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勸酒
A. 古詩詞里「羞羞」和「休休」出自哪裡
宋代黃庭堅的《南鄉子·諸將說封侯》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
完
B. 關於插花的詩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時過花枝空,人老酒戶衰。
出自:陸游《插花》
意思是:
有花的時候你不插,有酒的時候你不喝,等到時間過了花謝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
二、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出自:辛棄疾《定風波·暮春漫興》
意思是:
少年時代,一旦春天來臨,就會縱情狂歡,插花、騎馬疾馳,還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現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三、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出自:歐陽修《豐樂亭游春三首》
意思是: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著一個小竹轎子半醺半醉的,頭上插滿了鮮花嘻笑歸來。
四、桑柘外鞦韆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哦詩。
出自:盧摯《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譯文:
桑林外,一位梳著雙丫髻的小姑娘頭上斜插著花枝在盪鞦韆。她轉眼注視多時,大概是贊嘆我這個行路之人,坐在馬上吟哦詩篇。
五、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張元干《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
譯文:
頭上插著花起身狂舞,要盡情地享受春光。讓我們舉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讓花兒笑人們不懂惜春。
C. 梅花的插花方法
1、主體插花:選一支最壯最美麗的花枝作主枝,突出中心,兩側各插一支不同花卉陪襯,要避免花枝排列整齊,主體花要突出,三支不要交叉,更不能將所有花枝束縛一起一次插入。
2、同色系插花法:可以嘗試同種顏色或同一色系的多種花材來插花,相比起專業的配色技巧,這種方式比較不容易出錯,雖然可能整體效果沒那麼出彩,但也不會出現凌亂不搭等問題。
3、選對花器:除卻花材本身,花器的材質、高度、瓶口大小,花頭高出瓶口多少、不同位置的花莖長度如何呈現等,都是需要考慮的。
4、花器與花材的色彩匹配:如果鮮花本身顏色較為淡雅的,可以適當選擇一些色彩艷麗的花器,但如果鮮花顏色很艷麗,這時候花器的顏色則不能太過艷麗,否則兩種色彩沖擊力較強的搭配在一起則會略顯難看。
(3)插花勸酒擴展閱讀
插花保鮮
夏季室內瓶插花易謝.按下面方法可保鮮15~20天:
1、剪去莖根部葉片,用急火燎一下莖根,這樣既可保持莖內儲藏的養料,又防腐爛;
2、瓶內水量要充足,但切忌水齊瓶口,以免影響花枝吸氧:
3、每晚換水一次,放於室外。每隔3天將莖根 斜剪去0.5厘米,洗凈擦於,用急火再僚一次;
4、10天後,每晚將全校淋水,洗凈根莖擦乾. 用塑料袋封裝,置冰箱冷藏室。梅花:剪口切成十字形,浸入水中,可以促進花朵對養料的吸收。
D. 如何進行梅花的插花製作
(1)我國梅花插花的歷史 我國梅花插花的最早記載,至少應在魏、晉之際。據《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雲:『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風甚盛。李嵩畫有《花籃圖》,在此畫中,一個精緻的藤籃中插有梅花、蠟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豐滿、細膩。張道洽的《瓶梅》詩雲:「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陸游作有「瓶里梅花夜來香」的詩句,戴復古作有「古瓶斜插數枝春,此即吾家勸酒人」的詩句,楊萬里作有「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寞空山裡,喚入詩人幾案來」的詩句。明、清梅插花及藝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現插花的專著,如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節雲:「余之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為梅為海棠」;「品第」一節雲:「梅以重葉、綠萼、玉蝶、百葉緗梅為上」;「使令」一節雲:「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瓶史》很快傳入日本,並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為主,如陳書繪制《瓶供》圖,梅花與牡丹交輝,更顯得梅花插花的清麗高潔。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豐碩,如《芥子園畫傳·梅菊譜序》就有「出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之句。其他還有陳淏子的《花鏡》、沈復的《浮生六記》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應用在規模、風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舉辦的梅展,據考證,可能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屆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成立後舉辦過九屆全國梅展,均設有梅花插花展區。
(2)插梅的構圖與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須顯出富麗堂皇;玉蘭潔白、清麗,插玉蘭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嬌艷、繽紛,插桃杏可烘托熱鬧的氣氛……梅花,不以華麗取寵,而以韻格為勝,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及風格。所以插梅的構圖與立意與眾花不同。
人們愛梅,不只是欣賞梅的外在風姿,更在於梅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的品格,人們視梅為堅貞、頑強、幸福及友情的象徵。因此,我們插花之前應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裡開花的梅花為主體,配以蒼松、翠竹,構成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或以「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陳亮)為題來歌頌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晉·陸凱)以寄予友人之情誼;或以「賞梅倍思親」來抒發親人團聚的願望;或以「喜迎佳節春意鬧」,象徵欣欣向榮的景象。關於梅花的插花藝術,《瓶史》中談到:十一月插紅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掛式插梅3種: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凈者均可,銅質和陶瓷的古樸花瓶更能顯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華麗的花瓶,以免喧賓奪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擺動,可剪幾根短枝架設瓶口,也可將花枝基部的中間切開,使它能夾住瓶內的小橫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較輕不易立穩,瓶中可投鉛、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紅、白、綠等色,可一色單插,也可幾色合插,但必須以一色為主,以免紛雜。插梅時也可適當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調和色彩與層次。
盆景式插梅:一種插器是淺身闊口的水盆器皿,一種是用以製作小型寫意盆景的各種觀賞淺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須藉助於花插座(也稱劍山),這是由金屬鑄制而成的,圓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較多針刺,用來固定花枝之用。根據自己的立意要求進行構圖,在插「歲寒三友」圖時,由於竹枝易乾枯,必須將它盡量低插,近於水面為好。若松枝過於笨重粗大,不能平穩放置,可先將其基部釘在方塊木板上。置於盤中後用卵石蓋壓木板,這樣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較粗,可在花枝下中間處,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應比劍山的針約長兩倍,切好後再插。挑選好橫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詠梅的佳句名言為意境,創作寓意深刻的寫意盆景,置於書房幾案,以假亂真,同樣可收到極好的觀賞效果。其製作方法為:用濕棉花或濕紗布將梅枝基部纏繞,用塑料布包好後,根據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於盆中,並適當點綴一些蕨類、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類的小配件,再用土鋪成起伏不定的山巒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體,最後用苔蘚將土體全部鋪蓋;這樣,一盆梅花寫意盆景就製成了,只要經常在苔蘚上噴些水就可欣賞數日之久,花謝後可再換梅枝。
壁掛式插梅:採用竹器、陶瓷等懸掛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長蔓,這樣剛毅的梅枝與搖曳的長藤在合適的背景前交相輝映,一剛一柔,別有風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適宜彎曲處,鋸1~2個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鞏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鮮技術 花瓶口小身高,水應盛至瓶身最寬闊處,使水與空氣有較大的接觸面。以雨水為佳,河塘水亦可,渾濁者須澄清方可使用。自來水中因有氯氣,須貯放數日再用。唯井水鹼性大,切勿使用。水溫應與氣溫相一致。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鹽或1/4000的高錳酸鉀或適量的硫磺,並注意經常換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時空氣侵入枝莖導管中,利於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擴大吸水面積,增大吸水量。在切口處多開裂縫,也可達到此目的。用厚報紙將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許食鹽或明礬的沸水中10秒鍾左右,這既可排除切口細菌,又能將導管中所存空氣排出。或者將梅枝切口用火燒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國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鮮措施,如宋代范成大雲:「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濁氣煤煙,皆時殺花。」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煮鯽魚湯可插梅。」清代陳淏子《花鏡》載:「梅宜用豬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結凍,雖細蕊皆開。」明代《瓶花譜》載:「古銅壺龍泉均州瓶,有極大高三二尺者,別無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燒折處,固滲以泥。」又雲:「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氣,可不凍。」大家不妨一試。
E. 誰能幫我找一找彝族的貝瑪文化的特點的資料
1.民居建築
彝族民居大多是土木結構,比較典型的有「土掌房」和「一顆印」。土掌房是一種平頂土房,是居住在山區彝族人的主要民居建築,一般建在向陽平緩的斜坡上。這種房屋就地取材,結構簡便,而且隔熱性能好,冬暖夏涼,很適合居住。「一顆印」是居住在平壩地區彝族人的主要民居建築,因為建築外觀酷似一顆印章,方方正正,所以叫做「一顆印」。不管是山區的土掌房還是平壩地區的一顆印,都是根據當地地形、氣候等條件來修建的,都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
2.宗教信仰
彝族人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尤其崇拜虎,彝語「羅羅」就是虎的意思。因為古時候彝族人的祖先常受外族壓迫,人們希望像老虎一樣居山為王,反抗壓迫,自立自強,於是人人以虎為名,男人自稱「羅羅頗」,意為公虎;女人自稱「羅羅摩」,意為母虎,彝族建立的王國甚至也帶有「羅」字,如古時候貴州的「羅甸國」。
3.禮儀習俗
彝族人熱情好客,客人來訪常常以酒當茶招待客人,所以諺語說:「漢人待客貴在茶,彝人待客貴在酒」,「無酒不成敬,無酒不成禮。」 彝族人喝酒不分地點也不分生人熟人,大家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圈,端著酒杯依次輪流著喝,這種喝酒的習俗叫喝「轉轉酒」。彝族人對人很真誠,凡是到彝家做客,主人都要端出酒來,與客人一邊談心一邊勸酒,對客人說:「地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彝家沒有錯喝的酒。」直到客人醉倒才不再勸。另外,在過年時,彝家人端出一壇酒,插上幾枝麥桿或竹竿,擺在家門口的路上,凡是來往的行人都要勸他吸上幾口才讓走,彝家稱之為「桿桿酒」。
彝族家庭是父系家庭,父親起支配作用,對內對外的事務均由父親決定,客人一般也由父親作陪。彝家人習慣在客廳中央擺設火塘,叫「鍋庄」。火塘在彝族人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是每個家庭活動的中心,吃飯、取暖、照明、議事、會客乃至室內宗教活動都離不開火。火塘里的火一年四季不能熄滅,彝家人認為火塘中的火與人的命運息息相關,火燒得越旺,象徵著整個家庭的生命力象火一樣旺盛,所以又把這火塘稱為「萬年火」。在現實生活中,彝族也有禁忌挪動火塘、不準踩火或跨火塘等習俗 。
4.婚俗
彝族的女孩子一生中有兩件大事操辦得較為隆重,一是「換童裙」,再就是「出嫁」。彝族的女孩子長到十三至十七歲之間要舉行成年禮——換童裙儀式,「換裙」意味著女孩子告別童年,長大成人。換裙儀式多在單歲舉行,雙歲換裙視為不吉利。換裙之日,家裡殺豬宰羊待客人,象過年一樣熱鬧,親戚朋友一大早便帶著禮品前來祝賀,從此,女孩子可以參加社會活動,結交異性朋友。彝家婚俗有姑舅表優先婚、搶婚等多種形式,姑舅表優先婚表現為,姑舅表兄弟姐妹,無論哪一方的子女,都鼓勵他們彼此通婚,並享有締婚的優先權。姑家的女兒要嫁給別人,必須徵得舅家的同意;反之,對於舅家的女兒亦然。「搶婚」有真搶婚和假搶婚兩種類型,「真搶婚」是青年男女從認識到相愛,因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的差異遭到女方家庭的反對,以致不得不採取非和平手段來達到結婚目的。事後男方會請自己的親戚朋友幫忙,派人去女方家說情,女方家長礙於情面,只好做個順水人情,答應這門親事,重新舉行結婚儀式,搶婚宣告成功,因為彝族的風俗承認搶婚有效。「假搶婚」只是個形式,一般是男女雙方家裡都同意這門婚事,到結婚這天,男方帶著搶親隊伍不顧一切地搶走新娘,女方家則假裝很傷心的樣子,窮追不舍,目的是通過「搶」的方式來抬高新娘子的身價,說明自己的女兒金貴。
5.服飾
彝族的服飾種類很多,男孩子穿開右襟的短衣或披羊皮褂,著大褲腳,喜歡青黑色,左耳戴大耳環,頭頂留一小塊頭發,有的紮成小辨,稱為「天菩薩」;用黑布或青布帕包頭,在右前方紮成細長錐形的「英雄結」,向前伸出帕外,看起來很威武。女孩子穿綉有花邊的上衣,下穿「百褶裙」,頭戴雞冠帽或瓦形帽,肩上斜掛挑花的布包,耳戴大銀耳環。男女老幼外出時都喜歡披形如蓑衣的「擦爾瓦」,雨天可用來避雨,晴天可用來遮太陽,晚上可當被蓋。
6.飲食
雲南、貴州等地彝族喜歡一種「烤茶」,飲時備一陶制小茶罐,內置茶葉,在火上將茶葉烤黃發香,沖以沸水,頓時茶水翻騰,芳香四溢,味極釅,易解渴。
7.歌舞
彝族人喜歡歌舞,舞蹈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著名的舞蹈有「阿細跳月」、「煙盒舞」、「左腳舞」等,都是集體舞蹈,通常用笛子、月琴、大三弦等樂器伴奏。
8.節日
彝族的傳統節日很多,有火把節、插花節、彝年、密枝節等,彝年是彝族的傳統節日。按彝族的傳統歷法,每年分為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年十月為年節,但沒有固定的過年時間,秋收後由「畢摩」擇吉日舉行,節期一般為三天。彝族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要數火把節。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個凶神經常到人間敲詐勒索,激起彝族人民的反抗,有位叫阿提拉巴的大力士打敗了凶神,凶神回到天上撒下許許多多蝗蟲,糟蹋彝族人的莊稼。六月二十四這天,眼看莊稼就要被蝗蟲吃盡,大力士終於想出了舉火把燒蝗蟲的對策,彝族人民舉著火把驅逐蝗蟲,燒了三天三夜,燒走了蝗蟲,保護了莊稼,第二年這天,蝗蟲又來了,彝族人民又舉起火把驅趕蝗蟲,這樣年復一年,形成了彝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火是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的象徵,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彝族都舉行火把節活動,祈求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F. 描寫插花的詩詞有哪些
1、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宋代:李清照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譯文
漫漫長夜讓人提不起一點精神,心情也鬱郁不歡,只能在夢里夢見京城,還能認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為了報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兒與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
簡便的宴席,雖然菜很一般,酒卻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讓人稱心如意。喝醉了將花插在頭上,花兒不要笑我,可憐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樣快要過去了。
2、定風波·暮春漫興
宋代:辛棄疾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譯文
少年時代,一旦春天來臨,就會縱情狂歡,插花、騎馬疾馳,還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現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春風把剩下的花瓣也給捲走了,但它還是沒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為花兒開放是由於春風的吹拂。想問一下,誰又看見春天離去了?離此而去的春天,被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碰上了。
3、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盧摯
柳蒙煙梨雪參差,犬吠柴荊,燕語茅茨。老瓦盆邊,田家翁媼,鬢發如絲。桑柘外鞦韆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哦詩。
譯文
柳樹萌芽,像飄浮著一層嫩綠色的輕煙。梨花似雪,參差地交雜在柳枝中間。柴門外狗兒在叫,茅屋頂上燕了呢喃。一對白發的農家老夫妻正圍著老瓦盆飲酒用飯。桑林外,一位梳著雙丫髻的小姑娘頭上斜插著花枝在盪鞦韆。她轉眼注視多時,大概是贊嘆我這個行路之人,坐在馬上吟哦詩篇。
4、豐樂亭游春三首
宋代:歐陽修
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譯文
頭上是暖暖的陽光和淡淡的雲朵,腳底青草茂盛主動牽惹遊人的衣襟,柳絮紛飛灑落在身上。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著一個小竹轎子半醺半醉的,頭上插滿了鮮花嘻笑歸來。
5、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
宋代:張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書。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醉後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譯文
春來春去時光如飛催人老,我怎肯輕易輸給年輕人?酒醉之後像少年一樣狂放不羈,鬍子白了根本沒有關系。
頭上插著花起身狂舞,要盡情地享受春光。讓我們舉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讓花兒笑人們不懂惜春。
G. 描寫插花的詩詞
1、插花臨水為誰制容
宋
朱熹
《九曲棹歌》
2、醉里插花花莫笑
宋
李清照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3、插花還起舞
宋
張元干
《菩薩蠻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書》
4、插花走馬醉千鍾
宋
辛棄疾
《定風波 暮春漫興》
5、插花勸酒鹽橋館
宋
張先
《木蘭花/玉樓春》
6、插花歸
宋
黃裳
《驀山溪·春前信息》
7、千騎插花秋色暮
宋
黃庭堅
《定風波·自斷此生休問天》
8、莫笑插花和事老
宋
黃庭堅
《南鄉子·未報賈船回》
9、雲鬢插花新
宋
晁端禮
《菩薩蠻·遠山眉映橫波臉》
10、插花歸去莫匆匆
宋
趙令畤
《鷓鴣天·麝發雕爐小袖籠》
11、沈醉插花
宋
晁補之
《江神子/江城子》
12、插花走馬
宋
毛滂
《驀山溪·梅花初謝》
13、插花人好手纖纖
宋
葛勝仲
《浣溪沙》
14、應有海棠、猶記插花人
宋
葉夢得
《虞美人·平波漲綠春堤滿》
15、不管插花歸去
宋
朱敦儒
《水調歌頭·當年五陵下》
H. 求古人對酒的贊美詩句.越多越好!
1、《行路難·其一》——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譯文: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餚,收費萬錢。
2、《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譯文: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
3、《客中行》——唐代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譯文: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4、《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代李清照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譯文: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
5、《涼州詞二首·其一》——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譯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
6、《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譯文: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I. 描寫插花的詩句
插花吟
邵雍
頭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經兩世太平日,眼見四朝全盛時。
況復筋骸粗康健,那堪時節正芳菲。
酒涵花影紅光溜,爭忍花前不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