打擾。只見他慎重而從容,有時筆走龍蛇,有時細針挑花。他畫了一輩子黃山,卻沒有雷同。千山萬壑,經過他心靈的鑄造,於是,黃山有了別樣的峻峭和蓬勃的生命力,呈現出一種靈動、厚實、大氣、遼遠的美學風貌。我不敢妄用神品、妙品之說來品評,但可以肯定地說,童老的黃山獨開新境。曾與童老幾番促膝相談,能深深感受到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他慶幸自己選擇了用水墨形式來傳達自己的心靈。在交談過程中,我驚嘆他對黃山的了解,一山一峰、一松一樹、一瀑一泉,他都如數家珍。原來他上過20多次黃山,每次一待就是一兩個月,寫生作畫。他的生命與黃山交融在一起。黃山給了畫家無限情思,畫家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了黃山的精神與靈魂。是黃山有幸還是畫家有幸?讓我感動的還有童乃壽先生的人品,他成長路上的每一個給予過幫助的人他都記著,會向傾聽者訴說,滿懷感激。這又是一種境界。2011年是童乃壽先生藝術生涯中值得銘記的一年,八月份人民美術出版社和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先後為其出版發行了《中國當代名家畫集——童乃壽卷》和《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童乃壽卷》,由榮寶齋編輯的《榮寶齋童乃壽山水畫譜》也出版了。用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林陽先生的話來說,這些「既是對童乃壽先生繪畫創作的肯定,也是向童乃壽先生的藝術探索表示深深的敬意。」(文/周玉冰)
⑥ 寫生需要帶哪些東西
6b-6h的鉛筆、擦筆、紙巾 、橡皮、橡皮膏、素描紙、畫板、畫架、板凳、刀子、普通鉛筆、刀、炭筆、炭精條、木炭條。
⑦ 求素描寫生花卉(盆栽)的詳細畫法
一來網,教育欄目,有很多高清靜物風景素描的教學視頻,你可以看看,看完要給我高分奧
⑧ 怎樣畫好國畫牡丹
跟老師學 或跟視頻學
⑨ 花卉寫實與寫生有什麼區別
寫實是畫的特別逼真的那種,寫生不是那麼逼真,知道是這個東西就好
⑩ 工筆花鳥畫現代感的背景及實踐意義
以人物活動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因題材類別的不同分為許多支科:描寫歷史故事與現實人物者稱人物,描寫仙佛僧道者稱道釋,描寫社會風俗者稱風俗,描寫婦女者稱仕女,肖像畫稱寫真。又因畫法樣式上的區別分為若干類別:刻畫工細勾勒著色者名工筆人物,畫法洗練縱逸者名簡筆人物或寫意人物,畫風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潑墨人物,純用線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以線描為主但略施淡彩於頭面手足者名吳裝人物。人物畫是中國畫里直接反映現實的畫科。在中國畫各科中最富於認識價值與教育意義。
歷史發展 人物畫的產生早於其他中國畫科。在周代即有勸善戒惡的歷史人物壁畫。至戰國秦漢,以歷史現實或神話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動為題材的作品大量涌現。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與《人物馭龍》帛畫是已知最早的獨幅人物畫作品。魏晉時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傳入,玄學的風行,專業畫家隊伍的確立,促成人物畫由略而精,宗教畫尤為興盛,出現了以顧愷之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大師,也出現了以《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論,奠立了中國人物畫的重要傳統。盛唐時期吳道子則把人物宗教畫推進到更富於表現力、也更生動感人的新境地。五代兩宋是中國人物畫深入發展的時期。隨著宮廷畫院的興辦,工筆重著色人物畫更趨精美,又隨著文人畫的興起,民間稿本被李公麟提高為一種被稱為白描的繪畫樣式。宋代城鄉經濟的發展,宋與金的斗爭,社會風俗畫和具有現實意義的歷史故事畫亦蓬勃發展。張擇端的傑作《清明上河圖》便產生於這一時期。自南宋受禪宗思想影響,梁楷的潑墨、簡筆寫意人物畫,標志著寫意人物畫肇興,中國人物畫開始朝另一方向發展。仕女畫、高士畫大量出現。之後,明末的陳洪綬、清末的任頤都創作了不少人物畫的優秀作品。現代的中國人物畫,深入研究傳統,廣泛吸收外來技巧,表現新的時代生活,作出了前無古人的貢獻。
傳統與特點 中國人物畫家主張以神「君形」,緊緊抓住有利於傳神的眼神、手勢、身姿與重要細節,強調分別主次,有詳有略,詳於傳情的面部手勢而略於衣冠,詳於人物活動及其顧盼呼應而略於環境描寫。在人物活動與環境景物的關繫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創造意境氛圍烘託人物情態,敘事性的作品在採取橫幅或長卷構圖中,尤善於以環境景物或室內陳設劃分空間,採用主體人物重復出現的方法,把發生在時間過程中的事件一一鋪敘,突破了統一時空的局限。人物畫中使用的筆墨技巧與技法,在工筆設色、白描和小寫意作品中,更重視筆法的基幹作用,為此創造了十八描。筆法或描法一方面服從於形象的結構質感、量感與神情,另方面也要傳達作者的感情,同時還用以體現作者的個人風格。在寫意人物畫中,筆墨相互為用,筆中有墨,墨中有筆,一筆落紙,既要狀物傳神,又要抒情達意,還要顯現個人風格,其難易程度遠勝於山水花鳥畫。被稱為行樂圖的人物肖像畫,一律把人物置於最易展現其氣質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於一般肖像畫的特點。在色彩使用與詩書畫印的結合上,人物畫具有一般中國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