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勺葯

花卉勺葯

發布時間: 2021-02-23 12:15:33

Ⅰ 為什麼說芍葯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說起芍葯,人們不禁會想起古人「牡丹為花王,芍葯為花相」的傳說。芍葯與牡丹花容相似,花光濃艷、嫵媚多姿。而要論起歷史來,芍葯的栽培遠在牡丹之先。芍葯早在夏、商、周三代之時就有栽培,確實是我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芍葯又有將離、婪尾春、小牡丹等10多個別名。並因命名而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李時珍說:「芍葯猶綽約」,芍葯「花容綽約,故以為名」,這是因為它的花姿而名;漢代人卻有「制食之毒,故得葯名」的說法,這是從它的食用、葯用價值而名;至於「將離」的名字,有人說它供古人「將別以贈之」,表示離別懷念之情。芍葯的品種歷代都有增加,至明清,又出現了暗香浮動、沁人肺腑的「蓮香白」,紅、黃、白三色相間的「宮錦紅」及「墨紫」、「硃砂」等名貴新品。至於現代,芍葯的品種已達200多種。歷史上,揚州的芍葯最為有名。宋代,那裡是芍葯的栽培和傳播中心。古人說「揚之芍葯甲天下」,「與洛陽牡丹俱貴於時」。當時,揚州龍興寺、朱氏園、芍葯廳三處芍葯最為冠艷,「聚一州絕品於其中」,多的種植達五六萬株。直到明代,李時珍還說:「今葯中所用,亦多取揚州者。」明清以來,北京芍葯日盛。《析津日記》中說:「芍葯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台連畦接畛,倚擔市者,日萬余莖。」因此,清《帝京歲時紀勝》中又有「豐台芍葯甲天下」的說法。今天芍葯最繁盛的地方,又數以「牡丹之鄉」著稱的山東菏澤和安徽亳縣。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芍葯迎風競放,為人們點綴無限風情。

Ⅱ 芍葯的葯用芍葯花有什麼葯用價值

芍葯不僅可用來作切花,而且根可源供葯用。中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葯的根,它是鎮痙、鎮痛、通經葯,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葯栽培種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後的成品質量好。中葯里的赤芍為草芍葯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瀉肝火之效,主治月經不調、痰滯腹痛、關節腫痛、胸痛、肋痛等症。

Ⅲ 勺葯和牡丹花的區別

二、三樓的對。
牡丹是木本,地上有木質化的枝子,每年長高一點。芍葯是草本,地專上部分不會木屬質化,到冬天地上部分全部枯萎,第二年從地下重新發芽。相當於樹與草的區別。
牡丹是須根,芍葯是大球根。個別用芍葯根嫁接牡丹的例外。購買時要分清。芍葯一般便宜。黃芍葯金貴。
其實找兩棵一看便知,區別是相當大的。
古時候把牡丹叫做「木芍葯」

Ⅳ 芍葯花的功效

一、觀賞價值

芍葯可做專類園、切花、花壇用花等,芍葯花大色艷,觀賞性佳,和牡丹搭配可在視覺效果上延長花期,因此常和牡丹搭配種植。芍葯也可做切花。

二、食用價值

1.芍葯花粥

做法是:選取色白陰乾的芍葯花6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用粳米加適量水煮熟,再放入芍葯花瓣再煮2一3分鍾即可出鍋,加入白糖即成。清爽可口,香醇誘人,飲用芍葯花粥可以養血調經,治肝氣不調、血氣虛弱而見脅痛煩躁、經期腹痛等症。

2.芍葯花餅

清代德齡女士在《御香縹緲錄》中曾敘述慈禧太後為了養顏益壽,特將芍葯的花瓣與雞蛋麵粉混和後用油炸成薄餅食用。此外,芍葯花還可以製作芍葯花羹,芍葯花酒、芍葯鯉魚湯、芍葯花煎等,製作方法簡便,美味可口,功效頗佳。

3.芍葯花茶

芍葯花茶的製作方法如下:摘取芍葯花置於室內陰涼乾燥處,飲用時取一茶匙乾燥花瓣,用滾燙開水沖泡,可調入冰糖,蜂蜜,綠茶,紅糖等一起飲用。另外芍葯花生地茶可以養陰清熱,柔肝舒肝,製作方法:芍葯花2克,生地3克,綠茶3克,用開水沖泡後飲用。[8]

三、葯用價值

芍葯的根鮮脆多汁,可供葯用。根據分析,芍葯根含有芍葯甙和

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醫認為:中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葯的根,它具有鎮痙、鎮痛、通經作用。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

Ⅳ 芍葯花能開幾天

一個月。

芍葯花期來:5-6月。自

花型:

原種花白色,花瓣5~13枚。園藝品種花色豐富,有白、粉、紅、紫、黃、綠、黑和復色等,花徑10~30厘米,花瓣可達上百枚。果實呈紡錘形,種子呈圓形、長圓形或尖圓形。

芍葯花養護方法:

芍葯耐低溫,喜歡肥沃的土壤,土壤要濕潤濕潤,喜還陽光充足陽光,夏季喜涼爽氣候。

盆栽芍葯盛夏烈日下易焦葉,應注意遮陰。芍葯為肉質根,根系較長,故應栽植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栽於黏土和低窪積水的地方易爛根。

(5)花卉勺葯擴展閱讀:

芍葯種植注意事項:

芍葯定植後不能經常移栽,否則會損傷根部,影響生長和開花,為使芍葯良好生長,每年需進行合理施肥。

每次施肥後,都要澆足水,並應立即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雨季應經常中耕除草。

盆栽芍葯,霜降後剪去枯萎枝葉,以防孳生病蟲。

越冬期間無需移入室內,放置在陽台上或房檐下陽光充足處,盆土不要過干即可。

Ⅵ 牡丹花和勺葯花是同一個花嗎

最早沒有牡丹花一稱,統稱芍葯。唐武周以後始稱木芍葯為牡丹。以後開始版人工栽培,品種越來越多。現權在牡丹和芍葯不是指一種花。
牡丹和芍葯的區別1.最根本的區別:牡丹是能長到2米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葯是不高於1米的(宿根塊莖)草本植物。2.牡丹比芍葯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開花,而芍葯則在5月上中旬開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約15天左右。3.牡丹葉片寬,正面綠色略呈黃色,而芍葯葉片狹窄,正反面均為黑綠色4.牡丹的花朵著生於花枝頂端,多單生,花徑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葯的花多於枝頂簇生,花徑在15厘米左右。5.牡丹被稱為花王。芍葯被稱為花相。6.牡丹葉片偏灰綠,芍葯葉片較有光澤。7.牡丹比芍葯花色豐富。

Ⅶ 勺葯花什麼時候開花有毒嗎

勺葯花,花期在5~6月。勺葯花無毒。

芍葯,別名將離、離草。內是芍葯科,芍容葯屬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葯可分為草芍葯、美麗芍葯、多花芍葯等多種品種。

勺葯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超過4900年,是中國栽培最早的一種花卉。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

Ⅷ 芍葯是什麼植物

芍葯:
別名將離、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等。屬於毛茛科芍葯亞科芍葯屬。芍葯屬植物約35種,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根據其生長習性和花盤形狀分為兩組。一是牡丹組,系落葉灌木或亞灌木,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國產三種(不包括變種),即牡丹、黃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葯組,系多年生草本,花盤不發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顯。芍葯組植物約3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另有二種產美洲,有的把它們另列為一組,稱美洲芍葯組。

國外產的芍葯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種:蕨葉芍葯,花血紅色,原產保加利亞和高加索;淡黃芍葯,花淡黃色,或帶淺綠色至白色,原產黑海和裏海之間地區;黃芍葯,黃色,原產黑海和裏海之間地區;紅心芍葯,花白至深紅,原產歐洲南部。

我國產的芍葯組植物有八種和六個變種,其中通常直稱為芍葯的,是近代芍葯品種群的主要原種。八種芍葯分別是:草芍葯、美麗芍葯、芍葯、多花芍葯、白花芍葯、川赤葯、新疆芍葯和窄葉芍葯。

草芍葯別名山芍葯、野芍葯,花白色、紅色、紫紅色,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東部、貴州、湖南西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陝西南部、山西、河北、東北。在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葉草芍葯。

美麗芍葯花紅色,主要分布於雲南東北部、貴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肅南部和陝西南部。

芍葯花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南部。在朝鮮、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果芍葯。

多花芍葯花白色,主要產於我國西藏南部,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白花芍葯花白色,產於西藏南部。

川赤葯的花多為紫紅色或粉紅色,主要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及陝西西南部。其變種有毛赤葯、光果赤葯、單花赤芍。

新疆芍葯的花紅色,產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區。

窄葉芍葯花紫紅,產於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及天山山區。有變種塊根芍葯。

芍葯不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葯用。根據分析,芍葯根含有芍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葯的根,它是鎮痙、鎮痛、通經葯。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葯栽培種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後的成品質量好。野生的芍葯因其根瘦小,僅作赤芍出售。中葯的赤勺為草芍葯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瀉肝火之效,主治月經不調、痰滯腹痛、關節腫痛、胸痛、肋痛等症。

芍葯的種子可榨油供製肥皂和摻合油漆作塗料用。根和葉富有鞣質,可提制拷膠,也可用作土農葯,可以殺大豆蚜蟲和防治小麥稈銹病等。

芍葯花大艷麗,品種豐富,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是近代公園中或花壇上的主要花卉。或沿著小徑、路旁作帶形栽植,或在林地邊緣栽培,並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時單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賞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葯構成專類花園稱芍葯園。

芍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籃。如在花蕾待放時切下,放置冷窖內,可儲存數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為重瓣品種;單瓣的插瓶,幾天就辨落花謝。

芍葯栽培的歷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就有栽培。盛產芍葯的地區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後是揚州,極盛於宋。劉頒《勺葯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葯,為相牟埒」。《本草》載:「芍葯……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葯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葯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宋朝以來有關勺約的著作中都十分推祟揚州芍葯,但是就在宋代,種植芍葯之盛也不限於揚州。劉頒《芍葯譜·序》里寫道:「自廣陵南至姑蘇,北入射陽,東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數百里間人人厭觀矣。」

到了明朝,芍葯牡丹栽培中心轉移到了安徽毫州,清朝又轉到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後又轉至北京豐台一帶。《析津日記》記載:「芍葯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台,連畦接畛……」,可見當時種植之盛。

芍葯性耐寒,在我國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質以深厚的壤土最適宜,以濕潤土壤生長最好,但排水必須良好。積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葯肉質根腐爛,所以低窪地、鹽鹼地均不宜栽培。芍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並施入充分的腐熟廄肥,在陽光充足處生長最好。

芍葯的繁殖有播種、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宜,將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開,使每個根叢具2~3芽,最好3~5芽,然後將分株根叢栽植在准備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2~5年。

播種繁殖以種子成熟後採下即播種為宜,越遲播發芽率越低。芍葯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象,播種後當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後芽才出土。幼苗生長緩慢,有的芽3~4年才可開花,還有到第5~6年才開花的。

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莖插。秋季分株時可收集斷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莖插法在開花前兩周左右,取莖的中間部分由二節構成插穗,插溫床沙土中約一寸半探,要求遮蔭並經常澆水,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後既能發根,並形成休眠芽。

芍葯,別名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屬毛莨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具紡錘形的塊根,並於地下莖產生新芽,新芽於早春抽出地面。初出葉紅色,莖基部常有鱗片狀變形葉,中部復葉二回三出,小葉矩形或披針形,枝梢的漸小或成單葉。花大且美,有芳香,單生枝頂;花瓣白、粉、紅、紫或紅色,花期4一5月。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葯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葯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然而,芍葯被稱為女科之花,並不是因為它的花美,而是因為它的根好。芍葯的根仍稱為「芍葯」,是著名的中葯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醫葯著作《本經》里,已有芍葯的名稱記載。南北朝傑出的醫學家陶弘景開始把它分為白芍、赤芍兩種。它們不同之處在於:赤芍為野生品,入葯以原葯生用,其功用長於涼血逐瘀;白芍為栽培品,經刮皮、水煮、切片、曬干而成,功效長於補血養陰。其中尤以浙江出產的芍葯,品質最佳,稱為「杭白芍」。

古方以白芍為主要葯物的數以百計,如「桂枝湯」用芍葯和肌表之榮衛;「黃芩湯」用芍葯和腹中之榮氣;「炙甘草湯」用芍葯補血脈之陰液。在婦產科臨床上,芍葯更是得到廣泛應用。例如:

白芍配熟地——肝腎並補。於血氣虧虛之症,可少女發育偏遲,月經推遲,經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湯」,取芍、地為主葯。常用熟地30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12克,大補陰血,益腎生精。

白芍配當歸——補血和營,兼以安胎。臨床對於血氣不足,氣血失調,經常二葯等量相配,養血補血,和血斂肝,使營血充盈。對氣血不足所引起的胎動不安,我們也常取當歸10克,配白芍10克而用之、每能取得滿意效果。

芍葯配川芎——守中有動,血暢氣化。川芎號為補肝之氣。氣盛者,必須用酸的東西來使它收斂,白芍味酸,號為斂肝之液,白芍與川芎各用9克(二葯均微炒),對氣機不調,月經先後不均,來潮不暢者,能鼓舞氣化,調整月事。如經期量多,則用炒的白芍12克、炒川芎4.5克。

芍葯配柴胡——最得力於「逍遙散」這一古方。古人認為婦女以血為本,常不足於血而有餘之氣,若情志不遂,木失條達,肝失柔和,則肝氣橫逆,脅痛寒熱等症最為多見。

「逍遙散」以白芍養血以涵其肝體,配柴胡辛散以順肝之勝。臨床上,我們還常以此二葯配香附、八月扎、鬱金、烏拉草、桔葉等用於經前乳脹、乳房小葉增生及肝鬱乳汁不行等,都甚應手。

此外,臨床婦科還用赤芍配製大黃及清熱破行之品,治療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術治療肝、脾二臟失職所致的崩漏,月經過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芍葯以其養血斂陰,補而不膩,柔肝緩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醫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婦產科方面。可以說,婦女一生的用葯常見芍葯,芍葯真不愧為女科之花,婦女之良友。

Ⅸ 為什麼說芍葯是 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說起芍葯,人們不禁會想起古人「牡丹為花王,芍葯為花 ・ ・ 新編十萬個為什麼 "

"! !!!!!!!!!!!!相」的傳說。芍葯與牡丹花容相似,花光濃艷、嫵媚多姿。而要論起歷史來,芍葯的栽培遠在牡丹之先。芍葯早在夏、商、周三代之時就有栽培,確實是我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芍葯又有將離、婪尾春、小牡丹等!"多個別名。並因命名而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李時珍說:「芍葯猶綽約」,芍葯「花容綽約,故以為名」,這是因為它的花姿而名;漢代人卻有「制食之毒,故得葯名」的說法,這是從它的食用、葯用價值而名;至於「將離」的名字,有人說它供古人「將別以贈之」,表示離別懷念之情。

芍葯的品種歷代都有增加,至明清,又出現了暗香浮動、沁人肺腑的「蓮香白」,紅、黃、白三色相間的「宮錦紅」及「墨紫」、「硃砂」等名貴新品。至於現代,芍葯的品種已達#""多種。

歷史上,揚州的芍葯最為有名。宋代,那裡是芍葯的栽培和傳播中心。古人說「揚之芍葯甲天下」,「與洛陽牡丹俱貴於時」。當時,揚州龍興寺、朱氏園、芍葯廳三處芍葯最為冠艷,「聚一州絕品於其中」,多的種植達五六萬株。直到明代,李時珍還說:「今葯中所用,亦多取揚州者。」明清以來,北京芍葯日盛。《析津日記》中說:「芍葯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台連畦接畛,倚擔市者,日萬余莖。」因此,清《帝京歲時紀勝》中又有「豐台芍葯甲天下」的說法。

Ⅹ 什麼是勺葯花

指分類學「芍葯組」下所有物種的統稱。

內蒙古是芍葯花的原產地,和林格爾縣更有以芍葯命名的「大小芍葯溝」村落。每年的5月末至6月底,芍葯花競相綻放,爭奇斗艷,是最佳的芍葯花觀賞時節。

古人形容美女有「立如芍葯,坐如牡丹」的句子。芍葯花容美好,天生麗質,兼具色、香、韻之美。芍葯不單美艷,更貴在芍葯還帶著個「葯」字。芍葯的根莖可以入葯,花朵可曬干後作為花茶飲用。杭白芍更是滋陰補血的上品。因此芍葯也名「女科之花」。

(10)花卉勺葯擴展閱讀

芍葯花傳說

沉香亭,是唐明皇歡宴群臣,與楊氏姐妹縱情游樂的地方。不僅亭榭軒昂,而且終年花草樹木非凡。聖上也常常詔命各地園丁到御花園種植,有成者賞,無功者罰。各地養花能手無不終日惴惴。

有個老者名叫宋單父,專養芍葯,能將揚州芍葯移植北方,色澤更鮮,花朵更大。宋單父也被召入宮中,在沉香亭畔種植芍葯,有命須使牡丹開過芍葯繼之。

白天有帝王嬪妃達官貴人遊玩,老翁必須迴避,只在三更之後才能耘植養護。宋單父准備夜辛勞,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證。可是偏這一年陰陽不和,暖氣不動,到了開花季節偏不見蓓蕾萌發,聖上就要加罪了。

芍葯仙子們心田是極善良的,況且又夜夜得到宋單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報答的,陽氣不動而要呈芳艷必須要打破常規,於是眾花仙議定,大家合力在天內各開放一株一莖,眾力合一定能勝天。於是,在次日清晨芍葯忽然天放,每一枝頭開放兩朵,姿態各異,在朝露煦風中皆呈深紅色。

宮內喧然,明皇、貴妃,文武官員,皆來觀賞。正在贊嘆不已時,天已正午,芍葯突然變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眾人大奇,觀者愈多。待到暮色降臨,一片片芍葯花瓣皆呈深黃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兒又變成粉白色。

隨著色澤的變化,香氣也各異。時而幽香,時而濃郁,眾人如醉如痴。眾芍葯仙子在一日之內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裝點得勝過瑤池。眾嬪妃在芍葯仙子映襯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聖上見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來,說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將芍葯刈除並降罪宋單父。

眾芍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間帝王的淫威勝過天上玉帝。為救宋單父,芍葯仙子也顧不得理論功過是非了。這一夜唐明皇與楊貴妃,醉卧華清宮。芍葯仙子便連夜赴驪山開放。

次日清晨皇與貴妃宿酒初醒,更是驚異不止,便攜手並肩同賞芍葯。唐明皇本是風流天子,楊貴妃正是專寵得意之時。明皇便親折一枝芍葯送到貴妃面前,貴妃含笑嗅其香,觀其艷。唐明皇見愛妃如此怡悅,便說:「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憂,芍葯的花香色艷更能醒酒。」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