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鮮花
1. 雲南旅遊特產有哪些好帶的
雲南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想去一次的旅遊勝地,每次去都可以看見不一樣的風景,記憶對雲南越來越豐富,我們在路上旅遊,總是想帶著一些什麼留作紀念,分享給還沒有來過這里的親人好友。
可是,每次去;旅遊勝地在,不僅會買東西花費高,有時候最可氣的是會買到假貨誒,真正的讓人覺得心裡很傷心,好不容易來到的一次這么美麗和期盼很久的地方,卻沒到會買到假貨。
那麼,到底,去雲南旅遊,我們可以買些什麼特產呢?又有哪些特產比較容易讓我們帶回來留作紀念和分享給親人朋友呢?
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雲南獨有的特產吧!
宣威火腿
因為當年孫中山的題名而聲名遠揚,跟金華火腿齊名
德宏火燒牛乾巴
舂出來的口感最好
石屏
建水豆腐,兩個地方相隔不遠,到做的豆腐各有特色,都非常好吃。特別是建水的燒豆腐,簡直就是吃不夠。
騰沖餌絲
騰沖曾經有一道非常出名的菜,叫大救駕,其實就是炒餌塊。餌塊和餌絲的口感大同小異,都是米製品。
德宏的小粒咖啡
那可是聲名遠播的,我們的外交部長曾經說過,這種咖啡是他喝過最好喝的咖啡。
普洱茶
普洱茶含量多酚豐富,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有解渴、除煩去膩、明目、清心、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對人體十分有益。
據近代科學研究證明「普洱茶可以減肥、消瘦、健體、強身和防治一
些疑難慢性病」。
所以普洱茶在國外市場有很高聲譽。主銷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法國、荷蘭。德國等五十多個國家和港澳地區。
雲南鮮花餅
鮮花餅是一款以雲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入料的酥餅,是以「花味、雲南味」為特色的雲南經典點心代表。
鮮花餅在雲南當地烘焙品牌大都均有銷售,其中以嘉華餅屋最富盛名。每年4月,等待鮮花餅的上市早已成為當地人民的共同期待,排著長隊等待購買新鮮上市的鮮花餅早已成為司空見慣的景象。
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工藝品。其製作源遠流長,自宋末年間開始生產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歷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說法,紫陶屬傳統的名優產品。
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被列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與江蘇宜興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並駕齊名。
劍川木雕
劍川縣素有木雕之鄉之稱,木工藝人擅長雕刻各種人物、花鳥、山水等到圖案,用以裝飾門窗,傢具。
木雕原料採用優質的紅木、西南樺、緬甸紅木、以及天然植物漆和聞名於世的彩花大理石。做工精細,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華,造形美觀大方,高雅別致堅硬柔韌,抗腐蝕、不變形,繼承了優秀的民族木雕藝術。
斑銅工藝品
斑銅工藝品是雲南獨有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斑銅的工藝製作復雜而嚴格,它採用高品位的銅基合金原料,經過鑄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復雜的後工藝處理製作而成。
它妙在有斑,貴在渾厚,褐紅色的表面呈現出離奇閃爍、瑰麗斑駁、變化微妙的斑花而獨樹一幟,堪稱金屬工藝之冠。
富民楊梅
富民楊梅,雲南省富民縣特產水果,富民縣地處滇中,屬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生態環境優良,非常適於水果種植。
富民楊梅不僅成熟期比原產地浙江早熟30天左右,而且果形好,色鮮味美、甜口酸甜適口,富民大樹楊梅獲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中心綠色產品、產地認證。被授予「中國楊梅之鄉」稱號。
雲南這里,不僅有怡人的風景,還有這么多各式各樣的特產供你選擇,帶給你的親朋好友,迫不及待去旅行,然後帶回來這些特產給自己的朋友親人,也讓他們和你一起分享旅行的喜悅吧!
2. 雲南必買的十大特產
購物,英文Shopping,台灣人取其近音俗稱「血拚」。指在零售商揀選或購買貨品或服務的行為,可視為一種經濟和休閑活動。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雲南必買的十大特產,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雲南十大特產之一:玉溪褚橙
玉溪褚橙:冰糖臍橙的一種,雲南特產橙類,以味甜皮薄著稱。甜中微微泛著酸,像極了人生的味道,由於它是由昔日煙王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種植而得名,結合褚時健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因此也叫勵志橙,商業品牌為:雲冠橙。
雲南十大特產之二:普洱茶
雲南普洱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產品功效:普洱茶含量多酚豐富,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有解渴、除煩去膩、明目、清心、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對人體十分有益。
雲南十大特產之三: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產於雲南省的宣威縣,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其外形端正,個大骨小,肥瘦適中,肉質細嫩,吃起來清香撲鼻,它以獨特的`風味蜚聲中外,早在二十世紀初就行銷國內外,並多次地國際上得獎。現在當地還用宣威火腿加工成各種食品,主要有:雲腿罐頭、雲腿午餐肉、雲腿月餅及雲腿奶糖等。
雲南十大特產之四:文山三七
三七素來就是雲南省出產的傳統名貴中葯材,它降血脂血糖療效十分顯著,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是三七的原產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種植歷史。文山縣已經被中國特產之鄉評定為「中國三七特產之鄉」。
雲南十大特產之五:富寧八角
八角,北方俗稱「大料」,屬常綠闊葉喬木。其果、葉、干全身是寶,被富寧農民譽為「搖錢樹」。八角乾果、八角葉主要作香料、化工原料及葯用,是制咳葯、合成抗癌葯「派龍克薩龍」和陰性荷爾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高級香水、香皂、飲料、食品、煙草、牙膏及化妝品必不可少的增香劑,用途十分廣泛,因此成為國際市場緊俏商品。
雲南十大特產之六:蒙自石榴
蒙自生產的甜石榴不僅籽粒晶瑩似瑪瑙,而且營養價值較高,可食部分佔籽粒的71%至87%。其中,甜綠籽、厚皮甜砂籽、甜光顏在國內石榴產品中屬上乘品種,種植地區主要集中在蒙自縣的新安所鎮、文瀾鎮和草壩鎮等地,產量豐富,遠銷國內外市場。
雲南十大特產之七:鮮花餅
鮮花餅是以雲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入料的酥餅,是具有雲南特色的雲南經典點心代表。鮮花餅在雲南當地烘焙品牌大都均有銷售。鮮花餅也是中國四大月餅流派滇式月餅的經典代表之一。
雲南十大特產之八:大救駕
大救駕是雲南十八怪之小吃;中葯里的柳葉菜科植物柳蘭。
雲南十大特產之九:大理乳扇
乳扇是主產於大理州洱源縣的奶製品,在大理市的喜洲鎮、上關鎮亦有出產,尤以洱源鄧川出產為佳。乳扇形制獨特,是一種含水較少的薄片,呈乳白、乳黃之色,大致如菱角狀竹扇之形,兩頭有抓腳。在雲南大理很受歡迎。生吃、干吃、油炸、煎烤均可。是下酒的好菜。也可與雲腿等材料一起用於烹調。切碎後也加進三道茶中的第二道甜茶里飲用。
雲南十大特產之十:瑪咖
瑪咖中的氨基酸、礦物質鋅、牛磺酸等成分還能明顯對抗疲勞,調節內分泌系統,平衡荷爾蒙,補充體力,提高睡眠,抵抗更年期,提高生育,增強記憶等。
雲南特產有哪些好帶的
迪慶
酥油茶、青稞酒、藏族腌肉、奶干、奶渣
西雙版納
鮮竹筍、螞蟻蛋、野生菌、熱帶水果、傣族竹筒飯
玉溪
江川三道菜、抗浪魚、澄江藕粉、銅鍋魚、大頭魚、涼米線、冬瓜蜜餞、油鹵腐、豆沫糖、油雞樅、木瓜水
普洱
野菜、民族菜、米干
臨滄
稀豆粉、雞肉爛飯、滇紅茶、粑粑卷
怒江
怒江魚、拉馬登石榴、丙中洛板栗、石板粑粑、鞏辣
昆明
嘉華鮮花餅、雞絲涼面、豆花米線、竹蟲、呈貢寶珠梨、滇池麻鴨、宜良板鴨、餌絲、官渡粑粑、
楚雄
野生菌、彝族菜
紅河
蒙自過橋米線、建水燒豆腐、開遠小卷粉、建水紫陶、蒙自甜石榴、河口小卷粉、石屏豆腐
大理
白族三道茶、乳扇、河水煮活魚、洱海海菜、耙肉餌絲、燒餌塊、彌渡卷蹄、銀魚、生皮
麗江
麗江粑粑、酥油茶、雞豆涼粉、永勝油茶、臘排骨、螺旋藻、青刺果、納西烤魚、米灌腸、黃豆面、麗江三文魚、琵琶肉
保山
蒲縹甘蔗、騰沖「大救架」(炒餌塊)、騰沖餌絲、保山綠豆、卷粉
德宏
傣族菜、熱帶水果、撒撇、傣族竹筒飯、泡魯達、芒市泡菜
昭通
天麻燉雞、昭通醬
曲靖
宣威火腿、核桃、土豆(味道特別)、麻衣饊子、蒸餌絲、小鍋米線、沾益辣子雞
文山
三七燉雞等三七系列菜餚、酸湯雞、酸湯牛肉、野生菌、涼品宴、地攤狗肉、烤餌塊、花糯飯
3. 雲南16個州市都有自己的「市花」,有一地的很特別
雲南素來有「世界花園」的美譽,鮮花四季開不敗,全球約1/3的商業觀賞花卉都來源於雲南。
作為一個鮮花大省, 雲南 的16個州市都有代表自己的市花。
昆明:山茶
全世界的山茶屬植物有八十餘種,雲南就有三十五種, 但全世界只有雲南有雲南山茶,位於雲南八大名花之首, 有「雲南山茶花甲天下」的美譽。
山茶花象徵著了不起的魅力,正好與空氣清新、陽光明媚、鮮花常開的春城昆明相合。
1983年3月10日,昆明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雲南山茶花定為昆明市花。
曲靖:杜鵑
「世界杜鵑在中國,中國杜鵑在雲南。」 雲南是著名的杜鵑之鄉,被稱為「杜鵑花的發源地和分布中心」。
曲靖這個城市和杜鵑花一樣浪漫,牽著愛人一起到曲靖賞杜鵑,一定要去師宗菌子山和東山鎮,滿山的杜鵑驚艷無比。
2013年10月25日,經過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以及熱心市民投票審評後, 確定曲靖市的市花是杜鵑花。
玉溪:朱瑾
朱槿花象徵著綻放、繁榮, 正如玉溪這個「滇中糧倉」、「雲煙之鄉」,在玉溪人共同的努力下越來越好,迎著朝陽燦爛地綻放。
保山:蘭花
中國的蘭科植物的148屬1000多種,雲南佔了100餘屬530種,遍布全省。
保山人民挖蘭花、養蘭花、買賣蘭花成為風氣,所以 保山又有「蘭城」的美譽。
2006年6月,經保山市人民政府評定, 保山的市花定為蘭花。
生活在「蘭城」的保山人,與蘭為伴,擁有像蘭一樣美好、高潔的品質。如果你也愛蘭花,一定要去保山逛逛。
昭通:牡丹
昭通的市花是牡丹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
昭通是雲南文化三大發源地之一,悠久的 歷史 和豐富的文化讓它充滿魅力,就像它的市花一樣花色豐富,風姿多彩。
麗江:菊花
麗江種菊花 歷史 悠久,已經有1600年的栽培 歷史 。
麗江人欣賞菊花晚秋盛放,不與百花爭春的品質。10月的麗江遍是菊,各色各樣,映著水靜靜走在石板路上,菊花的高雅與麗江的慵懶相融。
不過關於菊花是否是麗江市花還存在一定爭議,麗江曾評選過市花,但後來不了了之了。
普洱:石斛花
石斛是「普洱三寶」之一,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 目前普洱市已收集整理70餘個石斛品種。
在普洱市中心城區,幾十個石斛花品種附生在行道樹上,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2019年,普洱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決定,石斛花為「市花」。
臨滄:三角梅
第一屆人代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後,臨滄擁有了自己的市花。
三角梅的花語是熱情,堅韌不拔和頑強奮進的精神 ,時時處處體現出一種蓬勃向上、團結包容的風范,是臨滄精神最好的代表。
德宏:三角梅
2002年,三角梅被定為德宏州州花。
在德宏的公路沿線、風景區,居民住戶家的房前屋後,到處都有三角梅曼妙的身影。
枝繁葉茂的一大片,像一簇簇火焰在燃燒,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代表著當地人們的風貌。
大理:杜鵑
大理被譽為「杜鵑花的故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理就確定了杜鵑花為市花。
在蒼山,鶴慶馬耳山,那漫天的杜鵑林,多、盛、奇、艷,浪漫而震撼,就像大理,浪漫美好得讓人不願離去。
楚雄:山茶
位於滇中腹地的楚雄, 是滇山茶的主要原生地之一 , 野山茶在日月光華作用下自然變異了眾多色彩紛呈的名貴山茶花。
2007年,楚雄市人大常委決定將山茶花列為楚雄市市花。
紅河:鳳凰花
鳳凰花五月開花至夏末,碩大且美麗,被譽為色彩最艷麗的樹木之一。
紅紅火火的鳳凰花,就像紅河人一樣,熱情、火辣, 這種花絢爛美麗,也帶著一絲相思離愁。離家的紅河人想到家鄉,重現眼前的便是那片紅了。
經過紅河30餘萬群眾投票評選,決定將鳳凰花作為紅河的州花。
文山:三七花
文山的市花很特別,2016年文山將市花定為三七花。
不過,也只有文山能用三七花做市花,這是文山人的驕傲。 不華麗,但實用的三七花是文山人腳踏實地,辛勤勞作的體現。
西雙版納:緬桂花
1993年,在西雙版納的景洪市市花評選當中,在無數鮮花的競選角逐中, 緬桂花以花姿典雅高貴,花香芬芳馥郁,遙遙領先於其它花卉, 被定為西雙版納景洪市市花。
緬桂花象徵著純潔的愛和真摯,純粹的顏色和清香的味道,一朵就能沁人心脾,就像西雙版納,去過一次就足以銘記一生。
怒江:木棉花
很多地方都有木棉, 但怒江的木棉和別處的都不一樣。
早春的江水孕育著翠翠的綠色,映襯著江邊錯落有致的木棉,獨獨成為天地之間的一種絕色、一種大美。
正如白居易詩里那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或傲然獨立於山脊,或矗立於江畔在的木棉,正如成長於山峰和江河之間的怒江人,堅韌緘默中又袒露著熱情甜蜜。
迪慶:高山杜鵑
2018年,經香格里拉市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 確定香格里拉市雙市花為高山杜鵑和中甸刺玫。
高山杜鵑這種象徵著浪漫的花是迪慶的絕配,這片凈土有著接近天堂的干凈與純粹,這里的人們寧靜、悠閑的生活,曠達而自在。
而生長於海拔3400米雪域高原上的中甸刺玫則是香格里拉藏族心中的神樹之一, 也是香格里拉的特有植物。
4. 不再神秘的西雙版納,留在舊時光的德宏
曾經以神秘風情著稱的西雙版納,逐漸成為能提供最周到、最標准服務的模範景區,而西北不遠處,同樣屬於少數民族聚集邊陲的德宏,卻似乎停頓在了舊時光中。旅行作家張海律行經兩地首府,景洪和芒市,看到一種漂亮卻有些虛假的盆景,和一種自在卻較為粗糲的生活。
文 張海律
圖 cfp
東北味夜市與鮮辣民族風
飛抵景洪(西雙版納州首府),正值飢腸轆轆的正午。幸虧機場離訂好的市區公寓不遠,辦好入住後,立馬問詢就近解決溫飽的地方。店家帶大碴子味的東北話剛一出口,我就明白得自食其力了。這當然不是說東北人不懂 美食 ,而是作為外來者的他們,與中國版圖對角線另一頭的雲南傣族地區,在口味方面,實在隔了十萬八千里。酸菜燉粉條和酸辣涼米干,絕對是酸系食譜的兩極。而作為傣家日常口糧的黑暗料理撒苤,因食材來自牛苦腸水,天然隔絕了好奇心沒能逾越心理安全區的絕大部分遊人。
東北店家果然給不出任何推薦,告庄很熱鬧,但得等到天黑後才擺夜市。
黃昏時,就著瀾滄江東岸告庄西雙景大金塔的璀璨光影,最勤勞的商販已經開始出攤了。我從金塔正殿沿梯而下,在還沒收拾齊整的一個果飲攤前叫了一杯芒果汁,和民宿公寓店家一樣,攤主也是東北口音。入夜後,唱著梁靜茹情歌金曲卡拉OK的舞台邊,鱗次櫛比排開著的是長沙臭豆腐、建水燒豆腐、哈爾濱烤冷麵和更多的燒烤攤。真正本地的油炸牛皮、竹筒燒肉、油炸青苔、傣語名為毫崩的糯米粑粑,乃至有些人不敢直視的高蛋白蜂蛹和竹蟲,也能在附近的餐館里見到,只是,被屬於遊人的夜市隔絕在外。
這一整片漢意為九塔十二寨的告庄西雙景,和著這片區域繁榮的度假地產,大概能算是一處專為外來者打造、滿足異域想像的全新風景。
第二天的當地參團一日游歸來,我去了告庄的一家傣式按摩傳習所,力度和穴位拿捏都不錯的技師,是來自東北佳木斯的妹子。她說自己已經適應當地口味,放假時會跟著傣族和基諾族朋友去村子裡作客,但一夥朋友來玩,也需要告庄夜市這種地方——又貴又不好吃,但就圖吃個熱鬧。
姑娘非常清楚,這就是 旅遊 的味道。
下一程,我飛到德宏州首府,同樣位處雲南邊陲的芒市,腸胃立馬得到超越經驗的立體化享受,這兒的 美食 ,要比景洪的豐富太多。主要原因是這兒有我的老同學。遊客永遠比當地人更懂得景點和住宿,但攻略外的驚喜,往往來自於 美食 ,以及偶遇知音的時刻。
連續4頓正餐,我被同學帶去阿昌、景頗、傣和德昂的風味餐館或山村。外人難以接受的撒苤,是這里的正餐標配。牛乾巴、鬼雞、舂菜、過手米線,都被點綴上艷麗的鮮椒和獨有的綠葉植物,好吃又好看。
同學剛上小學的孩明茄子,把細米線往酸辣的苦腸水裡涮上好久。這里的孩子早早就能吃辣,而不會一味纏著父母吃麥當勞,但厚油重辣的西南胃,很可能就此打下頑固的根基。
這也是我的經驗教訓,多年馬不停蹄在國外旅行,卻反倒讓自己的口味變得愈發保守,抵觸一切寡淡的西餐,完全回歸油辣的西南胃,徹底失去對當地食物的 探索 欲,下餐館只為果腹,經常是亞洲超市買足儲備,住進民宿老乾媽炒意麵。
要 旅遊 盆景還是舊日時光?
景洪和芒市,是同樣地處邊陲、充滿異域風情和少數民族獨特風俗的姐妹小城。版納的名氣一直比德宏大,而在如今的手機旅行方式上,呈現出更加巨大的差距。
打開任何一個OTA(在線 旅遊 機構)應用平台,對比景洪和芒市,尋找酒店,無論是類型和檔次,景洪的選擇都豐富太多,且因為行業競爭,價格更加實惠。尋找民宿,打開芒市的美團,真正居家的公寓都集中到100公里外、同屬德宏州的邊境小城瑞麗;而愛彼迎上的芒市,不是房主從不在線回復的珠寶小鎮,就是只適合一大家子共同出行的極少整租公寓。
當地一日游產品,芒市出發,長途和短途各只有一條線路,前者是搭客車去瑞麗邊境,看姐告口岸和一寨兩國景觀;後者是轉悠大金塔、珍奇園、樹包塔等芒市為數不多景觀——自個兒騎共享單車或打出租也能輕松一天轉遍。而景激閉察洪出發,幾十乃至近百種景點線路搭配,雨林、植物園、花卉園、野象谷、望天樹、基諾山寨……哪個都得玩上大半天,如果對植物、態伍動物乃至民族學等領域真來了興趣,還配套有專業背景導游的帶隊講解。
我最終選擇的,是野象谷+雨林公園的一日游,雖說沒見到2公里長高空木棧道下遷徙的野象群,但被規訓著踢球畫畫的景點大象、早和遊人玩成一片的白頰長臂猿、遍地可見的奇花異樹、少數民族的彈唱表演和打跳 游戲 ,還是輕易滿足了 旅遊 的奇觀期待。幾天來唯一見到的本地人——隨團向導,動物植物民族學全面涉獵,風趣又節奏恰當的講解,讓我這種跑遍全世界的旅行者,都覺得物超所值。
反觀芒市,景點本就極其稀少,德宏州博物館還在建設,傣族博物館因位處德宏師專內,從疫情以來就不對外人開放。
知乎上,有人提問,德宏與西雙版納的差距在哪裡?一位恰好2019年頭尾去過兩地的 旅遊 從業者認為,版納卯足勁地為遊客提供一種保姆式服務,但除了司機和導游,見不到本地人,不免產生疏離感,像在盆景里游覽;而德宏沒有太多遊客,可以騎上共享單車轉悠,融入本地文化。
朋友圈裡的雲南姑娘省內游時,版納的照片里,是奢華酒店、綠草鮮花、穿上傣族服裝炫身材的美照;德宏的照片里,清一色全是民族 美食 。一位上世紀末曾來當地做系統工程、而今生活在多倫多的朋友,在我隨手拍下的芒市喧囂市場、被樹木綠葉緊緊包裹的佛塔下評論:芒市真棒!一點都沒變樣。可芒市那位同學艷羨版納的發展,他說自己的家鄉,是的,什麼都沒變,和20年前一樣窮。
過去的,永恆的
15年前,我曾蜻蜓點水地到過版納和德宏。一次是完成了越南、柬埔寨和寮國的人生第一次出國背包窮游後,從磨丁/磨憨口岸,進入版納州勐臘縣,停留的那一天逛了當地第一景點——中科院熱帶植物園;一次是被一位緝毒特警用警車順去了德宏州瑞麗市挨著緬甸的景點——一寨兩國。我總能警惕自己不要去美化記憶,還會徹底堅持過去就是臟亂差,至少記憶中,覺得當年的這兩個地方都實在平庸,除了滿足對邊境線的好奇心和越界的快感外,風景顏值和人文風俗,都遠比不過真正域外的東南亞叢林。
時過境遷,現在的景區比過去干凈清爽太多。在因疫情只能國內轉悠的2020年,在景洪市這些景區簡單打卡,會覺得已經徹底反超了東南亞鄰國。或許有人要說這樣的美景有點塑料感,可它們算不上人造,至多是進行了恰當的自然加工。
只可惜,德宏沒能跟上這樣的生態 旅遊 發展。
德宏與版納,形成有趣的對比。很長一段時間,西雙版納都是人們想像中的神秘異域,是電視劇《孽債》里魂牽夢繞的美麗情事;而德宏成了昆明老人懷舊青少年困難時光時,時常掛在嘴邊的外五縣(挨著邊境、屬於過去德宏州的盈江、隴川、瑞麗、潞西、龍陵等五縣)。經常被當代文學史忽略的是,王小波在德宏隴川縣弄巴農場待過兩年,只不過《黃金時代》里王二和陳清揚的愛情並不真的存在過。但人們卻重視版納對於文學和影視的影響,熟知阿城和陳凱歌,或多或少都看過和讀過《孩子王》和《棋王》。也就是說,版納的知青記憶成了文化作品,德宏的知青記憶卻成了定製 旅遊 產品。
在芒市的最後一天,同學帶我去盛產優質大米的遮放鎮樹洞溫泉泡澡。總算有了景點管理意識的村民,在大榕樹下立了一張值班桌子,收費3塊,同學記憶中滿地塑料袋的臟亂差場面,變得清爽而干凈。
途經風平鎮弄么村時,我看到一家勐祥光傣族文化培訓中心,一些傣家姑娘就在這么一個鄉村院落里,學傣語、傣歌、傣舞、葫蘆絲、象腳鼓、果雕、刺綉……校長馮小平說,學費低,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來學,但她也覺得,在民族文化傳續方面,商業化的版納做得更好,太多景區需要能歌善舞的年輕人,雖然他們也成了 旅遊 盆景的一部分,但至少學以致用,解決就業。
在雲南的旅行即將結束,我還在思考,是成為 旅遊 盆景,還是選擇一種自在卻相對粗糲的生活?作為短暫的 旅遊 ,尤其是如今不隔著手機屏幕都不能叫風景的網紅打卡游,目的地的盆景自然是美的,還能迅速把遊人帶入迥異於日常的異域風情中;而如果選擇融入當地生活,或許會更傾向粗糲而自在的地方。但看看那些 旅遊 地產信息,你會發現,自在而好吃的德宏,從來不是個吸引人旅居的地方。很多時候,旅居某處不過是為了當地舒適的氣候和緩慢的生活節奏,並不會追求真正的融入——就像雲南的另一個著名樣本:五湖四海來避世的新大理人,和朝九晚五的老大理人,是鮮少來往的兩個物種。
更多時候,我們生活在對某地的幻想里。影視文學賦予我們的浪漫想像中,傣族應該生活在與笙歌蟬鳴相伴的竹林深處。事實上,隨著城市的擴張,壩子平地上的竹林日益稀少。若干年前,我這位同學閑極無聊時,用谷歌衛星地圖細掃家鄉周邊,夢想給自己打造一個沒有毒蛇和野豬侵擾的山中居所,突然在滿布的深綠色間,瞥見一抹淺綠,且離城區不遠。
那片位於瀑布邊的茂盛竹林,成了我此行最後一頓晚餐的去處。在這個隱秘的竹林傣寨里,我才算知道為什麼西南邊陲沒有古鎮。經營餐館的村裡人說,竹子每60年開一次花,然後就死了,竹樓壽命實在有限,哪還可能留存下來。來做客的大多是熟人,酒足飯飽,聚在竹樓一大台背投電視前,唱一曲曲當地流行歌,間錯著竟還有蔡琴金曲的泰語翻唱版。此情此景,讓喝著餐後果汁的我,恍然進入阿彼察邦電影《熱帶病》中段同樣的竹樓卡拉OK場景,而發音天然就嗲的泰語,把竹林夜色裝扮得更加嫵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