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雲南鮮花慘淡

雲南鮮花慘淡

發布時間: 2023-02-22 23:53:11

A. 生鮮行業的疫後重塑,雙循環下「魚和鮮花」如何兼得

文 | 王小胖

「雙循環」火了。

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當下,持續擴大內需,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才能持續拓寬經濟發展的空間。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作為受季節、物流影響巨大的生鮮行業,諸如水產、鮮花,在疫情期間遭受重創。農產品、海產品無法及時運輸出去,而鮮花、水產也不像蔬菜水果那樣是剛需,疫情之下面臨市場需求萎縮......

這是很多傳統行業的縮影,也是「雙循環」經濟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直以來,生鮮行業互聯網化是個很大的難題。

互聯網電商發展的成熟階段,才開始了針對生鮮產品的進一步嘗試。究其原因,是早期供應鏈和冷鏈物流技術不成熟,而中國幅員遼闊,如何以可控的損耗完成配送,是一大難題。

這個硬骨頭,12 年前就有小型互聯網電商公司易果網以及專做有機食品的康樂及沱沱公社等試圖正面求解。然而由於貨品難保鮮,以及當時不完備的物流,最終未能成功。

但是,生鮮產業一直被巨頭們惦記著。

目前,國內生鮮市場的總體規模近 5 萬億,而生鮮電商的規模近 1000 億,線上的滲透率並不高,只有 2% 左右,是所有行業里滲透率最低的,且相對於 3C、服裝等成熟行業,增速也很緩慢。從這方面看,其可供行業參與者發揮的空間巨大。

入局者眾,各大互聯網巨頭均有布局,但似乎仍然沒有擺脫低速增長的桎梏,以盒馬鮮生為例,2018 年也只開出了 20 家門店。

傳統生鮮行業有自己的供應鏈。以鮮花為例,傳統的鮮花供應鏈,要通過至少四級以上渠道:花農生產出來,運到交易市場或是采購商到田間地頭收花,之後經過一級、二級甚至三級批發商,才到達城市和花店

這也帶來諸多問題: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交易時間長,導致鮮花損耗嚴重;鮮花價格高,品質卻難以保證。根據艾瑞咨詢統計,每層批發商要加價 15%-20%,而花店零售環節至少加價 60%。而一旦鏈條中某一環出了問題,整個供應鏈就受阻無法運轉。

這個供應鏈,在疫情下被打破了。農戶們種出的鮮花由於運輸問題,無法送到批發商的手中。更有甚者,即便是送到批發商手中,傳統線下花店的需求也因為人們居家隔離而萎縮。

大量農產品被困在產地,消費者獲取商品的難度和成本也在提升,這時候亟需一個破局者,把消費者依舊存在的需求,和農戶之間對接起來,重新點燃內需引擎。

科技 真正的力量,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互聯網直播開辟鮮花銷售新局面

對於雲南的花農來說,情人節本是個增長點。但是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讓一切都有了不確定性。2 月 13 日,情人節前一天,京東收到雲南昆明、楚雄、玉溪多個鮮花種植基地的緊急求助,涉及 3000 畝花田、45 個品種的 3000 萬支玫瑰滯銷。

花期不等人,京東第一時間開展「救花」助農行動,推動鮮花產業從線下走到線上突圍。一方面,京東物流迅速部署供應鏈和冷鏈配置,解決鮮花從地里走出來、運出去的難題;另一方面,京東開辟綠色通道,讓鮮花基地極速入駐京喜開店,兩天後,2 月 15 日滯銷鮮花便已在京喜上架。同時,針對鮮花生命周期短的問題,京喜發起了「鮮花助農」專場營銷和 600 多場直播,尤其是京喜直播成為本次「救花行動」中重要的實時播報窗口,通過視頻講解、現場連麥,直觀為消費者呈現真實的鮮花滯銷景象,直播帶貨快速打開鮮花銷路。

疫情期間,助農直播為滯銷鮮花打開了新局面,而開辟日常鮮花消費的增量市場,才是京東為農戶提供的「長久之計」。

鮮花市場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以節假日和慶典贈送為主的禮品鮮花,另一部分是以日常消費為主的生活鮮花。在中國市場上,前者占據主流,鮮花在非節假日備受「冷落」,從業者也面臨旱澇不均的局面。根據荷蘭花卉協會的統計數據,在日本、美國等對鮮花沒有特別偏好的發達國家,日常消費佔到鮮花市場的 30%—40%;而作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中心,我國的日常鮮花消費佔比僅為 5%。

在買花這件事上,存在一片巨大的日常生活鮮花消費藍海。京東正「喚醒」不同細分市場的消費者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建立消費意識。

對於下沉新興市場,人均鮮花消費顯著低於一二線城市,京東通過有針對性的貨與場的重構,釋放新興市場的鮮花消費力。在京喜、京東秒殺,通過產業帶直播的方式省去中間環節,給予鮮花品類重磅資源和流量扶持,撬動供給端降低成本、提高備貨效率。9 月 8 日,在京東 9.9 超級秒殺節的雲南鮮花產業帶直播中,消費者身臨其境「走入」花田,加之低於日常價 50% 的京東秒殺價,大大激發了鮮花消費潛能。這一天並不是特別的節假日送花高峰期,但消費者當天買走了 20 萬枝花,其中 70% 來自下沉新興市場。

對於那些一、二線城市的白領,京東在挖掘原有的節假日消費需求外,開辟了一塊全新的日常鮮花消費增量市場。8 月底,京東 PLUS 會員上線了鮮花特權,向超過 1500 萬會員提供每月一次的立減 30 元優惠,可享受 9.9 元、19.9 元的包郵月度定製鮮花。用半杯咖啡的價格,培養這群已接觸過鮮花的品質型消費者,形成鮮花日常消費習慣。

「數字化賣魚」拉動產業消費新趨勢

其實不止是鮮花這樣的非必需消費,包括像水產這樣對冷鏈要求更高,消費需求也更剛性的類別,也在數字化手段的推動下,發生著「人貨場」的重塑升級。

水產行業今年過的也不好。即便是有助農直播,漁民的苦衷仍舊顯現的淋漓盡致:近日,一位漁民走進京東直播賣貨,與其它品類在直播間的訂單成交火爆相比,一些消費者並不願意為魚買單,評論區里充斥著拆台聲:「無良商家,這個時候賣魚安全嗎?」……委屈的漁民抹起了眼淚,解釋說「賣給大家之前都是經過安全檢測的。」然而,還是有消費者不買賬,情急之下,這位漁民在鏡頭前竟生吃魚「以證清白」。

「漁民的無奈我們感同身受!」京東生鮮海鮮水產業務負責人李曉飛對此嘆道。京東注意到這場直播,立刻聯系這名漁民,包下了他今年所有捕撈上來的魚。

「考慮到像他一樣困難的漁民還有很多,京東生鮮當晚決定面向水產品全行業,推出包銷國內 20 萬噸水產品的計劃,聚合京東全平台資源、全渠道能力幫助漁民擺脫困境,同時又讓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的水產品。」李曉飛表示。

20 萬噸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2020 年中國人均海鮮消耗量預計在 36 公斤,京東包銷的數量,相當於 550 萬國人的年消費水產量。

京東生鮮之所以能提出這樣的目標,是因為今年以來,京東生鮮已經通過產品創新開發、電商運營指導、營銷資源傾斜等多維舉措,成功幫助海南、福建、廣東等水產主產區走出滯銷困境,打造了諸多成功案例。

以海南水產龍頭企業翔泰漁業為例,京東生鮮通過大數據分析,結合用戶需求,聯合翔泰將羅非魚大宗凍品開發成酸菜魚、水煮魚等新型方便菜產品,即便在疫情期間,翔泰的羅非魚系列產品銷售額也增長超 100%。

京東怎麼讓生鮮電商跑起來?

對於生鮮行業來說,京東的優勢毋庸置疑。

作為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數年來積累的智能供應鏈服務能力,尤其是不斷完善冷鏈物流,為生鮮電商的發展帶來新契機。依託京東搭建的電商物流一體化體系,生鮮可以通過京東物流自建的干線、支線運輸網路及 社會 化冷鏈協同網路,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

早在 2018 年 12 月,京東物流就推出了冷鏈卡班,以集散分撥的方式提供點到點的固定班次冷鏈運輸服務,來滿足商家多批次、小批量不足整車的冷鏈運輸需求,這種模式非常適合鮮花、水產等生鮮商家。並且,京東自主研發的智能溫度監控平台,可實現全流程的可視化溯源,以及溫控冷鏈車全程「0 斷鏈」、「0 腐損」,讓鮮花、水產「鮮活」送達,解決生鮮電商歷來存在的痛點難題。

在銷售和品牌建設方面,京東更是經驗豐富的好手。有許多生鮮企業或種植戶、養殖戶還未「觸網」,不懂怎麼玩轉電商,京東為他們提供電商運營指導和電商直播培訓。依託全渠道的銷售方式,京東讓鮮花、水產等生鮮產品在線上電商平台、線下生鮮超市都能買得到;針對生鮮產品缺少大品牌背書的問題,京東則利用線上線下全矩陣營銷資源,推動各地區生鮮產品品牌建設升級。

在當前雙循環的經濟戰略方針下,以京東為代表的零售平台,正在發揮既有互聯網、又有供應鏈的長處,通過智能供應鏈升級傳統生鮮行業,減少農戶和消費者之間的流通環節,提升消費增量市場。

行業震盪之下,把一二線市場的消費需求和產地對接,讓花農和漁民都能提高銷量、創收增收,也讓一二線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源頭產品的實惠產地價。

依託京東強大的冷鏈網路和供應鏈一體化,疫情之下,京東平台上的線上花卉、水產商家受到的負面影響遠低於傳統的線下從業者。而這場疫情,也讓包括花卉、水產在內的生鮮行業對供應鏈效率的需求和產業數字化達成了廣泛深刻的共識。

互聯網 + 的意義就是能在線上暢通數字渠道,讓數據、網路為人服務,以人為本,把疫情的損失降到最低。

在讓技術落地,賦能產業的過程中,又總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現實難題,包括調動資源、在供需兩端的新通路切換、用戶教育的成本等等。但是這些成本的付出,有利於把疫情造成的高額損失減小,這也是為什麼,疫情顯著加速了智能供應鏈的推廣。

而在這樣一個雙循環時代,京東的實踐還多了一層意義。通過建立起新的通路,在供需之間產生新的鏈接,本質上來說,就是在製造出一片增量市場、拉動內需——原本因為麻煩不常買花的人們,發現日常的鮮花消費也能愉快簡單,原本水產消費頻率較低的消費者,飯桌上也多了幾道魚鮮。

內循環,從不意味著在固定存量里零和搏殺,它可以在 科技 力量的推動下,做精做深,擴大邊緣,打開一片廣闊的新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京東等 科技 企業,在最艱難的時刻,「啃下最硬的骨頭」,也是一種 社會 責任和商業效益的雙贏。

B. 麗江200畝玫瑰花滯銷,你怎麼看

雲南麗江,一村莊以種植食用玫瑰花為主要經濟來源,但最近全村100多戶花農的內200畝玫瑰花滯容銷,每日損失10萬元。
一戶花農甚至燒掉5年的花苗,改種玉米,其他花農也在想盡辦法銷售或者製成乾花,盡量降低損失。
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看,鮮花這種產品實際上並不是大多數人生活的必需品,鮮花是一種點綴,生活的產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出發,我們就能夠發現大家購買鮮花最核心的關鍵節點,
就是說我家裡平時放一些鮮花在自己家裡面,會有一種比較好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鮮花消費並不是基礎的生活消費,而是處於享受類消費的重要原因。

C. 雲南養殖鮮花的鮮花園,是否已經飽和了呢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雲南的花卉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春節、情人節等節日是賣花的最佳時機,但疫情導致鮮花需求銳減,價格大幅下跌。面對鮮花銷售的困境,昆明市委網路辦公室積極聯系天貓、Zhubajie.com、Tik Tok、亞圖快捷開展電商聯動。

幫助花卉種植者減輕經濟負擔,更好地恢復生產。2月10日起,雲南省農科院花卉研究所(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中心)會同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有限公司、昆明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為花卉種植者提供花卉栽培基質、土壤、灌溉水樣免費檢測服務及營養配方建議。雲南省農科院花卉研究所秘書曲表示:「花卉產業在這個季節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為花卉種植者提供免費的檢測和營養配方咨詢服務,希望能幫助花卉種植者在下一個季節積極調整和完善。產品質量,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目前,各地已開始逐步復工復產。在曲看來,疫情過後,更多的消費者會通過買花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花市、批發市場、花店全面恢復後,下一季鮮切花價格還會上漲一段時間。對於疫情後雲南花卉產業的未來發展,曲表示:「雲南的花卉是外向型產業,所以會有更多的人關注物流,但是雲南本土消費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其實是未來可以拓展的方向。」

有網友提出:「緩解花農危機,可以延伸產業鏈,做精油和香皂長期銷售。」有網友表示:「雖然雲南種植面積大,但出口量比荷蘭少,主要是缺乏核心競爭力。」有網友認為,主要原因是物流影響大:「物流造成想買的人買不到,想賣的人賣不了。」

D. 鮮花價格大漲!直接翻四倍!「花」生了啥

隨著三八婦女節臨近,鮮花需求量大增。近日,雲南昆明的鮮花銷售商都在積極備貨,多種鮮花價格也在攀升。

在全國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昆明斗南花卉市場,鮮花交易如火如荼。銷售商告訴記者,最近玫瑰花、洋桔梗、向日葵等鮮花紛紛漲價。

雲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銷售商:備貨不多,今年因為價錢太高了,它一掉價就是80%。

那麼為什麼節假日鮮花開始漲價呢?

原因很簡單。首先,各種節假日對鮮花的需求增加,導致價格上漲。每次放假前,花店都需要提前到備貨,一般在節前15天。而且節日那天花店生意很好。如果備貨,缺貨,花店需要繼續進貨。但是由於種花的問題,產量不能及時恢復,導致花卉短缺,從而價格上漲。

其次,花有一定的保質期。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最新鮮的鮮花,很多花商會在節假日前拿到貨,會受到供需關系的影響(一般節假日花商的需求比較大),導致鮮花價格上漲。

另外,人在節假日的時候,都想買好花,表達對親人或親人的感情。但是好花的種植技術不是很先進,物以稀為貴使得「好花」的價格上漲!

這是市場供求不平衡時的一種自我調節的經濟現象。當假期到來時,人們傾向於再次購買鮮花。所以這幾天市場需求大增,花的數量不會一下子劇增。所以出現了供不應求,供大於求,價格上漲的現象。節假日過後,人們的需求大大減少,大量鮮花滯銷,供過於求,價格自然下降。

其實節假日鮮花漲價太正常了,而且,現在北方大部分市場上都是靠運輸或者大棚種植的,因為天氣剛剛回暖,所以很多地方還會更貴。

E. 雲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銷量異常火爆,為何它能成為亞洲最大的鮮花交易市場

來自荷蘭、以色列、英國等18個國家的47家花卉園藝企業和國內的400餘家花卉企業參展。本次展會在呈貢斗南設立的分會場,推出花藝冠軍錦標賽、花拍之夜、花卉展銷會、摩登鮮花生活集市等精彩活動。

東南亞是雲南花卉的傳統市場,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相互開放的產業合作,為雙方商貿活動注入新動力。隨著昆曼國際大通道打通,經過採摘、分級、修枝、包裝、拍賣等過程,雲南鮮花只需近40小時的冷鏈運輸便可抵達曼谷。本次展會期間,來自泰國的著名花藝師展示“泰國蘭花”在各種場景的應用作品,通過“花拍之夜”促進中泰友誼,共謀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

芬芳“雲花”,香飄世界。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花卉資源,呈貢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聚力“雲花”產業轉型升級,努力走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向世界春城花都邁進。

F. 雲南鮮花種類繁多的自然原因

雲南地處喜馬拉雅山東南,位於東經97°39′~106°12′和北緯21°09′~29°15′之間,北回歸線橫穿其中,地勢多樣,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在梅里雪山6740m,最低海拔在河口縣南溪河口76.4m,高低懸殊較大,存在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等多種氣候類型;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平均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因山脈多呈現蜿蜒,河流眾多,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貌和生境。由於這些特殊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極其豐富的生物種類,為花卉普遍食用現象和習慣提供了條件。
雲南食花文化的地理差異還存在以海拔高低為異的地域性差異現象,在滇南低海拔區域,食花習慣以傣味為主的酸辣味;滇中和滇西部分中等區域以煮食、炒食和腌制為主,味道大多為香辣,偶有酸辣;麗江、迪慶等滇西北高海拔區域的食花習慣較清淡,除了煮食、炒食以外,部分花卉常直接採食。

G. 雲南鮮切花滯銷,價格暴跌400%,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疫情,很多快遞無法流通,所以說貨物才會滯銷。

一,雲南鮮切花滯銷。

價格直接暴跌400%,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利潤空間,甚至是賠錢,那麼,為什麼雲南鮮花的價格會下降的如此厲害呢?導致雲南鮮花暴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當然還是因為疫情。雲南鮮花在當地的價格是非常低的,所以說他們的鮮花都是銷往全國各地的,現在因為受到疫情管控的原因,很多快遞都無法流動。特別是一些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快遞根本無法到達,所以才導致鮮花滯銷,現在花農只能減慢採摘的速度,以此來降低損失。

H. 雲南鮮花直播為什麼便宜

因為雲南有自己的花圃。

在雲南,提起鮮花,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斗南花卉市場」。它位於滇池東岸,享有"金斗南"之稱。

斗南花卉市場頗具盛名,現已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懂花的人常說:「中國每10枝鮮花,就有7枝來自斗南」。

斗南花卉市場的實力不可小覷。這里連續十多年銷售量、交易量、人流量、現金流全國第一,被稱為全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質量上乘的斗南鮮花,搭乘早班機飛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鮮花裝扮了生活,治癒了人心。

每天都有眾多遊客慕名來到斗南,大家彷彿闖入了一個「世界花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琳琅滿目的鮮切花。

各式各樣的鮮切花整齊地排列著,呈現了一幅「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多彩畫卷,撲面而來的花香氣息,讓人沉浸其中,十分享受。


鮮花是主要用於美化環境、人際交往,而且還作為一種食物來源。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顏色,有的長得很艷麗,有香味。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門植物,又稱有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學功能是結合雄性精細胞與雌性卵細胞以產生種子。這一進程始於傳粉,然後是受精,受精過後,從而形成種子並加以傳播。

對於高等植物而言,種子便是其下一代,種子又長成鮮花,又傳粉、受精,從而延續這個品種的花的生命。而且是各物種在自然界分布的主要手段。

同一植物上著生的花的組合稱為花序。廣義的鮮花卉可指一切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繁殖器官,而狹義上則單指所有的開花植物。

I. 全國多地生鮮快遞包裹停運,導致雲南鮮切花大量滯銷,商販們該如何破局

商販們需要考慮冷藏技術,通過這種方式來保存鮮花,不然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

因為新冠疫情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反彈的跡象,這也直接導致全國各地的快遞物流停運,相關訂單的商品沒有辦法正常交貨。在這樣的影響之下,鮮花生意本身非常依賴快遞物流行業,很多花農們表示自己的收入受到了嚴重影響。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是關於新冠疫情對鮮花領域的影響,新冠疫情已經導致各行各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於鮮花領域來說,來自雲南各地的鮮花市場基本上都要靠快遞物流來送貨。快遞和物流並不暢通,這也直接導致鮮花市場的銷售情況暴跌,有些花農的收入甚至已經沒有辦法維持基本的運營。

最後,商販們也可以適當考慮出口市場的業務,通過出口市場來進一步打通自己的產品銷售鏈。

熱點內容
凍干茶花粉 發布:2025-07-22 02:00:10 瀏覽:584
頭頂一朵花圖片 發布:2025-07-22 01:45:15 瀏覽:235
海棠花多少錢一顆苗 發布:2025-07-22 01:26:58 瀏覽:117
橘色玫瑰花語是什麼 發布:2025-07-22 01:25:27 瀏覽:546
七夕的卡組 發布:2025-07-22 01:24:53 瀏覽:976
一朵孤芳自賞的花只是美麗下句 發布:2025-07-22 01:16:20 瀏覽:766
北京國際花卉總部基地 發布:2025-07-22 01:14:52 瀏覽:81
野生水丁香 發布:2025-07-22 01:14:02 瀏覽:213
丁香酚暈魚 發布:2025-07-22 01:08:04 瀏覽:525
彩鉛牡丹花畫圖片大全 發布:2025-07-22 00:58:22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