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雕刻花卉
① 本人想自學手工雕刻,該如何入門
建議從簡入難,具體如下:
1、首先拿蘿卜練習雕刻一些簡單的東西,例如葫蘆,大家可以找一個葫蘆仔細觀察,然後按照葫蘆的輪廓用小刀把蘿卜刻成葫蘆的樣子!不要怕失敗,一定要多練習。
(1)桃核雕刻花卉擴展閱讀:
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頭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預期的形狀皆可稱之為雕刻。服務於這一目的的工具有刀、鑿子、圓鑿、圓錐、扁斧和錘子。在最常見的雕刻方法中,一隻手拿著鑿子,另一隻手拿木槌,然後用木槌將鑿子敲入木頭或石頭中。
盡管一些金屬加工技術例如焊接和裝配,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逐漸變得重要,但是雕刻和制模仍是兩種主要的雕塑技法。一個雕刻完成的作品可以被稱為雕刻,但雕塑一詞通常被用來指具有嚴肅藝術意涵或美學意涵的作品。
② 鳥的天堂一文中大榕樹的資料
「鳥的天堂」是指一株有500年樹齡的古榕樹,位於廣東省新惠縣天馬河上。它的樹冠大得出奇,濃陰覆蓋著天馬河心上的二十多畝地。現在大榕樹南面的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川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天馬河中有潛艇,可供遊客觀鳥和遊玩。
氣生根是生箕空氣中的一種變態根,如榕樹的枝幹上長出許多不定根,可以一直垂入到土壤。此種氣生根沒有根毛的根冠,不能吸收養分,但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也有呼吸的功能。由於氣生根扎入土內,起了支持作用,使榕樹冠得以發展,故有「獨木成林」之感。熱帶森林中的許多植物也有發達的氣生根,氣生根因作用不同,又可分為呼吸根、支柱根、攀根和吸器根。
五百年前,這里原有一個泥墩,一棵榕樹,經長期繁衍,成為覆蓋有二公頃的小島。島上的榕林棲息著數十多種小鳥,尤以白鶴和灰鶴最多。白鶴朝出晚歸,灰鶴暮出晨歸,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飛舞,嘎嘎而鳴,蔚為壯觀。20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後寫了《鳥的天堂》,1982年他親筆題了「鳥的天堂」四字,更為這風景區增色不少。樹長起來後便有氣息,氣根向下長入土後成樹枝,枝大成樹又有氣根下垂入土,如此不斷循環,加上小泥堆不斷因河水沖積成為小島,樹越來越大,成為有十五畝闊的榕島了。如果您劃艇靠近榕墩,環境一周,就會見到榕林裡面樹枝交錯、鳥巢一個個散布其中、鳥群飛上飛下的奇景了,真有「人間畢竟有天堂」之感。
江門新會的「小鳥天堂」,名氣很大。記得孩童時代,便知道這里因我國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一文而名聲大震,使此後的「小鳥天堂」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只要一提起它,腦海里便會構築起一幅美好的畫圖,想像著新會那一棵很出名的榕樹,樹上每天有數不清的小鳥。
而人們最近前往「小鳥天堂」觀鳥,卻頗感失望,繞小島兩圈,沒有見到小鳥群飛的盛景。據當地人介紹,由於小鳥生存的生態大環境發生了改變:即小鳥周邊被開發,原有的農田、水塘被破壞,環繞小島的天馬河的水質遭到污染,小鳥不斷地飛到其他地方覓食,不再回來,護鳥措施也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③ 桃花和梅花是一種花嗎
梅花,又名春梅、紅梅。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少有灌木。高可達5一米。樹冠開展,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葉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於1、2年生枝梢,萼筒鍾狀,有紅,暗紅及綠色等。花有單瓣或重瓣,白色、紅色或淡紅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開花,後發葉。核果近圓球形,黃色或帶綠色,5-6月成熟。
梅花原產於我國,主要以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栽培為盛。喜溫暖而稍濕潤的氣候,宜在陽光充足、通風涼爽處生長,其性畏澇,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葯,梅花沖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稱,可加工成各式乾果,不勝枚舉。
桃花,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高可達6一8米。樹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紅褐色或褐綠色,平滑。葉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鋸齒。花單生,有白、粉紅、紅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核果近球形,表面密被短絨毛,因品種不同,果熟6一9月。主要分果桃和花桃兩大類。
桃花是我國傳統的園林花木,其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
桃花原產於我國中部及北部,栽培歷史悠久,現各地廣為種植。性喜陽光、耐寒、耐旱、不耐水濕。
桃的果實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葉、果、根俱能入葯;桃木細密堅硬,可供雕刻用。
④ 關於桃花的所有資料
桃花,即薔薇科植物桃樹盛開的花朵。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北部,現已在世界溫帶國家及地區廣泛種植。桃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創作的常用素材。
中文學名:桃花
拉丁學名:Prunus persic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
綱:雙子葉植物
目:薔薇
科:薔薇
屬:李
種:桃
分布區域: 溫帶
花程式
桃花:*K5,C5,A∞,G1:1
表示桃花為輻射對稱花,萼片5個,離生,花瓣5個離生,雄蕊多而不定數,雌蕊一心皮,一室,子房上位。
桃花
桃花
桃花
簡介 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及北部,栽培歷史悠久,後來逐漸傳播到亞洲周邊地區,從波斯傳入西方, 桃花的拉丁名稱 Persica 意思就是波斯。現在中國,法國,地中海,澳大利亞等溫暖地帶都有種植。性喜陽光、耐寒、耐旱、不耐水濕,種植時最好選擇空氣流暢處。營養需要為氮肥,秋季時最好追加些骨粉。現中國各地廣為種植。
常見種類
一、小花白碧桃:開白色小花,花瓣橢圓形,花萼花較少,花枝多褐色,帶有綠斑。
二、大花白碧桃:開較大的白花,有著圓形花瓣,綠色的花枝上密生著細毛。
三、五色碧桃:又稱撒金碧桃,大部分花為白色或微帶紅絲,間有一枝或數枝花 為粉紅色,也有一花或一花瓣白色與粉紅色各半。長圓形花瓣,花枝紅褐色。
四、千瓣桃紅:花為粉紅色,多為三輪花瓣,花絲粉紅。有些花則略近
桃花
紅色, 花絲紅色,花枝袍紅。
五、紅碧桃:開粉紅色花,近於重瓣,花枝紅褐色。
六、絳桃:花深紅色,萼筒紫褐色,深皺有毛。花枝綠褐色。
七、綠花桃:花瓣淺綠色,倒卵形,花枝綠色帶紅褐色斑點,花期較遲,大多 在4月中旬開花。
八、垂枝碧桃:枝下垂,花重瓣,花色有深紅、灑金、淡紅、純白多種。
此外還有壽星桃、紫葉桃等,前者開白花大花,花期較晚,樹形矮小,葉片較 大;後者主要特徵是葉片帶紫色。
形態結構
桃花
桃花為落葉喬木.葉橢圓狀披針形,葉緣有粗鋸齒,無毛,葉柄長1-1.5cm.高可達6一10米。樹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紅褐色或褐綠色,平滑。花單生,有白、粉紅、紅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核果近球形,表面密被短絨毛,因品種不同,果熟6一9月。主要分果桃和花桃兩大類。變種有深紅.緋紅.純白及紅白混色等花色變化以及復瓣和重瓣種.
較重要的變種有 :油桃 、蟠桃、壽星桃、碧桃。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樹栽培,壽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觀賞,壽星桃還可作桃的矮化砧。樹高4~5米。一年生枝條紅褐色。葉多呈披針形,葉緣有鋸齒,葉柄基部常生蜜腺。花型有薔薇型和鈴型兩種。核果除蟠桃外,多為圓形或長圓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果肉白、黃色或夾紅暈,少數呈紅色;肉質柔軟、脆硬或密韌;核表面具不同溝點紋路,均為種和品種群的重要分類依據。
桃花是中國傳統的園林花木,其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
桃的果實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葉、果、根俱能入葯;桃木細密堅硬,可供雕刻用。
生態習性
桃性喜光,要求通風良好;喜排水良好,耐旱;畏澇,如受澇3~5日,輕則落葉,重則死亡。較耐寒,華東、華北一般多可露地越冬。
桃花宜輕壤土,水分以保持半墒為好。不耐鹼土,亦不喜土質過於粘重,不擇肥料,其餘生態習性大致與梅類似。但生長勢與發枝力皆較梅為強,而不能持久,約自15齡起即始趨衰退。
一般樹齡可維持20~50年。桃樹進入花、果的年齡皆早,通常嫁接苗定植後1~3年即始花始果,4~8年進入花果盛期。生長迅速,一年能抽發數次副梢。根系發達,須根尤多;移栽易於成活。花芽每節1~2朵,幾無柄,花與葉大致同時抽發,而葉在花後長成全形。
多數桃花品種以長花枝為開花、結果之主要部位,但「壽星桃「等少數品種則多在短花枝、中花枝上著生花、果。華東、華中一帶多於3月中下旬開花,6~9月果熟。
蟲媒花,異花傳粉。
繁殖方法
桃花繁殖以嫁接為主,多用切接或盾形芽接。砧木華東多用毛桃(桃之半栽培類型),北方則用山桃(P. davidiana Franch.)但用毛桃或山桃砧所接之桃樹,皆有樹齡短而病蟲害多之弊;如改用杏(P. armeniaca L.)為砧木,雖嫁接較費力,初期生長略慢,但壽命長而病蟲少。
砧木種子以秋播為便;或用濕砂秋後層積種子,至來年早春取出播種即可。播種時,通常行距40~50厘米,株距10~20厘米,溝深約5厘米,每處一粒。春播時如芽已萌發,要用土覆好幼芽。
芽接多在7~8月進行,砧木以用一年生充實的實生苗為好,二年生砧亦勉強可用。芽接成活率很高,多在95%以上;當年多不萌發,來春檢查一次,成活者去砧芽使桃花接穗抽發,未活者可即補行切接繁殖。
切接在春季芽已開始萌動時進行,選去春生長充實的桃花枝條,截成6~7厘米長枝段,要帶2節芽(1節亦可),切口長2~3厘米,砧木以一、二年生苗為好,過老者欠佳。約在砧木離地5厘米處截頂,然後切接。接後即須培土,略蓋過接穗頂端即可。切接成活率,一般可達90%或更高。
栽培技術
桃花移栽、定植多在早春或秋冬落葉後進行,種在排水陽光充足的地方,種植穴內當施基肥(人糞尿、堆肥、餅肥、骨粉等),促使花芽分化。幼齡苗木可行裸根移植;大苗及大樹,尤其是較名貴的品種,最好帶土團移植,或至少根部浸蘸泥漿,然後移栽,以保證成活。整形以自然開心形為主,修剪可較梅略重,既行疏剪,又加短截,對樹冠內的纖細枝,交叉枝和病蟲枝,都加以剪除,多於花前進行,盆栽者則可延至花後進行。 一般每年冬季施基肥一次,花前和6月前後各追肥一次,以促開花和花芽形成。此外,平時應適當中耕、除草。病蟲害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浮塵子、梨小食心蟲、桃縮葉病、桃褐腐病等,當及時防治。
養護要點
桃花
1、桃花澆水:不幹不澆,澆時要適量,防止積水造成爛根。
2、桃花施肥:每年開花花後各施一、兩次液肥,其餘時可不施肥。
3、桃花修剪:桃花為一年生充實之桃的腋芽,7月間分化花芽,第二年春季開花的習性,因此要注意修剪,幼桃以養成桃冠為主,開花後及時進行修剪,對開過花的枝條,只保留基部兩三個芽,其餘剪除。夏季對生長過旺的枝條,進行摘心,促使花芽形成。對於長勢不大好的植株,應避免修剪過多,應抑強扶弱,並注意枝 條分布均勻,造成優美的株形。
4、桃花換盆:每年春分時進行。換盆時在盆底放些磷肥作基肥,剪除過密根系,填入新的盆土。
防治病害
桃花防治病蟲害:桃花會產生縮葉病,可在病初起時每半月噴一次波爾多液刷 塗樹干防治。蚜蟲、刺蛾、天牛等蟲害可人工捕捉或噴農葯殺除。桃花為春節室內瓶插的好材料,為了確保它在春節開花,可進行催花處理。一般是在落葉後把盆移放到7℃以下冷涼地方,春節前一至一個半月再把盆移入室內,先給10℃左右的溫度,以後逐漸提高室溫,在20至25℃環境中,經過十五至二十五天即可開花。
桃穿孔病、桃炭疽病、桃流膠病是三種最為常見的桃花病害。
桃花
桃穿孔病
主要危害葉片,同時也危害枝梢和果。一類是由細菌引起的穿孔病稱細菌性穿孔病,另一類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穿孔病。溫暖多雨的季節利於桃細菌性穿孔病的發生,是桃花普遍發生的病害。桃真菌性穿孔病則容易在溫暖多雨的條件下發生,樹勢衰弱、排水不良、通風透光差的桃花植株易感病。加強管理,增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是防治桃穿孔病的主要方法。同時注意剪除病殘體,減少再侵染病原。在早春發芽前噴波美3-5°石硫合劑,可兼治害蟲,生長期可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對細菌性穿孔病可選用鏈黴素、土黴素、井岡黴素等殺細菌性葯劑。
桃炭疽病
主要為害果實,葉和新梢也能發病。桃花開花時如遇低溫多雨則更易發病。消滅病梢、枯枝、僵果,減少越冬菌源是其主要防治方法,也可於花前噴波美5°石硫合劑。花後可用50%退菌特6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噴施。
桃流膠病
主要危害枝幹,對樹齡較大的植株危害較為嚴重。加強桃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性,及時有效地控制樹干害蟲,減少不必要的機械損傷是防治的主要方法,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殺蟲劑、殺菌劑。
桃縮葉病
主要發生在早春低溫多雨的季節。消滅越冬病菌,主要防治方法是噴施波美3—5°石硫合劑,l:1:100波爾多液,也可在花瓣露紅時用70%代森錳鋅5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噴施。特徵:桃花為落葉喬木.葉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粗鋸齒,無毛,葉柄長1-1.5CM.花單生,先葉開放,幾無柄,多粉紅色,5瓣,花期3-4月,6-9月果熟,變種有深紅、緋紅、純白及紅白混色等花色變化以及復瓣和重瓣種。
桃花食品食譜
桃花粥取桃花(干品)2克,粳米100克,紅糖30克。將桃花置於沙鍋中,用水浸泡30分鍾,加入粳米,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紅糖,拌勻。每日1劑,早餐1次趁溫熱食用,每5劑為一療程,間隔5日後可服用下一療程。適用於血瘀表現(如臉色暗黑、月經中有血塊、舌有紫斑、大便長期干結)者。此粥既有美容作用,又可以活血化瘀。但此粥不宜久服,且月經期間應暫停服用,月經量過多者忌服。如用新鮮桃花瓣效果更好。鮮品每日可用4克。
桃花豬蹄美顏粥桃花(干品)1克,豬蹄1隻,粳米100克。將桃花焙乾,研細末備用。把豬蹄皮肉與骨頭分開,置鐵鍋中加水,旺火煮沸,撇去浮沫,改文火燉至豬蹄爛熟時將骨頭取出,加入粳米及桃花末,繼續用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適量細鹽、味精、香油、蔥花、生薑末,拌勻,隔日一劑,分數次溫服。本方有活血潤膚、益氣通乳、豐肌美容、化瘀生新之功效,適用於面部有色斑的哺乳女子。產後服用此粥,既可通乳,又可去除面部色斑,並滋潤皮膚、補益身體。
桃花增白方桃花(干品)60克,冬瓜仁75克,橘皮45克,共研成極細末,置瓷瓶中備用,每次1克,每日2~3次,飯後用溫糯米酒送下。本方有活血化瘀、去斑增白、潤膚悅色之功效,可用於顏面較黑或面有黃褐斑者。
桃花丸取初開桃花,烘乾研磨過篩,煉蜜為丸,早晚各服6克。此丸對肝鬱氣滯、血行不暢所致面色黯黑或見粉刺、痤瘡、蝴蝶斑者均有良效;還可用於婦女痛經及偏頭痛的治療。
桃花茶取桃花(干品)4克,冬瓜仁5克,白楊樹皮3克。於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日採集桃花,曬干,保存。每天取桃花干品與冬瓜仁、白楊樹皮置杯中,沸水沖泡,加蓋,10分鍾後可飲。可反復沖泡3~4次,當茶水飲用,每日一劑。適用於有面部黑斑、妊娠色素斑、老年斑者,以及日照較強地區的皮膚較黑者。孕婦及月經量過多者忌服。
桃花酒桃花(農歷三月初三日採集)及上等白酒各適量。將桃花倒入酒壇中,加上等白酒,以酒浸沒桃花為度,加蓋密封,浸泡30日之後啟封,潷出葯酒另放,每次取葯酒5~10毫升飲用,早晚各1次。將桃花瓣放回酒壇,加適量白酒再浸45日,作為第二次葯酒,每次服10~20毫升,早晚各1次。健康中青年男女皆宜,飲之可防病美容悅色。月經量多者忌服。
桃花白芷酒採集花苞初放的桃花300克,白芷40克同放於瓶中,加上等白酒1000毫升,密封,一個月後開封取用。每日早晚各飲桃花白芷酒1盅,同時倒少許葯酒於手掌之中,雙手對擦,待手心發熱後,來回擦面部。本方能去除臉部黑斑,治療面色無華、黑斑及產後臉色黯黑等,一般使用40~60天,色斑消失,面色變得紅潤光澤。
碧桃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有消恨之意
花色艷麗無比,是觀賞桃花中的極品。碧桃原產我國,在我國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漢代時傳到波斯、印度,繼而傳至歐洲,最後又傳到日本。碧桃樹,樹皮灰色,主幹粗而壯,樹高可達3-4米,每年3-4月開花,有重瓣花、單辯花之分,大多不結果,花色豐富多彩,是著名的觀賞花卉。
相關傳說:
桃花源里有一種桃花,花瓣開了一層又層,顏色血紅血紅,活象牡丹花,它的名字叫做碧桃花。據說,它是陳碧的鮮血幻化成的。陳碧流了血,卻再也止不住。流著流著,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身子一歪,一頭靠在桃樹上,便化成了桃林里的一棵最大最大的碧桃樹。
⑤ 請教高手蟠桃核要打磨嗎,如何打磨
挫 加砂紙即可。不用拋太光。
⑥ 桃花、菊花、水仙花、荷花
桃花,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高可達6至8米。樹干灰褐色,粗糙有孔,花單生,有白、粉紅、紅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桃花為中國傳統的園林花木,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及北部,栽培歷史悠久,各地廣為種植。性喜陽光、耐寒、耐旱、不耐水濕。桃花果實為桃;桃核可以榨油;其枝、葉、果、根俱能入葯;桃木細密堅硬,可供雕刻用。
希望可以解除你的疑惑,網路上都可以查到的。
⑦ 核雕的部分作品
桃核雕刻
桃核雕刻,是用桃子的果核為原料進行雕刻,以山東的濰坊核雕為代表,老一輩領軍人物有王緒徳、都傳恭、裴曰信、邢友弼四人,年輕一代百家爭鳴(排名不分先後):有希今、王開明、王蒙、王兆峰、田洪波、張國華、牛豪、孫業剛、王金泉、蘇志鴻、馬志勇、史同剛、史同亮、馬震、逯雷、戴維棟等近百人 核桃雕刻
首先介紹給讀者諸君的是「歲寒三友」揉手核桃 。
揉手核桃為明清時期核雕的一種健身、娛玩之物,一般為一對。選取只有一條圈匝式皺脊且殼厚仁少,而又形狀相近的兩只山核桃雕上圖紋而成,掌上盤玩,「嗑嗑」作響,時人視為時髦之物。文人學士閑庭靜坐,王公貴胄後院賞花,手裡盤玩著一對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夠彰顯清高。故宮博物院收藏十餘對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壽的,有天生連理並蒂的,大多附有「丹貝勒預備」、「恭進」等墨書,表明為王公貴族貢送皇室的,用極考究錦盒裝盛。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提到,紫禁城皇宮保存一隻乾隆皇帝的「百寶匣」,其中有一格裝的是一對揉手核桃,雕刻著神話人物。乾隆酷愛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將當時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進宮廷造辦處。但皇宮珍藏的這批揉手核桃中,不見雕螭雕龍雕松竹梅圖紋的。
「歲寒三友」揉手核桃呈不規整橢圓狀,色澤紫褐,潤亮生輝,最大直徑不足4厘米。藝人利用圈匝式皺脊之兩側雕刻成一松一梅,松樹蒼勁,梅樹欹古,叢竹則繁茂於亂石之中。方寸之中,寒梅綻放,松針堅潔,翠竹搖風,對嚴寒無所畏懼的共同品德鑄結了它們千古不渝的「歲寒三友」佳話。藝人巧妙地利用核桃上錯落參差的結梗皺脊施以刀筆,梅花瓣芯清晰,松葉針針可數,竹葉婆娑有態,花迭葉累可見五六層次,於是如詩如畫常相伴,亦核亦桃好揉手。 其次是「庭園嬰戲」橄欖核雕。雕件高3.4厘米,色澤紫褐,光潤熟滑。分別在核之兩側雕刻一針葉樹、一闊葉樹,綠葉婆娑,枝幹挺拔。樹下有童子?名,一童抱另一童雙腿作倒立狀,一童站立另一童肩上正欲攀援上樹,其他或蹲坐,或旁觀,或扶協,童趣躍然刀筆之下。採用浮雕和鏤雕手法,用刀爽索,造型生動,層次豐富,氣氛熱烈。
嬰戲圖為明代裝飾工藝中最常見圖案之一,為時人唱贊國泰民安的一種表達模式,但用在橄欖核雕上尚為鮮見。把玩於指撮之間,紫褐紅潤之古風古韻捫摩可觸,嬉戲玩耍之童聲稚氣似乎側耳能聞,些小棄核竟成了童子樂園! 第三件是「十八羅漢」核桃雕。核雕高3.6厘米,呈梨狀,色澤棕紅油潤,老氣盎然。作者依憑硬核皺脊回谷式的錯雜刻面循勢造型,羅漢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嘯風,或雙掌合十,或開懷朗笑,神情態勢各不相同。施刀細膩,手法老到,粗獷處勾勒剛勁,精微間線條柔綿,意到手到,攬雲天霧海中的十八羅漢於一核。
「十八羅漢」核桃雕佩掛於腰間,賞玩於案頭,臆想著具有「最高果位」的羅漢們為你驅滅煩惱貪痴,替你爭取衣食無憂,讓你脫離生死輪回,便如佛光罩體一般,可以樂哉悠哉了。 第四件是清代「春宮圖」桃核雕,高僅3厘米,棕紅色澤,熟舊瑩潤。
「春宮圖」桃核雕一側雕林中小屋,瓦棱歷歷可數,牆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雞同母雞觸喙親昵。另一側雕一裸男同一裸女求歡送愛,眉眼傳情,心愫纏綿。構圖布局著眼於農家院宅,俗塵難拂不假,隱而不秘是真,藝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達對安居樂業的憧憬的。奏刀者線條圓逶,設計則別出心裁,各種雕刻手法兼而施用。人愛以雞歡作襯,最坦誠地表達這樣一個道理:大自然的玄機就濃縮在「傳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說,核雕小不盈寸,卻是載喻著大自然一個不朽法典的。
第五件是「福祿壽」桃核組雕。福祿壽三星高不過2.8厘米,皆熟滑潤亮,色澤棕紅。其中以壽星雕刻最為傳神,眉眼慈祥,美髯垂胸,精神矍鑠,袍服結帶寬松得體。福星比壽星胖大些,體形敦厚,笑容可掬,刀法雖顯見比壽星工藝簡潔爽利,富貴氣仍然逼人。祿星胖瘦高矮介乎福壽二星之間,其用刀之簡潔一如福星,而笑臉卻更加明朗,莫非作者要留他個見錢眼開的笑柄?且三星中唯壽星須眉衣褶寫工而其他二星寫意,又莫非捉刀人自嘲與福祿無緣,唯求淡泊以求長壽?三星脫刀之日想見約百年,硬核上竟像古瓷一般開了片紋,粗細錯落,但皆紋而不裂,平添了幾多古舊香色。終不知哪一位買了「三星」來,把玩於掌上足以怡情,懸佩於腰間尤可養性,集「福祿壽」於一已,雖小而又小,卻包羅了人生大願,想是用來聊以自慰的。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龍」揉手核桃各有千秋,我是特地留作壓陣之說的。
「九螭」揉手核桃呈不規則橢圓狀,最大直徑近4厘米,色澤紫褐油亮,有滋潤感,手感熟滑,是積舊熟陳之物。
螭與龍皆為龍,而九條龍至尊至極,於是漢魏時有九龍殿,五代時有九龍帳,九龍冠、九龍袍、九龍壁、九龍柱,不一而足,龍的圖騰成了中華文明的象徵。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龍」揉手核桃皆選取山核桃雕制,藝人依憑胸竹駕馭刀筆,將滿刀錯綜復雜皺脊結梗之核殼視為混沌一天地,雕卷雲飄飄,琢紫氣漫漫,九螭或屈側回首騰挪於朵雲之上,或昂頭舒展在霧漫之中,而九龍穿飛翻騰,推雲撥霧,或兩現其身,或凌雲直上。4隻核桃,龍騰螭躍,皆嬉戲翻飛於雲天霧海之中。
山核桃錯雜的表面皺脊有如縱橫交結的高岡深谷,捉刀者不單要具備巧借這種復雜形貌為九螭、九龍作意向造型的能力,更要具備依據刀路隨時修改意向造型的豐富聯想,設計布局力求九螭、九龍不擁不塞,螭與螭有呼應,龍與龍有顧盼,雲與氣有貫通,「球」與「球」分立而又渾然一氣。「九螭」揉手核桃刀路粗獷,線條圓轉不足,剛健有餘,野趣重於雅逸。藝人分明注重造型而不在乎細微處的精雕細琢,螭頭明顯為「方斗形」。「九龍」揉手核桃紫銅色澤,手感滋潤熟滑,刀法圓潤,線條細婉,圖面雖繁滿,但龍與龍條分縷析,鱗甲分明。至於用刀之大膽,想像之豐富,構圖布局之疏朗繁滿有致,皆可見駕輕就熟之功力。盡管這兩件揉手核桃皆未署款字,誰又能說,它的作者不該享有無名大師之譽?
與揉手核桃相比,杏仁核雕真就微不足道了,它是核雕中的小不點,但小巧精微,玩賞可添雅興。像杏仁核雕「獼猴」,高僅2厘米,雕整核為一坐猴,雙手捧食,正大口大口咬吃,形態活脫,刀法粗獷,但線條准確而洗練,幾筆幾刀,調皮的小猴呼之欲出。雖然小得如此不起眼,但精微處見功夫,乖巧若此,也就人見人愛了。
無論是揉手核桃,還是橄欖核雕、桃核雕、杏核雕,其精妙之作都足以讓人著迷,若非如此,王爺貝勒們憑什麼將揉手核桃進貢皇宮供皇室權貴賞玩呢?王公貴胄乃至文人士大夫之鍾愛揉手核桃,要麼編織絛絲網袋懸佩腰間為飾,搖之有「嗑嗑」之聲悅耳盡興;要麼或沉思或閑散時把玩於指掌,揉摩有松爽之愉,強健身心。於是揉手核桃得到盡善盡美的一個昵稱,叫「文玩核桃」,其他核雕自然為「文玩核雕」了。所謂「文玩」,是說核雕該是躋身於藝術品之列的,其精妙,其典雅,其香色,其氣韻,皆可包涵於「清高雅逸」四字之中,可不是非「文玩」莫屬了?在當今收藏界愈來愈向藏珍玩雅的高境界發展之時,文玩中的既是精妙品,又是藝術品的核雕,自然而然便身價扶搖了。 核舟:是專門用果核雕刻成畫船和小舟的民間工藝品,起源於古代,興盛於明清時期,表明古代工藝的高超境界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核雕技藝中微雕的一種。
明朝有個特殊技藝的人叫王叔遠,他能夠將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成宮殿、器具、人物,甚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都能按照這木頭原來的樣子刻成各種事物的形狀,各自具備各自的情態。王叔遠就是一位雕刻核舟的藝術高手,他雕刻的「蘇軾游赤壁」核舟,後被散文家魏學洢寫成《核舟記》一文,生動的描述了這件精巧絕倫的微雕工藝品。其中有「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等語句,可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
今天的核舟繼承前人精湛的傳統技藝,同時融入了新時代的內容和技法,把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間藝術推向又一個高峰。以往人們所了解的核舟表現的多是古代人物,核舟「南湖紅船」把寫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創作中,寫實刻畫了黨的一大代表,展現了「日出東方、開天闢地」的偉大創舉,當為別開生面,既是古為今用,也是推陳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藝術賦予了新的內涵。河北省秦皇島市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楊洪武,用5個多月的時間精心刻制了一枚題為「南湖紅船」的核舟作品。該核舟選用上好橄欖核為原料,以嘉興南湖畫舫為原型,細致入微的刻畫了參加黨的一大代表們,在畫舫上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瞬間。整個「南湖紅船」共刻核舟2、人物12人、小窗10扇、艙室4、壺2、杯皿2、書籍文件5、櫓、爐、小桌各1、鏈環1條、文字128字,此外12人中有5人還佩帶了眼鏡,均都一一俱足。
核舟《南湖紅船》,橄欖核材質,楊洪武先生於2006年6月創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贈中國航海博物館。 據了解,中國航海博物館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一家國家級航海博物館,位於上海南匯區東海大橋橋堍、臨港新城主城區。
據悉,楊洪武此次捐贈的核舟除《南湖紅船》外,還包括《天後娘娘》、《鄭成功思念故鄉》兩件作品。
蘇州核雕
明清時期,蘇州核雕漸興,江浙一帶官宦商賈崇尚風雅,流行玩賞竹木牙雕等奇珍,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由此核雕風靡朝野,出現了「凡文人必手持摺扇,有摺扇必有核雕扇墜」之盛況,精湛而玲瓏多巧的核雕被人們爭相佩帶和收藏。清末民初也出現了不少核雕名家,如楊芝山、都桂蘭。楊芝山的核桃雕「西園雅集圖記」技藝精絕;都桂蘭的核雕還被周恩來總理1955年出訪時作為贈送外國元首的禮品。
民國時期,蘇州太湖邊上的舟山村核雕逐漸興起。舟山村自古就是出雕工藝匠之地。據《香山小志》記載:「香山梓人,巧者居十之五六。又有雕工,專將竹根、竹節、黃楊、紫檀、以及象牙、牛角、桃核、橄欖核、刻山水人物、花卉鳥獸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共賞」。上世紀三十年代,舟山村曾涌現了開創蘇州核雕新局面的一代核雕高手殷根福,在蘇州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今天,不由不使業內人士常常懷念他將技藝傳承於後世的業績。
殷根福(1885-1939),自幼對工藝雕刻倍感興趣,在蘇州深厚歷史文化的浸潤和豐富而精湛的眾多傳統手藝的熏陶下,曾先學竹雕、牙雕,雖默默無聞,但也能聊以維持生計。1930年前後,他在上海老城隍廟開設了「永興齋」,專門出售竹雕、牙雕工藝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廣東船工手中獲得橄欖核,此橄欖核產自廣東一帶的「烏杭」品種,其顆粒大,質地硬而細膩,便於執刀雕鑿,經其精心琢磨後,隨形設計雕成羅漢頭像,稍經撫摸,便滋潤光滑。而後他將雕成的羅漢頭穿成手串在上海店內銷售,普受民眾歡迎。為塑造好羅漢形象,他多次到東山紫金庵羅漢堂內臨摹觀察,並反復揣摩,融匯於心。此後,他刻制的羅漢頭像越發挺刀爽勁,厚朴凝重,表情自然,雙目傳神,且形象生動、神采各異,使求購者絡繹不絕。自此,他專事核雕羅漢頭像,並形成殷派獨特技藝。為滿足市場需求,他培養了兒子殷榮生、女兒殷雪芸和徒弟須吟笙等多名藝徒,並在舟山村組織生產,一時全村年耗橄欖核10擔左右。
殷派一脈的核雕技藝由殷榮生、殷雪芸、須吟笙、鍾年福等繼承下來,並逐漸發展壯大。1970年,他們幾個召集村上核雕藝人創辦雕刻組,通過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銷往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各國;1973年,又帶領20餘人參與創辦吳縣東山雕刻廠;而後於1975年在本村建立舟山核雕廠。而殷雪芸則在1972年被邀至蘇州工藝美術廠、蘇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傳授核雕技藝,先後培養了董蘭生等多名藝徒。
一段時期,蘇州橄欖核雕處於低潮時期,人員散失,技藝荒疏。「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行」,自本世紀以來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漸富裕,喜愛核雕的民眾與日俱增,由此核雕生產又峰迴路轉,使一度沉寂的核雕市場活躍起來。如今的舟山村,家家戶戶都在製作核雕,從業人數達五六百人。北京等北方大城市民眾對蘇州核雕鍾愛有加,當地村民足不出戶,客戶卻紛至沓來。由於市場前景看好,附近從事木雕的藝人紛紛轉入核雕,從業人員不斷擴大,也涌現了一批出類拔萃的民間藝人,如陳素英、周建明、宋水官、董蘭生、須培金、殷毅軍等繼往開來的新一代核雕高手。同時,通過薪火相傳,使年輕一代的核雕能手也隨之大量涌現,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 當今的核雕品種、花色更加豐富多彩,其表現形式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珠串式,即把多個核雕穿成一串,多為十八羅漢頭像,各種祥獸,群仙聚會等;二是墜件式,即以單粒核雕為主,配以紅線,可掛在頸項或腰間佩帶,也可掛在衣服、摺扇上,墜件表現形式豐富,人物有仕女、觀音等,還有花鳥、龍鳳、山水植物等;三是擺件式,即將核雕鑲嵌在象牙或紅木底座上,供人玩賞,尤其是核舟,更以巧奪天工而名震四方。從題材內容分,主要有四個系列,一是吉祥如意系列,如十二生肖、避邪神獸等;二是神仙人物系列,如十八羅漢、觀音、彌勒佛、八仙過海等;三是民間民俗故事系列,如東坡泛舟赤壁、羲之戲鵝、桃園三結義等;四是山水園林系列,如山水風景、古典園林等。除上述形式和題材內容外,年輕的核雕人還在孜孜以求地探求多形式、多題材表現手法的核雕作品,似乎要將世事萬物、歷史人文都在方寸之間盡情揮灑,令人刮目相看。
⑧ 核雕需要哪些工具大概每樣的價位是多少初學自學核雕,買什麼核比較好
一;尖刀
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鋒面在左右二側,鋒利集點就在中角上。主要用於刻毛發刻裝飾線紋,也是版畫與水印木刻藝術製版時常用的一種工具,操作時刀尖在木板上推進,木屑從三角槽內吐出,刀尖推過的部位便刻畫出線條來。尖刀的功能基本上是為了突出作品的層次感,比如衣服與肉的區分!
還有就是開出人物的面部也需要用到尖刀~!
二:半圓刀
刃口呈圓弧形,多用於圓形和圓凹痕處,在雕刻傳統花卉上也有很大用處,如花葉、花瓣及花枝乾的圓面都需用圓刀適形處理。圓刀橫向運刀比較省力,對大的起伏、小的變化都能適應。而且圓刀的線條不肯定,使用起來靈活且便於探索。根據不同的用途,圓刀的型號應有所區別,大小范圍基本在5厘米-0.5厘米之間六種。做圓雕人物的刀口兩角要磨去,呈圓弧形,否則雕衣紋或其它凹痕時,不但推不動,還會破損凹痕道的兩旁。倘若做浮雕時,則應保留刀口兩角,並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處,因此要配備二種。圓刀還有正反之別,斜面在槽內、刀背呈挺直的為正口圓刀,它吃刀比較深,最適合做圓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階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內呈挺直的為反口圓刀,吃木比較深活,能平緩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圓刀的形狀還可根據需要做成鐵桿彎曲形,以便伸進較深的部位挖雕鏤洞。
半圓刀基本上是來突出作品的凹凸部位的表達,比如人物的面部的肌肉,與衣服的褶皺~!
這些工具的握法~!基本上是右手的食指與母指握刀在以中指來穩定刀具,左手持作品與穩定刀具(因個人喜好來定)
三:推刀
刃口呈平直,主要用於劈削鏟平料面的凹凸,使其平滑無痕。型號大的也能用來鑿大型,有塊面感,運用得法,如繪畫的筆觸效果,顯得剛勁有力,生動自然。平刀的銳角能刻線,二刀相交時能剔除刀腳或印刻圖案。瑞典和蘇聯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強烈的木趣刀味
推刀基本上分為大號、中號、小號~!(大小也與個人的喜好來決定)
握法基本也與其它刀一致~!
推刀主要是用來修底的~!比如開絲.與刮刀難以進入的地方,薄藝上就經常用到推刀~!
具體操作因人而異,不盡相同。藝人們有時還會根椐個人愛好和使用習慣製作出各種不同的刀具。
在傳統的工藝雕刻中,雕刻工具往往多達百餘件,當然,經常使用的只是以上介紹的幾種,有的只是偶爾使用一下。
雕刻的輔助工具:主要是木銼,小型電動木工拋光機和電動鑽機。
光福橄欖核雕刻專用工具,10件套:尖刀一把、半圓刀六把、平推刀三把,價:350元到500元。其中有圓鋼做的、鋒鋼做的及白鋼做的多種,以郁艷軍做的為最好。
核雕應該都是橄欖核吧!希望能幫到你
⑨ 桃花花卉的資料
桃花,即薔薇科植物桃樹盛開的花朵。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北部,現已在世界溫帶國家及地區廣泛種植。桃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創作的常用素材。
中文學名:桃花
拉丁學名:Prunus persic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
綱:雙子葉植物
目:薔薇
科:薔薇
屬:李
種:桃
分布區域: 溫帶
花程式
桃花:*K5,C5,A∞,G1:1
表示桃花為輻射對稱花,萼片5個,離生,花瓣5個離生,雄蕊多而不定數,雌蕊一心皮,一室,子房上位。
桃花
桃花
桃花
簡介 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及北部,栽培歷史悠久,後來逐漸傳播到亞洲周邊地區,從波斯傳入西方, 桃花的拉丁名稱 Persica 意思就是波斯。現在中國,法國,地中海,澳大利亞等溫暖地帶都有種植。性喜陽光、耐寒、耐旱、不耐水濕,種植時最好選擇空氣流暢處。營養需要為氮肥,秋季時最好追加些骨粉。現中國各地廣為種植。
常見種類
一、小花白碧桃:開白色小花,花瓣橢圓形,花萼花較少,花枝多褐色,帶有綠斑。
二、大花白碧桃:開較大的白花,有著圓形花瓣,綠色的花枝上密生著細毛。
三、五色碧桃:又稱撒金碧桃,大部分花為白色或微帶紅絲,間有一枝或數枝花 為粉紅色,也有一花或一花瓣白色與粉紅色各半。長圓形花瓣,花枝紅褐色。
四、千瓣桃紅:花為粉紅色,多為三輪花瓣,花絲粉紅。有些花則略近
桃花
紅色, 花絲紅色,花枝袍紅。
五、紅碧桃:開粉紅色花,近於重瓣,花枝紅褐色。
六、絳桃:花深紅色,萼筒紫褐色,深皺有毛。花枝綠褐色。
七、綠花桃:花瓣淺綠色,倒卵形,花枝綠色帶紅褐色斑點,花期較遲,大多 在4月中旬開花。
八、垂枝碧桃:枝下垂,花重瓣,花色有深紅、灑金、淡紅、純白多種。
此外還有壽星桃、紫葉桃等,前者開白花大花,花期較晚,樹形矮小,葉片較 大;後者主要特徵是葉片帶紫色。
形態結構
桃花
桃花為落葉喬木.葉橢圓狀披針形,葉緣有粗鋸齒,無毛,葉柄長1-1.5cm.高可達6一10米。樹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紅褐色或褐綠色,平滑。花單生,有白、粉紅、紅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核果近球形,表面密被短絨毛,因品種不同,果熟6一9月。主要分果桃和花桃兩大類。變種有深紅.緋紅.純白及紅白混色等花色變化以及復瓣和重瓣種.
較重要的變種有 :油桃 、蟠桃、壽星桃、碧桃。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樹栽培,壽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觀賞,壽星桃還可作桃的矮化砧。樹高4~5米。一年生枝條紅褐色。葉多呈披針形,葉緣有鋸齒,葉柄基部常生蜜腺。花型有薔薇型和鈴型兩種。核果除蟠桃外,多為圓形或長圓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果肉白、黃色或夾紅暈,少數呈紅色;肉質柔軟、脆硬或密韌;核表面具不同溝點紋路,均為種和品種群的重要分類依據。
桃花是中國傳統的園林花木,其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
桃的果實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葉、果、根俱能入葯;桃木細密堅硬,可供雕刻用。
生態習性
桃性喜光,要求通風良好;喜排水良好,耐旱;畏澇,如受澇3~5日,輕則落葉,重則死亡。較耐寒,華東、華北一般多可露地越冬。
桃花宜輕壤土,水分以保持半墒為好。不耐鹼土,亦不喜土質過於粘重,不擇肥料,其餘生態習性大致與梅類似。但生長勢與發枝力皆較梅為強,而不能持久,約自15齡起即始趨衰退。
一般樹齡可維持20~50年。桃樹進入花、果的年齡皆早,通常嫁接苗定植後1~3年即始花始果,4~8年進入花果盛期。生長迅速,一年能抽發數次副梢。根系發達,須根尤多;移栽易於成活。花芽每節1~2朵,幾無柄,花與葉大致同時抽發,而葉在花後長成全形。
多數桃花品種以長花枝為開花、結果之主要部位,但「壽星桃「等少數品種則多在短花枝、中花枝上著生花、果。華東、華中一帶多於3月中下旬開花,6~9月果熟。
蟲媒花,異花傳粉。
繁殖方法
桃花繁殖以嫁接為主,多用切接或盾形芽接。砧木華東多用毛桃(桃之半栽培類型),北方則用山桃(P. davidiana Franch.)但用毛桃或山桃砧所接之桃樹,皆有樹齡短而病蟲害多之弊;如改用杏(P. armeniaca L.)為砧木,雖嫁接較費力,初期生長略慢,但壽命長而病蟲少。
砧木種子以秋播為便;或用濕砂秋後層積種子,至來年早春取出播種即可。播種時,通常行距40~50厘米,株距10~20厘米,溝深約5厘米,每處一粒。春播時如芽已萌發,要用土覆好幼芽。
芽接多在7~8月進行,砧木以用一年生充實的實生苗為好,二年生砧亦勉強可用。芽接成活率很高,多在95%以上;當年多不萌發,來春檢查一次,成活者去砧芽使桃花接穗抽發,未活者可即補行切接繁殖。
切接在春季芽已開始萌動時進行,選去春生長充實的桃花枝條,截成6~7厘米長枝段,要帶2節芽(1節亦可),切口長2~3厘米,砧木以一、二年生苗為好,過老者欠佳。約在砧木離地5厘米處截頂,然後切接。接後即須培土,略蓋過接穗頂端即可。切接成活率,一般可達90%或更高。
栽培技術
桃花移栽、定植多在早春或秋冬落葉後進行,種在排水陽光充足的地方,種植穴內當施基肥(人糞尿、堆肥、餅肥、骨粉等),促使花芽分化。幼齡苗木可行裸根移植;大苗及大樹,尤其是較名貴的品種,最好帶土團移植,或至少根部浸蘸泥漿,然後移栽,以保證成活。整形以自然開心形為主,修剪可較梅略重,既行疏剪,又加短截,對樹冠內的纖細枝,交叉枝和病蟲枝,都加以剪除,多於花前進行,盆栽者則可延至花後進行。 一般每年冬季施基肥一次,花前和6月前後各追肥一次,以促開花和花芽形成。此外,平時應適當中耕、除草。病蟲害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浮塵子、梨小食心蟲、桃縮葉病、桃褐腐病等,當及時防治。
養護要點
桃花
1、桃花澆水:不幹不澆,澆時要適量,防止積水造成爛根。
2、桃花施肥:每年開花花後各施一、兩次液肥,其餘時可不施肥。
3、桃花修剪:桃花為一年生充實之桃的腋芽,7月間分化花芽,第二年春季開花的習性,因此要注意修剪,幼桃以養成桃冠為主,開花後及時進行修剪,對開過花的枝條,只保留基部兩三個芽,其餘剪除。夏季對生長過旺的枝條,進行摘心,促使花芽形成。對於長勢不大好的植株,應避免修剪過多,應抑強扶弱,並注意枝 條分布均勻,造成優美的株形。
4、桃花換盆:每年春分時進行。換盆時在盆底放些磷肥作基肥,剪除過密根系,填入新的盆土。
防治病害
桃花防治病蟲害:桃花會產生縮葉病,可在病初起時每半月噴一次波爾多液刷 塗樹干防治。蚜蟲、刺蛾、天牛等蟲害可人工捕捉或噴農葯殺除。桃花為春節室內瓶插的好材料,為了確保它在春節開花,可進行催花處理。一般是在落葉後把盆移放到7℃以下冷涼地方,春節前一至一個半月再把盆移入室內,先給10℃左右的溫度,以後逐漸提高室溫,在20至25℃環境中,經過十五至二十五天即可開花。
桃穿孔病、桃炭疽病、桃流膠病是三種最為常見的桃花病害。
桃花
桃穿孔病
主要危害葉片,同時也危害枝梢和果。一類是由細菌引起的穿孔病稱細菌性穿孔病,另一類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穿孔病。溫暖多雨的季節利於桃細菌性穿孔病的發生,是桃花普遍發生的病害。桃真菌性穿孔病則容易在溫暖多雨的條件下發生,樹勢衰弱、排水不良、通風透光差的桃花植株易感病。加強管理,增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是防治桃穿孔病的主要方法。同時注意剪除病殘體,減少再侵染病原。在早春發芽前噴波美3-5°石硫合劑,可兼治害蟲,生長期可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對細菌性穿孔病可選用鏈黴素、土黴素、井岡黴素等殺細菌性葯劑。
桃炭疽病
主要為害果實,葉和新梢也能發病。桃花開花時如遇低溫多雨則更易發病。消滅病梢、枯枝、僵果,減少越冬菌源是其主要防治方法,也可於花前噴波美5°石硫合劑。花後可用50%退菌特6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噴施。
桃流膠病
主要危害枝幹,對樹齡較大的植株危害較為嚴重。加強桃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性,及時有效地控制樹干害蟲,減少不必要的機械損傷是防治的主要方法,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殺蟲劑、殺菌劑。
桃縮葉病
主要發生在早春低溫多雨的季節。消滅越冬病菌,主要防治方法是噴施波美3—5°石硫合劑,l:1:100波爾多液,也可在花瓣露紅時用70%代森錳鋅5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噴施。特徵:桃花為落葉喬木.葉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粗鋸齒,無毛,葉柄長1-1.5CM.花單生,先葉開放,幾無柄,多粉紅色,5瓣,花期3-4月,6-9月果熟,變種有深紅、緋紅、純白及紅白混色等花色變化以及復瓣和重瓣種。
桃花食品食譜
桃花粥取桃花(干品)2克,粳米100克,紅糖30克。將桃花置於沙鍋中,用水浸泡30分鍾,加入粳米,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紅糖,拌勻。每日1劑,早餐1次趁溫熱食用,每5劑為一療程,間隔5日後可服用下一療程。適用於血瘀表現(如臉色暗黑、月經中有血塊、舌有紫斑、大便長期干結)者。此粥既有美容作用,又可以活血化瘀。但此粥不宜久服,且月經期間應暫停服用,月經量過多者忌服。如用新鮮桃花瓣效果更好。鮮品每日可用4克。
桃花豬蹄美顏粥桃花(干品)1克,豬蹄1隻,粳米100克。將桃花焙乾,研細末備用。把豬蹄皮肉與骨頭分開,置鐵鍋中加水,旺火煮沸,撇去浮沫,改文火燉至豬蹄爛熟時將骨頭取出,加入粳米及桃花末,繼續用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適量細鹽、味精、香油、蔥花、生薑末,拌勻,隔日一劑,分數次溫服。本方有活血潤膚、益氣通乳、豐肌美容、化瘀生新之功效,適用於面部有色斑的哺乳女子。產後服用此粥,既可通乳,又可去除面部色斑,並滋潤皮膚、補益身體。
桃花增白方桃花(干品)60克,冬瓜仁75克,橘皮45克,共研成極細末,置瓷瓶中備用,每次1克,每日2~3次,飯後用溫糯米酒送下。本方有活血化瘀、去斑增白、潤膚悅色之功效,可用於顏面較黑或面有黃褐斑者。
桃花丸取初開桃花,烘乾研磨過篩,煉蜜為丸,早晚各服6克。此丸對肝鬱氣滯、血行不暢所致面色黯黑或見粉刺、痤瘡、蝴蝶斑者均有良效;還可用於婦女痛經及偏頭痛的治療。
桃花茶取桃花(干品)4克,冬瓜仁5克,白楊樹皮3克。於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日採集桃花,曬干,保存。每天取桃花干品與冬瓜仁、白楊樹皮置杯中,沸水沖泡,加蓋,10分鍾後可飲。可反復沖泡3~4次,當茶水飲用,每日一劑。適用於有面部黑斑、妊娠色素斑、老年斑者,以及日照較強地區的皮膚較黑者。孕婦及月經量過多者忌服。
桃花酒桃花(農歷三月初三日採集)及上等白酒各適量。將桃花倒入酒壇中,加上等白酒,以酒浸沒桃花為度,加蓋密封,浸泡30日之後啟封,潷出葯酒另放,每次取葯酒5~10毫升飲用,早晚各1次。將桃花瓣放回酒壇,加適量白酒再浸45日,作為第二次葯酒,每次服10~20毫升,早晚各1次。健康中青年男女皆宜,飲之可防病美容悅色。月經量多者忌服。
桃花白芷酒採集花苞初放的桃花300克,白芷40克同放於瓶中,加上等白酒1000毫升,密封,一個月後開封取用。每日早晚各飲桃花白芷酒1盅,同時倒少許葯酒於手掌之中,雙手對擦,待手心發熱後,來回擦面部。本方能去除臉部黑斑,治療面色無華、黑斑及產後臉色黯黑等,一般使用40~60天,色斑消失,面色變得紅潤光澤。
碧桃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有消恨之意
花色艷麗無比,是觀賞桃花中的極品。碧桃原產我國,在我國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漢代時傳到波斯、印度,繼而傳至歐洲,最後又傳到日本。碧桃樹,樹皮灰色,主幹粗而壯,樹高可達3-4米,每年3-4月開花,有重瓣花、單辯花之分,大多不結果,花色豐富多彩,是著名的觀賞花卉。
相關傳說:
桃花源里有一種桃花,花瓣開了一層又層,顏色血紅血紅,活象牡丹花,它的名字叫做碧桃花。據說,它是陳碧的鮮血幻化成的。陳碧流了血,卻再也止不住。流著流著,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身子一歪,一頭靠在桃樹上,便化成了桃林里的一棵最大最大的碧桃樹!
⑩ 高浮雕,淺浮雕,圓雕怎麼區分幫忙回答一下
簡單的說,高浮雕是浮在牆面的立體雕塑,壓縮的很少,淺浮雕壓縮的很多,甚至可以到了線刻的程度。圓雕沒有經過任何的前後關系的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