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柏木花語
⑴ 扁柏和側柏花柏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扁柏:
1.扁柏屬常綠喬木。又稱柏樹、側柏、香柏。松柏門柏科側柏屬。
2.扁柏特徵:樹皮紅褐色,縱裂。樹冠闊圓錐形,樹皮赤褐色,稍光滑,為薄片狀皺裂;生鱗葉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葉為疊瓦狀密生,小形,尖端較鈍,表面暗綠色,葉背略帶粉藍,球果為近卵形,直徑約1公分,聚生在枝條前端,樹皮灰紅色有縱向淺裂,呈長片狀剝落。樹形接近塔形,樹皮厚具縱列條紋。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種子長卵形,無翅。
⑵ 怎樣區別側柏和扁柏
旅可以升級到這安卓7.0嗎?誥
貪在這種狀況下,沒有熱愛真撐不下來。銑
⑶ 屋前右邊一顆扁柏好嗎
扁柏樹葯用價值很高,如果不影響正常的院落的美化,有一顆也無妨,沒有什麼不好的寓意,還能給你的生活帶來很多益處
⑷ 扁柏的介紹
扁柏的介紹:
扁柏是柏科側柏屬的一種常綠喬木,又稱柏樹、側柏、香柏;在中國分布極廣,北起內蒙古、吉林,南至廣東及廣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圍幾遍全國。
扁柏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樹高一般可達20米。樹皮紅褐色,縱裂。小枝扁平。葉鱗片狀,小形。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球果近卵形。種子長卵形,無翅。扁柏喜光,但幼苗、幼樹有一定耐蔭能力;較耐寒,抗風力較差。耐乾旱,喜濕潤,但不耐水淹;耐貧瘠,可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上生長;生長緩慢、壽命極長。
⑸ 扁柏葉和側柏葉的區別
扁柏葉和側柏葉,並沒有區別。
扁柏和側柏是同一種植物。
側柏,別名扁柏。是柏科側柏屬植物。
側柏是喬木,高達20餘米,胸徑1米;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枝條向上伸展或斜展,幼樹樹冠卵狀尖塔形,老樹樹冠則為廣圓形;生鱗葉的小枝細,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
葉鱗形,長1至3毫米,先端微鈍,小枝中間的葉的露出部分呈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背面中間有條狀腺槽,兩側的葉船形,先端微內曲,背部有鈍脊,尖頭的下方有腺點。
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毫米;雌球花近球形,徑約2毫米,藍綠色。
球果近卵圓形,長1.5至2.5厘米,成熟前近肉質,藍綠色,成熟後木質,開裂,紅褐色;中間兩對種鱗倒卵形或橢圓形,鱗背頂端的下方有一向外彎曲的尖頭,上部1對種鱗窄長,近柱狀,頂端有向上的尖頭,下部1對種鱗極小,長達13毫米,稀退化而不顯著。
種子卵圓形或近橢圓形,頂端微尖,灰褐色或紫褐色,長6至8毫米,稍有棱脊,無翅或有極窄之翅。花期3至4月,球果10月成熟。
側柏喜光,幼時稍耐蔭,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輕鹽鹼土壤中均可生長。耐乾旱瘠薄,萌芽能力強,耐寒力中等,耐強太陽光照射,耐高溫、淺根性,在山東只分布於海拔900m以下,以海拔400m以下者生長良好。抗風能力較弱。
側柏栽培、野生均有。喜生於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鈣質土壤耐寒、耐旱、抗鹽鹼,在平地或懸崖峭壁上都能生長;在乾燥、貧脊的山地上,生長緩慢,植株細弱。淺根性,但側根發達,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抗煙塵,抗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分布廣,為我國應用最普遍的觀賞樹木之一。
側柏能適應於冷氣候。在一些年份幼苗有一定程度的抽干現象,抗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抗鹽鹼力較強,含鹽量 0.2 %左右亦能適應生長。
⑹ 雲杉和扁柏是什麼關系
雲杉不是扁柏的一種。
雲杉的介紹:
雲杉(拉丁學名:Picea asperata Mast.)松科,雲杉屬。別名茂縣雲杉、茂縣杉等。為喬木。高達45米,胸徑達1米;樹皮淡灰褐色或淡褐灰色,裂成不規則鱗片或稍厚的塊片脫落。雲杉為中國特有樹種,產於陝西西南部(鳳縣)、甘肅東部(兩當)及白龍江流域等地,稍耐蔭,能耐乾燥及寒冷的環境條件,生長在海拔2400-3600米地帶,雲杉樹干高大通直,節少,材質略輕柔,紋理直、均勻,結構細致,易加工,具有良好的共鳴性能。可供建築、飛機、樂器(鋼琴、提琴)、舟車、傢具、器具、箱盒、刨制膠合板與薄木以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2014年2月,瑞典科學家在一座山脈上發現了一株9500歲雲杉,堪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樹,而且它還在繼續生長。
⑺ 扁柏木是檀香嗎
扁柏木不是檀香。
扁柏屬常綠喬木。又稱柏樹、側柏、香柏。在中國分布極廣,北起內蒙古、吉林,南至廣東及廣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圍幾遍全國。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樹高一般可達20米。樹皮紅褐色,縱裂。小枝扁平。葉鱗片狀,小形。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球果近卵形。種子長卵形,無翅。側柏喜光,但幼苗、幼樹有一定耐蔭能力。較耐寒,抗風力較差。耐乾旱,喜濕潤,但不耐水淹。耐貧瘠,可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上生長。生長緩慢。壽命極長。
常綠性喬木,樹冠闊圓錐形,樹皮赤褐色,稍光滑,為薄片狀皺裂;生鱗葉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葉為疊瓦狀密生,尖端較鈍,表面暗綠色,葉背略帶粉藍,球果為球形,直徑約1公分,聚生在枝條前端,樹皮灰紅色有縱向淺裂,呈長片狀剝落。樹形接近塔形,樹皮厚具縱列條紋,與鐵杉像「雲片」般的樹皮不同。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果球形橙褐色,種子卵圓形,具有狹翅。花期4月,果期10~11月。
檀香(Santalum album L. )為檀香科植物的心材。常綠小喬木,高6~9米,具寄生根。分布印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地。中國台灣亦有栽培。全年可采。檀香樹被稱為「黃金之樹」,因為它全身幾乎都是寶。採得後切成小段,除去邊材(製造檀香器具時,剩下的碎材,亦可利用)。檀香還具有重要的葯用價值。
檀香適宜生長在23℃~35℃之間,降雨量在600~1600mm之間的地域。檀香根部最忌積水,植物對土壤的肥力要求較高。初期種植當做好追肥工作。檀香根淺,幼苗階段是苗高莖細的形態,防風能力差。檀香生長需要一定的陰蔽,但不能太大。
⑻ 扁柏裝在利是內給別人是何意
扁柏裝在利是內給別人,寓意為熱鬧和喜慶。
扁柏,正式名稱:側柏。是柏科側柏屬植物。
側柏是喬木,高達20餘米,胸徑1米;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枝條向上伸展或斜展,幼樹樹冠卵狀尖塔形,老樹樹冠則為廣圓形;生鱗葉的小枝細,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
葉鱗形,長1至3毫米,先端微鈍,小枝中央的葉的露出部分呈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背面中間有條狀腺槽,兩側的葉船形,先端微內曲,背部有鈍脊,尖頭的下方有腺點。
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毫米;雌球花近球形,徑約2毫米,藍綠色,被白粉。
球果近卵圓形,長1.5至2厘米,成熟前近肉質,藍綠色,被白粉,成熟後木質,開裂,紅褐色;中間兩對種鱗倒卵形或橢圓形,鱗背頂端的下方有一向外彎曲的尖頭,上部1對種鱗窄長,近柱狀,頂端有向上的尖頭,下部1對種鱗極小,長達13毫米,稀退化而不顯著。
種子卵圓形或近橢圓形,頂端微尖,灰褐色或紫褐色,長6至8毫米,稍有棱脊,無翅或有極窄之翅。花期3至4月,球果10月成熟。
側柏喜光,幼時稍耐蔭,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輕鹽鹼土壤中均可生長。耐乾旱瘠薄,萌芽能力強,耐寒力中等,耐強太陽光照射,耐高溫、淺根性,在山東只分布於海拔900m以下,以海拔400m以下者生長良好。抗風能力較弱。
側柏栽培、野生均有。喜生於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鈣質土壤耐寒、耐旱、抗鹽鹼,在平地或懸崖峭壁上都能生長;在乾燥、貧脊的山地上,生長緩慢,植株細弱。淺根性,但側根發達,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抗煙塵,抗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分布廣,為中國應用最普遍的觀賞樹木之一。
側柏能適應於冷氣候。但在本地區(雲南省硯山縣)的一些年份幼苗有一定程度的抽干現象,抗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抗鹽鹼力較強,含鹽量 0.2%左右亦能適應生長。
⑼ 側柏樹有什麼含義
側柏 屬常綠喬木,樹高一般達20米,干皮淡灰褐色,條片狀縱裂。小枝排成平面。全部鱗葉,葉二型,中央葉倒卵狀菱形,背面有腺槽,兩側葉船形,中央葉與兩側葉交互對生,雌雄同株異花。雌雄花均單生於枝頂,球果闊卵形,近熟時藍綠色被白粉,種鱗木質,紅褐色,種鱗4對,熟時張開,背部有一反曲尖頭,種子脫出,種子卵形,灰褐色,無翅,有棱脊。幼樹樹冠卵狀尖塔形,老時廣圓形,葉、枝扁平,排成一平面,兩面同型。花期3---4月,種熟期9---10月。樹冠廣卵形,小枝扁平,排列成1個平面。葉小,鱗片狀,緊貼小枝上,呈交叉對生排列,葉背中部具腺槽。雌雄同株,花單性。雄球花黃色,由交互對生的小孢子葉組成,每個小孢子葉生有3個花粉囊,其內的小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許多不具氣囊的花粉粒。 雌球花僅由4對交互對生的珠鱗組成,但只有中部的2對珠鱗各生1~2個直立的胚珠。珠鱗和苞鱗完全癒合。球果當年成熟,種鱗木質化,開裂,種子不具翅或有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