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通背拳插花掌

通背拳插花掌

發布時間: 2021-03-03 21:59:04

① 通背拳歷史簡介 通背拳特點及套路有哪些

通背拳
一、通背拳簡介
通背拳流傳很久,較早流傳於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屬於通背拳系中的一個流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鑽等,步法有行步、散步、連環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彈等。套路運動要求甩膀抖腕、雙臂摔劈、肩臂撩掛、擊拍輕快、閃展靈活、虛實分明、腰背發力、冷彈脆快、堅韌交錯。
通背拳側重實用,不講究套路而講求招法。入學先練基本功,如「五行拳」(摔、拍、穿、劈、鑽)、散手後,再習練「單操勢子」,有「十二連錘」、「十二野馬奔槽」、「十把擒拿」等。單操勢子有套路性質,只是短小精悍的招法。因該拳講「見招打勢」,故沒器械的固定套路,習練時按拳術使用器械,常用器械只有刀、槍、棍,表演現組織套路。
通背門的功夫既有健身術,又有技擊術,男女老少皆可練習,既可以內堅持五臟,又可外壯筋骨,既能祛病延年,又能防身護體。
二、通背拳歷史
通背拳在漢族傳統武術中源遠流長,流傳十分廣泛。關於通背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顯然很牽強。傳說中在戰國時期的「鬼谷先師」傳道雲蒙山中:仿諸猿之棲息、獵食、爭斗、求生之法取其精華而成。始稱為通臂,以通臂猿形為主,仿其形而練,旨在加長臂力,擊法單操居多。為一種練法。歷經千載,先人去粗取精,取長補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創通臂拳門稱祁家門(江湖稱為老祁派)。其子祁太昌采各家之長,將流散在民間的通臂單手、單操、擊法、練法柔化合一。
通背拳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種以柔為主,剛柔相濟,以背力為法,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特殊練法的拳法;通背拳術(江湖稱少祁派)。因練法,擊法獨特,變化靈活快捷,以摔、拍、穿、劈、鑽五掌為主,又附會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法,因此又稱為「五行通背拳」五行通背拳完全脫離了原通臂猿形的仿形模式,採用人體科學合理的鍛煉法則,力發腰背力達掌尖,全身上下、內外貫通、剛柔相濟,正確運用心法、身法、氣力,使之成為武林中特殊練法的拳種,有別於「少林」、「武當」。
三、通背拳流派
1、祁家通背拳
道光時祁信傳子太昌和琢州人陳慶。陳傳王占春,王傳張策等,稱為「老祁派」。太昌傳許天和, 許傳修劍痴,加入太極拳技巧,稱五行通臂。
2、白猿通臂
清末山東人任十,傳北京某皮貨店管賬石鴻勝。「白猿通臂」盛傳於北京牛街回民聚集區。此系崇白猿為始袓。
3、劈掛通臂,實為劈掛拳,清末因其與通臂拳特點相近,被作為通臂拳系的一支。
4、洪洞通背拳
又稱太極通背,或叫通背纏拳。
洪洞通背傳自清朝,由河南的郭永褔所傳授。
洪洞通背一共有108式,它的特徵是:進手而纏,隨式而繞,側身而入,閃驚巧取。 洞通背拳和太極長拳非常的相似,也有人認為洪洞通背拳就是 太極長拳!
5、其他支派還有"少林通臂拳"以及"獨流通背拳"或是"五猴通背拳"等。
6、到近代,猴拳大多失去實戰本質,大多被江湖藝人所利用。
四、特徵
通臂拳的通臂這個名稱,是根據攻打對方時伸肘的一種特殊動作而命名。此動作勁由背發,經肩和肘而圓滑地到達到手指的一種方法,也就是說實際上並不是只伸肘臂,而是背和肩協調伸展的一種拳法。
通臂拳與一般拳法相比,它採用的拳和掌的形狀比較豐富。例如通臂拳主要採用單晃掌、撩陰掌、雙蓋掌、雙推掌、引手掌、拍掌、劈掌、踏掌、透骨掌、平拳、尖拳、斬首拳等,劈掛通臂拳則用勾摟手、摔掌、撩陰掌、點掌、掖掌、中拳、崩中拳、立沖中拳、扣沖中拳、石猴訣拳、猿猴訣拳,祁家通背拳則採用捋帶、摟帶、穿掌、掩手、雲手、圈手、撣手、引手、斬手、捋手、爽手、列門掌、開心掌、合口、擒捉(下中拳)、貫耳(扣拳橫打)等,都各有運用的秘訣。
五、套路
拳法:二十四手拳術、救命三腿、通臂串珠、通背救命三腿串珠、通背連環套手、通背六路、明堂功、總手、盤手、十字攔。(10種拳法)
器械套路:白猿棍、白猿單刀、白猿雙刀、白猿花槍、白猿大槍、白猿大刀、白猿單劍、白猿雙劍、白猿短劍。(9種機械套路)
出自 問道網 中華武功 原文網址:http://www.asking.com/wugong/detail_id_5.html
謝謝!

② 詠春拳,八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實戰效果如何

不管練什麼拳,要下功夫。要思考,不能亂練,胡練,要懂得互補。做到這些才能在傳版統武術上談實戰權。詠春小架子,打起來快,碎不易施展女的
還可以,男的就別練了,尤其是北方人,體格不適合,八極拳剛猛,殺性大但有點笨重,需要找一個靈活的拳法互補,對身體要求比較大,形意拳和八卦掌其他的不說必須要找名師,有人說形意三月打死人,這是有前提的師傅不好事倍功半,八卦比起形意,太極略有不同,主要求快,求閃。對於體型和身法的注重算這幾個拳法里最大的,通背拳練起來是最苦的,但也很好學,只是想要真的可以出師手背可以當棍打人就是說對身體的改造上很苦

③ 通背拳 長拳 崩拳 形意拳 八卦拳細節處各有什麼不同

通背拳也稱通臂拳,流傳較廣、流派較多,除「白猿通背」外,還有「祁門通背」、「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掛通背」、「兩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較早流傳於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屬於通背拳系中的一個流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鑽等,步法有行步、散步、連環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彈等。套路運動要求甩膀抖腕、雙臂摔劈、肩臂撩掛、擊拍輕快、閃展靈活、虛實分明、腰背發力、冷彈脆快、堅韌交錯。
長拳--一般將查、花、炮、紅拳列為長拳范疇,當然也有專門定名長拳拳種,奇特點是放長擊遠、發力飽滿,不法上多是閃展騰挪、躥蹦跳躍。現在國家有規定長拳比賽套路。
形意拳是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太極、形意、八卦)位列中國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風格卻是快攻直取,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形意拳起源於心意拳,由李洛能演變創新而來。形意拳講究功力,形松意緊,外形不拘一格,打法變幻莫測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金、木、水、火、土的內涵。
五行拳即是說的形意拳中的劈、崩、鑽、炮、橫(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母拳。
崩拳則是形意五行拳中位列第二的崩拳。其性屬目,崩拳似箭,直來直去,打法簡單實效,殺傷強勁。猝然冷動,短促突擊,既快又烈,力透臟腑,是穿透勁力的典型拳法。

八卦掌—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也是道家養生、健身、防身陰陽掌的一個體現。它以八大樁法為轉掌功,又集八大圈手於一體,下配一至八步的擺、扣、順步法為基礎,以繞圈走轉為基本運動路線,以掌法為核心,在走轉中全身一至,步似行雲流水,身法要求:擰轉、旋翻協調完整,走如游龍,翻轉似鷹。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橫、撞、扣、翻、托等。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拳無優劣,人有高下。沒有最好的拳,只有練不好拳的人。
體型瘦小的人可以練練通背,如果有機緣可以接觸下形意或者八卦。看看性格適合哪種拳和身邊有哪些教拳的老師。共勉!祝學有所成。

④ 一部動畫片的名字

<功夫小子>(<少年金米>)

⑤ 劈掛拳和通背拳的特點區別

劈掛拳要求單勢與套路相結合,理象會通(拳理與形式),體用兼備(健身與實戰),互為補充,注重力從腰發,用胸部的吞吐和腰部的擰轉折疊配合兩臂的運動,使動作大開大合。在運動上表現為:滾、勒、劈、掛、斬、卸、剪、采、掠、擯、伸、收、摸、探、彈、砸( 鋤)、擂、猛等十八字訣。

在技擊上講究吞吐伸縮,放長擊遠,回環折疊,虛實往返,招法珠連,帶攻猛進。主張以快打慢,以長制短,閃進玫取。基本攻防規律為高來則掛,低來則劈,橫來則攔,順來則搬。其拳諺雲:「千趟架子萬趟拳,出來一勢打不完。」完戰時講究」擊中目標是小勝,打倒目標乃上乘。

主要勁法有轆轤勁,翻扯勁、吞吐勁、滾勒勁、通透勁等。發力時要求臂、肩、胸、腰、背 、胯、膝、腕各關節柔活自然,放鬆不拘,合蓄開發,勢猛力柔,柔中含剛,即蜿蜒蛇行,用之輕松,意含鐵石。運力時勁力集中於」吞吐開合,起伏擰轉」。軀干開合如弓,胝胸背吞似 弦,發出之力猶如離弦之無影快箭,與上下肢及軀乾的起伏擰轉形成調全身之力,以最快帶度集中於一點的合力。

手臂的動作特點是:兩臂條直,摟臂合腕,大劈大掛,放長擊遠。 軀乾和下肢的作用特點是:前握後扣,吞胸凸背,縮肩藏頭,擰腰切胯,合膝鑽足,收腹斂臂。 其步法多為跨步、輾轉步、激絞連環步。運動時步法靈活多變,連環交織,快如激濤之浪,一經接觸,使對方防不勝地防,形成了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跟連環,環環相套,敏捷疾速 的獨特風格。

套路演練時表現為:起落鑽伏,伸收摸探,開合爆發,蜿蜒蛇行,快捷靈活,猶如大江奔放 ,氣勢磅礴,起伏跌宕,川流不息,疾風怒濤一瀉千里。 眼法上要求一眼、二膽、三打技術快與慢。有拳諺雲:」眼為先鋒,腦為主帥、手足則是五營四哨之將兵。」行拳應戰時要做到觀前後,顧左盼右,望遠視近,隨形出招,步到招到眼先到。練功時注重慢拉柔練,調勁運氣,蓄精欲神,體健神會。即: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氣沉丹田。

表現在整體上則是:大合大開,猛起硬落。合如伏炮,縮身藏頭開如炮發,上下展炸。兩臂劈掛,柔實抽鞭,長擊准抽,翻騰不息。勁力飽滿,舒展飄逸。即在交錯劈掛的運用中松肩舒背,臂起時綿柔快速,勁力通透,劈落時力猛如炸彈,體現了柔中寓剛的特點。其風格是迅猛快捷,大劈大掛,起落鑽伏,伸收摸探,擰腰切胯,開合爆發。雙臂密如雨,快捷似閃電,劈掛賽抽鞭,發力似炸彈。勁力飽滿,動作舒展,神形自如,灑落驕健,疾帶多變。拳諺雲:」勢無定勢,形無定蹤」。」疾若奔濤怒浪,又似風雷攪頂緩似輕風剛為實。動 靜快慢,剛柔虛實,互相轉化。 身法要求掩胸蝸背,蜿蜒蛇行,直出側入,變轉靈活。

⑥ 什麼拳什麼掌

磨拳擦掌

⑦ 通背拳怎麼練 哪位高手教教我 吧

動作要領
手法有摔、拍、穿、劈、鑽等,步法有行步、散步、連環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彈等。套路運動要求甩膀抖腕、雙臂摔劈、肩臂撩掛、擊拍輕快、閃展靈活、虛實分明、腰背發力、冷彈脆快、堅韌交錯。掌法有摔、拍、穿、劈、攢五種,通過圈、攬、勾、劫、削、摩、撥、扇等八法的運用,生化出各種變化動作的拳術。它的主要特點是出手為掌,點手成拳,回收仍是掌,動作大開大合,放長擊遠。 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動作而著稱。 伸臂動作力由背發,通過肩、肘、達到指尖,要求背、肩、肘協調,用力伸展。通背拳拳或掌的手形較豐富,通背拳主要有單晃掌、撩陰掌、雙蓋掌、引手掌、拍掌、踏掌、秀骨拳、平拳、尖拳、斬首掌等,劈掛通備拳主要有勾摟手、摔掌、撩陰掌、點掌、掖掌、中掌、蹦中拳、立沖中拳、扣沖中拳、石猴訣拳、猿猴訣拳等。通背拳的勁力,以「縮小軟綿巧,冷彈脆快硬」十字為主。其套路有小連環、大連環、拆拳、五馬奔槽、六路總手、十二連環拳等。腿法以暗發為主,重七寸低腿。身形要求做到頭頂、項領,前空,後實,虛胸,凹肚,探肩,臂長,活腕。拳勢則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絲,腳似鑽。通臂拳基本技法包括前空後豐,探肩長臂。屈身蓄護,放長擊遠。催探抖彈,脆快似鞭。圓徑相依,以短衛長。前空後豐,探肩長臂,是通臂拳靜姿的基本技法。前空指身體的前半部虛胸(涵胸)、凹肚(收腹)。後豐指身體的後半部拔背、立腰、斂臀,使背脊有綳,豐滿的形態。探肩長臂指上肢各節隨手的領勁向進攻方向抻夠,形成肩向前探、臂牽長的形態。屈身蓄護,放長擊遠,是通臂拳肢體屈伸和勁力蓄發與攻防擊技配合的基本技法。屈身蓄護指肢軀屈曲回縮時,要有意識地吸氣、放鬆肌肉或拉長肌肉的長度,來配合蓄氯、蓄勁、蓄勢。同時要以軀肢屈曲回縮,發揮防護自身的功用。一般以屈曲肘、腕、指護上盤,以屈曲胸、脊、腰護正中,以屈曲兩肩臂護兩側,以屈曲胯膝護下盤,謂「五護八斷」。 放長擊遠指舒伸肢軀, 抻長兩臂,在外形上加長兩手攻擊距離,以及內氣、內勁隨身勢舒伸引導而外發。外形的放長擊遠是以腰為軸,通過涵胸、拔背,松開肩、肘、腕關節,經過肩背通透而遠臂腰通透。內氣內勁的放長擊遠是丹田內氣與腰脊發出的內力,隨腰臂通透流經指端,發放至打擊目標略遠的地方。如以手攻擊對方的胸部,內氣、內勁應擊透其胸廓,直達其背部。催探抖彈,脆快似鞭,是通臂拳運動的基本技法。該拳喻人體為鞭,以催、探、抖、彈四勁完成動作,就能獲得似揮鞭般產生的脆快勁(亦稱「鞭勁」)。人體腰以下為鞭桿,腳為桿把,腰脊為桿頭,背、肩、臂為鞭繩,手為鞭梢。揮「鞭」時,兩腳(桿把)蹬地催勁上傳,以腰脊(桿頭)發力上送,催促腰、背、肩依次向進攻方向探伸,催勁穿臂(鞭繩)至腕,通過抖腕使勁傳至手(鞭梢),爆發出一彈即松的脆快勁。這一勁法特點,使通臂拳的動作顯得柔韌綿長、柔中藏剛。圓徑相依,以短衛長,是通臂拳長短兼用的基本技法。通臂拳注重在長擊中兼使短打,以短打救衛空隙、輔佐長擊的作用。常用的「以短衛長」法,是將揮臂劈拍的立圓動作與沿中直擊的中拳動作交替作用。運動中,由中拳變拍劈,猶如以矩劃圓。由劈拍變中拳,長短互襯。除拳術套路外,通背拳的器械有以白猿通背為基礎的單刀、雙刀、棍、槍、劍等,有以二十四式通背拳和兩翼通臂為基礎的子龍大槍、青萍劍、苗刀、風摩棍、劈掛單刀,劈掛雙刀等。

⑧ 獨流通背拳的資料

通臂拳亦稱通背拳、通備拳、屬長拳類。
明末學者黃宗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誌銘"的《六路歌訣》中就有"佑神通臂最為高"之語。其子黃百家在《學箕初稿-王征南先生傳》中,進一步為六路注釋:"通臂,長拳也"。說明此拳在明代就已經流行。
此拳的源流還有將創拳時間向前推移的說法:春秋戰國時,由白猿公所創(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號動靈子,既四川峨眉山的司徒玄空。司徒年輕時人稱白猿道人,在峨眉山授徒甚眾)。在民間的輾轉流傳中,逐漸形成了"通臂換後"、"白猿通臂"等拳套。
通臂拳在清末道光年間,由浙江人祁信作了進一步發展,流傳於河北、京津、及遼東一帶。祁信之子祁太昌將"通臂猿猴"改為"六合通臂"。祁家父子被人們稱為大祁、小祁,又叫"老祁、小祁"。現在流傳的通臂大體分兩支:
其一,祁信---陳慶---王占春---張策;
其二,祁太昌---許天和---修劍痴(張策和修劍痴都是近代通臂拳名家)。
其三,抗戰期間,因戰亂入川和遷往重慶的中央國術館名拳師,將我省通臂拳在原有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發展。如王樹田老師傳授的"六合通臂拳"。
其四,四川流行的通臂拳,還有修劍痴(河北固安人)這支。其遞代傳人於六十年代中期,為支援渡口建設入川,秉承師業,傳通臂拳於川內。
流傳區域主要流行於重慶市、成都市、攀枝花市等地。
傳說通臂拳起源於戰國,傳者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通臂拳是模仿猿猴運臂的動
作和特點,結合武術招法創編而成的。關於通臂拳的遠源,目前缺乏史料。據說宋代少
林寺就曾傳習「韓通通臂」,但是,目前少林拳系中的「通臂拳」,並無區別於少林拳
技法的通透特點,明代流傳的武術歌訣,就有「柔太極,走八卦,打通臂和佑神通臂最
為高,斗門深鎖轉英豪」之說。近現代傳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
背」、「劈掛通臂」三種。

⑨ 通背拳掌門人宋鐵龍收徒弟么

收是收,不過要交學費,還要看人的品行,否則他是不會收的,老外喜歡學武術打架,所以根本沒人願內意教真功夫給他們容,他們也就看點資料,學點基本的打人招式,現在給弄上台,還成了全世界人都喜歡的自由搏擊...其實連武術的皮毛都沒沾上

⑩ 誰有通背拳的教程啊

通背拳

通背拳也稱通臂拳,強調以猿背或猿臂取勢,故又稱「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傳較廣,流派較多,除「白猿通背外」,還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掛通背」、「兩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較早流傳於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屬於通背拳系中的一個流派。

關於通背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顯然是很牽強。近代流傳於北京、天津一帶的通背拳,是清末浙江人祁信所傳,亦稱「老祁派」。祁傳其子,其子又改「通背猿猴」為「六合通背」,後世也稱此派為「少祁派」。「二十四式通臂」和「兩翼通臂」流傳於河北、天津一帶。兩者的技法、勁力、內容均相似,一般又兼飛通備劈掛拳。由於此兩拳派的勁力、身法受劈掛拳影響較深,故有人將劈掛拳列為通背的一支,其實,劈掛拳應屬另一系的拳種。少林通背拳系由通背拳和少林拳所組成,已失去通背拳的特點。五行通背拳傳說由清末一韓姓道士所傳,分金門、木門、水門、火門、土門五個階段逐步練習,土門是最高階段。

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動作而著稱。伸臂動作要力由背發,通過肩、肘、以達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協調,用力伸展,並非單純地伸臂。其實,這種要求在其他拳術(如劈掛拳、八極拳、形意拳等)也同樣強調,不過在通背拳說來更加突出而已。通背拳的另一特點是能以較高的姿勢迅速而巧妙地出擊,在練功防技術前要練很多柔軟功。通背拳與一般拳法比較,拳或掌的手形較豐富,通背拳主要有單晃掌、撩陰掌、雙蓋掌、引手掌、拍掌、踏掌、秀骨拳、平拳、尖拳、斬首等;劈掛通備拳主要有勾摟手、摔掌、撩陰掌、點掌、掖掌、中掌、蹦中拳、立沖中拳、扣沖中拳、石猴訣拳、猿猴訣拳等。

通背拳的勁力,以「縮小軟綿巧,冷彈脆快硬」十字為主。其套路有「小連環」、「大連環」、「拆拳」、「五馬奔槽」、「六路總手」以及「十二連環拳」。手法有「摔、拍穿、劈、鑽」。步法有「行步、散步、連環步」。腿法以暗發為主,重七寸低腿。身形要求做到頭頂、項領,前空,後實,虛胸,凹肚,探肩,臂長,活腕。拳勢則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絲,腳似鑽。

通背拳的器械內容,以及祁氏所傳的棍、單刀、雙刀、槍、劍等均冠以「白猿」。「二十四式通背拳」、「兩翼通臂」則以子龍大槍、青萍劍、苗刀傳世,並兼習風摩棍、劈掛單刀,劈掛雙刀。

通臂拳基本技法

通臂拳基本技法包括:前空後豐,探肩長臂;屈身蓄護,放長擊遠;催探抖彈,脆 快似鞭;圓徑相依,以短衛長。
前空後豐,探肩長臂,是通臂拳靜姿的基本技法。

「前空」,指身體的前半部虛胸 (涵胸)、凹肚(收腹),形成空暢的。

「後豐」,指身體的後半部拔背、立腰、 斂臀,使背脊有綳,豐滿的形態。

「探肩長臂」,指上肢各節隨手的領勁向進攻方 向抻夠,形成肩向前探、臂牽長的形態。
屈身蓄護,放長擊遠,是通臂拳肢體屈伸和勁力蓄發與攻防擊技配合的基本技法。

「屈,知蓄護」,指肢軀屈曲回縮時,要有意識地吸氣、放鬆肌肉或拉長肌肉的初
長度,來配合蓄氯、蓄勁、蓄勢。同時要以軀肢屈曲回縮,發揮防護自身的功用。一般以屈曲肘、腕 、指護上盤,以屈曲胸、脊、腰護正中,以屈曲兩肩
臂護兩 側,以屈曲胯膝護下盤。此即所謂「五護八斷」。

「入長擊遠」,揸舒伸肢軀,抻長兩臂,在 外形上加長兩手攻擊距離的「放長擊遠」,以及內氣、內勁隨身勢舒伸引導而外發的「放長擊遠」。

外形的「放長擊遠」,是以腰為軸,通過涵胸、拔背,松開肩、肘、腕關節,經過肩背
通透而遠臂腰通透。這種腰臂通透既松開關節,工了由腰至手的正常長度,又較以戶為軸的揮臂擊劈加長了力臂。內氣內勁的「放長擊遠」,是丹田內氣與腰脊發出的內力,隨腰臂通透流
經指端,發放至比列擊目標略遠的地方。例如,以手攻擊對方的胸部,我的內氣、內勁應擊透其胸廓,直達其背部。

在通臂拳運動中,「屈身蓄護」與「放長擊遠」交替運用,動作表現出大開大合的特色。

催探抖彈,脆快似鞭,是通臂拳運動的基本技法。該拳喻人體為鞭,以催、探、抖、彈四勁完成動作,就能獲得似揮鞭般產生的脆快勁(亦稱「鞭勁」)。詳細來說,喻人體腰以下
為鞭桿,喻腳為桿把,喻腰脊為桿頭,喻背、 肩、臂為鞭繩,喻手為鞭梢。

揮「鞭」時,兩 腳(桿把)蹬地催勁上傳,以腰脊(桿頭)發 力上送,催促腰、背、肩依次向進攻方向探
伸,催勁穿臂(鞭繩)至腕,通過抖腕使勁傳至手(鞭梢),爆發出一彈即松的脆快勁。這一勁法特點,使通臂拳的動作顯得柔韌綿長、柔中藏剛。

圓徑相依,以短衛長,是通臂拳長短兼用的基本技法。

通臂拳區別於其他拳種的顯著特點是放
長軀肢,遙劈遠打。遙劈,身易空虛;遠打,手難回護。鑒此,通臂拳注重在長擊中兼使短打,起到以短打救衛空隙、輔佐長擊的作用。

常用的「以短衛長」法,是將揮臂劈拍的立圓動作與沿中直擊的中拳動作交替作用。猶如圓中有徑,圓徑相依。

運動中,由中拳變拍劈,猶如以矩劃圓;由劈拍變中拳,猶如由圓求徑。圓直相形,長短互襯。

至於通臂拳的教程嘛,我沒練過

熱點內容
盆栽組合精緻 發布:2025-08-05 02:04:13 瀏覽:542
梅花窗花剪法 發布:2025-08-05 02:02:38 瀏覽:555
海棠花修剪造型 發布:2025-08-05 01:42:31 瀏覽:383
盆栽噴水好嗎 發布:2025-08-05 01:39:35 瀏覽:884
插花製作程序 發布:2025-08-05 01:28:46 瀏覽:921
月球七夕 發布:2025-08-05 01:24:29 瀏覽:876
花卉壓枝 發布:2025-08-05 01:09:57 瀏覽:380
花卉人才網 發布:2025-08-05 01:09:22 瀏覽:742
梅花剎車 發布:2025-08-05 01:09:13 瀏覽:476
七夕光谷 發布:2025-08-05 01:07:41 瀏覽: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