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鮮花
❶ 莆田市噠~
地理位置:莆田市地處福建沿海中部,位於東經118o27`-119o39`,北緯24o59`-25o46`,整個地勢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巒疊嶂,中部丘陵起伏,東南部平原廣闊與逶迤的木蘭溪、延壽溪、秋蘆溪構成了江南水鄉。
行政區劃:莆田市史稱興化、興安,自古是閩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市,成為省轄市,現轄仙游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陸域面積4200平方公里,人口300萬。
氣候特徵:莆田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o-21o,年均日照時數1995.9小時,無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常年多為東南風,氣候宜人,溫暖濕潤,終年鮮花爭艷,四季佳果飄香。
莆田市位於東海之濱、台灣海峽西岸,因其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極宜種植龍眼等亞熱帶珍貴果樹,其中龍眼、枇杷、荔枝、蜜柚是莆田市傳統的四大名果,歷來馳名海內外,尤以龍眼為佳,素有「興化桂元甲天下」之美譽。
莆田龍眼栽培歷史悠久,始於漢代,距今二千多年。據左太沖《蜀都賦》記:「旁挺龍目,側生荔枝。龍眼唯閩中及南粵有之。「又據唐御史黃滔撰寫的黃山靈岩寺碑銘記述,莆田縣東峰廟當時已有龍眼栽培和加工技術居全國領先地位,如高接換種、小苗嫁接、品種選育、桂元干加工等。莆田市為全國重點龍眼生產基地之一,1999年,全市龍眼面積近1.2萬公頃,投產面積0.6萬公頃,預計年產量約3萬噸,其中1.8萬噸用於焙乾,可以加工「興化桂元干」產品 0.6-0.7 萬噸。
莆田龍眼因其栽培地域獨特,孕育了眾多品種和優良品質。全市現有品種80多個,為全國最多。由於莆田地處我國龍眼栽培適宜區的北緣,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日夜溫差大,有利於可溶性固形物(糖分為主)的積累,所以興化桂元風味較其他產地香甜,並培育了許多優良品種。莆田龍眼以果大、可良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含糖高)為特點,「水南1號」、「友誼106」這兩個品種,已達國家一級龍眼標准,為國內領先;「松風本」、「立冬本」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睞。主栽品種「烏龍嶺」、「油潭本」、「水南1號」、「松風本」、「立冬本」等品種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單果重13-19克,可良率65-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25%,維生素C含量豐富,每百克果肉中含有43.12-167.7毫克,這些指標都明顯優於其他產區。
莆田市龍眼乾加工工藝世代相傳,獨具特色。「興化桂元干」以其顆粒大,外殼橙黃、渾圓不塌陷,果肉晶瑩剔亮、易剝離,香甜可口而久負盛名,歷史上已遠銷東南亞及江、浙、滬、皖一帶。
龍眼不但是營養豐富的果品,而且具有葯用價值。這在歷史上已許多美好的傳說。據《興化府志》記載,宋徵宗即位次年八月,皇後玉體欠安,御醫無策,恰逢興化進貢龍眼到京,皇後品嘗,頓覺生津,再食能吞食行走,皇後玉體康復,徵宗大悅,賜予「桂元」美名,流芳至今。並稱龍眼超眾果而獨貴,卓絕美而無儔。現代醫學、營養學分析證明:龍眼及其製品龍眼乾、龍眼肉、龍眼膏、龍眼醬等,具有開胃健脾、補虛益智、養血安神之功效,桂元干可作為治療病後體虛、貧血痿黃、神經衰弱、產後血虧的佳品。龍眼的醫療價值早在《本草經》中已有載:「龍眼甘平、無毒、主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魄、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又述及:「龍眼開胃、健脾、補虛、益智。」據日本醫學專家奧村音三郎分析,龍眼果肉中還含有粗蛋白質、維生素K(196.5毫克/100克果肉)及無機鹽類等,對人體健康殊有裨益。在我國第二次抗衰老的天然食品上,有關專家指出:「龍眼、何首烏是抗衰老的天然食品。」日本醫學界實驗證明:「龍眼具有很強的抗癌作用,其功效不亞於抗癌葯物——長春新鹼。」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親昵稱呼。據宋代的文獻史料記載,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閩林始祖林祿,在晉永嘉元年(307)以黃門侍郎琅琊王司馬睿渡江鎮建業(今南京市)。十年之後,
司馬睿於建業即帝位,是為東晉元帝,林祿以招遠將散騎常侍領合浦太守。太寧三年(325),林祿奉敕守晉安(今福建省之
閩中、閩西和閩南沿海地區,治所在福州),卒贈晉安郡王。林祿的十世孫林茂,於隋代遷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
一帶)。迨至十六世孫林披,又遷澄渚(今西天尾鎮澄渚村)。
( 林披於唐天寶十一年(752)明經出身,官終檢校、太子詹事、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生九子,名葦、藻、著、
薦、蘊、蒙、邁,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稱「九牧林」。)
媽祖的七世祖林蘊,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貞元四年(788)明經出身,辟為西川節度推官。元和元年(806)西川
節度使劉辟謀反,派劊子手持刀脅迫林蘊隨他反叛,林蘊毫無畏懼地叱罵「死即死,我頸豈頑奴礪石耶?」劉見其大義凜然,
終不敢殺。川亂平後,擢為邵州刺史。卒後賜謚「忠烈」。
林蘊後裔有一支居湄洲灣沿岸,地名叫忠門,即表其「忠節」之意,現在地名仍舊。媽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時仕閩。曾祖
保吉,仕後周,顯德元年(954)任統軍兵馬使,鑒於天也紛亂,棄官歸隱。祖父名孚,官福建總管。
媽祖的父親名惟願(一說名惟愨),宋初官都巡檢,母親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媽祖是這個家庭中的最小女兒。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口,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叫湄洲島。島上有一座巍峨雄
偉、金碧輝煌的廟宇,供奉著世界聞名的「海神」 媽祖。
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是當地的望
族。她原名林默,媽祖父親林惟愨,母親王氏,人多行善積德。一天晚上,王
氏夢見觀音大士慈詳地對她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
賜。」於是便懷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將近
分娩,見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入室中,光輝奪目,香氣飄盪,久久不散。又聽
得四隆隆作響,好似春雷轟鳴,地變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動,媽祖於是降
生。因生得奇,甚為疼愛。她出生至滿,一聲不哭,因此,父親給她取名「默」。
媽祖有一個哥哥和五個姐姐。八歲時到一所私塾讀書,老師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會貫通。十歲余,她信佛焚香念經,早晚不懈。十三歲時,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經常往來她家,對她說:「你具仙性,應得渡入正果。」於是授以「玄微秘法」。她依法修煉,均能領悟要旨。
媽祖十六歲時,與群女閑游,照妝於井中。忽見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後有仙班簇擁著,把銅符授給她,女伴們都駭得跑開,媽祖則受之不疑,不一會便靈通變化。此後,她雖身在室中,卻能時常神遊方外,談吉凶禍福,無不奇中。能駕雲飛渡大海,拯救海難,還經常為人治病消災,遠近的人都很感激她,並稱她為「神姑」、「龍女」。
媽祖16歲這年秋天九月,有一天,她的父與兄駕舟渡海北上,當時媽祖正在室中精心織布,忽然伏在織布機上閉起眼睛,臉色突變。一手抓梭,一手扶抒,兩腳緊踏機軸,拼盡全力在掙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發覺後,十分驚恐,急忙把她叫醒。媽祖於是失手將梭掉在地上。她睜開眼睛,頓足高聲哭說:「我父得救,哥哥墜海死了!」其母聽罷,十分驚慌,連忙差人打聽消息。不一會兒有人來報,媽祖所言果然屬實。當時其父在怒濤中,倉皇失措,幾次將翻船,若似有人穩住其舵,與她哥哥的船靠近,無奈其兄已是舵摧舟覆了。當時媽祖閉著眼時,腳踏著的是父親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親把她叫醒,梭墜地,兄船舵摧傾覆了,父親脫險返航,而其兄則被洶涌的浪濤所吞沒。兄溺水後,媽祖陪著母親、嫂嫂和幾個村民一道駕船徑往茫茫大海尋找哥哥的屍體去了。當時海水洶涌,他們突然發現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來。媽祖說,不要怕,並告訴水族不必迎接。突然水色變清,她哥哥的屍體已浮於海面。這時大家才知道是水神護屍來了。終於把兄屍載回,湄洲島民無不稱贊她孝順和慈善。此後凡遇媽祖誕辰,半夜即有大魚成群,環列於湄嶼之前,好像拜舞的樣子,黎明始散去。
湄洲之西,有一個地方叫文夾(今名文甲),為湄洲灣出入的要沖。礁石夾雜,分布其地。有一次有艘商船經過這里遭到巨風襲擊,船角觸礁,海水涌進船艙,情況十分危急,船中人哀號求救,媽祖知道後,非常焦急,忙對村民說:哆頭商船即將沉沒,應趕快前去援救。可是大家看著狂風巨浪,不敢向前。在這緊急關頭,媽祖信手將腳邊小草,找了幾根,拋向大海。剎時間,幾根小草變成大杉,排駕流向船旁,商舟有大杉相附,於是不致沉沒。不一會,風平浪息,船上的人相慶大難不死,都以蒼天相助,互相慶賀。待到將船靠岸,忽發現大木不知去向,經詢問鄉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媽祖的神奇功力。這就是傳說中的《化草救商》。
話說當時湄洲嶼西北方有二神: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觀,號千里眼。二神經常出沒作崇,村民甚受其苦,祈求媽祖懲治。神姑於是混雜在婦女當中上山採摘,經十餘日,方與之相遇。二神誤以為媽祖是民間女子,將近前,經媽祖將手中絲帕一拂,遂霾瘴蔽空,狂風卷地,兩怪仍持斧疾視。媽祖說:敢擲下你們手中的斧么?他們竟然丟下,但再也收不起來,因而咋舌伏法。兩年後,二神又出來作崇。這次是在水上出現,乘濤騎沫,沉浮滾盪。當時巫覡都治不了它們。媽祖說:「江河湖海,水德攸鍾,彼乘旺相之鄉,須以土木方可克之。」於是演起神咒,林木震盪,呼呼作響,沙石飛揚,二神無處躲閃,於是拜伏在地,願歸依媽祖。神姑乃將他們收之為徒,作為耳目,為拯救海難,驅惡揚善效力。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媽祖對家中人說:「我心好清凈,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大家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了香,念了經,與諸姐說:「今天要登山遠游,實現自己的心願,但道路難走而且遙遠,大家不得與我同行,」諸姐笑著安慰她說:「要游去游就是了,何須多慮呢!」媽祖於是告別諸姐,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只見湄峰頂上濃雲四合,一道白氣沖上天空,彷彿聽見天空有絲竹管弦奏起的仙樂聲,直徹雲天,彩虹輝映,媽祖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然彩雲布合,不可復見。湄洲人仰頭望去,無不欷噓驚嘆。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鄉親們時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盤坐於彩雲霧靄之間,或朱衣飛翔海上。常示夢顯聖,救人急難,護國佑民。於是鄉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後人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媽祖生平傳說
媽祖生平有許多傳說,據《天後志》記載的有十五則,據《天妃顯聖錄》記載的有十六則。它們分別是:
A:萊嶼長青: 湄洲島旁邊有一個小嶼,傳說有一天,媽祖到小島上遊玩時將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跡般成長,花開滿地。隨後,每年無需耕種,自然生長。當地人視仙花采之。以後,人們就把這個地方稱為「菜子嶼」。
B:禱雨濟民: 相傳媽祖二十一歲的時候,莆田地方出現大旱,全縣百姓都說非媽祖不能救此災害。於是,縣尹親往向媽祖求救,媽祖祈雨,並說壬子日申刻就會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無雲,絲毫沒有要下雨的徵兆,申刻一到,突然烏雲滾滾,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復往日生機。?
C:掛席泛槎: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天,海上起風浪,媽祖要渡海,岸邊船隻是有,但是船上沒有船槳,也沒有船篷,加上風急浪大,船手不敢開船,媽祖對船手說:你只管起船。隨即叫人將草席掛在桅桿上用作船帆。船開上海面,乘風破浪,飛弛而去。
D:化草救商: 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嶼西邊有個出入湄洲的要沖叫門夾(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風襲擊觸礁,海水涌進船艙,即將沉沒,村民見狂巨浪,不敢前去營救。在這緊急時刻,媽祖信手在腳下找了幾根小草,扔進大海,小草變成一排大杉劃到並附在即將沉沒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沒,船中人免難。?
E:降伏二神: 相傳在媽祖二十三歲時,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為順風耳,一為千里眼。二神經常出沒貽害百姓。百姓祈求媽祖懲治二神。為了降服二神,媽祖與村女們一起上山勞動,這樣,一直過十多天,二神終於出現了,當二神將近時,媽祖大聲呵斥,二神見媽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媽祖拂動手中絲帕,頓時狂風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視,媽祖用激將法激二神丟下鐵斧,丟下鐵斧之後二神再也收不起鐵斧,於是認輸謝罪而去。兩年後,二神海上再次作崇,十分厲害,媽祖用神咒呼風飛石使二神無處躲避,二神服輸,願為媽祖效力,於是媽祖收二神為將。?
F:解除水患: 相傳媽祖二十六歲時,那年上半年,陰雨連綿,福建與浙江兩省倍受水災之害。當時當地官員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無改觀。當地請求媽祖解害,媽祖道:災害是人積惡所致,既然皇上有意為民解害,我更是應當祈天赦佑。於是焚香禱告,突然天開始起大風,並見雲端有虯龍飛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還獲得了好收成,人們感激媽祖,省官於是向朝廷為媽祖請功並准得到褒獎。 ?
G:救父尋兄: 相傳媽祖十六歲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駕船渡海北上之際,海上掀起狂風惡浪,船隻遭損,情況危急。這時媽祖在家織布,忽然閉上眼睛,使勁全力扶住織機,母親見狀,忙叫醒她,媽祖醒來時失手將梭掉在了地上,見梭掉在了地上,媽祖哭道:父親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來報,情況屬實。兄掉到海里後,媽祖陪著母親駕船前去大海里尋找,突然發現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濤洶涌的海面,眾人十分擔心,而媽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來迎接她,這時海水變清,其兄屍體浮了上來,於是將屍體運回去。此後每當媽祖誕辰之日,夜裡魚群環列湄嶼之前,黎明才散去,而這一天也成為當地漁民的休船之日。
H:懇請治病: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縣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縣尹媽祖有解難之法力。於是,縣尹親自拜請媽祖,媽祖念他平時為官不壞,加上他是外來官,告訴他用菖莆九節煎水飲服,並將咒符貼在門口。縣尹回去後遵囑施行,不日疾病痊癒。
I:收伏二怪: 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有嘉應和嘉佑二怪,經常出沒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將沉沒。媽祖見之即化作一貨船,前去救難。嘉佑見貨船前來,立即來追貨船。媽祖口念神咒,將其制服。嘉佑當即叩首服罪,媽祖將其收入水闕仙班。為制服嘉應,媽祖施計,於山路獨行,嘉應以為只是民間美女,便起歹心前來觸犯,媽祖一揮塵拂,嘉應見之不妙逃去。時隔一年,嘉應又出來為害百姓,媽祖說:「這個怪物不歸正道,必然擾害人間。」於是叫村民帶符焚香齋戒,自己則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應。媽祖也將嘉應收為水闕仙班一員。
J:窺井得符: 相傳媽祖十六歲的時候,有一次,與一群女伴出去遊玩,當她對著井水照妝時,一位後面跟著一班神仙的神人捧著一雙銅符,擁井而上,把銅符授給她,一起玩得女伴們都嚇跑了,而媽祖則接受銅符,並不懷疑。媽祖接受銅符後,靈通變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見神通,以至她常能神遊,騰雲渡海,救急救難,人門稱她是「神姑」,「龍女」。
K:媽祖誕降: 媽祖父親林惟愨(諱願),母親王氏,二人多行善積德。惟愨年四十多歲時,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擔憂一子難保傳宗接代,所以經常焚香禱告,想再生一個兒子。惟愨夫婦的虔誠感動了南海觀音,一天晚上,觀音托夢給王氏並對王氏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不久王氏便懷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時,西北處一道貌岸然紅光射入屋中,並伴有隆鳴之聲,媽祖降生了。因媽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媽祖生得奇異,因此十分疼愛。媽祖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哭,所以,其父母給她取名林默。相傳媽祖誕生在湄洲島。
L:湄嶼飛升: 宋太宗雍熙四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重陽節的前一天,對家人說:「我心好清凈,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佳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家人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香誦經之後,告別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湄峰頂上濃雲重重,媽祖化作一道白光沖入天空,乘風而去。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顯聖,護國佑民,救人危難,當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供奉。據傳祖廟後的摩崖「升天古跡」處就是媽祖飛天的地。
M:驅除怪風: 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對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橋,是當地百姓南來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風颳起,刮斷了全部橋樁,一時交通斷絕,人們無法過往。百姓以為是風神所為,於是祈求媽祖解難。媽祖到石橋處察看,見遠處天空一道黑氣,知道是有怪所為,於是施展靈術將怪驅逐遠去,從此石橋通暢無害。
N:收伏晏公: 相傳媽祖在世時,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時常在海上興風作浪,弄翻船隻。有一天,媽祖駕船駛到東部大海,怪物又開始興風作浪,媽祖乘坐的船隻搖晃的非常厲害。媽祖即令拋錨,見前方波濤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綉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媽祖不動聲色,掀起狂風巨浪與之抗擊,晏公害怕媽祖的神威,叩拜盪舟離去。但怪物一時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於是變成一條神龍,繼續興風作浪,媽祖說到:「此妖不除,風波不息」,在中游拋錨,制服神龍。媽祖命令晏公統領水闕仙班(共有十八位),護衛海上船民,後來晏公成為媽祖部下總管。
O:收高里鬼: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個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個妖怪,當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當地百姓前去求媽祖醫治,媽祖給求治者一符咒,叮囑百姓回去後,將符咒貼於病人床頭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於是變成一隻鳥逃去,媽祖追出,見鳥藏在樹上,鳥嘴還噴出一團黑氣,媽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為患鄉里」,追擊並將鳥抓獲。原來是一隻鷦鷯,媽祖用符水噴灑小鳥,小鳥落地變成一撮枯發,媽祖取火燒之,枯發現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請媽祖收留,媽祖於是將它收在台下服役。
P:鐵馬渡江: 相傳有一天,媽祖要渡海,可是沒有船隻,這時候,媽祖見旁邊屋檐前懸有鐵馬,於是靈機一動,取之揮鞭,鐵馬奔海對面風馳而去,待人上了對岸,忽然之間,鐵馬無影無蹤,旁邊的人無不驚嘆「龍女」的神通廣大。
媽祖顯靈傳說
媽祖顯靈傳說 之一:甘泉濟師
據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軍水師提督施琅奉旨率三萬水兵駐扎平海,等待乘風東渡台灣。當時正遇到乾旱,軍中缺水。平海天後宮旁有一被填廢井,施琅命令挖掘,並暗向媽祖祈禱,井挖好後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難,泉水從此不竭。施琅以為這是神賜甘泉濟師,親書「師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媽祖顯靈傳說 之二:佑助收艇
傳說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風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風,戰艦上小艇被風刮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風停息後,命令出海尋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灣中,艇上人報告說:昨夜波浪中見船頭有燈光,似人攬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為感動,命令整修平海天後宮,重塑媽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妝樓、朝天閣,並請回媽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媽祖顯靈傳說 之三:澎湖助戰
傳說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東渡攻打澎湖,軍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戰,個個英勇向前,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台灣。後來清兵強攻澎湖七晝夜,並台灣統一。當時清兵出戰攻澎之日,媽祖派千里眼、順風耳二神將助戰,即媽祖「澎湖助戰」的神話故事。
媽祖顯靈傳說 之四:托夢建廟
傳說宋紹興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東五里處的白湖這個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夢神指地立廟,隨後驗其地果然是吉地,於是建廟,第二年廟建成。宋紹興三十年,海寇侵擾,百姓到廟里祈禱,忽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敵畏懼而退。後來又來侵犯,再次顯靈威,很多敵寇被官軍擒獲。
媽祖顯靈傳說 之五:聖泉救疫
傳說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興化一帶發生瘟疫,無葯可治,媽祖托夢給白湖一村民,說離海邊不遠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療愈疫病。第二天群眾前去控掘並取水飲用,果然靈驗。消息傳開後,遠近人都來取水,絡繹不絕,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這口井被譽為「聖泉」。
媽祖顯靈傳說 之六:神女搭救
傳說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颶風,帆船差一點覆沒,急忙呼神女搭救,喊聲剛剛結束,大海突然風平浪靜起來,洪氏躲過了滅頂之災。
媽祖顯靈傳說 之七:神女救船
傳說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隊出使高麗(今朝鮮),在東海上遇到大風浪,其中八條船沉了七條,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還在風浪中掙扎,忽然船桅頂上閃現一道紅光,一朱
❷ 莆田鮮花批發在哪裡
找大的鮮花批發市場不妨在網上鮮花預訂,春舞枝鮮花預定中心的鮮花不錯哦。我家小姨花店的花就是在他們那預定著的。
❸ 莆田的特產和風景名勝
莆田氣候宜人,溫暖濕潤,終年鮮花爭艷,四季佳果飄香,風光旖旎,古跡眾多,全市擁有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250多處,有著名的莆田二十四景,景色美不勝收,被列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97處。其中,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遐邇聞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獨有;湄洲媽祖祖廟和三教祖祠在全國、東南亞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重要的影響;九鯉湖風景區以湖、洞、瀑、石四奇稱著,是「福建三絕」之一;距離市區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蘭坡,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化寺為福建省四大禪林和「十佳風景游覽區」之一;玄妙觀三清殿是本省保存最好的唐代道教玄妙觀建築群之一;有現已論證的南少林寺遺址,還有宋代的古譙樓及蔡襄墓、瓷窯古遺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築遺址,也有千年古樹,荔枝樹——「宋家香」,龍華的古樟等樹木。
莆田南少林,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北部層巒疊嶂,聞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這里。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據考古認為「林泉院至遲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林泉院的習武之風,緣起於唐初,和莆田武風有關。1991年9月經來自全國武術、歷史、宗教、考古界著名專家、學者反復論證後得出結論,並於1992年4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南少林遺址論證會暨重建莆田九蓮山南少林寺新聞發布會[9]。
莆田市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遍布山區、沿海和平原,自古就有莆田縣四季景,莆田二十四景,仙游四大景,沿海十二景的說法。
莆田縣四季景
四大祈夢勝地是:春莆禧、夏天雲、秋仙女、冬九鯉。其中「夏天雲」就是指天雲洞。天雲洞風景區位於秀嶼區埭頭鎮溫李村境內的大蚶山東南部。天雲洞四周岩群砌迭,虯松遍野,四時山茶爛漫,異草叢生,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徑幽稱奇於興化大地。春夏之交,雲霧繚繞,岩峰隱約,亭榭依稀,山嵐奇幻,人在雲幔之中,儼若置身仙境。唐朝詩人羅隱曾來此盡興遊玩,贊曰「滿山皆秀」。
莆田縣二十四景 :東山曉旭、白塘秋月、寧海初日、錦江春色、西湖水鏡、梅寺晨鍾、天馬晴嵐、西岩晚眺、石室藏煙、智泉珠瀑、九華疊翠、湄嶼潮音、鍾潭噌響、谷城梅雪、壺山致雨、碧瀨飛泉、古囊列山獻、紫霄怪石、綬溪釣艇、夾漈草堂.
仙游縣四大景: 九鯉湖、麥斜岩、菜溪岩、天馬山
莆田縣沿海十二景 新橋夜泊(涵西新橋頭) 美瀾晨眺(北高) 沖沁曉煙(北高) 黃崎夕照(埭頭黃岐) 青山疊翠(埭頭石城) 南嘯歸帆(平海) 門夾風濤(山亭文甲) 魚希 江煙雨(湄洲) 螺港秋潮(山亭港里) 蓼城蜃氣(東埔吉城) 塔林漁唱(東埔塔林) 小嶼長橋(秀嶼港區)
莆田特產
度尾文旦柚 文旦柚是度尾的名優珍果。在清末,由度尾潭邊的坑尾自然村吳金棟祖父栽培一株優質柚,後用高壓法育苗傳鄰村。1949年,度尾的文旦柚產量已達到2500公斤。由於文旦柚具有單性結實的特性,果實無籽脆甜。1984年11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視察時,品嘗之後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1983年,經福建省科委鑒評,認定為優良柚類品種,同時被國家農業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研究所確認為是柚類中的佳品。
南日鮑魚
南日鮑魚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於莆田市秀嶼區南日。南日鮑魚是鮑魚中的一種,俗稱「牛眼睛」。鮑,自古以來中國人傳統稱它為「鮑魚」,是名貴海產軟體動物,八珍品之一,屬於鮑科類,是貝不是魚,常讓不少人誤認為是魚。南日鮑魚體肥殼厚,鮑肉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東西方筵席上的海珍上品,鮑肉有利腸、滋陰、壯腎之療效,鮑殼又稱「石決明」有明目、降血壓之功能。近年來,還研究從鮑中提取Ⅲ素,它對抑制腫瘤有顯的效果。另外,鮑所產生的天然珍珠,其粒大,色艷,為稀世之寶。因此,鮑的經濟價值很高。
金沙薏米
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薏米始栽培於宋朝。明代金沙薏米成為貢品。現在金沙薏米還暢銷國內外。金沙薏米容易脫殼,出米率達60%以上。薏米的腹溝深、粒圓、含固形物多。煮熱時,湯較濃,能清熱、解毒、利水、去濕,可治風濕病。婦女坐月子常食用金沙薏米飩豬腳。
仙游皮蛋
仙游皮蛋是以獨特的科學傳統配方加工而成的,質地透明有彈性,味道鮮美,食後甘味迴旋,具有清涼、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別是可以減少膽固醇,品質上乘,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現品種有無鉛松花皮蛋、鵪鶉皮蛋等,全縣已形成年產優質松花皮蛋和紅心鹹蛋1億粒,產值1億元,出口供貨總值1000多萬美元的「兩蛋」生產出口基地。創下了「一路發」,「大家發」、「鷺島」、「路路發」、「福春」、「爽得霸」等十多個優勢品牌。
興化桂圓
興化龍眼,除部分生食外,大部分焙製成桂圓干,興化桂圓干馳名中外,楓亭鋪頭村成為全國桂圓干集散銷售中心之一。
以上希望能幫到您。。。。
❹ 莆田花卉批發在哪裡
黃石高速路旁邊。
西天尾吳江村村口。
莆田北市場邊。
莆田下磨市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