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江橋花店
❶ 山東姚氏家譜求大神幫助
姚與姬、姜、任合稱是我國的四大古姓,相傳舜帝出生於姚墟(今山東濮縣南)而得姓。 春秋時,姚姓就已南遷江南,望族出南安(今福建南安)、吳興。 上海很早就有姚姓居民,青浦孔宅、嘉定雞鳴塘都出土過唐代姚姓墓碑;金山楓徑姚廷睿,在宋建隆年間舍宅建興國海壽寺;宋天聖三年(1025),姚、劉兩姓從句容遷崇明新沙墾殖;南宋初,殿直將軍姚世榮南渡松江橫雲山,山北栲栳村今多姚姓;姚塤先人自中州經浙江移居南匯周浦,諺稱「先有姚家廳,後有周浦鎮」;百曲港(今三林塘)姚氏於南宋起即以醫學、教授聞世;吳淞姚氏於宋末已為嘉定巨族;姚述堯於宋末元初,由平湖遷居華亭五保(今金山廊下);無名士姚世嘉避亂奉賢陶宅,姚仁榮從海鹽居華亭。明代以後遷居的就更多了,據有關《姚氏家譜》,明初安徽桐城姚氏遷居真如,明嘉靖十六年(1537)安徽休寧姚仰雲避倭遷上海周浦。 1994年底,全市有姚姓10.85萬人,居第25位。 上海姚姓,見有文獻記錄的,如吳淞姚舜元,宋末任平江府(今蘇州)東南副將,守衛吳淞,抗元陣亡。明金山姚體信,嘉靖初為刑部主事,嚴拒萬金巨賄,處宦官魏大經死刑。清初,金山廊下姚宏緒,搜集松郡文士詩作傳略,編成《松風余韻》;姚培謙著有《松桂讀書堂集》、《經史臆見》、《通鑒提要》、《明史攬要》,還廣采民風,輯集《茸城蹋歌》,為研究古代上海社會風情和民俗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姚油所纂清道光《金山縣志稿》,是清光緒《金山縣志》的藍本。金山張堰姚石子,繼柳亞子主掌南社,他是江南著名藏書家,建國後其子將藏書5萬冊捐贈給國家,其中頗多珍本,有明崇禎版《松江府志》、朴學家張嘯山《日記》、算學家顧觀光手稿以及名家批校的《漢書》、《後漢書》,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在瀏覽了這部分圖書後,特地為姚氏家屬親筆書寫「金山姚石子先生同甲遐慶致語」。奉賢四團巧匠姚鳳樓研製的犁,特別適宜濱海地區耕作,人稱「姚家犁」,以致方園百里農民競相爭購。嘉定江橋姚楠,以根治桑樹病害為著。主纂民國《上海縣志》的姚文 ,曾主正風文學院的姚明暉叔侄,都是上海史志專家。姚明輝父姚文棟,曾任駐日公使黎庶昌的隨員,主掌使館所辦的東文學堂,是我國近代留日活動的最早組織者。清光緒八年(1882),他獲悉日本謀襲朝鮮的情報,即電告朝廷。使我搶佔先機,屯兵要津,致使日本未敢蠢動。姚文棟久駐日本,深知日本侵華野心,即多方次集資料,著有《日本地理兵要》一書,呈朝廷以供決策參考。甲午戰敗後,文棟哀嘆「一生之忠未盡,終天之恨不捐」,飲恨憂死。 寓滬姚姓有,為我國司法獨立長期斗爭的姚公鶴;有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姚水娟;有「八·一三」抗日中,率部血戰寶山英勇殉國的姚子青營長;有資深經濟學家姚耐、姚錫棠,姚錫棠繫上海社科院常務副院長、國家有貢獻的中青年學者;有與他人合作經營滬上著名綢布店老介福的徽商姚氏;有1924年創設於引翔港,以雙線牌棉花胎馳名的姚順興花老店(今福建中路群聯花店前身)店主姚氏。 從「一·二八」侵華日軍炮火 中搶出來的一部姚氏家譜 以姚姓冠的地名,僅金山縣,即有21個自然村,廊下鄉本名姚家廊下。其它較知名的有崇明姚劉沙,奉賢姚涇、姚堂,南匯姚橋,青浦金姚、邱姚,普陀新老姚家角。現西郊賓館4號樓,舊為上海水泥廠廠主姚有志住宅,該樓由石塊砌成,設計奇特,室內標高不一,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一種型式,是市級保護特色建築。 姚氏家譜! http://search.netor.com/?allname=&tag=4 去裡面找就知道的!
❷ 我想知道姚姓的由來!
姚與姬、姜、任合稱是我國的四大古姓,相傳舜帝出生於姚墟(今山東濮縣南)而得姓。
春秋時,姚姓就已南遷江南,望族出南安(今福建南安)、吳興。
上海很早就有姚姓居民,青浦孔宅、嘉定雞鳴塘都出土過唐代姚姓墓碑;金山楓徑姚廷睿,在宋建隆年間舍宅建興國海壽寺;宋天聖三年(1025),姚、劉兩姓從句容遷崇明新沙墾殖;南宋初,殿直將軍姚世榮南渡松江橫雲山,山北栲栳村今多姚姓;姚塤先人自中州經浙江移居南匯周浦,諺稱「先有姚家廳,後有周浦鎮」;百曲港(今三林塘)姚氏於南宋起即以醫學、教授聞世;吳淞姚氏於宋末已為嘉定巨族;姚述堯於宋末元初,由平湖遷居華亭五保(今金山廊下);無名士姚世嘉避亂奉賢陶宅,姚仁榮從海鹽居華亭。明代以後遷居的就更多了,據有關《姚氏家譜》,明初安徽桐城姚氏遷居真如,明嘉靖十六年(1537)安徽休寧姚仰雲避倭遷上海周浦。
1994年底,全市有姚姓10.85萬人,居第25位。
上海姚姓,見有文獻記錄的,如吳淞姚舜元,宋末任平江府(今蘇州)東南副將,守衛吳淞,抗元陣亡。明金山姚體信,嘉靖初為刑部主事,嚴拒萬金巨賄,處宦官魏大經死刑。清初,金山廊下姚宏緒,搜集松郡文士詩作傳略,編成《松風余韻》;姚培謙著有《松桂讀書堂集》、《經史臆見》、《通鑒提要》、《明史攬要》,還廣采民風,輯集《茸城蹋歌》,為研究古代上海社會風情和民俗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姚油所纂清道光《金山縣志稿》,是清光緒《金山縣志》的藍本。金山張堰姚石子,繼柳亞子主掌南社,他是江南著名藏書家,建國後其子將藏書5萬冊捐贈給國家,其中頗多珍本,有明崇禎版《松江府志》、朴學家張嘯山《日記》、算學家顧觀光手稿以及名家批校的《漢書》、《後漢書》,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在瀏覽了這部分圖書後,特地為姚氏家屬親筆書寫「金山姚石子先生同甲遐慶致語」。奉賢四團巧匠姚鳳樓研製的犁,特別適宜濱海地區耕作,人稱「姚家犁」,以致方園百里農民競相爭購。嘉定江橋姚楠,以根治桑樹病害為著。主纂民國《上海縣志》的姚文 ,曾主正風文學院的姚明暉叔侄,都是上海史志專家。姚明輝父姚文棟,曾任駐日公使黎庶昌的隨員,主掌使館所辦的東文學堂,是我國近代留日活動的最早組織者。清光緒八年(1882),他獲悉日本謀襲朝鮮的情報,即電告朝廷。使我搶佔先機,屯兵要津,致使日本未敢蠢動。姚文棟久駐日本,深知日本侵華野心,即多方次集資料,著有《日本地理兵要》一書,呈朝廷以供決策參考。甲午戰敗後,文棟哀嘆「一生之忠未盡,終天之恨不捐」,飲恨憂死。
寓滬姚姓有,為我國司法獨立長期斗爭的姚公鶴;有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姚水娟;有「八·一三」抗日中,率部血戰寶山英勇殉國的姚子青營長;有資深經濟學家姚耐、姚錫棠,姚錫棠繫上海社科院常務副院長、國家有貢獻的中青年學者;有與他人合作經營滬上著名綢布店老介福的徽商姚氏;有1924年創設於引翔港,以雙線牌棉花胎馳名的姚順興花老店(今福建中路群聯花店前身)店主姚氏。
從「一·二八」侵華日軍炮火
中搶出來的一部姚氏家譜
以姚姓冠的地名,僅金山縣,即有21個自然村,廊下鄉本名姚家廊下。其它較知名的有崇明姚劉沙,奉賢姚涇、姚堂,南匯姚橋,青浦金姚、邱姚,普陀新老姚家角。現西郊賓館4號樓,舊為上海水泥廠廠主姚有志住宅,該樓由石塊砌成,設計奇特,室內標高不一,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一種型式,是市級保護特色建築。
❸ 姚氏是怎麼由來的
姚與姬、姜、任合稱是我國的四大古姓,相傳舜帝出生於姚墟(今山東濮縣南)而得姓。
春秋時,姚姓就已南遷江南,望族出南安(今福建南安)、吳興。
上海很早就有姚姓居民,青浦孔宅、嘉定雞鳴塘都出土過唐代姚姓墓碑;金山楓徑姚廷睿,在宋建隆年間舍宅建興國海壽寺;宋天聖三年(1025),姚、劉兩姓從句容遷崇明新沙墾殖;南宋初,殿直將軍姚世榮南渡松江橫雲山,山北栲栳村今多姚姓;姚塤先人自中州經浙江移居南匯周浦,諺稱「先有姚家廳,後有周浦鎮」;百曲港(今三林塘)姚氏於南宋起即以醫學、教授聞世;吳淞姚氏於宋末已為嘉定巨族;姚述堯於宋末元初,由平湖遷居華亭五保(今金山廊下);無名士姚世嘉避亂奉賢陶宅,姚仁榮從海鹽居華亭。明代以後遷居的就更多了,據有關《姚氏家譜》,明初安徽桐城姚氏遷居真如,明嘉靖十六年(1537)安徽休寧姚仰雲避倭遷上海周浦。
1994年底,全市有姚姓10.85萬人,居第25位。
上海姚姓,見有文獻記錄的,如吳淞姚舜元,宋末任平江府(今蘇州)東南副將,守衛吳淞,抗元陣亡。明金山姚體信,嘉靖初為刑部主事,嚴拒萬金巨賄,處宦官魏大經死刑。清初,金山廊下姚宏緒,搜集松郡文士詩作傳略,編成《松風余韻》;姚培謙著有《松桂讀書堂集》、《經史臆見》、《通鑒提要》、《明史攬要》,還廣采民風,輯集《茸城蹋歌》,為研究古代上海社會風情和民俗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姚油所纂清道光《金山縣志稿》,是清光緒《金山縣志》的藍本。金山張堰姚石子,繼柳亞子主掌南社,他是江南著名藏書家,建國後其子將藏書5萬冊捐贈給國家,其中頗多珍本,有明崇禎版《松江府志》、朴學家張嘯山《日記》、算學家顧觀光手稿以及名家批校的《漢書》、《後漢書》,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在瀏覽了這部分圖書後,特地為姚氏家屬親筆書寫「金山姚石子先生同甲遐慶致語」。奉賢四團巧匠姚鳳樓研製的犁,特別適宜濱海地區耕作,人稱「姚家犁」,以致方園百里農民競相爭購。嘉定江橋姚楠,以根治桑樹病害為著。主纂民國《上海縣志》的姚文,曾主正風文學院的姚明暉叔侄,都是上海史志專家。姚明輝父姚文棟,曾任駐日公使黎庶昌的隨員,主掌使館所辦的東文學堂,是我國近代留日活動的最早組織者。清光緒八年(1882),他獲悉日本謀襲朝鮮的情報,即電告朝廷。使我搶佔先機,屯兵要津,致使日本未敢蠢動。姚文棟久駐日本,深知日本侵華野心,即多方次集資料,著有《日本地理兵要》一書,呈朝廷以供決策參考。甲午戰敗後,文棟哀嘆「一生之忠未盡,終天之恨不捐」,飲恨憂死。
寓滬姚姓有,為我國司法獨立長期斗爭的姚公鶴;有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姚水娟;有「八·一三」抗日中,率部血戰寶山英勇殉國的姚子青營長;有資深經濟學家姚耐、姚錫棠,姚錫棠繫上海社科院常務副院長、國家有貢獻的中青年學者;有與他人合作經營滬上著名綢布店老介福的徽商姚氏;有1924年創設於引翔港,以雙線牌棉花胎馳名的姚順興花老店(今福建中路群聯花店前身)店主姚氏
❹ 姚氏的歷史和現狀
姚姓與姬、姜、任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古姓,其起源可追溯到舜帝,據說他出生於姚墟(今山東濮縣南),因此得姓。在春秋時期,姚姓就已經開始南遷至江南地區,形成了以南安(今福建南安)和吳興為望族的姚姓人群。
上海地區早期就有姚姓居民,例如在青浦孔宅和嘉定雞鳴塘出土了唐代姚姓墓碑。金山楓徑的姚廷睿在宋建隆年間捐宅建興國海壽寺。宋天聖三年(1025年),姚、劉兩姓從句容遷至崇明新沙墾殖。南宋初期,殿直將軍姚世榮南渡至松江橫雲山,山北栲栳村現今多數居民為姚姓。姚塤的先人自中州經浙江遷移至南匯周浦,有諺語稱「先有姚家廳,後有周浦鎮」。百曲港(今三林塘)姚氏自南宋起即以醫學和教授聞名。吳淞姚氏在宋末已成為嘉定巨族。姚述堯於宋末元初,由平湖遷至華亭五保(今金山廊下)。無名士姚世嘉為避亂遷至奉賢陶宅,姚拆高仁榮從海鹽居華亭。
明代以後,姚姓的遷移更為頻繁。據《姚氏家譜》記載,明初安徽桐城姚氏遷至真如,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安徽休寧姚仰雲因避倭寇遷至上海周浦。到了1994年底,全市姚姓人口達到10.85萬,名列第25位。
上海姚姓在歷史上留下足跡的人物包括吳淞姚舜元,他在宋末任平江旅襪尺府(今蘇州)東南副將,守衛吳淞,抗元陣亡。明金山的姚體信,在嘉靖初年擔任刑部主事,嚴詞拒絕巨賄,處死宦官魏大經。清初,金山廊下的姚宏緒編撰了《松風余韻》。姚培謙著有《松桂讀書堂集》等多種著作,並輯集了《茸城蹋歌》,為研究古代上海社會風情和民俗文化留下了寶貴資料。
姚油所編的清道光《金山縣志稿》成為清光緒《金山縣志》的基礎。金山張堰的姚石子繼柳亞子主掌南社,是江南著名藏書家,其子將藏書5萬冊捐贈給國家,其中不乏珍本。奉賢四團的巧匠姚鳳樓研製的犁,特別適合濱海地區耕作,廣受歡迎。嘉定江橋的姚楠以治癒桑樹病害著稱。姚文長期擔任上海縣志的主纂,他的侄子姚明暉也是上海史志專家。姚明輝的父親姚文棟,曾是駐日公使黎庶昌的隨員,是我國近代留日活動的早期組織者。
在上海的姚姓還包括為我國司法獨立長期斗爭的姚公鶴;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姚水娟;「八·一三」抗日中,姚子青營長率部血戰寶山,英勇殉國;資深經濟學家姚耐、姚錫棠,姚錫棠曾任上海社科院常務副院長;與他人合作經營滬上著名綢布店老介福的徽商姚氏;創設於1924年,以雙線牌棉花胎聞名的姚順興花店(今福建中路群聯花店前身)店主姚氏。
姚姓地名在金山縣就有21個自然村,如廊下鄉本名姚家廊下。其他知名的姚姓地名還有崇明姚劉沙、奉賢姚涇、姚堂、南匯姚橋、青浦金姚、邱姚、普陀新老姚家角。現西郊賓館4號樓,曾是上海水泥廠廠主姚有志的住宅,是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一種型式,被列為市級保護特色建築。
❺ 姚氏家譜
姚與姬、姜、任合稱是我國的四大古姓,相傳舜帝出生於姚墟(今山東濮縣南)而得姓。
春秋時,姚姓就已南遷江南,望族出南安(今福建南安)、吳興。
上海很早就有姚姓居民,青浦孔宅、嘉定雞鳴塘都出土過唐代姚姓墓碑;金山楓徑姚廷睿,在宋建隆年間舍宅建興國海壽寺;宋天聖三年(1025),姚、劉兩姓從句容遷崇明新沙墾殖;南宋初,殿直將軍姚世榮南渡松江橫雲山,山北栲栳村今多姚姓;姚塤先人自中州經浙江移居南匯周浦,諺稱「先有姚家廳,後有周浦鎮」;百曲港(今三林塘)姚氏於南宋起即以醫學、教授聞世;吳淞姚氏於宋末已為嘉定巨族;姚述堯於宋末元初,由平湖遷居華亭五保(今金山廊下);無名士姚世嘉避亂奉賢陶宅,姚仁榮從海鹽居華亭。明代以後遷居的就更多了,據有關《姚氏家譜》,明初安徽桐城姚氏遷居真如,明嘉靖十六年(1537)安徽休寧姚仰雲避倭遷上海周浦。
1994年底,全市有姚姓10.85萬人,居第25位。
上海姚姓,見有文獻記錄的,如吳淞姚舜元,宋末任平江府(今蘇州)東南副將,守衛吳淞,抗元陣亡。明金山姚體信,嘉靖初為刑部主事,嚴拒萬金巨賄,處宦官魏大經死刑。清初,金山廊下姚宏緒,搜集松郡文士詩作傳略,編成《松風余韻》;姚培謙著有《松桂讀書堂集》、《經史臆見》、《通鑒提要》、《明史攬要》,還廣采民風,輯集《茸城蹋歌》,為研究古代上海社會風情和民俗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姚油所纂清道光《金山縣志稿》,是清光緒《金山縣志》的藍本。金山張堰姚石子,繼柳亞子主掌南社,他是江南著名藏書家,建國後其子將藏書5萬冊捐贈給國家,其中頗多珍本,有明崇禎版《松江府志》、朴學家張嘯山《日記》、算學家顧觀光手稿以及名家批校的《漢書》、《後漢書》,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在瀏覽了這部分圖書後,特地為姚氏家屬親筆書寫「金山姚石子先生同甲遐慶致語」。奉賢四團巧匠姚鳳樓研製的犁,特別適宜濱海地區耕作,人稱「姚家犁」,以致方園百里農民競相爭購。嘉定江橋姚楠,以根治桑樹病害為著。主纂民國《上海縣志》的姚文 ,曾主正風文學院的姚明暉叔侄,都是上海史志專家。姚明輝父姚文棟,曾任駐日公使黎庶昌的隨員,主掌使館所辦的東文學堂,是我國近代留日活動的最早組織者。清光緒八年(1882),他獲悉日本謀襲朝鮮的情報,即電告朝廷。使我搶佔先機,屯兵要津,致使日本未敢蠢動。姚文棟久駐日本,深知日本侵華野心,即多方次集資料,著有《日本地理兵要》一書,呈朝廷以供決策參考。甲午戰敗後,文棟哀嘆「一生之忠未盡,終天之恨不捐」,飲恨憂死。
寓滬姚姓有,為我國司法獨立長期斗爭的姚公鶴;有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姚水娟;有「八·一三」抗日中,率部血戰寶山英勇殉國的姚子青營長;有資深經濟學家姚耐、姚錫棠,姚錫棠繫上海社科院常務副院長、國家有貢獻的中青年學者;有與他人合作經營滬上著名綢布店老介福的徽商姚氏;有1924年創設於引翔港,以雙線牌棉花胎馳名的姚順興花老店(今福建中路群聯花店前身)店主姚氏。
從「一·二八」侵華日軍炮火
中搶出來的一部姚氏家譜
以姚姓冠的地名,僅金山縣,即有21個自然村,廊下鄉本名姚家廊下。其它較知名的有崇明姚劉沙,奉賢姚涇、姚堂,南匯姚橋,青浦金姚、邱姚,普陀新老姚家角。現西郊賓館4號樓,舊為上海水泥廠廠主姚有志住宅,該樓由石塊砌成,設計奇特,室內標高不一,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一種型式,是市級保護特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