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治開個麻花店
Ⅰ 麻花是什麼做的
麻花是漢族特色小吃,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形容衣褲等因磨損而要破的樣子。我國各地麻花有天津麻花,山西稷山麻花,陝西咸陽麻花,湖北崇陽麻花,蘇杭藕粉麻花等。其中天津以大麻花出名,山西稷山麻花以油酥出名,蘇杭藕粉麻花以原始工藝出名,而湖北崇陽以小麻花出名。
麻花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熟即可。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小麻花熱量適中,低脂肪。既可休閑品味,又可佐酒伴茶,是理想的休閑小食品。在東北地區,立夏時節有吃麻花的古老習俗。其中天津麻花最為出名。
主要品種編輯
1、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清乾
天津麻花
天津麻花
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製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銷售,遠銷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頗受歡迎。
2、天津麻花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坐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
3、蘇杭藕粉麻花
蘇杭小吃一直受宮廷所鍾愛,蘇杭藕粉麻花以冰糖藕粉為主料,健脾開胃,益氣補血。體弱多病,食慾不振,營養不良者有為適宜。藕粉麻花金黃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膩,口感清新,齒頰留香;好吃不油膩,多吃亦不上火。其中以香掉牙麻花最為出名。
4、伍佑麻花
伍佑風味名點。因坯形如繩,俗稱油繩。相傳有200多年歷史。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淮安府時,鹽城縣令曾以此進貢,大獲贊許。伍佑鎮上「五雲齋」、「董大同」、「房裕升」等茶食店都是經營此物的百年老店。由於用料講究,工藝求精,素以香、甜、酥、脆聞名。加之狀如雙龍盤旋,小巧玲瓏,色澤赤紅鮮亮,入口油而不膩,甜中有香,成為居家、旅遊、饋贈佳品。今又增添了精美輔料,使色、香、味更突出,年產量猛增到數萬斤,已獲省優質產品合格證書。
5、大營麻花
河南陝縣大營鎮大營村是全國聞名的「大營麻花」原產地,這里的麻花有脆、酥、香等特點。大營村老劉氏麻花加工公司經理劉和平於2001年9月27日炸出的長2.66米、直徑0.3米、重量88千克的巨型麻花,共使用麵粉75千克,雞蛋80個,特製了長3米的爐灶和油鍋,用食用油500多千克,在15個工作人員的配合和升降鏈輔助下烹炸完成。經縣公證處當場公證,將採用真空密封方式保存,帶上有關申報資料再次申報,沖擊世界吉尼斯紀錄獲得成功,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最長的麻花。
麻花
麻花 (20張)
溫水和面、發酵,兌入雞蛋等調料,搓條合股成蠶蛹狀,油炸,拉開,成型。黃焦酥脆,甜香適口,久放不幹。大營麻花始於清朝,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其獨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別於天津、山西、陝西等地麻花,成為享譽晉、陝、豫「金三角」地區極具特色的傳統食品。其基本配料為精面、食鹽、雞蛋、糖等,分為甜、咸兩種,均為硬面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點。解放後,大營麻花經三門峽市飲食服務公司廚師蔡元貴改進,製作技術和配料工藝大為提高,形成獨具一格的「大營麻花」。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有稜角,香甜可口,黃焦酥脆,久放不幹,營養價值較高。2001年9月27日,帶頭人劉和平炸出一根長2.66米,直徑0.3米,重達88公斤的巨型麻花,沖擊吉尼斯世界麻花記錄,並獲成功,中央電視台「講述」欄目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此作過專題報道。
大營麻花的起源和一個動人的傳說有關。據村中老人回憶,明末時,大營一帶毒蠍橫行,危害甚廣。遭毒蠍蟄者約有半數不治而亡。人們為了詛咒蠍害,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這天,家家戶戶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成毒蠍尾巴狀,油炸後吃掉,稱之為「咬蠍尾」。久而久之,這種「蠍尾」演變成了麻花。所以,大營麻花被賦予了吉祥如意、康泰平安的寓意。每逢年節或紅白喜事,當地人總要用麻花待客或作為饋贈佳品傳情達意。大營麻花所蘊含的美好寓意及聯絡情誼的特殊作用,逐漸成為帶有濃郁豫西風情的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含水量的多少,大營麻花可分為軟面和硬面兩種。最初,大營製作的麻花多屬「軟面型」。19世紀中葉,大營人又炸出了含水量較少的「硬面」麻花。這種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稜角分明,香甜酥脆,久放而不幹,營養價值較高,一面世就受到了黃河兩岸群眾的喜愛。清光緒二十八年,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由西安回鑾北京路過大營時,品嘗了大營麻花後贊不絕口,稱其「香」、「酥」、「脆」,遂賜為貢品。成為貢品的大營麻花身價扶搖直上,工藝配方由創始者口傳心授,秘而不宣。尋常百姓也只能在喜慶婚宴、走親訪友、重大節日時偶爾品嘗一下。多少年來,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大營麻花一直「深藏閨中」。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拂去數百年的歷史煙雲,大營麻花也揭去了昔日貢品的尊貴面紗。如今,一家家麻花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營村的街頭。這些店面的規模都不大,麻花也完全是靠手工炸制的。炸麻花的師傅舞動著靈巧的手臂,將那些細長的面坯搓動、折疊、擰花,丟進滾燙的油鍋里,然後不停地用一雙長筷子翻攪,很快,一根又黃又脆的麻花就出鍋了。「別看同樣是翻攪,大營的麻花就是與外地的不同。」一位師傅告訴記者,「能掉在地上拾不起來的,才是真正的大營麻花!」
說起麻花,不能不提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它不僅是國內最早的麻花世界基尼斯紀錄保持者,而且早已開發出了系列產品,是人們普遍認可的風味佳品。桂發祥的麻花多夾有什錦餡料,比較適合南方人的口味。與大營麻花比較起來,天津麻花多了些甜膩,少了些酥脆,且價格相對較貴。大營麻花因為配料和製作工藝上的特點,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不僅符合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其系列甜食麻花也受到了南方人的喜愛。同時,低廉的價格也使大營麻花贏得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但長期以來,大營麻花一直靠手工製作,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在高度市場化的今天,僅靠手工作坊能把這一古老的民間飲食文化發揚光大嗎?
6、咬金麻花
陝西關中的咬金大麻花傳承了原始製作工藝(不含任何添加劑),選材非常考究,以優質春小麥和純壓榨菜籽油為主要食材,採用傳統發酵方式(酵頭發酵),不僅保證了麻花口感清香酥脆,還使其色澤自然呈現金黃,深受三秦大地老百姓的喜愛。
咬金麻花的來源,相傳程咬金在大赦出獄歸途中,典當囚衣買麻花來孝敬老母,成為一段佳話!而在關中腹地起源的麻花金黃醒目,食者猶如咬金子。老百姓對這位歷史人物的喜愛與敬重,便在坊間與麻花融為一體。這或許是秦人對百善孝為先最好的詮釋吧!
咬金麻花製作方法:
用傳統發酵工藝的「面頭」做酵頭,將食鹽溶於水中與麵粉混合均勻,純手工揉搓,直至面團光滑發亮;然後將面團分成每個100克的小面條,逐個搓成粗細均勻的麻花生坯。待麻花生坯全部搓完後從第一個搓制的開始炸起。選用純正菜籽油在鍋內加熱一百二十度,放入麻花生坯,用長筷子輕輕捋直,待浮起,顏色呈金黃時撈起即可。
咬金麻花歷史悠久,不僅深受三秦大地老百姓的喜愛,也以其「色澤金黃,口感清香,味道純正」的特點深受各地人民的喜愛。其主要特點是:好吃不油膩,多吃不上火,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熱量適中、低脂肪,健胃益脾,老少皆宜,是不可多得的傳統美食之一。它既可休閑品味,又可佐酒伴茶;既是理想的休閑食品,又是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
7、義烏紅糖麻花
義烏紅糖麻花是義烏的傳統風味小吃。到了每年的10、11月份,義烏就開始了榨糖活動。大致步驟是這樣的:先把糖梗在機器里壓干,把糖水盛在鍋里,放點小蘇打,糖水裡的雜質就變成泡沫,浮在水面上,工人們把泡沫撈上來。等糖水沸騰後,將糖水傳到第二口較小的鍋,糖水變濃了,也變少了……就這樣往後面傳,越到後面,鍋越小,且水分的蒸發使得糖水越來越濃。到了最後一口鍋,不停地攪拌,待成為糖漿後便可出鍋了。趁著糖漿還沒冷卻變硬,將糖漿均勻澆在鋪好的麻花上。新鮮的紅糖麻花就出爐了。
8、天津大麻花
【用
料】麵粉25公斤 植物油12.25公斤 白砂糖6.75公斤 薑片250克 鹼面175克 青絲、紅絲各110克 桂花275克 芝麻仁750克 糖精5克 水7.5升
【製作方法】1.在炸制麻花的前一天,用3.5公斤麵粉加入500克老肥,用4升溫水調攪均勻,發酵成為老肥, 以備次日使用。
2.用2升水將3.5公斤白糖,135克鹼面和5克糖精用文火化成 糖水備用。
3.用取3.5公斤麵粉,用550~650克熱油燙成酥面備用。
4.取750 克麻仁,用開水燙好,保持不濕、不幹的程度,准備搓麻條用。
5.用燙好的酥面,加入白糖3.25公斤,青紅絲各110克,桂花275克,薑片175克和鹼面25 克,再放入冷水1750毫升攪勻,用500克乾麵搓手,把面攪和到軟硬適用為 度。在搓條過程中用鋪面1000克。
6.將剩下的乾麵16公斤放入和面機內,然 後把前一天發好的老肥摻入,加入化好的糖水,再根據麵粉的水分大小,不同 季節,倒入適量冷水,和成大面備用。
7.將大面餳好,切成大條,再將大條送入壓條機,壓成細面條,然後揪成長約35厘米的短條,並將條理順。一部分 作為光條,另一部分揉上麻仁作成麻條。再將和好的酥面作成酥條。按光條、 麻條、酥條5∶3∶1匹配,搓成繩狀的麻花(捏好咀)。
8.將油倒入鍋內,用文 火燒至溫熱時,將麻花生坯放入溫油鍋內炸20分鍾左右,呈棗紅色,麻花體直 不彎,撈出後在條與條之間加適量的冰糖渣、瓜條等小料即可。
9、軟麻花
【原料】:麵粉1000克 乾酵母 泡打粉各12克 白糖300克油100克 水450--500克
麻花
麻花
【製法】:
1.將乾麵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干孝母 泡打粉 拌合均勻 扒坑.
2.將水 糖 放入盆內順一個方向攪拌 待糖全部溶化後放入豆油.再攪拌均勻 倒入面坑內快速摻合再一起.合成水揉糖發面面團稍醒 反復揉三遍(醒10分鍾揉一遍)最後刷油 以免干皮。
3.待面發啟 搓長條下等量小劑刷油稍醒既可搓麻花 。
4.先取一個小劑搓勻然後一手按住一頭一手上勁 上滿勁後 兩頭一合形成單麻花勁 一手按住有環的一頭一手接著上勁 勁滿後一頭插入環中形成麻花.
5.大鍋上火放寬油 燒至七成熱時 將麻花放入油鍋炸至沸起後翻個炸 成中紅色出鍋既成.
10、脆麻花
是北京清真小吃的常見品種,脆麻花不僅北京有南方也有,形狀、質地基本相同。北京除脆麻花外,還有芝麻麻花、饊子麻花、蜜麻花等,所以《故都食品百詠》中有詩說:「麻花燒餅說都門,名色繁多恣飽吞,適口價廉隨處有,一年四季日晨昏。」脆麻花先將紅糖、蘇打、油加兩倍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也有用明礬、鹼面、紅糖、糖桂花和面的做法,成面團後,再揉進溫水,蓋上濕布餳10分鍾。製作時將餳好的面團揪成小劑,搓成約10厘米的長條,放入盤中刷一層油,碼三四層再餳一會兒後,拿起一根搓成長繩條,合成三股,做成麻花,它的規格長約12厘米,條要均勻,呈棕黃色,每根約重30多克。將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六成熱時,將麻花坯子分批下入油中炸制,要隨做隨炸,炸時用筷子將麻花坯子在油里抖動,使條與條之間稍微鬆散開,便於炸透,待炸至棕黃色時即成。脆麻花特點是焦、酥、脆,有甜味,存放幾天仍保持脆性。
炸麻花有兩種,一種是倒三股麻花,一種是繩子頭麻花。繩子頭麻花是用雙手按著左右兩端搓上勁,把兩端懸空提起合攏,條應當搓上勁,會自動擰成麻花狀,再把合攏的兩端輕輕地捏在一起,下油鍋炸,這種方法名為繩子頭。還有一種是芝麻麻花,做法與脆麻花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芝麻麻花揪小面劑時,要滾上用開水拌好的麻仁。還有一種芙蓉麻花做法也基本相同,但炸好後,滾上一層用熟麵粉與白糖混合的糖粉它們都有焦脆的特點,食之口感都很好。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佳品,很受百姓歡迎。也有叫它饊子、環餅的,是麻花類的花式品種。據說環餅遠在戰國時期就有了,秦、漢以後,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製作方法: 先將礬 、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搓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小劑。
將麻仁用開水攪拌,將小劑粘上拌好的麻仁,搓成10厘米長的小條碼在盤中,碼3至4層再餳著。餳好後,拿起兩小條用手搓成均勻的長繩條2根,對頭折兩個來回順成8根,兩頭捏在一起,成兩頭尖、當中大的棗核形狀,下油烹炸。炸時鍋內花生油五成熱,拿著 子麻花的捏頭處,將坯子下入油鍋來回擺動使其定形,待坯子稍硬挺後,整個入油中炸,炸成棕黃色即成。
此食品甜酥脆,味道獨特,既可下酒亦可單食。
先將小蘇打(baking soda),糖,油加水溶,摻入麵粉,揉和均勻,搓成長條, 盤捲起來,醒面, 下劑子.每個小劑子分別搓成8厘米的長條,碼在盤中,碼放一層,刷一層油,碼3-4層醒著.醒好後,拿起一根,搓成細長繩條,合成三股,擰成麻花狀,每個約12厘米. 入油鍋炸,油六成熱,用筷子輕輕撥動,浮出油麵,撈出涼涼即可。
11、蛋酥麻花
原料:麵粉5000克,雞蛋1500克,油1500克,老酵面500克,糖500克,明礬50克,鹼50克。
做法:
1.把糖、鹼、明礬用溫水2000克化好。將麵粉倒入盆內,加加雞蛋液和500克老酵面與化開的溶液一起和好揉勻,放在面案蓋上濕布餳 10分鍾,用刀割下一塊,搓成長條,壓成扁形,剁成小長方條,再搓成長條,將兩頭合攏擰上勁,折疊一下再擰上勁,如此重復二次形成八股,即成麻花。
2.鍋內將油燒到八成熟,將生麻花下入,炸到金黃色至熟即可。
特點:色澤金黃色、造型美觀、脆酥香甜。
12、四川麻花
四川渠縣、廣安、重慶部分地區在端午節時候通過製作麻花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做法:
1)先將蘇打粉(小蘇打-baking soda),紅糖,摻入麵粉,揉和均勻,搓成長條, 盤捲起來,醒面, 抹點菜籽油;
2)下劑子.每個小劑子分別搓成4厘米的長條,碼在盤中,碼放一層,刷一層油,碼3-4層醒著.醒好後,拿起一根,搓成細長繩條,合成三股,擰成麻花狀,每個約10厘米.;
3)入油鍋炸,油六成熱,用筷子輕輕撥動,浮出油麵,撈出涼涼即可。
4)麻花用塑料袋封裝可以保存很久,可以供8月份收割稻穀時候做零食充飢。
Ⅱ 天津特色美食小吃
津十大特色小吃介紹,天津小吃有哪些
天津的小吃,有的已經傳到了全國各地,比如麻花和狗不理包子、煎餅果子等。總的來說,天津有名的小吃主要有:
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座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來天津旅遊的國內外賓客,臨走時都要帶上幾盒麻花,送親朋好友。
狗不理包子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遊者的遺憾。剛出屜的熱氣騰騰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霧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狗不理包子好吃關鍵在於選料、配放、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是有一定的絕招兒,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
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已有百餘年歷史,店主叫高貴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顧客歡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賣包子忙的顧不上與顧客說話,人們取笑他: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長,喊順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貴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記了。狗不理包子不僅在歷史上為慈禧太後喜愛;今天,也深得大眾百姓和外國友人的青睞。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生產有百餘年歷史,清光緒年間,創始人炸糕劉劉萬春以賣炸糕謀生,由於精工細做,並逐漸形成獨特風格,加之該店鋪選址北門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處,被眾食客戲稱為耳朵眼炸糕,旺銷不衰。1957年該店加入公私的合營,78年經市飲食公司定名為耳朵眼炸糕店。
耳朵眼炸糕精選上乘江來,水店加工面漿用上為赤夏,白糖經傳統工藝制餡,指定油類炸制,成品外皮金黃、酥脆不艮,餡心香香但不膩、適口性強,且判鎮無任何添加劑,可謂綠色營養食。
耳朵眼炸糕自一九八三年以來多次被市 *** 、市商委、市烹協、市飲食公司評為優質食品全鼎獎,一九九四年第五屆亞太博覽會榮獲金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被中國烹協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耳朵眼炸糕與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被市商委和烹協命名為天津三絕食品。
煎餅果子和鍋巴菜
煎餅果子和鍋巴菜是天津所獨有的,別的城市都很少有的。據說煎餅果子和鍋巴菜都是百年前由山東傳來的經天津人改進成這個樣子的,在《天津雜記》(成書於一八八四年),《天津紀略》(成書於一八九八年,洞扮也就是八國聯軍進犯天津的前二年)記天津風土掌故之事,還未見提到煎餅果子和鍋巴菜,所以他們風行於庚子之前是不大可能的,如其從本世紀之初在天津出現,這樣也將近百年了。
煎餅的主料是綠豆,小米,蝦米(皮納沖灶米)及香料,水,磨成漿。煎餅要用平鍋現攤現賣,每張煎好(可加攤一個雞蛋)裹一油條成卷,煎鍋塗油少許,再煎片刻,稍焦,抹面醬,撒蔥花,折起稱為一套。鍋巴菜以事先攤好的大張煎餅,切成柳葉條,放在鹵鍋(一直不斷火)內稍加攪拌,連鹵盛碗。再加腐乳汁、芝麻醬、香菜、辣子糊,五味俱全。
鍋巴菜一要煎餅攤得薄,二要打鹵用洗麵筋洗出來的漿粉。煎餅果子和鍋巴菜都是熱吃的,夏天也如此,他們都是以綠豆為主料,佐以小米,所以能解毒清熱,開胃健脾,化淤滯,療便秘,有益健康,白吃不厭,而且酒後可解酒。
糖炒栗子
甘果中的栗子,是人們嗜食的佳品,吃法多樣,因地而異。江南剝栗肉與棗共煮叫栗棗湯;殼劈之為半,加鹽煮之曰鹽水栗子。北方冬季把生栗放在籃子里,懸之檐下曬之數日,等到果實干縮,生而食之,其味更甜,叫做風甘栗子。至於臘月......
天津特產小吃有哪些?
1、狗不理包子: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據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店主叫高貴友,其乳名叫「狗不理」,人們久而久之喊順了嘴,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餡別具特色,選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鮮豬肉,上等醬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蔥薑末等佐料,邊加水邊攪拌,打成肉丁水餡。包子皮使用半發酵「一拱肥」富強面。做工上,狗不理包子從揉面、揪劑、擀皮、裝餡、掐包、上屜、上大灶,都有明確的規格標准,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的褶不少於十五 六個。剛出屜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
2、桂發祥麻花: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座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來天津旅遊的國內外賓客,臨走時都要帶上幾盒麻花,送親朋好友。
3、獨流老醋:產於靜海縣獨流鎮,因此得名。獨流老醋是我國三大傳統名醋之一,與山西陳醋、鎮江米醋齊名。始創於明代永樂年間,是清代康熙年間宮廷御用貢品。本品精選優質元米、紅粱、豌豆、小麥等原料,採用傳統的特殊發酵與配方,固體發酵,兩次成熟,並經天然翻曬三年而成,故稱「三代老醋」。獨流老醋色澤醬紅、香味純正,酸甜適口,韻味綿醇.久存不霉.含有較高蛋白質和維生素E、A、B1、B2及鎂、銅、錳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獨流老醋為營養豐富、有益人體健康的調味品。
4、盤山磨盤柿:盤山柿屬於我國柿果特產—大磨盤柿種,也稱「磨盤柿」或「蓋柿」。盤山磨盤柿品質佳,個大、均勻、色彩鮮艷,味道甘甜。盤山已被國家林業部評為磨盤柿之鄉。柿子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圓圓的果實,代表團圓美滿,橙紅的色澤,寓意紅紅火火,「柿子」的「柿」字諧音「事事如意」、「世代吉祥」等。在柿子品種中,磨盤柿是目前世界上最優良的澀柿品種之一,盤山山區種植歷史非常悠久,所產柿子品質極佳。每百克柿子中,含有蛋白質0.7克、脂肪0.1克、糖11克,能產生48千卡熱量。此外,柿子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但是,大量貪食,或不合理食柿子,則可造成胃「柿結石」,因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果膠和膠酚,這兩種成分在柿膠和柿核中尤其多。
5、明順齋燒餅:為天津傳統風味小吃,創始於20世紀20年,做法講究,具有外皮金黃酥脆、內層綿軟適口的特點。現在在原有的大肉、白糖芝麻燒餅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豆沙、豌豆黃、香腸、棗泥、紅果、咖喱牛肉、羅卜絲等不同餡料的什錦燒餅。
6、靜海金絲小棗:天津靜海縣種植金絲小棗已有600多年歷史。每一個果實大約重6-8克;果皮薄,顏色鮮紅,光澤鮮艷;核小、細長,呈紡棰形;果肉緻密細脆,汁較多,味甜微酸,含可溶性固形物34-38%。干制棗肉中,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C、維生素A和維生素P等。
7、五加啤酒:是天津名酒。它用天津特產的上等高粱,配以十多種中葯材加工而成。其味微甜,有祛風溼、舒筋活血之功效,加上採用傳統的陶瓷瓶裝,古色古香,深受東南亞和南洋群島等地的喜愛,為天津市傳統的出口商品之一。
8、玫瑰腸:天津特產。用豬後腿精肉,剔出肥膘和筋腱,絞......
天津有名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說說最著名的吧:
傳統的而且有正式牌子的有: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石頭門坎素包、十八街(桂發祥)大麻花骸 新晉的正式牌子:小寶栗子、果仁張、崩豆張
沒有正式牌子,但是是天津傳統小吃的有:鍋巴菜(以大福來的最為有名)、煎餅果子(我覺得我吃過的衛嘴子應該是最好的)
天津有哪些小吃呢?天津有哪些特色小吃?
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是天津風味小吃的代表,為津門食品「三絕」之一,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肉餡鬆散,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現在除了傳統風味,還新添了珍珠包、龍鳳包、海鮮包等等六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也是津門一絕,不僅酥脆不艮、甜口適度,而且炸得透,沒水分,不含防腐劑,春秋季可存放三個月。在潮熱的夏季里存放兩個月,也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目的前十八街麻花小包裝有什錦、椒鹽、山楂等多種口味。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為津門食品「三絕」之一,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舊時因店鋪緊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耳朵眼炸糕選料精,製作細,成品為在滾油內炸成的金黃色球冠狀,色澤金黃爆「刺兒」,口感外焦里嫩、酥皮脆而不硬、餡鮮嫩而不幹、細甜爽口、香味芬芳。天津是個海港都市很適合在夜晚散步遊玩,那麼天津晚上有哪些值得去遊玩的地方呢?晚飯過後的散步是極為愜意的,步行在街道上兩邊的小吃夜市美食街也多到不得了,如果你晚飯吃的不多正好可以在好好的吃一頓,那麼天津還有那些特色小吃呢? 煎餅果子 純綠豆面和面攤餅,可以加雞蛋,也是直接磕在餅上煎熟,翻個兒,放上果子(油條)或果蔽,疊餅,抹上面醬,醬豆腐湯,辣子,蔥花,想吃正宗的煎餅果子還是需要來天津的。一般天津人都拿煎餅果子當早餐。陸記燙面炸糕陸記燙面炸糕創始於1918年,是歷史悠久的傳統 *** 食品,與耳朵眼炸糕各有千秋。陸記燙面炸糕與其他炸糕最大不同點是製作時要用開水燙面,然後再揉面、下劑、包餡炸制。成品呈褐紅色,扁圓狀,外酥里嫩,面軟而不粘牙,吃起來松軟酥脆,細沙香甜。餡心目前有豆餡、紅果、白糖三種,由於是燙面,所以易於咀嚼和消化,最宜老人、兒童食用。
天津最有名的小吃是什麼?
狗不理包子:
津門食品三絕之一。創始於清朝末年。因店主高貴友乳名狗不理而揚名。製作工藝嚴格,實行獨特的「八步操作法」。特點:肉餡鬆散、包褶均勻、肥而不膩、清香適口。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
耳朵眼炸糕:
津門食品三絕之一。因店鋪緊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距今已近百年。特點是外焦里嫩、細甜爽口、香味芬芳。1989年獲商業部金鼎獎。
十八街麻花:
津門食品三絕之一。製作考究,料精貨實。特點:香甜、酥脆。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
大福來鍋巴菜:
津門傳統小吃。創於清光緒年間。特點是色香味型俱佳。
鮮果餡湯元:
天津風味小吃。特點是清香爽口、粉糯軟滑、果味濃厚、別具風味。以小白樓地區的白樓小吃店與江南春餐館的最有名。
貼餑餑熬魚:
天津民間流傳美食。特點是玉米面餑餑顏色金黃、底面焦脆。小魚味鮮香濃,魚骨酥軟。
京東餡餅:
*** 風味食品。特點:色澤金黃,肥而不膩,清香適口。
喇嘛糕:
津門傳統風味小吃。以遼寧路144號京津餐廳經營的為最好,特點是色澤金黃,甜暄適口,營養豐富,松軟。清素,營養成份高。
羅漢肚:
醬制食品。由天津狗不理包子總店採用傳統的醬制方法研製生產。因肉皮層次分明,形似羅漢的肚子而得名。特點:緊固不散,光澤透明,口感咸鮮,適口不膩,醬香醇厚。
知味齋水爆肚:
天津風味小吃,創於1920年。特點:肚絲鮮、脆、嫩、爽口。吃時趁熱蘸料,滋味醇厚,具健脾養胃之功效。
杜稱奇火燒:
津門風味小吃。特點:外焦內嫩,餡心細膩,口艷醇香。
崩豆張:
天津老字型大小食品店,歷經五代傳人。創於清嘉慶年間。特點:脆而不綿、不硬、不含膽固醇,久嚼成漿,濃香滿口。
果仁張:
老字型大小食品店,歷經四代傳人,有160年歷史,屬宮廷御膳食品,被賜名為「蜜貢張」。主要產品為掛霜系列果仁。
馬記茶湯:
天津風味小吃。起源於明朝末年。特點為:色澤粉紅、質地細膩,香甜潤口。
石頭門坎素包:
天津傳統風味小吃。由清末天後宮旁的真素園餐館發明。特點:薄皮大餡、低脂肪、高蛋白。味醇清口。
恩發德蒸餃:
*** 風味小吃。1921年由時文德創建。用洗凈的西葫去皮去瓤,羊肉末用開水烙透。攪入醬油、花生油、香油、精鹽、蔥薑末。最後將西葫餡投入拌勻。將擀成的面擠捏成道士帽形的餃子生坯,上屜用旺火蒸熟。特點:有咬勁、不滲油、肥而不膩、鮮嫩味美。
陸記燙面炸糕:
創始於1918年,製作時選用優質麵粉、黑白小豆、白沙板糖、花生油為原料。經過7道工序,慢慢加火,炸成扁球形的紅色成品。特點:外皮酥脆、不粘不艮、餡甜爽口、清香不膩。
芝蘭齋糕乾:
津門著名風味小吃。具有60多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選用優質小站稻米、江米為主料,輔以優質紅小豆、芝麻、桃仁、葡干、瓜條、桔丁等精製而成。特點:外觀潔白,不粘牙、不掉面、綿軟筋道、內味獨特。
明順齋燒餅:
傳統風味小吃。由呂鳳祥在本世紀20年代在「唯一齋」製作經營。用熱香油與富強粉混合面酥面,包上餡,經過烙、烤兩道工序而成。特點:色澤杏黃、外皮酥脆、內層柔韌面軟。...
天津的特色小吃有什麼?在哪裡?
在天津傳統特色小吃有很多,豆漿,大餅,油條,老豆腐,鍋巴菜,雲吞,煎餅果子,芝麻燒餅,茶雞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驢打滾,羊湯,羊雜遂,羊蠍子,羊肉串,冰糖葫蘆,茶湯,果仁張,嘣豆,老武豆,糕乾,貼餑餑熬魚,鍋貼,燒麥,蒸餃,湯圓,糖炒栗子,晚上砂鍋也是一特色,價廉物美!歡迎你回到家鄉!
天津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天津的特色小吃 除了天津三絕的狗不理包子、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之外,還有芝蘭齋糕乾、煎餅餜子、貼餑餑熬小魚、石頭門坎素包、白記餃子( *** )、炸素卷圈、鍋巴菜、小寶糖炒栗子、果仁張、茶湯、驢打滾等,
天津最有名的小吃有哪幾種,能介紹一下嗎? 30分
• 狗不理包子
• 炸晃蝦
• 薩其馬桃
• 天津油炸螞蚱
• 糖炒栗子
• 蘆台餑餑熬小魚
• 鮮果餡湯元
• 大麻花
• 不能不吃的11款天津小食
• 綠豆小煎餅
• 炸素卷圈
• 上崗子麵茶
• 天津炸醬面
• 芝蘭齋糕乾
• 大福來鍋巴菜
• 曹記驢肉
• 天津餛飩
• 白記餃子
• 鍋貼
• 石頭門坎素包
• 津味嘎巴菜
• 恩發德蒸餃
• 天津小吃小全
• 陸記燙面炸糕
• 蜜麻花
• 白記水餃
• 煎餅果子和鍋巴菜
• 天津小吃熟栗糕
• 耳朵眼炸糕
• 天津五香豬肉乾
• 明順齋燒餅
• 貼餑餑熬魚
• 天津燒肉
• 什大酥燒餅
• 炒清蝦仁
• 天津桃仁小肚
• 面片湯
• 天津醬汁肉
• 豆皮卷圈
• 王記麻花
• 津門什大酥
• 馬訂茶湯
• 知味齋水爆肚
• 天津火腿腸
• 天津鍋巴
• 花樣餜子
• 豆香齋牛肉香圈
• 果仁張
• 「桂發祥」什錦麻花
• 怪味果仁
• 豆腐腦和老豆腐
• 天津塑料午餐腸
• 蔥油目魚
• 明順齋什錦燒餅
• 煎燜子
• 烹煎大蝦
• 羅漢肚
• 直腰蝦仁
• 棒槌果子
• 京東餡餅
• 杜稱奇火燒
• 煎餅果子
• 桂發祥麻花
• 貼餑餑熬小魚
• 水餃子
• 面餡包子
• 龍須面
天津好吃的小吃有哪些
1、狗不理包子: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據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店主叫高貴友,其乳名叫「狗不理」,人們久而久之喊順了嘴,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餡別具特色,選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鮮豬肉,上等醬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蔥薑末等佐料,邊加水邊攪拌,打成肉丁水餡。包子皮使用半發酵「一拱肥」富強面。做工上,狗不理包子從揉面、揪劑、擀皮、裝餡、掐包、上屜、上大灶,都有明確的規格標准,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的褶不少於十五 六個。剛出屜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
2、桂發祥麻花: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座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來天津旅遊的國內外賓客,臨走時都要帶上幾盒麻花,送親朋好友。
3、獨流老醋:產於靜海縣獨流鎮,因此得名。獨流老醋是我國三大傳統名醋之一,與山西陳醋、鎮江米醋齊名。始創於明代永樂年間,是清代康熙年間宮廷御用貢品。本品精選優質元米、紅粱、豌豆、小麥等原料,採用傳統的特殊發酵與配方,固體發酵,兩次成熟,並經天然翻曬三年而成,故稱「三代老醋」。獨流老醋色澤醬紅、香味純正,酸甜適口,韻味綿醇.久存不霉.含有較高蛋白質和維生素E、A、B1、B2及鎂、銅、錳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獨流老醋為營養豐富、有益人體健康的調味品。
4、盤山磨盤柿:盤山柿屬於我國柿果特產—大磨盤柿種,也稱「磨盤柿」或「蓋柿」。盤山磨盤柿品質佳,個大、均勻、色彩鮮艷,味道甘甜。盤山已被國家林業部評為磨盤柿之鄉。柿子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圓圓的果實,代表團圓美滿,橙紅的色澤,寓意紅紅火火,「柿子」的「柿」字諧音「事事如意」、「世代吉祥」等。在柿子品種中,磨盤柿是目前世界上最優良的澀柿品種之一,盤山山區種植歷史非常悠久,所產柿子品質極佳。每百克柿子中,含有蛋白質0.7克、脂肪0.1克、糖11克,能產生48千卡熱量。此外,柿子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但是,大量貪食,或不合理食柿子,則可造成胃「柿結石」,因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果膠和膠酚,這兩種成分在柿膠和柿核中尤其多。
5、明順齋燒餅:為天津傳統風味小吃,創始於20世紀20年,做法講究,具有外皮金黃酥脆、內層綿軟適口的特點。現在在原有的大肉、白糖芝麻燒餅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豆沙、豌豆黃、香腸、棗泥、紅果、咖喱牛肉、羅卜絲等不同餡料的什錦燒餅。
6、靜海金絲小棗:天津靜海縣種植金絲小棗已有600多年歷史。每一個果實大約重6-8克;果皮薄,顏色鮮紅,光澤鮮艷;核小、細長,呈紡棰形;果肉緻密細脆,汁較多,味甜微酸,含可溶性固形物34-38%。干制棗肉中,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C、維生素A和維生素P等。
7、五加啤酒:是天津名酒。它用天津特產的上等高粱,配以十多種中葯材加工而成。其味微甜,有祛風溼、舒筋活血之功效,加上採用傳統的陶瓷瓶裝,古色古香,深受東南亞和南洋群島等地的喜愛,為天津市傳統的出口商品之一。
8、玫瑰腸:天津特產。用豬後腿精肉,剔出......
Ⅲ 開店炸麻花
1如果有錢的話,在市中心開一個產品正宗,大一點的店面,進好的設備,店面裝修要干凈,有特色
2.如果錢不是太多的話,可以用小車流動做業,但也要有特色
比如在產品的顏色或是樣式上做文章
Ⅳ 我開麻花店,不知道起啥名字好咨詢下
絕味麻花
Ⅳ 麻花是哪裡的特產
麻花是天津麻花的特產。
麻花作為中國的一種特色食品,用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油炸而成。天津以生產大麻花出名,山西稷山麻花以油酥出名,蘇杭藕粉以原始工藝出名,而湖北崇陽以小麻花出名。
天津以生產大麻花出名,河南汝陽以純手工傳統工藝八股麻花出名,陝西咸陽以咬金大麻花出名,蘇杭以手工藕粉麻花出名,而山西稷山麻花是鹹的,一尺左右長,有普通的和油酥的,每根都多次扭轉抻拉折疊而成,色香味誘人,做主食和零食都可。
天津麻花: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坐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
Ⅵ 想開個麻花店了今年行嗎
行。一家麻花店的成本其實並不高,鬧派橘可大可小,並且售賣麻花只需要有操作空間就可以,一個人就可以經營一家小店鋪,同時麻花店沒有時間與季液團節限制,可以隨時開始,因此在2023年開麻花店是可以的。麻花,是羨敗中國的一種特色油炸麵食小吃。傳說是東漢人柴文進發明了麻花。現主產於陝西省咸陽、山西稷山、湖北崇陽、天津、湖南。
Ⅶ 開個麻花店叫什麼名字大全集
開心麻花、芝麻麻花、芝士麻花、辮子麻花、津香麻花。
Ⅷ 介紹給我全國各地的美食急急急。。。幫個忙嘍!
南京美食:鹽水鴨
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頭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鹽的一種吃食。色白潔凈,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鮮,醇香不膩,佐餐下酒皆宜。北京過去賣白水羊頭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區前門外廊房二條推車擺攤的馬玉昆,家傳6代,他製作的白水羊頭,清脆利口,講究夏天用冰鎮,冬天帶冰凌,越涼越好吃,羊頭肉分為羊臉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腦、天梯(上顎軟骨)等6個部位,任客選要,隨要隨切,撒上的椒鹽也很考究。
北京美食:白水羊頭
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稱,為譽滿中外的佳餚。北京烤鴨有燜爐烤鴨和掛爐烤鴨。燜爐烤鴨是憑爐牆熱力烘烤鴨子。爐內溫度先高後低,烤出的鴨子外皮酥脆,內層豐滿,肥而不膩。掛爐烤鴨是用棗、桃、梨等果木燒烤鴨子。所烤鴨子也是外焦里嫩,而且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北京烤鴨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有一定的絕招兒,做工上更是有明確的規格標准,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
天津美食:狗不理包子
上海美食:南翔小籠饅頭 南翔小籠饅頭又叫南翔小籠包,是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歷史。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作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制而成。饅頭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作成的,50克麵粉可包8個,100克一籠屜。蒸熟後的小籠饅頭,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還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豫園商場內的南翔饅頭,是豫園商場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
上海美食:南翔小籠饅頭
大雞排源於台灣,只選用100%自然成長的雞肉,雞肉的口感和口味達到最佳平衡,採用秘制配方,經過腌制,香美多汁,再撒上台灣特別口味的椒鹽粉,肉質鮮嫩多汁,產品金黃香酥、外酥里嫩、滿口留香。人間美味讓人百吃不厭,受到食客瘋狂搶購。 最高雞密大雞排:源自台灣,採用秘制配方,純天然成長的新鮮肌肉,經過科學配比,金黃香酥,口感細膩,大口咬下去,幾排肉質松軟,汁水四溢,滿口留香。
絕密產品,秘制手扒雞:精選肉質細嫩的整雞,加以腌制,經過烘焙烹制後,在淋上秘制醬料,好吃不停嘴。 台灣大雞排:大雞排
天津小吃: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精選上乘江來,水店加工面漿用上為赤夏,白糖經傳統工藝制餡,指定油類炸制,成品外皮金黃、酥脆不艮,餡心香香但不膩、適口性強,且無任何添加劑,可謂綠色營養食。
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晚清光緒年間(1900年),第一代掌櫃劉萬春(1874年一1962年)由推獨鴕車走街串巷叫賣,到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門外大街上擺攤設點現做現賣,積攢些資本後,劉萬春與他的外甥張魁元合夥,在北門外大街租了一間八尺見方的腳行下處(搬運工辦事和休息的地方)掛上劉記的招牌,干起了炸糕店。由於劉萬春做的炸糕選料精、作工細、味道好、口感妙,物美價廉。在眾多的炸糕中出類拔萃,獨樹一幟,買賣日見興隆,贏得了炸糕劉的美稱,又因為炸糕店靠近估衣街和針市街上的染料庄、當鋪、銀號、布鋪、鞋帽店。富戶、百姓人家過生日、辦喜壽事。借糕字諧音,取步步高之吉利,提前預約購買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劉記炸糕店顯露了名聲。因炸糕店緊靠著一條只有1米多寬的狹長胡同--耳朵眼胡同,人們便風趣地以耳朵眼來稱呼劉記炸糕鋪。雖日偽時期曾改名為增盛成,但耳朵眼炸糕鋪則越叫越響。炸糕也被稱為耳朵眼炸糕了。
耳朵眼炸糕自一九八三年以來多次被市政府、市商委、市烹協、市飲食公司評為優質食品全鼎獎,一九九四年第五屆亞太博覽會榮獲金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被中國烹協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耳朵眼炸糕與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被市商委和烹協命名為天津三絕食品。
天津小吃: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麻花, 又稱十八街麻花,是與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並稱的"天津三絕"食品之一。桂發祥什錦夾餡麻花酥脆香甜,風味獨特,且久存不綿,春秋季可存放三個月,夏季也可存放兩個月,令人叫絕。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 來天津旅遊的國內外賓客,臨走時都要帶上幾盒麻花,送親朋好友。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桂才和范桂林兄弟,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當時,兄弟二人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一個麻花店,名叫"桂發祥"和"桂發成",他們比著干,麻花越炸越好,俗稱"十八街麻花"。1949年後,兩店合一,由國家投資重建店堂,定名桂發祥麻花店。1983年成立了天津市桂發祥麻花公司,在市內開設了5個分店,並在長春、石家莊、太原、鄭州設立了分店。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范桂林,直隸(今河北省)大城縣人,9歲逃荒來到天津。13歲開始入東樓十八街的一個麻花鋪當伙計,1936年在十八街自辦桂發祥麻花鋪。由於他勤奮好學,生意上敢於出新,炸出的麻花酥脆香甜,味美適口,深受歡迎。因桂發祥字型大小坐落在十八街,所以俗稱「十八街麻花」。
其製作考究、料精貨實。每個麻花中都夾有一棵由桃仁青梅、桂花等十幾種小料配製成的什錦餡酥條,再和麻條、白條擰成5個花。用花生油微火炸透。出鍋後放上冰糖和青紅絲。特點香甜、酥脆,放置數月不綿軟、不變質、不走味。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和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質獎。1991年榮獲全國馳名商標提名獎。
上海美食:南翔小籠饅頭
南翔小籠饅頭又叫南翔小籠包,是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歷史。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作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制而成。饅頭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作成的,50克麵粉可包8個,100克一籠屜。蒸熟後的小籠饅頭,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還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豫園商場內的南翔饅頭,是豫園商場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
小奔豪傑2011
魏晉南北11
上海小吃:蟹殼黃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咸甜適口,皮 酥香脆。有人寫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該品以上海石門一路威海衛路口的吳宛餅家製作的為最佳。
杭州美食: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民間俗稱西湖醋溜魚,是杭州傳統名菜之一。
西湖醋魚的歷史,得從八百多年前南宋杭州的「宋嫂魚羹」說起。據說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趙構南逃,建都臨安。當時有一婦人,人稱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統治,也同小叔從北地逃來臨安,在西湖邊以捕魚為生,勉強度日。一次,小叔淋了暴雨得病卧床不起,五嫂正在為小叔煮魚燒蛋以進補身體,不料官兵前來抓壯丁建造皇宮,宋嫂向官兵求情別抓卧床不起的小叔,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等官兵走後,鍋中的魚蛋已煮成羹狀,但小叔吃著卻覺得異常鮮美,胃口大開,很快恢復健康。此後,鄰里仿作,成了家常美味魚羹。後來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時曾召見宋五嫂,經品嘗魚羹亦大為贊賞,御賞重金,並賜酒旗為幌,准此獨家烹魚羹、沽官酒。「宋嫂魚羹」經不斷改進提高,成為魚餚中之名菜。創業於清道光年間的樓外樓菜館繼承這道名菜,創新成鮮嫩酸甜、有蟹肉滋味的「西湖醋魚」,並以「京人宋嫂首創,西湖第一珍饈」加以宣傳,成為杭州名菜之首。
Ⅸ 開個麻花店叫什麼名字大全集
麻花家 「你好,就叫麻花家,通俗易懂,一看就知道是買麻花的,有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