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古代花卉名著

古代花卉名著

發布時間: 2021-03-13 11:13:42

⑴ 中國古代花卉著作問題

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記》、劉攽的《芍葯譜》、王觀的《揚州芍葯譜》、劉蒙《菊譜》、史正志的《菊譜》、范成大的《范村菊譜》、史鑄的《百菊集譜》、趙時庚的《金漳蘭譜》、陳思的《海棠譜》、范成大的《范村梅譜》、陳景沂的《全芳備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晉的《群芳譜》、清代陳淏子的《花鏡》等。這類著作,以賞花為宗旨,所以花的品種和品第成為這類著作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敘述了花卉的栽培方法。如《花鏡》卷二的「課花十八法」可說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別為:辨花性情、種植位置、接換神奇、分栽有時、扦插易生、移花轉垛、過貼巧合、下種及期、收種貯子、澆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諸蟲蠹、枯樹活樹、變花催花、種盆取景、養花插瓶,整頓刪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西晉嵇含的《南方草木狀》描述了中國81種南方熱帶、亞熱帶植物,如茉莉、睡蓮、菖蒲、扶桑、紫荊等的產地、形態、花期等。把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及植物對環境的要求以及花香、色素、滋味等作為分類依據。代表了中國古代植物分類的水平。
東晉戴凱之的《竹譜》是中國第一部園林植物專著,記載了70多種竹子。出現了栽培菊。
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載了園林植物的一些栽培原理和技術,如嫁接的原理、方法、砧木、接穗選擇;催芽技術中浸種和荷花的種皮刻傷等。
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記述了植物的分布與環境的關系。
清代的綜合著作陳淏子的《花鏡》記述了繁殖法和栽培法,有插話和盆景等內容,是世界公認的歷史專著中最可貴的花卉書。
清代汪灝的《廣群芳譜》,有花卉產地、形狀、品種、栽培以及有關的詩詞歌賦等。

⑵ 古代植物學專著主要是寫的什麼

《植物名實圖考》是我國l9世紀重要的植物學著作,由清朝吳其睿所撰。在編撰《植物名實圖考》之前,吳其睿先完成了《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該書共有22卷,收錄植物838種。分谷類、蔬類、草類、果類、木類等l1類。《植物名實圖考》共38卷,收錄植物17l4種,共分l2類。其中大部分的植物都是根據作者親自觀察所得,詳細記載形色、性味、產地、用途等,並繪附精圖。對於植物的葯用價值以及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的考訂更是詳細,至今對研究我國植物種、屬及其固有名稱仍有重要參考價值。它在植物學史上的地位,早已為古今中外學者所公認。而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為世界植物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植物名實圖考》一書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珍貴的植物學知識,而且為醫葯、農林以及園藝等方面也提供了可貴的史料,值得科學家參考。

《南方草木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為晉代嵇含所撰。公元304年問世。共上、中、下三卷,分草、木、果、竹四大類。書中記載了廣東、廣西及越南的植物總共80種。其中上卷記載草類植物29種,中卷記載木類植物28種,下卷記載果類植物17種以及竹類6種。該書是研究我國古代植物的重要資料。

《花果卉木全芳備祖》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系統的植物詞典。為南宋學者陳景沂所編纂,成書於1256年。全書共58卷,分為果、花卉、草木、農桑、蔬菜和葯物等部分。這部書出版後,其他原本都已散失。現存唯一的原本保存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1979年10月,日本宮內廳把這本書的影印件贈送給我國。

⑶ 最早的植物學著作是什麼

《全芳備祖》

⑷ 試舉出中國古代的園林花卉著作10部

孩子查查劉燕的花卉學課本吧,序言那一章都有,這是往年考研真題,一看你就是不動腦筋

⑸ 植物類的古典著作

公元前100-200 年(漢代)的《神農本草經》記載葯用植物365種,三世紀有《吳晉本草》,六世紀有《神農本草經集注》(記載葯用植物730餘種)和《名醫別錄》等,七世紀出現《唐新修本草》(載有844種葯用植物),系由國家頒行的圖說葯典;以後歷代都有重要的本草著作,如《本草拾遺》(在《唐新修本草》基礎上增加400種葯用植物)、《開寶本草》(收錄了983種)、《嘉佑圖經本草》(1082種)、《經史證類備急本草(證類本草)》(1558種)和《本草衍義》等;十六世紀明代李時珍(1518-1593 )編著的《本草綱目》已記載葯用植物1195種,並對這些植物的習性、產地和用途等做了較詳細的描述。清代出現的《爾雅疏證》、《爾雅義疏》和《植物名實圖考長編》等著作,都是我國古代植物分類知識體系的結晶。
更多的關於植物的描寫和記錄存在於古代眾多的專類書籍文獻中。春秋時期出現的《爾雅》一書,主要對《詩經》中的名物進行考訂,在「釋草」和「釋木」兩章中,已按類比方式對詩經中記載的植物進行了分類,並對其同物異名進行了整理。西漢毛亨的《毛詩·訓詁傳》、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以及三國(吳)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魚蟲疏》等,在植物名物考證和形態描述等方面,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國古代有關植物的專志書籍極為豐富,漢、晉時期,由於對南方熱帶、亞熱帶植物不甚了解,將之稱為「異物」,出現許多「異物志」類書藉,以東漢楊孚孝著的《異物志》為最早,記載嶺南特有植物;至晉代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狀》(公元304年)時,不再以南方熱帶亞熱帶植物為怪異,而加以正常的描寫和記錄,其分類系統在《爾雅》草、木兩類基礎上增加了果、竹兩類,共記載植物80餘種植物;在《昆蟲草木略》(公元1150年左右)中,植物分類體系稍進一步,分為草(包括菌類、藻類和蕨類)、蔬、稻粱、木和果五類;在《全芳備祖》(公元1256年)中的分類體系增至花、果、卉、草、木、農桑(谷、豆、桑、麻)、蔬和葯等類別;而後出現的《群芳譜》(1621年)和《廣群芳譜》(1780年)基本都根據應用方式建立分類體系,按照類別形成專譜,每譜包含若干細類;一些有系統性的專論或專譜,如《牡丹譜》、《救荒本草》(記載植物414種)、《菊譜》、《桐譜》,《荔枝譜》和《橘錄》等,亦從不同角度提供了我國古代對植物的認識;我國古代許多有關植物的知識在各種地記著作中也得以保留,如《山海經》(成書在公元前500-300年間,記載植物約100種)、《扶南記》、《交州記》、《南越記》、《廣州記》、《羅浮山記》、《桂海虞衡志》和《益部方物錄》等,廣泛記錄了各地植物物產和應用等方面的知識。總之,我國古代各種專志類書達數百種之多,內容廣泛涉及草木、果樹、谷蔬、花卉、竹茶和野菜等等。在著錄普通植物方面的書籍中,以清代吳其 著《植物名實圖考》為最全面,記載植物1714種,圖文對照,對生態、習性、產地、特性和用途等都有較為詳盡的描寫,可謂我國第一部《中國植物志》。

⑹ 我國古代園林植物方面的經典著作有哪些

中國花卉資源豐富,園林植物種類繁多,早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稱。花卉文化歷史悠久,歷朝歷代均有經典著作,如西晉嵇含的《南方草木狀》、唐朝王慶芳的《庭院草木疏》、宋朝陳景沂的《全芳備祖》、明朝王象晉的《群芳譜》、清朝汪灝的《廣群芳譜》、民國黃氏的《花經》、近年陳俊愉等的《中國花經》,這些著作系統全面地記載了我國不同時期的園林植物概況。
改革開放後,我國園林植物種類不斷增多,物種多樣性程度不斷提高,有關園林植物的著作也十分豐富,不足的是絕大多數園林植物著作偏重於植物介紹,忽視對植物造景功能的闡述。隨著我國園林事業的快速發展,植物造景的技術和藝術得到了較大進步。學術界、產業界和教育界的學者,工程技術人員,園林設計師和相關專業師生對植物造景的知識需求十分迫切。基於此,我們編著了《現代園林植物景觀叢書》,旨在綜合闡述園林植物種類知識和植物造景藝術,著重介紹中國現代主要園林植物景觀特色及造景藝術。
叢書圖文並茂,採用大量精美的圖片來展示植物的特徵、造景功能和園林應用。植物造景的圖片是2004~2005年度在全國主要大中城市進行實地拍攝的實景照片,代表了我國植物造景藝術和技術的最高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叢書介紹了所收錄植物品種的學名、形態特徵、識別要點、繁殖要點、栽培養護要點。
本叢書按照園林植物的特性和造景功能分為11分冊,內容包括水體植物景觀、地被植物景觀、陰地植物景觀、花壇植物景觀、綠籬植物景觀、芳香植物景觀、藤蔓植物景觀、行道植物景觀、庭院喬灌木景觀一、庭院喬灌木景觀二、草坪草和觀賞草景觀。

⑺ 花草四大名著

應該是中國四大名著吧……
中國古代四大古典名著: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望採納

⑻ 中國古代著名的花卉著作有哪些

歐陽修的《
洛陽牡丹
記》、周師厚《
洛陽牡丹
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記》、劉攽專的《
芍葯
譜》、王觀的屬《揚州
芍葯
譜》、劉蒙《菊譜》、史正志的《菊譜》、范成大的《范村菊譜》、史鑄的《百菊集譜》、趙時庚的《金漳蘭譜》、陳思的《海棠譜》、范成大的《范村梅譜》、陳景沂的《全芳備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晉的《群芳譜》、清代陳淏子的《花鏡》等。這類著作,以賞花為宗旨,所以花的品種和品第成為這類著作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敘述了花卉的
栽培方法
。如《花鏡》卷二的「課花十八法」可說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別為:辨花性情、種植位置、接換神奇、分栽有時、扦插易生、移花轉垛、過貼巧合、下種及期、收種貯子、澆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諸蟲蠹、枯樹活樹、變花催花、種盆取景、養花插瓶,整頓刪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⑼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學著作

***
最早的地方植物志

《南方草木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為晉代嵇含所撰。公元304年問世。共上、中、下三卷,分草、木、果、竹四大類。書中記載了廣東、廣西及越南的植物總共80種。其中上卷記載草類植物29種,中卷記載木類植物28種,下卷記載果類植物17種以及竹類6種。同時還有關於生物防治的記載。本書是研究我國古代植物的重要資料。

最早的植物學辭典

《花果卉木全芳備祖》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系統的植物詞典。為南宋學者陳景沂所編纂。成書於1256年。全書共58卷,分為果、花卉、草木、農桑、蔬菜和葯物等部分。這部書出版後,其它原本都已散失。現存唯一的原本保存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1979年10月,日本宮內廳把這本書的影印件贈送給我國。

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 《救荒本草》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為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5個兒子朱橚所撰。成書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全書分上、下兩卷,記載了在災荒時可利用的野生植物414種,其中出自以前本草的有138種,新增加的276種,分為草類245種,木類80種,米、谷類20種,果類23種,菜類46種。這些植物中不僅有常見的食用植物,還有習慣上不食用,甚至是有毒的植物。朱橚在自己的園圃里栽植了許多植物,不但親自觀察,而且叫畫工依照實物逐一繪圖,並對植物的產地、形態、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予以說明。《救荒本草》受到世界植物學家和科學史家的高度贊賞。

最早、最大的區域性植物志

《植物名實圖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最大的區域性植物志N

⑽ 關於古代花文化的專著有哪些

花鳥蟲魚雖然是大自然中普通的動植物,但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賦予了其深度的內涵,自古以來多有花鳥派大畫家出現。兩宋時期,是我國古代花鳥畫空前發展,並取得重大成就的時期,宮廷中裝堂飾壁務求華美,使花鳥畫在美術中佔有重要地位。花鳥不僅書畫作品中多有呈現,而且還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陶冶了人們的情操,使生活更加富有情趣,因此也有諸多專著。

牡丹被譽為我國的「國花」,頗受文人推崇。如北宋大詩人歐陽修著有《洛陽牡丹記》,全文約2700餘字,分3篇:一曰「花品敘」,列出牡丹品種24個。指出牡丹在我國生長的地域,認為「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二曰「花釋名」,解說花名由來;三曰「風俗記」,記述洛陽人賞花、種花、澆花、養花、醫花的方法,並說為將花王送到開封供皇帝欣賞,採用了竹籠里襯菜葉及蠟封花蒂的技術。

我國宋代的牡丹書還有張邦基《陳州牡丹記》、陸游《天彭牡丹譜》等。除牡丹外,尚有其他花類。到了明代,浙江石布政使王象晉在家督率傭僕經營園圃,積累了一些實踐知識,並廣泛收集古籍中有關資料,用10多年時間編成了介紹栽培植物的著作《二如亭群芳譜》,簡稱《群芳譜》。《群芳譜》全書30卷內容按天、歲、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葯、木、花卉、鶴魚12譜分類,記載植物達400餘種,每一植物分列種植、制用、療治、典故、麗藻等項目,其中觀賞植物約佔一半,對一些重要花卉植物收集了很多品種名稱。到了清代,清聖祖玄燁命汪灝等人就王象晉《群芳譜》增刪、改編、擴充,於1708年成書,原名《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簡稱《廣群芳譜》。

《廣群芳譜》全書100卷,分為天時、谷、桑麻、蔬、菜、花卉、果、木、竹、卉、葯11個譜。汪灝等人大幅度改編《群芳譜》,對其篇目有分有合,刪去了其中一些和農事無關的內容,對原書引文錯誤及脫漏之處,一一加以補正。經過改編,全書形式整齊劃一,內容嚴謹充實,取材也較豐富,減少了矛盾重復之處,可視為一部新書。凡是原書保留下來的舊條文,開頭皆注有「原」字,新增內容則開頭處用「增」字標明,很易區別。玄燁本人所寫詩賦,則以「御制詩」標明,歸集在諸條集藻項下。

熱點內容
情人節送花還是送禮物 發布:2025-07-29 12:54:41 瀏覽:493
梅花的悲傷 發布:2025-07-29 12:38:56 瀏覽:862
長沙萬畝花卉 發布:2025-07-29 12:30:43 瀏覽:467
梅花壩 發布:2025-07-29 12:28:41 瀏覽:365
天津濱海國際花卉 發布:2025-07-29 12:24:49 瀏覽:742
提子的花語 發布:2025-07-29 12:21:41 瀏覽:560
紅色花瓶插花圖片 發布:2025-07-29 12:21:33 瀏覽:35
調整花卉 發布:2025-07-29 12:19:52 瀏覽:626
海棠果性涼 發布:2025-07-29 12:18:16 瀏覽:632
描寫洛陽牡丹的詩句 發布:2025-07-29 12:16:49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