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元素提取
A. 花卉需要的營養元素有哪些
維持花卉生長發育的化學元素主要有: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銅、鋅、硼、鉬、錳、氯等。
B. 各種營養元素對花卉有什麼生理作用
1.碳、氫、氧碳、氫、氧是構成花卉有機體的重要組分。它們大量存在於水和空回氣中,若庭院露地栽培中可從答澆水和大氣中得到滿足。但是在溫室栽培中需施二氧化碳氣肥,當二氧化碳的濃度低於0.01%~0.015%時,就會影響光合作用;而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也會抑制根系呼吸和養分的吸收。
2.氮在花卉生命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氮是蛋白質、核酸、核蛋白、酶、葉綠素、植物激素、維生素、生物鹼的重要組分。在花卉體內含氮量約為乾重的2.5%~4.5%。
花卉對氮需求量因花卉種類、品種、生育期不同而有所差異。大多數觀葉類花卉在整個生育期均需要較多的氮素供應,而大多數觀花、觀果類花卉,營養生長期需氮量較多,生殖生長期需氮量較少,休眠期需氮量極少;一年生花卉幼苗需氮較少,生長旺盛期需氮量較多;二年生及宿根花卉春季需氮較多,以供其旺盛生長;球根及水生類花卉生長初期需要大量的氮,以滿足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
實踐證明,在一定氮肥用量范圍內,隨施氮量的增加,花卉質量和產量也隨之增加,呈正相關;但氮肥過量後,隨氮肥用量的增加,花卉經濟指標明顯降低,且花期短,花色差,病蟲害嚴重。
C. 花卉的生長需要哪些營養元素
近代科學研究結果表明,花卉生長、開花、結果,需要16種必需的營養元素。這16種元回素是碳、氫、氧、氮、磷、鉀、硫答、鈣、鎂、鐵、硼、鋅、銅、錳、鉬、氯等。其中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等占花卉干物重的百分之幾到千分之幾,稱為大量營養元素;鐵、錳、銅、鋅、鉬、硼、氯含量占花卉干物重的萬分之幾到十萬分之幾,甚至更低,稱為微量營養元素。
上述16種營養元素,每種元素在花卉生命活動中都有它的特殊生理作用,不僅大量元素為花卉生育所必需,微量元素需要量雖然甚微,但也是花卉生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而且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
花卉需要的營養元素,不一定都要通過施肥來解決,如碳、氫、氧可以從水中和空氣中取得;微量元素花卉需要量極少,一般土壤中的含量即能滿足要求;氮、磷、鉀、鈣、鎂、硫等元素可由土壤供應。由於花卉對氮、磷、鉀需要量大,而土壤的供應量往往不能滿足其需要,要靠及時施肥來解決,所以把氮、磷、鉀稱為「肥料三要素」。
D. 花卉盆栽缺少元素了,該怎麼處理
一般情況下都是去花店看看買瓶植物生長營養液,每次澆水時可以加點營養液,植物生長更好更旺
E. 花卉的營養元素是怎樣的比例
在優質花的生產中,營養元素間的適宜比例比單一營養元素水平更為重要,因為元素間比例對花卉產量、品質以及抗逆性有深刻影響。早在1934年,Hill等就發現,菊花體內氮鉀比例過高時,營養體易受害,花色變差,品質降低,但氮鉀比過低時,也會導致節間縮短,植株變矮。目前許多專家認為:菊花體內的氮鉀適宜比例應為1:(1.2~1.5),即體內含鉀量應高於含氮量。香石竹、玫瑰、杜鵑、萬壽菊、百日草、一品紅和其他許多花卉植物盡管氮鉀水平沒有菊花那麼高,但組織中的適宜比例則是同樣的。在觀葉植物組織中,氮鉀比例則以1:(1~1.5)為宜。
其他大量元素之間的適宜比例的研究遠沒有氮鉀的研究那麼深入。許多研究者測定了植株體內磷的臨界水平為0.25%,約為氮鉀水平的5%~10%。隨著組織中含磷量的增加微量元素缺乏也隨著增加,研究發現,當菊花組織中磷鈣比(P/Ca)和磷鎂比(P/Mg)接近1或大於1時,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就難以控制。
花卉體內的養分含量還依賴於養分供應狀況。如果氮鉀比以1:(0.8~1)供給,多數花卉能吸收到適宜的養分濃度。在溶液培養中,溶液中的鉀、鎂比例與一品紅的含鎂量關系密切。當溶液中K為235mg/kg、N420mg/kg與Mg5mg/kg組成的處理時,並未出現缺鎂症,但鉀提高到420mg/kg,氮和鎂仍分別為420mg/kg和5mg/kg時,一品紅植株的下部葉片出現缺鎂症狀,因為較高水平的鉀抑制了一品紅對鎂的吸收(Cox,1980)。香石竹在高氮、低磷、低鈣的環境中栽培,則明顯增加莖基部的腐爛,若降低氮素濃度,使磷、鈣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則病害明顯減少。縱觀各方面報道,花卉正常生長發育的氮(N)、磷(P)、鉀(K)適宜比例約為1:0.2:1。當然,不同類型花卉也略有差異,如厥類植物N、P、K在3:0.4:2或4:0.4:1.6時生長良好,而觀葉花卉N、P、K比例以4:0.3:5為宜。
F. 買什麼機器可以分解植物元素
我們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X光譜法系統地研究了干法灰化植物標准樣GSV-1和GSV-2的灰化溫度和灰化時間與元素損失的關系,研究了植物樣品的八種前處理方法。實驗得出的結論,完全適合於其它植物樣品。
栽種植物花卉一定不能忽略土壤的重要性,如果土壤過度頻繁,不僅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還容易造成無法開花結果的狀況,如果土壤缺乏一些植物需要的養分,想要植物的生長健康都很困難了,下面這些都是改善土壤肥力的關鍵,一起看看。
你可以在院子里栽種一些豆類植物,可以很好改善土壤中的氮元素,豆類植物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氮元素,來年就可以直接在種過豆類植物的土壤中栽種其他植物。
G. 花卉生長發育的必要元素有哪些
目前已確定16種元素為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稱為必要元素或必需元素。其中專需求量較大的9種元屬素稱為大量元素:碳(C)、氫(H)、氧(O)、氮(N)、磷(P)、鉀(K)、硫(S)、鈣(Ca)、鎂(Mg);微量元素7種:鐵(Fe)、硼(B)、銅(Cu)、鋅(Zn)、錳(Mn)、氯(Cl)、鉬(Mo)。
還有一些元素對某些植物生長有利,並能部分代替某些必要元素的作用,減緩其缺乏症,稱為有利元素,有鈷(Co)、鈉(Na)、硒(Se)、硅(Si)、鎵(Ga)、釩(V)。
H. 花卉營養診斷的方法及應用范圍有哪些
答:目前花卉營養診斷的方法及應用范圍如下:
(1)花卉缺素外部症狀鑒定在花卉營養診斷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最原始和最常用的方法是花卉外部形態症狀的鑒定,其做法是在生產上觀察缺素症狀及在田間試驗、盆栽試驗中觀察花卉某種營養元素的盈虧狀況。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較粗放,精確度不高,鑒定者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只能應用於出現典型症狀的情況下。當植株體缺乏某些營養元素而不表現典型(潛在缺乏)症狀時,容易誤診,這種方法只做參考。(2)田間試驗法田間試驗是診斷花卉需肥的基本方法,也是校驗其他診斷方法的基礎,特別是長期的測土配方施肥定位試驗,更能表示花卉對肥料的實際反應。花卉田間測土配方施肥試驗,可以通過土壤施肥,也可以通過根外追肥。田間試驗不足之處是費力、費時、費事;而且在一個地區試驗點過少時,代表性差,其試驗結果的推廣應用就有一定的局限性。(3)培養試驗法培養試驗又稱盆栽試驗,按其培養介質可分為水培、砂培和土培試驗。由於試驗條件能通過人為嚴格調控,故可得到相當准確的數據,常用於探索未知或印證野外調查及田間試驗結果。此方法對探索各種營養元素的功能、元素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一些關於花卉施肥原理的研究特別有用,也適於進行各種診斷方法的研究。培養試驗要求條件嚴格,方法繁雜,費用大,其研究結果只能作為理論探討。雖然不能在花卉大田生產上直接推廣應用,但是最適合設施栽培盆栽花卉。(4)生物化學診斷法當花卉植株體某些營養失調時,將影響某些生化過程的速度和方向,影響某些生化產物的積累與消耗。而某些酶活性增加或減少,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種內在變化較之外部症狀能更早地表現出來。這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診斷方法,但花卉植株體內在的生化過程是受許多內在和外界環境因子所影響,因此需進行更復雜更深刻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更准確地分辨出哪些情況的生化變化是由於營養失調所造成的。(5)原子示蹤法這種方法適於研究花卉植株體中幾種主要營養元素的吸收、運轉和分配規律,有助於探索花卉體內的生理生化變化過程,對研究花卉體營養與植株生長發育的關系,研究肥料形態、組分、性質和它們的利用率以及肥料在土壤中的轉化和進入植株體內的過程等都十分便利。但它只是一種提高花卉營養理論的有效手段,而不能直接指導具體花園的施肥實踐。(6)微生物測定法許多國家應用微生物學的方法測定果園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的盈虧狀況。這種方法只適宜作為輔助測定方法。(7)植物顯微化學鑒定法把花卉某些組織製成切片加以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某種生化產物的存在與否或其數量多少,或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因缺鈣、鎂、鐵等營養元素而引起的葉子、花朵和果實超微結構的變化,這種方法稱為顯微化學鑒定法,它可以作為營養診斷的輔助方法。(8)樹體中有效養分的常規分析法①壓汁法:此法為花卉植株組織汁液速測法。把花卉新鮮枝、葉、果實的汁液擠壓於白磁碟或濾紙上,加入一定濃度的化學試劑,使其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某種顏色,然後用點滴分析標准液或標准試紙進行比較,找出鮮組織中某種有效營養元素的含量。
②浸提法:將花卉特定部位的樣品磨細或搗碎,用浸提液提取出可給態養分,用比色法或點滴法進行測定。
上述兩種方法,在花卉營養診斷研究上應用較為廣泛,由於是從花卉體上直接測得有效養分含量,故可靠性大。同時,分析樣品系由田間試驗直接採取,分析測定結果可與花卉的產量、品質、抗性等相對照,從而找出診斷結果與植株體生長開花、結果間的相關性。但是這兩種方法也有局限性,因為有些元素的可給態含量經常發生較大的變化,同時這種速測法屬半定量分析,精確性較差,並且在測定時需用新鮮樣品,時間性要求較嚴格,因此,不能同時進行大批量樣品測定。(9)葉分析法多數花卉營養學者認為,葉分析是當前較成熟的簡單易行的花卉營養診斷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診斷的結果來指導施肥,能獲得較理想的經濟效益。這種方法是用儀器分析法做葉子的全量分析,它包括了植株體汁液中的可溶組分和全量成分。其特點是:
①葉子是花卉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②施用不同種類的肥料時,能在葉子營養元素組成上及時反映出來。
③在一個特定的時期,這種變化具有一定規律性。
④葉子測定結果與花卉的生長發育以及外部形態有明顯的相關性。
⑤葉子取樣只是植株體的很小部分,不致影響花卉的正常生長,可在生產上直接應用。(10)花園土壤診斷法用無機化學分析方法來診斷花卉營養的研究過程中,用浸提液提取出土壤中各種可給態養分,進行定量分析,簡言之,就是土壤養分測試,以此來估計土壤的肥力,確認土壤養分含量的高低,能間接地表示花卉營養的盈虧情況。但是通過多年的探索以後,植物營養學家都認識到單以土壤分析來指導花卉施肥,常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對花卉來說,只診斷土壤的營養很不全面,因為土壤分析只能表示養分的供應狀況,不能反應花卉本身的營養需求狀況,因此要正確地指導花卉施肥,必須首先進行植株體營養診斷,並以此作為主要依據。
花園土壤營養診斷對新定植花園和苗圃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制定花園管理和施肥的依據,對盛花期花園而言,一是它能表示出各種營養元素的供應狀況,因而有助於印證花卉體營養診斷的結果。二是花卉的外部症狀觀察和葉分析的結果,只能顯示花卉現實的營養狀況,不能預報當調整了現實營養失調以後,可能再發生的限制因子是什麼,而土壤診斷則可提供一些提示和線索。三是它能幫助我們找到植株體缺素的誘因。因此,花卉植株和土壤營養診斷可相互補充,兩者綜合起來一起應用時才有最大的實用價值。
I. 花卉所需的營養元素分為哪幾類
依據花來卉對營養元素的需自要量,可將所需元素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大量元素是指花卉需要量較大,其含量通常占植物體乾重0.1%以上的元素大量元素有9種,即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微量元素是指花卉需要量極微,其含量通常為植物體乾重0.01%以下的元素,有鐵錳硼鋅銅氯鉬等7種這類元素在植物體內稍多即會發生毒害花卉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需要量最大最主要的是氮磷鉀
J. 花卉生長需要哪些營養元素
一、氮
氮主要以銨態或硝態的形式為植物所吸收,有些可溶性有機氮化物如尿素等亦能為植物所利用。氮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份,在植物生命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可促進花卉營養生長,促進葉綠素的形成,使花朵增大,種子充實,但如果超過花卉生長需要,就會推遲開花,使莖徒長,降低對病害的抵抗力。
一年生花卉在幼苗期對氮肥需要量較少,隨著植株生長,需要量逐漸增多。二年生花卉和宿根花卉,在春季生長初期要求較多氮肥,應適當增加施肥量,以滿足其生長要求。
觀花花卉與觀葉花卉對氮肥的需要量不同,觀葉花卉在整個生長期都需要較多氮肥,以使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葉色美觀;對於觀花類花卉,在營養生長期要求較多氮肥,進入生殖生長階段,應適當控制氮肥用量,否則將延遲開花。
植物缺氮生長受抑制,生長量大幅度降低。缺氮的另一症狀是葉子缺綠,起初葉色變淺,然後發黃並脫落,但一般不出現壞死現象,幼葉常常直立而不大鋪開,並由於側芽的繼續休眠,分支與分櫱均受抑制。另外植物缺氮時花青素大量積累,莖與葉脈、葉柄變成紫紅色。
二、磷
磷主要以HPO42-和H2PO4-形式被植物所吸收,被稱為生命元素。是細胞質和細胞核的主要成份。磷素能促進種子發芽,提早開花結實期,使莖發育堅韌,不易倒伏,增強根系發育,並能部分抵消氮肥施用過多造成的影響,增強植株對不良環境和病蟲害的抵禦能力。因此,花卉在幼苗生長階段需要施入適量磷肥,進入開花期以後,磷肥需要量更多。
缺磷症狀首先表現在老葉上,葉片呈暗綠色,莖和葉脈變成紫紅色,嚴重時植物各部分還會出現壞死區。缺磷也會抑制植物生長,但對地上部分的抑制不如缺氮嚴重,但對根部的抑制甚於缺氮。
三、鉀
鉀在植物體內不形成任何形式的結構物質,可能起著某些酶的活化劑的作用。鉀肥能使花卉生長強健,增進莖的堅韌性,不易倒伏,促進葉綠素的形成與光合作用的進行。在冬季溫室中當光線不足時應適當多施鉀肥。鉀素還能促進根系擴大,對球根花卉如大麗花的發育極有好處。另外鉀肥還能使花色鮮艷,提高花卉抗寒、抗旱及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過量鉀肥能使植株低矮,節間縮短,葉子變黃,繼而呈褐色並皺縮,使植株在短時間內枯萎。
鉀在植物體內有高度移動性,缺鉀症狀通常首先從老葉開始並最為嚴重。缺鉀時葉片出現斑駁的缺綠區,然後沿著葉緣和葉尖產生壞死區,葉片捲曲,最後發黑枯焦。植物缺鉀還會導致莖生長減小,莖干變弱和抗病性降低。
四、鈣
鈣有助於細胞壁、原生質及蛋白質的形成,能促進根系發育。鈣可以降低土壤酸度,在我國南方酸性土地區是重要的肥料之一。可改進土壤物理性質,粘重土壤施用石灰後可使其變得疏鬆。土壤中的鈣可被植株根系直接吸收,使植株組織堅固。鈣在植物體內完全不能移動,所以缺鈣症狀首先出現於新葉。缺鈣的典型症狀是幼葉的葉尖和葉緣壞死,然後芽壞死。嚴重時根尖也停止生長、變色、死亡。
五、硫
硫為蛋白質成份之一,能促進根系生長,並與葉綠素形成有關。土壤中的硫能促進微生物(如根瘤菌)的增殖,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植物缺硫時葉片均勻缺綠、變黃,花青素的形成和植株生長受抑制。植物缺硫症狀通常從幼葉開始,並且程度較輕。
六、鐵
鐵在葉綠素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植物缺鐵時,葉綠素不能形成,從而妨礙了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通常情況下,一般不會發生缺鐵現象,但在石灰質土或鹼土中,由於鐵與氫氧根離子形成沉澱,無法為植物根系吸收,故雖然土壤中有大量鐵元素,仍能發生缺鐵現象。植物缺鐵幼嫩葉片失綠,整個葉片呈黃白色。鐵在植物體內不易移動,固缺鐵時老葉仍保持綠色。
七、鎂
鎂是葉綠素分子的中心元素,植物體缺鎂時,無法正常合成葉綠素。鎂能夠使構成核糖體的亞基連接在一起,以維持核糖體結構的穩定。鎂還是許多重要酶類的活化劑,同時鎂對磷素的可利用性有很大影響。因此雖然植物對鎂的需要量較少,但卻是必不可少的。缺鎂的典型症狀是脈間缺綠,有時出現紅、橙、黃、紫等鮮明顏色,嚴重時,出現小面積壞死。由於鎂在植物體內易於移動,缺鎂症狀首先在老葉出現。
八、硼
土壤中的硼以BO32- 的狀態被植物吸收。硼能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生長,植物柱頭和花柱中含有較多的硼,因此硼與植物的生殖過程有密切關系,有促進開花結實的作用。另外,硼能改善氧氣的供應,促進根系的發育和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硼的作用機理,迄今尚無定論,目前在植物體內尚未發現特殊含硼化合物,有人認為硼能與游離狀態的糖形成絡合物,使糖容易輸導,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充分的實驗依據。植物缺硼時根系不發達,頂端停止生長並逐漸死亡,葉色暗綠,葉片肥厚、皺縮,植株矮化,莖及葉柄易開裂。
九、錳
錳是許多酶的活化劑,主要以Mn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錳也直接參與光合作用,在水的光解與氧的釋放中起作用。錳供應充足,對種子發芽、幼苗生長及開花結實均有良好作用。植株缺錳時,症狀從新葉開始,葉片脈間失綠,但葉脈仍為綠色,葉片上出現褐色和灰色斑點,並逐漸連成條狀,嚴重時葉片壞死。
十、鋅
鋅直接參與生長素的合成,缺鋅時植物體內吲哚乙酸含量降低,從而出現一系列病症。鋅也是許多重要酶類的活化劑,這些酶類包括乳酸脫氨酶、谷氨酸脫氫酶、乙醇脫氫酶和嘧啶核苷酸脫氫酶。鋅還與蛋白質的合成有關。植物缺鋅時,葉小簇生、中下部葉片失綠,主脈兩側有不規則的棕色斑點,植株矮化,生長緩慢。
十一、鉬
鉬通常以MoO42-的形式為植物吸收,其生理作用集中在氮素代謝方面。鉬又是硝酸還原酶的金屬組分,在由NADH或ADPH轉運電子給NO2的過程中,起著傳遞電子的作用。植物缺鉬的共同症狀是植株矮小,生長受抑制,葉片失綠、枯萎以致壞死。豆科植物缺鉬根瘤發育不良,固氮能力弱和不能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