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呂布槍炮與鮮花
Ⅰ 能不能說一下,你最喜歡的攝影師是誰
來說一位超級喜歡的女攝影師吧——莎莉·曼恩,美國人,在1992年因為出版作品集《親密家庭》一炮而紅。說到她,就不得不提她的代表作《親密家庭》。這是一個寫真集,莎莉曼恩把鏡頭對准自己的三個不滿十歲的孩子,讓他們充當自己的模特,三個裸著小小身體的幼童定格在大片大片的枯木森林裡或是散發著惡臭氣息的湖水旁。而這個遠離城市的充滿原始死亡氣息的拍攝地點,就是莎莉曼恩一家五口所居住的地方。照片里,孩子或是拿著死去的動物屍體,眼神空洞的看向鏡頭;或是身體沉入湖中,頭發輕散著圍住臉頰露在水面上;再或者,孩子一絲不掛,靜靜的站著,身後一大片一大片枯死的樹木和飄落的樹葉。
Ⅱ 馬克·呂布的介紹
馬克·呂布 (Marc Riboud 1923年6月24日-),法國著弊汪名攝影師,出生於法國租正仔里昂。以來自東方的延伸報道而著稱。主要作品有:《The Three Banners of China》(中國三面紅旗)、《Face of North Vietnam》、《Visions of China》。1957年發表了報道中的第一張圖片,從那時起他先後多次訪問中清坦國,觀察和記錄了在中國發生的若干歷史事件。
Ⅲ 這張照片叫什麼名字或者那部電影有這個畫面
這張照片,是法國著名攝影大師馬克·呂布的作品。這張照片是和他的經典大作《槍炮與鮮花》同時拍攝的,是1967年華盛頓脊則反戰遊行的另一張記錄。逗蘆
Ⅳ 馬克·呂布的簡介
馬克·呂布,1923生於里昂。在他14歲時,他父親給了他一台柯達相機,從此馬克·呂布就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克·呂布參加了法國地肢液氏下反法西斯游擊隊,反抗法西斯統治。埋慧戰後,馬克·呂布進入位於里昂的EcsleCentrale學院學習機械工程並於1948年畢業。但到1951年,他決定放棄他的穩定的工程師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攝歷散影中。最初作為一名自由攝影師,到1952年加入到著名的瑪格南圖片社。1959年,馬克·呂布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的副主席,又於1975年、1976年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主席。
呂布的照片在許多雜志上都有過登載,包括生活、Géo、國家地理、Paris-Match、Stern等。他曾兩次獲得Overseas Press Club Award,並在巴黎市立近代美術館、紐約的攝影國際中心(ICP)辦過回顧展。
Ⅳ 一張著名黑白照片,一個側面的人捧了一朵小花,貌似是站在槍口,關於戰爭的 攝影師也很有名,求名字
馬克·呂布的《槍炮與鮮花》
我正在寫這個的圖片分析,要的話追問就行了
Ⅵ 有誰能夠給出《槍炮與鮮花》這幅照片中女孩的詳細資料
這是17歲女孩簡·羅斯(Jan Rose Kasmir)用鮮花對抗槍炮的經典時刻。
別問我她詳細的資料,想必你也知道,她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馬克·呂布的這攝影作品。
可以了解下這次事件的歷史背景了:
1967年10月21日,數千名示威群眾呼喊著口號向五角大樓沖去,使得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反對越南戰爭的和平集會變成了暴力沖突。成千上萬的示威群眾從美國各地湧向首都華盛頓,在林肯紀念碑前集合。他們高舉著「立即撤回軍隊」「廢除徵兵制度」「我們不去越南(打仗)」等標語牌。下午,舉行有10多萬示威群眾參加的大會,強烈譴責約翰遜政府執行的侵越戰爭,譴責徵兵制度。
會後示威者高唱反戰歌,高呼反對侵略戰爭的口號,向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進發。示威群眾包圍了國防部大樓,並向大樓沖擊。他們與手持各種武器的軍警發生了沖突,部分群眾還沖進了五角大樓,在走廊里和軍警進行搏鬥。保衛五角大樓的士兵和聯邦執法人員都裝備了步槍和刺刀,他們組成警戒線防止示威者的沖擊。而示威者仍勇敢地沖擊著警戒線,警戒人員迫不得已使用警棍和槍托擊打示威者。遊行示威活動中有數百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說家梅勒和集會組織者——全國反對越戰、結束越戰組委會主席德林傑。入夜大規模暴力活動漸漸平息下來,只有數百人在重要地點舉行抗議。
在這次反戰大遊行中,時年17歲,被寄養在馬里蘭的女孩簡·羅斯出現了,她剛剛從大巴上下車就走進抗議的隊伍中,最後直面荷槍實彈的軍警。
她認為雖然軍隊是戰爭機器,但是士兵們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她試圖勸說士兵放棄戰爭主張,後來,她手持鮮花站在全副武裝的軍警面前的歷史瞬間被馬克·呂布定格下來。
哦,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了,,,如果你真想查這女孩的資料,那最近比較有影響的就是在華盛頓反戰遊行後36年之後,2003年2月15日的倫敦,簡參加了倫敦的反對伊拉克戰爭的遊行。她站在自己當年的照片之下,再次主張她的反戰和渴望和平的立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遊行中,馬克呂布就在她旁邊。
Ⅶ 求評論:馬克呂布的經典作品《槍炮與鮮花》(1967)
戰爭與和平
——《槍炮與鮮花》圖片分析
這是一幅紀實類攝影作品。
在《槍炮與鮮花》中,一個少女舉著一朵小花面對著一群手持來復槍的美軍士兵,少女要在那些士兵面前溫柔的親吻那朵花。在這之中,最吸引人的是那朵花。
馬克·呂布通過《槍炮與鮮花》向每一位觀賞者表達著一種對於戰爭的控訴,在他看來軍隊是戰爭機器,但是士兵們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這是一種對於渴望和平的表現。
馬克·呂布使用中景拍攝《槍炮與鮮花》。完美的向人們展現了當時的環境,表現出少女在手持來復槍的美軍士兵面前親吻鮮花的情景。花朵是柔弱的,是美麗的,當面臨著戰爭之時,一切又顯得那樣美好與脆弱。每位觀賞者能看出攝影師馬克·呂布所希望表達的一種對於戰爭的唾棄,表達出對於和平的渴望與嚮往。
《槍炮與鮮花》中使用了小景深的手法。虛化了後景的士兵與其他遊行示威的人群,使前景的女孩與士兵的對視更加清晰。形成一定的視覺沖突,使觀賞者的目光更好的聚集在鮮花與槍炮之上,更好的表現女孩對於和平的嚮往,反映出馬克·呂布對於戰爭的控訴以及對於和平的嚮往與渴望。
採用逆光拍攝《槍炮與鮮花》,很好的展現了他們的輪廓,使士兵、來復槍、女孩、鮮花都有一層光環,表達出一種和平是美好的意思。反映出當時美國社會因戰爭而動盪不安,以及美國人民對於和平的渴望,更好的反映了和平的美好。
在《槍炮與鮮花》中使用九宮格式構圖,把鮮花和來復槍放在兩個黃金分割點上,更好的突出鮮花和來復槍,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和平與戰爭形成對比,表現馬克·呂布對於戰爭的厭惡以及對於和平的嚮往。
攝影師馬克·呂布通過《槍炮與鮮花》向人們表達著他對於戰爭與和平的看法,不論何時,何處,何人都應該是盼望著和平而不是戰爭。
求好評,謝謝
Ⅷ 求馬克·呂布的作品及分析
在他14歲時,他父親給了他一台柯達相機,從此馬克·呂布就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二次大戰期間,馬克·呂布參加了法國地下反法西斯游擊隊,反抗法西斯統治。戰後,馬克·呂布進入位於里昂的Ecsle Centrale學院學習機械工程並於1948年畢業。但到1951年,他和敏決定畢肢放棄他的穩定的工程師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攝影中。最初作為一名自由攝影師,布列松非常欣賞他。呂布到1952年加入到著名的瑪格南圖片社。1959年,馬克·呂布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的副主席,又於1975年、1976年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主席。 馬克·呂布的作品並不一定是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在他到世界各國旅行期間,他敏感地拍攝當地人民的生活變化,特別是通過一些細微的生活細節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遠意義的內容。他不但用黑白材料拍攝新聞報道攝影,也用彩色材料拍攝,而他的這些彩色作品不但構圖精彩,而且色彩優雅、細微。 馬克·呂布出版了大量攝影作品專集,其中有《日本婦女》1951年,《迦納》1964年喚數枝,《北越:面孔》1970年,《中國印象》1981年,《火車和車站》1988年等。
Ⅸ 《我見:馬克·呂布紀實經典》
作者或編譯者:(法)馬克·呂布 翻譯:孟 蕤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8209
原價:128元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裝幀及開本:精裝16K
頁數:280頁
內容簡介及編輯推薦:
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
影響一代中國紀實攝影
50年創作經典首次全面回顧
領略大師卓越影像之路
《我見:馬克呂布紀實經典》全面梳理了馬克呂布的經典作品,精選其中165張。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個地球,時間貫穿馬克50多年的攝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馬克的攝影美學——日常生活、見納鄭微知著、直覺而富於詩意。很多經典的瞬間已經成為了20世紀的時代縮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爾鐵塔油漆工;手捧鮮花對抗刺刀的女孩;以及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廠街道等等。洞友頌此外還收錄了很多難得一見的珍貴影像。
全書編排也十分巧妙,打破時間地點的束縛,正文不著一字,完全以視覺為線索承起,讓讀者去感受大師最本真的影像力量。
作者簡介:
馬克·呂布(Marc Riboud)
馬克·呂布(Marc Riboud),法國著名攝影師。1923年6月24日出生於法國里昂,以其對東方世界的廣泛報道而廣為人知。「二戰」期間曾參加法國抵抗運動,之後進入里昂中央理工學院學習機械並從事過工程師工作,1951年開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告灶到攝影中。1952年,他結識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羅伯特卡帕,隨後加入著名的瑪格南圖片社。1957年,馬克成為50年代首位獲准進入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此後他來往中國達20餘次)。1968年、1972年以及1976年,他對北越作了數次新聞報道馬克·呂布簡介,從越南和美國兩個視角記錄戰爭。
馬克呂布曾任兩次擔任瑪格南歐洲分部主席。他的作品曾刊登於《生活》、《國家地理》、《巴黎競賽畫報》和《明星周刊》等多家雜志。他還曾兩次獲得美國海外新聞協會大獎,紐約國際攝影中心「無限獎」(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攝影大賽終生成就獎等。
精彩內容及插圖:
《槍炮與鮮花》。1967年10月21日,數千名 *** 群眾呼喊著口號向五角大樓沖去,使得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反對越南戰爭的和平 *** 變成了暴力沖突。成千上萬的 *** 群眾從美國各地湧向首都華盛頓,在林肯紀念碑前 *** 。他們高舉著「立即撤回軍隊」「廢除徵兵制度」「我們不去越南(打仗)」等標語牌。下午,舉行有10多萬 *** 群眾參加的大會,強烈譴責約翰遜 *** 執行的侵越戰爭馬克·呂布簡介,譴責徵兵制度。
Ⅹ 找一副畫 一個女孩在一把槍上面放了一朵花 關於嬉皮士的 反戰題材 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上也看見過~~
法國著名攝影大師馬克·呂布的名作《槍炮與鮮花》。
網址和圖片都很容易被和諧吞掉。
網上一搜就有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