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藝術家

花卉藝術家

發布時間: 2021-11-21 11:26:36

㈠ 文藝復興前或者文藝復興時期,有畫過花卉比較著名的油畫家嗎 請告訴我畫家和畫的名字,謝謝。

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的油畫。特點:無論畫面大小,都有一種很完美的情境。

(一) 文藝復興時期油畫

1、 喬托:義大利油畫是歐洲油畫發展的先聲,文藝復興初期的著名畫家喬托,創作了許多具有現實生活氣息的宗教畫,被認為是歐洲繪畫之父和現實主義畫派的鼻祖。

2、 波堤切利:在線條、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表現更為豐富,人物思想感情表現得更加細致,作品情緒性更加強了,更注重科學的比例、透視和空間關系,造型極其優美,象音樂一樣。

3、 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拉斐爾:將油畫推進到高峰。寫實體系更加完善,美和力感更強了。

米開朗琪羅:他的壁畫,表現了非常豐富的人間世界,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充滿著的矛盾與斗爭。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使人感受到時代的氣息、人文主義的氣息。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等聖母畫像,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對人的外在、內在美、對人的尊嚴、對人的和諧的歌頌。

比較於南歐和諧與優美的風格,北歐的繪畫更注重實在的、具體的客觀世界的刻畫,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對人物描寫更注重性格。如尼得蘭(現在的比利時)畫家勃魯蓋爾等,雖也描寫宗教題材,但處理成世俗的,農民般的生活場景。

(二)17、18世紀油畫

表現人生、表現社會,內容更加深刻了,表現形式、藝術語言更加豐富了。

重要代表人物如:

佛蘭德斯(今法國東北部和比利時西南部)畫家魯本斯,《搶劫留基伯的女兒們》(文字教材42頁);

荷蘭畫家倫勃朗;(教材43頁)

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茲;(教材43頁)

法國畫家達維特。(教材43頁)

(三)19世紀70年代以前(18世紀)的油畫,歐洲進入近代史階段,尤其是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大革命,使法國成為歐洲政治與文化的中心,也成為歐洲美術的中心。這一時期油畫題材擴展了,思想內容豐富了、深刻了,藝術語言也較以前有了更大發展。著名畫家與作品有: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達維特:《馬拉之死》

法國浪漫主義畫派代表德拉克洛瓦:《自由神領導人民》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畫派代表庫爾貝:描寫工人生活《畫室》;米勒:描寫農民生活《拾穗者》。

印象派油畫:代表人物莫奈《日出·印象》。(教材44頁)

描寫現實的畫家列賓《伏爾加河纖夫》。(教材44頁)

西方現代油畫包含兩個主要方面:
在寫實油畫中體現現代人的感覺,給古典寫實賦予新的精神內涵;
背離傳統,背離寫實的前衛性探索。
主要特徵:
主要表現內心世界;
將某種形式因素抽取出來向極端發展;
突顯多樣化的、個性的美感,甚至有表現"丑"的;
以獨特的藝術觀念支配繪畫,流派彼起此落。
古典向現代畫過渡時期代表人物荷蘭畫家凡·高、立體主義畫派代表人物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抽象派代表人物俄國畫家康定斯基。

盆景的大師

韓學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人。築《緣園》、《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園地。受地方盆景氛圍影響,自幼已對盆景產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動手參與種植,以自娛自樂、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盆景創作喜歡自己動手,想弄些有點個性的東西。不拘題材,叢林、附石、樹樁、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對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後做的兩個附牆式榕樹盆景《生存》、《適者》,表達了嶺南地方多見的榕樹飛榕的頑強生長狀態,構思造型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選材不拘一格,形態多樣,具較明顯的個性,近兩三年投稿《花木盆景》雜志數編山松盆景內容的稿件,把自己對山松盆景的過程心得體會作了表述。 鄭永泰,194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自幼愛好頗多,特別喜歡花卉盆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運輸經營管理工作。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全部用於盆景栽培、創作和研究工作,對境內外諸多不同風格的盆景作品進行過認真的考察和學習。在堅持嶺南盆景蓄枝截干製作技藝的前提下,博取眾長,認真實踐,逐步形成了技法嚴謹細膩,講求內結構線條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個人風格。2000年創建欣園盆景園。現擔任廣東清遠盆景協會會長。
在創作理念上,不偏樹種貴賤,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無論松樹類、雜木類、山水類盆景製作都有較深的體會和扎實的基本功。特別對馬尾松盆景的創作,經多年探索研究,總結出一套逼芽控針的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相當數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關理論文章。 應國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從事竹木製品生產及竹木工藝雕刻等工作,歷時40餘年。1980年起創辦私營企業,現為寧波市應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應國平從60年代起由喜愛到收藏歷代名家書畫、古董,逐漸提高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和鑒賞能力。同時開始養護製作盆景,尤以柏樹盆景見長,他善於把古代書畫和雕刻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畫風特色。70年代後期應國平開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後又發展建立應氏盆景園藝場,收藏各種規格質量上乘的柏樹樁素材,盆景園規模:佔地20餘畝,有柏樹樁素材1000餘棵,各種規格的柏樹盆景200餘盆,其他松樹盆景80餘盆,雜木盆景60餘盆。 魏積泉,男,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集美航海專科學院;現為廈門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付會長;世界盆景石文化協會付會長;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會長;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
魏積泉先生從1980年開始愛好盆景藝術,從1990年開始賞石收藏,投入大量資金收藏、創作盆景、賞石作品,現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賞石精品60餘件,其藏品經常在各類書刊發表。並積極參與各項盆景、賞石界活動,即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動中國盆景事業發展,成為發展中國盆景事業的新生力量;其創作的作品,樹種選材廣泛、作品靈巧明朗、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豐富濃厚的功底;其培養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畫;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景觀動靜相宜,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感。所收藏的各類賞石,品種多樣,形、質、色具佳,多為精品。有不少賞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國展覽中榮獲大獎。給盆景界、賞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賀淦蓀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美術和藝術理論。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名譽主編等職。
賀淦蓀先生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理論上,提出「要以文藝思想、藝術辯證法和美學指導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論;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創立「動勢盆景」(系列)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動勢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內外盆藝界的認可和贊同。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藝術特色是:廣學博採,有所取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被譽為是「激情與理念合壁,民族與時代並重」的現代中國盆景。新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盆景界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並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為全國盆景事業培養大量盆藝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㈢ 誰有美國畫家奧基弗 O'Keeffe 的資料,愛畫大花朵的那位

美國最負盛名的現代主義女畫家:奧基弗奧基弗
美國最負盛名的現代主義繪畫先驅中,奧基弗(GeorgiaO』Keeffe,1887—1986)算是一位開拓先鋒。雖然她認為其藝術無關抽象主義,但在其早期繪畫生涯中曾經擁護過抽象創作。在1910年至1920年初期,她將新寫實觀念和觀察細部構造的經驗與局部特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把賴以為主題的大自然抽象化,而在此抽象化的過程中增長了觀眾對於現代主義的認識。

奧基弗的畫構圖極簡,給人一種平靜、安寧的感覺。借著詩意的暗喻、張力十足的色彩及精準的線條,巧妙地平衡了畫面,深入探索了既定題材的本質。關於她那宏偉卻意象簡單的花卉畫作,奧基弗終其一生都否認弗洛伊德分析學派解析其作品的性象徵說法。她曾坦言: 「男人喜歡說我是最傑出的『女畫家』。我認為,我是最好的『畫家』之一。」事實上,奧基弗一直被譽為「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極為少見的原創藝術家」。

這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是美國本土藝術家中的傳奇人物,也是少數幾位將創作與人格合而為一的藝術家。難怪有人說,奧基弗的藝術就是她生命的證據。大自然對她一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美國西部無垠大地上的原始景象燃燒了她創作的慾望,讓她渾然忘我地抒發內心的感覺。簡單是她的風格。她喜歡獨處,索居沙漠,義無反顧,被稱為沙漠中的女畫家。

1916年9月至1918年2月,得克薩斯州開闊的平原和峽谷首度激發了奧基弗的風景創作。那時,她已經在得克薩斯州教了一段書。她頗負盛譽的水彩之作「晚星」系列,就是此一時期的作品;鬆散、粗寬的筆觸和飽和的色彩,傳達了天地的宏偉。她喜歡引導學生從一隻簡單的編籃、野生的花草、平原落日、家常百衲被等日常事物去認識美。她曾說: 「若將一朵花拿在手裡,認真地看著它,你會發現,片刻間整個世界完全屬於你。」

㈣ 西班牙超寫實油畫花卉藝術家有誰

文特羅恩。超寫實靜物

㈤ 中國花卉協會推薦牡丹為國花,牡丹有什麼花語和象徵意義

牡丹花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經常接觸見到的。牡丹花版的顏色鮮艷,氣味也是十分權的香,從古至今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那麼下面就來說一說牡丹花的花語和象徵意義:

關於牡丹花花語和象徵意義,相信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

㈥ 馮今松的花鳥類畫作

1981年 (辛酉)四十七歲 與周韶華、湯文選、陳作丁、魯慕迅等10人共同創建晴川畫會,並以《湖北十人中國畫聯展》名義在北京、西安、成都、重慶等地展出、反響強烈,被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的葉淺予先生譽稱為「長江畫派」。參展作品《報春圖》在《文藝報》,《靜靜的荷塘》在《中國畫》,《有刺的花》在《四川文學》,《多韻》在《芳草》刊發。
1982年 (壬戌)四十八歲 《滿山紅葉時》、《晚露浴雀》刊發於《美術》雜志,為中國美協湖北分會收藏。
1983年 (癸亥)四十九歲 參加湖北省美協組織的襄北農場創作活動;《冬花》、 《荷》入選西德波恩舉辦「中國畫展覽」,《冬花》刊於《百花齊放》畫集德文版封面。
1984年 (甲子)五十歲 出任湖北省美術院院長;《高秋圖》、《華而實》雙獲第六屆湖北省美術作品展銅獎。同時入選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前者獲優秀作品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5年 (乙丑)五十一歲 出席在濟南舉行的中國美協代表大會;《珠滿枝》、《華而實》、《芭蕉葉下詩》等八幅作品入選中國美協在香港舉辦的「當代中國畫展」;《經冬復歷春》、《賞葉圖》、《並禽聽泉圖》等在香港《文匯報》整版刊出;《春來也》入選「第一回日本中國水墨畫合同展」;《雙鴿》入選中國對外友協在東京舉辦的「中國現代書畫家作品展覽」;《靜靜的荷塘》入選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畫新作選》。
1986年 (丙寅)五十二歲 隨「湖北省書畫作品展覽」赴澳門訪問。《澳門日報》專文謂:印象最深的是馮今松《竹影搖落掛玉泉》、《春蘭》、《曉見菊花對秋光》;天津《迎春花》專版刊發《秋林晚添葉》、《吐艷》、《清香》、《物華》;《北京周報》專版刊發《靜靜的荷塘》、《賞葉圖》、《高秋圖》、《醉花圖》並短文;《新觀察》專版刊發《物華天趣》、《吐艷》、《雛雞》、《江南何處待好風》。
1987年 (丁卯)五十三歲 隨「湖北省美術院作品展覽」訪港。香港無線電視台《香港早晨》節目專題推介《楚人重魚》、《醉花圖》、《華而實》、《初日凈花枝》等作品。應香港美術會邀請,在香港大會堂講學。香港華僑日報《新晚報》刊發作品《問春否》;《小鳥圖》、《經冬復歷春》入選《中國畫新百家》;英國倫敦《世界名人錄》(OHM SOHM)51期收錄立傳並每年補充,跟蹤評價;《美術》、《中國畫》刊發《小鳥》,《美術之友》刊發《華而實》。
1988年 (戊辰)五十四歲 發起主辦「武漢國際水墨畫節」;《春花鴿子圖》入選日本「亞細亞現代美術展」;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出訪塞內加爾、迦納、多哥、摩洛哥並在四國舉辦「中國美術家代表團作品展」; 香港《美術家》專版發表《牡丹》、《盆栽花卉》、《紅梅映雪》、《醉花圖》、《華而實》、《秋實》、《高秋圖》、《瓜熟》、《蓓蕾》、《靜靜的荷塘》、《育梅圖》、《賞葉圖》、《等待》、《雛雞》、《鴿子》等十數幅作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畫小品技法與欣賞》收錄《賞秋圖》、《春花鴿子圖》;外文版《中國文學》專版刊發《小鳥》、《芭蕉葉下詩》、《楚人重魚》;天津《迎春花》專版刊發《紅辣椒》等十數幅作品。
1989年 (己巳)五十五歲 《一水護田將綠繞》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台階》參加北京「國際藝苑第三屆水墨展」並發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小翠》由外文版《中國文學》刊載;《盆栽花卉》並《我的點滴體會》一文收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當代中國畫探索佳作選》。 1990年 (庚午)五十六歲 香港《美術家》主辦「馮今松水墨畫作品展覽」並發行《馮今松水墨畫集》。香港《文匯報》連續以一圖一文專欄評介。香港《美術家》、《收藏天地》、《良友》專版專文評介,計有《翠屏的傳說》等三十多幅。期間,香港眾多報刊發表作品數十幅,文章數十篇,影響熱烈。
1991年 (辛未)五十七歲 扇面畫作品同時入選台灣「海峽兩岸巨匠輝映展」、北京「中國花鳥畫邀請展」;多語種發行的《中國報導》刊發名家一人一畫,《憶江南》入選;《美術之友》專版刊發《飛來的靈鳥》等四幅作品;香港《文匯報》整版刊發《不知江月待何人》、《憶江南》等九幅作品。
1992年 (壬申)五十八歲 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在京成立,受聘為首屆委員;新加坡舉辦「馮今松意象之詩畫展」,《聯合早報》刊發吳啟基文《老乾有新技––馮今松教授的畫》、陳瑞獻文《超現實的楚人楚畫》、皮道堅文《馮今松的花鳥畫藝術》;《育春》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首屆中國花鳥畫展覽」,《咫尺兩叢荷》入選「深圳第二屆國際水墨畫展」。
1993年 (癸酉)五十九歲 發起並聯手中國畫研究院、廣東畫院、湖北省美術院主辦「世界華人畫家三峽刻石紀游」文化公益活動;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辦「首屆全國中國畫展覽」,展出《咫尺兩叢荷》並發表於《國畫家》「百名畫家––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作畫」專題;《早春圖》收入《中南海珍藏畫集》卷二;《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誰是誰非兩不知》並包立名文;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詞典》。
1994年(甲戌)六十歲 「世界華人畫家三峽刻石紀游」進入緊張運作階段;《爭窈窕》收入《當代中國畫精粹》;入編《中國當代藝術名人大辭典》並印度出版的《世界名流》。
1995年 (乙亥)六十一歲 國務院三峽辦在京召開「三峽刻石」活動協調會,刻石正式動工;《美術》專版刊發《華而實》等七幅作品;《拜月圖》、《案頭清供》入選東京「中國日本現代水墨畫交流展」;韓國漢城《現代中國畫大潮流站》展出《紅蓮圖》、《小紅魚》。
1996年(丙子)六十二歲 由刻章刻石137件並摩岩刻畫146件組成的「三峽刻石」,被組委會定名為「三峽刻石第一觀」;《國畫家》專版刊發《灼灼其華》;為新加坡出版的《陳瑞獻在三峽》一書作序。
1997年 (丁丑)六十三歲 「 三峽刻石」竣工,海內外百位著名華人畫家齊聚三峽石門舉行揭幕式;為《世界華人畫家刻石游記》大型畫集作《後記》;《東方塑––三峽刻石》電視專題片在中央電視台、湖北電視台多個頻道播出;《荊楚大地的新中國第一》一書,收入介紹馮今松發起、組織「三峽刻石」之報告文學;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與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全國首屆中國畫邀請展》,《花牆記》參展並被《美術》發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收入《高秋圖》、《關不住點點春色》;《蓮花禮贊》為文化部收藏。
1998年 (戊寅)六十四歲 馬來西亞舉辦「馮今松教授畫展」,吉隆坡《中國報》、《南洋商報》、《焦風》等中英文報刊發畫作、照片和文章數十件;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馮今松中國畫精品集》。
1999年(己卯)六十五歲 連任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第二屆委員;《雙鴿圖》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江南賦》等三幅作品參加加拿大維多利亞美術館主辦的「河山畫會第五回展」,隨展訪問美國、加拿大;《國畫家》專版刊發《猶是昔年枝》、《有光彩的聖山》等十五幅作品;《大牆內外》收入美國皮斯堡博物館編輯出版的《世界名畫年歷》。 2000年 (庚辰)六十六歲 《張開的綠幕》入選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國際中國畫大展」,並由《美術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書法報》刊發;《美術觀察》專版刊發《並禽聽泉圖》等八幅作品。
2001年 ( 辛巳 ) 六十七歲 《紅蓮賦》入選「百年中國畫大展」並被選入《百年中國畫展作品選/花鳥集》;《華而實》收入魯虹主編的《中國當代美術圖鑒》水墨卷;《跨世紀傑出中國畫家作品集/馮今松畫集》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畫家自選小輯/馮今松畫輯》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為《李寶林、林墉畫鑒》著文。
2002年 (壬午) 六十八歲 《中國現代花鳥畫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版)收入兩幅作品;《紅蓮禮贊》等兩幅入選《世紀思索––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作品展》;《馮今松中國畫藝術展》在武漢首展,廣受好評,中國美協賀電稱:「馮今松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美術作品」。
2003年 (癸未) 六十九歲 《月牙兒》等一批小品畫作入選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當代花鳥畫小品精粹》;十多幅作品為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名家花鳥畫小品集》收錄;參加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在杭州唐雲藝術館舉辦的「相約西子湖––中國美協當代中國畫創作與品評研討會」;赴印度訪問做藝術交流。
2004年 (甲申) 七十歲 參與組織並出席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2004年會暨「三峽論道––當代中國畫名家研討會」;《美術》專版刊發《胡姬蘭》等十三幅作品;《榮寶齋》刊發《瑞雲簇花送喜來》等十幅作品;《中國畫》刊發《不知江月待何人》等十五幅作品;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畫名家小品集》收入《三餘圖》等十幅作品。
2005年 (乙酉) 七十一歲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馮今松》問世。
2006年 (丙戌) 七十二歲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當代經典中國繪畫名家文獻叢書/馮今松》問世;與夫人汪光惠去美國探親,創作《紅樓遺夢花解語––寶玉與金陵十二釵》計十三幅。
2007年 (丁亥) 七十三歲 創作《好大一棵樹》、《遠山遙看近卻無》等六福作品,參加「河山如畫圖––紀念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七十周年暨河山畫會成立二十周年畫展」。
2008年 (戊子) 七十四歲 「馮今松中國畫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主廳展出, 較全面反映畫家創作歷程的百餘幅作品引起全國美術界、新聞界和其他各界強烈、持續反響。其中,《紅樓遺夢花解語––寶玉與金陵十二釵》乃首次對社會展出。
2010年6月10日0時9分,中國共產黨員、湖北省美術院原院長,中國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馮今松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昌逝世,享年77歲。

㈦ 人民藝術家( )是木匠出身,他一生留下上萬件作品,其中以表現花卉、動物的作品最為膾炙人口。

齊白石 他最早是學木匠的

㈧ ≈盆景業界名家大師簡介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和藝術理論。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提倡「動勢盆景」,創立湖北盆景藝術風格。創作出動勢盆景系列作品,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 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顧問、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副主編。 同年10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審定委員會、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在北京授予其「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1997年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其參展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㈨ 求以下圖片中花的名字,謝謝!註:以下圖片只是我下載的,原創為一個馬來西亞的藝術家Limzy的花卉作品

第一個是扶桑、第二個有可能是紫葉酢漿草、第三個是葉子花、第四五個是看不清楚、六七是月季或玫瑰、倒數第一荷蘭菊、倒數第二不認識、倒數第三唐菖蒲。

㈩ 民國時期的藝術家 民國時有哪些著名畫家

吳昌碩(1844-1927) 原名俊、俊卿,字昌碩,又字倉石,別號缶盧、苦鐵、大龍等,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後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傑」。就其繪畫方面來說,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亦受趙之謙、任伯年影響。尤以金石書法入畫,如盤虯屈鐵,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其畫筆墨淋漓,色彩濃郁,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艷,氣魄醇厚,一振晚清萎靡干柘之風,開現代寫意畫派新景象,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表現形式。
周湘(1871~1933)字印侯,號隱庵,別署灌園老叟,黃渡鎮人,近代的著名畫家,是我國油畫藝術的先驅者和美術教育家,亦是中國繪畫藝術由傳統的師承相授轉變為正規的美術學校教育的創始人之一。出身於書香門第,幼年就讀私塾時,即喜愛繪畫。曾從上海名畫家楊伯潤學山水,從錢慧安習人物。復師事胡鼻山、吳大徵、王秋言、姚梅伯、胡公壽、金保三、周存伯等名流。工於山水,兼及仕女人物,又擅治印和書法。 戊戌變法失敗,周湘流亡日本,在長崎、東京以賣畫治印為生,受到當時日本文藝界的重視,畫名大振,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後又到西歐英、法、德等國,與眾多外國畫家交遊,學西洋畫法。光緒三十三年(1907)回國,在上海八仙橋創辦布景畫傳習所,有學生三四十名。劉海粟、徐悲鴻、張秉光、汪亞塵、丁悚、陳抱一等著名畫家,早期均在此接受教育。後又創辦中西圖畫函授學堂和上海油畫院,邊創作邊從事美術教育。著有《周湘山水畫譜》4冊,民國13年自序成書。
黃賓虹(1865-1955),原名懋質,名質,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徽州府歙縣人,出生於浙江金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開派巨匠,有「千古以來第一的用墨大師」之譽。其畫風於豐富多變的筆墨中,蘊涵著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幾十年來,黃賓虹的繪畫一直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並逐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著當今中國畫壇。而其藝術價值的顯現,又是全方位的。除其山水畫外,花鳥畫也境界不凡,書法成就更不能等閑視之;他還有著自己的畫學理論建構;其金石篆刻、文字學、考古學也頗有建樹。黃賓虹的確是一位「不能僅以畫史目之」的學者型藝術家。由於黃賓虹在美術史上的突出貢獻,在他90 歲壽辰的時候,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榮譽稱號。其著作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等,與鄧實合輯《美術叢書》並有輯本《黃賓虹畫語錄》。
劉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 ,原名槃,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省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省常州。 擅長油畫、國畫、美術教育。七十餘年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對中國畫、油畫、書法、詩詞和藝術理論都有精深造詣,學貫中西、藝通古今,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國畫創作博取傳統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寫生,師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鳥、走獸,喜作潑墨潑彩法。畫風豪放奇肆,蒼莽勁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12年11月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創辦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國畫美術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前身)任校長。 歷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名譽院長、教授, 上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英國劍橋國際傳略中心授予「傑出成就獎」。 義大利歐洲學院授予「歐洲棕櫚金獎」。出版有《劉海粟畫集》《劉海粟油畫選集》《劉海粟國畫》《學畫真詮》等。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江蘇宜興人,生於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尤以畫馬享名於世。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先後留日、法,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在油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義的光與色的表現與古典主義嚴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結合。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在創作上他以「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為原則,作品多取材現實生活,或借古喻今,寄託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情懷,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志。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林風眠(1900—1991),原名林鳳鳴,生於廣東梅縣,自幼喜愛繪畫。9歲赴法勤工儉學。他先在法國蒂戎美術學校進修西洋畫,後又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深造。是享譽世界的繪畫大師,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導者和最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開辟者和先驅,1925年回國後出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兼教授。1926年受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邀出任中華民國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1927年林風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創辦中國第一個藝術高等學府暨中國美術高等學府——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任校長。他提倡兼收並蓄,調和中西藝術,並身體力行,創造出富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個性化的抒情畫風,為中國現代繪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和風格典範,也是20世紀實踐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開拓精神的先驅。林風眠關於中西融合的觀點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傳統筆墨觀念,同時開啟了對於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關注,極大地豐富了20世紀中國繪畫的創作面貌,為眾多後繼者諸如吳冠中、趙無極、劉國松等提供了可借鑒、深入的課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實在可算作是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啟蒙者。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畫壇的藝術大師,傑出的藝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的創始人,是中國現代繪畫史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
齊白石(1864一1957),湖南湘潭人,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國20世紀著名的書畫大師和書法篆刻巨匠。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蟲十二開冊頁》,《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等。他將中國畫的精神與時代的精神統一得完美無瑕,使中國畫得到國際的重視;在他的筆下,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一不精,無一不新,為現代中國繪畫史創造了一個質朴清新的藝術世界。他成功的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了中國畫的現代藝術精神,深深得益於經典樣式而又善於出新,故而他的畫能夠直接的感動人心,向天下眾生傳達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畫表達他對自己藝術創新的自信與深刻體悟,他的人物畫長於傳神達情,他將書法簡約大方、雄健渾厚的筆意融入人物畫中,完善了人物內在的神情的表達。-摘自網路

熱點內容
綠植花卉招聘 發布:2025-07-20 23:16:26 瀏覽:114
花藝架構圖片欣賞 發布:2025-07-20 23:07:51 瀏覽:938
牡丹的壽命 發布:2025-07-20 23:07:49 瀏覽:328
丁香網2 發布:2025-07-20 23:06:22 瀏覽:874
盆栽植物模型 發布:2025-07-20 22:51:36 瀏覽:841
花藝和室榻榻米 發布:2025-07-20 22:48:07 瀏覽:376
七瓣花花語 發布:2025-07-20 22:47:56 瀏覽:602
株櫻花外表 發布:2025-07-20 22:43:33 瀏覽:101
第五人格七夕節隨從返場 發布:2025-07-20 22:31:45 瀏覽:841
葡萄盆景圖片大全欣賞 發布:2025-07-20 22:31:42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