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駱越王花卉

駱越王花卉

發布時間: 2021-11-20 01:09:39

⑴ 壯族的來歷

壯族主要居於嶺南。嶺南地區自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先秦時代,壯族就屬於百越的駱越、西甌等,遠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有柳江縣的「柳江人」和,「甘前人」,來賓市的「麒麟山人」,荔浦縣的「荔浦人」。都安縣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蓮洞人」和「都樂人」桂林市的「寶積岩人」,田東縣的「定模洞人」,靈山縣的「靈山人」等等。這些古人類所在的區域,恰好是壯族先民的
壯族
活動地域,也是今天壯族的聚居地區。據此部分專家推測不排除壯族為這些古人類的後代。
先秦時期,廣西為駱越國,居住著百越中的"駱越"、"西甌"、"蒼梧"人。駱越國是嶺南壯族祖先著名的方國,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雲:「路音近駱,疑即駱越。」路即駱,此說中的。《逸周書》亦稱《周書》,乃先秦古籍,多數篇章出於戰國,其中所記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呂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駱之菌」,漢代高誘註:「
越駱,國名。菌,竹筍。」越駱是漢語提法,意為越(山)谷或越鳥,越人語言倒裝為駱越。
「僮」這個民族名稱,是南宋時出現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議」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輔在《溪蠻叢笑》中進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瑤、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後歷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漸增多,但往往與「瑤」並舉。到清代對「獞(僮)」名的引用已遍於廣西各地。1949年後,經過深入調查和進行民族識別,人民政府把廣西、廣東、雲南等地自稱「布壯」、「布土」、「布農」、「布泰」、「布班」、「布隴」、「布諾」、「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們統一稱為僮族。後因「僮」字的含義不夠清楚,又容易讀錯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來總理的倡議,把「僮」改為「壯」,把「僮族」改為「壯族」。
民族區域自治。1952年12月9日在廣西的西半部建立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春改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廣西省地區為范圍的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4月1日,建立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建立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壯族名稱雖隨代而異,其主要源流:百越一甌一甌駱一西甌駱一西甌駱越一烏滸一俚僚一僮一俍一沙一儂一壯,為一脈相承。(參考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熱點內容
百合花芽 發布:2025-10-01 16:38:10 瀏覽:429
什麼蘭花胖 發布:2025-10-01 16:19:47 瀏覽:473
盆景金屬筷 發布:2025-10-01 16:13:07 瀏覽:810
dva百合 發布:2025-10-01 15:58:07 瀏覽:253
荷花臂環 發布:2025-10-01 15:57:56 瀏覽:214
綠植的寫作 發布:2025-10-01 15:56:21 瀏覽:451
歸宿花語 發布:2025-10-01 15:56:13 瀏覽:663
雀梅盆景縮剪 發布:2025-10-01 15:50:05 瀏覽:226
電視劇大全梅花兒香 發布:2025-10-01 15:50:04 瀏覽:709
蘭花水槽 發布:2025-10-01 15:44:45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