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春播氣溫
『壹』 花卉種子發芽需要哪些環境條件
花卉種子發芽所需的環境條件:(1)水分:花卉種子成熟後,除了一些水生花卉或文殊蘭等特殊的種類外,大多數呈乾燥狀態,因此,很耐貯藏。種子萌發時,需要有充足的水分,種皮吸水後開始軟化,種子吸脹,胚乳貯藏的有機物開始加速轉化為合成代謝的原料和能量,胚吸收這些物質合成新的細胞生長所需的物質,促使細胞分裂和生長。這些過程都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順利進行。
(2)溫度:每種花卉都有自己的最適發芽溫度。溫度過低不能發芽,過高引起腐爛。一般花卉種子萌發時,需要16~22℃的基質溫度,最好保持相對穩定,變化的幅度不要超過3~5℃。溫度的控制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條件(如覆蓋塑料膜,加暖氣等)來處理。
(3)空氣:種子遇水後,呼吸作用加強,需要充足的氧氣供應和良好的二氧化碳排放條件。這時如果基質的含水量過多,通氣不暢,大部分種子都會窒息而死亡。如何使種子的水分和通氣條件控製得更好,需要根據不同的種子特性來摸索和體會。
(4)光線:種子萌發本身一般不需要光,但在庇蔭處進行春播或晚秋播種時,溫度往往不夠,增加光照有利於提高基質的溫度。另外,有些種子屬於需光種子,只有光照射後才能萌發,如萵苣的種子。還有的種子對光周期有一定的要求,並且這種光周期的要求隨溫度而變化,如加拿大鐵杉種子在17~20℃的條件下,最有利的日照長度是8小時或12小時,在27℃時是16小時。變溫處理,低溫沙藏有時能改變種子的需光性,而有的種子在光下反而會抑制萌發。因此,在生產上應該嚴格掌握各種花卉種子的萌發條件。
『貳』 花卉春播的有點有哪些
春播是種苗生產應用最廣泛的季節,山東在3~4月份為宜。其優點為:版①從播種,到出苗的時間權短,可以減少圃地的管理次數。②春季土壤濕潤、不板結,氣溫適宜,利於種子萌發,出苗整齊。③幼苗出土後溫度逐漸增高,可以避免低溫和霜凍的危害。④較少鳥、獸、病、蟲為害。一年生草本花卉、沙藏的木本花卉均可在春季播種。
『叄』 哪些花卉屬於不耐寒花卉
不耐寒花卉:原產於熱帶或亞熱帶的花卉,包括春播一年生草花以及相當一部回分常綠宿根和木本花卉,在生答長期間需要高溫,要求溫度不低於8到10攝氏度,一般不得低於5攝氏度。例如牽牛花、鳳仙花、雞冠花等花朵開放必須在25到30攝氏度下。露地一年生花卉和溫室花卉,均屬於此類。它不耐寒,不能在露地越冬。一年生花卉春播後常在較高的溫度下生長發育,在降霜以前開花結實,以種子狀態越冬,如一串紅、小麗花等。溫室花卉中有些則要常年在溫室中培養,如仙人掌類。
『肆』 根據盆栽花卉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可分哪3類
①耐寒花卉原產溫帶或寒帶地區抗寒力強在0℃以下低溫能露地越冬的二年生花卉,如羽衣甘藍金魚草三色堇金盞菊等,以及多年生花卉,如菊花朱頂紅等冬季嚴寒到來時,地上部分枯死,翌年春季重新發芽開花
②半耐寒花卉原產溫帶較暖和的地方,包括二年生花卉中一部分耐寒力稍差的種類,如矮牽牛美女櫻等
③不耐寒花卉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一年生春播花卉,如雞冠花半支蓮長春花一串紅萬壽菊四季秋海棠等
『伍』 溫度對花卉的影響有哪些
一切生命活動都要有一定的溫度作保障,花卉也不例外。溫度的高低,直接間接地影響花卉的生長發育,支配著花卉資源的分布、引種和栽培。
花卉對溫度的要求
各種花卉因產地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例如,喜高溫的花卉,如果溫度低於原產地就會出現冷害或凍死現象;喜低溫的花卉,如果冬季溫度過高,不能充分休眠而一味消耗養分,就會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和開花。為了栽培方便,通常根據習見花卉對溫度的要求分成三類。
一類是喜高溫花卉,要求白天室溫20~22℃,夜間不低於10℃。例如,一品紅、仙客來、九重葛和大多數附生蘭花等。
第二類是喜低溫越冬花卉,要求越冬溫度不低於0~5℃即可。一般長江流域可以露地越冬,如月季、桂花、柑橘、山茶花、春蘭、蕙蘭、八仙花、杜鵑花、桅子花、蘇鐵等。北方室內種植。
最後一類是介於前二類之間的中溫花卉。北方種植冬季室內最低溫度應不低於7~10℃,經常保持在18℃左右最好。在廣東、廣西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如白蘭花、茉莉花、木蘭、扶桑、大部分仙人掌類植物、秋海棠類、仙客來、大岩桐、荷包花等。
除此之外,任何一種花卉在生長的各個階段對溫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種子發芽時對溫度的要求不高,但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培育健壯的幼苗,通常在播種後需保持較高的溫度。若播種後長期處於低溫、泥土過濕的環境中,不但阻止種子發芽速度,而且容易使種子霉爛。
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花卉播種和扦插育苗均需在25℃以上,溫度過低,生長明顯受到抑制。
原產高原及地中海地區的花卉,如大麗花、倒掛金鍾、各類報春花,在生長期間喜涼爽,不適應高溫、濕熱的條件。到了夏季,倒掛金鍾、報春花、仙客來便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
大多數溫室花卉在花期要求溫度較高,例如茉莉花、白蘭花等只在炎熱的夏季開放;冬季則需要室內溫度在28℃以上才可開花。但是,在花卉中也有許多例外,如墨蘭、寒蘭在春節開花;杜鵑花、山茶花的多數品種,花期也是在比較涼爽的春天。另外,多數花卉在開花期間對低溫是非常敏感的,往往短時間的低溫便可能造成大量花蕾受害。
一般情況下,花卉在休眠期不宜溫度過高,如球根、球莖、鱗莖花卉,如大岩桐、球根秋海棠、花葉芋、馬蹄蓮、仙客來、綉球百合等這些種類的花卉需在低溫條件下完成休眠及球根的發育,這樣可以降低在貯藏期間的養分消耗。
土壤溫度
土壤的主要熱量來源於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所以土壤溫度也就有日變化和年變化。
對於土壤的表層,在一天中,清晨日出前溫度最低,日出後溫度升高,到午後1時左右,達到一天中的最高溫度,然後溫度逐漸下降,到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又達最低溫度。一年中,就月平均溫度來說,土壤表層的最高溫度在7~8月,最低溫度在1~2月。花卉生產主要根據年溫度變化來合理安排,採取有利的升溫降溫措施。
一年中,早春的土壤溫度低,此時,播種繁殖要掌握土溫的變化,如過低,種子便膨脹不發芽。塊根類的花卉催芽繁殖要通過提高土溫,使塊根萌發的芽快且量多。最適合根生長的溫度是比地上氣溫低3~5℃,所以在早春植物根活動早,樹液也流動早,對植物的嫁接、扦插、壓條提高成活率非常有利。根在適宜溫度中,能較好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若土溫過低,植物就會因吸收不足而出現生長不良現象。
夏季氣溫較高,土壤溫度自然也就隨之升高。此時一些不耐高溫花卉,如仙客來、倒掛金鍾等就要通過調整疏鬆的培養土或泥瓦盆的通透作用降底土溫,使根系呼吸及一切生理作用都近乎正常,才能安全度夏。
溫度的高低對花卉肥料的分解及養分的吸收都有一定的影響。通常,溫度低,肥料分解慢,花卉吸收養分少;隨著溫度上升,肥料分解加速,容易被花卉吸收。
花卉是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的,養分吸收多少與呼吸作用關系密切。通常情況下,溫度增加,花卉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也增加,同時施肥數量和次數也應該隨之增加。
低溫會降低營養物質的吸收,當基質溫度低於10℃時,桅子花的幼葉便會產生失綠的缺鐵症狀,如果把基質溫度提高到28~32℃,失綠症狀就會逐漸消失。可見,低溫會阻止鐵的吸收,從而使幼葉失綠黃化。高溫時,雖然呼吸作用旺盛,但消耗體內碳水化合物較多,非但影響對養分吸收,還將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對喜愛夏季涼爽、濕潤的仙客來、倒掛金鍾、大岩相等花卉,在酷熱、乾燥的夏季應採取竹簾遮蔭、花盆附近地面多淋水、中午前後用水噴霧等措施進行降溫。
對於多數花卉來說,吸收尿素和鉸態氮肥中的氮之前,必須轉化為硝態氮,這種轉化依賴於基質中的微生物。通常,這種轉化是相當快的。但在仲冬季節(指陽歷12月份),金龜魚幼苗施用鉸態氮肥可能產生氨毒。因為在溫度為9~10℃時,由魚態氮轉化到硝態氮是比較緩慢的。所以,在仲冬季節,氮肥應選用硝態氮為宜。溫度對有機化肥的分解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溫度低時,釋放的有效氮低;反之,在溫度高時,有效氮的釋放量則明顯增加。因此,有機肥料作為惟一氮源時,在冬季或基質溫度低於10℃時,香石竹常出現缺氮症狀,所以在低溫月份應選用硝態氮為--宜。
不要認為只有生長在高溫環境中的花卉需要施肥,而低溫下生長的花卉就不需要施肥。其實在低溫條件下催花的三色堇、金盞菊等花卉冬季也需施用肥水。一般情況下,冬季里的花卉生長迅速者如吊蘭、文竹、秋海棠、天竺葵、香石竹、仙客來等應多施肥,每周需澆1次肥水;生長緩慢的花卉如杜鵑、扶桑、含笑、菊花、茉莉、蘇鐵、山茶等應少施肥,可隔半月施1次肥水;生長停滯的花卉如枸杞、桂花、荷花、五針松、石榴、睡蓮等,則整個冬季都不用施肥。
溫度周期變化與花卉的適應
溫度的周期變化分為年周期和日周期變化。原產溫帶地區花卉,一般表現為春發芽,夏生長旺盛,秋季生長緩慢,冬季進入休眠。但也有些花卉在高溫季節進入半休眠狀態,如仙客來、香雪蘭、鬱金香、水仙等。這種休眠方式是植物生理功能在不利環境條件下的代謝平衡。經休眠後的花卉,在下一階段生長發育得更好。
春化現象也是花卉對溫度周期的適應,二年生花卉需在0~5℃的低溫環境中生長一段時間後才能有花芽分化;牡丹、芍葯的種子進行春播,必須解除上胚軸的休眠;碧桃、丁香若不經過冬季的低溫,春季的花芽便不能正常開放;為使百合、鬱金香、唐菖蒲、水仙在春節開花,必須首先進行冷處理。
日溫變化是非常普遍的。白天高溫,有利於光合作用及生理作用。夜間低溫有利於積累有機物。晝夜溫差越大,球根花卉生長發育得就越好。
『陸』 什麼是花卉的溫度周期
溫度的周期變化分為年周期和日周期變化。原產溫帶地區花卉,一般表現為春發專芽,夏生長旺屬盛,秋季生長緩慢,冬季進入休眠。但也有些花卉在高溫季節進入半休眠狀態,如仙客來、香雪蘭、鬱金香、水仙等。這種休眠方式是植物生理功能在不利環境條件下的代謝平衡。經休眠後的花卉,在下一階段生長發育得更好。
春化現象也是花卉對溫度周期的適應,二年生花卉需在0~5℃的低溫環境中生長一段時間後才能有花芽分化;牡丹、芍葯的種子進行春播,必須解除上胚軸的休眠;碧桃、丁香若不經過冬季的低溫,春季的花芽便不能正常開放;為使百合、鬱金香、唐菖蒲、水仙在春節開花,必須首先進行冷處理。
日溫變化是非常普遍的。白天高溫,有利於光合作用及生理作用。夜間低溫有利於積累有機物。晝夜溫差越大,球根花卉生長發育得就越好。
『柒』 春播花卉為什麼春天播種什麼是春播花卉
春播花卉就是在春天播種的花卉。為什麼要春天播種呢,這是因為這些花卉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較高的溫度。
『捌』 常見的春播花卉和秋播花卉是什麼
春播
風仙花、雞冠花、千日紅、半支蓮、波斯菊、萬壽菊、孔雀草、瓜葉菊.矮牽牛.蒲包花.金盞菊.雛菊. 三色堇.金魚草.報春花屬花卉.非洲紫羅蘭. 新幾內亞鳳仙.蜀葵
秋播
1.矢車菊:德國國花,可春、秋播,推薦秋播;
2、虞美人;
3、蜀葵:可春、秋播(南方一般秋播、北方一般春播);
4、除蟲菊:春播除蟲菊,當年不能開花,冬播要到第三年春季才能開花,秋播第二年即可開花,因此以秋播為好。秋播是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具體播種時間:春播2-4月份,秋播8-11月份。播前1周,將種子用水浸5-6小時,待吸水膨脹後內泥地催芽5-6天,約有20%的種子萌發時再加適量細土拌勻播種,播後撒一層泥灰,用木板輕壓一遍,上面用稻草覆蓋,經常灑水,保持地內濕潤,乾旱季節育苗需要搭棚,白天蓋上,晚上揭去。育苗的種子使用量為每667平方米50克,可供1.33公頃(20畝)地移栽,一般15天後即可出苗。
5、美國石竹:春秋均可。發芽適溫10~20℃。美國石竹苗需要一個半月的低溫春化作用才可分化出花芽,故春季播種當年不開花,只長葉片,需到次年初夏才可開花。在下霜前小苗長2~3cm為宜。北方播種宜早不宜晚。秋季來臨之前(8月底至9月初)及早播種,使其長大成苗並有較多分枝,以便完成低溫春化作用,從而保障多出花、開好花。
6、雛菊;
7、紫羅蘭;
8、美女櫻;
9、風鈴花;
10、夏枯草:北方春播,於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播於8月下旬。
11、法國薰衣草:可3-4月春播、9-10月秋播;
12、香雪球:春、秋播;秋播最佳
『玖』 有春化要求的花卉,播種期應該如何確定
一、二年生花卉,皆為播種繁殖,播種時期因地而異,一年生花卉,又名春播花卉,多原產熱帶和亞熱帶,耐寒力不強,遇霜即枯死。通常於春季晚霜終止後播種。我國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冬季寒竛時期長短不一,因此各地春播適宜期不同。我國南方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播種,北方則在4月上、中旬。此外為提早開花,往往在溫室或冷床中提前播種,晚霜過後再移栽於露地。北京在冷床進行一年生花卉的春播時可在3月下旬,露地春播可在4月中旬。
另外,一些露地二年生花卉在冬季嚴寒到來之前,地尚未封凍時進行播種,北京地區一般可在11月下旬進行,使種子在休眠狀態下越冬,並經冬春化階段,如錦團石竹、福祿考、月見草等。還有一些直根性的二年生花卉,亦屬此類,如飛燕草、罌粟、虞美人、矢車菊、香矢車菊、花菱草、霞草等,初冬直播在觀賞地段,不用移植。如冬季未能播種,也可以在早春地面解凍約10cm深時進行播種,早春的低溫尚可滿足其春化的要求,但不如冬播生長良好。
溫室花卉播種通常在溫室中進行,這樣,受季節性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小,因此播種期沒有嚴格的季節性限制,常隨著所需花期而定。
播種條件
溫度:溫度是影響種子發芽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種後應充分保證發芽所需的溫度,當然對一些種子春化類型或需低溫打破休眠的種子,應保證其適當的低溫,在重視發芽需一定適溫的同時,還要注意日夜溫差對種子發芽的影響,一般種類在4-6℃的溫差較為適宜,另外在重視氣溫的同時不可忽視介質的溫度,介質溫度的高低與發芽的整齊度及出芽及出芽後胚根的生長有很大的關系。介質溫度高時,種子發芽較為整齊,且發芽後根系生長較好,當然不是介質溫度越高越好。
水份:沒有適當的水分,種子發芽會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播種前應先充分了解種子發芽對濕度要求,並在日常管理中給予適當的水分,不僅要保證介質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要保持介質水分的連續供應,一旦種子吸收即不可再失水,否則會影響芽率,尤其是一些包衣種子,更不可回干,一旦回干十有八九不會再發芽。
保持空氣溫度也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不耐水濕的種子,更應重視空氣溫度,如美女櫻,當介質含水量高時,種子易腐爛而喪失發芽能力,而介質較干,但空氣濕度較大時,發芽率卻較高。一般介質溫度持續保持在30-50%,空氣濕度持續保持在80-90%時,發芽率可達80%以上,同時空氣濕度大時可避免介質鹽基化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養分含量高的介質,更應重視空氣濕度,否則易在介質表面形成鹽基化現象,種子發芽後,空氣濕度和介質濕度都應適當降低,空氣濕度降低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降低介質濕度,不僅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而且有利於根系的伸展,當要控水時,應根據苗的生長特性而定,例如:四季海棠需濕潤的環境,過干會抑制苗條生長,應逐步降低介質濕度,並保持空氣濕度,而且在3、5天的控水後應立即補足一次水,然後再繼續控水。
光照:種子依據其發芽對光照的敏感性可為好光性種子、厭光性種子、中光性種子。
總之,播種育苗的工作很精細,需要在了解品種特性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發芽生長環境和條件,育苗才能取得成功。
播種方法
採用的方法有點播、條播、撒播三種。點播適合大粒種子,條播時注意不要播的太密,否則幼苗擁劑而造成高腳苗,撒播法適合於細粒種子,如極細小的種子,可混入干潔的泥沙,以便均勻撒播種子,覆土深度取決於種子的大小,通常大粒種子覆土深度為種子厚度的三倍左右;小粒種子以不見種子為度,最好用0.3cm孔徑的篩過。
播種前要細致整好苗床,一般情況下床內不施肥。一、二年生花卉播種時通常不用進行種子處理,播種方法常用撒播,覆土厚度,不見種子就行,露地播種覆土可稍厚些。露地直播常用光播,深約1.5cm。為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床內濕潤,播種床上常加蓋玻璃窗或蒲席。一般情況下播種後不再灌水,但若缺水,亦可用細孔噴壺噴水,但會使床土表層板結,對發芽不利,因此在播種前必須充分灌水,若播種床周圍土壤乾燥,可一起灌水濕潤。幼苗出土後,逐漸去掉覆蓋物,幼苗擁擠時,應及時間苗,使空氣流通、日照充足,則生長健壯。間苗時應選留茁壯的幼苗,去掉弱苗和徒長苗,並拔除混雜其中的其他苗和雜草。當幼苗長至3-4片真葉時,即可進行移植,第一次移植都是裸根移植,邊掘苗、邊栽植、邊澆水,以免幼苗萎蔫。經1-2次移植後,當幼苗充分生長並已開花,即可定植到花壇中去。另有一方法,當播種苗長大後,不經移植而用攥土球囤苗的方法。即用手將1-2株小苗根系以細土攥成1土球,依次緊緊囤在畦內,噴水保持濕潤,這樣,不久新根即從土球四周伸出。待小苗新根全部從土球伸也後,即可栽植在畦內,到開花時,再掘苗定植於花壇上。這樣處理可抑制小苗徒長,增強生活力。
『拾』 一、二年生花卉播種時間適宜在什麼時候
花卉的播種適期應考慮氣候條件及本身的適應性。以氣候條件而言,一、二年生花內卉播種期一般都以春秋容兩季為宜,溫度較接近種子的發芽適溫。具體播種時間因地區而異,一年生花卉南方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中部地區在3月,北方在4月上中旬;二年生花卉,南方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北方在8月底至9月初。
近年來,隨著栽培技術的提高和各類栽培設施的廣泛應用,溫室育苗日益普及,使得春播花卉和秋播花卉的區分不太明顯,人們往往根據需要選擇適宜播種時期,進行周年生產。具體是根據花卉成品的需求時間來確定播種期,如現需要一串紅在國慶時布置廣場花壇,此品種播種後需要90天開花,為了保證在國慶時開花,可以提前一周左右播種,故在6月下旬可以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