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農科院花卉所

農科院花卉所

發布時間: 2021-03-05 03:57:16

『壹』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人才隊伍

朱明凱:蔬菜遺傳育種專家,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李樹德:蔬菜遺傳育種專家,中華農業科教獎農業科研獎獲得者
朱德蔚:蔬菜遺傳育種專家,俄羅斯農業科學院院士
方智遠:蔬菜遺傳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何梁何勵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
劉紅: 蔬菜遺傳資源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
孫培田:蔬菜遺傳育種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蔣名川:蔬菜栽培專家
張紀增:蔬菜學家,首批進藏、援蒙蔬菜專家
程天慶:蔬菜育種專家,
陶辛秋:蔬菜栽培專家,
尹彥: 蔬菜育種專家,
鄭光華:蔬菜栽培專家,
王耀林:蔬菜栽培專家,全國農業勞模,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高級職稱人員:
方智遠
杜永臣
張寶璽
張志斌
劉玉梅
孫日飛
謝丙炎
李錫香
連 勇
劉廣樹
顧興芳
李寶聚
胡 鴻
蔣衛傑
金黎平
張友軍
黃三文
蔣淑芝
王曉武
徐兆生
劉 肅
楊麗梅
尚慶茂
葛 紅
劉富中
謝開雲
明 軍
於賢昌
趙 華
韓 旭
龔一帆
副級職稱人員:
劉 佳
楊宇紅
高儉德
賀超興
陳 紅
李瑞雲
梁 勵
張學傑
高 蘋
錢 洪
王先覺
張思遠
劉 春
李君明
王長林
卞春松
吳青君
沈 鏑
王孝宣
章時蕃
屠康明
張天明
庄 木
范翠蓉
余宏軍
劉 偉
張淑江
庄飛雲
張延國
高富欣
張秀新
王懷松
王少麗
閆書鵬
武 劍
朱路芳
莫 青
陳 潔
史艷華
王小琴
徐寶雲
龐萬福

『貳』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在任領導

杜永臣 博士,研究員,蔬菜花卉所所長,番茄育種課題組組長,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二級崗位傑出人才,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專家,中國園藝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天津市農業生物技術中心學術委員,農業部全國番茄區域試驗負責人。
主要從事番茄遺傳育種和抗逆形成的生理、生化機制和抗逆材料的鑒定、篩選技術;利用分子標記、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現代育種技術篩選和創造抗逆、抗病、優質育種材料;選育保護地和露地番茄優良新品種;研製國家番茄新品種DUS測試指南及番茄產品質量標准等。截止到2011年,「九五」主持和參加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番茄育種專題的「番茄耐低溫材料選育研究」、「番茄抗病材料選育研究」、「番茄育種技術研究」、農業部「948」項目、教育部、人事部回國留學人員資助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各類項目11項。
育成的「保護地番茄優良品種中雜9號和中雜8號」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本人第3名,兩品種已累計推廣250多萬畝,創經濟效益7.5億多元。特別是中雜9號成為了北方廣大粉果番茄種植地區保護地生產的主栽品種。主持選育出的「中雜12」保護地番茄新品種2000年通過河北省和北京市品種審定。最新成的「中雜11」番茄獲國家攻關後補助二等獎,並在2001年通過全國品種審定;截止到2011年,共發表論文30多篇。 孫日飛 博士,研究員,蔬菜花卉所副所長,白菜育種課題組負責人,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三級崗位傑出人才,學科帶頭人。兼任北京蔬菜學會副秘書長,《園藝學報》編委,《中國蔬菜》編委,第三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專家,第五屆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國家推廣計劃專家。
主要從事大白菜遺傳育種研究。截止到2011年,主持「八五」、「九五」國家攻關課題和農業部重點高新技術與基礎研究及重點開放實驗室項目、國際合作歐盟項目10餘項。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蔬菜高效育種技術及優質、高產、多抗、專用新品種選育2001AA241121」 課題首席科學家。主持十五攻關重大專項「中南地區無公害蔬菜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範」;主持十五攻關「大白菜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大白菜自交不親和基因的分子鑒別」研究。
首次在國內育成了無苗期黃化,有蜜腺,生長和結籽正常,轉育容易,育性穩定的新型大白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研究了培養基成分、培養條件對大白菜游離小孢子培養的影響,建立了理想的培養體系,獲得大量小孢子再生植株,這些DH單株正用於新品種培育和分子遺傳學研究。首次發現了兩個與抗TuMV-C4基因連鎖的標記和5個與抗TuMV-C1緊密連鎖的AFLP標記。
1992年「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資料庫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八名;1995年「用組培獲得100%不育群體的白菜制種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第四發明人;1996年「組培繁育大白菜親本制種技術」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4位。1999年「大白菜2n配子發生的細胞學機制及應用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5位。 張寶璽 碩士,研究員,蔬菜花卉所副所長,茄科育種室主任,辣椒育種課題組組長,碩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三級崗位傑出人才,中國農科院首批跨世紀科技開發與推廣帶頭人,中國農學會第三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園藝學會辣椒分會副會長,全國蔬菜品種鑒定委員會委員,北京政協海淀區政協委員。
主要從事辣椒遺傳育種研究工作。對辣椒的主要植物學性狀、抗病性、抗逆性、細胞生物學、分子輔助選育技術等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創新和選育了大批優異育種材料和新品種,育成甜辣椒新品種14個,甜椒的選育在國內處領先水平。'中椒'系列品種在全國的推廣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截止到2011年,參加和主持了國家、部級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基金項目、863項目等。獲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西藏作物品種資源考察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集體獎) ;早熟豐產抗病毒病甜椒中椒2號的選育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四名);優質抗病豐產甜椒新品種中椒4、5號的育成,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第三名);甜辣椒中椒6號和中椒7號的育成,獲中國農科院科學技術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發表論文30餘篇。 胡鴻,碩士,研究員,蔬菜花卉所副所長。碩士生導師。中國園藝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市蔬菜學會副秘書長。
主要從事蔬菜貯藏保鮮與采後處理技術研究以及科研管理工作。截止到2011年,主持或參加國家科技支撐、「863」、北京市有關蔬菜貯藏研究方面的項目30餘項。在主要蔬菜采後生理、采後商品化處理技術和貯藏保鮮技術的研究以及科研計劃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蔬菜流通體系綜合保鮮技術的研究與實施」1992年獲國內貿易部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蔬菜采後處理工藝設計與實施」2001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結合試驗研究的進展,共發表論文40餘篇。

『叄』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機構簡介

本所現設有生物技術室、種質資源室、十字花科蔬菜版育種室、茄科蔬菜育權種室、葫蘆科蔬菜育種室、蔬菜栽培與采後技術室、植物保護研究室和花卉研究室。是「國家蔬菜改良中心」、「國家昌平綜合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蔬菜花卉分中心」、農業部「蔬菜遺傳與生理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蔬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中國──荷蘭園藝作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依託單位,也是中國園藝學會的掛靠單位。

『肆』 農科院·花卉市場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中國農科院
方案 1: [換乘 1 次]
先乘 968(大興長回途站-回民公墓) 在 西局 站上答車, 在 花園橋南 站下車; 最後換乘 653(五路橋東-北苑家苑) 在 花園橋南 站上車, 在 中國農業科學院 站下車; 全程約11.5公里。
方案 2: [換乘 1 次]
先乘 323(七里庄-知春里) 在 西局 站上車, 在 航天橋北 站下車; 最後換乘 653(五路橋東-北苑家苑) 在 航天橋北 站上車, 在 中國農業科學院 站下車; 全程約11.3公里。
方案 3: [換乘 1 次]
先乘 運通103(大紅門服裝城-西直門長途站) 在 西局 站上車, 在 花園村 站下車; 最後換乘 653(五路橋東-北苑家苑) 在 花園橋南 站上車, 在 中國農業科學院 站下車; 全程約11.4公里。
不好意思 我只能為你提供這么多了!

『伍』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介紹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所屬專業研究所之一,創建於1958年,其前身版是華北農權業科學研究所園藝室。1987年更名為蔬菜花卉研究所。她是全國蔬菜學科重要的學術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務是:以應用研究為主,著重研究解決蔬菜、花卉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帶有普遍意義的重大科技問題;有重點地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大力開展以綜合運用科技成果為中心的開發研究;組織協調全國性重大科研課題的協作;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培訓;編輯出版全國性專業刊物。

『陸』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農業科來學源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所屬專業研究所之一,也是蔬菜花卉學科國家級公益性專業研究機構。研究所創建於1958年,其前身是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園藝系蔬菜研究室。曾兩次整制下放北京市,又兩次回到中國農業科學院,1987年更名為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任務是圍繞中國蔬菜、花卉產業和學科發展的重大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創新重要的應用技術和基礎理論,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組織全國重大科研協作;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培訓,培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編輯出版學術刊物。 據2017年5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科研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有試驗農場6個,總面積79公頃;共有職工200餘人,高級職稱80人,研究員33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下設10個研究室、2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碩士點。

『柒』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介紹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所屬專業研究所之一,也是全國蔬菜花卉學科的學術研究中心。創建於1958年,其前身是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園藝系蔬菜研究室,1987年更名為蔬菜花卉研究所。

『捌』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機構特色

現有在職職工195人,其中科技人員141人。在科技人員中,研究員10人,副研究員約專40人,中 國工程院院士1人、屬博士導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3人、碩士學位的26人。
全所擁有科研用房13000平方米,價值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102台(套)。所圖書資料室有藏書9000餘冊,訂閱國內外科技期刊60餘種。有國家蔬菜種質資源中期庫一座,保存有3萬余份蔬菜品種資源。試驗農場面積20公頃,其中試驗溫室面積34000平方米,塑料棚6000平方米。
從1984年起,開始了科研體制改革的探索和實踐。改革的重點是把主要的科技力量投入到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主戰場。堅持以科研為中心,合理安排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三個層次的研究活動。已初步進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良性循環。被農業部評為「七五」、「八五」期間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綜合能力百強單位。受農業部、科技部委託,從「六五」至「九五」組織國家科技攻關和農業部重點項目的實施,培育出160多個優質、豐產、抗病的蔬菜新品種,在設施栽培配套技術研究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為我國「菜籃子工程」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玖』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發展歷程

由於1960年底國家面臨經濟困難時期,根據中央精簡機構的指示,農業部決定將原屬中國農業科學院建制的部分研究所下放歸所在省、市、自治區直接領導。當時根據1960年12月發出的(60)黨發第210號文關於下放大豆等十一個所在省建制和直接領導的決定的精神,蔬菜所以整建制完全下放到北京市由北京市農業科學院領導。
1960年後,所內結構設置有行政辦公室、技術辦公室、品種研究室、栽培研究室、植保研究室、生理研究室和試驗農場。朱明凱任副所長。 1962年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國家科委農業組擴大會議呈報的《關於大力加強農業科技工作促進生產的若干緊急建議》,發出了[62]519號文《關於充實和調整農業科學研究機構的通知》,根據形勢發展需要,1962年8月本所下放到北京市的原華北所12名科技人員從北京市彰化村遷回中國農業科學院,並於1962年12月經農業部(62)農原震字第41號文批准蔬菜所正式歸回中國農業科學院建制,重新成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個直屬研究所。所址設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內前植物檢疫室舊址。1962年至1965年,研究所有很大發展,職工隊伍人數逐年增長,尤以1963年增長最多。1962年底,全所職工僅28人,1963年增加45人,1964年增加21人,1965年增加11人,截至1965年統計,全所職工已達到105人。
未任命所長,由朱明凱和張繼增任副所長,朱明凱主持工作,1966年5月又任命陳靜夫為副所長。該所機構設4室1組。由行政辦公室總管全所人事、黨務、文書、基建和總務以及科研業務;由育種研究室、栽培貯藏研究室、植保研究室和生理生化研究組開展有關科學研究。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1967年1月後,所領導機構被群眾組織代替。 1970年8月中國農業科學院進行體制改革,並精簡機構。同年11月執行農林部(據農業部檔案1970~1970.7至1979.1中央農業部撤銷,成立農林部下同)(70)農林辦字第11號文,蔬菜所再次以整制下放北京市,並經北京市革委會研究決定與北京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蔬菜研究室合並(註:1962年7月北京市農業科學院建制撤銷,成立北京市農科所)。當時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所下放人員共80人。下放前期仍維持蔬菜研究室的建制,隸屬北京市農科所領導,並開始恢復科研工作。研究室臨時負責人為李樹德(主管業務)和王勇、張立志、徐玲珍(主管政工)。1973年成立室領導小組,成員有馬熙彩、張光榮、李樹德、陳杭和陳淑英。1975年3月北京市革委會批准恢復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建制,同時也恢復了蔬菜研究所的建制。所址位於雙清路原北京林學院內森工樓。所領導成員有賈俊林、朱明凱、李樹德、陳杭。
機構設置:辦公室、政工組、科研生產組、資料組以及引種及品種資源室、育種及良種繁育室、栽培室及農村基點組和實驗室。 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長達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即告結束,蔬菜所也在整頓、調整中逐步恢復業務工作。
1978年2月農林部、國家物資總局、財政部聯合發出(78)農林(科)字第15號、(78)物計字第47號、(78)財農字第9號文關於加強農林科教工作和調整農林科教體制的函,決定將原下放北京市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所歸回中國農業科學院(註:1970年8月~1978年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建制撤銷,成立中國農林科學院)。由此,蔬菜所恢復原建制,成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個直屬研究所。所址開始仍在林學院,1980年遷至中國農業科學院東門外。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始了撥亂反正的進程,決定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隨著黨和國家對科學事業的重視和關懷,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蔬菜所的科技隊伍不斷壯大。1978年從北京市回中國農業科學院時該所共有職工73人,1981年6月發展至182人,1987年12月增加達240人。
1979年4月任命朱明凱為所長,曹維政、李樹德、張紀增、劉紅、朱德蔚為副所長。1979年8月任命宋法明為副所長。1983年2月任命李樹德為所長。1984年12月任命王德檳為副所長。1985年3月任命趙清源為副所長。
機構設置:領導機構設黨委會、所務會;管理機構設黨委辦公室、人事處、科研處、行政處辦公室;研究室設品種資源研究室、育種研究室、栽培研究室、植物保護研究室、中心實驗室和情報資料室;學術評議和科研工作決策、咨詢機構是學術委員會。 1987年12月3日,根據國家科委(87)國科發綜字0806號,農牧漁業部(1987)農(人)農函字第17號批文關於同意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所更名的復函,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更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隸屬關系不變,除承擔原有蔬菜研究任務外,還承擔花卉研究工作。
蔬菜所自更名為蔬菜花卉所以來,科研、開發、精神文明建設逐年穩步發展。1997年12月,全所職工為223人。
1987年李樹德仍為所長。1988年5月任命朱德蔚為所長,趙清源、方智遠為副所長。1991年1月任命張松林為副所長。1995年2月任命方智遠為所長,張松林、蔣淑芝為副所長。1997年3月任命屈冬玉為副所長。
機構設置:領導機構設黨委會、所務會;管理機構設黨辦和人事處、科研處、行政處、科技開發咨詢服務部(1996年後改為科技成果開發處)、溫室農場管理處;研究室設蔬菜遺傳資源研究室、蔬菜遺傳育種室、蔬菜栽培和儲藏加工研究室(1996年後稱蔬菜栽培及采後技術研究室)、植物保護研究室、花卉研究室、生理生化實驗室和文獻信息編輯室;學術評議和科研工作決策、咨詢機構是學術委員會。
2000年11月任命屈冬玉為蔬菜花卉所所長,蔣淑芝為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杜永臣、孫日飛為副所長。
2001年為適應農業科技發展的需要,對該所研究室的設置進行了調整,按學科分為:生物技術研究室、種質資源研究室、十字花科育種研究室、茄科育種研究室、葫蘆科育種研究室、栽培與采後技術研究室、植物保護研究室、花卉研究室。
2002年12月任命杜永臣為所長兼黨委副書記。
2003年10月,對該所的管理及服務機構進行了整合,調整後的機構設置為:科研處、綜合處、財務處和服務中心 。

『拾』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產業開發

北京中蔬園藝良種研究開發中心
中心依託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的技術優勢、作為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科技成果轉化窗口的高新技術科技型企業。通過特約繁殖、區域合作營銷和特約經銷等形式,在全國建立了20多個良繁基地、40多個區域推廣示範、營銷中心和特約經銷處,並培養了一支精乾的科技開發與營銷隊伍。在良種生產和經營上,憑借技術依託單位的成果優勢,積極與國內外大型企業進行聯合,在一些主要蔬菜種子上初步實現了一定規模的產業化生產與經營;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成果轉化窗口,經營包括甘藍、青(辣)椒、番茄、黃瓜、大白菜、西瓜、馬鈴薯、南瓜、甜瓜、西葫蘆、茄子、苦瓜及各種特菜蔬菜新品種100多個,擁有成熟的蔬菜、花卉栽培等成果和技術多項。經銷的品種都經過嚴格的純度、芽率等各項指標的檢驗,符合或超過國家良種標准。設有市場營銷部、生產加工部和財務管理部。截止到2011年,職工51人,其中科技人員39人,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4人,博士8人,碩士16人。
中蔬卉園科技培訓中心(中蔬卉園賓館)
截止到2011年,中蔬卉園賓館擁有客房53間(標准間39間,3人間14間),共120個床位。客房內設有彩電、電話、浴室、噴淋及空調等現代化設施,大中小會議室為舉辦各種會議提供良好的場所;餐廳,代辦火車票、機票,汽車出租等業務為賓客提供一條龍服務;客房整潔舒適,餐廳佳餚風味獨特;服務溫馨熱情、周到有素,前廳寬敞明亮,為各地賓客下榻和召開各種會議提供一流服務。該中心位於海淀區皂君廟路5 號,地理位置優越、購物方便、交通便利。
北京蔬卉科技開發公司
集科研、生產和貿易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園藝高科技股份制企業。主要從事新優花卉的引種、示範與推廣;生產優質鮮切花、盆花和草花的種苗、種球、種子;承攬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經銷園藝生產配套產品;向賓館、飯店、超市、企事業單位提供新優特蔬菜、禮品盒菜的包裝配送;經銷鮮切花、花籃、花束;常年從事技術人員培訓及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業務。公司設有銷售部、生產部、後勤部和科研部。截止到2011年,高級、中級職稱及多年從事科研、生產與開發的技術骨幹20餘人;擁有500平方米花卉組織培養中心,10800平方米現代化實驗與優質種苗生產溫室,300畝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和優質草花制種基地。

熱點內容
梅花山虎園地圖 發布:2025-05-29 21:05:11 瀏覽:954
染井吉野櫻花期 發布:2025-05-29 20:52:34 瀏覽:268
絲帶牡丹花 發布:2025-05-29 20:27:49 瀏覽:870
農村院子種植什麼綠植 發布:2025-05-29 20:25:34 瀏覽:707
本子全彩無修百合 發布:2025-05-29 20:23:47 瀏覽:496
愛上夜玫瑰一 發布:2025-05-29 20:18:06 瀏覽:354
夏百合星星 發布:2025-05-29 20:10:48 瀏覽:804
可紋身的花語 發布:2025-05-29 20:09:43 瀏覽:82
插花場景唯美圖片 發布:2025-05-29 20:02:20 瀏覽:616
荷花種的 發布:2025-05-29 19:54:21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