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澆水原則
1. 盆花澆水要掌握哪些原則
盆花澆水的原則
日期:2012-11-06 00:01 作者: 來源:中國農業推廣網 點擊:240
盆花澆水要掌握「干透澆透」、「見內干見濕容」的原則。
這些澆水原則,都是根據花木葉嗜水習性而總結出來的。如臘梅、梅花、綉球、大麗花、天竺葵等喜干怕澇的盆花,就要按「干透澆透」的原則澆水。要當盆土表裡全部都幹了,才能澆水。「澆透」就是不要澆「半截水」,要使盆土上下全部澆濕透。澆不透則根的尖端吸不到水分,就影響生長。但澆透不等於澆漏,經常澆漏,肥分流失過多,也影響生長。
杜鵑花、山茶花、月季、梔子花、米蘭、南天竹、八仙花、萬年青等喜濕潤而又不耐大水的花卉,就要按 「見干見濕」的原則澆水,見盆土表層發白時就澆水,澆至濕潤即可。不要等到盆土干透了才澆,也不能澆大水。要做到盆土有干有濕,既不可長期乾旱,也不可經常濕透,而要干濕相間。
蜈蚣草、馬蹄蓮、龜背竹、旱傘草等喜大水的盆花,就要按「寧濕勿干」的原則澆水,盆土要經常保持潮濕,不能脫水。
松科和多漿多肉等花卉,為喜乾旱的花木,就要按「寧干勿濕」的原則澆水,要干透了才澆水,絕不能漬水。
2. 根據花卉對水分的要求,花卉可分為哪幾類各類常見的代表有哪些各類的澆水原則是什麼
花卉的分類方法很多,除了跟其他植物一樣,可進行系統分類之外,根據生產栽培、觀賞應用等方面的需要,又有若干其他的分類方法。
一、按生物學特性分類
生物學特性是指花卉的固有特性。以花卉的生物學特性為分類依據,不受地區和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
(一)草本花卉
1.一年生草花 春季播種,夏、秋開花,入冬枯死的草本花卉。如鳳仙花、百日草、千日紅、半支蓮、雁來紅、地膚、蔦蘿、牽牛等。
2.二年生草花 秋季播種,春夏開花,夏季種子成熟後死亡,在兩年內完成生活史的草本花卉,如三色堇、金盞菊、金魚草、虞美人、紫羅蘭、高雪輪、福祿考、古代稀、藍亞麻等。
3.宿根花卉 為多年生花卉,但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春季萌發,夏、秋開花。如菊花、芍葯、萱草、一枝黃花、美薄荷、石鹼花。假龍頭、釣鍾柳、蜀葵、金雞菊、黑心菊、金光菊、松果菊、蓍草等。
4.球根花卉 地下部分發生變態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1)根據形態特徵分類
①球莖類:地下莖縮短呈球形或扁球形,有頂芽,也有節和節上的側芽,如唐菖蒲、仙客來、小蒼蘭等。
②鱗莖類:地下莖縮短成扁平的鱗莖盤,肉質肥厚的鱗葉著生於盤上並抱合成球形,稱為鱗莖,如鬱金香、水仙、風信子、石蒜、百合等。又分為兩種:有皮鱗莖,鱗莖外層有膜質鱗片包被,如鬱金香、水仙等;無皮鱗莖,鱗莖外層無膜質鱗葉包被,如百合。
③塊莖類:地下莖呈不規則的塊狀,頂端有發芽點(幾個),如馬蹄蓮、海芋、白頭翁、花葉芋、大岩桐、白及等。
④根莖類:地下莖肥大,變態為根狀,在土中橫向生長,有明顯的節,形成分枝,每個分枝的頂端為生長點,須根自節部簇生,如美人蕉、鳶尾、睡蓮、玉簪等。
⑤塊根類:地下主根膨大為紡錘形塊狀,新芽著生在根頸部,根系從塊根的末端生出,如大麗花、花毛茛等。
(2)根據生物學特性分類
①落葉球根類:如唐菖蒲、水仙、美人蕉、大麗花、鬱金香。
②常綠球根類:如仙客來、馬蹄蓮、海芋。
(3)根據生態習性分類
①春植球根類:如唐菖蒲、美人蕉、大麗花。
②秋植球根類:如鬱金香、水仙、風信子、石蒜。
5.多年生常綠草本花卉 無明顯休眠期,地下為須根,如文竹、吊蘭、萬年青、君子蘭。
6.水生花卉 要求生長在水中或沼澤地上,多數為多年生植物,如荷花、睡蓮、鳳眼蓮、萍蓬草、石菖蒲、王蓮等。
7.蕨類植物 為多年生草本,多為常綠,不開花,不結種子,依靠孢子繁殖,主要觀葉,如蜈蚣草、鐵錢蕨等。
8.仙人掌與多肉植物 這類花卉多原產於熱帶沙漠地區,莖變為掌狀、片狀、球狀或多棱形柱狀,葉則變態為針刺狀,莖肉多汁並能貯存大量水分,以適應乾旱的環境。分為兩類:
(1)仙人掌類:全為仙人掌科。
(2)多肉植物:分屬於十幾個科,如番杏科、龍舌蘭科、鳳梨科、景天科、菊科、大戟科、蘿藦科。
(二)木本花卉
1.落葉木本花卉
(1)落葉灌木類:如月季、牡丹、迎春、貼梗海棠、玫瑰等。
(2)落葉喬木類:如梅花、碧桃、海棠、櫻花、石榴等。
(3)落葉藤本類:如紫藤、凌霄、爬牆虎(地錦)等。
2.常綠木本花卉
(1)常綠灌木:如杜鵑、米蘭、含笑、葉子花等。
(2)常綠喬木:如桂花、山荼、廣玉蘭、橡皮樹、棕櫚等。
(3)常綠藤本:如常春藤、絡石等。
二、其他分類方法
(一)按園林用途分類
1.花壇花卉 主要用於布置花壇,以一、二年生草花為主,如鳳仙花、千日紅、孔雀草、三色堇、金盞菊。
2.盆栽花卉 主要用於盆栽觀賞,如仙客來、瓜葉菊、蒲包花、文竹、德國報春、菊花等。
3.庭院花卉 用於庭院成片栽植觀賞,大多為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如芍葯、牡丹、萱草、金雞菊等。
4.切花花卉主要用於生產鮮切花,如唐菖蒲、香石竹、玫瑰切花菊、鬱金香、扶郎花等。
5,岩(石)生花卉 原產於山野石隙間的花卉,較耐乾旱瘠薄,主要用於布置岩石園,如白頭翁、石竹、鳶尾、鐵錢鏈等。
(二)按觀賞部位分類
1.觀花類 如月季、大麗花、牡丹、杜鵑、菊花、扶桑、山茶。
2.觀葉類 如蘇鐵、橡皮樹、朱蕉、紅背桂、龜背竹、花葉芋、雁來紅、春芋、文竹、蕨類植物、巴西木、鵝掌柴。
3.觀果類 如南天竹、冬珊瑚、火棘、觀賞椒、金銀茄、金橘、石榴。
4.觀莖類 如仙人掌、光棍樹、佛肚竹。
5.芳香類 如米蘭、茉莉、桂花、白蘭花、含笑、蠟梅。
(三)按栽培方式分類
1.露地花卉在某地區的自然氣候條件下,全年可以露地栽培。
2.溫室花卉在某地區,冬季必須在溫室中保護栽培,才能安全越冬的花卉。
(1)高溫溫室花卉:要求夜間溫度在15℃以上,白天25~35℃,如熱帶蘭、變葉木、一品紅。
(2)中溫溫室花卉:要求夜間溫度在8~l0℃以上,白天15~20℃,如白蘭花、龜背竹、大岩桐、倒掛金鍾、二色茉莉。
(3)低溫溫室花卉:要求夜間最低溫5℃以上,白天l0~15℃,如瓜葉菊、蒲包花、櫻草類。
(4)冷室花卉:要求室內溫度保持在0~5℃,如梅花、碧桃、盆栽蠟梅、盆栽月季等。
3.室內觀葉植物比較耐陰,適合在室內陳列觀賞。如:龜背竹、春芋、綠蘿、吊蘭、文竹、萬年青、廣東萬年青。
(四)按開花季節分類
l.春花類 如金盞菊、三色堇、牡丹、碧桃、迎春、連翹。
2.夏花類 如茉莉、梔子、蜀葵、萱草、金光菊、金雞菊、一枝黃花。
3.秋花類 如菊花、桂花、孔雀草、翠菊、雞冠、干日紅、百日草。
4.冬花類 如蠟梅、一品紅、水仙等。
(五)按經濟用途分類
1.葯用花卉 如芍葯、麥冬、菊花、連翹。
2.食用花卉 如食用菊、金針菜、木槿、百合。
3.香料花卉 如玫瑰、茉莉、桂花、晚香玉、白蘭花。
3. 木本花卉澆水有哪些原則
澆水是木本花卉的一項主要管理工作。生長在盆缽中的木本花卉,因盆土有限,很易專乾燥,如不及時補充屬水分,就會缺水而枯死。
(1)澆水原則:木本花卉需要不斷澆水,但也不宜過多,水分過多會引起徒長,如盆土長期過濕,樹根呼吸不良,易引起爛根而導致死亡。所以給木本花卉澆水一定要適量,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同時,澆水多少還應根據木本花卉的自身習性來決定,喜干與喜濕的木本花卉,應區別對待。
(2)澆水方法:花卉澆水有根部灌水與葉面噴水兩種方法,常綠木本及喜濕木本,可常對葉面進行噴水;落葉木本多對根部澆水。
澆水要注意不澆「半截水」,即澆水量不夠,盆土上濕下干,也會造成木本花卉的缺水現象。澆水可與施肥結合進行,施追肥後要及時澆水。自來水要貯放在水缸中一天後再用,澆水工具最好選用帶噴嘴的噴壺。
4. 不同的植物花卉有哪些澆水原則
喜溫花卉多抄澆、耐乾旱花卉少澆;葉大、長勢快 的花卉多澆,葉小、長勢慢的花卉少澆。氣溫高、大風乾燥時多澆;氣溫低、陰天時少澆、雨天不澆,休眠期少澆或不澆。根據花卉的不同有不同的澆水方式。
干透澆透
適用於山茶、天竺葵等半耐旱性花卉。方法是盆土不幹不澆,要澆一次澆透。
見(間)干見(間)濕
適用於菊花、金桔等中生性花卉。方法是正常情況下每天澆水,盆土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
寧濕勿干
適用於蕨類、萬年青等耐濕性花卉。方法濕盆土經常保持濕潤。
澆水原則(7張)
寧干勿濕
適用於仙人掌、仙人球等耐旱性花卉。方法濕盆土經常保持乾燥,有些種類可以長時間不澆水。
不能向葉面、花瓣灑水
適用於一些葉面、花瓣肉質,沾水過多,會導致爛葉、爛花的種類,如大岩桐、仙客來等。澆水濕避開葉面,噴澆土面。
※澆花時需要掌握:慢、細、勻,繞盆土一圈一圈的澆。
澆太快、水太粗、不均勻會造成以下幾點:(1)、把盆土中的營養流失掉。(2)、半截水。(3)、半邊水。(4)濕不勻。
5. 花卉澆水的原則和技術要點有哪些
澆水的原則是「不幹不澆,見干就澆,澆就澆透」。通常盆栽花卉的澆水量,應根據所養花卉的生態習性以及花卉的生長狀況、土質、氣候等因素來決定。
(1)根據花木不同的習性確定澆水量。
不同種類的花卉對澆水的要求有所不同,有的耐干,有的喜濕,因此澆水量必須因花而異,不可千篇一律。喜歡長期生長在水中的睡蓮、荷花、王蓮等水生花卉,在生長過程中始終不可缺水;對於海芋、水仙、萬年青、龜背竹、虎耳草等濕生花卉,需要多澆一些水,保持盆土偏濕有利於此類花木的生長發育;對於米蘭、白蘭、山茶、扶桑、君子蘭、一品紅等花卉,養護時澆水要干濕相間;但是像仙人掌、寶石花、垂盆草、龍舌蘭等仙人掌類及多肉的旱生花卉,盆土要偏幹些,過濕會使這類植物爛根。
(2)根據花卉形態或生長期的不同確定澆水量。
花卉的形態不同,所需水量也有所不同。一般草本花卉比木本花卉的需水量多,葉片少和著生針葉或蠟質的花卉需水量少,葉片大、植株柔軟的花卉需水量多。從花卉的生長階段來看,在種子發芽之前要多澆些水;發芽出苗之後則要減少澆水量;到生長旺盛的蕾期需水量增加,但到結果期需水量又要減少。
(3)根據花盆的質地和大小不同來確定澆水量。
一般來說,泥盆的吸水性能和水分揮發性能比紫砂盆、塑料盆要強得多,因而同樣大小的盆,泥盆的澆水量和澆水次數要多一些。花盆的大小不同,盆土的干濕程度也隨之不同。小盆總要比大盆幹得快,故澆水的次數要多些,但一次的澆水量,大盆總要比小盆多一些。
(4)根據花木放置的位置因地制宜地澆水。
盆栽花木擺放的位置不同也影響澆水量。如擺放在高樓、陽台上的盆花,水分蒸發快,盆土易乾燥,澆水的次數和澆水量相應要增加;而放在小院、底層天井中的花木,一般濕度要高,盆土幹得也較慢,故澆水時要適當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另外,擺放在有安裝空調室內的花木,應少澆水,多噴水,增加室內的空氣濕度。
(5)根據盆土的土質確定澆水量。
盆土的土質不同,需水量也有差異。黏性較大的土容易板結、龜裂,比一般的土壤幹得快;沙質土的儲水能力較差,也容易干,他們澆水的次數和澆水量相對要多一些;而疏鬆肥沃的腐葉土儲水能力較強,故在相同的情況下,澆水的次數和澆水量比黏土和沙質土要減少些。在澆水時,第一次應澆透。細小顆粒的腐葉土或泥炭土不易澆透,可先將土稍拌濕,放12~24小時再上盆或換盆。
(6)根據不同的季節掌握不同的澆水量。
從季節來看,春季是天氣轉暖、萬物復甦之際,盆花漸漸進入生長旺季,故澆水量也應該逐漸增加;夏季氣溫高,空氣乾燥,盆土也容易干,一般需水量就較大,但仍應按照「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澆水,否則讓盆土長期處在潮濕狀態,有些花木很容易爛根死亡;梅雨季節,久雨不晴時,雨後應及時將盆中的積水排掉,並且不能讓太陽暴曬花木,以免引起花木枯萎、死亡;但到了晚秋之時,為了使花木枝條、果實充實老熟,應適當減少澆水量和澆水次數;冬季溫度低,又是多數花木的休眠期,故冬季要減少花木的澆水次數和澆水量,使盆土保持干一些為好;但對於冬季是生長旺季的花卉例外。
(7)掌握好澆水時的水溫。
盆花澆水時的水溫應與土溫相接近,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但水溫與土溫的溫差不應超過5℃。若水溫與土溫相差大,易傷害花卉根系。例如,在炎熱夏季的中午澆冷水,土溫突然降低,根毛受到低溫的刺激就會立即阻礙水分的正常吸收,產生生理乾旱,引起葉片焦枯,嚴重時會導致整株死亡。同樣,如果冬季用冰水澆花也會產生相同的後果。
6. 家庭花卉澆水要掌握的原則有哪些
家庭花卉澆水的重要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一般盆栽花卉要掌握「見濕、見干」的原則,木本花卉和仙人掌類要掌握「干透、濕透」的原則,即每次澆到水從盆下盤子滲出為止。至於每天的澆水時間,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在春、秋、冬季,上午10時左右和下午4時以後是澆花的適宜時間,夏季切勿中午澆水。總的原則是「春澆中午,夏澆早晚,秋澆隔天,冬季勤看」。澆水量因花卉種類或品種、土質、氣候條件、生長階段、栽植器皿而各異。
1.澆水量因花卉種類或品種而異花卉一般可分三類:一是陽性花卉,如茉莉花、月季花、梅花、海棠、石榴花等,它們耐旱喜陽,澆水量較少且澆水頻率較低;二是陰性花卉,如蘭花、文竹、萬年青、石菖蒲、四季海棠等,它們耐濕喜陰,怕乾燥。澆水時要足量且頻率較高;三是半陰性花卉,如山茶花、杜鵑、白蘭、米蘭等,它們耐濕喜陽。澆水時宜澆透,但澆水頻率勿太高。
2.澆水量因花卉不同生長期而異花卉苗期,盆內見干見濕很必要,澆水時一次澆透,待土壤乾燥後再澆水;花卉生長旺盛期,水分的吸收及蒸發量均較大,應適當多澆水;而對於進入生長緩慢期或半休眠狀態的花卉,如蟹爪蘭、四季海棠等,盆土宜偏干;開花花卉也應少澆水,以免打落花蕾。
3.澆水量因氣候條件而異夏季是多數盆栽花卉生長旺盛的季節,蒸發量大,應適當多澆水,室內花卉2~3天澆水一次,在室外則每天澆一次水。秋冬季對那些處於休眠、半休眠狀態的花卉還是以控制澆水,使盆土經常保持偏干為好。
養花的空間內空氣濕度較高,可適當少澆水;反之,在乾燥且氣溫較高的環境里,早晚可葉面噴霧水,同時在花卉周圍地面灑水濕潤。
4.澆水量因土質而異栽培土以沙土為主,其蓄水保水能力較弱,澆水量宜少一些,但澆水頻率較高;而以有機物含量較高的纖維類物質為主的栽培土,其蓄水保水能力較強,澆水量較大,但澆水頻率宜低。
5.澆水量因栽植器皿而異素燒盆的透水透氣性較好,澆水頻率及單次澆水量可偏高。而對於塑料盆、玻璃盆、釉盆等透水透氣較差的栽培器皿,澆水量及澆水頻率都不宜過高,以免造成花卉的淹根、漚根,甚至造成死亡現象。
7. 澆花有哪些原則
給盆花澆水要根據每類花卉的生長習性區別對待,才能做到科學澆水。「見內干見濕」澆水原則,主要容適用於目前一般家庭所蒔養的中性花卉。所謂「見干」,是指澆過一次水之後,等到土面發白,表層土壤幹了,就要再澆第二次水,絕不能等盆土全部幹了才澆水。
所謂「見濕」,是指每次澆水時都要澆透,即澆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滲出為止,但不能澆「半截水」(即上濕下干)。因為一盆生長旺盛的花卉,其根系大多集中於盆底,澆「半截水」實際上等於沒澆水。採用「見干見濕」方法澆水,既滿足了這類花卉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又保證根部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氣,有利花卉健壯生長。
「不幹不澆,澆必澆透」,其道理與「見干見濕」基本相同。所謂「干透」,即等盆土表層全部幹了再澆水,目的是使兩次澆水之間有個間隔時間,使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氣供根部呼吸,並不是要等到土壤完全乾了才澆水。「澆透」和「見濕」的意思完全一樣。這種澆水方法主要適用於半耐旱花卉。此外,對於耐旱花卉,澆水應掌握「寧干勿濕」的原則。對於濕生花卉,澆水應掌握「寧濕勿干」的原則。
8. 盆花澆水要掌握哪些原則
花諺說:「活不活在於水,長不長在於肥。」澆水是養花成敗的關鍵。許多初學養花者大都對澆水的多少這個問題感到困惑不解,難以掌握。實際上澆水的多少首先要看種的是什麼花,這種花是喜濕呢,還是喜干,或者是半乾性的,千萬不可以不管什麼花一樣對待,家裡種了幾種花,要澆一起澆,要干一起干。水對花卉生長雖然是不可缺少的,但過分潮濕的土壤環境會使一些不耐水濕花卉的根系無法呼吸,繼而爛根死亡。因此,要想養好花,首先要了解各類花卉對水分的要求,掌握盆花澆水原則和方法,才能養好花。
盆花澆水的原則概括起來為:「見干見濕」、「干透澆透」、「澆透不澆漏」。這些澆水原則都是根據花卉嗜水習性而總結出來的。如對於大多數喜濕潤而又不耐大水的花卉,如杜鵑花、山茶花、月季、君子蘭、梔子花、米蘭、八仙花、萬年青等,就要按「見干見濕」原則澆水。見盆土表層發白乾燥時就澆水,澆至濕潤即可。不要等到盆土干透了再澆,也不能澆水過多,要做到盆土有干有濕,即不可長期乾旱,也不可經常濕透,而要干濕相間。
對梅花、臘梅、扶桑、倒掛金鍾、大麗花、仙客來、天竺葵等喜於怕澇的盆花,就要按「干透澆透」的原則澆水。要到盆土表裡全部都幹了,再澆水,而且要一次澆透。所謂「澆透」就是不要澆「腰截水」,要使盆土上下全部澆濕透。經常澆水不透則根的尖端吸不到水分,就會影響花卉的正常生長。「澆透不澆漏」即是說澆透不等於水澆得越多越好,經常澆漏,則盆土中肥分流失過多,也影響盆花生長。
對蜈蚣草、龜背竹、春羽、馬蹄蓮、旱傘草等喜濕花卉,就要按「寧濕勿干」的原則澆水,盆土要經常保持濕潤,不能缺水。
對松科盆栽植物和仙人掌類多漿多肉植物,就要按「寧干勿濕」的原則澆水。要干透了才澆水,花盆內絕不能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