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花卉研究所
1. 我想知道種植蝴蝶蘭 需要去什麼地方采購
到一些大的蝴蝶蘭公司采購種苗或者成品花.國內300家蝴蝶蘭生產企業供您參考:
西安鼎天集團
天保苗木繁育中心
西安市現代化綜合苗圃
陝西省苗木繁育中心
三易公司
臨洮順美園藝
甘肅綠鵬
雅勝園藝
隴海園藝
寧夏甜菜研究所
銀川花木公司
銀川神龍示範園
向陽花卉
新疆美馨
沃爾曼集團
成都月怡
成都華奕
成都維生
英明花卉
上海大地花卉公司
綿陽市綠化隊
重慶市園林局花卉中心
貴陽農水局
貴陽綠化局
貴陽新紀園花卉公司
北京林大林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聖瑞恩蘭花
金苑花卉中心
農業學校花木中心
紅春園藝場
北京市植物園
杉友蘭業
健路登花木中心
蔬卉科技公司/王梅/王玉林
北京市金地園藝中心
北京航天橋花卉市場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人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華樂
天津育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超群花卉
天津冬樂花卉技術公司
天津立特比蘭業
天津皇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德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東麗區張貴庄路123號
天津大順
天津花卉示範中心.西青區楊柳農場柳青路
鑫星花卉有限公司
霞暉花卉
唐山現代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省河縣農林局花卉中心
保定市高新農業科技園
省林科院國林花卉研究開發
新天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
翠芳花卉
大草原蘭業
土默特左旗沙爾沁鄉沙爾沁村百花園藝
山西種苗站
機場大道高薪農業示範園
山西農科院
山西太原宇美花村
民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
榆次城區
高薪農業園
濟南澳利花卉園藝.農業高新開發區.長清區平安枕潘村
濟南地礦局
濟南世珍花卉
山東濟南百合花卉公司
濟南聖苑花卉公司
綠聖蘭業花卉有限公司
青州銘園藝有限公司
聖園花卉公司
科隆園藝有限公司
壽光市萬芳園藝
鑫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濰坊錦綉園
育麗花卉
濟寧大方花卉有限公司
百秀園藝場
青島智勇
青島民航園林
青島金卉
青島民航園林
登海種業集團花卉研究所
招遠市沁園春花卉公司
煙台農科院
魯苑花卉公司
泰瑞花卉蘭業有限公司
莒縣個體
臨沂盛能
莒南個體
日照科技示範園
日照市科技示範園
綠苑花卉有限公司
黑龍江嫩江農科所
華盛花卉
哈爾濱農科院
哈爾濱市農業科研所
東方花卉公司
哈爾濱農墾花圃
長春林木公司
大連恆育
遼寧福龍
沈陽農科院
上海寶馨
晶瑩蘭業有限公司
科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浦東新區孫橋農業區環東路
上海歐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松江新橋馬湯村
上海欣怡花卉有限公司(寧德)
上海交大農科新橋花木有限公司
上海中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百綠園藝有限公司
上海耕旺
上海都市維生
美晨蘭業
南京珊超園藝有限公司
南京湯泉洋蘭有限公司
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
蘇州盈年科技有限公司
蘇州玫瑰園園藝有限公司
吳縣金星園藝科技公司
坂田種苗(蘇州)有限公司/太倉市城廂鎮南郊區
崑山三維園藝有限公司
崑山新華聯合
蘇州農業職業學院園藝
蘇州維生種苗
泰州晨凱精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組培)
泰州久九生物
天香蘭花園藝
佑翰泰州潔西卡精緻農業有限公司
楊平園藝
南京軍區聯勤部鎮江副食品基地
仙蒲園藝
巧集園藝
浙江發展園林實業有限公司
浙江森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傳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浙江德清新天地
杭州綠茵花卉/蕭山寧圍鎮盈二村
杭州蘭苑
浙江建德陽光園藝場/新安江街道新華村(新馬機場)
浙江省杭州市湖濱花圃
省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
杭州園林實業花卉科
甘棠生物
杭州綠森
杭州綠展
浙江大學家業研究示範中心
溫州欣怡
溫州紀元
溫州仰義
浙江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浙江環太湖花卉
浙江紹興縣園藝學校/紹興縣漓渚鎮
安德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台州綠源花木園藝場
台州市農科所園藝場
海寧花卉良種引種中心.長棣路228號
嘉興七彩蘭花繁育公司
金華綠源珍稀樹種研究所
臨安浙西大峽谷花卉公司
浙江海鹽縣花卉種苗中心/武原鎮三角子路17號
蕭山發電廠花卉公司
蕭山臨江
浙江蕭山錦科花卉園藝場/誠鄉鎮步干街道
紫翠園藝
寧波旺旺
慈溪竹萱
新皇冠(慈溪)
歐傑花卉有限公司.海曙區恆春街176號
江西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
江西南洋農業
國鴻實業有限公司
湖南省林木種苗繁育示範中心
湖南立達人生物農業公司
焯煌園藝有限公司
岳陽君山生態園
株洲天元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棗陽市神農生物技術工程/棗陽市襄陽路79號
武漢麥琪鮮花有限公司
明飛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漢陽七里廟桃花島城市花園後
武漢薏萊園藝發展公司
湖北省園林植物研究所
華藝蘭業.包河區義城鎮南徐小學北200米
安徽龍大
蘭君園藝有限公司
三禾蘭業有限公司.江山路農大示範園對面
農大示範園
河南百合園藝公司
宇人花卉.羅河南街村集團
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
晶瑩蘭業蝴蝶蘭基地.中原西路
北方花卉集團.縣城3公里311國道北側
濮陽市波頭集恆花卉
龍鄉花卉蘭花基地
周口市川匯區經貿委
平煤花卉有限責任公司
商丘市梁園區東麗花場
新安金土地農業科技示範園.310國道磁澗收費站東
三寶園藝.高科技農業示範園
靈寶百卉園藝
八方蘭業有限公司.芳村龍溪中路花博園海中北路8號
農科院花卉研究所.天河五山
廣州天河富來臨花場
廣州華南植物園
廣州花鳥市場
翁遠大和
廣州興華
廣州豐收山莊
芳村華強園藝
七巧園藝
雅奇蘭園
興順花場
偉順園林綠化工程
芳村廣興
廣州美林
花都天下
花都永山
花都弘茂(台資)
永盛園藝
廣州市高山花卉園藝/廣州市白雲區龍歸北路
廣州電信實業花卉/增城市荔灣鎮增正路2號
新茂生態農業發展公司/廣汕路金坑森林公園旁
華南農業大學生物花卉中心/天河五山華農業生物花卉中心
番禺花花世界/廣州番禺石基鎮
廣州富繽花卉場/廣汕公路12公里一環段、黃陂公路上圍村
花卉研究中心花卉示範基地/廣州花都區鎮花港大道73號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廣州市芳村大道珠江橋段14號
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廣州市天河區樂意居
碧綠園
廣東省農科所
陳村蘭花市場(全美)
深圳蓮花北
深圳安德魯
仙湖蘭園/深圳羅湖區林果場仙湖蘭園
深圳盛意
深圳科苗
深圳華美綠公司
深圳先科四季青公司
深圳綠寶軒園藝公司
深圳新安福利園林花木
科苗園藝實業有限公司.寶安區公明鎮塘名公路邊
名藝花園
汕頭中蔬
汕頭華誠
澄海市騰飛花園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潮汕路59號
振世蘭花企業
卉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惠城區三棟鎮木瀝村演達路
廣東省惠州農業學校
惠州晶瑩蘭園
吳川市良苑園藝公司
漢寶蘭園
玉山蘭園
眾生園
東莞農墾生物工程公司
富之春高新農業開發司
湖光農場金都花場/廣東湛江湖光農場科技園區
順德粵北
新會古兜
廣慶蘭業有限公司/高要市回龍鎮花果山農場
嶺南花市
嶺南花市
嶺南花市
大地蘭園(駐嶺南)
珠海機關事務管理局
珠海園林科研所
珠海錦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綠聚隆花卉種苗有限公司.三水區輯羅上東村
世華花卉科技有限公司.陳村花卉世界
陳村花卉研究所
廣和園藝有限公司/陳村鎮花卉世界千紅路14號
怡華花卉
陳村維生
陳村日光
蔚山蘭園
寶祥花卉
巨楊蝴蝶蘭
陳村老頑童
陳村木川
金桂圓(陳村)
陳村芊美
寶喬(陳村)
南海景業
陳村大漢
今日景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陳村皇達
三水陸仕(組培)
三水千佳
三水萍萍
三水橋鑫
花之星實業有限公司
南靖芊姿蘭園
昌雅藝園.豐田蘭花園.牛崎頭往龍岩線800米
廈門華僑亞熱植物引種
廈門旺農科苗有限公司
廈門市景堂蘭園
廈門中美蘭園
廈門園林植物園
廈門澳法生物科技公司
菩提花卉有限公司
廈門格林美農業高科
廈門和晟
廈門航空港
福建閩西古田花卉公司
福建福興蘭園
龍岩新中
龍岩心怡蝴蝶蘭園
方圓花卉有限公司
龍岩永昌花卉有限公司
漳平市永富花卉公司
連城蘭花有限公司
興華蘭業有限公司
福建龍岩市農科所
福建閩南花卉有限公司
漳州傑騰(組培)
漳州振宇生物科技公司
福建太子花卉有限公司
福建省熱帶植物研究所
漳州青亞園林開發公司
高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宏盛花卉
靖南縣生物工程公司
弘祥花卉
順新園藝研究所
漳州泰吉
福建漳平
漳州市靖城食用菌服務中心
漳州景堂(台資)
福輝蘭園
漳州富聖蘭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土樓道蘭苑
漳州市南靖靖城鋪子
福建集冠花卉公司
福建上杭縣蘭花研究所
福建省鑫閩種業有限公司
福建日怡花卉公司
福州大道園藝有限公司
漳平霞溪蘭園花卉公司
惠安縣螺陽花木研究所
福建泉州
莆田市涵江區農業局
中美支南世博教大農業科技/昆明官渡區六甲鄉六甲村小康路
統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崇明咸楊橋鄉軍馬場大城村
昆明慶城花卉有限公司
中國千卉生產公司.呈貢縣斗南鎮殷聯居委會六祖
昆明恆陽
英茂生物農業公司.安寧太平鎮
明珠花卉
廣西林業局
南寧農科所
三亞大地蘭園有限公司
海南臨春蘭園/三亞市寧東區臨春蘭花基地
三亞新大
三亞雲峰
三亞新大地
三亞博雲
三亞景豐
海南博大
2. 中國的胡蘿卜種質資源有哪些
自從胡蘿卜引入中國以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栽培,適應了不同的氣候及土壤環境,形成了大量的不同生態類型,包括野生的和栽培的。另外,通過與國外胡蘿卜種質資源的交流,還先後引進了不少新的胡蘿卜種質資源,有些已成為國內的主栽品種。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跋涉全國各地,收集並整理了大量的胡蘿卜野生種質和地方品種資源。目前,保存於國家蔬菜種質資源中期庫中的胡蘿卜種質資源就有400餘份,其中389份來源於中國29個省(區、市)(表3-1),尤以河南、湖北、陝西、貴州和山東等省收集的種質資源居多,約佔到389份的50%,另17份從日本、韓國、俄羅斯等9個國家引入(《中國蔬菜品種資源目錄》第一冊,1992;第二冊,1998)。
表3-1 中國胡蘿卜種質資源的收集數量和分布狀況
盡管中國胡蘿卜種質資源較為豐富,但中國胡蘿卜種子資源的研究僅處在收集、更新水平上,對其有用基因資源的開發研究較少。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張夙芬等人對胡蘿卜地方品種資源的基本農藝性狀和主要營養品質指標(β-胡蘿卜素含量、總糖含量、干物質含量及維生素C含量)進行了鑒定,結果表明胡蘿卜種質資源材料存在廣泛的多樣性。其中黃色胡蘿卜占總數的18.1%,橘紅色的胡蘿卜佔30.9%,紅色胡蘿卜佔12.8%,其他材料兼有不同顏色或為中間過渡色。同時還篩選出總胡蘿卜素含量每100g超過9.0mg的種質資源13份,主要有江蘇省揚州三紅(18.2mg)、南京長紅(10.3mg),貴州省安順胡蘿卜(11.3mg)、安徽省銅陵胡蘿卜(10.0mg)、浙江省杭州丁香紅(10.5mg)、湖南省會同胡蘿卜(10.9mg)等。大多數種質資源總糖含量在5.0%~8.0%之間,其中有12份含量高於8.0g,主要有河南省鄧縣紅胡蘿卜(9.4%)、四川省漢源胡蘿卜(9.1%)、遼寧省蓋縣蠟竿(8.2%)、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紅胡蘿卜(8.2%)、陝西省三原魯橋胡蘿卜(8.4%)、陝西省透心紅胡蘿卜(8.4%)、吉林省紫胡蘿卜(8.4%)等。大部分胡蘿卜種質資源的干物質含量在11%~15%之間,其中有29份干物質含量高於15%,主要有江蘇省泰州胡蘿卜(18%)、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紅胡蘿卜(17.9%)、江蘇省吳江胡蘿卜(16.9%),陝西省漢中烏纓子(16.9%)、黃龍胡蘿卜(16.4%),江西省新建圓頭胡蘿卜(16.4%)等。
庄飛雲等(2005)通過對上述4個主要數量品質指標進行分級,統計各材料的頻率分布,總糖含量的頻率分布呈現為正態分布,而其他3個數量性狀的分布均表現為非正態分布。基於其他9個農藝性狀的觀察,初步構建了15%~20%的核心種質資源樣品,不同取樣比例的核心樣品分布與總體分布趨勢基本一致(圖3-6)。
圖3-6 核心樣品與總體種質資源數量性狀各等級頻率分布
A.β-胡蘿卜素含量 B.總糖含量 C.干物質含量 D.維生素C含量
3. 櫻桃樹怎麼種植
櫻桃樹苗的種植方法
櫻桃栽植要採用「小坑深栽淺埋法」,傳統的挖大坑的果版樹栽培法權不適於櫻桃,因為櫻桃根淺又不耐澇,如大坑栽培,坑內土較坑周土松,雨季易引起內澇,嚴重時會出現死苗。「小坑深栽淺埋法」即挖出三四杴土,施二杴土雜肥,將坑邊的土刨一刨與坑內的土雜肥拌勻,然後置放苗木(選根系發達的粗壯苗木),覆一層淺土僅使其埋住根部原土痕。再將土稍壓實,使根頸低於地面15厘米左右,在苗下形成一個小樹窩。這樣「深栽」降低了苗木重心有利於抗倒伏,「淺埋」又利於根呼吸而使苗木緩苗快,生長好。
拓展資料:先試栽後發展
大櫻桃喜溫暖,不耐寒,不耐旱,不耐澇,怕大風,適於在年平均氣溫10℃~15℃的地區栽培。實踐證明,年平均氣溫高於15℃時,大櫻桃往往開花多坐果少。引種發展大櫻桃,不僅要看當地的年平均氣溫、降水量、日照、無霜期等因素,還要認真分析當地的小氣候特點,先試栽,後發展。
4. 中國印度南瓜主要優異品種有哪些
1.金瓜
又名鼎足瓜或香爐瓜。果形奇異,花痕部很大,顯著突出成「臍」,並有「十」字形深溝,成四足狀。果面光滑,呈灰綠色或橘紅色,「臍」部為灰白色。肉色黃或深黃,味甘,肉厚,極耐貯存。
2.印度大南瓜
東北、西北各地均有栽培。較晚熟。植株生長健壯,蔓長6~8m,葉腎圓形,綠色。第一雌花在主蔓的14~15節。瓜長紡錘形,或呈葫蘆形,顏色多為灰、灰綠,或粉黃色,並間有粉白斑紋或條斑,瓜面光滑。瓜肉粉黃色或淡黃色,質地松軟,水分多,微甜,適宜作飼料用。種子大而扁平,多為白色。單瓜重7~10kg,大者達25kg以上,產量45000~52500kg/km^2。
3.白皮筍瓜
北京地區有少量栽培。晚熟。植株生長勢旺,在主蔓第10節上著生第一雌花。瓜圓筒形,瓜面有縱棱溝。瓜皮白色,光滑。瓜肉甜面,肉質細嫩,品質較好。單瓜重5kg左右,較耐貯藏。
4.黃皮筍瓜
北京地區有少量栽培。早熟。植株生長旺盛,主蔓分枝性強,第5~7節著生第一雌花。瓜長橢圓形,瓜皮光滑,嫩瓜皮淡黃色,老熟瓜為白色。單瓜重1~2kg,品質中等。
5.尖頭筍瓜
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北地區。晚熟。蔓較短,葉綠色,心臟形。瓜中等大小,短圓錐形,皮厚,瓜面光滑,灰藍色。肉質緻密,深黃色,甜面。
6.厚皮筍瓜
從歐洲引進,雲南省昆明地區栽培較多,因其外皮厚硬而得名。植株生長勢強,蔓長5~6m。葉綠色。瓜紡錘形,瓜皮厚、光滑、深綠色,上有黃白色縱條紋。瓜肉色暗黃,質細膩,味甘甜,耐貯藏。單瓜重約2.5kg。
7.臘梅瓜
山東省濟南市地方品種。較早熟。莖蔓性,分枝性強。主蔓第6~10節著生第一雌花。瓜圓筒形,嫩瓜灰綠色,老熟瓜有灰白條紋。瓜表皮有淺棱,無蠟粉,單瓜重6kg左右。較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8.白玉瓜
又名白筍瓜,北京市地方品種。中早熟,以老熟瓜供食。植株莖粗葉茂,生長勢強。葉片心臟形,綠色,葉緣缺刻淺。主蔓第10節上開始著生第一雌花。瓜扁圓球形,單瓜重2.5~3.5kg。嫩瓜乳白色,老熟後轉為黃白皮,瓜表面有10條寬縱棱和棱間的線狀溝,並附有一薄層白粉。老熟瓜肉質較軟,含水分較多,味淡,品質中等。
9.五星彩瓜
山東省桓台縣地方品種。中熟。莖蔓生,分枝性強,主蔓第12節以上著生第一雌花。瓜扁圓形,橙紅色。瓜表面棱較淺,無蠟粉。單瓜重約3kg,較抗病毒病、白粉病。
10.方瓜
山東省昌樂縣地方品種。早熟。莖蔓生,分枝性強。雌花出現於主蔓第6~10節。瓜扁圓形,黑綠色,瓜表面棱較深,無蠟粉。單瓜重3kg左右。不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11.京綠栗南瓜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由國外引入的小型西洋南瓜中選出的自交系選配的一代雜種。植株生長旺盛,坐果能力強,每株可坐果3~4個,豐產。極早熟,從播種至採收嫩瓜僅需50d,到採收老瓜需85d。瓜扁圓形,嫩瓜表皮光滑,綠色帶少量白斑,老瓜皮墨綠色。瓜肉極厚,肉質緊密,既粉又甜,味似板栗。耐寒,遇雨時不易落花落果或裂果爛果,抗病力強,可與瓜類連作。單瓜約重1.5~2kg,產量45000kg/km^2。
12.吉祥1號南瓜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早熟、長蔓類型。喜光、喜溫,但不耐高溫。植株生長勢較強。瓜扁圓形,瓜皮深綠色帶有淺綠色條紋。瓜肉橘黃色,肉質細密,粉質重,口感甜面。瓜型小,單瓜重量1~1.5kg。第一雌花著生於主蔓第9~12節,以後隔3~4節再生一雌花,但也有連續數節發生雌花後,隔數節再連發生幾個雌花的情況。在主蔓上還可以產生一、二級側枝,側枝的第3~4節發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5~6節再發生雌花。適宜在早春露地或大型溫室、日光溫室及大棚中作長季節栽培。
13.京紅栗南瓜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培育的一代雜種。全生育期80d左右,果實發育期28~30d。植株生長勢穩、健。葉片中小,葉色濃綠。坐果習性好,第一雌花著生在7~9節,此後每隔2~4節便連續出現1~2朵雌花,易坐果,坐果整齊,單株可結2~4個瓜,單瓜重2kg左右。瓜厚扁圓形,皮色金黃,瓜面光滑,果臍小,豐滿圓整,外觀靚麗。瓜肉橙紅色,肉質緊細,粉質度極高,水分少。既可作嫩果炒食,又可作老熟果食用,具有板栗風味,品質極佳。極耐貯,老瓜還可供觀賞之用。種子棕黃色,千粒重210g。產量37500kg/km^2。
14.京銀栗南瓜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優質南瓜一代雜種。早熟。瓜形扁圓、肩較高,瓜皮灰綠色。瓜肉濃黃色且肉厚,粉質,味極甜,適口性非常好。單瓜重約1.5kg,開花後28d左右始收,適宜溫室栽培。
15.錦栗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瓜類研究所育成。全生育期98d。植株生長勢強,始花節位第6~8節。瓜扁圓形,瓜皮為深綠底帶淺綠色散斑,果肉橙黃色,肉質緻密,粉質度高,食味良好。單瓜重1.5kg,產量30000kg/km^2。
16.銀星栗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極早熟,生育期82d。植株長勢中等,節間短。葉片小、葉色綠、葉柄長。主蔓第6~7節著生第一雌花,此後每隔2~5節著生一雌花。瓜扁圓形,橫徑16~18cm,縱徑8~10cm,老熟瓜皮灰色。瓜肉橘紅色,肉厚2.5~3.0cm,粉質,含糖量15.9%,口感好,乾麵、甜、栗子味,含水量79.1%,加工、鮮食兼用。單瓜重1.2~1.5kg。產量30000~37500kg/km^2。適宜早熟栽培。
圖17-2 印度南瓜部分種質資源
1.香爐瓜 2.巨型南瓜 3.白皮筍瓜 4.黃皮筍瓜 5.白玉瓜 6.臘梅瓜 7.京綠栗 8.吉祥1號 9.東升南瓜 10.京紅栗 11.金星 12.京銀栗 13.尖頭筍瓜 14.京欣砧3號 15.京欣砧3號嫁接西瓜
17.紅栗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瓜類研究所培育。早熟。植株生長勢較強,連續坐果能力好。瓜扁圓形,老熟瓜皮橘紅色,果肉金黃色,粉質。從開花至成熟35d。
18.短蔓京綠栗南瓜
前期矮生,為密植型品種。早熟,全育期85~90d。植株生長勢強,蔓長0.8~1m,莖粗可達1.5cm左右,莖近圓形,節上易生不定根。葉色深綠,葉緣缺裂較淺,葉面無白色斑點。第一雌花著生節位在第5~8節,可連續出現雌花,連續坐果,從開花到瓜成熟40d左右。瓜扁圓形,果形指數0.6,果柄短而粗,花痕部直徑小,瓜皮深綠色且帶淡綠散斑。瓜肉橙黃色,肉厚3.5cm左右,肉質緻密,粉質度高,味甜,風味佳。種子淡褐色,千粒重187g。單瓜重1.5kg,最大達3.5kg。對土壤、氣候條件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除適宜各地保護地特早熟栽培和春夏露地栽培外,還適宜華南各地秋延後栽培。
19.壽星
安徽省豐樂農業科學院育成。早熟。植株生長勢強,全生育期90d。始花節位第8~10節。瓜扁球形,瓜皮為綠底帶淺綠色散斑,單瓜重1.6kg,瓜肉橙黃色,肉質緻密,粉質度高,品質佳。
20.金星
安徽省豐樂農業科學院育成。早熟。植株生長勢較強,全生育期80d。始花節位第8~10節。瓜扁球形,瓜皮金黃色,單瓜重1.8kg。瓜肉橙黃色,肉質緻密,粉質度高,水分少,品質佳。產量22500kg/km^2左右。
21.謝花面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育成。植株蔓生,長勢中等,分枝性中等。葉色深。第一雌花著生於第6~8節。成熟瓜扁圓形,墨綠色帶白條帶。瓜肉甘甜,味佳。單瓜重1~1.5kg,生育期90~100d。產量22500kg/km^2左右。
22.冬升
台灣農友種苗公司育成。早中熟。植株為長蔓類型,易結果。第一雌花著生於第11~13節,從播種至採收90~100d。瓜近圓球形,成熟瓜橘黃色。瓜肉厚,粉質、風味好。耐貯運。開花後40d可採收。單瓜重1.5kg。產量22500kg/km^2左右。
23.無杈南瓜
黑龍江省樺南縣白瓜子集團選育。籽用型。植株長勢中等,分枝能力弱。葉色灰綠。第一雌花在第10節左右。從播種至採收需110d左右。瓜以扁圓形為主,成熟瓜灰綠色。單瓜重2.5~3.5kg。種子千粒重350g。子粒長2cm,寬1.2cm,雪白色。種子產量975~1350kg/km^2。
24.銀輝1號
東北農業大學園藝系選育。籽用型。中早熟。植株生長勢中等,分枝性中等。葉色濃綠。第一朵雌花在主蔓第8~10節。從播種至採收需110d。瓜扁圓形,成熟瓜灰綠色。單瓜重2.5~3.5kg。單瓜產籽250~350粒,雪白色,種子長2cm,寬1.2cm,千粒重320g。種子產量900~1125kg/km^2。
5. 芹菜有哪些優良品種
(1)玻璃脆:開封順城街菜農從當地芹菜的自然雜交株中選出,屬於本芹。根群發達,長勢強。株高90~100厘米。葉柄黃綠色,實心,粗壯,纖維少,質脆,不易老,色如碧玉,透明發亮,故得名玻璃脆。耐寒、耐熱,適應性強。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定植後3個月即可收獲。更適宜露地秋季和保護地秋冬季生產。單株重可達0.5千克,667米2產量5000~7500千克。
(2)津南實芹1號:該品種是天津南郊區雙港鄉農業科技站,從當地白廟芹菜中選出的,屬於本芹。長勢強,株高80~100厘米,葉柄長而寬厚,實心,呈黃綠色,基部白綠色,纖維少,質地脆嫩、味香,口感好,抽薹晚,單株重0.25~1千克,667米2產量高達5000~10000千克。該品種適應性廣,推廣面積大。在保護地、露地栽培均表現良好。
(3)白廟芹菜: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純復壯的優良品種,屬於本芹。植株長勢強,株高80~90厘米,葉深綠色,葉柄長而肥大,最長葉柄可達70~80厘米,實心,纖維少、質地脆嫩,香味濃,無葯味。適應性強,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4)佛羅里達683:該品種從美國引進,屬西芹。植株長勢強,株高60厘米,葉柄深綠色,基部寬5~6厘米,實心,質地柔嫩,纖維少,品質優,適口性好。單株重1~2千克,667米2產量10000~15000千克,在保護地栽培下表現更好。
(5)FS西芹1號:河南農業大學引進的綠色類型西芹新品種。植株長勢中強,葉柄肥厚,光滑,莖稈實心,口感爽脆。平均株高70厘米,第一節長30厘米。喜肥水,抗病性好。適於春秋露地及保護地栽培,河南、山東、河北多用於秋冬茬大棚及溫室栽培。667米2栽8000~15000株,單株1千克以上,有的可達2.5千克,667米2產量10000千克以上。
(6)FS西芹2號:河南農業大學引進的黃綠色西芹新品種。植株高大,生長勢強,葉色綠,葉柄綠白色,基部寬4厘米,第一節長30厘米以上,葉柄抱合緊湊。品質脆嫩,纖維極少,抗病性好。從定植到收獲80天左右。單株重1~1.5千克,667米2產量10000千克。河南、河北、山東多用於秋冬茬溫室大棚栽培,表現很好。
(7)義大利冬芹:義大利品種。葉片深綠,莖稈實心,平均株高70厘米,單株250克。能耐0℃以下低溫,高溫季節也可正常生長,可四季栽培。667米2產量5500千克左右。
(8)美國芹菜:該品種具有豐產、優質、適應性強的特點。生長勢強,株高70厘米,葉柄寬而肥厚。組織細密,質脆,實心,品質極佳。單株重0.7~1.5千克,667米2產量7000~12000千克。
6. 櫻桃樹的種植條件
一、適宜砧木選擇
大櫻桃砧木的類型較多,主要有中國櫻桃中的萊陽矮櫻桃和大葉型草櫻桃(又名"大青葉")、毛把酸、馬哈利和考脫等。實踐證明,大葉型草櫻桃對土壤適應性強,最適宜在沙壤土或礫質壤土生長;對根癌病有良好的抗。
與大櫻桃品種嫁接親和力強,根系分布深,粗根多,嫁接的大櫻桃長勢健壯,固地性好,不易倒伏,易豐產。故生產中宜選用大葉型草櫻桃作為繁育大櫻桃的砧木。
二、圃地選擇
1、適宜圃地繁育大櫻桃優新品種的苗圃地,最好選擇背風向陽、土質肥沃、不重茬、不積澇、排水良好,又有水澆條件的中性壤土或沙壤土。
2、圃地整理育苗圃地,要在冬前按5000-6000克/平米撒施基肥,施後深刨。翌春育苗前,再耕翻一遍,耙平整細,作畦。
(6)安徽花卉研究所擴展閱讀:
一、分布范圍
中國櫻桃在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遼寧、南至雲南、貴州、四川,西至甘肅、新疆均有種植,但以江蘇、浙江、山東、北京、河北為多。東北、西北的寒冷地區種植的多為毛櫻桃。此外,還有遼寧、煙台等地引進的個大而甜的歐洲櫻桃。但歷史比較短,只有一百多年。
二、形態特徵
櫻桃樹為薔薇科,李屬,是落葉喬木或灌木叢生。櫻桃又名鶯桃、含桃、牛桃、朱櫻、麥櫻、蠟櫻、崖蜜等等。櫻桃樹薔薇科梅屬落葉小喬木,高可達8m。
葉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7~12cm,先端銳尖,基部圓形,緣有大小不等重鋸齒,齒間有腺,上面無毛或微有毛,背面疏生柔毛。
花白色,徑約1.5~2.5cm,萼筒有毛;3~6朵簇生成總狀花序。果近球形,徑1~1.5cm,紅色。花期3月,先開花再長葉;果5~6月成熟。
7. 優良的早熟燈籠椒類品種主要有哪些
(1)中椒3號甜椒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從日本雜交一代新甜椒的後代中,經多年系統選育而成的常規品種,1990年通過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高約59厘米左右,開展度46厘米左右。第一果著生在主莖7~9節。果色深綠,燈籠形,縱徑8.5厘米,橫徑6.2厘米,果柄下彎,心室3~4個,果肉厚0.5~0.6厘米,胎坐極小,可食率達94.4%,味甜質脆,品質好,單果重100~200克。極早熟,定植後30天開始採收。較抗煙草花葉病毒病、黃瓜花葉病毒病。適於各種類型的保護地栽培。667米2產3000~3400千克。
適於北京、天津等地栽培。每667米2栽植4500~5000穴。(2)中椒5號甜椒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交種,1992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生長勢強,株高55~61厘米,開展度47厘米。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10節,果大、燈籠形、綠色,果面光滑,心室3~4個,果肉厚0.43厘米。味甜,質脆,品質優良,單果重80~118克。中早熟,定植至採收約32天。抗煙草花葉病毒病,耐黃瓜花葉病毒病。連續結果性強,適應性廣,為陸地和保護地兼用品種。667米2產4000~5000千克。
適於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廣東、廣西、山東、浙江、雲南等地栽培。每667米2栽植4500~5000穴,播種量125克。(3)中椒7號甜椒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交種,1994年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生長勢強。株高65厘米,開展度60厘米。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9節上。果燈籠形、綠色,縱徑9.3厘米,橫徑6.9厘米,果面光滑,果肉厚0.48厘米,心室3~4個。味甜,質脆,品質好,單果重100克左右。早熟,定植至採收32天左右。果大、肉厚,耐貯運,耐病毒病和疫病。適於保護地和露地早熟栽培,667米2產4000千克左右。
適於北京、河北、山西、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栽培。大棚內每667米2栽苗4500~5000穴,播種量100~125克。(4)通椒1號辣椒江蘇省南通市蔬菜種子公司以南京早椒為母本育成的一代雜交種,1990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35~40厘米,分枝性強。第一果著生於主莖10~11節,果長燈籠形、綠色,果頂凹陷,果基部花萼平展,果面有棱溝,心室3~4個,果肉細嫩,水分多,質脆,微辣,單果重35~45克。早熟。前期生長快,坐果多,耐寒,耐濕,較耐熱,較抗病毒病、炭疽病。適宜春季早熟保護地栽培。早熟保護地栽培667米2產3500~4000千克,小拱棚覆蓋栽培667米2產3000~4000千克。
適於江蘇省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露地栽培每667米2保苗4000~4500株,小拱棚覆蓋栽培,每667米2保苗4500~5000株。(5)江蔬5號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
中早熟品種。植株較緊湊,株高50厘米,株幅55~58厘米。始花節位9~10節,分枝能力強,坐果較集中。葉披針形,綠色,果實燈籠形,果面光滑,光澤好,綠色,老熟果紅色,果縱徑8.2厘米,果肩橫徑6.34厘米,肉厚0.33厘米,平均果重71.8克,味甜,每百克鮮重含VC142.1毫克,品質佳,中抗病毒病和炭疽病,不耐疫病。平均667米2產2538千克。
適宜推廣地區:江蘇、廣東、江西、山東、河北、北京、遼寧、陝西等省(直轄市)。南方大棚多層覆蓋種植,667米2栽4200株;北方露地栽培,單穴雙株,667米2栽4500穴。(6)姑蘇早辣椒江蘇省蘇州市蔬菜種子公司以吉林省的沙河椒為母本,上海甜椒854株系為父本配製的一代雜交種,1990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約34厘米,開展度37~46厘米,生長勢較強。第一果著生於主莖10~11節。果方燈籠形、深綠色、有光澤,果實較大,心室3~4個,單果重55~66克。微辣,品質好,較抗病毒病。中早熟。前期產量高,約占總產量的30%~40%,商品性好。適宜露地及大棚栽培,667米2產2300~3600千克。
適於江蘇省及華東部分地區種植。塑料大棚種植,行距50厘米,株距27厘米。(7)蘇椒6號辣椒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交種,1993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50~55厘米,開展度50厘米左右,分枝性強,結果較集中。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9節,果長燈籠形、深綠色、有光澤,果長8~9厘米,果肩寬3.9~4.5厘米,平均單果重35克,大果重可達60克,味較辣。早熟,耐熱性、抗病性強,適於保護地或露地栽培,早期產量高,每667米2總產量3000~4000千克,高者可達5000千克。
適於江蘇、安徽、浙江、四川、雲南等地區種植。(8)早豐1號辣椒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南京市蔬菜所和南京市雨花台區紅花鄉,利用南京早椒和上海茄門甜椒配製而成的一代雜交種,1984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株高70~75厘米,開展度70~80厘米,株型較開張,生長勢強。第一果著生於主莖7~11節。果長燈籠形、綠色,單果重25~35克,最大果重50克。味微辣。早熟,著果力強,豐產性好,適應性廣,適宜露地和保護地在栽培,露地667米2產2000~2500千克;大小棚栽培,667米2產3000~4000千克。
適於黃河以南及長江流域種植,每667米2栽苗4000~6000株。(9)通椒2號辣椒吉林省通化市園藝研究所以吉林3號辣椒為母本,四方頭甜椒為父本雜交,經後代分離系統選育而成,1987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50~60厘米,開展度55厘米。植株半開張,生長勢較強。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10節。果燈籠形、綠色,果面光滑,心室3~4個。味辣,單果重100克左右。早熟,定植後25天左右採收青熟果。較耐病毒。適宜露地栽培,667米2產2500千克。
適於吉林省通化、四平、渾江、遼源等地種植。露地栽培,單株栽植行距60厘米,穴距20厘米;雙株栽植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10)通椒3號甜椒吉林省通化市園藝研究所用四方頭甜椒作母本,上海甜青椒作父本雜交,經後代分離系統選育而成,1988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高50厘米左右,株型半開張,生長勢較強。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9節。果長燈籠形、綠色,縱徑10~11厘米,橫徑7~8厘米,果肉厚0.3厘米,心室3~4個。味甜,單果重70克左右。早熟,從定植到始收40~45天。對病毒病抗性較強。適宜露地栽培,667米2產2500千克左右。
適於吉林省各地種植。雙株種植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單株種植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11)吉椒2號甜椒吉林省蔬菜研究所從「朝天椒×世界1號」雜交後代中,經系統選擇育成的新品種,1990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高60~70厘米,開展度60~65厘米,株型半開張,生長勢強。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9節,果方燈籠形、綠色,縱徑12~13厘米,橫徑8~9厘米,果肉厚0.3厘米,心室3~4個。味甜、質佳。早熟,從播種到始收105~110天。抗病毒病能力強,豐產穩定。適宜露地栽培,一般栽培條件下667米2產2500~3000千克。
適合於吉林省各地種植。雙株種植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單株種植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12)吉椒3號辣椒吉林省蔬菜研究所通過有性雜交,經多代系選取而育成,1992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60~65厘米,開展度55~60厘米,株型半開張,生長勢強,分枝能力強,坐果多。第一果著生於主莖10節。果方筒錐形、深綠色,果長11~13厘米,橫徑5.5~6.5厘米,心室3~4個。果肉脆,有辛辣味,商品性好,單果重80克左右。中早熟,從播種至青熟採收需114~119天。抗病毒病能力強。適宜露地栽培,667米2產2400~3000千克。
適於吉林省各種植。露地栽培,壟作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栽單株;畦作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栽雙株。(13)農大8號甜椒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育成的一代雜交種。
該品種具有早熟、抗病、豐產等優良特性,坐果率高,連續結果性能好。果燈籠形、綠色,果面光滑,有光澤,果肉厚,心室3~4個。味甜,質脆,品質好。商品性狀優良,單果重100克以上。早熟。適於塑料大棚和溫室栽培。在南方地區也可作露地早熟栽培,667米2產3500~4000千克。
適於北京及華北部分地區種植。華北地區塑料大棚栽培,每667米2種植4500穴,每穴2株。(14)洛雜1號早甜椒洛陽市郊區辣椒研究所育成的早熟甜椒新品種。
株高40~50厘米,開展度45~50厘米,株型緊湊,2~3杈分枝,坐果率高,可連續結果10個以上。果燈籠形、翠綠色,果肉厚0.4厘米,單果重80~100克,最大果重200克以上。早熟,早熟豐產性突出,始收後20天內667米2產3500~4000千克,667米2總產可達5000千克以上。適於大棚保護地栽培和露地地膜覆蓋早熟栽培。
適於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種植。保護地栽培,每667米2栽苗4500穴,每穴2株;露地地膜覆蓋栽培,每667米2栽苗5000~6000穴,肥力好的地塊可採取單株栽植,每667米2栽苗6000~6500株。(15)洛椒1號甜椒洛陽市郊區辣椒研究所從齊齊哈爾甜椒的變異株中系統選育而成。
株高45~55厘米,2~3杈分枝,節間較短,株型緊湊。葉片較小、深綠色。第一果著生於主莖9~10節。門椒多為兩個,節節坐果6~10個,最多15個。果方燈籠形、翠綠色,果面光滑,單果重80~100克,最大果重220克。中早熟,定植後35~45天即可收獲。較耐病毒病,耐貯運。適於早春保護地或春季地膜覆蓋栽培,667米2產4000~5000千克。
全國各地均可種植。大棚栽培行距40厘米,穴距40厘米,每穴雙株,每667米2栽苗8000株;露地地膜覆蓋栽培,行距40厘米,穴距33厘米,每穴雙株,每667米2栽苗10000株。(16)洛椒6號辣椒河南省洛陽市郊區辣椒研究所用早熟甜椒和粗牛角椒配製而成的一代雜交種。
節間短,株型緊湊。2~3杈分枝,葉較小,深綠色。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10節,門椒多為2個。果長燈籠形,嫩綠色,果長8~10厘米,橫徑6~7厘米,果肉厚0.4厘米。微辣,質脆,單果重80~100克。早熟,開花後20~25開即可採收。前期產量集中。為塑料大棚和改良型日光溫室的專用品種。667米2產6000千克以上。
全國各地均可種植。改良型日光溫室栽培可於8月上中旬育苗,9月上旬定植,翌年元旦、春節期間採收上市。塑料大棚栽培,翌年3月上中旬定植,4月下旬始收,5月盛收。(17)同豐16甜椒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蔬菜研究所從巴彥椒與大同菜椒中選育出的常規辣椒品種,1987年通過山西省和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植株高60~65厘米,三杈分枝。第一果著生於主莖7~8節。果方燈籠形、綠色,縱徑8.5厘米,橫徑7.5厘米。果肉厚0.4厘米,心室3個。味甜,質脆,品質好。單果重125克。早熟,耐熱、耐澇,較抗病毒病和炭疽病。適宜露地及保護地栽培,667米2產2000~2500千克。
適於山西、天津、內蒙古等地種植。露地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23厘米,每穴單株或雙株。(18)津椒2號甜椒天津市蔬菜研究所用86-02作母本、87-16作父本育成的雜交種,1991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高67厘米,開展度62厘米,株型較直立,分枝性中等。第一果著生育主莖8~10節。果燈籠形、綠色,縱徑9.5厘米,橫徑7.1厘米,果頂向下,果面微皺,果肉厚0.4厘米,心室3~4個。味甜、質脆,平均單果重82.6克,最大果重121克。早熟,定植到始收約40天,坐果率高,連續結果性能好。抗煙草花葉病毒病,耐黃瓜花葉病毒病。適宜春季溫室,大棚及露底早熟栽培。667米2產3000~4000千克。
適於天津、北京及華北部分地區種植。塑料大棚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667米23300株;露地早熟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25厘米,或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雙株定植。(19)津椒3號辣椒天津市蔬菜研究所以87-16為母本,86-31為父本育成的一代雜交種,1991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高65厘米,開展度60厘米,分枝性中等,植株較直立,生長勢中等。葉綠色,葉面較皺縮。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10節。果燈籠形、綠色,果頂向下,果面稍皺褶,心室3~4個。果實口感脆,微辣,單果重約87克。早熟,定植至始收約35天。抗煙草花葉病毒病,耐黃瓜花葉病毒病。適於保護地和露地早熟栽培,667米2產3000~5000千克。
適於天津市郊區種植。大棚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667米2栽苗3300株。露地早熟栽培,單株定植,每667米2栽苗5300株,行距50厘米,株距25厘米;雙株定植,每667米2栽苗4000株,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20)海豐1號甜椒北京市海淀區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育成的一代雜交種,1991年通過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80厘米左右,生長勢中等。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10節,果長燈籠形、綠色,果面光滑,果肉厚0.35厘米,心室3~4個。味甜,風味好,質佳。單果重75克。早熟,耐病。適於春季大棚早熟栽培,667米2產3000~4000千克。
適於北京地區春季大棚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27厘米。(21)海豐2號北京市海淀區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育成的一代雜交種,1995年通過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中早熟,第一果一般著生在主莖10~11節處,坐果率高。果實長方燈籠形,商品果深綠色,果肉比較厚,微帶辣味;果實較大,平均單果重150克左右,豐產性好。抗病、耐低溫,耐弱光能力強,比較適合保護地栽培,為山東省濰坊市冬季溫室辣椒栽培的主要品種之一。(22)哈椒2號甜椒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蔬菜研究所從雙富辣椒混雜群體中系統選育成的常規品種,1990年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高55~60厘米,開展度50~55厘米。第一果著生於主莖7~8節。果近方燈籠形、綠色,縱莖好,單果重100~150克。早熟,從播種到始收115~120天。要求中等以上肥水條件。耐病毒病,較抗落葉病,抗炭疽病。適宜春季露地早熟栽培,667米2產2000千克左右。
適於黑龍江省各地種植。露地栽培,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每穴2株,每667米2保苗8000~9000株。(23)龍椒2號辣椒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以矮椒為母本,鐵皮椒為父本,雜交後系統選育成的常規品種,1987年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55~60厘米,開展度約55厘米,株型較開張,生長勢強。葉片肥厚、深綠色。第一果著生於主莖9~10節。果長燈籠形、綠色,有光澤,果面光滑,心室3~4個。味辣,質脆,平均單果重120~150克,最大單果重250克以上。中早熟,從播種至採收青熟果約125天。喜肥水,抗病毒病、炭疽病、落葉病。適宜露地早熟栽培,平均667米2產1250千克。
適於黑龍江省各地種植。露地栽培,行距50~6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雙株,每667米2保苗7500~8000株;大棚栽培,壟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單株栽植。(24)遼椒1號辣椒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從外引進地方品種中系統選育而成的常規品種,1985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50~60厘米,開展度60~70厘米,生長勢中等。腋芽萌生力較弱。第一果著生於主莖7~8節。果扁燈籠形、綠色,果面不平整,有4~6道溝,果基部凹陷,心室4~6個,果肉較厚。味辣,脆嫩。早熟,生育期100天左右。抗病性較強,適應性廣。適宜早春覆蓋栽培,667米2產4000千克左右。
適於遼寧省各地種植。露地栽培,每667米2保苗9000~10000株。(25)遼椒3號甜椒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從新疆引入的地方品種經系統選育而成的常規辣椒品種,1988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高50~60厘米,開展度60~70厘米,生長勢強。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9節,果大、方燈籠形、深綠色,縱徑13.6厘米,橫徑11厘米,果面有坑窪,基部凹陷,果肉厚0.4厘米,心室3~4個。味甜,脆嫩,品質好,單果重250克,最大果重460克。早熟,生育期120天左右。抗病性較強,適應性廣。適於露地栽培,667米2產4000~5000千克。
適於遼寧、山東、河北、陝西、雲南等省種植,露地栽培每穴雙株,每667米2栽苗4000~5000穴。(26)遼椒4號辣椒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以自選3號椒自交系為母本,自選甜椒12號自交系為父本配製的一代雜交種,1990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50~60厘米,開展度60厘米左右,生長勢較強。第一果著生於主莖8~9節,果方燈籠形、深綠色,果面不平整,果基部凹窪,心室3~4個,果肉較厚。味微辣,脆嫩,單果重200克左右。早熟,生育期110天左右。抗病性較強,適於露地或保護地栽培,667米2產4000~5000千克。
適於遼寧省各地種植。露地栽培,單株栽培每667米2栽苗6000株,雙株栽培每667米2栽苗8000株。(27)沈椒3號辣椒遼寧省沈陽市農業科學院利用雄性不育兩用系作母本育成的一代雜交種,1991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株高約37厘米,開展度34厘米,生長勢強。第一果著生於主莖10~11節。果燈籠形、綠色,果長8~9厘米,橫徑6~7厘米,果面較光滑,果肉厚。味辣。單果重55克左右。早熟,定植後35天採收青熟果。抗病性較強,適宜地膜覆蓋或小拱棚栽培,667米2產4000千克左右。
適於遼寧省各地及湖北、安徽、吉林、江蘇、內蒙古等省(自治區)部分地區種植。露地地膜覆蓋栽培,行距57厘米,株距15~20厘米。(28)沈椒4號辣椒遼寧省沈陽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一代雜交種。
株高約38厘米,植株矮健。第一果著生於主莖10節,果長燈籠形、綠色,果長11~12厘米,橫徑6~7厘米,果肉厚0.35厘米,可食率83%以上。果實稍有辣味,品質好,單果重60克左右。早熟,果實膨大速度快,定植後30天即可採收,前期產量高。適於塑料大棚、小拱棚栽培,也適於地膜覆蓋栽培,667米2產3100千克左右。(29)沈椒6號辣椒沈陽市農業科學院選育。
植株長勢強,早熟。第一果著生於主莖10節,採收期118天。株高50~58厘米,株幅45~55厘米。中抗病毒病和炭疽病,不耐疫病。果實長燈籠形,果長8.94厘米,果橫徑6.07厘米,果肉厚0.32厘米,平均單果重69.7克,果色綠,果面皺褶,微辣,品質好,每百克鮮重含VC109.5毫克。平均667米2產2667千克。
適宜推廣地區:遼寧、山東、河北、北京、江蘇、江西、陝西等省(直轄市),保護地667米2保苗4500株,露地保苗6000株。(30)格魯西亞(Gracia RZ F1)
該品種引自荷蘭瑞克斯旺種子公司,一代雜交種,無限生長型。植株開展度大,生產力強,節間短。果實大,長方形,在正常溫度下,果實長度14~16厘米,橫徑8~10厘米,外表光亮,平均單果重250~300克,最大單果重500克以上。果實生長快,味道鮮美,商品性狀好。果壁厚,耐貯運。耐低溫能力強,適應性強,適合於日光溫室和早春塑料大棚種植,也適合早春露地種植。抗辣椒銹斑病和煙草花葉病毒,產量高,日光溫室每平方米產量可達25千克以上。
北方溫室栽培,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每株保留2~3個生長健壯的側枝,每枝留果3~4個後,每枝上再留兩側枝,結2~4個果;摘完椒後,再留側枝結2~4個果。栽培期間應加強疫病防治。
8. 結球甘藍的抗逆種質資源包括哪些
甘藍抗逆性主要包括甘藍種質對寒、熱、旱、鹽、鹼等逆境以及未熟抽薹的抗、耐能力。在中國原有的地方品種中,有一部分尖球形品種如大雞心、小雞心、牛心等表現出較強的耐寒、耐未熟抽薹能力,而部分扁球形品種如黑葉大平頭、黑葉小平頭等表現出較強的耐熱能力。優良的抗逆材料是育成抗逆甘藍新品種的重要基礎和基本保證。近10多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農業大學、陝西省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承擔了國家「九五」至「十五」期間科技攻關課題,先後育成了20-2、02-12、24-5等一批耐熱、耐寒性強、耐先期抽薹性好的育種材料,為甘藍抗逆新品種的育成提供了良好的基因資源。
(一)早熟及中早熟耐寒、耐未熟抽薹種質資源
「九五」期間,全國甘藍攻關課題組育成耐未熟抽薹材料3份。表現耐未熟抽薹能力強,比正常播種期早播15d後未發生未熟抽薹,8~9片幼葉經4℃處理45d後,未熟抽薹率不超過3%(表10-4)。
表10-4 耐先期抽薹甘藍材料室內低溫處理(4℃)後田間抽薹率
此外,在中國各地方品種和育成的新品種中,有一部分表現出較強的耐寒、耐未熟抽薹能力,該類型多數品種的共同特點是葉球尖球形,熟性較早,耐寒性強,適宜春季栽培而不易未熟抽薹。其代表品種有:
1.金早生
原遼寧省蔬菜試驗站於1953年由旅大金縣地方品種中選出。株高約30cm,開展度40~50cm,外葉數少,11片左右,深綠色,葉柄短。葉球牛心形或近圓形,葉球重0.5kg左右。早熟,耐寒性及冬性強,不易未熟抽薹,適宜早春栽培。極早熟。產量30000kg/km2左右。
2.雞心種
(別名:小雞心)上海市春甘藍地方品種。植株開展度40cm,外葉少。葉呈卵形,長30cm,寬25cm,葉尖鈍圓,深綠色,葉面蠟粉多,中肋綠白色。葉球尖頭形,縱徑20~23cm,橫徑15cm,淺綠色,葉球重0.5kg左右。耐寒性及冬性強,不易未熟抽薹。
3.紹興雞心包
浙江省紹興市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紹興縣斗門鎮和越北區海塗地。株高35cm,開展度55~60cm。外葉倒卵形,灰綠色,全緣,長33~35cm,寬22~25cm,葉面蠟粉中等,有外葉9~10片。葉球雞心形,頂端較鈍,綠白色,縱徑15~30cm,橫徑14.5cm,葉球緊實,葉球重0.4~0.5kg,中心柱高8~9cm,粗2cm。品質較佳。早熟,可春秋兩季栽培。抗性強,適應性廣,不易未熟抽薹。
4.牛心種
(別名:大雞心)上海市春甘藍地方品種。植株開展度50cm,外葉較多。葉呈卵形,長45cm,寬35cm,葉尖鈍圓,綠色,葉面蠟粉少,中肋綠白色。葉球尖頭形,高26cm,橫徑18cm,淺綠色,葉球重1.0kg左右。結球略松,品質中等。宜春季栽培,抗寒力及冬性強,不易未熟抽薹。
5.順城牛心
河南省開封市地方品種。植株開展度40~50cm,外葉12~16片,深綠色。葉球牛心形,單球重約0.7kg。葉質較硬,品質一般。葉球內中心柱極短,僅3cm左右。耐寒性及冬性強。頭年10月下旬播種,露地越冬後,翌年春季收獲前也很少發生未熟抽薹。
6.牛心甘藍
長江中下游地區春甘藍地方品種。植株開展度60~65cm,外葉15~20片,較直立,深綠色。葉球牛心形,球重1.5kg左右。冬性強,不易未熱抽薹。長江流域一般在頭年10月中下旬播種,幼苗露地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採收,產量37500kg/km2左右。
7.鄭州大牛心
河南省鄭州市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鄭州市郊區。株高40~45cm,開展度60~65cm。葉片近圓形,葉長41cm,寬40cm,灰綠色,表面皺縮,蠟粉多。葉球長圓錐形,縱徑32cm,橫徑18cm,球頂較疏鬆。葉球重1.5kg。冬性較強,春季不易抽薹,適宜越冬栽培。
8.鄭州小牛心
河南省鄭州市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鄭州市郊區。株高26~30cm,開展度40~50cm。葉片近圓形,灰綠色,葉面較皺,蠟粉多,葉長31cm,寬30cm。葉球牛心形,縱徑17cm,橫徑13cm,球頂較疏鬆。葉球重0.65kg。冬性強,不易抽薹,適宜越冬栽培。
9.開封牛心
河南省開封市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株高26~30cm,開展度50~55cm。葉片近圓形,葉長29cm,寬26cm,葉面平滑,全緣,葉色灰綠,蠟粉少。葉球牛心形,縱徑18cm,橫徑14cm。葉球堅實,球內中心柱短。葉球重0.8kg。冬性較強,較耐寒。
10.春豐甘藍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於1983年育成的一代雜種。1986年起先後通過江蘇、安徽及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植株開展度70cm左右,株型稍直立。葉色灰綠,蠟粉中等,外葉數12片左右。葉球桃形,球形指數1.2,葉球重1.2~1.5kg。適宜長江中下游地區越冬栽培。耐寒性強,冬性強,不易發生未熟抽薹現象。產量45000kg/km2左右。
11.春蕾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已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植株開展度65cm,株高28cm,葉色綠,蠟粉較少,葉緣平,葉微皺。葉球圓形,肉質脆嫩,味甘甜,葉球重1.5kg,產量45000~52500kg/km2。耐寒,冬性強,露地越冬不易抽薹,適宜全國大多數地區栽培。
12.春風007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2006年獲植物新品種權。植株開展度58cm左右,葉色綠,蠟粉中等,外葉數9片左右。葉球矮尖形,球形指數1.18,葉球重1.2kg左右。產量45000kg/km2。極早熟,耐寒性強,冬性強,不易發生未熟抽薹。適宜長江中下游地區越冬栽培。
13.爭春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葉球緊實,優質高產。葉球圓球形,球重1.4kg左右,早熟,冬性強,不易先期抽薹。上海地區10月5日至10日播種,翌年4月下旬至5月收獲,產量30000~40000kg/km2。
(二)中熟及中晚熟不易未熟抽薹種質資源
該類型的主要特點是葉球扁圓,冬性強,春季栽培不易未熟抽薹。其代表品種有:
1.大平頭
原名成功甘藍,1926由年原金陵大學從國外引進栽培,然後傳播到華東、華中等地。植株開展度70~80cm,外葉18~20片,綠色。葉球扁圓,球重1.5~2.5kg。不易未熟抽薹,中晚熟。產量60000kg/km2左右。
2.大烏葉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品種。株高30~35cm,開展度70~80cm,外葉18~24片,濃綠色,蠟粉少,葉脈粗,葉片闊卵圓形,長38cm,寬36cm,深綠色,葉緣微波狀,葉面平滑,葉脈粗,蠟粉多。葉球扁圓形、平頂,縱徑20cm,橫徑31cm,綠白色,葉球重3.5~4kg。葉球緊實,質細嫩,味甜,品質優良。中晚熟。耐寒和耐熱性較強,抗病性也較強,冬性強,不易未熟抽薹。產量75000kg/km2左右。
3.襄垣65天茴子白
山西省襄垣縣城關鎮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株高19~22cm,開展度50~55cm,外葉15~20片,葉呈卵圓形,葉緣有淺缺刻,葉色深綠,葉面較平,蠟粉少。葉球淺綠色,近圓球形,縱徑15cm,橫徑17cm,葉球緊實,球內中心柱高6.4cm,葉球品質較好,球重1.2kg。早中熟。春季定植較耐寒,冬性較強,不易發生未熟抽薹現象。耐熱性較強,對病毒病、黑腐病的抗性也較強,耐藏性也較強。
4.四月慢甘藍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育成。株高30cm,開展度約54cm,外葉12片,葉呈卵圓形,全緣,葉色深綠,葉面平,蠟粉較多。葉球近圓形,縱徑16cm,橫徑18cm,葉球較松,中心柱高5~6cm,葉球質地柔軟,品質較好,球重1.2kg左右。中熟,耐寒性強,抽薹晚。
5.河北二平頂
(平頂二樁)開展度40~50cm,株高25~30cm,外葉16片左右,葉色灰綠,葉面較平滑,蠟粉較多。葉球淺綠色,扁圓形,縱徑13cm,橫徑25cm,葉球較緊實,中心柱高4cm,葉球重1.5kg。包心較堅實,味微甜,品質較好。中熟,適宜春秋栽培。耐寒性強,較耐熱,也較耐貯藏,抗黑腐病和病毒病中等。冬性較強,不易未熟抽薹。
6.壺關75天茴子白
山西省壺關縣城關鎮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株高25~30cm,開展度68~73cm,外葉11~15片,葉呈倒卵圓形,葉緣較齊,葉色綠,葉面平,蠟粉少。葉球淺綠色,扁圓球形,縱徑15cm,橫徑21cm,葉球緊實,中心柱高9cm,品質較好,葉球重1.8kg。中熟。較耐寒,冬性較強,不易發生未熟抽薹現象。耐熱性較強,對病毒病、黑腐病的抗性也較強,耐藏。
7.榆次75天茴子白
山西省榆次市小東關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株高35~38cm,開展度74~78cm,外葉14~18片,葉呈倒卵圓形,葉緣齊,葉色綠,葉面平,蠟粉少。葉球淺黃綠色,扁圓球形,縱徑18cm,橫徑26cm,結球較緊,中心柱高9.2cm,品質好,葉球重2.7kg。中晚熟。較耐寒,冬性較強,不易發生未熟抽薹現象。較耐熱,對病毒病、黑腐病的抗性較強。較耐貯藏。
8.六月黃甘藍
青海省地方品種。植株開展度65~70cm,外葉15~20片,綠色,蠟粉少。葉球扁圓形,球重1.5kg左右。中熟。產量45000~52500kg/km2。冬性較強,不易發生未熟抽薹現象。
9.京豐1號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合作,於1973年育成的國內第一個甘藍一代雜種。20世紀70年代中以後逐漸在全國各地推廣。80年代以來,全國各地均有大面積栽培,是目前中國各地種植最普遍、栽培面積最大的甘藍品種。株高30~35cm,開展度70~75cm,外葉12~15片,葉片近圓形,全緣,深綠色,葉面平滑,蠟粉較多。葉球淺綠色,扁圓形,縱徑約14cm,橫徑約28cm,較緊實,中心柱高約6.5cm,品質較好,葉球重約3kg。抗寒性較強。對病毒病、黑腐病的抗性中等。春季栽培冬性較強,不易發生未熟抽薹。
10.西安灰葉
陝西省西安市地方品種。植株開展度48~53cm,外葉12~13片,外葉灰綠色,葉面平滑,蠟粉較多。球葉淺綠色,葉球近圓形,縱徑16cm,橫徑20cm,葉球緊實,中心柱11cm,品質較好,葉球重1.8kg。中早熟,適宜作春甘藍栽培。耐寒性強,耐熱性較差,貯藏性較強,抗黑腐病較差,冬性強。
9.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怎麼樣
應該是不錯吧。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農業應用研究所的基礎上更名擴建、學科調整,於2008年11月經安徽省編制委員會(皖編辦[2008]253號文件)批復成立,主要職責是開展農業機械裝備、農業節水工程和農藝、農機、農技配套集成等農業工程技術研究與技術服務。2009年10月,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機關後勤服務中心職能及部分人員劃入農業工程研究所。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主要從事農業工程研究、規劃、設計和建設任務,並承擔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的後勤公共服務職能。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前身是原原子能農業應用研究所,座落於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根據國家「發展高技術、實現產業化」的科技發展戰略,經皖政辦[1995]53號文件批准成立的集核農學科研、開發、對外服務於一體的新興現代化研究所。
原原子能農業應用研究所研究內容涉及農學、分子生物學、環境、園林、核技術應用等學科,先後承擔了國家、省部級和市級科研項目20餘項,在水稻輻射誘變育種技術研究,農用超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輻射合成,果蔬、水產品輻照保鮮技術等方面都有所建樹,獲得省級科研成果6項。其中,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項,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科技成果獎二等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發表學術論文44篇。2002年被安徽省直機關文明委命名為2001年度省直「三優」文明單位,2008年被中共安徽省直工委命名為2002~2007年度省直「三優」文明單位。
農業工程研究所2009年主持承擔的項目有13項,其中,安徽省農業成果轉化資金項目「NK抗旱保水新材料中試」1項,農業部項目子專題「核技術農業應用」(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1項,安徽省財政科技項目「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優化設計示範」、「農業工程規劃設計平台建設」、「村用沼氣集約化發展關鍵技術研究」等7項,安徽省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加拿大園林彩葉植物品種及其專用育苗技術的引進」1項,安徽省國際科技培訓項目1項,安徽省引智項目1項,安徽省農引推項目1項。
2009年底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在職職工49人,其中,科技人員26人,(高級職稱 7人、中級職稱12人、初級職稱7人),工人23人;退休職工1人。學歷:碩士9人,本科11人,大專7人;在讀博士1人,在讀碩士3人。中共黨員30人。
10. 李春濤的簡介
李春濤 性 別: 男 單 位: 林學與園林學院 專業名稱: 風景園林學 研究方向: 園林規劃設計及園林工程 技術職務: 副教授 1972年10月出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風景園林系副主任,兼任安徽農業大學園林規劃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安徽省花卉協會理事,合肥市風景園林學會理事。 主要研究風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園林工程設計等方向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獲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等獎,獲省農村科技進步一等獎。安徽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輔導03級劉鳴同學獲得全國第十屆「挑戰杯」全國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