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黃氏花卉

黃氏花卉

發布時間: 2021-02-16 23:43:31

❶ 談論五代(唐宋元明清)中國花鳥畫各時期代表人物藝術特點~

唐朝經濟的繁榮,很大程度地促進了花鳥畫的發展,使其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這個時期的花鳥畫主要體現了畫家們深入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旺盛的創造力,尤其以鞍馬為主的動物類題材在這一時期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成就,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韓斡的《照夜白圖》、《牧馬圖》,韓混的《五牛圖》以及戴嵩的《鬥牛圖》
宋代是花鳥畫大發展的時期。從北宋初始到真宗、英宗時期,花鳥畫仍承襲黃家的工筆體制,有名的黃派畫家還有夏候延祜、陶裔、李符、李懷等人。黃氏父子之後,工筆花鳥大家當推趙昌,他精於寫生,設色技巧極精,不同蹤跡,近於黃筌、徐崇嗣富貴豐艷一類,在他同期還出現了擅畫獐猿的易元吉,他們二人競出新意,使北宋繪畫開始出現一些新穎的局面。至宋神宗、哲宗時,崇尚工筆、講究形似的黃家畫風漸漸衰敗,以崔白為代表的新派花鳥畫得到宮廷的承認,他注重寫生,不打草稿,以當時較為豪放蒼勁的水墨山水畫法來畫背景,追求簡淡冷峭的意境,從而取代了百年一貫的黃家畫派。
在北宋的畫壇中,除了宮廷畫家和民間職業畫家,許多文人學士也開始進行繪畫的創作實踐和理論探討,各成體系,被當時的人稱為「士夫畫」,即後來的「文人畫」。其間以蘇軾、文同、黃庭堅、李公麟、米芾等人最為活躍。蘇軾是第一個真正從理論上闡述「士夫畫」的人,他以評詩之法評畫,強調繪畫要有詩的意境,即「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主張即性創作,要求達到「得意忘形」、「象外傳神」的境界,要與職業畫工有所區別。文人畫多以簡單的水墨揮寫梅蘭竹菊等物,將花木的自然特徵,比之於人的道德情操,常帶有寓意,其間以蘇軾的枯木與文同的墨竹最為有名。北宋後期的宋徽宗趙佶是花鳥畫集大成者,當時的宣和畫院在他的倡導下十分興盛。

元代文人畫中以墨 竹、墨梅最為盛行。當時畫竹名家之多,作品之盛,在歷朝歷代都是無與倫比的。其中有被譽為「寫竹之聖者」的李衍、創寫「晴竹新篁」的管道畀,擅寫風竹的顧安,「擅畫雙鉤竹,幾成絕響」的張遜,以及柯九思、吳鎮、倪瓚、高克恭等名家 。畫梅著稱的有王冕、鄒雷、陳立善等人,都講究「以神求貌」、「以逸為上」的文人風格。
進入明代,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也日趨發達,出現了一些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 與流派。縱觀整個明代花鳥畫藝術的演變,可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前期從洪武至弘治時期,基本上按兩個方面發展,其一為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多以竹石為題,名家有王紱、夏杲、姚綬等;其二為宮廷 院體畫,尤其在宣德年間,畫院興盛一時,主要師從兩宋院體,卻極少受元代的影響,徐黃二家,各有所承。當時邊景昭、呂紀都為工筆花鳥大家,名重一時,但後繼乏人同,工筆花鳥頹勢自此已不可避免,所以同在畫院的林良、范暹獨辟路徑,追求水墨之趣,從而確立了寫意畫派的風格。明代中葉以後,「院畫」勢力日微,純粹工整艷麗的畫風幾成絕響,活躍於蘇州地區的「吳門畫派」開始興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又被稱為「吳門四家」,皆為繪畫全才,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通。其中沈周的花卉技法,師從法常,風格縱逸,意態生動,結合詩文題跋,益臻妙境,影響最大,為明代後期寫意花鳥畫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而號稱「白陽」的陳淳,師從文微明,淡墨欹毫,縱橫豪宕,創出清新雋雅的新一派大寫意花鳥畫。明代後期,徐渭的出現,將大寫意花鳥畫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與前期的陳淳相為呼應,筆墨更加縱放,大膽創新,「不求形似求神韻,」以不同的風采與傑出成就樹立了文人畫在花鳥畫方面的典範,與陳淳一同被後人稱為「青藤白陽」,成為百代宗師。而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技法,孫克弘兼工帶寫的花卉畫法,以及「武林派」藍瑛、陳洪綬等人奇絕古趣的用筆,使當時的花鳥畫呈現百花齊放之態。
清代是寫意花鳥畫最為發達的時期,繼元、明以來的趨勢,畫家更加追求筆情墨趣,在風格技巧上爭奇斗艷。派系林立,競爭之烈,前所未有。清代的花鳥畫是在「正統」與「反正統」兩股潮流中,相互競爭,相互補充而向前發展的。前者是以有名的「清初六家」中的惲壽平的「常州派」為代表,他繼承和發展了徐崇嗣的沒骨法,結合了徐、黃兩派的技法,創造出一代新的沒骨技法,被譽為「寫生正派」,其明麗秀潤的特色與宋代的工筆畫有著不同的意趣。其後的著名花鳥畫家王武、蔣廷錫、鄒一桂、沈銓等,均受常州派的影響,但創造性不大,終不能振興工筆花鳥畫自明代以來的頹勢。與此相反,寫意花鳥卻呈現的勃勃生機,名家輩出。江南「四僧」中的原濟(石濤)和八大山人(朱耷),師法林良,、陳淳、沈周、徐渭等寫意派名家,所作花鳥筆意恣縱,別開生面,尤其朱 在藝術上已達到了「筆簡形骸」、「形神畢具」的境界,對以後的「揚州派系」及「海派」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清代中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從而也出現了新的藝術潮流,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以革新的面貌出現於畫壇。鄭 、金農、李鮮、黃慎、李方膺等人,寓情於「梅蘭竹菊」四君子,充分發揮了寫意花鳥畫的手法,形成與正統畫派格格不入的奇絕之風。另外,此畫派名家中,華曲的花鳥畫也頗負盛,他的小寫意畫法清新秀俊而又率意粗宕。加之高鳳翰的奔放縱逸,閻貞的沉雄穩健,邊壽民的水墨寫生等等,都使寫意花鳥在這個時期大放異彩。同時起源於清初的指畫,在高其佩的發展下也形成了「指畫派」,可謂獨樹一幟。而這個時期的宮廷畫除了前面所提的以惲派手法為主的工筆畫法之外,由於西方傳教士供奉內廷,帶來了西洋繪畫中的明暗及**法,並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獨特畫風,其中以郎世寧、艾啟蒙、王致誠等最為有名。

❷ 九江花卉市場在哪裡,有幾個

九江市區的花卉市場只有1個,在京九大市場的對面,乘坐12路公交車可以直達。

❸ 北京黃氏庄園花卉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位於順義區趙全營鎮的北京黃氏庄園花卉有限公司,是趙全營鎮的重點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答,公司現有員工80餘人,其中技術骨幹6人。
法定代表人:黃剛
成立時間:2002-12-17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1300519524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板橋村

❹ 連城縣的文化


姑田游大龍:姑田游大龍,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每年元宵節,連城縣姑田鎮民間都要舉行游大龍的民俗活動,祈福人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其規模和神龍的形象,歷史上最長的大龍為二百三十六節共計一千餘米長,創吉尼斯世界記錄。2002年元宵節的大龍,龍身有237節,加上龍頭、龍尾,整條龍長達950米,被譽稱為「姑田大龍甲天下」、「天下第一龍」。不愧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苗。2012年,大龍的長度為771.9米,並打破了世界紀錄
河源十三坊進公太:進公太為福建(簡稱閩)閩西一帶留傳的民俗盛世,以祭祀開閩王王審知為主題。河源十三坊即祭祀公太的十三個區域集體,主要是位於閩西連城、長汀兩縣交界處的十三個村落,其中又以連城縣內的朋口鎮、宣和鄉居多(過去宣和全鄉叫上河源,朋口鎮管轄的其中五個村叫下河源,統稱河源里)每個區域集體舉辦一年,以十三年為一個輪回,故活動相當盛大,而舉辦的十三個區域集體有「河源十三坊」之說。十三坊的群眾每年農歷二月初三都要舉行紀念開閩之王王審知的廟會即「進公太」,連城縣文亨的湖峰、莒溪的璧洲、長汀縣的鍾屋村等鄰近鄉村也參加河源十三坊的入公太。
羅坊走古事:據傳,昔日連城羅坊常鬧旱、澇災,當地舉人把流傳於湖南的「走古事」移植鄉梓,以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自此流傳延續至今有幾百年了。走古事實際上是一場具有娛樂性質的盛大狂歡,被稱為「中國山村狂歡節」。
林坊大龍:林坊游大龍是林坊林氏家族傳統文化藝術活動的遺產,發軔於明朝初,已有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清朝年間,四房桐德在湖南洪江縣做工時,潛心學到了扎龍和製作技術。後經過幾代先輩對龍製作技術改進,林坊大龍別具一格,彰顯特色。龍頭高大威武,雄壯秀麗,色調和諧富有濃厚的文化內涵。龍頭口中含著紅彤彤的龍珠,頭上虎鼻、鹿角、腰間鷹爪拔出,身披龍須,龍更顯龍蟠虎踞,生龍活虎,氣勢凌人。至今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元宵節定為游龍慶豐收迎新春的慶典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2001年林坊大龍代表龍岩市參加央視「心連心」藝術團在古田的演出活動。
芷溪花燈:芷溪花燈,由蘇州引進,以宮燈為主燈,分二層結構。外圍配上花籃、紗燈、牡丹燈、鰲魚燈,畫上字畫或裝制羅漢、古裝人物等,多達99盞小燈。點燈用特製玻璃燈裝蒸過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曬精選的燈芯。每個花燈要12人抬護,元宵節芷溪按姓氏輪流出燈,曾出過110多個花燈長隊。花團錦簇,琳琅滿目,配以蘇州鑼鼓和十番樂隊,十分壯觀,有紙包火的奇跡之稱。
北團游大粽:農歷一月初六至十三,是福建省連城北團上江坊一年一度的「游大粽」客家民俗活動。從初六起,村民們開始用上萬片粽葉縫制粽衣,1個粽用120斤糯米,製作成1.6米高的大粽。初七晨大粽下鍋,蒸煮4天4夜,十二日用金箔,吉祥紙花等妝粉大粽,供奉於宗祠。十三日出遊,村民們抬著1個個大粽,鳥銃、鳴鑼開道,彩旗花傘引路,一路吹打,浩浩盪盪,沿村道遊行。熱鬧完畢,大粽則分給村民,保佑各家五穀豐登、五業興旺。節日一過,春耕大忙就開始了,民間習俗仍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憧憬。
犁春牛:中原傳入連城南部地區,尤其盛行於芷溪、新泉兩地,約五百多年歷史。每年立春前後,以家或片為單位,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整個隊伍,由七人的鑼鼓隊開道,二位童男女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利燈。牽牛僮牽著用紅綢布扎花絮披頭的健壯耕牛,後接犁田、送飯、釣魚、挑柴、抬農具、讀書、擔牛草、挑穀子及抬松明火等二十餘組成。牽牛僮和犁田者扮丑角,即興表演,伴以嘿、嘿的喝牛聲。他們捲袖、赤腳、戴斗笠,男的扎腰、女的系圍裙。觀眾多時還要唱山歌,儼然是一幅模擬春耕勞作的熱鬧非凡的春耕圖。
連城拳:明洪武年間(1385年),南田(連城縣隔田村)黃氏千七郎公之妻張氏四娘,與本縣巡檢張綉是河南同鄉,素為戚誼之交。巡檢張綉任職屆滿,請張四娘的長子黃張生挑運行李隨其回河南,到河南後,張綉便推薦黃張生到河南登封少室山(即嵩山少林寺)拜蔡、董、孫三位僧人為師,練習少林諸般武藝達三年之久。雖時間有限,但黃張生依然學得三位師傅的精髓要領。黃張生返回家鄉後,將其所學盡數教授給族人,因此隔田武術得以沿襲不衰。後經黃觀傑等人在實踐中刪改後精益求精,使武術套路更加精煉、充實完善。稱「連城少林拳」或「少林獨門拳」,堪稱武林奇葩。連城拳有南田黃家拳和洋地巫家拳兩種。
提線木偶書法:連城木偶歷史悠久,五十年代初,著名的木偶表演藝術家徐傳華,曾赴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表演節目,並應邀赴前蘇聯、波蘭、捷克等國訪問演出,被譽為中國木偶表演藝術大師。他的嫡傳弟子李明卿,從事木偶表演藝術21年,他的木偶書法被國際新聞媒體和藝術界同行們贊譽公認為世界首創神州一絕,此項表演節目已申報世界吉尼斯之最。 連城紅心地瓜干:是著名的「閩西八大幹」之一,已有二、三百年歷史,清朝時,作為貢品進貢皇宮,是宮廷宴席上的珍貴小點,美名「金薯片」,連城也成為中外聞名的「紅心地瓜干之鄉」。連城鄉村土質松軟,酸鹼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地瓜生長。這種地瓜干保留著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顏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松軟,營養豐富,遠銷東南亞和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連城的兩大特產紅心番薯乾和黑丫頭連城白鴨均馳名中外,有「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頭」的美譽。
在福建和江西等地,番薯因為憨厚大個的體態,老一輩還稱其為懵番薯,伴隨動漫文化的熱潮和賣萌搞怪元素的流行,現在大都改稱萌番薯。番薯高產,紅軍當年打游擊時物資匱乏,飢一頓飽一頓。後來從山區農民那得知種番薯可有效應對飢餓,便和山區農民朋友一起房前屋後種些番薯,軍民們還有口號「土藏萌番薯,吃飽不辛苦」。
連城白鴨:連城白鴨出產於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全身羽毛潔白,因為黑色的腳丫和頭部,當地又稱「黑丫頭」。「全國唯一葯用鴨」,「鴨中國粹」。清代《十葯神書》記載,連城白鴨治咯血、虛癆等病症,是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食品,中醫和民間對鴨均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寧心安神、開胃健脾功效,廣泛用於治療小兒麻疹、肝火、無名低熱高燒和血痢,對癌症患者具有緩解病痛、輔助治療作用。清朝道光年間被列為珍品、貢品。經廈門大學生物系和省農科院中心室試驗測定:連城白鶩鴨含有17種氨基酸和10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膽固醇含量極低。連城的兩大特產紅心地瓜乾和黑丫頭連城白鴨均馳名中外,有「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頭」的美譽。
捆板:亦稱米粉板、卷板,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連城南部地區,幾乎家家會做,人人愛吃,街頭小吃攤上也時有出售。
九門頭:連城傳統火鍋名菜,別名燜九品。源於連南朋口溪流域一帶,俗稱「涮九門頭」系選用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經過嚴格選料,精細刀功,輔以佐料、米酒和數味中草葯製成。此菜鮮嫩脆爽,湯味馨香,有健胃補腎、祛寒去濕的功效,是葯膳兼濟的佳餚。由於食用的是牛身上九個部位的肉,幾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華,故又有「一餐吃了一頭牛」之說。
已列入全國名菜譜。
芋子餃:芋子餃皮呈玉色,形如半月,內包豬肉、香菇、大蔥等原料調制的餡心,食之皮嫩餡香,潤滑適口,是連城城鄉群眾逢年過節必制的傳統名食,在連城已有數百年歷史。據傳,早期製作的芋子形如「米桃」(壽桃),俗稱「桃子」,又因芋餃上席後須趁熱食用,放涼後則香味流散,故又有別名「趕燒」(趁熱之意)。
四堡漾豆腐:福建客家菜四堡漾豆腐,是福建閩西連城縣客家的特色佳餚。已有300餘年的歷史,與明清時期四堡的印刷業繁榮有著很大的關系。據說,當時印刷工場的工人日夜勞作十分辛苦,家人就專門烹調出一些清心潤胃、滋陰養元的菜餚給他們補身體,漾豆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菜。以四堡當地特產的一種「五月黃」豆為原料製成的豆腐,嫩白滑爽,滋味香鮮。福建客家菜四堡漾豆腐就是以四堡產的豆腐為原料製作的。
雪花魚糕:連城群眾喜愛吃魚,不僅因為魚肉鮮嫩可口,營養豐富,且「有魚」象徵「富足有餘」的好兆頭。連城菜中有多種多樣的淡水魚菜餚,其中尤以「雪花魚糕」製作精細、造型新穎、鮮嫩可口,成為宴席中的上等菜餚。「雪花魚糕」選用鮮凈魚肉,剝除皮、骨,配以肥豬肉、地瓜粉、蛋清及調味品製成,將魚肉搗成魚泥,肥豬肉剁成肉泥,投人地瓜粉、味精、胡椒粉、鹽、薑汁、蔥汁等攪拌均勻,裝人圓盤中,放鍋中蒸熟後出鍋劃成菱形片,再把蛋清抹在蒸後劃成片的魚糕上,回鍋蒸3分鍾即可上席。
「雪花魚糕」又稱雪花銀片、烊魚,裝盤後觀之如銀似雪,食之鮮香滑嫩。喜慶宴席中,人們常以出不出這道名菜作為宴席是否豐盛的標准,以至有「不出烊魚不成席」之說,在閩西首屆「山茶花節」評比中,此菜獲風味小吃第一名。 連城蘭花:連城植蘭自宋始,以朋口鎮桂花村最為有名,百餘戶人家幾乎家家種蘭,有100餘個品種。20世紀80年代末朋口農民聯合成立了蘭花開發公司,在鎮所在地建起了近萬平方米的蘭花輔。1994年第四屆中國蘭花博覽會上,朋口農民栽培的建蘭新品種「三友梅蝶」「南斗素」「陽生素」,分獲銀獎和2項銅獎。全縣現有養蘭戶2000餘戶,栽培以素心建蘭為主的130多個品種,並曾出口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
連史紙:連城宣紙具有紙質薄韌、顏色潔白、吸水力強等優點,所以是精裝印刷、復制描繪、書畫裝裱的好材料。連城在姑田鎮建立了皮宣紙生產基地,產品遠銷到日本和東南亞。許多社會名流和文人雅士,都把連城的宣紙當作饋贈親友的佳品。因此,連城宣紙不僅為連城創匯,也為國家爭了光。
連城根藝:連城根雕始於宋末元初,歷史悠久,藝人輩出。前人的作品大局限於神像或神案上擺設的吉祥動物。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連城的根藝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作品種類不僅有人物、花卉、動物,還有花插、幾、案等。涌現了一批技術精湛、造詣深厚的根雕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有的以古樸渾厚見長,有的以飄逸典雅取勝,有的師從造化形神兼備,有的構思精妙匠心獨運。

❺ 化龍鎮水門村龍門橋歷史

基本概況
化龍鎮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東北部,與廣州黃埔新港、廣州經濟開發區隔江相望,有13公里長的珠江岸線。鎮以駐地名。
歷史沿革
傳說宋末黃氏遷此開村,其子黃龍於村南建龍山寺,鄉人稱祖「化龍歸天」,自此村名為化龍。 1956年設化龍鄉。1958年成立化龍公社,1986年置鎮。截止至2006年底,全鎮面積53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民委員會及1個居委會,人口30808人,是廣州南拓發展的重點鎮。
經濟
化龍鎮2006年實現全鎮社會總產值53.35億元,同2005年比(下同)增長17%。工農業總產值47.33億元,增長17%。GDP(國內生產總值)13.47億元,增長15%。
工業
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3.12億元,增長17%。引進外商投資企業3個,遷入的外商投資企業有2個。工業增加值7.05億元,增長16%。外向型經濟工業總產值佔全鎮總額的76%;工業增加值佔全鎮總額的70%;實交稅金佔全鎮工業總額的80%;出口值30916萬美元,增長13%,外貿進出口總額37721萬美元,增長24%;實際利用外資223萬美元。CAV、一江化工、韋士泰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產出大的項目不斷發展壯大。一江化工公司的「一江」牌獲廣東省名牌產品、粵皇食品公司的「粵皇」獲廣東省著名高檔產品稱號。
農業
採取「控蕉,擴花」策略,使花卉業成為化龍鎮發展較快、效益較高的龍頭產業,2006年該鎮花卉面積已達13739畝,價格穩定,銷路暢通。該鎮的爬柱類觀賞植物「綠蘿」成為廣州地區的花卉品牌,「公司+農戶+基地」的集約化、產業化生產模式不斷發展,全鎮發展規模較大的企業有19家,種養大戶422戶。
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指導思想,結合化龍鎮的實際情況,運用國家有關的農業政策,對現有的農業結構作適度的調整,以市場信息為手段引導農民向以規模、生態、「三高」為特徵的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逐步建立「以花卉種植為主導,畜牧、水產養殖為輔助」的農業新格局。
2007年,全鎮花卉種植面積14387畝,水產養殖面積11287畝,畜牧業生產中生豬出欄36972頭,三鳥出欄354.4萬只[1]。
特色產業
花卉已成為化龍鎮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農業龍頭產業。2007年全鎮花卉種植面積1.4萬畝,總產值2.4億,佔全鎮農業總產值的50%。化龍花卉研究中心、盛豐園藝、綠興源花場、裕豐花場等花卉龍頭企業通過「公司+農戶」、銷售帶動等形式輻射帶動了一大批農戶適時調整生產布局,投身花卉生產。鎮政府、花卉協會通過組織大戶、專業戶外出參觀學習,讓其逐漸了解花卉產銷形勢,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展花卉。從2002年起,該鎮花卉種植迅猛發展,花卉種植戶已達到500多戶的規模。
花卉種植品種除了棕櫚科、榕樹類、綠蘿、綠寶石、綠巨人、竹芋、瑪麗安、白掌等幾十個傳統品種以外,山海帶、白雪公主、金心葉門鐵、大白掌、巴提雅、金鑽蔓綠絨等新品種通過引進、示範也被逐漸推廣種植。
化龍蔭生觀葉植物已形成自己的品牌,成為全國乃至東南亞聞名的蔭生觀葉植物生產基地。2002年,「綠蘿」被評為廣州市第一批名優農產品;白雪公主、金鑽蔓綠絨和芭提雅分別奪得第二、三、四屆中國盆栽花卉交易會「金花獎」;散尾葵、山海帶、金心葉門鐵等產品亦多次獲獎[1]。
基礎設施
積極推進農業基礎建設。按標准化完善農田路網基礎設施,2006年完成全鎮13個村共計14272畝的標准化農田建設,完成沙亭、柏堂、水門、塘頭、草堂、東南等村范圍的運河涌、五涌圍內總長7907米清淤,完成復甦3.5公里達標海提,莘汀磚廠、沙亭東圍總長2640米的水利工程,沙亭水閘、七沙水閘890米的清淤工程。完成了林相改造工程3000畝,種植苗木約10萬株。疏伐速生桉、台灣相思等低級樹種,改植三角楓、鳳凰木、木棉等鄉土名木。
重點建設項目:京珠高速公路、廣州地鐵四號線,東二環高速公路、珠江黃埔大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廣州LNG燃氣管道、廣南500KV高壓供電線路、廣州大學城預留發展用地、番禺現代產業園、金楓大道等9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在該鎮順利開工。
在上級的支持下,2006年該鎮投入800多萬元配套資金,開展了農田路網標准化建設,在沙亭、莘汀、東南、塘頭、水門、復甦、明經、潭山、眉山等10條村建設農田路網近10萬米。水利工作,重點抓11公里河堤達標建設,沙亭、四沙七沙水閘維護、清淤,各村內河清淤。四山片河涌清淤工程順利完成,清淤工作已初見成效[1]。
科教文衛體
2006年10月順利通過廣東省專家組的創省教育強鎮的驗收。一年來投入近1000多萬元完善化龍中學、中心小學。增建化龍中心幼兒園教學樓及配備,化龍二小、東沙小學的教學設備設施;投入近200萬元配備教師辦公電腦;復甦村投入250萬元新建復甦小學綜合樓、配備教學設備設施以及修善校園環境;潭山村將投入1200萬元新建潭山小學。
2006年市、區、鎮投資400萬元對屈氏大宗祠維修已啟動,投資200多萬元的化龍文化中心已經投入使用;投資300多萬元的楠山畫居,即將投入使用,潭山村參加全國飄色大賽,勇奪山花獎。2006年12月24日,承辦全國民族學會在該鎮召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考察研討會,國內外著名專家、教授、學者40多人雲集化龍,考察鎮村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包括屈氏大宗祠、龍門橋、炮樓、金面盆、石街等。
醫療衛生部門積極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病人滿意度達95%以上;愛衛部門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為水門、塘頭的水改申請水改費100萬元。增加環衛硬體設施,擴大保潔隊伍,環境衛生面貌有新改善,居住質量有新提高,東南、柏堂塘頭、莘汀、水門村等被評為廣州市衛生村。
2006年,投入50多萬元組織各項體育競技活動和加強體育設施的建設,分別舉辦春節游園會、迎春足球大賽、「商會杯」籃球賽,參加區「五一」象棋賽獲團體第一名,柏堂村龍船隊還在5月份舉辦的「蓮花杯」獲銀獎第二名,6月3日奪2006年廣州國際龍船賽第六名。
精神文明建設
「雙百共建文明村」的創建碩果累累。2006年,向區申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0多項,其中50多項已完成,投資總額達1700多萬元,區、鎮撥款近700萬元。柏堂村、復甦村、潭山村被評為區文明示範村,柏堂村被評為為廣州市文明示範村。

❻ 古今中國字畫最貴十大黃氏藝術家都有誰

書聲孕育黃門代代才俊,朝廷進士、留洋學士是黃氏曾經的榮耀。社會變遷,觀念更新,「十年寒窗苦讀」的指向,不再是唯一的「金榜題名」。黃氏的後世們,在新時代的大潮中,以嶄新的姿態盡情揮灑他們的才智。他們根據自己志向擇業立身,當年的書香門第,後來又走出一個個聲震國內外藝壇的文化精英——「黃家藝術」可謂中國藝術界一個非常獨特的家庭。
其實,古今中國黃氏藝術大師何止二十人:黃氏藝術代代人才輩出,這二十位只是我隨心挑選出來而已。
黃筌 (約 903-965)五代時西蜀畫院的宮廷畫家,〔五代·後蜀〕字要叔,成都(今屬四川)人。歷仕前蜀、後蜀,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早以工畫得名,擅花鳥,師刁光胤、膝昌苑,兼工人物、山水、墨竹。山水松石學李升,人物龍水學孫位,鶴師薛稷,擷諸家之萃,脫去格律而自成一 派。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豐滿,賦色濃麗,鉤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似輕色染成,謂之"寫生"。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主要流派。
黃筌 傳世作品有《寫生珍禽圖》現藏故宮博物院《雪竹文禽圖》冊頁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黃庭堅《砥柱銘》2010年以4.368億元成交,成為中國書法歷史最高拍賣紀錄。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九江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國山水畫最著盛名的畫作之一
黃公望(1269年~1354年)中國元代畫家,書法家,元四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陸(有待考證),名堅,漢族,平江常熟人氏;後過繼永嘉黃氏為義子,因改姓名,字子久,號一峰,後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道藏》收入金月岩編、黃公望傳《紙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訣》一卷,闡述全真派內丹原理和功法。同時,他著有《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等傳世。

黃慎(1687-1770後),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壽,菊壯,號癭瓢,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寫意,間作花鳥、山水,筆姿荒率,設色大膽。為「揚州八怪」中全才畫家之一。有《商山四皓圖》、《伏生授經圖》、《蘆鴨圖》等傳世。著有《蛟湖詩鈔》。

黃遵憲(1848-1905)漢族客家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黃遵憲出生於廣東嘉應州,1876年中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的作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等。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黃賓虹(1865-1955),名質,字朴存、朴人,別號予向、虹廬、虹叟,中年更號賓虹,以號著稱,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中國近代山水畫畫家。能詩文、書法,兼長金石文字、篆刻等藝術。對於畫論與畫史均有研究,見解精闢。著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中國畫學史大綱》、《賓虹草堂藏印》等,編有《黃賓虹畫語錄》,並與鄧實合編《美術叢書》。1955年3月25日病逝,現在杭州棲霞嶺下設有黃賓虹紀念館,在金華建有黃賓虹藝術館。
黃賓虹 目前最貴書畫《花卉12條屏》2004年以1650萬人民幣成交。

黃君壁 中國畫家。(1889-1991)本名韞之,別名允瑄,號君翁、君璧。1898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廣州,1991年卒於台灣台北。1919年畢業於廣東公學,後從師李瑤屏學國畫。1955年獲第一屆中華文藝獎金美術部門首獎;1968年獲紐約聖若望大學金質獎章;1971年獲南朝鮮慶熙大學最高榮譽大學獎章 。1960年巴西國家美術院授以院士銜。他擅山水,師承漸江、夏圭,有極深的傳統功底。曾設白雲堂授徒,被尊為"多士師表"。作品長於飛瀑、流泉、風帆、霜林。筆墨氤氳,蒼勁有力,氣勢雄壯。亦能作工筆仕女和花鳥。
黃君壁 目前最貴書畫《雄獅》《雲山飛瀑》《丹崖翠壁》2011年分別以701.5萬368萬和322萬元成交。

黃少強 (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強,號止廬。官窯群岡小江村豐湖裡人。少時,母孔氏教他習藝,並搜羅名人畫卷供他賞玩。後從劉博文學西洋畫,從此「愛畫入骨髓」。9歲,值辛亥革命前夕,有感於民間疾苦,寫了一幅《無告人》以表志。他先後師從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黃少強被譽為「中國梵高」

黃養輝(1911—2001)別名黃旭晨,筆名黃易,曾擔任藝術大師徐悲鴻的秘書前後長達20年之久,悲鴻大師曾評價其「於藝卓然有所樹立,開中國繪畫新境界,知名當世」。在徐悲鴻的影響下,黃氏長期刻苦勤奮、努力不懈,不僅精於中西方繪畫,而且在書法篆刻及美術評論、詩文等方面都功深力厚,蹊徑獨造,可謂徐悲鴻最得意弟子之一。

黃苗子(1913~2012.01),廣東中山人。當代知名漫畫家、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書法家、作家。早年就讀於香港中華中學,8歲師從鄧爾雅先生學書法。先後任《新民報》副總經理、貿促會展覽部副主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曾擔任過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文聯委員,第五六七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據黃苗子個人官網授權方百雅軒消息,文化老人黃苗子於2012年1月8日11點27分在北京朝陽醫院辭世。

黃均(1914.6—)別名懋忱,北京人,系清末台灣四大翰林之一黃彥鴻第五子。擅長中國畫。1944年畢業於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歷任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講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作品有《心花怒放》、《文姬辨琴》、《天女散花》等。1987年2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他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古都書畫研究院院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中山書畫社顧問、東方書畫社顧問及中國口岸協會書畫研究會顧問。

黃秋園(1914-1979),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園,號大覺子、半個僧、清風老人;1914年生,1979年5月逝世,自幼愛畫,後到銀行工作,其書畫創作全在業余進行,他聰明好學又功底深厚,成就極大,1970年後將全部精力投入書畫創作,達到他一生藝術創作的高峰;逝世五年,他的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一代宗師李可染先生嘆出:"國有顏回而不知,深以為恥";1987年中央美術學院追聘秋園先生為名譽教授;中國畫研究院追聘秋園先生為榮譽院委委員;1987年在南昌建立"黃秋園紀念館";"黃秋園故居"列為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純堯(1925--2007),1925年1月生於成都。師承徐悲鴻、黃君璧、謝稚柳、傅抱石、陳之佛諸先生,1947年畢業於前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後來任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教授,生活在南京。20多年前,他離休後回到成都,先後任教於四川教育學院、四川大學,在成都生活了20年。2005年因身體原因,他又回到南京。
曾任南京師大教授、江蘇美協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美協會員、四川省文史館館員、四川省詩書畫院藝術顧問、四川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英國國際人物傳記中心顧問委員會榮譽委員,美國國際人物傳記學會成員。
出版有《黃純堯畫選》、《黃純堯畫集》、《黃純堯山水畫集》。傳略收入國內和日、英、美等國辭典,並獲美國人物傳記學會傑出人物獎。出版多種畫冊及題畫詩、論文集。

黃胄(1925.3—1997.4.23),著名中國畫畫家、收藏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曾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原輕工業部工藝美術公司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黃胄 目前最貴書畫《歡騰的草原》2013年以1.288億元人民幣成交。

黃永玉(1924年—),生於湖南省鳳凰縣城沱江鎮,土家族人。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十六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黃賢安,中國畫壇名家黃養輝最子,藝術研究員(一級美術師),當代畫壇百名傑出畫家。1948年11月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省無錫縣,以畫馬著稱。現為中國美協江蘇會員、中管院江蘇分院東方文化藝術研究所研究員、華東書畫院副院長、南京梅花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等。

黃文壽,1951年生,黃氏雕刻世家第三代傳人。福建木雕領軍人物之一。平生絕技為大型,超大型神像創作。現任福建木雕委員會會長;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中國木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禮儀用品工業協會常務理事等等。出身木雕世家,又經院校深造;為繼承傳統工藝,發揚創新精神,他身先士卒;創作大型武將,可謂世界稱冠;1982-1989完成烏尤寺、伏虎寺、善覺寺、鵝翎寺、雪峰寺、廣化寺、南少林寺、西禪寺等幾十個中國著名禪寺的幾千尊佛像(包括大型雕像)雕塑。

黃文壽木雕作品

黃孔新,1952年生。筆名:路遙。廣西藤州書畫院院長,他是一位書畫怪傑,一位獲得過海外、國內50多個大獎的,才華橫溢的大師級書畫藝術家,桃李滿天下。

黃琦,字太極,號萬年,另署天岸馬、醒獅堂主人等。男,漢族,公元1964年生於中國河北。實力型書畫家。擅長書法、花鳥畫、山水畫及篆刻,兼修詩文,並粗通音律。
公元1981年考入河北無極師范學校,有幸得到恩師劉岩森先生教誨。畢業後轉益多師,先後受到李明久、鍾志宏、全祝明、吳守明、龔定平、辛晉瑛、李可染先生等省內外方家教益,大器漸成。書畫作品力融哲理思辨、力呈雄強奇恣與纖巧渾朴兼容之風貌。
自1987年即開始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書畫及篆刻作品,[1] 《河北教育》(月刊)、《河北日報》[2] 、《羲之書畫報》[3] 都曾分別予以刊介,入編[4] 《中國當代書畫家名典》、[5] 《中國書畫家作品精選》、[6] 《太行書畫選》等多部辭典。一貫主張和注重以作品說話、讓歷史見證!兼任中國書畫家蘇北老區聯誼會名譽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特邀書畫師、黃琦藝術工作室導師、博寶藝術網加盟書畫家等職務。

黃澤金,1979年生,雲南紅河州人,哈尼族。筆名愛國者,號中國國盛。廖靜文、侯一民、
吳冠中等大師弟子。畫壇稱有「中國第一愛國藝術大師」。至今唯一一位要畫筆畫完中國23個
省城、四大直轄市、五十六個民族的藝術家。被前國家主席稱為」有志青年黃澤金「。作品創
作主要以愛國主義思想為核心。他常常自稱畫畫不是為了迎合誰,而是迎合自己這顆中國人
的心,迎合要迎合時代、迎合人民、迎合祖國。他的藝術思想和愛國精神值得提倡學習。
作品有:《中國紅》《中國崛起》《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心》《中國大吉大利》
《中國二十三個省》《中國四大直轄市》《團結和諧的中華五十六個民族》
《家國和為貴》《祝中華夫妻恩恩愛愛百年好合-願天下夫妻互敬互愛幸福美滿》
《願天下老人都長壽》《祝祖國大地繁榮昌盛國泰民安-願華夏兒女龍馬精神馬到成功》
《中國夢一帆風順-中國人一路平安》《平安中國天天平安-和諧中國人人和諧》
《春暖中華牡丹開-和諧中華富貴來》《中華父母壽比南山-華夏兒女福如東海》
《祝願子孫都成龍-如願天下父母心》《為民富國強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等。
部分作品被前國家主席、國務院領導及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美國、英國、法國、
日本等國內外友人收藏。
黃澤金 目前最貴書畫《我是中國人》2014年以2.988億元成交。成為中國最貴健在畫家。

❼ 廣昌縣黃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廣昌縣黃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5-10-3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版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旴江鎮建權設東路建設大廈一樓。

廣昌縣黃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1030MA35F96YXX,企業法人胡雪容,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廣昌縣黃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白蓮、水稻、食用菌、中葯材(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禁止、限制的除外)、花卉苗木種植、銷售;畜、牧、水產養殖、銷售;農產品加工、銷售;酒、飲料、茶葉銷售;卷煙、雪茄煙、預包裝食品(不含冷藏冷凍食品)零售;園林綠化設計、施工;農業基礎設施施工,農村旅遊資源開發;網上經營農產品(食用菌、白蓮、澤瀉、蔬菜果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廣昌縣黃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❽ 請問九江的花卉市場在哪裡

在長虹北路,京九大市場(黃氏乾菜批發大市場)對面,不過那邊只是一個小規模的花卉市場,如果你是要做大規模的苗木的話,去蓮花洞那邊,路邊都是苗木基地

熱點內容
kiko情人節限定05 發布:2025-08-27 00:12:22 瀏覽:47
大連綠植網店 發布:2025-08-27 00:06:41 瀏覽:946
辦公室方綠植 發布:2025-08-27 00:05:39 瀏覽:791
巨絲蘭花語 發布:2025-08-27 00:03:57 瀏覽:333
七夕紫薇花 發布:2025-08-26 23:59:04 瀏覽:295
三脈梅花草 發布:2025-08-26 23:57:55 瀏覽:420
梅花鹿鹿鞭片 發布:2025-08-26 23:55:38 瀏覽:518
蘭花頭像是 發布:2025-08-26 23:39:51 瀏覽:629
茶花賊感想 發布:2025-08-26 23:37:03 瀏覽:384
盆栽三七花 發布:2025-08-26 23:37:02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