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有菌了

花卉有菌了

發布時間: 2021-03-01 10:13:56

花卉的細菌病害要怎樣防治

細菌病抄害:細菌病害是襲由細菌引起的。表現為斑點、潰瘍、萎蔫、畸形等症狀。常見的細菌病害有櫻花細菌性根癌病、碧桃細菌性穿孔病及鳶尾、仙客來細菌性軟腐病。

防治:不同細菌病害不同處理。

第一,軟腐病:一是貯藏地點要用1%福爾馬林液消毒並注意通風、乾燥;二是實行輪作,盆栽最好每年換1次新的培養土;三是及時防治害蟲,從早春開始注意選用辛硫磷等農葯防治地下害蟲;四是發病後及時用敵克松600~800倍液澆灌病株根際土壤。

第二,根癌病:一是栽種時選用無病苗木或實行輪作或用五氯硝基苯處理土壤,每平方米用70%粉劑6~8克拌細土0.5千克翻入土中;二是發病後立即切除病瘤,並用0.1%汞水消毒。

第三:細菌性穿孔病:一是發病前噴65%代森鋅600倍液預防;二是及時清除受害部位並銷毀;三是發病初期噴50%退菌特800~1000倍液。

⑵ 花卉會得什麼病菌

花卉出現病菌要及時用根施通 與「殺菌劑」配合灌根,能誘導病菌集結,供殺菌劑包圍殲滅果樹根部有害細菌。

⑶ 花卉真菌病要怎樣防治

花卉真菌病害的防治有以下方法:花卉生長期間,從臨近發病期開始,每隔7~10天噴一次65%代森鋅或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連續噴灑3~5次,可抑制病害的發生蔓延。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與澆水,注意通風透光與夏季降溫,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

冬、春季徹底清除枯枝落葉,發病後及時剪除患病枝、葉芽等,並集中銷毀,以減少菌源。

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或托布津)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灰霉病還可用70%五氯硝基苯與80%代森鋅等量混合,每平方米用葯8~10克,進行土壤消毒。防治幼苗立枯病除了可採用土壤消毒和葯劑防治外,當播種苗出土20天左右,嚴格控制澆水,適當通風,是防治立枯病的關鍵。發現銹病時,應將病葉剪除燒掉,並噴灑40%粉銹寧4000倍液或敵銹鈉300倍液防治。

⑷ 花卉常見的細菌性病害有哪些

花卉的細菌性病害種類不如真菌的多,它們為害花卉後形成的典型特徵主要的有葉斑、穿孔、腐爛、枯萎及畸形(見彩圖54、55)。

彩圖54

彩圖55

其病原菌在病部的表現特徵也不如真菌那樣明顯,肉眼惟一能看到的是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生出的黏稠狀透明黏液(亦稱菌膿),黏液乾燥後形成塊狀物。

葉斑一般表現為急性壞死,呈水漬狀,病斑周圍有一個黃色暈圈,如菊花、秋海棠等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葉斑病和真菌性葉斑病有時難以區分,尤其在發病前期,菌體還未聚集到患病組織的表面,用常規的方法診斷難以進行,但我們可根據細菌病的一些特殊症狀進行確診,如細菌性葉斑病是有半透明狀壞死斑,周圍有黃色或紫色的暈圈,部分伴隨著穿孔、瘡痂等現象。

細菌性腐爛在花卉中發生較多,往往發生在球莖、根莖上,引起腐爛,如君子蘭細菌性軟腐病、鳶尾細菌性軟腐病、紫羅蘭細菌性腐爛病等。這類病害發生後,往往有一種惡臭味,且伴有患病組織黏稠的現象。

枯萎是花卉根系被破壞或維管束被破壞,而導致吸收和運輸水分的能力下降,因此表現缺水枯萎的特徵。細菌為害花卉,可使維管束壞死,不能運輸水分,如菊花細菌性枯萎病、香石竹細菌性枯萎病等。將發病的根系拔起,用刀切開根,會發現維管束變褐色壞死。但有的真菌也可引起這種特徵的病害,如香石竹鐮刀菌枯萎病。區別它們的辦法是:將病根洗凈後,用刀切斷,放置在一個盛清水的透明杯子里,過一會兒,細菌引起的枯萎病的病根切口地方就會冒出一些黏稠狀物。

防治方法,一是加強栽培管理措施。細菌性病害一般為害較弱的植株,且從花卉傷口進入花卉體內,因此避免傷口、及時護理傷口和採用其他合理的管理措施都能提高花卉的抗病能力。對帶病的種子、苗木、花卉應加強檢查,防止栽培帶病植株。對於已發病的花卉要注意及時清除病株殘體,尤其是在發病前期,應及時清除,以防止病害進一步傳播擴散。二是噴施葯劑。用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34%綠乳銅500倍液,或7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0%脂酮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千克,或5%防細菌粉塵劑1千克,噴灑。

⑸ 花卉感染真菌病害,怎麼辦

花卉真菌病害有好多種。如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下面以常見的白粉病為例,談談防治的一般措施。

一、症狀

白粉病由白粉病菌引起。白粉病菌可以侵害花卉的葉片、枝條、花柄、花芽等部位,使受害部位的表面長出一層白粉狀東西(分生孢子),「白粉病」名稱由此而來。感染後期病葉和枝條上有灰色菌絲體,內有小黑點(子囊果),被侵害的植物組織逐漸出現壞死。

二、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在寄生的病芽、病枝或落葉上越冬。春天溫度適宜(18℃~25℃)時,白粉病菌生長,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傳播,6~8月遇高溫高濕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擴大侵染。分生孢子落在葉片上,發芽生出菌絲,在葉表面生長並長出吸器,從葉片氣孔插入組織內吸取葉片養分。庭園清潔衛生差,栽培管理不佳,澆水及施氮肥過多,通風透光不良,均可影響花卉生長,使病害加重。

三、防治方法

1.預防措施。為了防治白粉病等真菌病害,在種植花卉時要選用無病的植株;加強栽培管理,使花卉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春天花卉枝條發芽前,應仔細檢查,徹底剪除患病的枝、葉和芽,清除庭院內所有腐枝爛葉,並加以燒毀;在早春發芽前噴波美3~4度石硫合劑,可預防白粉病及其他多種真菌病害。

2.治療方法。發現花卉感染了白粉病,可剪除病枝、葉,並予以燒毀,同時及時噴灑殺菌劑。常用的殺菌劑有以下幾種:①50%代森銨稀釋800~1000倍的溶液;②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稀釋700~800倍的溶液;③50%多菌靈可濕粉劑稀釋500~800倍的溶液。以上殺菌劑對黑斑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種真菌病害均有效,同學們不妨試一試。

⑹ 花卉細菌性病害都有什麼症狀

細菌性病復害主要為害鳶尾、制仙客來、馬蹄蓮、百合鬱金香等花卉。主要為害根莖、球莖、鱗莖、塊根等營養器官,也為害葉片。感病植株葉片黃化、乾枯,嚴重時植株死亡。在乾燥條件下,感病的球莖、根莖等器官成粉狀干癟;濕度大時,球莖、根莖腐敗,外有松軟殼裹著,有腐臭味。

⑺ 花卉常見的細菌性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花卉的細菌性病害種類不如真菌的多,它們為害花卉後形成的典型特徵主要的有葉斑、穿孔、腐爛、枯萎及畸形(見下圖)。其病原菌在病部的表現特徵也不如真菌那樣明顯,肉眼惟一能看到的是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生出的黏稠狀透明黏液(亦稱菌膿),黏液乾燥後形成塊狀物。

彩圖54 菊花褐斑病

彩圖55 君子蘭軟腐病

葉斑一般表現為急性壞死,呈水漬狀,病斑周圍有一個黃色暈圈,如菊花、秋海棠等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葉斑病和真菌性葉斑病有時難以區分,尤其在發病前期,菌體還未聚集到患病組織的表面,用常規的方法診斷難以進行,但我們可根據細菌病的一些特殊症狀進行確診,如細菌性葉斑病是有半透明狀壞死斑,周圍有黃色或紫色的暈圈,部分伴隨著穿孔、瘡痂等現象。

細菌性腐爛在花卉中發生較多,往往發生在球莖、根莖上,引起腐爛,如君子蘭細菌性軟腐病、鳶尾細菌性軟腐病、紫羅蘭細菌性腐爛病等。這類病害發生後,往往有一種惡臭味,且伴有患病組織黏稠的現象。

枯萎是花卉根系被破壞或維管束被破壞,而導致吸收和運輸水分的能力下降,因此表現缺水枯萎的特徵。細菌為害花卉,可使維管束壞死,不能運輸水分,如菊花細菌性枯萎病、香石竹細菌性枯萎病等。將發病的根系拔起,用刀切開根,會發現維管束變褐色壞死。但有的真菌也可引起這種特徵的病害,如香石竹鐮刀菌枯萎病。區別它們的辦法是:將病根洗凈後,用刀切斷,放置在一個盛清水的透明杯子里,過一會兒,細菌引起的枯萎病的病根切口地方就會冒出一些黏稠狀物。

防治方法,一是加強栽培管理措施。細菌性病害一般為害較弱的植株,且從花卉傷口進入花卉體內,因此避免傷口、及時護理傷口和採用其他合理的管理措施都能提高花卉的抗病能力。對帶病的種子、苗木、花卉應加強檢查,防止栽培帶病植株。對於已發病的花卉要注意及時清除病株殘體,尤其是在發病前期,應及時清除,以防止病害進一步傳播擴散。二是噴施葯劑。用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34%綠乳銅500倍液,或7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0%脂酮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千克,或5%防細菌粉塵劑1千克,噴灑。

⑻ 花卉常見的真菌性病害有哪些

真菌病害是花卉發生最多的常見病害,約占花卉病害的90%左右。常見的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葉斑病等。

(1)白粉病。

白粉病是花卉最常見的病害,多發生於月季、菊花、大麗花、瓜葉菊、非洲菊等。主要為害嫩葉、嫩芽、嫩梢、花蕾和花梗。發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現褪綠斑點,以後逐漸變成白色粉狀物,後期病斑變成灰色。病害常造成花卉植株矮小,嫩梢彎曲,花少而小或不能開放,葉片凹凸不平,嚴重時葉片捲曲、乾枯,甚至整株死亡(見彩圖49)。

彩圖49

(2)炭疽病。

多發生於蘭花、君子蘭、仙客來、雞冠花等。主要為害葉片,也侵染莖、嫩梢、花蕾、果實等部分。初期從葉尖和葉邊緣開始發病,在葉面上出現近圓形病斑,病斑邊緣多呈紫褐色,中央為淡褐色或灰白色,後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點,呈輪紋狀排列,嚴重時可造成葉片枯死(見彩圖50)。

彩圖50

(3)灰霉病。

灰霉病多發生於仙客來、大麗花、瓜葉菊、非洲菊、月季、翠菊、唐菖蒲、杜鵑、一品紅、百合等,主要為害葉、莖、花和果實等部位。一般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氣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灰色茸毛狀物,嚴重時整株死亡(見彩圖51)。

彩圖51

(4)葉斑病。

葉斑病是由於花卉受到不同的病菌侵染後,引起葉片上局部細胞壞死,而表現出的斑點症狀。常見的有角斑、條斑、圓斑、灰斑、黑斑、褐斑等,其中發病較多、為害嚴重的是真菌性葉斑病,其主要分為黑斑病和褐斑病。黑斑病主要為害美人蕉、月季等,發病後葉片上出現近圓形或不規則的黑色、紫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嚴重時葉片變黃、脫落。褐斑病主要為害一品紅、杜鵑、月季、菊花、非洲菊、雞冠花等。發病後葉片上出現圓形或近圓形黑褐色、褐色病斑,嚴重時可造成大量焦葉(見彩圖52、53)。

彩圖52

彩圖53

防治方法:①花卉生長期間,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5次即可起到防治效果。②及時剪除病枝、病葉,集中銷毀。冬春季徹底清除枯枝落葉。③注意通風透光,合理澆水與施肥,提高抗病力。④在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可用70%五氯硝基苯與80%代森鋅等量混勻,進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葯8~10克。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