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花卉
① 小花園內一般適合栽種什麼花草
一、吊蘭
葉叢生,線形,葉細長,似蘭花。有時中間有綠色或黃色條紋。花莖從葉叢中抽出,長成匍匐莖在頂端抽葉成簇,花白色,常2-4朵簇生。花期5月,植株有凈化空氣的作用。
吊蘭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境。它適應性強,較耐旱,不甚耐寒。不擇土壤,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中生長較佳。
二、茉莉花
茉莉花,別名:茉莉,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圓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聚傘花序頂生,通常有花3朵,有時單花或多達5朵;花極芳香白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茉莉性喜溫暖濕潤,在通風良好、半陰的環境生長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質的微酸性砂質土壤為最適合。
三、梔子花
屬雙子葉植物綱、茜草科、梔子屬常綠灌木,枝葉繁茂,葉色四季常綠,是重要的庭院觀賞植物。5-7月開花,花、葉、果皆美,花芳香四溢。
喜光也能耐蔭,在庇蔭條件下葉色濃綠,但開花稍差;喜溫暖濕潤氣候,耐熱也稍耐寒(-3℃),喜肥沃、排水良好、酸性的輕粘壤土,也耐乾旱瘠薄,但植株易衰老。抗二氧化硫能力較強。萌櫱力、萌芽力均強,耐修剪更新。
四、米蘭花
為灌木或小喬木,莖多小枝,幼枝頂部被星狀銹色的鱗片。米蘭花圓錐花序腋生。花黃色,極香。花萼5裂,裂片圓形。花期5-12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米蘭喜光、喜暖、喜肥,怕冷、怕澇、怕乾旱,稍耐半陰。土壤要求肥沃、潮濕、沙質、微酸,以疏鬆、肥沃、排水和透氣良好的微酸性腐葉土為最好。
五、三角梅
葉子花屬藤狀灌木。莖粗壯,枝下垂,花頂生枝端的3個苞片內,花梗與苞片中脈貼生,每個苞片上生一朵花;苞片3枚,葉狀,紫色或洋紅色。
生長適溫為15-30℃,在夏季能耐35℃的高溫,超過35℃以上時,應適當遮蔭或採取噴水、通風等措施,冬季應維持不低於5℃的環境溫度,否則長期5℃以下的溫度時,易受凍落葉。
② 如何養小雪素
小雪素的栽培管理與春蘭(雲南稱為朵香)相似,但要求條件高些。它的生長適溫為18至25℃,冬季最低溫度不低於6℃,夏季高溫不超過32℃。晝夜溫差要大些,最好相差8至10℃;避免空氣過於乾燥。夏季多通風,尤其在晚間。
其他澆水、施肥等日常管理與春蘭相同。另外,小雪素的濕度要大,水份要足,陽光少一點。植料方面,因各地的習慣不同,所選的材料也不相同:廣東一帶,喜歡使用塘泥,就是從魚塘取底部表土,曬干後打碎種蘭;江淅地區習慣用殖質土,俗稱「蘭花泥」 。而雲南也大多用腐殖質土種蘭。
有的蘭友用磚粒、木屑(鋸末)、風化岩等植料,也能取得成功。還有市場上出售的仙土、塘基石,都是植蘭的好材料,不論用什麼樣的植料混合種植小素,都要含腐殖質、疏鬆、排水良好,微酸性就行了。一般採用腐葉土加細粒的塘基石2:1,再加一些當地的紅土(沒有紅土的地方加無污染的田園土也行)。植蘭用盆,因為小雪素的根較長,就用高腰盆較好,用碎木炭或碎磚塊墊底,對了,種時根部可以直接接觸墊層,然後加料至盆面,從實踐看,很少出現蘭根腐爛的情況,根長勢較好,有些蘭根還直接長入墊層內。用肥方面,很少用,因為是素花,只在生長旺季噴施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氫鉀就行,水就直接用放上一天加了酸醋的自來水。
③ 開白色小花的花卉有哪些品種圖片展示
開白色小花的花卉有:
白花菖蒲蓮、白丁香、夜丁香、白花金魚草、晚香玉、吊蘭花、大雪素、小雪素、珍珠梅、梨花、山楂花、槐花、刺槐花、蘿卜花、胡蘿卜花、芫荽花等。
④ 請問這是什麼花,白色的,垂著頭,花朵好像不大,葉子有點像水仙,謝謝解答
雪花蓮 別名:小雪鍾、鈴花水仙。。 科屬:石蒜科,雪花蓮屬。內 形態:多年生草本株高容10---20cm,鱗莖球形,葉2---3枚叢生,線形,花葶直立,實心,花單生葶端,花被6片,白色,花期早春3--4月。 同屬其它花卉:雪鍾花,
⑤ 24節氣每個節氣對應的花卉有哪些
24節氣每個節氣對應的花卉如下:
立春:迎春花。雨水:梨花。驚蟄:薔薇。春專分:玉蘭。清明:屬杜鵑。穀雨:紫藤。立夏:鈴蘭。小滿:虞美人。芒種:金銀花。
夏至:蜀葵。小暑:凌霄花。大暑:睡蓮。立秋:丁香。處暑:玉簪。白露:曇花。秋分:菊花。寒露:桂花。霜降:曼珠沙華。立冬:黃槐決明。小雪:燈籠花。大雪:紫荊花。冬至:臘梅。小寒:水仙。大寒:小蒼蘭。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准,稱為斗建,亦稱月建。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鬥鬥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⑥ 代表二十四節氣的花有什麼,比如說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的什麼花
秋分:桂花 。
寒露:大麗花 。
立冬:菊花。內
小雪:象牙紅 。
大雪:臘梅 。
冬至:茶花容 。
小寒:水仙、梅花 。
大寒:瑞香、蘭花。
立春專屬:迎春花。
雨水專屬:櫻花。
驚蟄專屬:月季。
春分專屬:白玉蘭。
清明專屬:杜鵑。
穀雨專屬:紫藤。
立夏專屬:鈴蘭。
小滿專屬:虞美人。
芒種專屬:金銀花。
夏至專屬:蜀葵。
小暑專屬:凌霄花。
大暑專屬:睡蓮。
立秋專屬:藍雪花。
白露專屬:曇花。
霜降專屬:彼岸花。
小寒專屬:水仙。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
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
⑦ 大雪節氣種植什麼花草
二十四節氣和農時、農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2.4)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22℃為春天,根據這一標准,浙北春天一般始於4月初。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春季也提早來到。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對於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華南各地入春最早。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3~4℃,降雨量20~30毫米國。麥田清溝瀝水防漬。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
冬去春來,氣溫回升,濕度增大,江南一帶,雨日和雨量都有明顯增加,確也名符其實。但是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變化無常。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時大小麥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溝排水,加強油菜的田間管理。
驚蟄:(3.5)
天氣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滬);驚蟄聞雷聲,全月雨轟轟(浙、魯);驚蟄滴幾點,九九倒回轉(甘)
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9℃,降水量30~40毫米。麥田要加強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經驗判斷方法俗稱田間驗墒,將土壤墒情分為5種類型,即汪水、黑墒、黃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澆灌拔節肥、拔節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備育秧,植樹造林。
春分:(3.20/3.21)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時間幾乎等長。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8~12℃,降水量40~60毫米。長江兩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後浸種催芽,開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頭搶睛播種。繼續管好小麥、油菜和做好植樹造林,改善、保護生態環境產,調節氣候。
清明:(4.5)
我國黃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氣清新明潔,宜於踏青。從氣候上分析,氣溫進一步回升,如受暖氣團控制,遇上暖好天氣,江、浙、滬、皖最高氣溫可升至25℃以上,當遭到較強冷空氣影響時,最低氣溫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還寒仍是這個節氣的主要特徵。從降雨來看,本節氣內點雨未下有之,節氣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氣溫可達12~15℃。大江南北都進入了農忙季節,早、中稻先後播種,小麥拔節,油菜揚花,田間管理不能放鬆。玉米花生播種。
穀雨:(4.20)
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有利穀物生長,但是,有的年份此時滴水不下,甚至從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現春旱,這對農業生產影響是很大的。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節;春播作物播種後需要雨水才能保證出苗率高。一般本節氣降雨量為70~80毫米,日平均氣溫14~18℃。此時,正是農村准備割麥、插秧、種棉的大忙季節。
立夏:(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但根據氣象學劃分,候溫(5日為一候)高於22℃時為夏季的標准對照。此時,只有以南真正進入夏季。有的地區四季不明顯,如黑龍江省的愛琿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區根本沒有夏季。立夏節氣所反映的夏季開始主要是指黃河以南地區。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9~22℃,節氣降雨量為90~110毫米。春花作物進入黃熟階段,要及時搶晴收割。立夏過後浙江將進入雨季,梅雨汛期開始,要做好防汛准備。
小滿:(5.20)
「小滿」是指黃河流域麥類作物籽粒開始飽滿還未成熟,所以稱小滿。但是浙江此時春花作物籽粒已飽滿成熟,農村一派豐收繁忙景象。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在20~23℃,節氣降雨量為50~70毫米,與前後節氣相比降雨稍偏少。但華南地區卻先後進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後成熟,搶晴收割。北方地區需加強麥田後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芒種:(6.5)
芒是谷實尖端的細毛;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緊張的夏收開始了,同時又是夏種比較繁忙的季節,所以芒種又稱「忙種」。民間還流傳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天趕天,芒種刻趕刻」,「麥熟一晌,龍口奪糧」。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3~25℃,節氣降雨量為50~90毫米。要抓緊早稻培育管理,及時耘田、烤田提高土溫,注意防治病蟲害。適時播種晚稻。
夏至:(6.22)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長。北京白天有18小時。往後,白天開始慢慢變短。但此時不是最熱的時間,我國南北溫度相差很小,不過10℃。多數年份降雨量100超過毫米,日平均氣溫24~28℃。要不失時機加強夏季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小暑(7.7)
「小暑不算熱,熱在數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風最強盛的時期,副熱帶高壓籠罩江南,正常的情況是高溫少雨為主要特色。日平均氣溫28~31℃,降雨量減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臨著梅汛和乾旱的轉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時,要及時掌握氣象預報信息,加強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兩不誤。
大暑:(7.22)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炎炎盛暑,這個節氣對全國都適用。從降雨量來看,北方雨季已經到來,降雨量增多。長江流域梅雨結束,伏旱抬頭,晴熱少雨。在華南此時東南季風帶來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較多,本節氣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氣溫27~31℃,是全年最高的時段。喜溫作物,行長速度之快達到了頂峰。水肥田間管理一定要加強。晚稻插秧應搶在立秋之前。
立秋:(8.7)
黃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個半月左右,長江流域要推遲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江南仍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大地上積蓄的熱量,一時尚不能散盡,所以還有秋老虎的暑熱。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現。日平均氣溫29~27℃,開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勻。對晚稻要中耕除草,發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緊。棉花摘頂,促進秋桃(棉)發育。
處暑:(8.23)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熱不減,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之說,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27℃;冷暖空氣又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相遇,進入秋雨期,選題為80~120毫米。這時晚稻正處於生長關鍵時期。
白露:(9.7)
全國各地氣溫下降加快,天氣轉涼爽,「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隨著季風轉換,日照漸短,強度變弱,冷空氣開始向南活動,全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連我國西南地區日平均氣溫也降到22℃以下,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採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強後期的田間管理。
秋分:(9.23)
太陽直射點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從氣候學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後,北方冷空氣活動日趨活躍,有時一場西北風便可吹盡夏暑迎來秋涼。按常年規律,江、浙、滬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我國東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黃河下游地區9月中旬入秋,華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會有秋涼的感覺。繼續抓好晚稻田間管理。棉花選種收花。冬小麥、油菜做好播種前的准備。
寒露:(10.8)
此時,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冷的高氣壓控制,雨季結束,經常晴空萬里,日暖夜涼,日溫差大,有利晚稻結實。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6~19℃,降雨量繼續減少,約15~30毫米。寒露節氣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適宜期,江北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
霜降:(10.23)
從黃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現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氣非常吻合,全國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東北的長春,在秋分時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廣州,通常霜是罕見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見初霜。此時,長江中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4~16℃,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強油菜、田園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資金積累工作也要盡早落實。
立冬:(11.7)
黃河中下游開始結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與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長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遲半個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猶著棉,終年多半是寒天」;在廣州至南寧北回歸線附近冬無幾日;海南省長夏無冬。所以立冬這個節氣不適用於全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0~13℃,降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曬。做好冬小麥播種的掃尾工作。
小雪:(11.22)
由於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黃河流域在小雪節氣,一般開始下雪。就全國而言,長江流域平均情況2月中下旬降雪;東北地區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終年不見雪的。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12.7)
此時,地上有了積雪,黃河中下游地區,各地12月的積雪日數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冬至:(12.22)
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後陽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晝漸長。「過了冬長一針,過了年長一線」。此時,北方冷空氣強盛,標志著寒冬將至,最冷的時節來臨。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小寒:(1.6)
氣候變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變化外,人類活動的深度、廣度、力度以及大氣環流異常、火山噴發塵煙等諸多因素,影響了氣候固有的周期化變化規律。致使過去連續出現14年的暖冬現象。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
大寒:(1.21)
此時在「數九寒天」,實為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再往後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農事活動:積肥、造肥,冬修水利掃尾,開始綠化植樹,清理改造魚塘。
----------------------------------------
立春:立春俗稱「打春」。前一天叫「迎春」,間以立春日為一年農事之始,是植物開始萌動生長,人們開始備耕之時。史載,周武王曾責令地方官每年舉行「迎春」儀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鄉、焚香上供、叩頭禮拜,使「芒神」舉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來全年豐收,宣告春耕播種大忙開始。後來,春牛用竹篾紮成牛狀,以紙糊成,內裝花生、核桃棗,於立春之日,用鞭擊牛,擊破之後,人們爭食散出之果以慶賀春季之到來,也有內裝五穀的,像征五穀豐登之意。現在沒有打春牛的活動了,但社旗周圍仍把立春說成「打春」,並有「春雷動,陽氣生」,「春打六九頭,種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種上穀子也吃米」,「打罷春,陽氣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農諺。立春日天氣與年景有關,俗以為立春宜晴不宜陰,晴則兆豐,陰則兆災。有謠「立春清明又和暖,農人鼓腹皆翹天,倘若風陰與昏暗,五穀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則諸事吉,陰則萬事愁」。「立春晴一天,農夫好種田。」「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陰,一春陰,立春晴,一春晴,陰陰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連清明」的說法。對於一年兩個「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兩個春,黃牛貴似金」、「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農諺。
雨水:入春以後,東南風始吹,雨水開始增多。雨水過後,開始植樹,並准備下紅薯母、育紅薯苗的牛糞。有「春雨貴如油」、「冬春雨水貴似油、莫讓一滴白白流」、「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雨水無雨天要旱,清明無雨多吃面」的農諺。雨水是果樹嫁接的好時間,有「雨水節,把樹接」的農諺。
驚蜇:像征氣溫上升,天氣變暖,地下蜇伏的各種動物開始蘇醒、蠕動。農事活動主要是埋紅薯母、育種開始。有「雨水早,春分遲,驚蟄育苗正適時」,「驚蜇不過不下種」,「驚蜇點瓜,不開空花」之農諺。是日聞雷兆年景豐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俗語雲:「雷打驚蜇穀米賤」,「驚蜇聞雷米如泥」,「過了驚蜇節,耕地莫停歇」,「前晌驚蜇、後晌拿鋤」,指天氣連陰,「雷打驚蜇前,高崗能種田」、「不過驚蜇聽雷聲,四十五天雨難停」,「雷打驚蜇後,河灣能種豆」,預示雨水不多。「驚蜇打雷,小滿發水」,「驚蜇雲不動,寒到五月中」預示有倒春寒。「驚蜇不放蜂,十籠九籠空」。
春分:春季過半,氣候轉暖,晝漸長,夜漸短,麥子生長迅速,開始起身,有「麥過春分晝夜忙」,「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諺。應加強麥田管理,施肥、中耕,嚴禁牲畜吃青。春分有雨,兆人們身體康健,有「春分有雨,病人稀」之俗諺。
清明:氣候清新,草木茂盛,是植物播種的大好時光。有「清明前,去種棉」,「清明種瓜,船裝車拉」,「清明十天種高粱」,「清明去播種,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雨水清明緊相連,植樹季節在眼前」,「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喂個飽(上肥),瘦苗能長好」,「清明種高粱,六月接飢荒」等農諺。清明節忌諱天陰、下雨。是日天晴,兆大豐收。有「清明曬干柳,窩窩撐死狗」,「明清明,暗穀雨」,「清明無雨多吃面」之說法。俗以為清明不明,即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風,主旱,有「清明西北風,旱了不會輕」之說。但也有「清明南風起,收成好無北」的俗諺。清明夜落雨,對麥子不好。諺語雲:「麥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穀雨:每年4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時開始。一般天氣變暖,斷霜雪,雨量也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種出土的重要季節,開始種高粱、穀子、春玉米、紅薯等早秋作物。此時棗芽萌發,春播棉花開始種植。諺曰:「棗芽發,種棉花」,「穀雨栽秧(紅薯),一棵一筐」,「穀雨下秧,立夏栽」,「穀雨下谷種,不敢往後等」,「穀雨前,清明後,種花正是好時候」,「穀雨麥懷胎」。此外,穀雨無雨,亦為荒年之兆,間忌之。有「明清明,暗穀雨」、「清明要明,穀雨要雨」、「穀雨有雨棉苗肥」之俗諺。也有「穀雨到,布穀叫,前三天叫受干,後三天叫受淹」的說法。雨後開始糙場,「三月不糙場,麥打土裡揚」。
立夏:是為夏季之始,小麥齊穗,開始養花上漿。農諺有「立夏不出頭,割了喂老牛」、「立夏麥挑旗,小滿麥秀齊」。此時各種侯鳥相繼入境,紅薯芽普遍移栽下地,並繼續播種旱秋作物,黃瓜成熟。農諺有「四月八,鮮黃瓜」,「立夏種棉花,有苗無疙瘩」。本縣有「立夏見三新—大蒜、櫻桃、豌豆」之說。立夏日忌無雨、無風。俗以為立夏日無雨,主旱。俗諺雲:「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高掛犁耙」,「立夏刮東風,葯鋪把門封」,「稻花要雨,麥花要風」。
小滿:部分早冬作物開始成熟。俗雲:「小滿見三新」,即大麥、油菜、蠶繭。農購置農器傢具,做收麥前的准備工作。開始套種晚秋作物。農諺有:「小滿不滿,芒種不忙」,「小滿不種棉,種棉也枉然」,「小滿十八天,不熟也要干(指小麥)」,「小滿種谷,憋滿倉屋」。
芒種: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黃經75°時開始。全縣農事活動主要是收割小麥,搶種晚秋,管好大秧。農村大忙開始,故有「打春一百,掂鐮割麥」,「芒種忙,三兩場」,「春爭日,夏爭時」之語。夏收、夏種、夏管統稱「三夏」。三夏生產突出四個「搶」字,即一是搶收。「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小麥蠟黃就收,「麥穗發了黃,綉女也下床」,「七成收,八成丟」,「麥熟八九動手割,甭等熟透籽粒落」,「等了一粒青,損了十粒黃」,「要保糧食大豐收,一粒一穗不能丟」,「麥天彎彎腰,拾個白卷糕」,「夏收有五忙,收、運、打、曬、藏」;二是搶種,小麥收後趁墒搶種秋作物。「收麥不顧種,秋後難顧命」,「麥茬耩芝麻,苗出快滅茬」,「一棵紅薯一把灰,紅薯結成一大堆」;三是搶打(脫粒),夏至前要打完場。「夏至不打場,再打是把糠」,「拉到場里算一半,裝到囤里才收完」;四是搶管,「種子落地,管子上馬」,及時定苗,鋤草保墒。「一種得九管,收成才保險」,「五黃六月去種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鋤頭有火,鋤頭有水」,「夏天撞破皮,勝似冬天犁一犁兒」,「人勤地不懶,全在人照管」。夏收時,進場不帶火,不吸煙,不許光肚娃兒進場,忌「凈光」,「少見」、「沒風」、「凈啦」等話,過去有「婦女不進場,進場不吉祥」的說法。
夏至:夏至是農事很重要的節氣,是秋田管理的緊張季節。氣溫升高,天氣變熱,開始鋤頭遍地。「春爭日,夏爭時,中耕鋤草不宜遲」,「夏至棉田草,勝如毒蛇咬」,「夏至種芝麻,頭頂一朵花,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夏至三庚入伏,伏有30天或40天,分頭伏、中伏和末伏。每伏10天,中伏有20天的。間有「熱在中伏」和「三伏里頭加一秋」之說。俗以為夏至天氣變化會對農作物造成很大影響。因此農家在夏至里忌諱很多。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諺雲:「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掏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掏錢難買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棒」,「夏至西北風,十雨九場空。」「夏至翻白雲,平地見魚鱗」,「夏至風從東南起,夏秋不斷雨淅淅」。還有夏至趕逢在五月前期,後期的占侯禁忌。諺雲:「夏至五月端,麥子貴三千」,「夏至五月頭,不種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終,十個油房九個空」。不種芝麻也吃油,說明其他莊稼長得好,豐收了。十個油房九個空,則表示出整個年景的歉收、蕭條。
小暑:天氣逐漸炎熱,汛期到,作物旺長,主要是加強秋作物管理。可犁炕地。農諺有「小暑前後種綠豆」,「小暑種芝麻,頭頂一串花」。小暑忌旱,俗諺雲:「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旱,喝稀飯」,「六月要雨難得雨,八月要晴難得晴」,「小暑南風十八天,坑裡泥巴都曬干」。「伏里無雨,谷里無米」。「小暑泥鰍賽人參」。
大暑:為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正值伏中。穀子甩大葉,黃豆二棚樓,頭二茬地均中耕完畢。注意治蟲、防旱、防澇等事。農諺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不熱,五穀不結」,「小暑大暑,熱死老鼠」,「小暑不算熱,大暑壓草肥」,「頭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飽飯」,「大暑到立秋,割草壓肥不能丟」,「頭伏蘿卜,二伏芥,三伏里頭種白菜」,「伏里種豆,收成不厚」,「伏天三場雨,薄地長好麻」,「六月六,芽子紅薯線穗粗」。
立秋:秋季開始,時在三伏之中。農事有「立了秋,掛鋤鉤」之說。意為莊稼不再鋤了,還有「立罷秋,萬事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意為此時各種作物不能再種了。但亦有「立秋前後,燕瓜綠豆」,「立秋栽蔥,白露種蒜」,「六月秋,老秧丟,七月秋,老秧收」之諺,是說在立秋時綠豆還可播種(收成不多),可栽蔥。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移栽的秧苗還能有收成。立秋是當地農家的大節氣,是莊稼接近成熟的季節,「立秋三天遍地紅」,指高粱穗變紅成熟。「棉花立了秋,大頭、小頭一齊揪」。立秋日忌雷、雨、風。俗諺雲:「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干到底」。
處署:暑盡天涼,炎熱的天氣將於是日結束。農諺有:「處暑不種田,想種等來年」,「過了處署不種秋,就是種上也不收」,但可種蕎麥,俗諺雲:「處暑蕎麥甭等肥」。「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白露:時值中秋,天氣轉涼,夜間露水發白。農事活動開始收獲高粱和早玉米。騰茬子,早耕,小麥備播,育油菜苗。農諺有:「白露種高山,寒露種平川(小麥)」,「白露割谷」,「白露沒有雨,犁地要早起」。「秋收打穀又犁田,來年又是大豐年」。
秋分:秋季的一半,此後北半球漸短,夜漸長。秋分後,既要抓緊送糞犁地,積極備播小麥,又夾帶收秋,是秋季最忙時期。農諺有:「秋分一半家,寒露滿天下」,「秋分一到,谷場見稻」。「秋分過五,小麥入土。」「秋天彎彎腰,強似春天轉一遭兒」。「一年辛勤在於秋,糧不入屋不算收」,「三春不如一秋忙,收不到屋裡不算糧」。「七月底,八月岸兒,新穀子米湯麻桿鹽兒」。秋分前後,月亮落地的變化,將直接預示著來年年景的好壞。俗諺雲:「七月十五早看天,強似抽簽問神仙;月亮落地接雲彩,年景好的說不得;月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糧食打不發」。
寒露:進入寒露,氣候明顯轉涼,夜有寒冷之感,開始播種小麥。農諺雲:「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過了寒露節,種麥穗如鐵」,「抓著一季早,兩季產量高」,「打蛇打在七寸上,莊稼種在節氣上」,「一早三分忙,一壯三分旺」。
霜降:以天冷,露水結成薄霜而故名。霜降無霜,主來歲飢荒。「霜降有霜,米穀滿倉」,「十月不下霜,種地一包糠」。霜降後進入種麥高潮時節,俗雲:「霜降至立冬,種麥莫放鬆」,「有墒不等時,到時不等墒」,「犁犁耙耙種下田,最晚不過立冬前」,「前耬後耬,差一穗頭」。晚秋普遍成熟,開始刨紅薯,切紅薯干。
立冬: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太陽黃經為225°。抓緊播種晚茬小麥。諺雲:「立冬到小雪,種麥晚半月」,「種麥過立冬,來年少收成」。移栽油菜,收完紅薯。古有「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諺有「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裡養分增」,「冬耕深,出黃金」之說。立冬日忌諱吃生冷食物,如蘿卜、水果等。否則以為會損傷身體。立冬忌無雨。俗諺雲:「重陽無雨立冬晴,立冬無雨一冬晴」。
小雪:氣溫下降,始飄雪花,冬播結束。開始拉沫子,為牛鋪備土,修建房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整修道路,開展副業活動。農諺有:「千家萬戶,沫子糞土」,「小雪不破股(分孽),大雪不出土(麥苗)」,「修渠築壩,天旱不怕」,「修好水渠築好塘,年年豐收有保障」,「修好水利,一本萬利」,「光靠自己莫靠天,修好水利萬年甜」,「修渠如修倉,積水如積糧」,「不修溝渠不修塘,五六月里水汪汪」,「地埂不修,有田也丟」,「條條溝渠都打通,排水澆地不費工」,「農閑全在冬,水利莫放鬆」,「沒雨先修房,沒旱先修塘,沒澇先築壩,沒荒先備糧」。小雪到冬至是冬灌的好時機,俗諺雲:「小雪到冬至,澆麥正適時」,「冬澆半年墒」,「麥子澆五水,饃饃送到嘴」,「有水無肥一半出,有肥無水望天哭」。小雪忌無雪。有「小雪雪滿天,來年是豐年」「小雪要是下雪多,來年五月旱天多」之說。
大雪:天寒地凍,大雪紛飛而故名。瑞雪兆豐年。「麥蓋三床被(大雪),頭枕蒸饃睡。」農事活動繼續進行水利建設,整修道路水渠,開始磨粉,生產粉條、粉皮,從事商業經營及商品生產等活動。農諺有「場光地凈,五溝挖通」,「薄地想豐收,冬閑挖深溝」。大雪忌無雪,俗諺有「大雪不見雪,來年不收麥」,「今年大雪把門封,來年一定好收成」,「雪水化成河,麥收不會薄」,「大雪豐收來,無雪少吃麥」之說。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日交九,此後天氣漸入嚴寒。有冬九九歌:「一九二九袖裝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開冰走,七九八九抬頭看柳,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農業生產上,除繼續進行防凍,積肥、深耕等工作外,還要注意人畜的安全過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白天將逐漸變長。冬至忌無雨。俗諺雲:「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雪一冬晴」意指來年將旱。
小寒:進入嚴寒天氣,「小寒大寒,滴水成團」,「小寒凍土,大寒凍河」。
大寒: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時在十二月,准備過春節。「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⑧ 花卉種類有哪些/
花卉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另外,分布於南方地區的高大喬木和灌木,移至北方寒冷地區,只能做溫室盆栽觀賞,如白蘭、印度橡皮樹,以及棕櫚植物等也被列入廣義花卉之內。
花卉分類篇
花卉的種類極多,范圍廣泛,不但包括有花的植物,還有苔蘚和蕨類植物。其栽培應用方式也多種多樣。因此,花卉分類由於依據不同,有多種分類方法。
依據生態習性分類
這種分類方法是依據花卉植物的生活型與生態習性進行的分類,應用最為廣泛。
露地花卉
就是在自然條件下,完成全部生長過程,不需保護地栽培。露地花卉依其生活史可分為三類。
⒈ 一年生花卉。
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生活史的植物。即從播種到開花、結實、枯死均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一般春天播種、夏秋生長,開花結實,然後枯死,因此一年生花卉又稱春播花卉。如風仙花、雞冠花、百日草、半支蓮、萬壽菊等。
⒉ 二年生花卉。
在兩個生長季內完成生活史的花卉。當年只生長營養器官,越年後開花、結實、死亡。這類花卉,一般秋天播種,次年春季開花。因此,這類花卉常稱為秋播花卉。如五彩石竹、紫羅蘭、羽衣甘藍、瓜葉菊等。
⒊ 多年生花卉。
個體壽命超過兩年的,能多次開花結實。根據地下部分形態變化,又可分兩類:
⑴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形態正常,不發生變態的。如芍葯、玉簪、萱草等。
⑵球根花卉:地下部分變態肥大者。根據其變態形狀又分為以下五大類
①:鱗莖類,地下莖呈魚鱗片狀。外被紙質外皮的叫有皮鱗莖,如水仙、鬱金香、朱頂紅。鱗片的外面沒有外皮包被的叫無皮鱗莖,如百合。
②:球莖類。地下莖呈球形或扁球形,外面有革質外皮。如唐菖蒲、香雪蘭等。
③:根莖類。地下莖肥大呈根狀,上面有明顯的節,新芽著生在分枝的頂端,如美人蕉、荷花、睡蓮、玉簪等。
④:塊莖類。地下莖呈不規則的塊狀或條狀,如馬蹄蓮、仙客來、大岩桐、晚香玉等。
⑤:塊根類。地下主根肥大呈塊狀,根系從塊根的末端生出,如大麗花。
⒋ 水生花卉
在水中或沼澤地生長的花卉,如睡蓮、荷花等。
⒌ 岩生花卉
指耐旱性強,適合在岩石園栽培的花卉。常在園林中選用。一般為宿根性或基部木質化的亞灌木類植物,還有蕨類等好陰濕的花卉。園林花卉種植和栽培
溫室花卉
指原產熱帶、亞熱帶及南方溫暖地區的花卉。在北方寒冷地區栽培必須在溫室內培養,或冬季需要在溫室內保護越冬。可分為以下幾類:
⒈ 一、二年生花卉。如瓜葉菊、蒲包花、香豌豆等。
⒉ 宿根花卉。如非洲菊、君子蘭等。
⒊ 球根花卉。如仙客來、朱頂紅、大岩桐、馬蹄蓮、花葉芋等。
⒋ 蘭科植物依其生態習性又分為:
⑴地生蘭類:如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春劍等。
花卉
⑵附生蘭類:如石斛、萬代蘭、兜蘭等。
⒌ 多漿植物:指莖葉具有發達的貯水組織,呈肥厚多汁變態狀的植物。包括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菊科、鳳梨科、龍舌蘭科等科植物。
⒍ 蕨類植物。根據觀賞方式不同,又可分為下面四類:
⑴庭園綠化蕨類。如翠雲草、桫欏。其中桫欏又稱樹蕨,是最大的蕨類植物,高可達10多米。它是古老類群,在我國屬瀕危種,為我國一級保護植物。另外,槐葉萍,滿江紅為水面綠化好材料。
⑵盆栽觀葉蕨類植物。如石松、烏蕨、蜈蚣草、鐵線蕨等。其中石松、腎蕨、鐵蕨為重要切花配葉材料。
⑶垂吊蕨類植物。如腎蕨、巢蕨等。
⑷山石盆景蕨類植物。如卷柏、團扇蕨。其中團扇蕨是蕨類植物中形體最小的,僅有幾厘米大小。
⒎ 食蟲植物。如豬籠草、瓶子草等。在有些切花藝術中,常用來作藝術插花材料。
⒏ 風梨科植物。如水塔花、風梨等。
⒐ 棕桐科植物。如蒲葵、棕竹、袖珍椰子等觀葉花卉。
10. 花木類有一品紅、變葉木等。
11. 水生花卉如王蓮、熱帶睡蓮等。
依園林用途分類
1.花壇花卉
指可以用於布置花壇的一、二年生露地花卉。比如春天開花的有三色堇、石竹;夏天花壇花卉常栽種鳳仙花、雛菊;秋天選用一串紅、萬壽菊、九月菊等;冬天花壇內可適當布置羽衣甘藍等。
2.盆栽花卉
是以盆栽形式裝飾室內及庭園的盆花。如木瓜海棠、扶桑、文竹、一品紅、金桔等。
3.室內花卉
指通過C4途徑來進行光合作用暗反應過程的一類花卉。一般觀葉類植物都可作為室內觀賞花卉。如發財樹、巴西木、綠巨人、綠籮、五彩玉米等。
4.切花花卉
⑴宿根類:如非洲菊、滿天星、鶴望蘭。
⑵球根類:百合、鬱金香、馬蹄蓮、香雪蘭等。
⑶木本類切花:如桃花、梅花、牡丹、月季、玫瑰等。
5.觀葉花卉
主要根據觀賞部位來定的。如綠巨人、鐵樹、蕨類植物等。
6.蔭棚花卉
在園林設計中,亭台樹蔭下生長的花卉。麥冬草、紅花草以及蕨類植物,皆可作為蔭棚花卉。
7.陽性花卉
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才能開花的花卉,叫做喜陽性花卉。喜陽性花卉適合在全光照、強光照下生長。如果光照不足,就會生長發育不良,開花晚或不能開花,且花色不鮮,香氣不濃。喜陽性花卉,如:
(1)春季花卉:梅花、水仙、迎春、桃花、白蘭玉、紫玉蘭、瓊花、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垂絲海棠、牡丹、芍葯、丁香、月季、玫瑰、紫荊、錦帶花、連翹、雲南黃馨、余雀花、仙客來、風信子、鬱金香、馬蹄蓮、長春菊、天竺葵、報春花、瓜葉菊、矮牽牛、虞美人、金魚草、美女櫻等。
(2)夏秋季花卉:白玉花、茉莉、米蘭、九里香、木本夜來香、桂花、廣玉蘭、扶桑、木芙蓉、木槿、紫薇、夾竹桃、三角花、菠蘿花、六月雪、大麗花、五色梅、美人蕉、向日葵、蜀葵、扶郎花、雞蛋花、紅花蔥蘭、翠菊、一串紅、雞冠花、鳳仙花、半枝蓮、雁來紅、雛菊、萬壽菊、菊花、荷花、睡蓮等。
(3)冬季花卉:蠟梅、一品紅、銀柳、茶梅、小蒼蘭等。
(4)果木類:蒙山木瓜、銀杏、石榴、金橘、橘、葡萄、枇杷、棗樹、柿、獼猴桃、無花果、柯粑、火棘、冬珊瑚等。
(5)藤本類:紫藤、凌霄、薔薇花、木香、金銀花、爬山虎、牽牛花、蔦蘿等。
(6)觀葉類:五針松、黑松、錦松、雪松、龍柏、枷羅木、楊柳、檉柳、紅楓、棕擱、大葉黃楊、橡皮樹、蘇鐵、龍血樹、芭蕉、變葉木、假葉樹、彩葉草等。
(7)多肉類:仙人掌、三角住、仙人球、仙人山、寶石花、絨毛掌等。
依經濟用途分類
1.葯用花卉
例如牡丹、芍葯、桔梗、牽牛、麥冬、雞冠花、鳳仙花、百合、貝母及石斛等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另外,金銀花、菊花、荷花等均為常見的中葯材。
2.香料花卉
香花在食品,輕工業等方面用途很廣。如桂花可作食品香料和釀酒,茉莉、白蘭等可熏制茶葉,菊花可制高級食品和菜餚,白蘭、玫瑰、水仙花、臘梅等可提取香精,其中玫瑰花中提取的玫瑰油,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液體黃金」,其價值比黃金還貴,在市場上僅一個玫瑰花蕾就值6分錢。
3.食用花卉
利用花的葉或花朵直接食用。如百合,既可作切花,又可食用;菊花腦、黃花菜既可用作綠化苗木,又可以食用。
依據花卉原產地分類
氣候型
一中國氣候型
又稱大陸東岸氣候型。這一氣候型又因冬季的氣溫高低不同,又分為溫暖型與冷涼型:
1.溫暖型(低緯度地區) 例如:中國水仙、中國石竹、山茶、杜鵑、百合等。
2.冷涼型(高緯度地區) 例如:菊花、芍葯、荷包牡丹、貼梗海棠。
二歐洲氣候型
又稱大陸西岸氣候型,如:三色堇、雛菊、羽衣甘藍、紫羅蘭等。這類花卉在我們地區一般作二年生栽培,即夏秋播種,翌春開花。
三地中海氣候型
因為這些地區夏季氣候乾燥、多年生花卉常成球根形態。如:風信子、小蒼蘭、鬱金香、仙客來、酢漿草等。
四墨西哥氣候型 又稱熱帶高原氣候型,見於熱帶及亞熱帶高山地區。我國雲南省也屬於這種類型。其原產花卉有:大麗花、一品紅、萬壽菊、雲南山茶、月季等。
五熱帶氣候型 原產熱帶的花卉,在溫帶需要溫室內栽培,一年生草花可以在露地無霜期時栽培:
1.原產亞洲、非洲及大洋洲熱帶著名花卉有:雞冠花、虎尾蘭、彩葉草、變葉木等。
2.原產中美洲和南美洲熱帶著名花卉有:花燭、長春花、美人蕉、牽牛等。
六 沙漠氣候型
這類地區多為不毛之地的沙漠,主要是多漿類植物。
1.蘆薈 。 沭陽農林局科技園種植的品種主要有庫拉索、斑紋、木立、元江、皂質等。
2.仙人掌。有普通觀賞仙人掌、食用仙人掌兩類。
3.光棍樹。又稱綠玉樹。原產南非熱帶,我國西南、華南可露地栽培。
4.龍舌蘭。常見綠化樹種的劍麻就是同屬植物。
七寒帶氣候型
主要分布阿拉斯加,西伯利亞一帶。這些地區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植物生長期只有2-3個月。由於這類氣候夏季白天天長、風大,因此,植物低矮,生長緩慢,常成墊狀。主要花卉有:細葉百合、龍膽、雪蓮。
依自然分布分類
分為熱帶花卉、溫帶花卉、寒帶花卉、高山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沙漠花卉。
「花卉」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狹義的「花卉」是指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菊花、鳳仙花等。廣義的「花卉」指的是凡是花、莖、葉、果或根在形態或色彩上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所以廣義的花卉不單包括了草本植物,還包括了喬木、灌木、藤本以及地被植物等。
依需要水分多少分類
耐旱性花卉:如仙人掌、景天、玉樹、百蓮花、虎尾蘭、蘆薈及大花馬齒莧等。這些花卉適應乾旱、炎熱的生長環境,葉常發生變態,有的甚至退化,花卉體內又具有貯藏水分的結構,因而能忍耐乾旱。澆水量一定要少,應掌握「寧干勿濕」原則,以保持盆土偏干為好,否則就容易引起根或莖等器官腐爛,嚴重時還會導致死亡。
半耐旱性花卉:如梅花、山茶、杜鵑、臘梅、天竺葵、天門冬及松柏等植物。這些花卉植物葉片多呈草質或蠟質狀,或枝葉呈針狀。在澆水時應掌握「干透澆透」的原則,即等盆土表層全部幹了才澆水,澆就要澆透。
中生性花卉:大多數種類的花卉是屬於這一類型的。如石榴、月季、茉莉、扶桑、米蘭、鶴望蘭、君子蘭、觀賞竹及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等。它們在濕潤的土壤中生長發育良好,在過濕或過乾的土壤中生長不良,因此在澆水上應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所謂「見干」即盆的表層土壤顏色變淺時就要澆水;「見濕」即每次澆水正好把全部盆土都澆透,不能澆成上濕下乾的「半截水」。這樣的澆水方法,既能滿足這類花卉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又能保證根部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氣,有利於花卉茁壯生長。
濕生性花卉:如廣東萬年青、風車草、馬蹄蓮、虎耳草、蒿蒲、龜背竹、觀賞蕨等。它們要求生長的環境應有大量的水分,才能生長發育良好,因此澆水應掌握「寧濕勿干」的原則,但不能積水,否則常會使枝葉枯萎致傷。
水生性花卉:如荷花、睡蓮、風眼蓮等,它們的根或莖等必須在水中才能生存,因此,一定要創造條件,滿足它們的要求。
按生物學特性分類
不同的花卉,其生物特性各不相同。它們對光照、溫度、水分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也不同,習慣上常根據這些不同,把花卉人以下四種類型。
一、喜陽性和耐陰性花卉
(一)喜陽性花卉 象月季、茉莉、石榴等大多數花卉,它們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這種花卉叫做喜陽花卉。如果光照不足,就會生長發育不良,開發晚或不能開發,且花色不鮮,香氣不濃。
(二)耐陰性花卉 象玉簪花、綉球花、杜鵑花等,只需要軟弱的散射光即能良好地生長,叫做耐陰性花卉。如果把它們放在陽光下經常暴曬,反而不能政黨地生長發育。
二、耐寒性和喜溫性花卉
(一)耐寒性花卉 象月季花、金盞花、石竹花、石榴等花卉,一般能耐零下3-5°C的短時間低溫影響,冬季它們能在室外越冬。
佛教傳說,美人蕉是佛祖腳趾所流出的血變成
(二)喜溫性花卉 象大麗花、美人蕉、茉莉花、秋海棠等花卉,一般要在15-30°C的濕度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以育,它們不耐低溫,冬季需要在溫度較高的室內越冬。
三、長日照、短日照和中性花卉
(一)長日照花卉 象八仙花、瓜葉菊等,每天需要日照時間在12個小時以上,叫做長日照花卉。如果不能滿足這一特定條件的要求,就不會現蕾開發。
(二)短日照花卉 象菊花、一串紅等,每天需要12個小時以內的日照,經過一段時間後,就能現蕾開發。如果日照時間過長,就不會現蕾開發。
(三)中性花卉 象天竺葵、石竹花、四海棠、月季花等,對每天日照的時間長短並不敏感,不論是長日照或短日照情況下,都會正常現蕾開發,叫做中性花卉。
水生、旱生和潤土類花卉
(一)水生花卉 象睡蓮,一定要生活在水中,才能正常生長以育,叫做水生花卉。
但因為科技的發展水培花卉出現在在中國市場正在發展,水培花卉是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運用物理、化學、生物工程手段,對普通的植物、花卉進行馴化,使其能在水中長期生長,而形成的新一代高科技農業項目。水培花卉,上面花香滿室,下面魚兒暢游,衛生、環保、省事,所以水培花卉又被稱為「懶人花卉」。
(二)旱生花卉 象仙人掌類、景天類等,只需要很少的水分就能正常生長以育,叫做旱生花卉。
(三)潤土花卉 象月季花、梔子花、桂花、大麗花、石竹花等大多數花卉,要求生長在濕度較大,排水良好的土壤里,叫做潤土花卉。潤土花卉在生長季節里,每天消耗水分較多,必須注意及時向土壤里補充水分,保持溫潤狀態。
⑨ 現最稀有的花卉是哪幾種
紅花釣鍾柳
花期:6至10月
推薦理由:多年生草本,株高60至200 厘米。葉對生,披針形或線形,全緣。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紅色,花冠筒顯為二唇,下唇內有紫色條紋,基部有黃色須毛。原產北美,耐寒,喜涼爽、濕潤,適宜在北方生長。是夏季花境的良好材料。
烏蒙雄獅(春蘭)
本品於2001 年3月采自貴州省畢節市岔河鎮。為多瓣蝶化多舌春蘭奇花,是春蘭新的品中的稀有種。四川、浙江有引種
木槿
花期:7月至9月。
木槿系我國北方優良夏、秋季開花木本花卉,花形美麗,花色豐富,有深紅、粉紅、純白及一花兩色等,有單瓣也有重瓣。木槿適應性強,抗寒、耐旱,不擇土壤。扦插、播種、分株繁殖。園林中可用於街心花園及庭院綠化、美化;也可用於公路旁隔離帶花籬;剪取花枝,可供切花。
天人菊
花色艷麗,花姿嬌美,花期較長,有芳香。耐夏季之乾旱和炎熱,在北京園林中可廣泛應用,適宜布置花境、花壇,散植或叢植於草坪及林緣,亦可盆栽和作切花。
藍盆花
花期:7至9月
推薦理由:川續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至60厘米,莖自基部分枝,具白色捲毛。基生葉簇生,有疏鈍鋸齒;莖生葉對生,羽狀深裂。頭狀花絮,具長柄,邊花二唇形,藍紫色;中央花筒狀,裂片5,近等長。它是用作花境的良好材料。
黃覆輪笹之雪
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植株無莖,肉質葉呈蓮座狀排列,葉片三角錐形,先端細,三棱形,腹面扁平,背面圓形微呈龍骨狀凸起;葉片綠色,邊緣有規整的黃色斑紋,葉面有不規則的白色線條,葉緣及葉背的龍骨凸上均有白色角質,葉頂端有0.3厘米至0.5厘米的堅硬黑刺,有時在這根刺的兩側也各有一根短刺。
應用:為園藝品種,株形奇特,色彩斑駁明快,是小型龍舌蘭中的珍貴品種,適合盆栽觀賞,多肉植物愛好者也可作為品種收集栽培。
養護: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乾旱和半陰,也耐乾旱,怕積水。生長期給予充足的光照,澆水掌握「見干見濕」,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冬季在室內陽光充足處,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5℃以上可安全越冬。每1至2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宜用疏鬆肥沃,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並摻入少量的骨粉等石灰質材料。分株
繁殖。
玫紅矮紫薇
花期:6月下旬至11月中旬推薦理由:矮生紫薇中的優良品種。株型更矮化、更緊湊,花色更好看,花期更長,耐旱耐寒耐高溫。夏天在陽光照耀下,花色極艷麗醒目,是園林綠化美化和做盆花盆景的佳品。
大花金雞菊
花期:7月至10月推薦理由:美麗的庭院花卉,莖直立,多分枝。葉披針形或匙形。頭狀花序,花金黃色。播種、分株繁殖,不擇土壤,在北京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園林中可用於花境或叢植於草坪之中,綠葉金花,格外秀美;也可做切花。
穗花婆婆納
花期:7至9月推薦理由:玄參科婆婆納屬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花冠為高雅的淡藍紫色,花穗挺拔細長,1厘米左右的纖小花朵聚集其上。耐高溫,宜栽植於陽光充足處,喜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環境。該屬花卉有藍、白、粉三種顏色。適於花壇叢植及切花配材。
金柑
金柑(Fortunellahindsii)
薈香科植物,通稱金橘,常綠灌木,高1至3米。嫩枝具棱,有刺。葉為單身復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果實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時果皮橙黃色略帶紅色。花與果實都具有不同的香味。
堇菜『VIDLA CORNUTA』
全陽式半陰4oC以下需保護喜排水良好土壤,花期7~9月,花期長,易栽培使其成為一類慢生,擴展形多年生植物用於花徑邊緣,吸引人的花著生在具小的濃密的線形莖上。
配置:在月季下可形成好的地被,可與老鸛草和花蔥『LAMB ROOK MAOVE』配置
繁殖:扦插 尺寸:(30厘米×60厘米)
菊苣
全陽4oC以下需保護,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花期(4~8月)
一類多年生植物,花在中午閉合,可用於混合花壇。
配置方法:可與開蘭色花的植物如玻璃菊等相配。
栽培與繁殖:種子繁殖。
龍膽
全陽或半陰4oC以下需保護,喜濕潤的土壤。花期6~9月。
一種叢生性具觀賞價值的多年生植物,多葉,拱形莖,具蘭色鍾形花的多花植物。。
配置方法:可與Crocosmia×crocosmia 『Emily McKenzie』或 Deschampsia flexuosa 『Tatra Gold』合栽。
栽培與繁殖:喜富有機質的濕潤土壤。繁殖方法:分株(高60厘米×寬60厘米)
鐵線蓮
全陽4oC以下需保護,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花期夏天至秋天(4~9月)
一種極好的攀緣植物,生長旺盛但不影響周邊植物的生長,攀爬在灌木或草本植物上。
配置方法:與月季栽植在一起,補充花期至秋天,也可與直立向上的釣鍾柳配置更佳。
栽培與繁殖:易栽植,在春天修剪植物至45厘米。扦插繁殖。(高2米×寬0.9米)
八仙花
花期夏天至秋天(6~9月)
一種濃密的落葉灌木具大的卵形葉,在酸性土壤中,花是蘭色的;在偏鹼的土壤中,它們是粉色或淡紫色。
與大葉開乳白色花的Rodgersia Podphlla (鬼燈檠)互相襯托。
繁殖方法:扦插(1.5m×2m)
假龍頭
花期:6至9月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至120 厘米,地上莖直立叢生,呈四棱狀。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葉緣有鋸齒。穗狀花序頂生,長20至30厘米,小花密集,有紫紅、紅、粉等色。廣泛應用於花壇、花境。
滇荷(蓮瓣)
野生蓮瓣蘭,為滇產蓮瓣蘭荷瓣代表,花容端莊,瓣質厚實,色彩鮮明,具紫紅色脈紋.
紅掌『阿拉巴馬』
紅掌『阿拉巴馬』是大株形盆花品種。花紅色且花形大,葉片深綠色,株形緊湊且立體感強。種苗為雙株苗,成品盆徑為 17至 20厘米。
醉蝶花
花期:6至9月
白花菜科醉蝶花屬1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南美,喜溫暖通風環境,耐熱不耐寒。管理粗放,易栽培,自播能力很強。植株高90至120 厘米,有強烈的氣味。花瓣4枚,倒卵形有長爪,粉紫色或白色;雄蕊6枚,粉紫色,自花中伸出,甚為醒目。常用於夏季花壇作為中心材料牞布置花境效果也很好。
球根秋海棠『幸運金』
是一個四倍體一年生草花雜交F1代品種,可露天栽培。花朵重瓣,金黃色,花瓣背面則為紅色,直徑7至9厘米。植株高約35厘米,叢生,冠幅30厘米,可作為盆花擺放,花期可從7月延續到10月 藿香「金色慶典」
花期:6月至8月。
該品種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在40至60厘米之間,全株有強烈芳香。莖直立,方形,疏生細毛。葉對生,葉柄細長,葉脈上有毛,葉端長尖。輪傘花序組成密集的圓筒形穗狀花序,頂生,花淺藍色或藍色,花冠唇形。由於其淡藍色的小花和馥郁的芳香,用在花壇或花境中,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紫色美地蘭
花期:5月下旬至10月底
豐花月季,紫色,單瓣。株高45至50厘米,冠幅65至75厘米,種植密度每平方米4至5株。直立生長,花量大,連續開花性狀好,開花後花瓣自行脫落。可用於城市綠地、花壇、花境。
麗花
花期:6至10月
千姿百態觀賞花卉,具有花大色艷,花期長等特點,莖直立、粗壯、葉對生,分為七種色系,十餘種花型。通常採用扦插、分株等方法進行繁殖,園林中可用於花境、花壇的布置,群艷爭芳,格外壯觀,也可做切花。
蓮瓣蘭——「劍湖奇」
『劍湖奇』原產於雲南省滇西地區,葉6至8片,長30至50厘米,高60至70厘米,其葉與小雪素相似,葉姿靈秀,葉色碧綠。初春開花,花序直立,高出葉叢,花2至5朵,花期60天左右。起了紅筋的白綠色6片花被片輻射對稱,不具特化的唇瓣與捧瓣,花被片長約3厘米,寬約1厘米,沒有蕊喙與花粉塊,其鼻頭上均出現小突起,似朵小花,故稱之為花上花。『劍湖奇』花香清遠,原始性狀明顯,性狀穩定。
龍泉荷(春蘭)
25至35厘米,寬1至1.5厘米,葉質厚糯,秀美。花瓣收根放角,色翠綠,花容端莊,為典型的荷瓣。下山新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麒麟心荷(蓮瓣蘭)
葉長40至50厘米,寬1.2至1.5厘米,斜立,葉質厚糯,深綠色,葉光微鈍。花瓣荷型,棒瓣為典型的蚌殼棒,大圓舌上有大紅斑塊,十分醒目,整個花容端莊秀麗,突為蘭花中的精品。
五色梅
馬鞭草科灌木,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環境。單葉對生,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厘米~9厘米。頭狀花序平頂,花期較長。用播種或扦插法繁殖。生長勢特別強,容易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越冬溫度應在10℃以上。夏季應適當多澆水,隔半月施肥一次。
西蕃蓮
西番蓮科西番蓮屬多年生藤本植物,原產中南美洲。喜光,喜溫暖氣候環境,在海拔1600 米以下、平均氣溫17℃至23℃的河谷山地均可種植,花朵極為艷麗。西番蓮果實是很好的果汁加工原料,種子可提取食用油,果殼還可提取天然紫色素。
龍牙花
豆科落葉灌木,高3~5米。小葉3枚,頂生小葉菱形或菱狀卵形,兩面無毛。總狀花序腋生;花深紅色,具短柄;花萼管闊而截頭形,雄蕊10。莢果,種子深紅色,通常有黑斑。花期6月,果期8 ~9月。原產南美洲,性喜暖熱氣候。樹形優美,葉鮮綠,花美麗,適宜庭院栽植。
龍吐珠
龍吐珠為馬鞭草科常綠灌木。葉對生,卵形,先端尖,全緣。花頂生或腋生,花萼白色後轉粉紅色,五角形,頂端漸窄,花瓣紅色,雄蕊長,突出於花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