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卉紋
❶ 請問清代民窯青花瓷太陽花卉紋罐有收藏價值嗎
清代民窯青花瓷太陽花卉紋罐,真品有收藏價值的;不過今年的行情持續低迷,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
❷ 清朝官員懷擋上有哪些花卉圖案
明、清兩代,官員在朝服的前胸後背處分別裝飾一塊方行的圖案,叫補子,它是用來區分官爵大小(官品區分)的。
補子的起源:
相傳補子起源於武則天時代(武則天的官吏制度)。一天武則天上朝時賜給官員們綉了花的官袍。因為十分好看,又是御賜之物,所以其他官員紛紛效仿。補子就從這里而來。 補子的源頭可以上溯至蒙元時代。內蒙古正藍旗羊群廟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紋的補子,同時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確實發現了不少具有方補形式的元代織物。但這些服飾沒有作為補服出現,且這些方補多作花卉狀,它們在當時並沒有作為官階的標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補服定型於明代。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文官綉禽,以示文明,武官綉獸,以示威武。
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辨別官品。
文官:
一品仙鶴
二品錦雞
三品孔雀
四品雲雁
五品白鷳
六品鷺鷥
七品鸂鶒
八品黃鸝
九品鵪鶉;
武官:
一品
二品獅子
三品
四品虎豹
五品熊羆
六品
七品彪
八品犀牛
九品海馬
雜職:
練鵲;風憲官:獬豸。
除此之外,還有皇帝作為賜服專門賜給特定人物的賜補,有鬥牛和飛魚兩種。 從明代出土及傳世的官補來看,其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綉和緙絲三種。早期的官補較大,製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
明清官員所用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與明補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但前片一般是對開的,後片則整片織在一起,主要是為了便於穿著。前片官補正好位於清代官服的前胸,為便於解系紐扣,只能將前片對半分開。 在明清兩代,受過誥封的命婦(一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備有補服,通常穿著於慶典朝會上。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准。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凡武職官員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一樣,用禽紋補,意思是女子以閑雅為美,不必尚武。
補子的分類:
文官:文官一至九品的圖案依次為:
一品仙鶴,
二品錦雞,
三品孔雀,
四品雲雁,
五品白鷳(xian2),
六品鷺鷥(lu4 si1),
七品{[溪鳥][支辦鳥](無此字)}(xi1 chi4),
八品鵪鶉,
九品練雀。文官的補子圖案均為飛禽。
武官武官一至六品的圖案依次為:
一品麒麟,
二品獅子,
三品豹,
四品虎,
五品熊,
六品彪。
武官七、八品的圖案為:犀牛。
武官九品的圖案為:海馬(樣子和馬一樣,但站在海上)武官的補子圖案均為走獸。
文官:
一品仙鶴補,朝冠頂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吉服冠用珊瑚頂;歲奉180兩;
二品錦雞補,朝冠頂飾小寶石一塊,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用鏤花珊瑚頂;歲奉155兩;
三品孔雀補,朝冠頂飾小紅寶石,上銜小藍寶石,吉服冠用藍寶石頂;歲奉130兩;
四品雲雁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歲奉105兩;
五品白鷳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頂;歲奉80兩;
六品鷺鷥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歲奉60兩;
七品鸂鶒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素金頂,吉服冠用素金頂;歲奉45兩;
八品鵪鶉補,朝冠陰文鏤花金,頂無飾;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歲奉40兩;
九品練雀補,朝冠陽文鏤金頂,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歲奉35兩;
御史大人,補服綉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補,朝冠頂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吉服冠用珊瑚頂;歲奉81兩,加支528兩;
二品獅子補,朝冠頂飾小寶石一塊,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用鏤花珊瑚頂;正二品歲奉155兩,加支444兩;從二品歲奉53兩,加支324兩;
三品豹子補,朝冠頂飾小紅寶石,上銜小藍寶石,吉服冠用藍寶石頂;歲奉39兩,加支204兩;
四品老虎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歲奉27兩,加支114兩;
五品熊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頂;歲奉18兩,加支72兩;
六品彪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歲奉14兩,加支35兩;
七品犀牛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素金頂,吉服冠用素金頂;歲奉12兩;
八品犀牛補,朝冠陰文鏤花金,頂無飾;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歲奉23兩;
九品海馬補,朝冠陽文鏤金頂,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
❸ 清代中期民國初期粉彩花卉紋碗價格多少
瓷器主要看產地然後看器型和品相,才能判斷值不值錢,值多少錢。
❹ 清代瓷器上的花卉有哪些畫法
明清時期,文人畫占據繪畫主流,文人繪畫時強調畫家的主觀創造,個體意識較濃,喜歡以物喻人,以物詠志,因此對瓷器繪畫有巨大影響。作為一種圖案,瓷器繪畫中既有純粹裝飾意味的植物紋樣,也有借鑒文人畫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紋樣,如松竹梅、梅蘭竹菊等等。
歲寒三友
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備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畫鍾愛的題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紋盤口瓶
② 清羅天池松樹竹石圖軸
松,為常綠喬木,百木之長,經冬而不凋,多比喻堅貞高潔的節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紋碗
② 清趙焞夫 竹石圖軸
竹,多年生常綠植物,清高而有節,性堅韌,寧折不屈,開懷大度。
梅,為落葉喬木,花朵早春先葉開放,耐寒開花。
這三種植物組成的歲寒三友圖常被用於文人畫中象徵君子的高鳳亮節。明代瓷繪上松竹梅常與洞石欄桿構成庭園景緻,清代瓷繪松竹梅紋比較喜歡刻意追求寫實效果。
四君子
梅蘭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極喜愛的植物,明清兩代瓷器當中也大量繪制該主題。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經提到。
蘭花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居幽處而香氣素淡,象徵著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為世外隱士。菊花作為士人人格的象徵,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徵。
植物紋的流行跟社會主流風氣關系很大。明代是我國發展的集大成時期,植物的題材非常豐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紋樣也非常廣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幾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繪畫技巧進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潔白細膩,使得瓷器上的紋飾襯托的更加精緻與生動,達到了明代無法企及的高峰,極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可以說,清代是我國瓷器植物紋表現裝飾的黃金時代。
結語
明清瓷器是我國瓷器裝飾藝術的兩大高峰,我們在欣賞古代陶瓷藝術作品的時候,既要注意整個瓷器裝飾藝術的發展脈絡,也要結合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文化風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藝術的深刻內涵。
❺ 清代青花纏枝花卉紋香爐值多少錢
這里要分清三代和清末的,官窯和民窯的,另外還有尺寸的問題及有無破損等等
❻ 中國花卉紋理發展史
其實50分也不低了,知識不能用分來衡量的。
國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國花具有國家名片的象徵意義(我國社科院陶慶梅博士語)。中國迄今還沒有正式確定哪種花卉為國花,但以下三種花呼聲最高,有希望並列為國花。
牡丹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國色天香牡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術己有很大的發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艷壓群芳,被譽為「花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里的長安花,就是牡丹。明朝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牡丹就己戴上國花的桂冠。中國的牡丹蜚聲世界,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還以中國牡丹的人工栽培創造新品種為例,作為「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學說」的論證材料。傳說唐朝武則天冬日醉酒,令百花開放,唯牡丹抗旨未發,被貶洛陽。這倒使洛陽牡丹獲得了「天下第一」的美稱。由此也可看出,牡丹不懼淫威,不畏權貴, 不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與中華民族特殊氣節相吻合。明朝時,山東曹州(蒲澤)的牡丹又盛極一時,而博得「牡丹之鄉」的美譽。
梅花
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廣泛分布於淮河以南直至南海之濱,於每年1月下旬至2月開放,相當於夏歷正月。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所謂「歲寒三友」即梅、竹、松。「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國人賞花,不僅賞花的外表,更欣賞花中蘊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梅有三蕾五瓣,代表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且梅花凌冬耐寒,其所表現的堅貞剛潔,足為國人效法。梅開五瓣,象徵五族共和,具有敦五倫、重五常、敷五教的意義;而梅花「枝橫」、「影斜」、「曳疏」、「傲霜」同時亦代表易經中「元」、「貞」、「利」、「亨」四種高尚德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定梅花為國花。
梅花是薔薇科李屬,夏歷正月開花;臘梅是臘梅科臘梅屬,夏歷臘月開花。
杜鵑
杜鵑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是杜鵑花科中一種小灌木,有常綠性的,也有落葉性的。北半球溫帶各地,都有杜鵑花的分布。在全世界800多個品種中,中國佔有600多種。歐美園藝界有「無杜鵑不成花園」的諺語。相傳,古代有一位蜀國的皇帝杜宇,很愛他的百姓;死後,他的靈魂變為一隻杜鵑鳥,每年春季飛來喚醒老百姓「布穀! 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鮮血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這就是成語「子規啼血」的來歷。杜鵑花十分美麗。管狀的花,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杜鵑花的代表種,就是俗稱的「映山紅」。它幾乎遍布長江流域各省以至雲南、台灣等山地和丘陵上的疏林或灌木叢中。漏斗狀的花,花瓣有酸味,可當水果吃,但一次食用不能過多,否則會引起鼻出血。別稱有映山紅、艷山紅、艷山花、清明花、格桑花(藏語)、金達萊(朝鮮語)等。
中國名花: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臘梅(冬)確定為四季名花,如此,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四季分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既與與我們的國體相適應,又可以與我們的五星紅旗相對應,體現了我國五千年文明史。
春:蘭花
蘭花是中國傳統名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它幽香清遠,一枝在室,滿屋飄香。古人贊曰:「蘭之香,蓋一國」,故有「國香」的別稱。
蘭的葉終年常綠,它多而不亂,仰俯自如,姿態端秀、別具神韻。中國自古以來對蘭花就有看葉勝看花之說。它的花素而不艷,亭亭玉立。蘭花以它特有的葉、花、香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給人以極高潔、清雅的優美形象。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夏:荷花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蓮花、水華、芙蓉、玉環等。
科名:睡蓮科
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
秋:菊花
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雋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卻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人們愛它的清秀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
中國賦予它高尚堅強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徵視為國粹受人愛重,菊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堅貞不屈。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代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
冬:臘梅臘梅雖名「梅」,但它卻不是梅,只是花形似梅,農歷臘月開放,故名臘梅。
蠟梅,別名蠟木、黃梅。蠟梅科臘梅屬,落葉灌木,高可達4-5米。常叢生。葉對生,近革質,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芽具多數覆瓦狀鱗片。冬末先葉開花,花單生於一年生枝條葉腋,有短柄及杯狀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狀排列,黃色,帶蠟質,花期12-1月,有濃芳香。瘦果多數,6-7月成熟。 臘梅在農歷臘月開放,比梅花要早約一到兩個月。
❼ 清代織花紋樣有哪些
依身份職抄業區別。
貢貨花樣有江山萬代、太平富貴、萬壽無疆、四季豐登子孫龍、大雲龍、朝水龍,如意連雲,雙鳳朝陽、八仙祝壽、壽山福海等。
時新花樣有團鶴、福壽三多、五子奪魁、歡天喜地、富貴白頭、大菊花、大山水、大河圖、大八寶、大八吉、花卉草蟲、羽毛鱗介等。
官服花樣有喜慶大來,掛印封侯,雨順風調、萬民安樂、百代流芳、喜相逢、仙鶴蟠桃等。
吏服花樣有窩蘭、三友會,秀麗美、萬里雲、金魚節等。
商服紋樣有四季純紅,利有餘慶,順風得雲,五福壽、百子圖等。
農服花樣有子孫福壽,六合同春、瓜瓞綿綿、水八仙等。
❽ 清代銅胎掐絲琺琅彩花卉紋瓶。
這是現代仿古工藝品不是老貨。
❾ 清代裝飾紋樣有什麼特點
清代裝飾紋樣的主要特點是吉祥圖案的盛行,達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另外,運用國畫作裝飾也比較常見,一般多將名家的手跡應用於工藝裝飾之中。
❿ 清代青花纏枝花卉紋瓷器市場價位怎麼樣
清代青花纏枝花卉紋瓷器,具體的價值取決於是否真品,補充圖片看看就知道;這里就可以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