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圓紙扇花藝

圓紙扇花藝

發布時間: 2021-02-28 01:05:49

❶ 紅紙扇的介紹

紅紙扇(Mussaenda erythrophylla Schumach et Thonn.)是茜草科半抄落葉襲灌木,別名紅玉葉金花 血萼花、紅玉葉金花,拉丁文名Mussaenda pubescens。常綠或半落葉直立性或攀緣狀灌木,葉紙質,披針狀橢圓形,紅紙扇的葉狀紅色萼片迎風搖曳,襯托著白色小花甚為美觀,配置於林下,草坪周圍或小庭院內,頗具野趣。分布於熱帶亞洲和非洲。中國有28種,產西南至台灣一帶,尤以西南地區為多,大部分可供觀賞性栽培。紅紙扇被科學家稱為廣告達人。

❷ 小東用一張圓形紙片做紙扇,每個紙扇用圓紙片的九分之二,3個紙扇一共用去圓紙的幾分之幾

一共用去圓紙的

=9分之2×3

=3分之2

希望對你有幫助,滿意請及時採納,

你的採納是我回答的動力!

❸ 畫紙扇畫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筆墨技巧
扇面因為紙面光華且不平整,畫者首先要擎得住筆,勾描過程中執筆略低些,手腕放鬆些,根據設計好的構圖和造型並注意到扇面摺痕的避讓。在有限的畫面上爭取做到提按自然而斷續合理;使轉靈活而收放有度。

再一點就是控制好筆中的水分和墨色的濃度。在生宣紙上畫水墨寫意,一筆下去墨、色中的水分透入紙的纖維層洇滲開來,攜帶著墨色自然形成變化多端的墨氣色韻,效果飽滿而層次豐富;在熟宣紙上畫工筆,「三礬九染」筆筆從容,墨色經數遍渲染可細致入微,效果雅麗而又端莊。在扇面上作畫則不然,無論工寫,落筆之後水分一時滲不下去,墨、色只能浮在紙面緩慢蒸發。蒸發過程中,扇面凸起的部分水分帶著墨色流散,凹下的部分墨色又隨水分聚積。凸處先干而墨色淺淡,凹處後干且墨色濃重。所以畫者在操作中必須掌握這種特性酌情運用筆、墨、水、色。

勾線、點染各有各的技巧,尤其在扇面上畫工筆,每一遍的渲染需一次完成為宜,而後用干凈的濕筆將積水輕輕吸干並趁勢「轟」勻墨色,流失的墨色處可待紙面稍干後再依原色補勻。畫花瓣、葉面、樹干、石塊等有面積感的部分可水分大一點,一遍遍地「積」出來。有大面積著色的地方,如工筆的荷葉、芭蕉葉等,若在扇面上橫向用筆要受其摺痕的影響無法將墨色染均勻。此時用筆可順著摺痕一檔檔地順染,並隨時用另一支筆加以收拾。如嫌墨色不足應待頭遍干透後再染下一遍,且筆順應與前遍一致,不可來回塗抹,以免將原色泛起把畫面弄「花」。

2、題材取捨
傳統扇面的表現內容多照顧到扇子的實用性,故爾多選擇令人望而升涼,觀則神爽的題材和物象。畫面多出現青山綠水,夏雨秋風,飛瀑流溪,雪野月空,或荷香送爽,或佳色傲霜。一般都是色調清淡,構圖疏朗,與暑熱浮躁形成反差,給人以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如今,隨著扇子引風蔽日等使用功能的逐步消退,扇面畫的題材不再有局限性。依照人們審美觀念和欣賞情趣的變化,各類藝術創作取材日益豐富,扇面畫的創作題材也應更加寬泛。但是,扇面畫做為一種把玩清賞的小品,選題還是要以輕松愉快,閑適恬靜為好。一些過於莊重嚴肅或時髦火暴的題材則不太適宜,即使入畫,也應用一種幽默詼諧或借喻比擬的手法表現為妙,這也許能起到以小情趣反映大境界的效果。

3、隨形布勢
摺扇畫面上寬下窄、狹長而彎曲。這種特定的幅式要求在構圖上也應做特殊安排。扇面雖小卻能容納中國畫中的各種題材,山水、人物、花鳥等科目都可以表現,工筆、沒骨、寫意等技法都能運用。關鍵是如何在這尺幅天地里畫出宛若大作的氣勢來。畫山水,中景、遠景在扇面上都由近及遠逐步拓展,依照扇形格局隨勢伸張可使畫境有深邃感。畫近景也可將「地平線」順應扇面的弧度適當調整,則能「景隨扇面移」了。畫花鳥,可似小窗裁景,大勢取平而令物象布置靈動則能引人入勝。總之,摺扇畫的景物連同題款鈐印都要藉助扇形的開張取勢,結合畫面意境、氣勢進行經營布置。讓圓曲的畫面有平穩感,讓平面的空間有縱深感,方能以小見大。

❹ 請以話說紙扇為題,介紹中國傳統紙扇300字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國家,並逐漸傳入日本和歐洲的許多國家。扇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它可上溯到遠古的虞舜時代,晉人的《古今注》中記載:「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明人也有「舜始造扇」的記載,說明舜帝時就已經有扇子了。在商周時代,人們用雄雉雞絢麗斑斕的長尾製成了「翟扇」,並出現了長柄的「雉扇」。扇此時成了帝王威儀的象徵。雉毛扇到唐朝改成了孔雀毛。據考古發現,四川成都出土的戰國銅壺刻有一個僕人手執長柄扇替主人扇風的圖案,這是目前發現較早的扇子形象。漢末到魏晉南北朝出現了用動物尾毛做成的拂塵,謂之「毛扇」。而另一種以禽類羽毛製成的羽毛扇,質地潔白,毛絨柔軟,輕飄舒適。江南地區以白鵝羽毛製成的羽扇最為著名,多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到了漢代,絲織業開始發展,出現了「紈扇」,因用潔白細絹製成,故又稱之「絹扇」。製作除了用絹外,材料也可用綾、羅、紗等絲織品,又因其「團團如明月」,也稱為「團扇」。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國古代婦女青睞,作為一種主流而大為發展,它在結構和裝飾上力求精緻、華麗、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橢圓、海棠、長方、曲線等形狀。此扇有的以檀香木製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極具情調。大約在宋朝時出現了今日常見的摺扇,因其可折疊,故又稱折疊扇。摺扇方便實用,在民間中廣為流傳。戲曲中的書生,常常人手一把摺扇,成了一種象徵。摺扇繪畫題詩始於明代永樂間,扇面畫使得扇子升華為另一種藝術形式,為歷代收藏家所珍愛。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騷客在扇面上留下的題詩、書法和繪畫,備受人們的珍愛和收藏,由此而繁衍出來的另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扇面書畫。扇面書畫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為後人留下豐富多彩的墨寶和藝術珍品。現存於上海博物館的明代謝縉所繪的《汀樹鉤船圖》,是傳世的明代最早一幅扇面畫。扇面畫常用的題材有仕女、山水、花鳥魚蟲以及詩詞書法藝術等。有時一把普遍的扇子,一經名家題詩作畫而身價百倍。扇子精湛的工藝和傳統書法詩詞繪畫的完美結合,兩者相得益彰,渾然一體,真是妙趣橫生,令人愛不釋手。明代唐伯虎、文徵明、沈周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畫題詩。清代的扇面畫最為豐富,名家輩出,如石濤、八大山人、任伯年、吳昌碩等,都是畫扇高手,因而此時的扇面畫,風格流派異彩紛呈,蔚然大觀。摺扇發展到明代嘉靖年間,分為杭扇、蘇扇、寧扇等流派,它們的藝術風格和製作手法各有特色。杭扇與杭州的龍井茶、絲綢並稱「杭城三絕」,有多種形式的製作,其中又以黑紙扇最為著名,它以柿汁塗扇面,色澤烏黑,經久耐用,既可消暑又可遮陽。蘇州的摺扇以白紙扇為主,製作考究,工藝精良,杭扇、蘇扇多以竹子為扇骨,以紙絹為扇面,雅緻細膩,素有「蘇杭雅扇」之稱。

❺ 紙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我國扇子之所以受人喜愛,除了可以扇風納涼之外,還和扇子雅緻精巧和扇面的書畫藝術分不開。扇子在我國源遠流長,據史書稱:「黃帝作五明扇」,可謂早矣。西周羽製成「羽扇」已具有美學裝飾功能。漢代開始使用輕巧簡便的竹扇,漢代以後又出現以竹為圖框、以綾絹為扇面的紈扇。紈扇又名團扇,宜於書畫,多以骨、玉、象牙等為柄,墜以流蘇,顯得珍貴爾雅,這種扇在我國流行千餘年,特別為閨閣仕女所鍾愛。唐人張彥元《歷代名畫記》載,名士楊修為曹操畫扇,不小心掉了一個墨點,就順勢畫成一隻蒼蠅,可見,至少在魏晉就流行扇上作畫了。

摺扇其實源自日本,製造靈感得自蝙蝠翅膀的開合。北宋年間,摺扇作貢品傳入我國,但尚未廣泛使用,至明清就相當興盛,它易於攜帶,又有舒合之妙,成為文人雅士掌中物。扇骨有用象牙、玳瑁、檀香等名貴材料製成,扇面則分灑金、混金、捶金、塗香數種,有的還請能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細刻,成為一件珍貴藝術品,一扇之價,值以百金。摺扇扇面呈半圓弧形上寬下窄向四處呈輻射狀,因而在構圖章法筆墨形象上都別具風韻,北宋始在摺扇上題詩作畫。明清以來文化人都喜歡在扇上舞文弄墨,使扇面書畫藝術在中國大放異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書面扇面雖幅不盈尺,花鳥蟲魚、山水仕女、人物故事、千姿百態,成為中國繪畫中的一個專門藝術品種。

扇子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裝飾品。它以其價美物廉、方便實用、雅俗共賞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扇子分有摺扇、竹扇、絹扇、羽扇、葵扇和麥稈扇六大類。除了實用性外,作為一種藝術品,它匯集編織、雕刻、書畫、刺綉等工藝技巧,也可作為戲曲、舞蹈、曲藝等表演藝術的道具。它有時候甚至可以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中國民間流傳的活佛濟公的形象,惹人喜愛,它頭戴破僧帽,衣衫襤褸,手持破蒲扇,瘋瘋癲癲,卻愛濟困解難,助人為樂,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三國時蜀相諸葛亮,足智多謀,風流倜儻,輔助劉備建立霸業,每每羽扇綸巾裝束,羽扇常不離手,成了他身份和智慧的象徵。自扇子傳世以來,相關的傳說趣聞多不勝數。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曾遇一賣扇子的老婆婆,她因扇子滯銷而發愁,王羲之即興為之題字,使得老婆婆的扇子大為暢銷,一時傳為佳話。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國家,並逐漸傳入日本和歐洲的許多國家。扇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它可上溯到遠古的虞舜時代,晉人的《古今注》中記載:「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

插花中紙扇怎麼安裝

應該看著說明書,按照說明上的方法查安裝,否則按錯了還得重安。

❼ 紙扇好還是絹布的扇子好

各有優缺點,紙扇容易斷裂,開合比較容易;絹布扇不容易損壞,開合比較困難。專

1、紙扇子是紙做的,絹屬扇子是絹做的,一般紙扇是摺扇,絹扇是圓扇。材質上區分:宣紙扇子扇面是用宣紙製作而成。宣紙以青檀樹皮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為主要配料,主要以手工生產方式生產出來的書畫用紙。

2、絹布扇子扇面是用絹布製作而成,絹布是絲麻織物。外觀上區分:宣紙扇子,在轉動扇面時,沒有明顯的光澤,光影變化不強烈。絹布扇子,在轉動扇面時,有明顯的光澤,光影變化強烈。

3、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四千年歷史,經數千年沿革演變完善改進已發展成為幾百種的扇子家族,但總的歸納為二大類;一平扇不能折疊,二摺扇可自如敞開收疊。

❽ 做圓紙扇的圖片。做最簡單的圓形紙扇圖片。

❾ 紙扇的結構

在唐宋時期發現的扇子。扇子在我國源遠流長,據史書稱:「黃帝作五明扇」,可謂早矣。西周羽製成「羽扇」已具有美學裝飾功能。漢代開始使用輕巧簡便的竹扇,漢代以後又出現以竹為圖框、以綾絹為扇面的紈扇。

我國扇子之所以受人喜愛,除了可以扇風納涼之外,還和扇子雅緻精巧和扇面的書畫藝術分不開。扇子在我國源遠流長,據史書稱:「黃帝作五明扇」,可謂早矣。西周羽製成「羽扇」已具有美學裝飾功能。漢代開始使用輕巧簡便的竹扇,漢代以後又出現以竹為圖框、以綾絹為扇面的紈扇。紈扇又名團扇,宜於書畫,多以骨、玉、象牙等為柄,墜以流蘇,顯得珍貴爾雅,這種扇在我國流行千餘年,特別為閨閣仕女所鍾愛。唐人張彥元《歷代名畫記》載,名士楊修為曹操畫扇,不小心掉了一個墨點,就順勢畫成一隻蒼蠅,可見,至少在魏晉就流行扇上作畫了。

摺扇其實源自日本,製造靈感得自蝙蝠翅膀的開合。北宋年間,摺扇作貢品傳入我國,但尚未廣泛使用,至明清就相當興盛,它易於攜帶,又有舒合之妙,成為文人雅士掌中物。扇骨有用象牙、玳瑁、檀香等名貴材料製成,扇面則分灑金、混金、捶金、塗香數種,有的還請能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細刻,成為一件珍貴藝術品,一扇之價,值以百金。摺扇扇面呈半圓弧形上寬下窄向四處呈輻射狀,因而在構圖章法筆墨形象上都別具風韻,北宋始在摺扇上題詩作畫。明清以來文化人都喜歡在扇上舞文弄墨,使扇面書畫藝術在中國大放異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書面扇面雖幅不盈尺,花鳥蟲魚、山水仕女、人物故事、千姿百態,成為中國繪畫中的一個專門藝術品種。

扇子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裝飾品。它以其價美物廉、方便實用、雅俗共賞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扇子分有摺扇、竹扇、絹扇、羽扇、葵扇和麥稈扇六大類。除了實用性外,作為一種藝術品,它匯集編織、雕刻、書畫、刺綉等工藝技巧,也可作為戲曲、舞蹈、曲藝等表演藝術的道具。它有時候甚至可以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中國民間流傳的活佛濟公的形象,惹人喜愛,它頭戴破僧帽,衣衫襤褸,手持破蒲扇,瘋瘋癲癲,卻愛濟困解難,助人為樂,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三國時蜀相諸葛亮,足智多謀,風流倜儻,輔助劉備建立霸業,每每羽扇綸巾裝束,羽扇常不離手,成了他身份和智慧的象徵。自扇子傳世以來,相關的傳說趣聞多不勝數。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曾遇一賣扇子的老婆婆,她因扇子滯銷而發愁,王羲之即興為之題字,使得老婆婆的扇子大為暢銷,一時傳為佳話。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國家,並逐漸傳入日本和歐洲的許多國家。扇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它可上溯到遠古的虞舜時代,晉人的《古今注》中記載:「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

❿ 紙扇的用途

扇子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裝飾品。它以其價美物廉、方便實用、雅俗共賞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扇子分有摺扇、竹扇、絹扇、羽扇、葵扇和麥稈扇六大類。除了實用性外,作為一種藝術品,它匯集編織、雕刻、書畫、刺綉等工藝技巧,也可作為戲曲、舞蹈、曲藝等表演藝術的道具。它有時候甚至可以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中國民間流傳的活佛濟公的形象,惹人喜愛,它頭戴破僧帽,衣衫襤褸,手持破蒲扇,瘋瘋癲癲,卻愛濟困解難,助人為樂,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三國時蜀相諸葛亮,足智多謀,風流倜儻,輔助劉備建立霸業,每每羽扇綸巾裝束,羽扇常不離手,成了他身份和智慧的象徵。自扇子傳世以來,相關的傳說趣聞多不勝數。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曾遇一賣扇子的老婆婆,她因扇子滯銷而發愁,王羲之即興為之題字,使得老婆婆的扇子大為暢銷,一時傳為佳話。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國家,並逐漸傳入日本和歐洲的許多國家。扇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它可上溯到遠古的虞舜時代,晉人的《古今注》中記載:「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明人也有「舜始造扇」的記載,說明舜帝時就已經有扇子了。在商周時代,人們用雄雉雞絢麗斑斕的長尾製成了「翟扇」,並出現了長柄的「雉扇」。扇此時成了帝王威儀的象徵。雉毛扇到唐朝改成了孔雀毛。據考古發現,四川成都出土的戰國銅壺刻有一個僕人手執長柄扇替主人扇風的圖案,這是發現較早的扇子形象。漢末到魏晉南北朝出現了用動物尾毛做成的拂塵,謂之「毛扇」。而另一種以禽類羽毛製成的羽毛扇,質地潔白,毛絨柔軟,輕飄舒適。江南地區以白鵝羽毛製成的羽扇最為著名,多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到了漢代,絲織業開始發展,出現了「紈扇」,因用潔白細絹製成,故又稱之「絹扇」。製作除了用絹外,材料也可用綾、羅、紗等絲織品,又因其「團團如明月」,也稱為「團扇」。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國古代婦女青睞,作為一種主流而大為發展,它在結構和裝飾上力求精緻、華麗、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橢圓、海棠、長方、曲線等形狀。此扇有的以檀香木製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極具情調。大約在宋朝時出現了今日常見的摺扇,因其可折疊,故又稱折疊扇。摺扇方便實用,在民間中廣為流傳。戲曲中的書生,常常人手一把摺扇,成了一種象徵。摺扇繪畫題詩始於明代永樂間,扇面畫使得扇子升華為另一種藝術形式,為歷代收藏家所珍愛。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騷客在扇面上留下的題詩、書法和繪畫,備受人們的珍愛和收藏,由此而繁衍出來的另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扇面書畫。扇面書畫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為後人留下豐富多彩的墨寶和藝術珍品。現存於上海博物館的明代謝縉所繪的《汀樹鉤船圖》,是傳世的明代最早一幅扇面畫。扇面畫常用的題材有仕女、山水、花鳥魚蟲以及詩詞書法藝術等。有時一把普遍的扇子,一經名家題詩作畫而身價百倍。扇子精湛的工藝和傳統書法詩詞繪畫的完美結合,兩者相得益彰,渾然一體,真是妙趣橫生,令人愛不釋手。明代唐伯虎、文徵明、沈周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畫題詩。清代的扇面畫最為豐富,名家輩出,如石濤、八大山人、任伯年、吳昌碩等,都是畫扇高手,因而此時的扇面畫,風格流派異彩紛呈,蔚然大觀。摺扇發展到明代嘉靖年間,分為杭扇、蘇扇、寧扇等流派,它們的藝術風格和製作手法各有特色。杭扇與杭州的龍井茶、絲綢並稱「杭城三絕」,有多種形式的製作,其中又以黑紙扇最為著名,它以柿汁塗扇面,色澤烏黑,經久耐用,既可消暑又可遮陽。蘇州的摺扇以白紙扇為主,製作考究,工藝精良,杭扇、蘇扇多以竹子為扇骨,以紙絹為扇面,雅緻細膩,素有「蘇杭雅扇」之稱。

熱點內容
青海花兒折牡丹簡譜 發布:2025-05-15 02:57:11 瀏覽:126
七夕圖標 發布:2025-05-15 02:55:08 瀏覽:17
今年七夕節什麼皮膚返場 發布:2025-05-15 02:50:57 瀏覽:830
吃百合惡心 發布:2025-05-15 02:50:28 瀏覽:182
庫丘林情人節回禮 發布:2025-05-15 02:46:37 瀏覽:734
七夕開場詞 發布:2025-05-15 02:45:14 瀏覽:397
在家中如何做簡單的情人節巧克力 發布:2025-05-15 02:43:53 瀏覽:518
牡丹江市西安區郵編 發布:2025-05-15 02:43:48 瀏覽:312
山泥種茶花 發布:2025-05-15 02:42:11 瀏覽:938
采購綠植介紹 發布:2025-05-15 02:37:30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