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的花卉
A. 花卉資料
菊花
【別名】壽客、金英、黃華等
【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科屬】菊科菊屬
【生態習性】菊屬30餘種,我國原產的有17種。菊花適應性強,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攝氏度,最高32攝氏度,最低10攝氏度,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為-10攝氏度。花期最低夜溫17攝氏度,開花中後期可降至13~15
攝氏度。喜充足陽光,也稍耐陰。較耐旱,忌積澇,喜地勢稍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至微鹼性土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秋菊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h以上的黑暗與10攝氏度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但夏菊能在夏季長日照下進行花芽分化和開花。菊花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菊花可用種子繁殖和營養繁殖。種子發芽適溫25攝氏度,2~4月播種,可當年開花,此法僅用於育種。營養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壓條及組織培養等,生產中以扦插法為主,此法又分根櫱插、嫩枝插、單芽插及帶蕾插等。根櫱插,自根莖抽生的分櫱常稱「腳芽」,在秋冬間切取離植株較遠的茁壯根櫱。按株距3~4cm,行距4~5cm扦插,保持7~8攝氏度,春暖後移於室外。嫩枝插,2~8月間剪取嫩梢插於苗床中,在18~21攝氏度溫度下,20~30天生根後即可上盆。單芽插,從枝條上剪取帶腋芽的1葉扦插,僅用於珍稀品種的繁殖。帶蕾插,用帶蕾的側枝或主枝扦插,用於珍稀品種繁殖,或培養案頭菊。嫁接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常用於懸崖菊、塔菊及大立菊的賠養。分株在3月間進行。
1.花壇小菊栽培用小菊或地被菊為深秋花壇,可以選取早花而花期長的品種,在5~6月扦插成活後選排水良好土地作畦,以30cmX30cm株行距種植。經多次摘心養成叢株,於8~9月之間定頭、現蕾後定植。
2.盆菊栽培我國盆菊主要用於國慶節,多採用早菊品種或對秋菊品種進行遮光栽培。國際上盆栽菊花主要供應母親節,栽培盆菊的全過程都在溫室內進行。溫室每半個月全面消毒一次,扦插苗生根後經常用肥水灌溉。經摘心,換大盆,使其 達到所需要的分枝數,用矮壯素控制植株高度,並進行短日照處理,可調節開花時間。
3.切花菊栽培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產中佔有重要地應。要求花型整齊,花徑7~12cm,花色鮮艷,花朵半開,無病蟲,葉濃綠,莖直,高80cm以上,水養期長。切花栽培與秋菊常規栽培相似,株距12~13cm,行距約15cm,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扶持植株。採收時離地畫10cm剪下,去掉下部1/3的葉片,10~12支一束包裝運銷。一些國家為了保證切花菊質量,在溫至內生產,肥料的種類、比例、施用時間都嚴格根據計劃執行,極大程度上滿足了菊花的生長需要,能夠充分表現品種的特性。
4.促成和抑制栽培 在長日照季節,用35~50cm高的植株,於每日17時至次層7時遮光,或日出前至9~10時遮光,每日日照10h,至花蕾現色時停止遮光,可提前開花,稱促成栽培。於短日照季節,每天加光至14.5h,以控制花芽分化,延遲開花時間,稱控制裁培。
5.非常規栽餡 包括(1)標本菊栽培;(2)懸崖菊栽培;(3)大立菊栽培;(4)塔菊(十樣錦)栽培;(5)案頭菊栽培等。
菊花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銹病、黑銹病、棍腐病等,為防治這些病害應注意通風和防止土壤過濕,及時清除和銷毀病株、病葉,盆土宜用福爾馬林液消毒;生長期用波爾多液,68%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溶液,或50%可濕性托布津粉劑與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O~800倍液噴施。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小地老虎、菊花鑽心蟲、綠盲椿象等,可通過加強栽培管理、人工捕捉以及噴約進行防治。
雛菊
【別名】延命菊、春菊
【學名】Bellis perennis
【科屬】菊科雛菊屬
【生態習性】雛菊原產歐洲至西亞,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喜冷涼、濕潤和陽光充足,較耐寒,地表溫度不低於3~4攝氏度條件下可露地越冬,但重瓣大花品種的耐寒力較差。對土壤
要求不嚴,不耐水濕。為當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播種、分株和扦插繁殖均可。種子發芽適溫22~28攝氏度。華北地區8月下旬至9月上旬露地播種,播後5~10天出苗,於10月下旬移入陽畦越冬。翌年4月下旬定植,株行距12cmX15cm。生長季節給予充足肥水,則開花茂盛,花期也可延長。雛菊須根發達,開花後可分根繁殖,栽於花盆,置冷涼處越夏,初冬移入溫室,加強肥水管理,冬季或翌春可再次開花。夏季炎熱天氣往往生長不良,甚至枯死。
金盞菊
【別名】長生菊
【學名】Calenla officinalis
【科屬】菊科金盞菊屬
【生態習性】原產歐洲南部加那利群島至伊朗一帶地中海沿岸。性較耐寒,我國長江以南可露地越冬,黃河以北需入冷床或行地面覆蓋越
冬。不擇土壤,但以疏鬆肥沃土壤生長旺盛。喜照光充足。能自播繁衍。為一二年生花卉。【栽培管理】播種法繁殖,我國華北地區於9月上中旬播種,10月下旬假植於陽畦,加蓋蒲席越冬,4月下旬定植,5月上旬開花。春季播種,初夏開花。涼爽處栽培能安全越冬,9、10月間再次開花。注意花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大麗花
【別名】天竺牡丹、西番蓮、大麗菊、大理菊、地瓜花
【學名】Dahlia pinnata
【科屬】菊科大麗花屬
【生態習性】原產墨西哥高原地帶,不耐寒,在酷暑下生長不良,生長適溫為10~30攝氏度。喜光但不宜過強。不耐乾旱,且怕澇。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當年
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繁殖以分株、扦插為主,播種適於矮生花壇品種及培育新品種。分株,於春季發芽將塊根分割,每株塊根帶根莖芽1~2個,植於木槽或花盆內。扦插,早春將塊根置於木槽中,棍冠露出土表,放在溫床上催芽,侍芽長到6~7cm時,留基部一對葉,截取插穗扦插,其葉腋處可再萌生新芽。如此重復扦插,一墩塊根可繁殖幼苗50~100株,溫度15~22攝氏度,15~20天生根。播種,於春季在露地或溫床條播,也可溫室盆播,適溫12~30攝氏度。當盆播幼苗長至4~5cm時,需分苗到花槽或花盆中。播種能迅速獲得大批實生苗,但性狀易發生變異。待苗高8~10cm時栽入口徑10cm的花盆,一盆3株,苗高12~15cm時分盆。每盆一株。 20~30天後,換16cm盆,並加施肥料。待根系長滿盆時即可露地定植。盆栽需換33~40cm的花盆。夏季高溫時,葉面每天噴水1~2次。當幼苗葉色淡綠時,追肥1~2次。盆栽以腐殖土為基質。
露地栽培:栽植密度因品種而異,每平方米1~3株。需立支架。現蕾後不宜而過多氮肥,否則莖、葉徒長,影響開花。盆栽:選用矮生品種的,控制株高在35~60cm之間,花徑可達25~35cm。塊根貯藏:將塊根干早霜後挖出,留至16cm左右,晾曬後,藏於背陰處,溫度保持3~5攝氏度。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防治方法是加強田間管理,切除早期癌腫,用甲醇:冰醋酸:碘片=4:2:1的混合液塗於癌面及周圍。白粉病,病株噴施800~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乙磷鋁,7~10天一次。葉斑病,交替噴灑0.5波美度石硫合劑與波爾多液,發病期隔10天噴一次800倍液退菌特或多菌靈液。主要蟲害有紅蜘蛛、蚜蟲、食心蟲等,應及時防治。
翠菊
【別名】江西臘、藍菊、七月菊
【學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科屬】菊科翠菊屬
【生態習性】翠菊原產我國,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雲南和四川等省,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現世界各國已廣泛栽培。喜光照充足、溫暖濕潤環境,耐寒性不強,越冬最低溫度2~3攝氏度,高溫下延遲開花或開
花不良。對土壤要來不嚴,喜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分期播種,5~10月份均有花開放,單株花期約10天。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種法繁殖。因品種和應用要求不同,矮型品種,2、3月在溫室播種,5、6月開花;4、5月露地播種,6、7月開花;7月上中旬播種,10月1日前後開花;8月上中旬播種,幼苗在冷床越冬,翌年5月1日前後開花。中型品種,通常5、6月播種,8、9月開花;3月播種,冷床越冬,翌年5~6月開花。高型品種,夏季播種,秋天開花。10~20攝氏度的條件下,4天可發芽。兩枚真葉時分苗,晚霜過後定植露地。應施足基肥,並經常追肥,注意淺耕保墒。北方秋播小苗植於冷床越冬。華東地區10月下旬播種,用稻草覆蓋即可露地越冬。矮型品種現蕾後應控制澆水,以形成低矮株型,使開花繁茂。常見病蟲害有:銹病,可用12O~16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或250~300倍敵銹鈉液防治。立枯病,可用100倍福爾馬林進行土壤消毒。紅蜘蛛,可噴施1500倍樂果防治。
荷蘭菊
【別名】紐約紫菀、柳葉菊
【學名】Aster novi-belgii
【科屬】菊科紫菀屬
【生態習性】原產北美,現廣泛栽培於北半球溫帶地區。耐嚴寒,也較耐旱。適應性強,喜陽光充足及通風良好的環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原始類型用播種法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中旬露地播種,發芽適溫為15~18攝
氏度,播後14天出苗。栽培品種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秋季,剪去植株地上部分,移至陰畦或塑料大棚過冬,待基部櫱芽長約10cm,具8片葉時取下扦插於地溫22~24攝氏度的苗床上,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北方地區分株時間應在土壤上凍前一個半月。生長前期(5、6月份)應適當修剪,7、8月整形摘心,欲使10月1日開花。應在9月5日前後進行最後一次摘心。荷蘭菊易罹白粉病與褐斑病,應及早用等量式波爾多液、100O倍百菌清液或托布津液防治。
向日葵
【別名】葵花、轉日蓮
【學名】Helianthus annus
【科屬】菊科向日葵屬
【生態習性】原產北美。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區為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喜溫暖,要求陽光充足,耐旱,耐瘠薄,鹽鹼地也能生長。為一年生草本植物。
【栽培管理】播種繁殖。早春露地直播,在4~5攝氏度下可發芽,7天後出生。幼苗生長迅速,應及時間苗。株行距一般40~60cm,管理粗放,易於栽培。
一枝黃花
【別名】加拿大一枝黃花
【學名】Solidago canadensis
【科屬】菊科一枝黃花屬
【生態習性】原產北美東北部。喜陽光充足和涼爽高燥的環境。較耐寒、耐旱,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為宜。為當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分株及播種繁殖。分株春、秋季均可,每 3 年分株一次,分株時每個新株應
有3個以上的芽。3~4月播種。地栽、盆栽均可。實生苗翌年開花。栽培管理極為粗放。露地栽培2~3年需重栽一次。
孔雀草
【別名】紅黃草、藤菊、小萬壽菊
【學名】Tagetes patula
【科屬】菊科萬壽菊屬
【生態習性】原產墨西哥。喜陽光充足,但在半陰處也能生長開花;喜溫暖。但能耐早霜;
耐旱力強,忌多濕。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移植,生長迅速,栽培容易,病蟲害較少。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用播種或扦插繁殖。3~4月播種於苗床,種子發芽適溫為20攝氏度左右。幼苗生長迅速,應及時間苗。真葉2~3片移植,5月下旬定植露地,一般60~70天開花。也可直播,播後一般50~60天開花。5~6月扦插,約15天生根,20天可出圃,30天後開花。後期易倒伏,且枝葉枯老,若及時摘除殘花,疏去過密莖葉,施追肥一次,可再次開花。炎夏容易發生紅蜘蛛,可噴1000倍三氯殺蟎醇防治。
百日草
【別名】步步高、節節高、對葉梅、五色梅
【學名】Zinna elegans
【科屬】菊科百日草屬
【生態習性】原產北美、墨西哥及南美等地,世界各地有栽賠。喜溫暖,不耐寒。宜陽光充
足,在長日照條件下舌狀花增多。耐乾旱、耐瘠薄,忌連作,對土壤要求不嚴。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種法繁殖。發芽適溫20~25攝氏度,7~10天出苗,播種後70天左右開花。真葉2~3片時移苗,真葉4~5片摘心促分枝,幼苗經2~3次移植後即可定植。移植後14天可施追肥,並及時中耕。切花品種可於4月上旬直播,真葉1~2片時間苗,真葉4~5片時摘心,每株保留4~5個分枝,及時施肥、澆水、中耕、除草等,6月中旬可切取花枝。
瓜葉菊
【別名】干日蓮。甩時琶
【學名】Senecio hybris
【科屬】菊科瓜葉菊屬
【生態習性】瓜葉菊喜冷涼氣候,忌酪暑,帕嚴寒。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育適溫10~15攝氏度,小苗能經受1攝氏度左右的低
溫。不須強烈的直射光,以略有遮蔭處和明亮的散射光為宜。
【栽培管理】以播種法繁殖。6~9月播種,20~25攝氏度的條件下,10~20天出苗。小苗定植於口徑15cm的小盆中,定植後15~20天追施稀薄肥料1次,直至第一朵花開放,停止施肥。如需延遲花期,可將植株置於冷床,至用花的前40~45天翻盆移入溫室,加溫養護。如需花朵同時開放,需要進行整形。瓜葉菊為重要的冬季花卉,適於室內和陽台種植。
B. 世界十大花卉
1、大王花
http阿諾爾特大花(Rafflesia arnoldii),又名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也是最臭的花。不過,這倒是它吸引蒼蠅等昆蟲來傳播花粉的好辦法。目前這種花只生活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上那些像葡萄藤一樣的熱帶藤類植物中,而且只能看到它的花。這種花沒有葉、桿和根,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是一種寄生生物。
2、巨型海芋
2006年8月11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植物園,一位觀眾給首次盛開的珍稀和瀕危的巨型海芋(Amorphophallus titanum)拍照。由於它開放時會散發一股類似腐屍並混合著糞便的味道,奇臭無比,因此被稱為「屍花」。據了解,人類1878年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上首次發現了巨型海芋。它一天可以長1.8-2.1米,簡直難以置信。
3、白鷺花
白鷺是一種長得像鸛似的鳥,在南歐和亞洲發現有。這種花也有同樣的名字,因為它酷似飛行的白鷺。
4、忘憂草
忘憂草也叫熱帶豬籠草或捕蟲草,是遍布亞洲的一種食肉植物。動物一旦爬進其植物中,就會落入水淋淋的陷阱里而被淹死。據悉,在印度有一種名為「Nepenthes Tanax」忘憂草甚至還吃老鼠呢。
5、蝙蝠花
老虎須(Tacca chantrieri)通常又叫蝙蝠花,在溫暖氣候下生長茂盛。此幽靈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亞。
6、好望角茅膏菜
開普茅膏菜俗稱好望角茅膏菜,是生長在南非的食肉植物。它的莖通常會長到幾厘米高,上面長著細長的葉子。這種植物上會漸漸開出許多誘人的花朵和粘性觸須,堅定不移地等候獵物的到來。此特別植物原產於南非的好望角省。
7、樹木扼殺者
真是名副其實,這種扼殺樹木的無花果植物將自己纏繞在樹木上,直達樹冠,以此來獲取陽光。其根還會擠壓樹干,切斷樹木營養物質的流動。
8、維納斯捕蠅草
維納斯捕蠅草是幾種能快速運動的植物之一。此植物等待其美味的到來,一旦昆蟲進入其陷阱之後,它就會猛然地閉合。
9、銀扇草
銀扇草因其果莢形狀酷似錢幣,故有金錢花、大金幣草之稱,在歐洲到處都有。它因其透明的種子夾又被稱作「年度忠實」。
10、龍海芋
龍海芋(學名Dracuunculus vulgaris),其中心主莖上長有深紫色花,直立的花莖周圍長有較大的綠葉子,葉子上有白色葉脈。
C. 世界前十花卉企業是
世界十大花卉企業現在應該還是沒有出現在排行榜中。
樓主以後知道了也請告訴我一下。
世界花卉十大知名品種
1、大王花
http阿諾爾特大花(Rafflesia arnoldii),又名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也是最臭的花。不過,這倒是它吸引蒼蠅等昆蟲來傳播花粉的好辦法。目前這種花只生活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上那些像葡萄藤一樣的熱帶藤類植物中,而且只能看到它的花。這種花沒有葉、桿和根,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是一種寄生生物。
2、巨型海芋
2006年8月11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植物園,一位觀眾給首次盛開的珍稀和瀕危的巨型海芋(Amorphophallus titanum)拍照。由於它開放時會散發一股類似腐屍並混合著糞便的味道,奇臭無比,因此被稱為「屍花」。據了解,人類1878年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上首次發現了巨型海芋。它一天可以長1.8-2.1米,簡直難以置信。
3、白鷺花
白鷺是一種長得像鸛似的鳥,在南歐和亞洲發現有。這種花也有同樣的名字,因為它酷似飛行的白鷺。
4、忘憂草
忘憂草也叫熱帶豬籠草或捕蟲草,是遍布亞洲的一種食肉植物。動物一旦爬進其植物中,就會落入水淋淋的陷阱里而被淹死。據悉,在印度有一種名為「Nepenthes Tanax」忘憂草甚至還吃老鼠呢。
5、蝙蝠花
老虎須(Tacca chantrieri)通常又叫蝙蝠花,在溫暖氣候下生長茂盛。此幽靈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亞。
6、好望角茅膏菜
開普茅膏菜俗稱好望角茅膏菜,是生長在南非的食肉植物。它的莖通常會長到幾厘米高,上面長著細長的葉子。這種植物上會漸漸開出許多誘人的花朵和粘性觸須,堅定不移地等候獵物的到來。此特別植物原產於南非的好望角省。
7、樹木扼殺者
真是名副其實,這種扼殺樹木的無花果植物將自己纏繞在樹木上,直達樹冠,以此來獲取陽光。其根還會擠壓樹干,切斷樹木營養物質的流動。
8、維納斯捕蠅草
維納斯捕蠅草是幾種能快速運動的植物之一。此植物等待其美味的到來,一旦昆蟲進入其陷阱之後,它就會猛然地閉合。
9、銀扇草
銀扇草因其果莢形狀酷似錢幣,故有金錢花、大金幣草之稱,在歐洲到處都有。它因其透明的種子夾又被稱作「年度忠實」。
10、龍海芋
龍海芋(學名Dracuunculus vulgaris),其中心主莖上長有深紫色花,直立的花莖周圍長有較大的綠葉子,葉子上有白色葉脈。
D. 這篇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是誠信嗎 美國紐約市有一個著名的植物園,每天吸引大批遊客,人們紛紛前往
不大好,不切題。倒不如立意成:美好的事物大家都來保護,才能長內久,罪惡的事物大家都容來譴責,罪惡就不再猖獗。一個公園管理員很難實施的事,通過一個機智的規定,讓大家都行動起來,讓保護花朵更加切實可行。
或許在花園裡面,大家是為了200美金這個「利益」去監督別人的,如果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中,每個人都為了讓我們社會更加美好,我們的國家更加公平這個「利益」,去監督他人並規范自己,我們的公交車上就不會出現不讓座、偷竊這種有違道德的事……
碼了半天的字,希望你一定要採納我喲
E. 荷蘭的國花有什麼和什麼的美譽
荷蘭的國花是鬱金香,有著「斯達巴克」,「夜皇後」及「中國女性」等美譽
F. 女友在紐約,想送束鮮花給她,該怎麼做
哦,你的女友可以通過花店微信支付養花店送花給你,這樣就可以了
G. 為什麼說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場
鮮花除在本國銷售外,絕大部分銷往國外。全國共有11億平方米的溫室用於種植回鮮花和蔬答菜,花卉出口占國際花卉市場的40%-50%。在鮮花旺季,每天都有飛機將鮮花送往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約有500家專門經營鮮花的出口商。荷蘭的花市很多,比比皆是,較大的有13個,阿姆斯特丹附近的阿斯梅爾花市是世界最大的花卉市場。該花市平均每天賣出600多萬份剪花和盆花,其中80%銷往國外。每年4-6月份,天天都有裝載鬱金香等鮮花的冷藏車和飛機,直抵紐約、巴黎、倫敦等大城市。花給荷蘭帶來的經濟效益,還表現在鮮花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如世界最著名的鬱金香展覽園地「哥根浩夫」公園,每年4-5月份,吸引了歐洲各國前來賞花的遊客達80萬。
H. ''花之王國''是哪個國家
荷蘭吧?鬱金香之國
保加利亞 玫瑰國
I. 介紹紐約一些必去的地方,比如自由女神,曼哈頓,etc
游覽景點
http://www.cistc.gov.cn/embassymember/browse.asp?id=56874&site=5461
紐約是世界上主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紐約有300多家賓館,15,000多家餐館,市內擁有諸多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為了方便記憶,挑選出其中的一些景點編成短語並簡介如下:
一個中心: 世界貿易中心(遺址)
兩個基本點: (1)自由女神(紐約的象徵)
(2)聯合國(世界人民之家)
三個代表: (1)帝國大廈(紐約最高建築的代表)
(2)時代廣場(紐約燈火最旺的夜景代表)
(3)華爾街(資本主義世界的代表)
四項基本原則: (1)看百老匯戲
(2)參觀大都會博物館
(3)登航空母艦
(4)逛唐人街
五朵金花: (1)南街碼頭
(2)洛克菲勒中心
(3)中央火車站
(4)中央公園
(5)格蘭特紀念堂—哥倫比亞大學
世界貿易中心(遺址)。1973年建成的世界貿易中心為兩座並立的方柱形建築,高419米,110層,是當時紐約的最高建築物。2001年9月11日在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中倒塌焚毀。紐約市規劃在其原址上建立新的建築物。
自由女神。建成於1886年,是法國人民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和兩國人民友誼而贈送的禮物。自由女神像連底座約高100米,內有螺旋形階梯和電梯可抵達女神像頭部。頭部內是一間可容40餘人的觀覽廳,可眺望港區全景。自由女神像被視作紐約市的「陸標」。
聯合國。聯合國總部佔地18英畝,整個地段屬於聯合國所有,是國際領土。總部由六座相連的主要建築物組成:大會大樓;會議大樓;秘書處大樓;圖書館大樓;北草坪擴建部分和增建南樓。聯合國總部常年召開各種會議,在會議室、大廳和走廊裡布置著各國捐贈的禮物,號稱「世界人民之家」。
帝國大廈。紐約的最高建築物,完成於1931年,樓高381米,有102層。在第86樓上有一展望台,氣候晴朗時,可以眺望周圍50英里以內的景色。在這座大廈取景拍攝的電影超過 100 部,它的名氣每年吸引將近400萬遊客前來此地溫習扣人心弦的劇情畫面。
時代廣場。1904年4月8號,當時的紐約市長麥內倫為了奉承剛剛進駐百老匯大道與46街交叉口的紐約時報,把這片開闊地改名叫時代廣場。改名三年以後,紐約人想到了一個絕招,就是每年除夕晚上,在新年到來的那一刻,從高樓上往下丟綵球、灑綵帶,營造過年的歡樂與熱鬧氣氛,以吸引觀光客。從此以後,迎接新年就成了時代廣場每年必備的招牌活動;而每逢美國大選或是棒球比賽的時候,紐約人也會自動的到時代廣場去湊湊熱鬧。時代廣場以廣告和夜晚的燈光最著名,可謂「越夜越美麗」。隨著代表科技績優股的那斯達克交易中心的進駐,這個廣場又搖身一變成了新的金融中心。每年大約有2,600萬人次的觀光客到時代廣場朝聖,經常是人頭攢動,水泄不通。
華爾街。美國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華爾街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荷蘭統治時,在這里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這條街上的聯邦廳曾是美國第一屆國會的所在地,首任總統華盛頓就是在這里宣誓就職的,如今大門前聳立著華盛頓像以紀念此事。不過華爾街作為政治中心只是短暫的一瞬,而作為金融中心卻一直輝煌奪目,經久不衰。華爾街兩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樓豎立,街道如同峽谷,抬頭只能望見一線天。數不清的大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交易所都在這里駐足。每天成千上萬的白領階級涌到這里上班。而住在郊區的金融巨頭們則不必受擠車堵車之苦。他們上下班乘飛機,直升機場就設在華爾街東端不遠的東河畔。華爾街設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也成了資本主義的代名詞。
百老匯。百老匯大道是一條南北方向貫穿曼哈頓全島的大道,其中心地帶在第42街時代廣場附近,周圍雲集了幾十家劇院,上演被稱為現代歌舞劇的劇目。百老匯歌舞劇起源於19世紀中葉,當時的百老匯大道就已經成為美國戲劇藝術的活動中心。美式英語中創造了一個極為形象生動的詞-白色大道(The Great White Way)來形容百老匯大道入夜後的「星光燦爛」。20世紀20年代末,是百老匯藝術的鼎盛時期,1925年這里的劇院達到80家之多。而今百老匯是美國現代歌舞藝術、美國娛樂業的代名詞。每年都有幾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紐約欣賞百老匯的歌舞劇。百老匯的表演形式融舞蹈、音樂、戲劇於一體,有些劇目更是融藝術與大眾品味於一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特點是通俗易懂,舞檯布景富麗堂皇,加上各種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配合聲響、燈光,使得舞台表演變幻莫測。台上演員載歌載舞,台下觀眾如醉如痴;氣氛熱烈,使演員和觀眾的交流融為一體。百老匯藝術對於推動美國戲劇、歌舞表演藝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許多好萊塢的明星大腕都是從百老匯的舞台藝術表演起家後走上電影明星的道路。如今,百老匯歌舞劇已經成為紐約市文化產業的支柱之一,整個百老匯地區,每年的票房總收入為12億美元左右。劇目的排演與否完全依靠票房價值,一些題材嚴肅、藝術實驗性強的劇目受經濟效益所限往往不能到百老匯上演,只能到被稱之為「外百老匯」(Off- Broadway)和「外外百老匯」(Off-Off-Broadway)的劇院上演。
大都會博物館。建於1880年,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收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大都會博物館自詡其展品呈現五千年的世界文化,絕非誇大之言,展出 的內容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館內陳列著一排排埃及木乃伊和整座埃及古代神廟、安那托尼來象牙製品、伊朗銅器、日本盔甲、荷蘭油畫、法國雕塑、英國銀器、希臘彩瓶、敘利亞玻璃、美國現代派繪畫,不一而足。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這里館藏的中國古代物品也很豐富,包括商周漢青銅器、唐宋明清瓷器、明代木傢具、清代繪畫等,其中有些還是中國已經失傳的孤品,可謂價值連城。我國的蘇州園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館主樓二層北廳之中。在博物館的美國館里可以領略到初期美國人的生活狀況。
航空母艦博物館。這是由274米長的無畏號航空母艦,Growler 號核子導彈潛艇和越戰時期 Edson 號驅逐艦組成的水上博物館。「 無畏號 」 航空母艦60年前開始服役,代表美軍參加過二戰和越戰,退役後於1982年改建成世界上最大型的流動博物館,向世人講述當今全球最強大的海空力量的過去與未來。艦上巨大的船艙和甲板展示著各種型號的作戰機四十多架,包括隱形轟炸機等高科技的航空器。旁邊碼頭上停靠的潛艇,在進去之前要先經過一個小小的測試洞,能鑽過去的話,才能進潛艇參觀,否則下去時會被艙門卡住。
唐人街。紐約唐人街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居住著大約8萬名中國移民,大多數來自於廣東和福建兩省。唐人街上處處飄溢著華夏的文化傳統。孔子廣場方圓150米,孔夫子6米高的青銅像端立在廣場一側,像身華光溢彩,面容慈厚可掬,體現華夏子孫對自己文化先祖的敬仰,背倚一幢41層宏偉氣魄的摩天大廈,稱作「孔子大廈」。唐人街里的店鋪從華人華僑經營的飯店餐館、超級市場、服裝店、鮮魚店到中文印刷公司、中文書店、中葯店、華人律師事務所、診所,可謂五光十色應有盡有,人稱從接生到火化的人生全套中文服務這里都有。這里不僅商店招牌用中文書寫,連路牌也以中文標明,中國式的牌樓古色古香,鮮艷奪目;朱門碧瓦,畫棟飛檐的房屋光彩照人。房頂日照朝天,雙龍繞背,牌樓彩繪精雕,飛龍虎虎生風,小鳥振翅待飛,奇花異卉各展風姿,就連路邊的電話亭也是中國風格的寶塔形,一切的一切都讓人感覺自己彷彿置身在中國。
南街碼頭。紐約當初興起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南街的水運。美國獨立後,紐約成了臨時首都,由於紐約港有終年不凍,港闊水深的優勢,自然成為美洲主要貨物吞吐港口。1860年以前「紐約」指的就是南街,那時南街到處是商店、酒店、市場、旅館、倉庫以及桅桿林立的帆船。帆船帶來了歐洲、中國、印度等地的貨物、絲綢、茶葉等,再由此轉口至北美其它地方分銷,南街那時可謂盛況空前。爾後,輪船取代了帆船,由於輪船吃水較深,就改泊在曼哈頓西邊哈德孫河的深水碼頭,這時布魯克林大橋也正式通車,替代了南街通往布魯克林的渡輪,南街彷彿從此被斬斷手腳,競爭優勢盡失,很快就沒落了。直到1967年南街才枯木逢春,當時熱心公益的人士在尋根的狂熱下,由紐約政府支助,成立非營利性的南街博物館,並成功舉辦多次活動,進而將南街放在「歷史古跡」大傘的保護下,積極推動更新計劃,由紐約州政府、公益人士及專家共同參與,1980年通過了都市計劃審查,正式進行開發作業,整個觀念就是藉由博物館、古董船、商業區、服務區、展示區等不同分區,使遊客可以遙想南街往昔的盛況,內容包括建設步行區、擴充博物館、整建舊商場及特產、紀念品商店,另外還興建一棟政府大樓及17號碼頭工程。自1983年7月重建第一階段工程完工後,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前來參觀,成為都市更新成功的典範。南街入口處的主要設施是泰坦尼克號紀念碑,陸上有14棟歷史建物,最老的一棟建於1797年,逛游其間,除了瀏覽、購買紀念品,參觀歷史古屋,還可以到在地劇院欣賞港埠的滄桑史;水上有15、16號碼頭長期停泊的五艘博物館船,其中最出名的是曾與中國通商的舊式帆船「北京號」[Peking]商船,登船可以實際了解古代貨船、漁船、渡輪的結構和操作。17號碼頭商場是填河興建的,有三層樓,可容納100多家服飾、旅遊紀念品店及展示區。站在南街碼頭可以看到現代摩天大樓映襯著古代帆船林立的桅桿,滔滔河水上凌空飛架的鐵橋,往來穿梭的遊艇和輪船,景色美不勝收。
洛克菲勒中心。建於1931~1940年,是美國洛克菲勒財團投資建造的大型商業娛樂和辦公建築群,佔地8.9公頃,共有建築19座。建築群的中央是一個下凹的小廣場,廣場正面有一座金光閃閃的希臘神普羅米修斯飛翔著的雕像,下面有噴泉水池,浮光耀眼,冬季可作溜冰場。小廣場的周圍有帶狀街心花園,供人們小憩,並經常舉辦各種展覽。中心的各個建築物之間都有地下通道連接。建築群的主體是GE大廈,70層,高259米。外觀強調垂直線條,是板式高層建築的雛形。整組建築群布局緊湊,建築密集有序。這里有NBC新聞網總部,時代華納等美國主要出版社,以及全世界最大的新聞中心——美聯社。每天在這里上班的總人數達65,000人。這里的餐廳、葯店、理發店、銀行、電影院、書店等設施樣樣齊備,儼然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由於工作、休閑功能建築的綜合搭配,晚上十點,這里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從1932年起,每年聖誕節前夕,洛克菲勒中心廣場都要豎立一棵紐約市最大的聖誕樹,這里的聖誕夜景是來紐約的遊客必看之處。北京市在規劃建設中央商務區(CBD)時就參考了洛克菲勒中心的經驗。
中央火車站。1871年,美國航運大王梵德比爾特在第42街設了一座火車站,後因容量不夠而撤除。1902年,紐約市議會通過決議禁止蒸汽機車進入市區。紐約中央鐵路公司決定覆蓋市區的全部鐵路,使火車在紐約市區行駛時都在隧道里。1913年興建了這座布雜學院式建築風格的火車站,成為紐約市最重要的門戶和地標之一。中央火車站每天到站和離站的列車有500個班次、50萬人進出。車站最吸引人的是挑高的候車大廳和人車分道的設計。候車大廳里的主樓梯按照法國巴黎歌劇院的風格,讓人聯想起早期火車旅行的黃金時期。大廳的拱頂圖案是由法國藝術家黑魯根據中世紀的一份手稿繪制的黃道12宮圖,共有2500多顆星星,星星的位置由燈游標出,一通電源便滿目生輝。中央火車站在解決乘客換乘問題方面很有前瞻性,不出站就可以換乘紐約市內的地鐵,出了站門口就可以乘坐公共汽車。
中央公園。19世紀50年代,紐約等美國的大城市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湧入城市,經濟優先的發展理念,不斷被壓縮的公共開敞空間使得19世紀初確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無遺。包括傳染病流行在內的城市問題凸現,使得滿足市民對新鮮空氣、陽光以及公共活動空間的要求成為地方政府的當務之急。1844年,詩人布賴恩特最先提出「城市的綠地就是城市的肺」這一觀點,建議在鄰近都市的空地預留一大塊土地,這就是紐約中央公園的雛形。1857年,奧伍斯特和沃克斯聯合規劃了紐約中央公園,佔地面積達840英畝,其中配置了大面積的草坪,以原生植物圍繞作為背景,涉及曲線形式的園內道路,在高低起伏、開闊和空曠的草坪四周,以各種樹木圍合成各種不同形態的空間,以便在繁華的城市中心創造一種特殊氣氛,提供紐約人一個宛如鄉村景緻的休閑去處。同時,公園中也保存了曼哈頓原有的地形和地表的變化,為曼哈頓原貌留下了些許的記憶。中央公園於1873年全部建成,歷時15年。在建設過程中,中央公園共種植了1400多種樹木和花卉,創造了湖泊、林地、山岩、草原等多種自然景觀。自19世紀中葉建成後,盡管紐約的地價不斷的飛漲,但這塊綠地卻能夠被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公園四季皆美,春天嫣紅嫩綠、夏天陽光璀璨、秋天楓紅似火、冬天銀白蕭索。公園四周有許多出入口,遊人可以隨意進出,每天有難以數計的市民與遊客在此從事各項活動和運動。公園里有吸引小朋友的動物園,每年夏天免費演出莎士比亞戲劇的戴拉寇特劇院,取自聖經故事的畢士達噴泉,被當作日光浴場的綿羊草原,經常舉行船艦模型比賽的「模型船池塘」,座落在遠景岩上的眺望台城堡等。紐約的報紙稱它是「一座人民的公園,城市的綠肺,男女老少、各階層人民的休閑場所,是一個給任何人以同等機會的游樂場所,是一個浪漫極致的創造,也是一杯提神的飲料」。美國著名建築評論家說,中央公園「雖不是一棟建築物,卻是紐約最偉大的建築」。現代人都體會到城市中的綠色空間是一種十分珍貴的稀缺資源。從紐約的發展過程來看,像中央公園這樣大規模的綠色空間只有在城市化之前預先規劃設計甚至建造才可以實現。城市一旦形成,幾乎不存在形成大面積綠色空間的可能。
格蘭特紀念堂—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第十八任總統、美國第一位四星上將格蘭特的紀念堂坐落在紐約哈德孫河畔,這是一座雄偉的下方上圓形白色花崗岩建築。紀念堂大廳中央一個圓形沉入式陵寢內安放著兩口8.5噸重的紅色花崗岩石棺,具有傳奇色彩的格蘭特將軍和他的夫人分別長眠其中。大廳周圍懸掛著戰旗、戰場形勢圖,還有格蘭特將軍手下最得力的將領們的塑像。在紀念堂的北側有一棵李鴻章於1897年5月任清朝特使出訪美國時親手種植的樹。樹下有一塊用中英文篆刻的銅牌記載著這段史實。
與格蘭特紀念堂相距不遠的哥倫比亞大學建於1756年,屬殖民地時期北美建立的最早的幾所大學之一。建校250年來,共培養出各類學生近25.4萬名,分布在包括美國在內的180個國家和地區,也出了近代中國不少名人,如早期的胡適之、陳公博、宋子文、顧維鈞,近期的倪文亞、李煥、張京育、吳舜文等,不僅如此,美國心理學家桑待克、進步主義先驅柯普居、實驗主義教育大師杜威都出自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紐約市有14位市長、紐約州10位州長也都是哥倫比亞大學校友,全校共有42位諾貝爾獎得主,10人獲選國家工程院會員,7位國家科學獎得主,美國文理學院會員89人。哥倫比亞大學是常青藤盟校之一,校園優雅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