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西雅圖的鮮花

西雅圖的鮮花

發布時間: 2021-02-08 14:39:39

㈠ 為何說送人鮮花,手有餘香

下面是一位女士的故事,她現在已經當祖母了。幾年前,我到她住的小鎮演講,住在她家一個晚上,第二天她開車送我去50英里外的車站搭火車。車上,我們談到如何交朋友,她說:

卡耐基先生,我要告訴你一件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的事——連我先生也不知道的事。我們家以前在費城是靠社會救濟金過活的。我年輕的歲月中最大的悲劇都來自我們的貧困。我從來不能像別的少女們那樣享受正當的社交生活。我衣著寒酸,當然款式也都過時了。我覺得無顏見人,常常哭著睡去。絕望中,忽然心生一計,每次在聚會時,我都請我的男伴談談他的經歷、想法以及對未來的計劃。我問這些問題,倒不是對他們的回答特別感興趣,實在只是希望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不要看出我的裝扮寒酸。可是,奇妙的事發生了:當我聽這些青年談話時,我學到一些東西,並開始產生了真正的興趣。我變得興味盎然,自己也忘了服飾的問題。可是最令我驚異的是:因為我是個很好的聆聽者,又鼓勵他們談論自己,他們跟我在一起時總是很快樂,我竟漸漸成為最受歡迎的女孩,有三位男士都要求我嫁給他。」

有人看到這里可能會說:「什麼對別人的事感興趣,這全是胡扯!我才懶得過問別人的事,我只要自己賺到錢,得到我所追求的東西就好了,管別人閑事干嗎?」

西雅圖的弗蘭克·盧帕博士已癱瘓了23年。但西雅圖《星報》的斯圖爾特·懷特豪斯告訴我:「我采訪過盧帕博士許多次,我不知道還有誰比他更無私,更善用人生。」

這位卧床不起的病人怎麼能善用人生呢?我讓你猜兩次,他是因為批評抱怨而做到的?當然不是……那麼是因為自憐,把自己當作一切的中心?當然又錯了!其實只是因為他遵循威爾斯的五字誓言:「我服務於人。」他收集了許多其他癱瘓病人的姓名地址,給他們寫信鼓勵。事實上,他組織了一個癱瘓者聯誼俱樂部,讓大家相互寫信,最後他組織了一個全國性的社團組織。

他躺在床上,平均一年要寫1400封信,給千萬個同病相憐的人送去喜悅。

盧帕博士與其他人最大的差異在哪裡?因為他有一種無窮的精神力量,有一種使命感。他深切體會到,比自身生命更高貴的奉獻動機。會帶來真正的喜樂。正如蕭伯納所說:「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在抱怨世界不能順他的心,不能使他快樂。」憂鬱症是對他人的一種長期憤怒責備的情緒,其目的是贏得他人的關心、同情與支持,病人似乎仍因自身的罪惡感而沮喪。憂郁病人第一件回想起來的事多半是:「我記得我很想躺在沙發上,可是我哥哥先躺下了,我一直哭到他不得不起來讓我。」

抑鬱病人常以自殺來報復自己,因此醫生的第一步是避免給他任何自殺的借口。我自己治療的第一條是先解除這種緊張,我會說:「千萬別做任何你不喜歡的事。」這看起來沒什麼,但我深信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如果病人做他想做的事,那他還能怪誰?又怎麼向自己報復?我會告訴他們:「如果你想上戲院,或休個假,就去做。如果半路上你又不想去了,那就別去。」這是最好的狀況,因為他的優越感會得到滿足。他就像上帝一樣隨心所欲。不過,這完全不符合他的習性。他本來是想控制別人、怪罪別人,如果大家都同意他,他就無從控制了。用這種方式,我的病人還沒有一個自殺過。

病人通常會回答:「可是沒有一件事是我喜歡做的。」我早就准備好了怎麼回答他們,因為我實在聽過太多次了,我會說:「那就不要做任何你不喜歡的事。」有時候他會回答:「我想在床上躺一整天。」我知道只要我同意,他就不會那麼做。而如果我反對,就會引起一場大戰。我通常一定會同意的。

這是一種方式。另一種處理他們生活方式的方法更直接。我告訴他們:「只要照這個處方,保證你14天內痊癒,那就是每天想辦法取悅別人。」看他們覺得如何。他們的思想早被自己占滿了,他們會想:「我干嗎去擔心別人?」有的人會說:「這對我太簡單了,我一生都在取悅別人。」事實上他們絕對沒有做過。我告訴他們:「你睡不著的時候,可以全部用來想你可以讓誰開心,而且這對你的健康會很有助益。」第二天我問他們:「你昨晚有沒有照我的建議去做呀?」他們回答:「昨晚我一上床就睡著了。」當然這都是在一種溫和友善的氣氛下進行的,不能露出一絲強迫的意思。

有人會說:「我做不到,我太煩了!」我會說:「不用停止煩惱,你只要同時想想別人就好了。」我要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別人身上。很多人說:「為什麼要我去取悅別人?別人怎麼不來取悅我?」我回答:「別人後來會有苦頭吃的。」我幾乎沒有碰到過一位病人說:「我照你的建議想過了。」我所有的努力不過是想提高病人對他人的興趣。我了解他們的病因是因為與人缺乏和諧,我要他們能了解這一點,什麼時候他能把別人放在同等合作的地位,他就痊癒了。十誡中最難的一條是「愛你的鄰人」。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不但自己有很嚴重的困難,而且給周圍的人也會帶來最大的傷害。人類所有的失敗都是因為這一類的人引起的。「我們對人的要求,以及所能給予的最高贊賞就是,他應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愛與婚姻的良伴。」

紐約心理服務中心主任林克曾說:「我認為,現代心理學最重要的一個發現就是:科學證明,為完成自我實現與得到快樂,自我犧牲與紀律都是必要的。」

耶茨太太是一位小說家,但她寫的小說沒有一部比得上她自己的故事真實而精彩。她的故事發生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那天早晨。耶茨太太由於心臟不好,一年多來躺在床上不能動,一天得在床上度過22個小時。最長的旅程是由房間走到花園去進行日光浴。即使那樣,也還得依靠女傭的扶持才能走動。

「我當年以為自己的後半輩子就這樣卧床了。如果不是日軍來轟炸珍珠港,我永遠都不能再真正生活了。

「發生轟炸時,一切都陷入混亂。一顆炸彈掉在我家附近,震得我跌下了床。陸軍派出卡車去接海、陸軍軍人的妻兒到學校避難。紅十字會的人打電話給那些有多餘房間的人。他們知道我床旁有個電話,問我是否願意幫助聯絡中心。於是我記錄那些海軍、陸軍的妻小現在留在哪裡,紅十字會的人會叫那些先生們打電話來我這里找他們的眷屬。

「很快我發現我先生是安全的。於是,我努力為那些不知先生生死的太太們打氣,也安慰那些寡婦們——好多太太都失去了丈夫。這一次陣亡的官兵共計2117人,另有960人失蹤。

「開始的時候,我還躺在床上接聽電話,後來我坐在床上。最後,我越來越忙,又亢奮,忘了自己的毛病,我開始下床坐到桌邊。因為幫助那些比我情況還慘的人,使我完全忘了自己,我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除了每晚睡覺的八個小時。我發現如果不是日本空襲珍珠港,我可能下半輩子都是個廢人。我躺在床上很舒服,我總是在消極地等待,現在我才知道,潛意識里我已失去了復元的意志。

「空襲珍珠港是美國史上的一大慘劇,但對我個人而言,卻是最重要的一件好事。這個危機讓我找到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的力量。它迫使我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別人身上。它也給了我一個活下去的重要理由,我再也沒有時間去想自己或照顧自己。」

心理醫師的病人如果都能像耶茨太太所做的那樣去幫助別人,起碼有1/3可以痊癒。這是我個人的想法嗎?不,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說的,他說:我的病人中有1/3都不能在醫學上找到任何病因,他們只是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而且自憐。

我們再來看看20世紀最傑出的美國無神論者——西奧多·德萊塞。德萊塞把所有的宗教都看成神話,而人生只是「一出傻瓜說的故事,沒有任何意義」。但他卻遵循耶穌的一個道理——服務他人。德萊塞說過「如果想從人生中得到任何快樂,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應為他人著想,因為快樂來自於你為別人、別人為你。」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餚,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沉悶,無精打采,而且皮包骨。他還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使他們不能用來吃東西。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然後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樣:同樣有食物、刀、叉與那些4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卻都在唱歌、歡笑。他懷疑為什麼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在地獄的人都挨餓而且可憐,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後,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地獄里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上的每一個都是喂對面的人,而且也被對方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這個啟示很明白。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會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許多年以前,在北弗吉尼亞,一個老人站在一條河的岸上等著過河。由於天氣非常冷,河上又沒有橋,他必須得騎馬過河。長時間的等待之後,他終於看到一群騎馬的人走過來。第一個過去了,第二個過去了,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都過去了。最後,只剩下了最後一個騎馬人。當他走到老人面前時,這個老人看著他的眼睛說:「先生,你能帶我騎馬過河嗎?」

那個騎馬的人毫不猶豫地說:「當然可以,上馬吧。」

一過了河,老人就下了馬。在他離開之前,那個騎馬的人問:「先生,我看到您讓其他騎馬的人從您面前走過卻不叫住他們,當我走過時您卻叫住了我,我很想知道這是為什麼。」

老人平靜地回答說:「我在他們的眼睛裡沒有看到愛,我心裡知道即使我向他們提出要求,他們也不會答應的。但是在你的眼睛裡,我看到了同情、愛和熱心,因此,我知道你會樂意幫助我過河的。」

聽完這些話,騎馬的人非常謙恭地說:「我很感激你剛才說的話,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帶著這句話,托馬斯·傑斐遜走進了白宮,開始了執政生涯。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人性的優點全集》

㈡ 西雅圖有一種花的花語是等待 那是什麼花啊

叫彼岸花
花開彼岸,彼岸花開
彼岸,花綻放
此岸,心彷徨
彼岸花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
日本
)/相互思念

㈢ 作者西雅圖簡介

在西雅圖的土地上,回盪著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從結構上說,這篇文章屬於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聖的。第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於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點。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反復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本文主要內容,了解土地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二是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三是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感悟語言蘊涵的意義

㈣ 西雅圖在哪裡

西雅圖(Seattle)是美國太平洋西北區最大的城市,它位於華盛頓州普吉特海灣和華盛頓湖之間的金縣,距離加美邊境約174千米。

㈤ 西雅圖的簡介

西雅圖酋長(Chief Seattle,1786年 - 1866年6月7日)印第安人,黃種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是美國華盛頓州境內的印第安人部落的領袖,信奉天主教,樂於與白人移民共處並同西雅圖的創立者之一戴維·斯溫森·梅納德建立了私人友誼。根據梅納德的建議,西雅圖即得名於西雅圖酋長。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的作者是西雅圖。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這篇文章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據傳在15000—25000年前由亞洲經白令海峽陸續遷入,分布南北美洲。在極北部有埃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在北美有阿塔巴斯幹人、阿爾貢金人、易洛魁人、蘇人和馬斯科基人等;在中美有阿茲特克人、瑪雅人、加勒比人、奇布查人等;南美有印加人、瓜拉尼人和阿拉烏幹人等。語言屬印第安語族。最先種植玉米、馬鈴薯、向日葵、棉花、金雞納樹等作物,對人類作出貢獻。16世紀前,多半尚處於母系氏族階段,也有少數象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已形成早期奴隸制國家和有相當高的文化。16世紀起遭歐洲殖民者的摧殘和殺戮,發展中斷,人口下降。現有3200餘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北美約剩80餘萬人,大都被趕入保留地,生活艱苦。在中美和南美一般都受所在國統治者的歧視和同化。

㈥ 西雅圖有一種花的花語是等待 那是什麼花啊

叫彼岸花 花開彼岸,彼岸花開 彼岸,花綻放 此岸,心彷徨 彼岸花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日本)/相互思念

㈦ 西 雅 圖 的 鮮 花 盛 開 著 等 待什麼意思

是郭威威的小說《西雅圖的鮮花盛開著等待》

㈧ 美國的西雅圖有一種鮮花,是常年不凋謝的,花語是等待,有誰知道么。請大家幫忙找下,謝謝。

應該是紫色的「勿忘我」,代表「等待愛情」的意思。

熱點內容
輕簡花藝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04
昆侖玫瑰花 發布:2025-08-18 23:21:35 瀏覽:906
見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 發布:2025-08-18 23:19:17 瀏覽:657
滻灞花卉 發布:2025-08-18 23:14:49 瀏覽:3
圖片狗嘴上一朵花 發布:2025-08-18 23:14:46 瀏覽:954
微型白蠟盆景 發布:2025-08-18 23:14:05 瀏覽:483
秋季里櫻花 發布:2025-08-18 23:03:27 瀏覽:105
鬼盆栽消耗 發布:2025-08-18 23:03:19 瀏覽:382
會議桌花花語 發布:2025-08-18 23:00:47 瀏覽:65
梅花墊片 發布:2025-08-18 22:59:18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