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聖母評價
Ⅰ 你在一年內閱讀了什麼書
《芬尼根的守靈夜》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喧嘩與騷動》作者;威廉·福克納
《坎特伯雷故事》作者;傑弗雷·喬叟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萬有引力之虹》作者;托馬斯·品欽
《女身男人》作者;喬安娜·拉思
《存在與時間》作者;馬丁·海德格爾
《鮮花聖母》作者;讓·熱內
《無盡的玩笑》作者;大衛·華萊士
《白鯨》作者;赫曼·麥爾維爾
《精靈寶鑽》作者;托爾金
《血色子午線》作者(戈馬克·麥卡錫)
《糾正》作者;喬納森·弗蘭岑
《魔山》作者;托馬斯·曼
《阿特拉斯聳聳肩》作者;艾茵·蘭德
《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地下世界》作者;唐·德里羅
《夜林》作者;朱納·巴恩斯
《擬像與模擬》作者;讓·鮑德里亞
《城堡》作者;弗蘭茨·卡夫卡
《押沙龍,押沙龍!》作者;威廉·福克納
《玫瑰之名》作者;安伯托·艾柯
《雲圖》作者;大衛·米切爾
《到燈塔去》作者;弗吉尼亞·伍爾夫
《承認》作者;威廉·加迪斯
我是從事心理學及心理 健康 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師左叔,我來回答你的提問。
我是做心理學普及和心理 健康 教育與咨詢工作的,我的閱讀范圍基本上都在心理學或與心理學有關的書籍上,但有時也會讀一些我自己喜歡的文史、哲學方面的書。 我說說今年以來我讀書的狀況,讀了很多書已經超過25本,我介紹幾本我讀後印象比較深刻的書。
二是 中信出版社出版、國內精神醫學學者姚乃琳編著的《大腦修復術》,我強烈給各位推薦此書,這是我近年來讀到的普及精神疾病、心理學常識的最好的一本書;這本書可以幫助你了解焦慮、抑鬱、強迫症、社交恐懼、失眠等困擾你的精神狀況,也將讓你了解專注力、記憶力、創造力等大腦認知功能的發展規律和特點;通過閱讀,你會知道如何正確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情緒和認知方面的困擾,如何通過掌握正確的思維和生活習慣來提升學習和工作表現。
三是 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楊方峰主編的英國精神分析系列叢書中的《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精神分析已有一百多年的 歷史 ,它是套索人類心靈的一套理論和方法,你對它了解多少,你熟悉不熟悉精神分析,以及它的各個分支學派,它的現狀如何,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以及人們是如何評價精神分析的?無論你是心理學工作者,還是普通人,都可以看看本書。
四是 由這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美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 社會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寫的《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這是迄今為止討論人類焦慮情緒的經典之作,我在20年前就讀過,但是屬於泛泛而讀,對其中的很多東西都是一知半解,這次閱讀是深度學習,是抱著問題閱讀;我想看看作為一個精神病學家,霍妮是如何理解和闡釋焦慮的,焦慮為何是現代人類的神經症人格?
五是 誇界閱讀,看來一本由國內從事生物學研究的學者袁越寫的《人類的終極問題》,這是2019年中國好書中的一本書;人類來自哪裡?我們為什麼會變老?創造力究竟是怎麼來的?這三個問題是人類的終極問題,本書帶你去探求這些終極困惑。
六是越界讀書,讀了我非常喜歡的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研究的李零先生的《我們的中國》的第一遍《茫茫禹跡:中國的兩次大一統》;李零先生的《我們的中國》共四冊,分別是《茫茫禹跡》、《周行天下:從孔子到秦皇漢武》、《大地文章:行走與閱讀》、《思想地圖:中國地理的大視野》。了解中國的現在,要從認識中國的過去開始。
再次感謝你對心理老師左叔的邀請!
還真是不少,基本上都是家庭教育領域和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精華書目
Ⅱ 求一部外國小說的名字,是一個有名的作家在監獄中寫的
《鮮花聖母》(台灣譯名《繁花聖母》)
讓·熱內(1910-1986)法國作家。他的內生平頗為傳奇。
幼時被父母遺棄,後容淪落為小偷,青少年時期幾乎全是在流浪、行竅、監獄中度過的。
熱內認為他的犯罪是社會環境造成的,但這個偽善的社會本身卻不受任何懲罰,所以他決定與這個社會勢不兩立。
他發現寫作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判逆方式,於是在監獄中創作了小說《鮮花聖母》、《玫瑰奇跡》。
應該是這部吧?我剛好也在找
Ⅲ 鮮花聖母怎麼樣
他是一個同性戀、易裝癖、犯罪者、游盪在無邊的黑夜以及巴黎社會最底層的阿姑仔。 他長的不是很好看,因此常常被他的男人們嘲笑和利用,他用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養著他們,還要強忍被他們當面背判所帶來的羞辱。 但他沒有一句怨言,因為他執著地愛著他們,也享受自己穿著一條骯臟但美麗的絲綢長裙,坐在凌晨混亂而嘈雜的酒吧里被其他男人瞟上一眼的榮光。 他有一個有錢而孤獨的母親,這也註定他將秉承母親的個性,在孤獨中掙扎著艱難成長,直到他遇見那個捕蛇的男人。 他瘋狂地愛著他,直到他死了。他選擇了離家出走,像個遊魂一樣用此後一生的時間尋找另一次真愛。 他叫「神女」,熱內說,他死的時候像個「聖女」。肺癆讓他大口大口地吐血,他躺在鮮血之中,像躺在一朵鮮艷的花的花瓣里。 他走的那天巴黎下了雨——一個很適合死神出行的天氣。他的屍體被裹在被單中,純潔而僵硬。他的掘墓人也許是哪天他曾用一個媚眼瞟過的男人,如今送他踏上永恆的幸福旅程。 此時,他的情人路過這里,用一種陌生的眼神看著棺材裡的神女並匆匆離去,因為他早已經不記得他了。 ——這是神女對於男人的最後一次失敗。 「神女」是讓.熱內的《鮮花聖母》里最讓人同情的一朵「惡之花」,當他在暗夜裡展露他的妖嬈,留給世界的卻是深深的悲涼。作為與他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的另一朵「惡之花」,讓.熱內用充滿愛的筆觸去撫摸他,於是,「光明世界」中的我竟感到了絲絲的羞愧。
Ⅳ 讓-皮埃爾·熱內的法國作家
讓·熱內( Genet,1953年9月3日-),同性戀者,法國當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熱內早年曾是個流浪者,還曾因偷盜罪被捕,後來轉而從事寫作。著有小說《布雷斯特之爭》、《小偷日記》、《鮮花聖母》,戲劇《嚴加監視》、《陽台》、《黑奴》、《屏風》等。
熱內曾導演過電影,亦有不少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如寧那·華納·法斯賓德就曾根據《布雷斯特之爭》拍了一部名為《霧港水手》的電影。 他的生平頗為傳奇。幼時被父母遺棄,後淪落為小偷,青少年時期幾乎全是在流浪、行竊、監獄中度過的。熱內認為他的犯罪是社會環境造成的,但這個偽善的社會本身卻不受任何懲罰,所以他決定與這個社會勢不兩立。他發現寫作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判逆方式,於是在監獄中創作了小說《鮮花聖母》、《玫瑰奇跡》。這兩部作品以及熱內的另一部小說《小偷日記》都帶有相當程度的自傳性。《鮮花聖母》、《玫瑰奇跡》是二十世紀法國文學中的奇葩,但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是一種「惡之花」。因為小說描寫的都是最為忌諱的問題,如同性戀和監獄生活等,並把罪孽的心態提示得淋漓盡致。而在作者絢麗多彩的文筆中不難看出試圖走向詩意的美麗的努力。薩特在讓·熱內的作品中發現了一種特別的,甚至可以說高尚的東西,即他對人的荒謬生活處境表示了毫無拘束的抗議。
1910-1915
讓.熱內(Jean Genet)生於1910年12月19日,巴黎阿薩斯街89號公共救濟院塔爾尼埃醫院。母親卡米耶.加布里埃爾.熱內,時年22歲,單身,自稱是「女管家」。當時父親健在,但「不留姓名」。七個月後,即1911年7月18日,母親將孩子拋棄在育嬰堂,從此一去無消息,不曾回頭看望親生兒子。同年7月30日, 讓.熱內被一家姓雷尼埃的鄉村小工匠收養,家住莫爾旺山區的阿里尼村,後來,作家在小說《鮮花聖母》中提到這里。養父母承諾將他養到13歲。他有幸得到一位奶媽的看護,奶媽使他從小受到基督教的教育,並加入了阿里尼教堂的唱詩班。
1916年-1923年
1916年9月, 讓.熱內進入地區學校讀書,品學兼優,名列前茅。但有一次教學活動對他幼小的心靈打擊很大。 六十年後, 作家在一次會見中談及此事。他說:「我很小的時候就不是法國人,就不是村裡人。我知道這事的方式簡直幼稚之極,愚蠢之極。事情是這樣的:老師要求寫一篇小作文,每個同學都要描寫他自己的住屋……根據老師的評價,我的描寫最精彩。他大聲向全班朗讀了我的文章,但所有的同學都恥笑我,說:『可這不是他的屋子,他是一個撿來的棄兒。』我頓時感到心被挖空了,蒙受了奇恥大辱……哦!話雖不太厲害,但我恨法國。豈是一個『恨』字了得,應該比恨還要深,說法國令我作嘔也不過分。」(見《公開宣布的敵人》)。
從此,他就開始小偷小摸,他偷學校的尺子、鉛筆,從養父母那裡偷幾個小錢買糖果點心讓同學們分享。他在沒有發表的一則《小偷日記》中寫道:「十歲時,我就偷我所愛的人,我也知道他們都很窮。人家發現了,都管我叫小偷。我想,小偷這個字眼對我傷害很深。」
1922年4月養母歐仁.雷尼埃去世,讓.熱內改由其女兒貝爾特撫養。1923年7月小學畢業,成績全區第一。這是他第一次但也是最後一次領到文憑,後來他再也沒有機會接受任何學校教育。
1924年-1929年
1924年10月,他被送到巴黎地區一家學徒培訓中心學印刷。但才過半個月,他就從中心逃跑,並給小夥伴留下話說,他要去埃及或美洲。中心主任在報告中已經注意到他像女孩子一般「嬌柔」,「冒險小說讀得太多,精神狀態可疑」。
不久有人在尼斯發現了他,他被重新送回公共救濟院收容。此後兩年,他像商品一樣被頻繁轉手,在好幾個作坊、農場干過活,受到非人的待遇,實在難以忍受,他一逃再進。他做夢都想逃離法國,警察不時在車站、列車、港口城市抓到他。他很快被遣送回巴黎。
1925年4月, 他被安排到盲人作曲家熱內.德比克塞依家裡學習詩歌藝術,但到了10月就被開除了,原因是他在一次集市上「挪用」並「揮霍」了一筆錢。
16歲那年,即1926年3月,他第一次嘗到被監禁的滋味,在小羅蓋特監獄蹲了三個月的班房。6月被釋放,7月又因無票乘車被拘留,送到莫城關押了45天。
1926年9月2日,法院委託都蘭的梅特勒農村兒童教養所對他監督勞改,直到他成年。
他在裡面待了兩年半。在他看來,這是一座「兒童苦役犯監獄」。在這間兒童地獄里,他感到「反常的幸福」,長篇小說《玫瑰的奇跡》對兒童教養所的生活有大量描寫。
1929年-1935年
年滿18歲後, 讓.熱內應征入伍。他志願到法國東方部隊服役,1930年1月28日到達貝魯特,加入駐守在大馬士革的布雷連,在那裡當了一年兵。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和阿拉伯世界接觸,為他晚年的阿拉伯情結埋下了伏筆。
1931年7月, 他被調到法國另一支殖民軍──摩洛哥土著兵團──服役,在摩洛哥駐守19個月。
1933年6月復員後, 曾在巴黎拜訪了大作家紀德,爾後即決定進行一次長途跋涉,聲稱要去利比亞的的黎波里坦。他從巴黎出發,徒步南下,來到西班牙,但不久就走不動了。他寫信給紀德說,他「一路流浪,從一個村鎮走向另外一個村鎮」。從後來發表的自傳體小說《小偷日記》可以看出,他靠乞討和賣淫為生。
1934年4月, 他重返軍隊,簽署了第三次服役合同,在圖爾的阿爾及利亞土著兵團當兵。在這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國內外名著,特別對俄國大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感興趣。1935年10月,他繼續簽約服役,被調到駐扎在埃克斯昂普羅旺斯的摩洛哥殖民步兵團當兵。
1936年-1937年
1936年6月18日, 讓.熱內因不堪忍受長期待命而開小差逃離部隊。為了躲避追捕, 他不得不四處漂泊,穿越歐洲一路流浪,歷時一年,行程855公里。《小偷日記》就是這段生活的回憶和寫照。
熱內揣著假證件,從尼斯出發,化名熱傑蒂進入義大利邊境,來到布林迪西,然後乘船准備去阿爾巴尼亞,但很快被驅逐出境。他又企圖在希臘的科孚上岸,沒有成功。於是他偷渡到南斯拉夫,但一到貝爾格萊德即被捕,監禁一個月,然後被押送到一個邊境村莊,但後來警察又在義大利的巴勒莫發現了他,他正准備偷渡到非洲。他又蹲了一陣子班房,然後被推向奧地利。但剛落腳維也納就被捕,於是又蹲監獄,被驅逐,1936年年底流落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在那裡不久又被捕,於是他請求政治避難。在人權協會的保護下,他在當地住了近半年,給一個德國籍猶太醫生的女兒上法語課,女學生叫安娜.布洛克,當時34歲,這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次異性戀,但他聲稱是一次未發生性關系的「白戀」。
1937年5月, 他重新開始流浪,徒步翻越波蘭邊界。在波蘭的卡托維茲被捕,監禁14天。爾後,他穿過希特勒德國,他很驚訝,德國「既是警察國家,又是犯罪國家」,在人人皆偷的國度里,他進行偷盜心安理得,有得心應手之感,《小偷日記》對此有獨特議論。
接著, 他在比利時短暫逗留後,重新回到巴黎,但不久又打算浪跡天涯。1937年7月28日,他寫信給安娜.布洛克:「……我只好南下,朝阿爾及利亞、尼日、剛果挺進,然後去美洲……」
1937年-1941年
1937年9月16日, 他因在薩馬里丹幾家商店偷了12條手絹的現行罪被捕,被判處一個月監禁, 緩期執行。三天後,警察發現他攜帶手槍和偷盜來的身份證,他又一次在巴黎被捕, 判刑五個月。他寫信給安娜.布洛克說:「您不要來看我在牢房深處的慘相。這種苦修的狀態當然是孤獨的。基督教諸位大聖徒們難道不正是追求這樣的境界嗎?」
經調查證實他是逃兵後,他可能被判重刑,但精神病檢查結論對他有利(精神失常, 反復無常,無道德觀念)。當局允其提前退伍,僅判處他2個月監禁。但此後接連出事。1938年5月釋放後,10月又因偷4瓶開胃飲料被捕監禁2個月。1939年1月釋放,5月因使用假車票在火車上被捕,坐牢35天。釋放僅三天,又因流浪罪被捕監禁15天。 回巴黎後,10月在盧浮宮商店偷一件襯衫和一塊零頭綢布被捕,兩個月監禁。12月17日釋放,兩個星期後在市政廳集市上偷一塊邊角毛料,10個月監禁。
1940年12月,他在聖米歇爾大街吉貝爾書店偷書(歷史和哲學圖書)被當場抓獲,四個月監禁。
1941年12月,他因偷一塊布料被一位裁縫追逐,卻撞在一位書店老闆手裡,幾天前他偷了書店新出版的幾部普魯斯特著作,兩案並發,判處三個月零一天監禁。
1942年
這一年, 讓.熱內盡管也吃了不少苦頭(坐了九個月牢房),但對他的一生來說則是重要的「魔術般」的年頭,是他從小罪犯到大作家大轉折的關鍵一年。
這年年初,他在桑特監獄開始創作《鮮花聖母》。
3月被釋放後,他在巴黎塞納河岸邊擺舊書攤,出賣他偷來的書。4月,他因偷書被捕被判處八個月徒刑, 被關進弗雷納監獄。他在裡面創作了長詩《死刑犯》,然後自費印刷。10月出獄後,他設法將自己的詩歌小冊子流傳開去。他同一位叫弗朗索瓦.桑丹的小知識分子有聯系。一天,桑丹來到熱內的房間,發現了熱內創作的一大堆手稿,有小說、劇本和電影腳本。年底,長篇小說《鮮花聖母》已經脫稿。
1943年-1944年
1943年2月, 讓.熱內時來運轉,通過書攤兩名熱心顧客的介紹,他認識了當時有名的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讓.科克托。大作家看了《鮮花聖母》,起初對小說的粗俗內容很反感,但馬上就發現小說的重要文學價值,即設法將書出版。3月1日,熱內同科克托的秘書保羅.莫里安簽署了他的第一個出書合同,此時,他正創作第二部小說《玫瑰的奇跡》。
5月, 他因偷一部絕版書再次被捕。作為慣犯,他很可能被判處終身流放。科克托請了一位大律師為其辯護,審判那天,由於有「當代最偉大的作家」出庭助威,熱內只被判了三個月的監禁。
9月24日, 熱內釋放後不到三星期,又偷書當場被抓獲,蹲了四個月的牢房,此時,《鮮花聖母》秘密出版,正在裝訂之中。
12月,他在桑特監獄接待一位名叫馬克.巴爾貝扎的年輕出版商的探獄,不久,巴爾貝紮成了熱內著作的主要出版商。
1944年1月, 形勢急轉直下,他不但沒有被釋放,反而被當作流浪漢轉押到圖雷爾勞改營,准備送往當時法奸保安隊控制的集中營。就在這危急關頭,科克托再次動用他的各種關系將熱內保釋。但終身流放的判決並沒有被解除。
1944年-1948年
1944年4月, 在馬克.巴爾貝扎主辦的雜志《孥》上發表了《鮮花聖母》的片段, 這是熱內首次公開發表自己的作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月,在弗洛爾咖啡廳,讓.熱內認識了大作家薩特。
1944年8月19日, 他最親密的一個朋友,年輕的法共抵抗戰士讓.德卡寧在解放巴黎戰役中犧牲,他開始寫長篇小說《盛大的葬禮》獻給烈士。
1945年3月《盛大的葬禮》脫稿,即投入《布雷斯特之爭》。詩集《秘密的歌》在《孥》上發表,第二年,《玫瑰的奇跡》也在該社出版。
1946年,熱內開始自傳體小說《小偷日記》和詩歌《絮蓋漁夫》的創作,改寫了他的舊劇作《嚴加監視》 ,並投入劇本《女僕》的寫作。1947年4月19日,《女僕》 在阿特涅劇院上演。7月,兩個劇本在雜志上發表,獲七星詩社獎。詩集《苦役》發表。11月《盛大的葬禮》在伽利馬出版社不署名出版。12月,《布雷斯特之爭》(科克托
插圖)在保羅.莫里安處秘密出版。
1948年5月31日, 芭蕾舞劇《阿達姆之鏡》上演。《弩》雜志社出版了讓.熱內的《詩集》。他還開始寫劇本《輝煌》,但生前不讓搬上舞台。他寫了一篇廣播稿《罪童》,但受到禁止。
1948年秋,瑞士出版商阿貝爾.斯基拉秘密出版了小說《小偷日記》,伽利馬出版社不甘示弱,幾個月後也連忙出版。根據刑法規定,讓.熱內必須繼續服刑。以薩特和科克托為首的「全巴黎文學界」呼籲總統赦免對熱內的刑罰,讓.熱內名聲鵲起。
1949年-1954年
讓.熱內的文學成就開始得到文學評論的重視和承認。
1949年2月,劇本《嚴加監視》在馬蒂蘭劇院上演,法國著名小說家和批評家弗朗索瓦.莫里亞克開始關注「讓.熱內現象」。伽利馬出版社則加緊出版《讓.熱內全集》。
1949年8月12日, 法國總統發布特赦令,免除了對讓.熱內終身流放的刑罰。但作家卻陷入了莫名其妙的精神危機,沉悶不語,幾乎擱筆了五六年。他的創作源泉來自暗無天日的牢籠,一旦脫離了牢籠,竟然有茫然若失的感覺。他後來對一位記者說:「自由了,我卻迷路了。」
1949年,《小偷日記》由伽利馬出版社正式出版。
1952年,文學大師薩特為熱內全集的出版鳴鑼開道,寫了《喜劇演員和殉道者聖熱內》一卷長篇序言,頓時使讓.熱內聞名全世界。熱內心理上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壓力。他對科克托說:「你和薩特給我塑了像,其實我是另外一個人。這另外一個人有話要說。」
這時期,熱內在其好友扎瓦的陪同下到處旅行,去了義大利、德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此時,他對電影情有獨鍾。1950年他編導了短片《愛情之歌》。他還寫了兩部電影劇本:《禁止的夢》和《苦役犯監獄》。
1955年-1961年
從1955年開始,作家恢復了創作活力。他從戲劇創作中尋找擺脫危機的出路。三部劇本先後推出,使他在現代派劇作家中名列前茅。
1955年春,他已經完成了《陽台》劇本的部分手稿,並開始創作劇本《黑奴》。
12月,他又編了一出短劇《她》,但「忘」在出版商的抽屜里了,並開始《屏風的寫作。如果說熱內這三部劇本的構思靈感來得很快,修改卻異常艱難。《陽台》和《屏風》四易其稿,《黑奴》重寫三次,而且每次再版都要根據演出效果和各方評論進行修改,藝術上精益求精。
1957年《陽台》在倫敦上演。
從1957年年底起,熱內不再常住巴黎,又開始四齣旅行,荷蘭、瑞典、科西嘉、土耳其、希臘都留下他的足跡。 1958年,《黑奴》問世。在阿姆斯特丹,他在認真修改《屏風》的同時,醞釀一部七本系列劇《死亡》。10月,《黑奴》在呂代斯劇院成功上演。
1960年,《陽台》最終搬上了法國舞台。
1961年-1967年
1961年2月, 《屏風》在《弩》上發表。此時他已50歲,正處於榮譽的頂峰。他的書被譯介到全世界,他的劇本到處上演,風靡一時。他對舊作《苦役犯監獄》進行修改。
1966年4月16日,《屏風》在巴黎著名的奧德翁劇院上演,引起轟動和風波。
1967年-1972年
1967年12月22日,他開始一次遠東的「再生」旅行,小住日本,途徑印度、巴基斯坦、泰國和中國。
1968年5月, 巴黎發生學生造反運動,他立刻從摩洛哥趕回法國,支持學生遊行,但拒絕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同年8月,他應美國一家雜志社的邀請,到美國參加反對越戰的示威遊行。
1969年11月,他再次到日本,參加日本鐵路員工的遊行活動。
他對法國外國移民的生活條件深表關切,與薩特、杜拉斯等作家站在一邊,參加外國移民的遊行活動。
1970年3月1日至5月2日,他在美國聲援「黑豹運動」,在各大學做報告,向新聞媒體發表文章和聲明,呼籲釋放美國黑人運動領袖。
1970年10月20日,根據一位巴勒斯坦領導人的建議,讓.熱內訪問了設在約旦的巴勒斯坦難民營,原定逗留一星期,結果在那裡住了半年。12月初,他秘密會見阿拉法特,獲得通行證並允諾為巴勒斯坦人民作證。
1971年經過巴黎時,他聯合一批作家寫一本關於黑人鬥士喬治.傑克遜的書,然後再寫關於巴勒斯坦的書。
隨後的兩年內,他三次來到約旦。但1972年12月,他被當作「煽動者」驅逐出約旦。
1973年-1981年
由於美國拒絕給讓.熱內辦理入境簽證,約旦又禁止他入境,他只好留在法國編撰關於巴勒斯坦和美國黑人的著作,但進展很緩慢,10年後才成書。
1974年,雅克.德里達出版了一部題為《喪鍾》的書,系統地評論了讓.熱內著作,此書得到被批評者的認可。這一年,熱內在《人道報》等報刊上發表同情和支持外國移民斗爭的文章,再次到摩洛哥、土耳其和希臘等國旅行。
1976至1978年,他又在電影創作上費了不少精力,但半途而廢。
1977年,他為德國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成員寫的書作序,並在《世界報》頭版發表,引起社會強烈不滿,後來他不得不沉默了兩年。
1979年他患喉癌住院治療,身體明顯開始虛弱。
1982年
從1982年3月起,熱內移居摩洛哥。
同年9月, 他陪同一位巴勒斯坦女青年重返中東,來到貝魯特的第二天,正好遇到以色列軍隊入侵黎巴嫩首都,他們目睹了以軍血洗巴勒斯坦營地的暴行。19日,讓.熱內是進入屍橫遍地的夏蒂拉巴勒斯坦營地的第一位歐洲見證人。他感到大為震驚,立刻趕回巴黎,發表了重要的政治性文章:《在夏蒂拉的四小時》。
1983年-1986年
1983年7月, 熱內根據他多年寫的手記和草稿,不分日夜撰寫他的最後一部書《一個戀愛中的俘虜》,因為他知道病情開始惡化。
1983年12月,讓.熱內榮獲法國文學大獎。
1984年7月他再次重返約旦,去看望他熟悉的人和地方。
1985年8月,他對最早的劇本《嚴加監視》進行修改。
1985年12月,《一個戀愛中的俘虜》脫稿。
1986年4月14日午夜, 讓.熱內逝世,享年76歲,安葬在摩洛哥北部沿海西班牙城市拉臘歇的舊墓地上。
1986年5月, 《一個戀愛中的俘虜》由伽利馬出版社出版。人們從書中可以讀到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的看得見的一生只是精心偽裝的一個個圈套。」
Ⅳ 特殊的監獄作者資料
薩德伯爵,本來因淫 亂等諸多罪名被關在巴士底獄,後拿破崙看到他在獄中所寫的小說,驚呼「此人應該關在瘋人院」,得出獄。拿破崙戰敗和後再次入獄,直至死在獄中。在關押期間做多部作品,均與性 錯亂,性 虐 待等有關。後來的學者把主動的虐 待症,也就是喜歡虐 待別人,命名為薩德現象(Sadism),即施 虐 症。前幾年有一著名電影《鵝毛筆》,就是寫他的故事。
法國作家讓·熱內出生僅7個月,就被母親拋棄在育嬰堂。從14歲開始,他到處流浪,到處偷竊,到處被抓,到處蹲牢房。到後來,他居然同不少警察混得爛熟,發展了警察朋友,甚至同警察搞同性戀,搞案情合作。
他常因偷書被抓,送去蹲監獄。他偷書先是為了看,看書是為了寫書。就這樣,他在監獄中創作了長詩《死刑犯》和長篇小說《鮮花聖母》。經人引薦,他認識了當時著名作家讓·科克托。科克托慧眼識奇才,看完熱內的處女作後,立刻意識到熱內作品低俗中見奇異的現代文學價值,於是他不顧自己的名人身份,痛快地幫助被警察四處緝拿的小偷出版詩書。一個法國文學奇才就這樣被發現了。
正當讓·熱內成名在即的關鍵時刻,他仍鬼迷心竅,一偷再偷。一次,他為偷一部絕版書被捕,並將作為「慣犯」被起訴,很可能被判處終身流放。科克托愛才如命,不惜聘請大律師為小偷辯護,並以大作家的身份親臨法庭助威。結果名人效應起了作用,熱內僅被判處3個月監禁。誰知出獄不到3星期,他又偷書被捕入獄。
讓·熱內在當時法國文壇已小有名氣。繼長篇小說《鮮花聖母》和《玫瑰的奇跡》出版後,1947年4月19日,他的劇本《女僕》在法國公開上演,不久連同《嚴加監視》劇本一起出版,引起強烈反響,獲法國七星詩社獎。緊接著,詩集《苦役》出版。1948年,《小偷日記》先後在瑞士和法國公開出版。
1949年8月12日,法國總統發布了對讓·熱內的特赦令。讓·熱內時來運轉,其作品在法國文壇一路走紅。法國著名的伽利馬出版社加緊編輯《讓·熱內全集》,請薩特為其作序。薩特欣然命筆,寫了長長的一卷序言,名為《喜劇演員和殉道者聖熱內》,把小偷作家當聖人進行評價,作為孝明六卷全集的第一卷出版。這不能不說是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觀。小偷讓·熱內因此一舉成了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也許是他過慣了小偷生活,現在突然住在豪華飯店裡自由寫作,他反而感到渾身不自在。他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陷入了不可名狀的精神苦悶之中。他對記者說:「一旦自由了,我卻迷茫了。」他擱筆了好幾年。但枝正他沒有忘記薩特的警世恆言:「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他恢復了創作活力,可以在地獄里發現天堂,也可以在天堂里看到地獄。此時,法國荒誕派戲劇風起雲涌,讓·熱內不甘寂寞,揮筆推波助瀾,先後創作了三部名劇《陽台》、《黑奴》和《屏風》,成為法國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家之一。一時間,讓·熱內的作品蜚聲國內外。1983年猛慎悔,他榮獲法國國家文學大獎,從此奠定了他在法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存在決定意識。受盡苦難的讓·熱內對受苦受難的人們有一種天然的同情心。他說過,他是「赤貧粉揉成的窮酸面」,貧困就是他的血液,他的精華,他的本質。他出名以後,對生活在法國的外國移民的悲慘處境深表同情,公開加入他們的遊行示威行列;他對巴勒斯坦人民和美國黑人的斗爭也積極給予聲援,親臨現場進行調查,寫了不少文章為他們伸張正義。
還有一美國監獄作家,也是因出書而出獄,出獄後繼續作案,這個你自己查查吧。
Ⅵ 帶劇本 越多越好。謝謝。100分噢親~ 是英語噢 是耽美噢。魚目混珠的不要= =。
親。你想說的是不是這個:
本世紀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
1. Death in Venice by Thomas Mann 《魂斷威尼斯》【PDF格式下載 】
二十世紀德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托瑪斯·曼的小說《魂斷威尼斯》被評為上個世紀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的榜首,這是一部在作曲家馬勒去世之後,托瑪斯·曼以他為原型創作的一部同性戀小說, 馬勒到底是不是同性戀,誰也說不清,但托馬斯·曼在聽了第八交響曲後,激動地發現了其中的同性戀傾向,感到「自己黑暗的激情突然明亮了」。
2. Giovanni's Room by James Baldwin《喬凡尼的房間》
詹姆斯.鮑德溫一九五六年出版的經典小說,打破當時禁忌,直抵內心最深底處,書名隨後成了不少餐館和某家書店的店名。
3. Our Lady of the Flowers by Jean Genet 《鮮花聖母》
寫於獄中的《鮮花聖母》是法語文學中的奇葩,翻開本書,大部分人都忍不住會質疑起讓·熱奈——這個偷竊過、賣淫過、入獄過,沾染過任何離經叛道行徑的法國同性戀戲劇家、小說家、詩人。
4.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by Marcel Proust 《追憶似水年華》【PDF+EXE格式下載】
《追憶似水年華》、《追尋逝去的時光》)這部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的長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對心靈追索的描寫和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並奠定了它在當代世界文學中的地位。
5. The Immoralist by Andre Gide 《背德者》
《背德者》宣揚了紀德所主張的一種背德主義,即小說主人公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大膽藐視一切既定的道德觀念,沖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盡情地滿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個人主義的人生理想。在藝術上,小說打破了19世紀傳統的小說模式,以法國古典文學的完美形式表現了現代人的復雜思想感情,為傳統的小說模式重鑄了新典範。1947年,紀德因《背德者》等作品「以對真理的大無畏的熱愛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表現了人類的問題和處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6. Orlando by Virginia Woolf 《奧蘭多》【PDF格式下載】
盡管男性與女性並不相同,兩者卻是相交的。每個人都在兩個性別間搖擺,而只有其衣著才讓人辨別出這個人是男還是女。
7. The Well of Loneliness by Radclyffe Hall 《寂寞之井》
《寂寞之井》,史上第一本女同性戀小說,原出版於一九二八年,描寫一對女同性戀情侶掙扎著要為社會所接受的故事。《寂寞之井》很明顯是作者自己人生的故事,就當時而言,本書坦誠得令 人震驚,是第一本譴責社會對同性戀者的不公平對待的小說。此書在一九二八年遭到徹底查禁,其出版是一件非常有勇氣的舉動,幾乎毀了霍爾的文學生涯。盡管此 書初次出版距今已超過半個世紀,瑞克里芙.霍爾所論及的偏見與迫害在今日很悲哀地並沒有過時。
8.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by Manuel Puig 《蜘蛛女之吻》
對於同性戀的產生與存在,作者以嚴肅的態度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他採用新穎的表現手法,頗具匠心地將許多藝術技巧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精心構築了小說的結構, 一部部異彩紛呈的電影故事,與小說正文相互呼應的理論柱石,穿插在對話當中的意識流,還有簡潔明快的行書公文,讓人讀起來興味盎然,余絲不斷,真可謂集嚴肅文學與通俗小說於一身,既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又有對社會學和性心理學等問題的深刻探求,還有耐人琢磨的文學魅力。這種將文學性、趣味性、社會性、科學性融合在一起的特點是這部小說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9. The Memoirs of Hadrian by Marguerite Yourcenar《哈德里安回憶錄》
法美兩國文藝批評界一致對該書高度評價。 這本小說是一個虛構的羅馬皇帝的自傳,以一封寫給他收養的孫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馬克· 奧里略的書信形式出現。
10. Zami by Audr Lorde
11.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by Oscar Wilde《道林·格雷的畫像》【PDF格式下載】
《道林·格雷的畫像》是19世紀末唯美主義代表作,堪稱「為藝術而藝術」思潮在戲劇小說及繪畫方面的三絕。這部作品中美麗的詞藻和絢然爛的意象附麗於變態人物和荒誕的情節,因此長期遭到誤解,其實書中另有真意。
1891年出版《道連格雷的畫像》引起極大的騷動,並受到媒體猛烈的攻擊。王爾德也在該年結識艾爾佛瑞·道格拉斯爵士,悲慘的命運卻就此開始。
12. Nightwood by Djuna Barnes
13. Billy Budd by Herman Melville《比理巴德》【PDF格式下載】
《比利·巴德》(Billy Budd),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戰船上的故事。它的主要情節如下,水手比利·巴德長得年輕健壯,為人和善,工作出色,深受同事和官員的喜愛。 在一次遠航中被捲入了船上的暴亂……
麥爾維爾在《比利·巴德》中,把一艘名為"戰威號"的戰艦寫成一個權力場,其中有不同官銜的軍 官和不同等級的水手.小說關於艦上權力結構的分布、運行以及主人公巴德悲劇命運的描述恰好在一定程度上給福柯的"權力說"提供了註解."戰威號"這個微型 等級社會早在19世紀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屬於20世紀的困惑和思索,即權力的控制和實施. 對19世紀美國水手生活所作的分析其實就是對美國現實的審察和批判。
14. A Boy's Own Story by Edmund White
15. Dancer from the Dance by Andrew Holleran
16. Maurice by E. M. Forster 《莫里斯》【PDF格式下載】
如果愛情是靈與肉的集合,Forster人為的將其割裂,他把靈魂的契合給了Cliver,把肉體的迷戀給了Scudder,於是Maurice找來找去得到的都不是完整的愛情,也許這不僅僅是同性間的悲劇。
這是個憂傷但不悲傷的故事,他不會說出全部,秘密是對愛情無法參透的本身。
17. The City and the Pillar by Gore Vidal
18. Rubyfruit Jungle by Rita Mae Brown《紅果叢林》
麗塔·梅·布朗(1944-)的<紅果叢林>記錄了一名女同性戀者的成長歷程.她刻畫了一個積極、樂觀的反叛人物,徹底顛覆了以往小說中女同性戀的負面形象.為此,該書被諸多學者看作是同性戀文學的代表作品.但經過仔細分析不難發現,該書還從多個角度闡釋了女性主義理論.利用女性主義理論從家庭、婚姻和就業三個方面分析該書作者和主人公為打破父權社會中性別角色對女性的束縛而做出的努力.
19. Brideshead Revisited by Evelyn Waugh 《故地重遊》【PDF格式下載】
1946年的前三個月,《舊地重遊》賣出60萬冊,這是風靡一時的《飄》也從未有過的好成績。美國人覺得,沃是趕上了戰後的好時光,遂翻出全美最陽剛的男人來與之PK。一樣是參戰,沃不過是跳傘時崴了一隻腳,與身體里有兩百多塊子彈碎片的海明威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20. Confessions of a Mask by Yukio Mishima 《假面自白》
21. The Member of the Wedding by Carson McCullers 《寂寞心程》
22. City of Night by John Rechy 《夜城》
23. Myra Breckinridge by Gore Vidal《永遠的媚拉》
24. Patience and Sarah by Isabel Miller
25. 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 by Gertrude Stein
26. Other Voices, Other Rooms by Truman Capote
27. The Bostonians by Henry James 《波士頓人》【PDF格式下載】
<波士頓人>是一部被忽略和誤讀的小說.本文研究小說的敘事話語及其對人物行為、心理的影響,探討了直接話語、間接話語、自由間接話語在小說里出現的情況.通過解釋這些話語與言語行為的關系,論文提出,讀者讀到的這些語言學意思上的話語實際上也是權力話語,反映了復雜的人際關系,表現出強烈的慾望的沖突.作為現實主義小說,<波士頓人>獨特的語言特徵使它超越了現實主義小說比較直接的再現形式,具備羅曼司文學和現代派文學的特點; 簡單地為小說貼上"現實主義"的標簽是頗不足取的.
28. Two Serious Ladies by Jane Bowles
29. Bastard Out of Carolina by Dorothy Allison
30.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by Carson McCullers《心是孤獨的獵手》【PDF格式下載】
《心是孤獨的獵手》是美國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作品。書中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麥卡勒斯以她獨特的手法寫的美國南方小鎮,寫八月漫長沉悶的下午,寫午夜的咖啡館里喝著冰啤酒徘徊於孤獨的人們,寫黑人對於自由的隱忍與矛盾的苦痛,寫那些期望於改革的人,瘋狂絕望卻又依然堅定地向前走的決心……這是一個孤獨到極至的故事,在那些灰暗的天空底下,那個溫和的聾啞人用他的孤獨預示了美國這樣一個狂亂年代的變更。沒有人能擺脫掉孤獨的影子,至死方休。
《心是孤獨的獵手》曾被美國「現代文庫」評為「二十世紀百佳英文小說」之一,在榜單上名列17。
31. Mrs. Dalloway by Virginia Woolf 《達洛維夫人》【PDF格式下載】
該小說作為伍爾芙的代表作之一,被時代雜志TIME評為1923-2005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一。
該小說基於兩部短篇《邦德街的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 in Bond Street)和《首相》(The Prime Minister) , 故事圍繞達洛維夫人籌備一個上流社會派對而展開。讀者視角穿梭時間跨度,並穿插於主人公的思維與現實之間,通過對達洛維夫人一天中生活細節的描述,來塑造她一生的經歷以及一戰前後整個英國社會。
32. The Persian Boy by Mary Renault《波斯男孩》【PDF格式下載】
從一個侍臣以及戀人的角度,寫了亞歷山大的遠征直到去世的最輝煌的半生。前面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篇幅講述了 Bagoas的悲慘身世、如何得寵於大流士並隨之一路逃亡。真正精彩的是他來到亞歷山大身邊後,追隨著亞歷山大征服波斯、討伐蠻族、進軍印度,經歷戰亂、沙漠行軍、老兵叛變,一直陪伴亞歷山大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33. A Single Man by Christopher Isherwood《單身男士》
34. The Swimming Pool Library by Alan Hollinghurst
35. Olivia by Dorothy Bussy
36. The Price of Salt (Carol) by Patricia Highsmith 《鹽的代價》【PDF格式下載】
《鹽的代價》是一 本女同性戀小說。而且,是一本很有點像公路電影的女同性戀小說。公路電影都涉及自我覺醒和自我追尋,很一般地說,《鹽的代價》在某個程度來說,則可以算是兩 位女同志(而且還是老少配、然後其中之一又有丈夫和小孩)的自我覺醒的旅程。這兩位五零年代的女同志,還真的開了一部車就浪跡天涯去了!很不幸地,卡蘿因 為正在和前夫爭奪女兒的監護權,而其前夫使出了接近下三濫的手段 --- 雇私家偵探跟蹤卡蘿和特芮絲,並取得錄音和照片 --- 這逼得她們的旅程只能草草結束,並陷入某種困局。
37. Aquamarine by Carol Anshaw
38. Another Country by James Baldwin
39. Cheri by Colette
40. The Turn of the Screw by Henry James 《螺絲在擰緊》
41. The Gallery by John Horne Burns
42. Women in Love by D. H. Lawrence 《戀愛中的女人》【PDF格式下載】
《戀愛中的女人》是D.H .勞倫斯最偉大、最有代表性、最臉炙人口的兩部長篇小說之一(另一部是《虹》),他本人也認為它是他的「最佳作品」;它以英國小說中沒有先例的熱情與深度探索了有關戀愛的心理問題,代表了勞倫斯作品的最高成就,因此它同《虹》成為了現代小說的先驅。
43. Little Women by Louisa May Alcott 《小婦人》【PDF格式下載】
《小婦人》故事情節簡單真實,卻感人至深,問世一百多年以來,多次被搬上銀幕,並被譯成各種文字,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名作。書中描寫的種種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都曾經、正在並將要發生在每一個少女走向成熟的過程之中;書中提倡善良、忠誠、無私、慷慨、尊嚴、寬容、堅韌、勇敢、亦是人類永遠尊崇和追求的美德和信仰。所有這些,賦予這本書超越時代和國度的生命力,這也正是她成為不朽的經典的魅力和原因所在。
44. The Friendly Young Ladies (The Middle Mist) by Mary Renault
45. Young Torless by Robert Musil
46. Eustace Chisholm and the Works by James Purdy
47. The Story of Harold by Terry Andrews
48. The Color Purple by Alice Walker 《紫色》【PDF格式下載】
紫色》是一部長篇書信體小說, 上帝作為收信人在小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上帝在西莉的頭腦中不僅僅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意象,還鼓勵她從一個懦弱可欺的女人變成一個自信堅強的女人。作為一名 傳統女性,西莉在信中尋找上帝,但是她沒有得到任何東西。她認為上帝只是一個聽眾而且不能給她帶來任何東西。然而作為現代女性的莎格則認為上帝是自由、平 等和的象徵,並且鼓勵西莉要在爭取應有權利的斗爭中去尋找上帝。因此,西莉成功的解脫了自己。並且明白了享受生活並待人以愛才是崇拜上帝的最好方式。 男人不是上帝,婦女也有自己的權利,只有充滿自信和有尊嚴活著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49. Sister Gin by June Arnold
50. Ready to Catch Him Should He Fall by Neil Bartlett
51. Father of Frankenstein by Christopher Bram
52. Naked Lunch by William Burroughs 《赤裸的午餐|裸體午餐》【PDF格式下載】
如果說有「毒品文學」存在的話,那麼《赤裸的午餐》就是這種文學的最高經典,但它也是美國文學、文化的經典作品。巴勒斯同他的大多數同代作家一樣,始終被對「現實」的疑懼所困擾,害怕被固定在某種「現實畫面」中。
53. The Berlin Stories by Christopher Isherwood
54. The Young and Evil by Charles Henri Ford and Parker Tyler
55. 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 by Jeanette Winterson
56. A Visitation of Spirits by Randall Kenan
57. Three Lives by Gertrude Stein《三面夏娃》或《三個女人的生平及 Q.E.D》【PDF格式下載】
58. Concerning the Eccentricities of Cardinal Pirelli by Ronald Firbank
59. Rat Bohemia by Sarah Schulman
60. Pale Fire by Vladimir Nabokov《微暗的火》
61. The Counterfeiters by Andr Gide
62. The Passion by Jeanette Winterson《激情》【PDF格式下載】
63. Lover by Bertha Harris
64. Moby Dick by Herman Melville《白鯨記》【PDF格式下載】
白鯨記Moby Dic)是世上偉大的小說之一。全書的焦點集中於南太平洋一條名叫莫比· 迪克的白鯨,以及捕鯨船皮廓德(Pequod)號的船長阿哈(Ahab)如何對它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阿哈在一次航行中被莫比·迪克咬掉一條腿,立志報仇,指揮皮廓德號環航全球追蹤,終於發現了它。經過三天放下小艇緊追。雖然刺中了這條白鯨,但它十分頑強狡猾,咬碎了小艇,也撞沉了大船。它拖著捕鯨船游開時,繩子套住阿哈,把他絞死了。全船人盡皆滅頂。只有一個水手借著由棺材改制的救生浮子而逃得性命。整個故事以這個水手伊希梅爾(Ishmael)自述的方式展開。
編輯註:此書雖然經典,但本人沒看過,對「同」這個詞也持懷疑態度.......
65. La Batarde by Violette Lec
66. 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 by Willa Cather《總主教之死》【PDF格式下載】
從傳奇文學的視角分析了薇拉·凱瑟《大主教之死)的人物與主題。小說中的人物具有獨特的寓言性,代表某種抽象的德行,而凱瑟讓主人公返回歷史去實現人間天堂的理想,不可避免地探觸到貫穿美國許多偉大傳奇作品的深層沖突的根源:他們同時隸屬於新舊兩個世界的雙重性格。主人公希望憑籍宗教和文化在新世界確立秩序與意義,也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暫時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價值,但是教徒、知識分子、開拓者的多重身份又使其無法逃避懷疑與猶豫。
67. To Kill a Mockingbird by Harper Lee《殺死一隻知更鳥》【PDF格式下載】
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英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小說之一。本書原著獲1960年普利策獎。三十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南部的一個小鎮,三個天真孩子的生活因為兩樁冤案而改變。贏弱而失語的人、固守太多偏見的無知的人,還有恪守原則的善良的律師父親,迫使他們艱難地去理解成人世界裡的偏見和冷漠,去理解真相所包含的危機和無奈,同時試著去理解,壞人的內心也可能無辜。
68. The Satyricon by Petronius《薩蒂里孔》【PDF格式下載】
小說作者阿爾比特羅還是暴君尼祿的密友,他寓意般的展現了古羅馬世間萬象,生欲,死亡,荒淫,神話,性,以及羅馬帝國荒淫無度的享樂生活。
69. The Alexandria Quartet by Lawrence Durrell
70. Special Friendships by Roger Peyrefitte
71. Brideshead Revisited by Evelyn Waugh《 故地重遊》 【PDF格式下載】
《舊地重遊》從一對少年的友誼入手,描寫了倫敦近郊布賴茲赫德庄園一個貴族家庭的生活和命運。本書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出身貴族家庭,他的父親老馬奇梅因侯爵一戰後拋下家人長期和情婦在威尼斯居住;他的母親表面篤信宗教,卻過著荒淫奢靡的生活。父母的生活丑聞給子女打下了恥辱的印記,扭曲了他們的天性。塞巴斯蒂安,在家庭的負累下終日以酒度日,潦倒一生。而長女朱莉婭,年輕美麗有思想,卻由於宗教斷送了愛情和幸福。
72. Paradiso by Jos Lezama Lima
73. Sheeper by Irving Rosenthal
74. A Separate Peace by John Knowles《獨自和解》??
75. The Child Manuela (M?dchen in Uniform) by Christa Winsloe
76. An Arrow's Flight by Mark Merlis
77. The Gaudy Image by William Talsman
78. The Exquisite Corpse by Alfred Chester
79. Was by Geoff Ryman
80. Therese and Isabelle by Violette Lec
81. Flesh and Blood by Michael Cunningham 《血與肉》
82. The Beautiful Room Is Empty by Edmund White
83. The Children's Crusade by Rebecca Brown
84. The Story of the Night by Colm Toibin
85. The Holy Terrors (Les Enfants Terribles) by Jean Cocteau
86. Hell Has No Limits by Jos Donoso
87. Riverfinger Women by Elana Nachman (Dykewomon)
88. The Man Who Fell in Love with the Moon by Tom Spanbauer
89. Closer by Dennis Cooper
90. Lost Illusions by Honor de Balzac《幻滅》【PDF格式下載】
人們常說《歐也妮·葛朗台》和《高老頭》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實際上,在表現作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和直接的生活體驗方面,《幻滅》比其他小說具有更大的代表性。書中幾個主要人物的遭遇,大部分取自作家本人的經歷,他們的激情、幻想和苦難,他幾乎全都親自體嘗過。他把自己二十年的奮斗歷程分別給了三個不同類型的青年:他在大衛·賽夏的故事裡,傾訴了自己經營印刷所、鑄字廠和受債務迫害的慘痛經驗;在呂西安的遭遇里,溶入了自己在文壇和新聞出版界的沉浮;他把自己從生活和創作中總結出的各種信念和主張給了德·阿泰茲;同時讓盧斯托和伏脫冷充當了他剖析社會的代言人。可以想見,作家對這部作品是傾注了極大熱情的。他在給韓斯卡夫人的信中,曾將《幻滅》稱作「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聲稱這部小說「充分地表現了我們的時代」。在《幻滅》第三部初版序言中,巴爾扎克明確宣稱這是「風俗研究」中「迄今最為重要的一部著作」。
91. Miss Peabody's Inheritance by Elizabeth Jolley
92. The Shipping News by Annie Proulx《 船訊》【PDF格式下載】
這是美國女作家安妮·普魯的與《斷背山》馳名的另一部長篇小說,獲1993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和1994年普利策小說獎,並被好萊塢拍成電影——《航運新聞》。
93. Funny Boy by Shyam Selvarai
94. Wasteland by Jo Sinclair
95. Mrs. Stevens Hears the Mermaids Singing by May Sarton
96. Sea of Tranquillity by Paul Russell
97. Autobiography of a Family Photo by Jacqueline Woodson
98. The Catcher in the Rye by J D Salinger 《麥田裡的守望者》【PDF格式下載】
《麥田裡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視,不僅是由於作者創造了一種新穎的藝術風格,通過第一人稱以青少年的說話口吻敘述全書,更重要的是,因為作者用現實主義 的筆觸,生動而細致地描繪了一個中產階級子弟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實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人活著除了物質生活外,還要有精神生活,而 且在一個比較富裕的社會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質生活更為重要。
99.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by Anne Rice 《夜訪吸血鬼》【PDF格式下載】
編輯註:夜訪吸血鬼是安妮賴斯「吸血鬼編年史」的第一部,附件里的下載內容為吸血鬼編年史1--12本,第一本就是《夜訪吸血鬼》^_^
《夜訪吸血鬼》寫於1976年,作者安妮·賴斯。該作品為「吸血鬼編年史」的第一部,是一部描寫鬼魂世界的魔幻小說,通過一個男孩和吸血鬼路易的談話向讀者展現了迷幻的吸血鬼文化――吸血鬼的情感世界、想像能力、表達能力、性愛情結等一切與人類相通的東西,也展現了與人類不同的方面,如他們懼怕火焰和陽光,肉體長生不老。
100. Annie On My Mind by Nancy Garden《安妮永存我心》【PDF格式下載】
一九八二年所出版的《Annie on My Mind》(暫譯《安妮永存我心》),更描寫了一對高中女生的同性情誼,敘述坦率自然直接。八○年代有關女性情誼題材書籍在青少年書區仍然罕見,是以她此 書既出,即旋即為作者本人樹立代表作,其敏感的內容雖引發部分學區家長與老師反彈,進一步衍生禁書與焚書場面,最後甚至鬧上法庭;但所幸這樁官司最後裁定 作者嘉登及力挺她的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及the ACLU 組織勝訴。此後,嘉登仍不改其敢寫敢言、忠於本意的立場,九○年代末期又陸續針對同性情誼寫就數本小說如《Good Moon Rising》 (1996)等作。
在下是復制粘貼的。。。但是。。。找地很賣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