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藝應聘簡歷
㈠ 花藝的簡介
花卉藝術是人們表現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內心世界對自然、人生、藝術和社會生活體悟的媒介,是人們藉助於自然界的花草作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種方式。 關於插花藝術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說法,並不統一,是有待繼續查證和探討的問題。
在人類文化發展歷史長河中,插花藝術雖然源遠流長,但由於它的創作和欣賞都屬即時性的,在攝影和錄像等技術發明之前,只是短暫的藝術表現,所以傳世作品極少,對其始源的考證,只能藉助於地下出土文物或各類史料支言片語的記載。加之過去極少有人進行考證,故今天要得出確切的結論是有困難的。這里只把幾種有關起源的論說作一簡介,以供參考。目前,關於插花藝術起源的論述有兩個方面,一是從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來說,另一方面是從插花藝術的起源地來說。 這方面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源自供花,另一種則源自民間風俗。
(一)、源自佛教供花這是目前較流行的說法。根據有兩點,一是來自日本插花界的觀點,二是從佛經中論證。
1、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隨著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許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學習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廣之,流傳著插花源於佛教供花的起源論說。
2、從史書和佛經中引證。目前許多書籍都引用《南史》中關於盤花的段節,認為是最早的記載《南史》的南朝齊武帝諸子中,有關晉安王子懋:「年七歲時,母阮媛嘗病危,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華競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稍有根須,當世稱其孝感。「這段蓮花供佛的記載,被人認為是插花源於佛教胡文證。
3、另外,佛經中也確有供花的條文。佛經和《魏書》中都有「花供養」的記載。《修行本起經》講述了一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成佛時與花有關的故事。《魏書·釋老志》中有:「佛既謝世,香木焚屍,靈骨分碎……稱為『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寶瓶,竭香、華、致敬意。」東晉僧人法顯著《佛國記》也提及,所到之處,都有以花供養者。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佛教供花主要有三種形式:皿花、拈花和散花。
(二)、源於民間風俗
這是從廣義的范疇來定義插花,認為插原始形式是從不使從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身(頭)上的花。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物,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很早就與花為伴。
花使人產生信賴、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溝通,人們把花(葉)作為護身符,戴在身上,是可以驅魔祛邪,得以平安。後逐漸展為一種裝飾,表現自己的美麗迷人,互相贈送以示愛慕和思念。這是一種自發的行為,雖然其中滲有一些迷信色彩,但非因某一種宗教而起,只是人們對冥冥宇宙的不解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如在中國,遠在佛教傳入之前,民間就有用祭祀和贈花的風俗。最早的傳說是《山海經》稱:東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壘捉鬼的故事。黃帝立大桃人於門戶,畫二人象與虎、葦索以御鬼,後人皆仿之。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詩經》是記載公元前470年以前商周到春秋時期的民間詩集。在《詩經·鄭風·〈溱(洧)〉》中有男女手持蘭花到溱河洧水去祭祀、嬉戲的記載,臨別時還互贈芍葯。這種大型的宗教活動形式集春遊、男女擇偶為一體,都是以花為媒介.類似的情形,《詩經·陳風·》也有記載,如「視爾如,貽我握椒」。
意即我看你像錦葵花般美麗,你就送我一把香花椒。這些都可視為插花(廣義)的一種原始形式。稍後,屈原的《楚辭·九歌》有:「瑤席兮玉,盍將把兮瓊芳」。盍是合之意,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鮮花,這不已接近插花的形式嗎?《楚辭·山鬼》是以披花帶綠形容山神,折花香以寄思:「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思美人》中雖是屈原借題發揮,但也說明當時的人早已有折枝花卉進行玩賞的風氣。「(孽)大薄之芳兮,搴長洲之宿莽,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又如晉人陸凱的梅花詩:「折花逢驛使,寄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將友人相贈的花枝,插於盛水器皿中,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正是插花藝術的起源。而這些都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已有的。佛教傳入中國較晚,據史料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始聞有浮屠之教(即佛屠),至東漢,天竺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應漢使者的邀請(公元)67年來到洛陽,明帝為他們建築了白馬寺,請他們翻譯經典,才開始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而當時,儒家學說仍占統治地位,佛教的影響並不大。三國時期魏開創了清談學的風氣,學又佔了統治地位。西晉佛教依附學,還不能獨立發展。東晉,佛教的社會地位影響超過了玄學。到了南北朝,佛教才大為流行。後來又消沉了一段,到隋朝時才正式盛行全國。所以,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不能說是源自佛教供花,佛教供花只是插花中一種形式而已。 源自古埃及
在西方插花著作和分中
文插花書刊中有這種提法,其根據是在古埃及法老墓中發現有插花圖案的壁畫。文物的證據是無可否認的。公元前2500年埃及貝尼哈桑墓壁上有睡蓮瓶壁畫,並在墓中發現有鮮花隨葬,這可謂是世界最早製作的「乾燥花」了。據說古埃及人把蓮花看做愛西斯神,並已知道把花安置在有水的瓶中,使之不萎。這些都足以說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有鮮花祭祀的儀式。 此外,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繼創立的幾何學,對西歐的建築和藝術風格都極有影響,而西方傳統的古典插花正是以各種幾何圖形為主的大堆頭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樣的對稱、均衡和重量感,可見藝術風格的一致性。所以說插花源自古埃及是有一定根據的,起碼可說是西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源自中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贈花枝(束)的風俗,而且玩賞花木的風氣甚濃。據考古發現,河北望都東漢墓道壁畫中有一方幾上盛有六枝紅花的圓盆,過去人們對插花意識淡薄,曾認為是盆景,但現在看來,甚似插花。這和北周時庚信的一首杏花詩極其相似。詩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前,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盪江湖,寄情花草,與山水花草為友,他們不僅賞花,還有探花、採花的逍遙游。東漢張衡的《歸田賦》上說:「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於焉消遙、聊以娛情」。東晉的陶淵明有詩:「秋菊有佳色,損露掇其英,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採花、折枝的興致歷久不衰,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等等,正因中國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國的插花藝術既具自然寫真的風格又具濃郁的文人氣息,融詩、書、畫、花於一體,不拘一格,謙灑自如。這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特點,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格。日本插花是從中國傳入的,因此也滲透著不少這種特色。此外,中國人很早就研究延長切花花材壽命的方法,對花枝插置的布局,與花器和周圍環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專學。高濂的《瓶花三說》,張謙德的《瓶花譜》,還有羅虯的《花九錫》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說是最早的插花專著。所以說,中國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㈡ 良友花藝總裁沈國強的個人簡歷誰那裡有
沈國強可是花藝界的大師級人物了,現在也有他的課程,你去良友花藝就能聽他上課
㈢ 本人去應聘插花學徒需要怎麼面試
相信自己,我說說我是怎麼招聘的,第一人品一定要要這是基本原則,看得不信的基本白搭第二,表現出熱情就算你不會你說你可以學,不要不懂裝懂。不懂的及時問,盡快的熟悉
㈣ 開花店那麼累,為什麼你還是想做花藝師
其實,當了花藝師,也可以應聘其他工作啊,不一定要開花店。
有的人,其實就是簡單的喜歡花藝師這份工作,開個花店,就是想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結合在一起。開個花店,賺錢是其次的,最主要的就是這個花店,可能就是她自己的夢想。
就像我一個朋友,自己當老師,其實每天備教案都已經不輕松。不過,她還是一直要實現她自己的夢想。就是開一家文具書屋,在裡面,可以一邊喝茶一邊看書,也可以買一些小文具,就這么簡單。
她這個想法,其實在我們某些人眼裡,就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或者是浪費錢。但是她自己覺得,賺不賺錢,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她的夢想。
她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去找合適的地方,然後買了一個門店,沒錯,買的。就開始著手准備裝修。這個書店,幾乎花完了她所有積蓄。最後,終於開起來了。沒有鮮花,沒有綵帶,就簡簡單單的,在朋友圈裡面宣布,她的夢想,實現了。
她就是單純的喜歡這個書屋。現在,小書店,或者說小文具店開的怎麼樣,我也沒去關注,她自己也有一個公眾號,偶爾會在上面發一些照片,還有心情。每天下班就去那個書店,她自己不是班主任,所以,只要沒課了,都會去小書店那裡呆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感覺那裡就是她的家一樣。
雖然我對這樣的做法很不理解,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是要把錢拿去吃掉還是花在其他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地方,這都是她自己的選擇,作為外人,我沒辦法過多的評價。
㈤ 桂林市有招聘花藝師的地方么
一般企業招聘流程:
1.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一般都包括發布通知和廣告、宣講會、接收簡回歷、筆試、答面試、簽約等環節。
2.為了招募到合適的員工,用人單位要花費很多的人力和財力,在眾多求職者中層層篩選,最後敲定人選,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可以說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3.建議你可以登錄它們的官網看下或者是到各大招聘網站看看該公司是否發布了招聘信息,然後再看崗位是否匹配,有些單位你可以直接到公司前台詢問或在官網看聯系方式直接聯系。
4.詢問有禮貌,面試要誠懇,自信,祝你成功,加油。
㈥ 面試花藝師要注意什麼
當然是設計能力的展示了。最起碼的螺旋花束不能做錯。處理花材方法規范,接待能力敏捷和善。
設計能力看店鋪需求了。但最基本的花束一定要可以拿下。
㈦ 哪裡有招聘花藝師的
如果有意來青島工作的話,請發簡歷到[email protected]
㈧ 想找份酒店插花師的工作
最好是你自己去酒店問問有沒有招聘這方面的,有些酒店不在這類網站上發布信息的,最好做一份簡歷,最好再帶上一些你自己做的花藝造型的圖片,做花藝師人家最看重的還是技術
㈨ #花藝師#本人18屆畢業生,想應聘花藝師助理,發現工資很低,招聘崗位少,是不是該另闢一條路啊。
花藝師助理?應聘不上的,都是從學徒開始的,這是門靠技術吃飯的活,專不是特別喜屬歡花藝或者吃不了熬夜的苦,請保留對花藝的美好,選擇其他的行業! 來自職Q用戶:周先生
花藝師的入門門檻很低,工資也低,但是做到熟練精細的話,月薪過萬也是有的。就看你的職業規劃了。 來自職Q用戶:張先生
㈩ 想學花藝,覺得去培訓學校不如直接去應聘花藝助理,可以很好的學到經驗和上手,但是助理都需要有經驗,想
去學校你發現的也許只是花藝美好的一面,如果想以後從事這個行版業,從學徒開始吧權,你會發現沒有想像中的半點美好,如果你覺得還是熱愛,那你就可以繼續下去了! 來自職Q用戶:吳女士
如果去花店做學徒,就不要在乎薪水 來自職Q用戶:王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