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崩盤
1. 家族演化的經濟與非經濟因素。 經濟史
84歲的索羅斯在達沃斯宣布退休,退出投資管理領域。這位傳奇大師老了終於說出皇帝的新裝-特別對投機於股票市場的人來說,記住他的這名言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投資家)附:瘋狂的鬱金香歷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投機狂熱發生在17世紀的荷蘭,投機對象不是股票、房地產,也不是荷蘭油畫,而是一種花卉--鬱金香。當第一車鬱金香從君士坦丁堡運抵安特衛普時,這種闊葉的多年生球莖草本植物被認為具有重要的「傳播知識和觀賞藝術」的價值。欣賞和栽培鬱金香不久成為時尚,並演變成投機風潮。稀有品種的花價沒完沒了的攀升,球莖越奇異越值錢。貴族、市民、農民、商人、海員、女傭,甚至掃煙囪的老師傅和老裁縫們都沉醉在鬱金香的投機熱潮中。所有的人都認為:人們對鬱金香的狂熱會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投機者都會跑到荷蘭,以荷蘭人開出的任何價格求購鬱金香。那些起初認為價格不會上漲的人,看到親戚朋友個個滿載而歸,無不捶胸頓足,懊惱不已。很少有荷蘭人能抵制住這種誘惑。人們不惜拿傢具、珠寶、地皮等東西來換取這小小的鬱金香球莖,只因為後者更值錢。這場鬧劇一直持續到1637年初,價格最終上升到令人不可思議的水平,開始大幅回落:1637年1月以20倍速度增長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2月以超過20倍的速度全面滑坡。政府出面救市也毫無作用,花價從懸崖上向下俯沖,最後其標價還不抵一個普通的洋蔥。99%的人在劫難逃,整個荷蘭經濟陷入長期的蕭條之中。春去春來,鬱金香依舊絢麗的綻放。密西西比騙局1716年,正當法國經濟混亂、債台高築、財政瀕臨崩潰之際,從蘇格蘭來了一個「財神」和「金融奇才」--約翰.勞先生。法國皇室十分欣賞他以紙幣輔助金屬貨幣的計劃,同意給他一些資本建立「勞氏公司」銀行。這家銀行發行的紙幣用以支付國債,並根據特權可以隨意購買和兌換,發行後價值也保持不變。這便使「勞氏紙幣」被認為比經常因政府幹預而貶值的金銀更能保值。由於紙幣要有硬通貨支持,1717年勞先生又獲取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壟斷開發特權。他聲稱那裡「遍地黃金」,以此出售密西西比公司不斷增發的股票。但是,出售股票所獲得的資金並沒有用來開采「遍地的黃金」,而是被皇室用來還債。公眾被密西西比公司豐厚的利潤前景所誘惑,申購新股的人要晝夜排隊,甚至等上幾星期。公司股票的價格扶搖直上,有時幾個小時就能漲20%。收購國債的鈔票流入股市,股價暴漲又刺激了新股的發行。雪團越滾越大,整個法蘭西沉浸在致富的狂熱中,經濟似乎也真的繁榮起來。1720年初,孔蒂親王沒能以滿意的價格買到新股,一怒之下把裝滿三輛馬車的紙幣拉到勞氏銀行兌換硬幣。的人開始覺得黃金可能比紙幣更好,加入到兌換的行列。由於銀行缺乏足夠的硬幣,勞氏紙幣在擠兌風潮中被宣布不可兌換,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在恐慌拋售中一落千丈。無數人因此傾家盪產,一貧如洗。南海上的泡沫1711年,英國牛津的哈利伯爵創建了南海公司。作為承接英國政府債務的回報,公司除了獲得政府6%的「安全利率」之外,還贏得南海貿易壟斷權和南美金銀礦藏開采權。但這個宏偉計劃似乎有意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即當時仍稱雄海上的西班牙聲稱對這些地區擁有壟斷權。在人們渴望發財的狂熱氣氛下,南海公司壟斷貿易徒有虛名這一事實沒有人關心。公司股票價格從1720年1月的128英鎊,上漲到3月的330英鎊,6月的890英鎊,7月的1000英鎊。從來沒有這樣多的人在這樣短的時間里變得這樣的富有!受「南海效應」啟發,許許多多的公司也紛紛推出各自據稱可以帶來「滾滾財源」的「新發明」,如永動機、新式肥皂、從黃瓜中抽取陽光以及「一個具有巨大優勢但一時還沒人能說清楚的項目」所有的股票都有人買,所有的股票都身價百倍。最終,南海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感到公司的股票價格與經營業績之間的差距如此離譜,於是決定把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拋空。消息一泄漏,股價立刻下跌。不久,整個市場就因股價的一瀉千里而處於極度恐慌中。政府官員為重樹投資信心而付出的努力也不見成效。公眾對市場的信心已經完全崩潰,無法挽回。無數公司的股票變成廢紙一堆。「南海泡沫」危機中的大輸家包括大名鼎鼎的天才科學家牛頓。事後他悲嘆道:「我能計算天體的運動,卻無法計算人群的瘋狂行為。」美國的教訓正因為自由和繁榮導致的貪婪與恐懼,美國人親手導演了兩場人類文明史上最為壯觀的投機熱潮和最慘重的崩盤。20世紀20年代,人們對美國經濟充滿了信心。正是這一樂觀態度,促成了全國上下的房地產和股市投機熱潮。這場投機熱潮的最大中心地之一是佛羅里達。那兒氣候宜人,人口增長速度快,導致住房供不應求,地價暴漲。全國各地的投資投機者都紛至沓來,希望得到好回報。銀行寬松的貸款條件更是火上澆油,房價能在幾周內翻一番。人們確信不動產市場絕對沒有下跌的可能。雖然時間過了幾百年,這一論調卻幾乎與荷蘭人在為鬱金香發狂時候的論調一樣。跟所有的投機狂熱相同,這場投機熱潮最後也無可避免地走到了盡頭。到1926年,市場供過於求,不動產價格開始不斷下跌,投機者們只得割肉出局,進而引發了整個市場的崩潰。1928年,投機戰場從佛羅里達轉移到了曼哈頓。這次是華爾街唱了主角。股市投機幾乎成為一項全民愛好,成千上萬的人無心正業,股票交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心。大資金、股票經紀人、咨詢公司和上市公司聯手操縱股價引誘公眾上當的情況比比皆是。正當人們富貴夢正酣時,「晴天一聲霹靂」,1929年10月28日,紐約股市爆發著名的「黑色星期二」,股指創下當日下跌12.82%的歷史記錄,拉開了特大經濟危機的序幕。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教授們說:「股價沒有反映出它們的真實價格,還應該再漲上去。」股市用下跌來回應。胡佛總統站出來說:「國家的經濟基本面是健康的,繁榮的。」,股市依然用下跌來回應。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從每股364.9美元跌到62.7美元,跌幅達82.8%。危機中,幾千家銀行倒閉,幾萬家企業關門,價值上億的股票和幾百萬人的夢想隨之灰飛煙滅。電子狂熱20世紀60年代初,科技發展,電子時代來臨,華爾街也迎來電子狂潮。當時所有上市的股票名稱幾乎都與「電子」沾邊,根本不管公司的業務是否與電子工業有關系。人們也毫不關心公司究竟是生產何種產品,只要它們聽起來和「電子」有關就會引來爭購和狂炒。美國音樂協會,其經營的業務是上門向顧客推銷留聲機和唱片,為了上市,將公司名稱改為「電子旋律」,該公司的股票發行價為每股2美元,一周後就上漲到14美元。一個有40年歷史,生產鞋帶的小公司,把「鞋帶公司」改名為「電子矽片動能催化公司」,公司產品還是鞋帶,股價卻天翻地覆,直沖雲霄。當公眾沉醉於快速致富的夢想里而不能抵制任何誘惑時,就連「媽媽甜點」之類的糕點公司也不甘寂寞的投入到改名大軍中,希望改名後會一夜暴富。「電子熱」在1962年落下幃幕。爭購狂潮變成拋售狂潮,股價一落千丈,許多巨富淪為乞丐。君子蘭傳奇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80年代,鬱金香球莖的故事在中國重演。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市場上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各種產品豐富人們的生活,其中包括家庭花卉,君子蘭就是最吸引人的一種。這種植物原產地是非洲,引入中國後,成為身份顯赫,富貴家庭高貴和品味的象徵。80年代,北方城市長春將君子蘭作為市花,全市一半以上家庭開始種植君子蘭。由於君子蘭生長期需要好幾年,因此供給無法跟上,市場需求便徒然上升,價格開始上漲。這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全國其他城市。許多個體投機者開始籌集資金,將市場上的君子蘭一搶而空。很快,君子蘭的價格達到一個令人目眩的高度。開始,君子蘭一般售價是每株100元,然後價格翻了2000倍,為每株200000元。這場投機熱免不了會有同樣的下場。君子蘭還是君子蘭,只是價格下跌了99%以上,令無數投機者血本無歸。日本「氣泡」破裂20世紀後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投機狂潮屬於日本。二戰後的幾十年,日本人艱苦創業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和國民的富有。80年代中期,不少日本人發現,炒股票和房地產來錢很快,「氣泡」迅速彌漫。從1955年到1990年,日本不動產價格上漲了75倍多,股價上漲了100倍。人們的投機熱情一浪高過一浪,根本不相信日本有限的土地價格會下跌,不相信股價會下跌。炒股成為日本大眾生活的必需。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的股票市值就超過了全美國所有券商市值的總和。日本高爾夫場地的總價值達5000億美元,是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公司價值總和的2倍。根據地產價格,日本只需要賣掉東京市,所獲取的資金就足夠買下全美地產;只要賣掉皇宮便可以籌到足夠的資金購買整個加利福尼亞。終於,政府認識到「泡沫經濟」的危害,緊急剎車,調整利率,緊縮信貸,希望能把房地產價格漲勢遏制住,讓股市軟著陸。但是局勢已經不能控制了。日本的股市不是選擇軟著陸,而是徹底崩盤。1989年年底日經指數差不多40000點的水平,到1992年8月,指數就跌到14300點附近,並從此一蹶不振--截止2002年11月29日,日經指數收盤為9215點。同時,房地產價格下跌了70%。互聯網熱潮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卻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90年代後期,全球迎來互聯網熱潮。在「高科技,新技術」的口號下,每個人都相信「這一次真的不一樣!」亞馬遜書店和雅虎等互聯網企業,其股價在一年內翻了10倍,沒有人計算市盈率,也沒有人關心企業是否會盈利。和60年代的電子狂熱一樣,只要企業改名,加上.com立刻就會吸引風險投資家的大筆資金和公眾對股票的瘋狂搶購。美國一家名為「音像網路」的小公司,業務是在網上傳播各種電台和電視台的節目,自90年代中期成立就持續虧損,在互聯網熱潮中把名字改成「廣播.com」,股價馬上身價百倍,從每股18美元上漲到每股74美元,然後進一步炒到每股300美元。大洋彼岸的中國股市也緊跟世界潮流,上百家公司紛紛宣布觸網,改名,披上高科技的外衣,忙著掛羊頭賣狗肉,上演一幕幕荒誕悲喜劇。也許是為了再一次驗證金融市場也有萬有引力定律,代表全球高科技的美國納斯達克股指由2000年3月的5048點跌至今年10月的1000多點,共30個月跌幅達78.4%。無數投資、投機者的希望與熱情,貪婪與夢想最終化為苦澀的回憶與泡影。為何人們總是健忘?為什麼人們不會吸取以往慘痛的教訓?在鬱金香和互聯網之間,是風動?是幡動?還是人類貪婪和恐懼的心在動?經濟史學家說,人類的「金融記憶」是短暫的。可以肯定,人類的」泡沫史「還會繼續不斷地寫下去。因此索羅斯說:「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2. 花卉園藝師和花卉工有什麼不同
1、級別不同
花卉園藝師是專業職稱或者職業資格,是技術人員;而花卉工只是工種,或者說是專從事屬花卉栽培工作的技術工人或者普通工人。
2、工作內容不同
花卉園藝師是指從事花卉種子、盆栽植物、鮮切花、觀賞苗木等繁育、栽培、應用、生產與管理的人員或准備從事本職業的人員;而花卉工是在花卉園藝師指導下負責操作。
3、職能不同
花卉園藝師是指導人員;而花卉工是在花卉園藝師指導下負責具體操作的人員。
(2)花卉崩盤擴展閱讀:
花卉園藝師證書申報條件:
(1)取得初中及其以上學歷,從事農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可以申報初級。
(2)取得高中及其以上學歷,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8年以上,可以申報中級。
(3))大專及其以上學歷,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5年以上的,或者有單位推薦的技術人員,可以申報高級。
(4)從事農業工作個人獲得農業或相關專業領域的榮譽證書。
(5)年齡為25歲—65歲。
3. 金融泡沫事件
荷蘭「鬱金香泡沫」的來龍去脈
雖然荷蘭的鬱金香聞名於世,但是鬱金香的原產地並不是荷蘭,而是地中海東岸的土耳其。引入荷蘭後,人們很快就被鬱金香攝人魂魄的美所折服。
那時候是16世紀,荷蘭人有著「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在運輸行業誕生了很多土豪,互相炫耀攀比的不良風氣頗為盛行。不過那時候物資畢竟匱乏,可以拿出來炫耀的東西實在不多,被炫耀最多的是豪宅和五彩繽紛的花園。那年頭也不像現在發個朋友圈就能實現遠程炫耀,房子主人必須巧立名目把人請到家裡來,以聚會的名義實現炫耀的目的。而美麗昂貴的鬱金香,就成了土豪們的「炫富神器」。
如此一來,業內人士都知道這種花很受有錢人的追捧,而且總是供不應求,從它出現那天起價格就一直在穩步上漲。幾年時間下來,一株普通鬱金香的售價竟能抵得上一個普通荷蘭人一個月的工資!
倒騰鬱金香的球莖逐漸變成了一門火爆的生意,只要想辦法買到一些,那它一定能賣出去,而且一定會賺錢。很快那些專門賺差價的中間商們出現了,他們從農民那裡購買鬱金香的球莖,然後加價賣給虛榮的有錢人。
那時候每個荷蘭人都有一個所謂的「同學」或者「同事」,他們的相似之處就是「通過倒騰鬱金香發了橫財」。在虛虛實實的傳聞影響下,荷蘭進入了全民炒花的模式,人們紛紛拿出自己和家人的存款,想方設法購買鬱金香球莖,然後等待合適的機會賣掉。紅火的市場和巨大的利潤甚至吸引了歐洲其他國家的生意人,他們提著現金流著汗擠進了荷蘭的花卉市場。
龐大的需求刺激著龐大的種植,可是植物終歸有生長周期,嚴重滯後於旺盛的市場需求,結果是買家太多花不夠賣。在龐大的需求面前,下一年的鬱金香開始被提前預定——只要和花農們簽下一紙合同,那麼這批鬱金香就是自己的了。看著合同的價值每天都在增加,躺著就能賺錢,合同的持有者夢里都能笑醒。
地里種的鬱金香就那麼多,現貨已經賣完,來年的貨也以合同的方式被賣光,誰能挽救那些嗷嗷待哺的買家呢?貪婪的目光齊刷刷地盯上了已經簽訂的合同,原來低價簽訂的合同現在可以加價出手變現,於是鬱金香交易市場變成了合同的交易市場,現貨交易市場華麗麗轉身變成了期貨交易市場。
一份合同從簽署的第1天開始,就開啟了它被賣來賣去不斷轉手的命運。沒多久花卉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專門買賣合同的人,這些人對鬱金香毫無興趣,甚至連鬱金香長什麼樣都不一定見過,但是這不妨礙他們通過買賣合同來發財,這些人是職業的期貨炒家。
市場最瘋狂的時候是1636年的後半年,一株普通的鬱金香已經可以賣1500塊錢,這是一名普通荷蘭人10年不吃不喝的總收入;而對於那些名貴稀有的品種,價格高達7000塊,那幾乎是一名普通荷蘭人一輩子的收入。彼時彼刻的鬱金香,已經變成了一花難求的奢侈品。
可是鬱金香是一種花期只有4個多月的植物,繁殖能力也很強,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它註定會泛濫在荷蘭的大街小巷,所以它的昂貴是不合理的,它的價格早就超過了實際價值,鬱金香市場的繁榮不過是一個大大的泡沫。
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380年前的荷蘭人也懂,而且那些倒騰鬱金香合同的人裡面,不乏既懂花又懂投資的全才。他們知道現在的價格非常不合理,但他們依然會前仆後繼殺進市場大肆收購,因為他們堅信這玩意兒的價格會一直上漲,不管自己以多高的價錢入手,總是有人以更高的價格買走。
到了1637年的春天,那些被轉手賣了無數次的球莖們終於熬到了被種到地里的時間,瘋狂的投資者們突然意識到了一個現實問題:自己手上這些價值連城的合同里交易的東西可是鬱金香的球莖啊,這玩意再過個把月就要被種到地里,到時候這個合同也就失去效力了——換言之,被種到地里就是鬱金香球莖的交易終點!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那些把合同壓在箱底等著漲價的人開始拋售合同,原來還拿著錢搶合同的人突然停了下來——既然這么多人賣那這東西就不能買了,買了肯定虧呀!賣的人越多價格就掉的越厲害,價格掉的越厲害買的人就越少,於是鬱金香迎來了暴跌模式,泡沫終於撐到了破碎的那一刻。
短短的兩個月里,鬱金香一天一個跳樓價,平均價格跌去了90%。幾天前拿1000塊錢買的東西現在就值100塊,而且過兩天還會更便宜,想賣也賣不掉。同時,大家突然發現一些合同被轉手的次數多得嚇人,很多還是以欠債的方式達成的交易。於是每個交易者都在找上家討債,這又引發了一連串的債務糾紛。幾年前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拿著錢去倒騰鬱金香,現在鬱金香變得一文不值,這些人中大多數直接破產,沒有心情和能力繼續回到老本行,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動盪。(嘉嘉理小財)
4. 假設經濟處於DD-AA計劃中高於AA和DD會發生什麼
在經濟處於那個ga a狀態的話,當然是AA和GG,他們之間的會產生矛盾,然後到點那個最終的一個狀態
5. 馬雲說,致富未來在農村,那麼農村創業有哪些方法
一、傳統種植和養殖
在城市退休和在農村退休是金融和智力上的成功為解決退休問題而提出的解決方案。農村土地的成本很低。在城市附近的農村地區建立了大型療養院,留下了足夠的蔬菜地供自給自足。你也可以養雞,養鴨,養豬和養羊,挖一個魚塘釣魚,沒有城市的喧囂,你的晚年生活會很愉快。土地價格低,需要承擔的養老費用低,自給自足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城市居民有很高的養老金,生活在農村地區也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護理人員也可以從農村地區招聘來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