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送菩薩
❶ 鮮花供佛的功德
花,在佛門中,若獻於佛、菩薩前,稱為「獻花」;將花散布則稱為「散華」。內
花的供養為佛門儀式容之一。供花是將鮮花用器皿供養於佛前。佛教以花供養佛菩薩,有四點意義:
表示對佛陀的尊敬。
表示對佛陀的奉獻。
表示對佛陀的感恩。
表示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
經典中羅列供華的種種功德果報,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雲:「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❷ 菩薩過生日送什麼鮮花好
問042:請問供奉菩薩的水果與鮮花什麼不能供奉的,可不可以供奉菊花,玫瑰花與百合花?
答042:
· 供奉水果與鮮花要看個人家裡的條件。
· 供奉鮮花水果最久不要超過一周才換新的,並且要保持新鮮,如果不新鮮了,就要盡快換掉,哪怕沒有新的換上去,也不能把已經壞掉的供在佛台上。並且水果要整盤一起換,不能拿掉幾個再把其他的放回去。
· 每個果盤,只放一種水果,不宜多種混在一起。花瓶中可以同時有多種花。
· 水果只能是新鮮的,不宜供乾果、果脯之類的。
· 最好供奉帶有香味的水果,如蘋果,橙子,芒果,菠蘿,西瓜等。
· 香蕉與桃子是不適宜供奉佛菩薩。
· 供奉菩薩富貴竹是好的。
· 菊花、百合花、蘭花、水仙、牡丹花、康乃馨等是可以供奉佛菩薩。帶刺的玫瑰花不宜供在佛台上。
· 供奉佛菩薩的花,可以通過名字來判斷,如桃花,喇叭花等都是不能供奉的。
· 另外,帶泥土的盆栽不要供在主台上。
· 一般來說,供奉富貴竹的話,可以兩邊各一個花瓶,每隻花瓶一支、兩支、三支以下都是可以,最好不要太多。鮮花的數量沒關系。
❸ 鮮花供佛有什麼樣的功德
因為講因果
所以佛前供花就是表「因
」;水果貢品是表「果」,功德不可思議,非我等凡夫能講一二,唯佛菩薩能通曉!
❹ 用鮮花供養佛菩薩,有什麼忌諱的事么
要整潔。要適度。
如果枯黃打蔫了,就需要更換。沒有太復雜,呵呵,懷有敬心即可。
除了供花,還可以供水,供燈,供果。這都是表法啦,為的還是表達一片崇敬感恩之心,為的還是時時提醒自己要持戒呀。這才根本唷。
❺ 請問鮮花送給菩薩應該寫些什麼話語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你送花給菩薩,是有求於菩薩吧,其內實求心願,菩容薩保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靠自己行善積德,佛菩薩,上天是祝福善人的,你能改正過失,多行善事,佛菩薩知道了,會非常高興。你因此也會有很好的福報的!
在行善積德中,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就是孝順父母,父母是我們最大的福田。孝順父母很能為我們積福改運,而不孝,則會折損我們的好運。孔子說過,孝順父母最難的是「色難」,就是難以對父母和顏悅色,所以我們要對父母以柔心對待,講話輕聲細語,語氣不要凶。
最後,建議你請一本佛學入門書籍,來全面,具體地了解一下佛法。佛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就是說,投胎做人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得人身,又聞佛法,更是難得,如果我們在世時,沒有佛法的指引,沒有多多的行善積德,來世就可能失去人身,從而入三惡道受苦,(三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牲),所以,請珍惜自己的佛緣,抓緊時間,好好學佛才是。
書籍建議凈空老法師著的《認識佛教》,佛法講明了我們這個世間的起源,人生的任務,我們如何離痛苦得幸福如意之道,很是值得我們學習。這本書可以寺廟里請到。
❻ 供觀音菩薩什麼鮮花
親,什麼花都可以。我給你普及一下吧。
——供品千萬不要放酒放肉!凡神佛供品,都內不要放葷容腥之物及酒物,否則不僅損壞神佛修為,還增加自己罪孽。我把十供養解釋給你聽:
——一般來說,佛教里的供養有很多種,譬如法供養、財供養、觀行供養、三業供養、千僧供養等等。但是我們這些俗人,只知道用財供養,最普及的是財供養裡面的十供養,即用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等十件物品對佛供養,都有一定喻示的,如香象徵戒香,花象徵美好,燈象徵光明,水象徵清凈,果象徵佛果,茶象徵清醒,食象徵飽滿,寶象徵財富,珠象徵希有,衣象徵庇護,等等。所以佛不需要什麼佛對什麼供品,而是你以十供養以及恭敬地心去供養任何一尊佛,他們都會歡喜收受的。但凡供養,即有福報。阿彌陀佛!
——由上可知,佛菩薩尚且歡喜這個,何況關公、財神、祖神(家裡供奉的祖先,成神的稱為「祖神」,未成神的稱為「祖靈」)及其他神仙(保家仙、出馬仙、黃仙、長仙、狐仙、黑仙等)呢?因為神仙是六道輪回里的天道里的人物,而佛菩薩是已經超越六道輪回的聖人,所以供奉佛菩薩的東西,對這些神仙都是適合的。2
❼ 送菩薩送鮮花應該送哪種
花代表的是因,果是表果報,花好,因好,果一定好;果好,因一專定好,花跟果是屬代表因果的,讓你看到,常常想到種善因得善果。你要能想到這一點,光明照耀,你的心裏面放光!不是供花給佛菩薩看的、給佛菩薩欣賞的,佛菩薩是泥塑木雕,它怎麼會欣賞?供果,佛菩薩也不會吃,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教學,千萬不要把意思錯會了!有人問,哪些花不能供佛菩薩?哪些果不能供佛菩薩?那這就是迷信。在佛法里頭,無論什麼樣的花都能供,無論什麼樣的果也能供佛,為什麼?表法!看到花就知道修因,因是什麼?四攝六度。花代表四攝六度,在《華嚴經》裡面花代表十波羅蜜,果代表菩提涅盤。在凈宗裡面,果代表往生凈土,往生凈土就證果,這是供花、供果。
❽ 給菩薩供什麼花/給菩薩供什麼花
除了燃香,還有一種更文明、更文化的供佛方式,鮮花供佛。其實,經論里有很多的鮮花供佛而獲大功德大利益的依據,《蘇悉地羯羅經供花品》、《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大智度論》、《文殊菩薩問事經》、《中阿含經》、《大方廣不思議境界經》、《法句經華香品》、《百緣經》、《大品般若經》等均有非常精確的記載、描述。
在北方,過去供佛一般用人造假花,原因可能是由於氣候原因,鮮花較少,難以做到四季不斷。
南傳佛教國家,氣候不同,四季鮮花常開,很多信眾喜歡每天採摘鮮花供佛。
佛經記載,供養佛陀共有五十二種,其中供花最普遍。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交通的便利,種植業的發達,南北幾無差距,北方的鮮花也是四季常有。
還是鮮花供佛似乎更好一些。香火也很好,但是會受場地、消防、環保等等方面的限制,特別是在一些風景區,煙火太大,確實有煞風景。
鮮花,細香,一盞心燈,幽靜典雅,更能讓人的心安靜下來。似乎更符合修行的本意。
也不是什麼花都可以供佛,《蘇悉地羯羅經供花品》卷上,明確列舉了許多花不能供佛。例如臭花、刺樹所生花、苦辛味花或無名之花等,不得作供花。因此類花難以令見者喜悅、吉祥。
作為供佛之花必俱「色好、多香、柔軟、細滑」等特性。《大智度論》卷上說,「如是諸天光明,見佛身清凈大光明,各持天華來諸佛所。以此諸華色好多香柔軟細滑,是故以此為供養」。
佛法是心法,鮮花美麗,但終歸是表法的手段,無論是南傳還是北傳佛教,供花的外在方式都是一樣的。
但供花如果能引伸到我們日常生活中,藉以此手段提高文化修養、心靈境界就更為殊勝。依照佛陀的本懷,以平常心,以鮮花供佛的形式來體悟佛法之真諦、義理。反觀自心的是非、真偽、善惡及丑美等。
介紹幾種供花的作意和觀想方法,以報答信眾一片虔誠。
一、擇善法觀
插花、選花時用心挑選經論里講的「色好、多香、柔軟、細滑」特徵的花,用心選擇,搭配,擺放。
二、相好庄嚴觀
鮮花庄嚴、美麗,香味潔凈、吉祥,觀想諸佛菩薩相好光明,生起歡喜心和稀求心。
三、無常觀
如果前兩個忘記掉的話,這個千萬不要忘記,佛陀不需要凡夫的鮮花供養,我們供養鮮花是為了庄嚴我們的內心,庄嚴道場,利益大眾。
定睛細看正在盛開的美麗鮮花,但卻好景不常,無論多麼燦爛妙香的鮮花都會頃間凋謝、枯萎。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風華正茂的時候,多少憧憬、夢想、期待,不甘心,僥幸心,富貴、健康、名利。然而所有這一切都猶如這些鮮花一樣,瞬息即逝。人生就是如此形色匆匆地過一遭,從生到死,長大、衰老,綻放然後殘敗。
這一條,太重要了,多少人道理都懂,但就是不甘心,就是覺得自己還能活上個幾百年,還有時間和資本在世間撈幾票,還有僥幸心,對世間的五欲的貪著的賊心就是沒有死盡。不知道生命就如同這些鮮花,再漂亮,過幾個夜,就徹底完蛋。
四、功德觀
鮮花供佛可獲無量功德。《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凡誠心、歡喜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等,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關於佛前供花而獲無量功德之事,很多經典都有記載,根據《百緣經》卷六,以華奉迦葉塔,依其功德可生於天道、得金色身。《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一記載,釋迦牟尼佛於前世修菩薩行時,嘗求五莖青蓮花供養燃燈佛,而受來世成道之記。
五、戒香之觀
香花供佛時,鮮花的香味隨風飄逸,自然令供花人思維起修行者發出之戒德馨香。所以信徒們供花時常作如此觀想:世間之花雖有花色之美與花香之芬芳,卻比不上一個由修行近道、守戒而煥發出來的戒德馨香。
鮮花供佛真正用意不僅在那些外在之美,更在於深觀法要。庄嚴佛殿,以獲功德;通過思維、作意、觀想至人生之苦、空、無常教法,進而令供花者理解「花香不如戒香,德花勝於色花」,從而激發修行者勇猛精進,嚴持戒律,廣修福慧。
以上文位元組選自新明法師《鮮花供佛》。九華山半出美宿主人逸墨編輯整理。
❾ 送花獻佛 說明什麼
屬於中性偏貶義的詞, 不完全是貶義~~
應該是「借花獻佛」---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出 處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既然哥哥有酒,我們借花獻佛,與哥哥上壽咱。」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示 例 清·劉鄂《老殘游記》第六回:「今兒有人送來極新鮮的山雞,燙了吃,很好的,我就~了。」
典故:從前有一個小鎮,鬧蝗蟲鬧得很厲害,所以,不管種什麼植物都長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獸下山吃雞鴨,讓鎮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釋迦牟尼佛特地從天上降臨人間,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蟲,也馴服了猛獸。
鎮上的人十分感謝佛祖,其中有一位窮人特地為佛祖獻上一束鮮花。當釋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著破爛的衣服,渾身臟兮兮的,卻捧著一束美麗的鮮花,忍不住就說:「你家需要我幫忙嗎?」獻花人說:「佛啊,我不敢欺騙您,我家裡是很窮沒錯,就連這束花都是我去借來的,可是,這是我一片誠心,所以,請您一定要收下。」釋迦牟尼十分感動,便讓鎮上所有的窮人都擺脫了貧窮,從此大家過著幸福的日子。
在佛本生故事中記載曾有一位名為善慧的婆羅門弟子,在參訪至蓮花城途中,聽說燃燈佛將前來蓮花城說法,善慧於是想以鮮花來供養燃燈佛,但是國王已先一步將城中所有鮮花都收納齊集供養燃燈佛。
正當善慧尋遍全城也不得鮮花之際,在井邊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婢女,手中捧著插有七枝優 羅花的瓶子,善慧於是至心誠懇的求她將花賣給他去供佛,受到善慧誠心所感,婢女答應給他五朵,另外兩朵則托善慧幫她拿去獻佛,以積自己的功德,並要善慧答應在他未得聖道以前,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為條件。善慧為了得到花就答應了這個條件。
在將花獻給燃燈佛後,燃燈佛也為善慧授記,告訴他在無量劫後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的前身。
而在佛教各種供物中,花是最常被用來供奉也是最具意義的,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凡誠心、歡喜以花果時饈等物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德等,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更詳細的~~
從前有一菩薩,生於缽摩國,當時他是一位外道的修行者,名字叫儒童。儒童跟著老師學習天文,飽讀眾書,不管是聽到的、或見到的都能馬上融會貫通;個性又真實孝順,國人都非常嘉許他。
一天,老師對儒童說:你學道各方面都具備了,何不開始游歷他方去教化人呢?儒童回答:弟子宿生貧窮,沒有什麼可以報答老師,不敢離開;而母親又生重病無法醫療,只有靠行乞取葯物。老師說:你真是孝順啊!
儒童頂禮而退後,開始周遊近國,一天見到有五百位外道修行者,集合於講堂准備一高座。高座者一旦升坐,眾人便開始問難,凡是學問淵博,不被考倒的,就贈予他女人及銀錢五百。儒童看他們個個智慧淺薄,連問難都不太會問,便向大眾說:我也是修行人,可以加入你們的討論嗎?大眾答應後,儒童便升上高座,並對大眾的問難,都能對答如流,所說的道法深遠而廣泛。於是,大眾便異口同聲地說:您的道行高明,可以當我們大眾的老師了!
此時,儒童卻下座頂禮辭退。大眾又不約而同地說:您雖然智慧高人,卻是異國之人,恐怕不能接受我們國家的女人,全部換成金錢送給您好了。
儒童便回答:真正有修行的人,是看他的德行;而我所修的更是無欲之道,以道傳神,以德授聖,神聖相傳,綿延不朽,如此才是真正的繼承者。如果你們破壞修道的根本,將來便無後繼之人。儒童說完即行離開,在場的五百位修道人都感到羞恥。
原本被當做贈物的女人,此時開口說了話:那位清高的知識,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正仁君子啊!於是女人馬上撩起衣服,徒步四處找尋那位心目中的君子。一路來到了缽摩國,卻已經精疲力竭、腳足長瘡,便在路旁休息。
就在這個時後,缽摩國國王制勝,正在巡視國界,便見到了正在一旁休息、疲憊不堪的女人,便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何在路邊?女人向制勝王報告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國王聽後便歡喜贊她的志趣,但卻也可憐她流異他鄉,便想認她做乾女,帶她一起回宮。
女人便說道:我們來自不同的姓氏,我怎麼可以白吃白住呢?如果國王您可以給我一份差事做,在下就可以跟著大王您回去。制勝王說:那麼,你就專門採花來給我裝飾好了。女人便恭敬從命的跟著大王一起到宮中,每天采名貴的花供大王使用。
其後,儒童回到了缽摩國,卻見到路人們不是在忙著填平路面、就是在打掃臟亂,疑惑的他便問路人:今日國家裡是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嗎?路人們歡喜地回答道:是啊!定光如來將來我國教化大眾,所以舉國上下無不歡欣。儒童聽了,便心生歡喜寂然入定,保持心凈無垢,知道了佛陀即將到來,於是向路前的採花女子,乞得了五朵鮮花。而此時全國上至國王、王後,下至什民百姓,大家也都排班在道路的兩邊,儒童更也取得小小一塊地方,親自排班恭迎佛的到來。
突然,有一喊道:「前方有一條小溪,水流湍急,土石正流得不停呢!」儒童說道:「我若以神通力,一下子就可填平,但是,大眾要知道,真正的供養應該身體力行、親自去作,才是最殊勝的供養。」便發心不始用神通力,而親自搬石運土填平溪流。
就在大眾齊心協力地填土時,佛陀到了,而眼前的地有一些卻還沒有填平!眼見路面潮濕,儒童便解下身上的鹿皮衣蓋在濕地上,並用五朵花鮮撒在佛身上供養佛,花絮飄落在空中,佛陀便告訴他:「後九十一劫,你當成佛,號為能仁如來,所住世界顛倒,父子互相仇恨,國王不勤政不愛民,你得在那裡濟拔眾生,到時候得度者將難以算計。」
儒童聽了心生歡喜,跳躍虛空,離地七仞再從空中而下,用自己的頭發鋪地,讓世尊踏過。
世尊經過之後,便告訴諸比丘:「我並沒有踏過的這塊土,因為它是授記之處,至尊無上,只要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應該在此處建造寶剎,其中功德同於授記。」此時,諸天人也都齊聲贊同說道:「我們一定會在此地蓋寶剎。」當時,就有一位長者之子,叫做賢乾,馬上就以一根木柴,插在地上說道:「我已蓋了寶剎!」諸天人便歡喜贊言:「雖是凡夫平民之子,卻有著聖人之智慧啊!」賢乾於是取出寶物,就地建蓋寶剎,頂禮說道:「今天承佛陀教化,在此立寶剎,會有什麼樣的福德呢?」世尊便慈悲地說:「當儒童成佛時,你就會被授記了。」
此時,佛陀便告訴鶖鷺子:「儒童就是我的前身,而賣花女則是現在的俱夷,長者子賢乾即是座中的非羅夷。」非羅夷一聽,立刻頂禮佛足,佛便為他授記:「後當成佛,名為快見。」
佛說此經已,諸四眾弟子,天人龍鬼,無不歡喜,頂禮佛足。
❿ 佛前獻花獻什麼花是花籃還是花束
誠心即可。
佛前獻花人指的就是在佛前供養鮮花的人。佛教認為供養鮮花於佛前可得相貌庄嚴果報,在大乘佛法裡面,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六度之花。
有花才會有果。佛教講花開見果種善因得善果因此佛前供養鮮花的意義很重要。
花代表因,所謂「花開結子」,是以佛前供花來提醒眾生播種成佛之因、求成佛之果——以一切利他善行、自凈提升、發露懺悔、大願精進等等,鋪就轉凡成聖之路,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好因、修善因,才能得到好的果報。
(10)鮮花送菩薩擴展閱讀:
八供 一般面對佛壇的八供是由左到右(水、水、花、香、燈、塗香、食子、音樂)
佛 前八供養獻供是佛法修習的一部分,有些寺院中所看到的供品是依傳統方式獻供的。
這些獻供不僅僅是儀軌的一部分,而是發願服務眾生的延長。 獻供是執與貪的對治方法。
獻供有其物質的意義,就是一個人獻出他所有的有價值的物品。或者,某些人可能象徵性地獻出所有財物,想像眾生因此獲益,一切睏乏 獲得補償,圓滿布施波羅蜜。
從前迦那迦牟尼佛在世間應化時,許多比丘在城中托缽,富貴人家以美食供養,而一貧窮人什麼也沒何,但他對比丘生起無比信心, 恭敬地在草地上摘了不同顏色的各種花朵,以很清凈虔誠的心來頂禮,供養。他後來在釋迦牟尼佛的祇園精舍投生為一富貴人家之子,相貌庄嚴美好。
出生時,天降 花雨,得到「花神」之名,這位「花神」後來長大,在佛前受比丘戒得到羅漢之果位。可見供花時,最重要的是以虔誠清凈的心,發願眾生皆能得到佛陀究竟果位, 即使是小小的花朵,也因發心廣大而會有極廣大的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