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式插花書
A. 請日語高手將「插花要旨 日本插花藝術發展簡史 插花道具 日式插花的流派 插花的方法」翻譯成日語
你也太貪了吧!你想要的全滿足的話寫幾天也完不成,在日本不太說插花,花道和花藝,流派有2000多種,方法呀 你得靜下心學幾年,國內所說的插花或者花藝的話也許稍快。
B. 關於插花的書
乾花、模擬復花插花
【內容簡介】制
編輯推薦:利用模擬花材插制手法更多樣、造型更巧妙的特點而製作的插花。本書展現美麗多姿、色彩斑斕的作品88款。
【目錄信息】
1、乾花、模擬花插花概述
2、大型模擬花花藝
3、壁飾
4、小品插花
C. 關於插花的書籍
圖書館里有不少這樣的書籍,建議可以多去看看,不過插花這個需要動手,還需要有好老師批點下才能進步。
D. 求日本三道:「茶道」「花道」「書道」的詳解~
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日本人把茶道視為一種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和進行社交的手段。
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主持人的動作要規范,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准確到位。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後依次獻給賓客。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贊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系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閑寂的審美觀;「和敬」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飲料最復雜的方式了。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很難想像喝茶要有那麼正式的儀式,要有那樣多的禮法。要進行一次日本茶會,一座合乎規矩的花園別墅是不可少的,參加茶會,你能吃到三碗米飯、一碗鍋巴泡飯、一盤涼拌菜、兩個燉肉丸子、三段烤魚、一堆腌蘿卜塊、一些鹹菜、幾個蘑菇、少許海味、三碗大醬湯和一碗清湯、一道甜點、還有二兩清酒,然後你還可以去參觀花園,並且特意去廁所看看,但絕對不能在廁所里解決個人問題。這些活動要花去你四小時的時間,而整個茶會里你喝到了兩次約一百毫升茶水,你一生也不會喝到比這更難喝的東西了。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定,甚至點茶者伸哪只手、先邁哪只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現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來個流派。十六世紀前的日本茶道還要繁瑣得多,現代茶道是經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茶葉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正在日本全面學習中國大陸文明的時期,茶是舶來品,珍貴且新奇,喝茶是時髦行為,而請人喝茶無異於擺闊。貴族家裡有幾斤茶葉,那是身份財富的象徵。泊來的茶葉經過長途運輸,味道難以保證,數量又有限,茶會的重點自然也就轉到大吃大喝的宴會上去了。日本貴族的飲食以生冷油膩為主,凈是生魚刺塊(就是大塊生肉,後來多切幾刀就改叫刺身),茶能化油,為宴會後的消食佳品。以後宋代點茶法傳入,點出的茶水又太濃,空腹喝會很刺激胃粘膜,所以喝茶與吃燉肉倒也相得益彰。千利休發明了傳飲法,就是一碗茶端上來,不管有多少人,都必須從碗的同一位置喝茶,傳到最後一人要正好喝完。這種喝法令與會的武士們有些歃血為盟的感覺,而量的掌握尤為重要,武士都很重視尊嚴,座位靠後的人喝不到,難免械鬥,或者至少切腹,血濺當場。
九世紀後期,日本停派遣唐使。這時官方單向的學習停止,民間雙向的交流開始。日本的島國文明不同於中國的大陸文明。中國地大人多,物產豐饒,自然有無數發明,也經得起浪費,而日本彈丸小島,不能首創,亦無資源,就必須把學來的東西發揮到極致,必須舉一而反三。所以九世紀後日本雖然還在學習中國的新文明,卻也開始加上自己的特色。現在我們看日本的傳統建築,覺出與中原不同,卻也說不上差別何在,大約室町時代的日本人看這些建築,就和北京人看西客站差不多。同樣,面對一種食物,中國人想到的,往往是怎樣吃,從而滿足身心,而日本人想的,卻是怎樣由此而提升自身,故爾茶在中國可以是工夫茶可以是三泡台總是飲料,在日本卻成了禪茶一體的茶道。
如果不是村田珠光到千利休,把禪的內涵引入茶道,那麼今天流傳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道,席間的茶水也早被可樂代替了。日本人選擇茶來賦予特殊意義,幾乎就是因為它難喝。只要理解了禪,就不難理解日本茶道。甚至可以說,不難理解整個遠東文明。
由於寺院禪宗的影響,人們常常過分注意禪和佛教的聯系。其實禪具有全部中國文化的背景,比之佛教,禪與儒家思想的關系更深。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參悟了禪的人。世界本來也許是有一個終極真理的,如果人能夠完全理解這個真理,那麼人世就是天堂。可惜人壽有限,我們短暫的一生不足以完全領悟所有的道,這個矛盾是人類所有哲學的根源問題。佛講輪回,基督講末日審判,陰陽家講長生登仙,馬克思講共產主義。儒家的解決辦法是薪盡火傳,也就是前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制定規則,後人通過遵循這些規則,可以從比前人更高的起點,去領悟人生,從而更加接近真理。然而後人怎能理解前人制定的准則呢?這些准則如何不成為對人的束縛呢?孔子也說,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隨心所欲而不越矩。儒家在此與禪匯合,人必須先遵循一些規矩,修煉自己的本質,遏制慾望的目的是使慾望不必遏制,當人達到隨心所欲而不越矩時,規矩就不存在了。這也就是禪宗公案里的「勿使染塵埃」和「本來無一物」的兩個境界。人只有通過不斷地拂拭內心,才能最終令塵埃無可染之處。
所以茶道里禪的內涵,不在於什麼「直心就是禪」,什麼「喝茶去」,而是通過繁瑣的規則來磨練人心,當這些定規不再令飲茶者厭煩,當飲茶人信手而為就符合茶道禮法時,才算領會了茶的真諦,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復而熟練的禮法是為了使人超然物外,濃如苦葯的茶湯正如人生,別出心裁的插花顯示有限的生命背後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語告訴人處處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講述禪的思想,正如參禪需要頓悟一樣,其中蘊涵的那些人生的經驗,需要飲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時光來領悟。
E. 插花應看哪些書籍
《實用花藝造型》 叢書共分四冊:《實用插花入門》、《實用花藝造型》、《家庭簡易插花》、《輕松學做花藝》 《實用插花秀》 叢書共分四冊:《初級教程》、《中級教程》、《高級教程》、《包裝教程》、《乾花教程》 理論的有《插花藝術》
F. 日本式插花源始於中國的什麼
中國的傳統插花和日本的花道
特點:
重視插花花枝的姿態及神韻,造型注重線條、瀟灑自然,多為不對稱的均衡構圖,清閑淡雅,超凡脫俗。
一、歷史悠久的中國插花:
中國插花特別注意表現植物的自然形態,模擬植物的自然生長姿勢,運用花朵、葉片、枝條等花材,使線條有曲直、高低、長短、粗細、橫斜、俯仰、疏密等差異,是一種不對稱的均衡,從而造就各種造型的插花。中國插花講究神韻、崇尚自然、色彩淡雅,主張清疏、注重意境、追求詩情畫意。按方式不同又可分為以下三類:
A、自然式插花:
根據植物本身固有的性狀、屬性,人為地賦於各種品質、性格,以表達人們的追求和嚮往。如:梅的傲雪凌霜,蘭的高潔自如,竹的高風亮節,皆是寄情於物。
進行自然式插花,要根據居室環境,室內傢具的色彩,選擇與室內裝飾相適應的容器,如:陶瓷花瓶、景泰藍花瓶、玻璃花瓶等。
自然式插花十分講究意境,意境要通過花材的種類、姿勢、形態、色彩以及構圖、配置、器皿、配飾物件等具體的東西體現出來。
花材的選擇十分廣泛,以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特點,使用不同的花材。例:白玉蘭、海棠、牡丹組合成一個插花體,象徵著玉堂富貴;牡丹花與竹類相配置,象徵著富貴平安;松、竹、梅互為伴侶,頌揚君子之風;淺盆水景用一枝荷花、幾片蓮葉,意味著一塵不染、潔身自好;單用蒼松翠枝插置,表示剛直不阿、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可貴精神;黃澄澄的臘梅與紅果累累的南天竹相配插,則象徵著新年吉祥如意;以南天竹為主枝旁邊擺放爆竹及蘋果,稱之為「竹報平安 」。 自然式插花很講究有一個貼切的題名,這是根據插花者所選定的主題、題棧及意境地等內容而定名的。題名對一件插花作品能否得到人們的喜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盆景式插花:
盆景式插花是模仿盆景式布局的一種插花形式。花材多半選用蒼勁虯廳的枝幹或野草山花,輔以山石及飾物配件,綴以青苔小草,藉助於切花的姿態依山傍水,構成一幅美妙的自然風光縮影。一拳石形同一座山,一株樹如同一片林,小中見大,以假亂真,可以說是一盆現實的詩與畫。盆景式插花講究「景」和「意」的相融,兩者互相滲透,互相轉化,使人們觀其景而浮想連篇,悟其意而情趣盎然!
C、野趣式插花:
此式插花要突出一個「野」字來,以反映自然風情,富於野趣為特色。它以自然界的荒草、山花、枝葉、藤蔓、野果以及園圃果蔬作為插花的主體花材,如狗尾草、蘆葦、茅草、蓼、桔梗、野菊、菖蒲、枸杞、馬藺、野杜鵑、蕨類植物、水生植物等。使用的器皿以簡單、古樸、粗獷的陶罐、盆缽、竹筐、竹籃、竹筒、及富於生活氣息的水壺、茶杯、飯碗、酒瓶、等為好。天然的石質器皿,或椰殼、貝殼、葫蘆瓢等為插具,則野味更濃,效果更佳噢!野趣式插花崇尚荒草、山花的自然姿態,無需特殊的藝術加工和造型,務使插花保持大自然的情景。能做出「荒」而有章,「野」而有序,的插花才算上品!我們的好徒弟「日本花道」
日本插花又名「花道」,起源於中國。在隋唐時代,由日本人小野妹子傳入日本,後人尊稱他為池坊派插花鼻祖。
日本插花流派眾多,但都強調植物莖、葉、花、果的自然美,崇尚自然,不對稱構圖,給人以均衡的穩定感。
它不像西方插花那樣注重花材色彩的艷麗和幾何形式的構圖,而是講究線條注重清疏,追求詩情畫意。所有流派均以三主枝為中心,對各主枝的長度有嚴格的規定。最長最粗壯的花枝為第一花枝(中心枝),它處於插花的中心地位,傾斜10度左右;次長的花枝為第二花枝(配飾枝),居於第一花枝之旁,傾斜45度左右;;最短的花枝為第三花枝(根飾枝),作75度傾斜,向外飄逸,以保持插花的均衡。日本花道的幾個主要流派:
1、池坊流插花:池坊流技工花的主要內容有: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自由花等。
2、草月流插花、3、小原流插花、4、未生流插花、5、桂古流(松濤派)插花、6、遠州流插花等。
三、東方插花的類型
東方式插花的基本類型:東方式插花從花器上可分為兩大類型,即瓶花及盆花。
瓶是指高身窄口的花瓶,插入花枝後一般不易倒伏,可以不用花插。
盆是指矮身廣口的盆盎,要用花插(或花泥)固定,造型變化較多。
從插花的花型來分,有直立型、傾斜型、下垂型、直上型和對稱型等
G. 日式插花有何特點
日本插花非常講究的,不是一年兩年都搞清楚的.總之就是用花不多,充分體現意境的感覺.每一支花的相對位置都是非常講究的.
H. 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中式插花
(一)起源
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起源。隋唐時期花卉藝術興盛。中國佛教禮儀中的插畫,是日本花藝起源的最初研究對象。後來,除了宗教活動之外,插花藝術的發展也開辟了一個新的局面,形成了一門在社會各階層廣泛流傳的特殊藝術。中國傳統插花比日本插花更注重意境的表達。不僅追求花的自然美,而且追求意境美和精神美。花卉具有人類的情感,每一種花卉材料都具有象徵意義,從而表達了人們的情感、信仰、意志,充滿了中國的詩歌和繪畫。
中日插花的區別
從中日插花的整體結構來看,雖然插花的骨架布局有所不同,但實際上都源於中國最早的景觀審美意識,其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這是東方獨特的自然哲學觀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許多特點基本一致。
I. 日式插花中有哪些葯用與觀賞的花卉
插花(flower arrangement)chā huā起源來於佛教中的供花源。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一門藝術,同雕塑、盆景、造園、建築等一樣,均屬於造型藝術的范疇。簡言之,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故稱其為插花藝術。插花看似簡單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卻並非易事。因為它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以情動人,溶生活、知識、藝術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國內外插花界的朋友們都認為,插花是用心來創作花型,用花型來表達心態的一門造型藝術。
J. 日式插花插花的由來
西元六世紀時,日本天皇派特使(相當與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內國做文化交流親善訪問,他回容日本時帶了很多中國的字畫、雕刻、文學、戲劇還有園藝及供佛的瓶花等。 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頂法寺,日本第一個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從此日本有了插花學校的興起。名稱叫做[池坊]乃源於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現在的負責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專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