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鮮花椒種植

鮮花椒種植

發布時間: 2021-02-04 16:54:09

㈠ 花椒種植技術

一、采種

選擇豐產、穩產、抗性強的良種母樹采種。當果實充分成熟時,即外果皮呈現出本品種特有的紅色或濃紅色,種子呈黑色有光澤,2~5%的果皮開裂時采種。

採回的果實及時陰干,每天翻動3~5次,待果皮開裂後,輕輕地用木棍敲擊,收取種子。收取的種子要繼續陰干,不要堆積在一起,以免霉爛。

二、種子的貯藏

(1)沙藏

把種子和濕沙按照1:2的比例混合拌勻,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但不出水為度。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避風背陰處,挖貯藏坑,坑深30厘米,寬25厘米,坑長以種子的多少而定。

坑底先鋪10厘米深的濕沙,然後把混沙的種子放入,離地面10~20厘米時,再蓋上一層濕沙與地面相平。種子放好後,在地面以上培一土堆,種子較多時,可在坑的中央豎一個草把通氣。

(2)干藏

將收取的新鮮種子,漂去空秕粒,攤在陰涼通風處充分陰干,避免陽光曝曬。然後將乾燥的種子裝入開口的容器或裝入袋中,不可密閉,放在通風、陰涼、乾燥、光線不能直射的房間內。

不能在缸、罐及塑料袋中貯放,以免妨礙種子呼吸,降低種子生活力。貯藏期間應經常檢查,避免鼠害、霉爛和發熱。

三、種子處理

花椒種殼堅硬,外具較厚的油脂蠟質層,不易吸收水分,發芽困難。所以,干藏的種子在春季播種前必須進行種子處理。

處理的方法是:按100千克種子,用鹼面(或生石灰、洗衣粉)3~5千克,再加適量的溫水,浸泡3~4小時,用力反復揉搓,去凈油皮,使種殼失去光澤,表面現出麻點,將去掉油皮的種子用清水淋洗2~3次,攤放在背陰處晾乾,即可播種。

四、播種時間:

(1)秋播

秋播在種子採收後到土壤結凍前進行。這時播種,種子不需要進行處理,且翌年春季出苗早,生長健壯。

(2)春播

春播一般在早春土壤解凍後進行。經過沙藏處理的種子,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

當地表以下10厘米處,地溫達到8~10℃時為適宜播種期。這時發芽快,出苗整齊,但需隨時檢查沙藏種子的發芽情況,發現30%以上種子的尖端露白時,要及時播種。

(1)鮮花椒種植擴展閱讀:

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加強樹體和土壤管理,破壞病蟲的生存環境,大力保護天敵,積極利用生物防治技術。

在病蟲害大發生時,合理使用農葯,並盡量使用換代的新型農葯,花椒成熟前30天禁止使用農葯。

㈡ 花椒樹的種植方法

花椒樹的種復植方法:

1、選地制:花椒樹苗的適應能力較強,因此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不過樹苗的根系短小,分布的很淺,因此要求土壤質地要鬆散,若是太黏重就不適合種植。

2、耕地:栽種之前應施足肥料,保證養分充足。此外,還要耕地,鬆土,這樣更利於樹苗生長生根。

3、栽種:栽種時株行距最好在2*1.5米左右,深度要根據植株的大小來定,密度盡量稀疏些,一畝大概200顆就行。栽好之後要踩實土壤,防止樹苗歪斜。

4、養護:樹苗發芽之前要澆一次透水,注意不可過分積水。等長出果實後還要澆水兩次,後期每年都要修剪一次,確保正常生長,結果。

(2)鮮花椒種植擴展閱讀:

花椒樹苗的種植時間通常為春秋兩季。這兩個季節的溫度適中,降雨降水量也不大,對於花椒樹比較友好。花椒樹苗老的提前一點在8~9月份種入土中,嫩苗則推遲1~2個月,在9~10月份種入土壤之中。春種則要選擇春分前後十天內。

播種繁殖是花椒樹的種植方法中較為常用的。種子肯定要選用生長健壯的早熟品種,經過清洗風干後避開強光暴曬等待種植。播種選地的土壤條件多以沙壤土為主,一定要清除雜草避免養分流失。有條件還可對土壤進行深刨處理。

㈢ 花椒種植技術包括哪些

花椒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很廣的香料、油料樹種。具有生長快,結果早、收益大、用途廣、栽培管理簡便、適應性強、根系發達、能保持水土等特點,深受群眾歡迎;花椒是一種重要的食品調味原料,果皮富含芳香油,椒油有澀味,種子含油量25—30%。果皮、種子可入葯,發展花椒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花椒是落葉灌木,高3—5米,果、枝、葉、干均有香味,花椒性喜溫,生長發育期間需要較高的溫度,花椒對土壤適應性強,尤喜深厚肥沃,濕潤的沙質壤土;對土壤酸鹼度要求不嚴,在中性或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在山地鈣質土上生長更好,花椒喜光性強,在蔭蔽下生長,結實較差,萌芽力強,耐強度修剪,隱芽壽命長。
花椒生長快,結果早,一年生苗可高達1米,栽後2年即開花掛果,3年大量結果,延期15—20年,壽命30—40年,衰老後可以萌芽更新。
一、選址條件及栽植要求
花椒林地應選山坡下部的陽坡或半陽坡,土壤以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最好,也可四旁零星栽植。在山頂或地勢低窪易澇之處和重粘土不宜栽植,造林前要細致整地,山坡上實行等高線帶狀整地,帶寬1米,帶間距2米,每隔5米修一條截水堰,以防沖刷。
花椒植苗造林,以冬春栽植較好,冬栽在「立冬」前後,春栽宜在椒苗芽苞萌動時,穴內先填濕土,有條件時應澆水。花椒要求在移栽時窩大底平,深挖淺栽,重施基肥,肥土填窩,切忌捶打。花椒成片造林行距2米,株距1.5米,窩深、長、寬均0.5米,每畝222株。此外,在苗圃、果園、機關、學校、公園周圍用花椒栽成生籬,可防止牲畜為害,美化環境,又獲得收益。
造林當年應除草鬆土二次,天旱時,及時灌水。也可間種豆類,綠肥作物,結合間種作物撫育幼林,花椒結實後,每年要鬆土、除草、施肥、防止病蟲害。
二、整形修剪
整形是獲得花椒高產、優質的主要技術之一,合理整形修剪,可使骨架牢固,層次分明,枝條健壯,配合合理,光照足,通風好,既可提高產量,又可增延樹齡,花椒主要特點是喜光,發枝強,壯枝座果好,由於分枝多,養分過於分散,果枝生長細弱,結果能力相應減弱,果穗變得小而輕;分枝過多,樹冠稠密,內膛光照不良,致使小枝枯死。只有通過修剪來解決生長發育與營養條件之間的矛盾,達到連年豐產的目的。
1、修剪時間:採收後至第二年開春發芽前均可,以采椒季節最好。
2、樹形:一般採用自然開心形、叢狀形、圓頭形三種。自然開心形培養方法:定植後定於30厘米處留一側枝,4—5年完成整形,最後去掉中心枝開膛即可,叢狀形培養方法是栽後截干,從根頸部抽出較多枝長或一穴栽枝2—3株,全部成活後自然生長而成。圓頭形即有明顯主幹,主幹上自然分布較多的主枝,小枝較密集的樹形。
3、修剪方法:花椒對修剪有良好的反應,按不同生長階段,採用相應的修剪方法。
幼齡樹 掌握整形和結果並重的原則,栽後第一年距地面要求高度剪截,第二年在發芽前除去樹干基部30—50厘米處的枝條,並均勻保留主枝5—7個進行短截,其餘枝條不行短截,疏除密擠枝、競爭枝、細弱枝、病蟲枝、長放強壯枝。
結果樹 疏除多餘大枝,冠內枝條以疏為主,疏除病蟲枝、交叉枝、重疊枝、密生枝、徒長枝,為樹冠內通風透光創造良好條件。
老年枝 以疏剪為主,抽大枝、去弱枝、留大芽,及時更新復壯結果枝組,去老養小,疏弱留壯,選壯枝壯芽壯頭,以恢復樹勢。
主要病蟲害防治
1、蚜蟲:危害嫩梢,幼芽、花等,用40%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殺。
2、花椒天牛:危害枝幹,採用剪除蟲害枝梢,鐵絲鉤殺幼蟲或將殺蟲農葯注入樹乾的蟲口處。
3、黃鳳蝶:幼蟲食嫩葉,用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噴殺。
4、黑金龜子:200倍40%樂果乳劑澆根。
5、金花蟲:敵百蟲500—600倍液噴殺成

㈣ 一畝花椒種植多少棵

採用傳統的方法栽培花椒,人們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採集幼嫩的芽葉,而且單位面積產量低,枝條雜亂,採摘困難,難以形成批量商品供應市場。利用一年生花椒苗木,採用密集囤栽技術,進行花椒芽的集約化生產,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花椒采種

選擇樹勢健壯、結實多、品質優良的中年樹為采種母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當花椒果實呈紫紅色時進行採摘。採收時將果實放在通風、乾燥的室內陰干,使果皮自行裂開,種子脫離出果皮。花椒種子極忌高溫曝曬。經過曝曬的花椒種子發芽率明顯降低,甚至喪失發芽力。花椒種子為長圓形,直徑為3-4毫米,千粒重為17-18克,種子外有一層極薄的油皮,黑色有光澤,去掉油皮後,其堅硬外殼呈暗黑色,表面不平整。主要品種大花椒、小紅椒和大紅椒,都可以用來生產花椒芽,但實際生產中一般多選用小紅椒品種。

花椒種子處理

花椒種子壽命短,難於貯藏,用常規方法將種子密封在牛皮袋中,在室溫下存放1年後,幾乎全部喪失發芽力。另外,花椒種子種皮堅硬,富含油質,透氣性差,發芽也很緩慢,因而在播種育苗前一般需要對種子進行層積處理(沙藏),其目的在於將種子在低溫(0-5℃)、適宜濕度(50%-60%)和適當的通氣條件下放置一定時間,以促進種子內部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從而增加種子發芽率和縮短種子發芽時間。層積處理的方法是把種子與5-6倍的濕沙混合均勻,沙的濕度以可以用手捏成團但不出水為度。將與濕沙混合均勻的種子盛放在木箱或其它容易滲水的容器中,填入貯藏坑中,坑的深度以當地凍土層以下為准。貯藏半年後就可播種育苗。

花椒直播

直播場地應該選擇背風向陽、肥沃疏鬆、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於土壤解凍後(3月下旬至4月初)趁墒進行播種,如果土壤較乾旱,則應該提前澆水造墒。播種前要求翻耕土地,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500-50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做成寬100-120厘米的平畦,畦面要求平整。開溝條播,每畦3-4行,溝間距30厘米,溝深5厘米,溝底要求平整,深淺一致。將種子與沙土混合均勻,撒入溝底後覆蓋細土1-2厘米厚;也可做成120厘米寬、10厘米高的小高畦,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上,輕輕鎮壓種子後,覆蓋1-2厘米厚的細土。1米2的播種量為75-80克(發芽率≥80%)。地面覆蓋草(麥)秸或地膜,以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後揭去覆蓋物,經層積處理過的種子15-20天即可出苗,當幼苗長到4-5厘米高時進行間苗,苗間距為10-15厘米。

育苗移栽

播種為了保證苗木質量,也可提前於2月上、中旬採用營養缽或紙筒在保護地設施中進行播種。育苗基質為草炭和細爐渣以3:1的比例配成的混合基質,1米3混合基質中加入三元復合肥2千克。在10厘米×10厘米的營養缽中裝入五分之三體積的基質,澆透水後放3粒種子,上面覆蓋2厘米厚的基質。出苗後進行定苗(留1株壯苗),注意及時澆水,控制溫室內溫度在15-27℃。定植前7天進行低溫煉苗,4月底至5月初(斷霜後)定植。用營養缽在溫室等保護地育苗,可比大田直播提早播種,增加苗木生長期,並且較易達到苗齊、苗壯的要求。

定植

定植時應該選擇光線充足、土層肥厚的沙壤地塊。定植前2-3周將土地深翻,每畝施堆肥2500千克,腐熟雞糞240千克,草木灰60千克。將土地整平,做成60厘米寬的畦。定植前1-2天幼苗要澆透水,起苗或脫去苗缽時要求不傷根、不散缽,每畦栽兩行,株距為15厘米,每畝定植約1.5萬株,定植後及時澆定植水。

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2-3天澆1次緩苗水。根據墒情,澆萬1-2遍水後進行中耕,注意近苗處要淺耕,以免傷根。6月份每畝施磷酸二銨10-15千克或三元復合肥10-15千克,7月份再施硫銨20-25千克,施肥後要及時澆水。8月份是多雨集節,要注意田間排水。土壤積水,苗木易發生立枯病。

防治病蟲害為害

花椒苗木的病害主要有葉銹病,發病時葉背面出現銹紅色的不規則環狀或散生孢子堆,嚴重時擴及全葉。可噴65%的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防治。蟲害主要為花椒蚜蟲,嚴重時影響植株生長。發現蚜蟲哈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殺。

一年生花椒苗木的囤栽技術

起苗

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的花椒苗,到11月可長到60-100厘米高,主莖基部粗可達0.5厘米以上。11月中旬後,一年生花椒苗目的葉子全部脫落,此時即可起苗進行囤栽。起苗前要澆足起苗水並待土壤稍乾爽時再起苗,以免損傷過多的須根。囤栽的苗木要求挺直粗壯,主根完整,須根較多。刨出的苗木要盡量減少風吹日曬的時間,及時根據苗木的高矮將苗木分成3個等級(60厘米以下;60-70厘米;70厘米以上)按等級將苗木囤栽到溫室中。

溫室囤栽床的准備

一般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為坐北朝南東西走向,囤栽的苗床應該做成南北走向。床面寬100-120厘米,床間留有50厘米寬的採摘作業通道。將囤栽床下挖10厘米深,挖出的土堆放在作業通道上,准備囤栽。也可用磚攔成100厘米寬、30厘米深、南北走向的囤栽槽,槽內填充栽培基質。採用槽式囤栽可提高地溫,有利於花椒芽的萌發和生長。囤栽前溫室應該進行徹底消毒,一般每100米2面積用硫磺粉250克、鋸末500克混合熏煙,並同時用百菌清煙霧劑熏棚,密閉12小時後通風。

囤栽方法

一年生花椒苗木在囤栽中,以苗木中段萌發出的嫩芽最為粗壯。為了使抽芽的芽位下移,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也為了便於管理,囤栽時可將高60厘米以下的苗木截取成50厘米,60-70厘米高的苗木截取成60厘米,高70厘米以上的苗木截取成70厘米。剪截後的苗木按高矮分別囤栽,矮苗囤放在溫室前部,高苗囤入溫室後部,以合理利用光線。苗木對囤放隨用土固定,要求植株排列整齊,囤栽深度以埋土至根頸部原土痕跡處或稍深為宜,囤栽時要注意保持畦面平整,以便於澆水。由於囤栽生產主要依靠苗木本身貯藏的養分形成產品,因此囤栽地塊一般不要求施基肥,也不要求強光,只要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水分即可,所以可採用高密度囤栽,一般每畝可囤苗10萬-12萬株。

囤栽後管理

苗木栽後由於當時地溫尚高,要隨即澆1次水。為了減少深冬時節澆水降低地溫,因此水量要大,以澆透為度。一般自囤栽後至花椒芽採收盛期(春節前後)盡量少澆水。

囤栽後為促使植株發芽,應保持溫室內高溫高濕環境。溫度白天為27-28℃,夜間為15-20℃,相對濕度在90%為宜。可在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向苗木枝條噴霧2-3次。30-40天後,苗木發芽,發芽後白天溫度保持在22-25℃,夜間為13-18℃,相對濕度降為80%,為使幼芽生長迅速並保持鮮嫩,每天午前可進行1次噴霧。

花椒芽採收

囤栽後30-40天幼芽綻放出出並開始生長。一般每株苗木上從頂部往下可同時生出4-6個嫩芽,最多可達10餘個。各個芽位同時生長,但以頂部芽長得最快、最粗壯。待幼芽長出5-6片時小葉時為最佳採摘時間,此時嫩芽及嫩葉淡綠色,氣味芳香,應及時將上部嫩芽採摘,以促進下部芽生長。採摘下的嫩芽、葉片應該注意保鮮,及時裝入15厘米×9.5厘米×2厘米的透明塑料盒中,於4℃冷藏保存。每株可產5-10枚嫩芽,芽重約30克,每畝囤栽10萬株苗木,木可產花椒芽約1000千克。

花椒芽的採收期一直可延續到第二年的4月,一般多在5月上旬結束採收,並將苗木重新栽於露地進行養根。剛移栽到棚外的花椒苗要適當遮陽防曬。入冬後再進行2年生苗木囤栽。通常3年後進行更新,重新採用一年生苗木。

㈤ 青花椒種植技術是什麼

一、青花椒的採摘。青花椒的採摘主要以手摘為主,採摘時一手握住枝條,一手採摘果穗,由於果穗基部枝條長有皮刺;採摘時易扎破手指,可採用邊採摘邊修剪的方法進行採摘。採摘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輕拿輕放,注意不損傷果皮。因果皮損傷後,果皮的油汁會與其它果皮相互傳染,造成曬制後的青椒果皮的皮質變黑,影響花椒表面光潔和色澤,降低商品價值。

2、枝有露水不易採摘,天氣不好不易採摘。

二、鮮青花椒採摘後的保管。鮮花椒採摘後,因時間關系不能當天曬制,因此要做好花椒的存放管理。

存放點的選擇:一般選擇室內存放,存放室的條件要求:室內不漏雨、不能太通風、光線要暗、盡可能保持室內恆溫,地面不返潮,最好選擇土牆房和磚混房,地面為三合土。室內應保持干凈,無雜物,無異味。

堆放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⑴輕拿輕放。

⑵堆放應採取平鋪,不能踩傷花椒。最大厚度不超過19厘米為好。

⑶堆放好後應做好室內的避光,適時檢查,採用這種方法鮮椒可保存3-5天,不影響鮮度。

三、青花椒的曬制

⑴曬壩要選擇光線好、日照時間長的,注意保持曬壩的清潔衛生。

⑵選擇晴天的早晨把室內存放的花椒薄鋪在無水氣、手感涼的壩子上曬制,做到輕拿輕放。在曬制過程中不能過多翻動花椒。晴朗天氣一般一天翻動兩次。

在花椒曬制到花椒核子爆裂外落後,可集中到一堆用大小篩子盡快分離黑子與椒皮,不能讓花椒黑子與花椒接觸椒皮時間過長,影響花椒的色澤。青椒能在1日之內曬制干,品質最好。

㈥ 如何種植花椒樹

1、栽植時間:花椒苗的栽植期,應根據各地氣候特點和苗木生長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可分為春、秋兩個栽植季節。在春季氣候乾燥、土壤水分少的高寒地區,以秋季栽植為好。在這個時候,如椒苗長的較老,即可在8—9月份栽植,如椒苗頂梢較嫩,可推遲到9—10月份栽植。秋季栽植椒苗,要把嫩梢、嫩葉剪去一部分,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成活率。春季雨水較多的丘陵中山地區,以早春花菽苗發芽栽植為好。「春分」前10天,後10天為最佳期,如遠地運苗來栽植,必須在苗發芽前進行。運輸前應將苗進行包裝處理。如有稻草包概括後,再將幼苗根部裝於塑料袋中保溫(不能將全株裝入塑料袋內)。
2、挖穴栽植:為了使花椒定植後,生長發育良好,栽植時應挖大窩,施足底肥。一般定植窩穴50—60厘米見方,每株施農家肥3—5公斤,過磷酸鈣50克,肥料要與土壤拌勻,並加入100克鮮石灰粉,以防根腐病。栽植填土,灌水後,要用土再蓋窩,防止窩內土壤水分蒸發。碎石多的地方,採用碎石蓋窩的方法效果更好。
3、定植株行距:根據地形、土壤肥瘦、花椒品種和今後採取的生長管理技術措施等來決定。成片純花椒林一般採用1.5×2.5米的株行距。若農、林間的花椒園,則一般用4×5米的行距。其原則是:坡度大的,株行距小,坡度小的,株行距大。土壤肥厚的,株行距大;土壤瘠薄的,株行距小。株形大的,株行距大;株行小的,株行距小。如平地椒園因需實行機耕,可用條栽或寬窄定植行距。既要充分利用地力與光能,又要適應花椒生長發育,達到花椒豐產、穩產、質優、長壽的目的。
4、苗木管理:帶葉栽植的花椒苗,如遇枝葉萎蔫捲曲,可知覺再剪去一些葉片,保持水分供需平衡,以利苗木成活。風大地區,應在苗木旁邊設立支柱,防止吹動苗木,影響成活。因灌水使苗木歪斜時,要及時扶直。如遇天氣久旱不雨,及時灌水,待土壤表土稍干,就及時鋤松表土,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但灌水次數不宜過多,以免破壞土壤結構,影響新概括生長。栽植後為了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還可在窩內蓋草或碎石。同時,還要注意避免人畜踐踏等危害。

㈦ 如何花椒種植

熱點內容
咬住頂端櫻花 發布:2025-05-20 00:05:21 瀏覽:44
2017百合電影 發布:2025-05-19 23:50:09 瀏覽:458
櫻花蛋糕視頻 發布:2025-05-19 23:39:02 瀏覽:99
百合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5-19 23:31:18 瀏覽:541
蘭花田悅資質 發布:2025-05-19 23:19:32 瀏覽:227
花藝世界盃 發布:2025-05-19 23:18:04 瀏覽:600
口袋綠植 發布:2025-05-19 23:17:25 瀏覽:88
常州賣綠植 發布:2025-05-19 23:08:45 瀏覽:702
兒童頭發打毛一朵花 發布:2025-05-19 22:59:34 瀏覽:53
櫻花開新聞稿 發布:2025-05-19 22:51:08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