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插花節
❶ 苗族彝族壯族藏族這四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分別是什麼
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版和宗教節日互權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苗族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節。根據彝族的歷法,一年10個月,每月36天。年節無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擇一吉日舉行,此外還有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等。
壯族
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等。
❷ 彝族、苗族、壯族各是什麼節
彝族,火把節
苗族,蘆笙節
壯族,三月三歌會節
以上三個節日時最有民族代表性的節日。
❸ 什麼族過插花節
插花節來是頗具特色的彝源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政府舉辦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在曇華山中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櫻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另外,布朗族插花節即潑水節。花山節又叫「踩花山」,是苗族的傳統節日。農歷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花桿」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志,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定花村的人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桿豎好。
❹ 插花節、菜花節、花兒會分別涉及的民族和紀念的人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政府舉辦的節慶活動尤回為隆答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雲南羅平油菜花節,境內聚居著漢、彝、布依、苗等民族為慶豐收而設
花兒會是回、土、東鄉、撒拉、保安、裕固等族傳統歌會。花兒會節期一般為四天,各地時間不一,有的在農歷正月十五,有的在四月初八,其中以上六月初六在甘肅蓮花和青海五峰寺舉行的花兒會規模最大,最為熱鬧。
❺ 彝族插花節講了什麼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節,又叫馬纓花節。它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里,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裡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著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裡面。耗子啃著蠟,把蠟啃通了,葫蘆里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著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說:「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說:「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說:「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說:「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說:「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說:「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說:「你們還有什麼可說,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說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說:「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裡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說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那一張包著人種的肉皮還流著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歷二月初八。
五十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幾十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系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娘那裡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娘,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說:「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說:「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娘?」羅漢杉回答說:「剛才還在這里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娘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說:「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娘?」蜜蜂說:「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說:「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說:「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娘?」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在吃水。」人們興奮地說:「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在開滿馬纓花的地方定居下來。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❻ 苗族.白族.彝族.土家族.傣族.侗族.哈尼族.的民風民俗民居節日是什麼
苗族:苗年(相當與春節),白族:火把節,彝族:歌節,土家族:過趕節,傣族:潑水節,侗族:侗年,哈尼族:十月節。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 、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節饒有特色。
彝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節。根據彝族的歷法,一年10個月,每月36天。年節無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擇一吉日舉行,此外還有跳公節、插花節、火把節及二月八年節等。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中,「以趕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歷春節,漢族過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漢人至少提前一天過年,所以叫「趕年」,土家族過「小年」,也要比漢人提前一天。還有土牛毛大王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歷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雖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麼隆重,但它特別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不過此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十月歲首也只是個序幕。「好收色」是「染黃飯」的意思,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矻扎扎」節,每年夏歷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時3—5天,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歷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擇日過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米的吃新節,停止生產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及趕歌會、姑娘節、鬥牛節、花炮節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葯鐵炮為沖力,把鐵圈沖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是侗族人民最熱鬧的節日。
❼ 插花節是哪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插花節是彝族的風俗習慣。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雲南楚版雄彝族人民一年一權度的插花節。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❽ 瑤族,苗族,傣族,白族,彝族,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瑤族: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歷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苗族: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傣族: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白族: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 、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節饒有特色。
彝族:彝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節。根據彝族的歷法,一年10個月,每月36天。年節無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擇一吉日舉行,此外還有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等。
藏族: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8)苗族插花節擴展閱讀
彝族
開年節
那坡縣彝族傳統節日。彝語稱「嘈堂創」,意為節日的開頭。每年正月初八、初九舉行。活動內容為:聚眾祭祖;占定當年重大節日歌舞和族祭頭面人物;為當年各種節日活動集資籌糧。
護林節
彝族傳統節日。亦稱忌歡節。流傳於隆林、那坡縣部分彝族區。分別於農歷三月初三和五月十六日舉行。古代彝族靠山吃山,形成花卉樹木有靈的觀念,每年春夏草木和農作物萌發時,擇日敬祭草木和作物幽魂,以示保護它們茁壯生長。
那坡縣彝族還於節日期間組織象徵性的「打獵」活動,數名小夥子分別扮獵人、獵犬和獵獸,在林中嬉戲狩獵。從節日當天起,將銅鼓、葫蘆笙和彝胡等樂器封存起來,宣告一年一度的禁忌期開始,直至十月初十才開禁。
苗族
苗年
黔東南方言區苗族傳統節慶活動。苗語稱努倫。始於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經融水的大年、拱洞、桿洞、洞頭、紅水、白雲到安太、安陲、香粉、四榮而止,以農歷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歷時3個多月。
年前,大家清掃房屋,修整村道,殺豬、做糍粑,做好迎賓的准備。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後姑娘們搶新水、挑金銀,小夥子們上山趕牛羊入欄,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初一安龍神,趕鬼邪。初二給已出嫁的女兒送年飯。初三以後上蘆笙坡,以村為單位「打蘆笙同年」,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
節慶期間,大苗山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節,村級、鄉級坡節無數,坡節除吹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外,還舉行斗馬、斗鳥、鬥牛及對歌、摔跤、鳥槍射擊等活動。男女青年自由往來,以歌會友,以笛傳情,尋找自己理想的伴侶。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結束。
社節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傳統節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戌日舉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廟和社坪。社節供祭用的豬,在前一年抽簽決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節前30~40天內不得參與紅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婦的男人禁止參加。
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釀酒和蒸飯。是日晨,由師公挨家挨戶求福,早飯後,大家齊聚社坪、社廟,殺豬蒸飯,燒香化紙,祭拜社神,祈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祭畢,與土地神共餐同樂。社日忌晾衣、下地勞作、上山燒火、挑柴進寨等。
❾ 查找民族習俗:回族.苗族.壯族.彝族.怎麼選.插花節.三月三.聖紀節.踩花山
(懶得打字了)按照你給的民族:聖紀節,三月三,採花山,插花節
❿ 插花節的彝族插花節
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
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里,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裡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著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裡面。耗子啃著蠟,把蠟啃通了,葫蘆里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著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說:「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說:「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說:「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說:「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說:「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說:「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說:「你們還有什麼可說,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說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 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說:「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裡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說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那一張包著人種的肉皮還流著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歷二月初八。 五十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幾十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系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娘那裡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娘,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說:「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說:「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娘?」羅漢杉回答說:「剛才還在這里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娘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說:「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娘?」蜜蜂說:「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說:「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說:「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娘?」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吃水。」人們興奮地說:「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在開滿馬纓花的地方定居下來。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咪依魯是曇華山區彝民崇敬的姑娘,民間廣泛流傳著關於她的悲壯動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曇華山出了個名叫咪依魯的姑娘,她長得像鮮花一樣美麗,她會唱很多彝家調子,她綉的花草鳥獸都活靈活現的。一天,她在山上放羊遇到了惡狼,幸得青年獵人查列若及時趕到,打死了惡狼,救了羊群。咪依魯感激他的救助,便摘下一朵白色的馬纓花送給查列若。獵人接花後,又把這朵花插在咪依魯頭上。他們兩人從此相愛了。
且說當時曇華山住著一個殘暴的土司,他早對咪依魯垂涎三尺,意欲霸佔她,但遭到姑娘的拒絕。當他得知咪依魯和查列若相愛後,更是氣急敗壞。於是、他設下毒計,讓人修建了一座「天仙園」謊稱請來仙女教姑娘們織布綉花。實際上,姑娘一進入「天仙園」就會被他糟踏摧殘。就在咪依魯和查列若訂親這天,土司派人告訴她母親:「天仙園」選中了咪依魯,必須在三天之內送去。
咪依魯知道後,她不願出逃,連累父母親。第三天——農歷二月初八,她打定了主意,含淚告別了父母,從山上采來一朵白花戴在頭上,便隻身一人上「天仙園」去了。
到了「天仙園」,她悄悄摘下頭上的白花,泡進酒杯里,然後端著酒杯對土司說:「老爺,為了你我恩愛到底,咱倆就一同喝乾這碗花酒吧!」說完,咪依魯自己先喝了兩口,土司一聽,高興得骨頭都酥了,樂得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不一會,兩人都被毒死了。原來,這種花含有劇毒。聰明的咪依魯為了除掉殘暴的土司,保護彝家姐妹不再被糟踏,她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查列若從山上打獵回來,聽說咪依魯進了「天仙園」,怒火難按。他在自己身上綁了七把快刀,手持弓箭,朝「天仙園」沖去。土司的家丁見狀嚇得東躲西藏。查列若終於找到了死去的咪依魯,他悲憤欲絕抱著她走出「天仙園」,來到曇華山。他邊走邊哭邊呼喚著咪依魯的名字。他哭幹了淚水,兩眼流出鮮血,鮮血一滴滴地把曇華山上的馬纓花染紅了。從此,曇華山春天開放的馬纓花變成了血紅色。
這天是二月初八,從此曇華山的彝家人就把這一天定為盛大的節日,以表示對咪依魯的紀念。由於當日咪依魯是頭插鮮花為民除暴的,彝民便把這視為驅邪納吉的象徵,遂有了頭插鮮花和互相插花以祝福吉祥的習俗。
插花節還是青年男女結交擇偶的好機會。他們在對調子和跳舞中結識後,便成雙成對地悄悄進入林中樹下,互相插花和傾訴愛慕之情。不過,正如當地諺語說的「插花自由,愛花自願」,如果姑娘看上了小夥子,就讓他把花插在頭上,並回插一朵花;倘若姑娘躲躲閃閃,不讓插花,那是她還沒拿定主意。這時,小夥子就該知趣
與相互祝福,把花插到頭帕上不同,當姑娘回花給小夥子時,必須將花兒插到他的衣襟上。別的姑娘一看,知道他已經有了心上人,便不再追求他了。原來,插花還是彝族姑娘求愛擇偶的標志呢。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曇華山區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在曇華山中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纓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
節日這一天,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背上竹籮上山採花。只見滿山是人,遍嶺是歌。人們把採回來的鮮花插在門口、窗戶和房子周圍。在山寨的一些主要通道上搭起彩棚,上面也插滿鮮花,整個彝家山寨就像一個花的世界。這一天,人們還要給牛頭上插上馬纓花,用鹽水給牛洗口,然後將牛趕上山,跟著牛群在馬纓花樹旁跳舞唱歌,盡情娛樂。匯集到這里的人們,都頭載鮮花,並通過互相插花表示祝賀,以求新的一年裡人畜興旺,五穀豐登,生活美好。
插花節這一天,家家都要殺雞宰羊,舂糯米粑粑,做蕎面餅,沾著蜂蜜吃。各家邀客飲酒,共敘友情。入夜,村寨里、山坡上燃起一堆堆篝火,隨著一陣陣歡樂的蘆笙聲,人們開始跳舞唱歌。青年男女手拉手圍著篝火盡情地唱跳,上了年紀的人則蹲在大樹下的火塘邊,吸著辣煙,喝著包穀酒,吃著鮮美的煮羊肉,暢談古今,表達他們節日的喜悅之情。
插花節也是青年們愛情的節日。這一天,許多鍾情的男女以插花為訂婚禮。小夥子把一朵朵鮮艷的山茶花插在姑娘的包頭上,姑娘把一朵朵馬纓花插在小夥子吹著的蘆笙上,互相表示真摯的愛情。他們邊插花邊唱歌,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飄盪在花間林下,充滿詩情畫意。
每年的這一天,彝族人不管男女老少,通通都會在大清早爬上曇華山,采來各種顏色的馬纓花、杜鵑花和迎春花,然後聚集在草地上用采來的花搭起兩道花門,花棚,並由巫師「畢摩」主持祭奠馬纓花的儀式。
祭儀結束後,人們背著裝滿鮮花的竹簍回家去,開始了插花活動。他們先扛來梯子,把花枝插到屋檐、門楣和窗戶框上,再往室內的床頭、案桌、箱櫃插上花兒。當地俗信認為,這天插了鮮花便能吉祥如意。於是,人們互相插花為賀:孩子向父母親,年青人給老人的頭帕插上紅杜鵑,祝福健廉長壽;長者給晚輩和孩子頭上插花,祝願吉祥幸福……
村民們這天還要在村口寨門搭起插滿鮮花的花牌坊,既用艷麗的花兒把村寨裝飾得喜氣洋洋,迎接進寨的賓客,又祝福村民團結,寨子安寧。對老農來說,他們當然不會忘記勞苦功高的耕牛、馱馬和羊群。於是,他們以感激之情把花枝拴掛在牛角、馬頭和羊角上。有的人還給田間地頭、果園樹權以及路邊橋頭等各處都插掛鮮花,以祈六畜興旺,五穀豐登,林茂糧豐,行旅平安。於是,每到這天,曇華山區村寨的里里外外,到處鮮花耀眼,喜氣洋洋,令人賞心悅目。
節日的高潮是當天下午在曇華山坡上舉行的插花會。方圓幾百里的彝族群眾穿過花門,聚集在大草坪上。他們人人身穿節日盛裝,特別是那些年輕姑娘們,更是衣飾華麗:她們頭系花頭帕,身穿綉花鑲邊的左襖衣,腰束花圍裙,腳登綉花鞋,再手持一兩束鮮花,真是花團錦簇,分外喜人。
吹過開場號之後,一隊彝族小夥子進場跳「耍花龍」,他們舞步豪邁,舞姿剛健,博得陣陣掌聲。接著,一群男女青年進場。他們圍成圓圈,小夥子吹起蘆簽,姑娘們跳起了傳統的插花舞……當劇團演出歌舞劇《咪依魯》時,女主角一登場亮相,四周觀眾紛紛把花束拋入場地,歡呼雷動,向咪依魯 (彝語稱馬纓花為咪依魯,也稱象馬纓花一樣美麗的姑娘為咪依魯)表示誠摯的祝福和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