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鮮花餅
㈠ 各種月餅的特點是什麼
廣式月餅
滇式月餅又稱雲腿月餅,是用雲南特產的宣威火腿,加上蜂蜜、豬油、白糖等為餡心,用昆明呈貢的紫麥麵粉為皮料烘烤而成。其表面呈金黃色或棕紅色,外有一層硬殼,油潤艷麗,千層酥皮裹著餡心。這種月餅既有香味撲鼻的火腿,又有甜中帶鹹的誘人蜜汁,入口舒適,食而不膩。
㈡ 為什麼昆明人那麼喜歡嘉華餅屋,作為一個外省人非常好奇
談到嘉華,可謂是昆明人的一種情懷。從法式長棍到家喻戶曉的蛋清餅,再到一代經典的毛毛蟲,童年離不開的刨冰,嘉華給我們帶來太多驚喜與回憶,每一道產品,都是難以忘懷的時光印記。
30載,嘉華在成長,便利也在生長。中式點心、西點麵包、蛋糕等等,餅屋廣納滇式烘焙老手藝,融合西式烘焙精華,打造多品類產品,滿足不同的喜好需求。嘉華門店如一張龐大的網,輻射在昆明的大街小巷,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讓麵包美好生活,印記幸福,贊美生命。對於生活,我們總是充滿希望,相信生活可以更美。嘉華,以麵包的形式,用味道的語言,創造屬於生活的美好元素,讓跳躍於味蕾的種種關系,與生命的經歷交融成溫馨體驗,共同怒放生活的美好。嘉華餅屋,幾代消費者信賴的烘焙品牌,30年的陪伴,從中誕生的三個品牌,成為了雲南糕點的代表。
貼心擔當 嘉華餅屋
起初, 由於條件艱苦,嘉華只能靠自行車走街串巷的售賣。自行車鈴鐺的叮咚聲,美味可口的麵包,迷人的香氣,成為那時人們對嘉華餅屋深深的記憶。1988年,嘉華餅屋的第一家門店在昆明小西門成立。
嘉華餅屋30年間一直帶著對大自然的無限尊崇,認真對待每一道天然食材,努力 探索 它們釋放天然美味的方式,為人們奉獻 健康 美味的食品。承諾分分鍾出爐,秒秒鍾新鮮,創造 健康 美味的雲南糕點。甄選最優質的食材,研發大師匠心研製,呈現最高品質的 美食 。
現在,嘉華已經根深到雲南的每一個角落,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大理,麗江....... 擁有前店後廠近80家餅屋,陪伴在每個雲南人身邊。
顏值擔當 嘉華鮮花餅
嘉華,讓傳說中的鮮花餅變為人間美味。歷經五年不斷嘗試,1991年的春天,第一款酥皮鮮花餅誕生了。又經過三年調整,在1994年,最終確定一個餅里需要三朵飽滿的玫瑰花。「嘉華鮮花餅,三朵玫瑰一個餅」的標准至此確立起來。
集雲南海拔日月精華,采凌晨三點盛開的可食用玫瑰花瓣,歷經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給你一種別致的體驗。2010年,嘉華鮮花餅在第41屆世界博覽會上一炮而紅,被全國,乃至全世界所知曉。自此鮮花餅逐漸成為雲南糕點的代名詞。
鮮花餅是一種味蕾,是一種雲南人的對家鄉的思念,是一種紐帶,情系熱愛昆明的人。有時候鮮花餅不只是一種可口的食物,它帶給你來自故鄉的思念;有時候鮮花餅不只是一種物質,它更是一種感情的寄託。
建廠早,品控嚴,愛創新。以前本地糕點品類不多,競爭也不大,他們家做的傳統糕點味道都比較穩定,用料也足,加上經常創新,上學時候吃過的水果刨冰,味道就很好。
嘉華最早也是一個小作坊,當時好像是父母帶的克大觀樓玩,印象中從老政協那個巷巷裡聞的香味克找到個糕點店,那個回餅味道么確實好吃。後來(90年代初吧)在棕樹營翠羽路和環城路交叉丁字口對的那點發現了嘉華呢經典廣告「分分鍾出爐,秒秒鍾新鮮",才發現那裡開了個店,真呢是前店後廠那種形式。記得當時每天下午3點半賣當天呢糕點,買呢人多得很。回餅是用大塑料袋裝好,5元一包,分分鍾秒完。後來開始做羊角麵包,那個味道好、口感好,引領了昆明糕點界呢潮流。後來羊角麵包緊俏,好多小作坊開始仿製,嘉華把羊角麵包做大了幾倍,推出牛角麵包,味道和羊角麵包一樣好,但銷售方式改變不再散裝而是論個賣。至此,嘉華開啟了糕點精包裝之路。現在雖然還買得到羊角麵包,換了個高大尚的名字:可頌,但是味道和口感再也回不去了。嘉華一直走創新的道路,引領昆明糕點的潮流風向標,從奶油蛋糕到水果蛋糕再到鮮奶蛋糕、芝士蛋糕,一路風光無限,希望在創新引領的同時不忘初始,保留部分昆明人喜歡的老味道。加油[蛋糕][蛋糕][蛋糕][蛋糕][蛋糕]
是一種情懷,就像吃土豆片都會買子弟一樣,還有德勝橋的豆花米線,過橋米線都是建新園和橋香園。雖然現在這些品牌的東西都和以前不一樣了,但是買的時候會記著以前那個味,所以吃的是種情懷
一般般,因為到處都開店,購買方便,順路,家門口等,味道比不上很多經典的店鋪
這是我專門詢問昆明朋友得來的回答,希望你們那個滿意,謝謝!
昆明的嘉華糕點,從商業行為上來點評,算是地方區域性企業發展比較穩的一家企業了,單論嘉華的成長歷程,就是一步一步從一個前店後廠的作坊走出來的,難得的是這么多年,看著嘉華的一步步蛻變,有欣喜,也偶爾會有失落,畢竟每次路過專修華麗的嘉華時,還是會回想起第一次在棕樹營路邊聞著香味排隊買到的回餅,怎麼那麼好吃[大笑]
後來正義路有家賣刨冰的嘉華,每周逛街必吃,再後來,嘉華糕點越來越沒有特色,又或者說,越來越為了取悅遊客購買鮮花餅的熱情而出品很多遊客會買的產品,隨著一次一次裝修升級,現在嘉華已經變成了豪華座駕里的貴婦,而不再是老昆明人熟悉的鄰家女孩,沒有了親切的價格和熟悉的味道,現在,我偶爾還會買點糕點,但是絕對不是那種發自內心喜愛找著去買的,只不過順路而已……
不過我想,如果商業模式上看,嘉華已經不需要這些本土百姓的三瓜兩棗了,我估計每年集團的主體收益,還是來源自幾個遊客集中區的鮮花餅銷售。
作為看著嘉華從「分分鍾出爐,秒秒鍾新鮮」走到今天的老昆明人,如同我剛舉的例子,我就像是看著鄰居家小丫頭,蹦蹦跳跳走過眼前,轉眼就坐在了街角豪華轎車內成了貴婦……除了默默祝福你餘生安好,連走上前握手的興趣都欠奉,從此只能路人以待了[呲牙]
寫了那麼多,最後說幾句,如果嘉華的人有路過看到的,給你們提個建議:如果市場烈火烹油的時候我也不多嘴,現在看起來 旅遊 市場和相關經濟一時間恢復有難度,不如轉變經營思路,靠幾款經典口味老糕點來深挖一下本地的經濟點,操作思路如下:
1,用本地媒體發起「尋找當年的味道」,全民徵集最受老百姓歡迎的嘉華糕點
2,用自媒體,把之前媒體徵集的嘉華糕點口味最喜歡排名前5的拿來票選前三(怎麼推爆這個有專門運營公司操作,我就不啰嗦了)
3,用媒體曝光「熱心市民」看到報上新聞,送來了自己當年收集的嘉華店最早的照片,這個新聞可以把前兩個活動推一波小高潮,前後3步要2周內運作完,然後官方宣布如果有老顧客提供嘉華當年的店鋪照片,可以到店領獎品(做好規劃,別拿幾個麵包糊弄人)
4,如果前三步都做好了,再順勢推出票選前三的糕點,注意,價格一定要親民,然後坐等大家懷舊一波流
以上就是一個初步紮根本地市場,深耕的一個方案,接下來大家都要過點苦日子,那些動輒20幾塊一塊的糕點可以適當少一些了
因為沒有更多的選擇啊,你不得不選擇。雖然他家的東西確實一般,但是,比如小區旁邊順帶買一下,方便,不過,如果有其他家,我肯定不買嘉華。。。
昆明人不一定都喜歡嘉華但是都比較信任它,嘉華作為雲南最著名的連鎖糕點店,在昆明到處都是,實行標准化管理質量穩定,雖然嘉華的東西不一定好吃還貴,但是吃著放心買了送人大家也都接受,對於圖方便或者買了送人的人肯定首先考慮買嘉華,追求口感的話我還是會選擇其他手工現烤的糕點店。就像連鎖快餐店和特色菜館各有各的愛好
㈢ 花能用來干什麼
1、用於慶祝新生或宗教洗禮
2、在社交集會或節日用作胸花或紐扣花
3、用於表達愛意或敬意
4、用於婚禮裝飾
5、用於家居裝潢
6、在告別或歡迎宴會用作紀念禮物,以寄託思念
7、用於葬禮,以表達哀思
8、用於供奉或祭拜神靈
9、西蘭花、花椰菜和洋薊等都是常見的花菜類蔬菜。
10、丁香和續隨子也可以用來提取香料
11、花亦可用於沖泡花茶,利用茶吸收異味的特點,將香花與新茶同悶,茶將香味吸收後再把乾花篩除,包括茉莉花茶、玉蘭花茶、珠蘭花茶等。
12、花也是提煉精油的重要原料,如薰衣草或玫瑰,都是常見的芳療精油,除了能散發出獨特香味外也對人體有特定功效。
(3)思念鮮花餅擴展閱讀:
文化
許多花在東西方文化中都被賦予了特定的內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少花卉都被賦予了美好的性格特徵:梅花象徵著民族之風骨,菊花象徵著文人之高潔,牡丹象徵著富人之華貴,蘭花象徵著君子之氣節。
而在西方文化中,對各種花賦予的各種象徵意義稱為花語,比如紅玫瑰象徵愛情、美麗和熱情,罌粟花象徵對死亡的悼唁,鳶尾和百合在葬禮中象徵著「復活」和「生命」等。此外,在世界上的許多文化中,花同樣是女性的象徵。
大自然無數美麗的花朵同樣激發了眾多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在中國文學中,早在《詩經》里就有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等描寫花卉的詩句。
再如陶淵明所作《飲酒》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周敦頤所作《愛蓮說》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中國古典文學中描寫花的詞句不勝枚舉。此外,許多詞牌名、曲牌名也與花有關,如《一剪梅》、《木蘭花》、《醉花陰》等。
㈣ 中秋節的月餅有哪些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節的時節食品。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在古時候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水果等祭品。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月餅作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來歷史悠久。「月餅」一詞,在現存文獻,最早收錄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發展至今,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2]
月餅在古時也稱「小餅」和「月團」,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贊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經過元明兩代,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且月餅有了「團圓」的象徵義。經清代到現代,月餅在質量、品種上都有新發展。原料、調制方法、形狀等的不同,使月餅更為豐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種。月餅不僅是別具風味的節日食品,而且成為四季常備的精美糕點,頗受人們歡迎。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並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至於月餅這個名詞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2]
㈤ 中秋節初二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初二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初二作文1
在那遙遠的一個角上,是我的家在那裡有我愛的家人和愛我的家人。
他們現在正在辛苦的勞作,在那裡的每一天,他們都沒有真正的休息一天,只有在中秋節的一天,他們才得到真真正正的休息和家人團聚,這一天馬上就要來臨了,這一天他們該期盼了多久呢?
中秋節,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一個圓圓整整的月亮在空中走著,人們在家裡的熱鬧聲,該是多麼完美的一幅畫卷。
中秋節,它來了,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我想他們應該都很高興、快樂。
在中秋節的晚上,每家每戶都會拿出柚子和月餅放在門口,然後再打爆燭,彷彿是表示讓月亮來吃,但我卻認為很高笑。
到了傍晚,我家每次都會一家人幸福地坐在一起賞月。
那月亮又圓又大,月亮裡面彷彿真的像電視劇里演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在砍樹。
正在開心的開著玩笑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月宮上的嫦娥,看見人間這般的歡喜,她肯定會觸景生情的,我不由自主的惋惜起來。
晚上的月亮特亮,組織賞完月亮之後,我們一家人又開始去和別人家打氣呼呼。
中秋節初二作文2
「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說,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亮產生了一份獨的感情。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就是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那天晚上,每個家庭里都坐滿了成員,坐滿了月亮照射下的地方,在膠潔的月亮下,一起吃月餅,一起聊天,那是個美好的團圓節。
中秋節的夜晚夕陽西下,太陽漸漸散去了他的光輝,留給大地黑暗。幾小時以後,天上照射著一道銀白色的月光,照亮了成片大地。月亮慢慢地岀來,周圍的黑雲,一時遮著月亮的一邊,一時遮著整個月亮。好像小孩子們玩捉迷藏一樣。漸漸的,月亮升到最高峰,剎那間,月亮照亮了整個世界,好像是在對大家說:中秋節快樂。
隨著月亮的光,照射著我的眼睛,在我的眼裡,彷彿看見嫦娥在月亮里,嫦娥在月亮里舞蹈著,好像在為我們感到高興。在我們的眼裡只有月亮里的嫦娥,我們陶醉在她的舞蹈中,忽然一陣清涼的風,隨著我們這邊吹來。陶醉的我們醉了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夜,彌漫著異樣的氣息;月,散發著皎潔的銀光,在這茫茫的夜空下,是我,是她,是他,笑得多麼燦爛,我吃著吃著,陶醉著……
中秋節初二作文3
說起「秋天節」大家一定知道是「中秋節」吧,中秋節在歷史十分久遠,農歷的八月十五,這個家喻戶曉的節日。
前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我在平遙出差的媽媽從平遙回來了,中午還在奶奶家吃了團圓飯。中秋節當然少不了月餅,奶奶也做了許多月餅,我家的月餅堆得像座小山,在那五彩斑斕的盒子里,裝著各種各樣的月餅,雖然這只是買的月餅,可也包含我們對幾千年前的文化而尊重。我也去姥姥家團圓,真是好啊!
中秋肯定不是開始就有的,他與別的節日大同小異,都是慢慢形成的,古代祭月的時間由於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日也就漸漸形成了。中秋節現在不是十分廣泛么?原來中秋節是從宋朝盛行的,到明清時,他都已經和元旦齊名了,現在都已經成了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了。眾多的詩人也都寫了中秋節的亮美,借景抒情,八月十五的月亮那麼圓,好似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月亮像銀盤掛在空中,「又疑遙台鏡,飛在青雲端」真是不錯,月亮那麼美,中秋節也那麼令人喜愛,有許多傳說也就脫穎而出,嫦娥奔月、吳剛砍桂……故事令人回味,同時也表示了古人對中秋節的喜愛。
中秋不僅要賞月、吃月餅,也要賞桂花、猜燈謎等多種多樣的習俗在中秋節讓人矚目。中秋節不僅有趣無窮,而且讓我們知到了團聚的快樂與中秋節的由來。我愛你,中秋節。
中秋節初二作文4
許多節日都洋溢著歡樂喜慶、闔家團圓的氣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如果要我用四個字來形容一下這個節日,那就真的是無聊至極了!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每年的這一天,各個家庭都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吃香噴噴的月餅,在浩瀚無垠的天空下一起聊聊天,賞賞月。
也許每個家庭都已經到齊了吧,你看人家多熱鬧呀!而我家卻是冷冷清清,我爸爸因為工作忙,不能跟我們一起過個完美的中秋節。於是,我和妹妹只好吃完飯,早早地跑到了天台上去賞月。
燈光朦朧,許多小孩拿著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燈籠在路上開心地走著。而我爸爸沒有到來,我對這個「玩」感到十分無趣。你瞧,月亮害羞地用那薄薄的輕紗遮擋那潔白明亮的臉龐,你們催促了很久很久,它才掀開那輕紗,這時你才欣賞到那仙女一般美麗動人的臉龐。
「姐姐,那就是圓盤嗎?」妹妹好奇地問。我心想:「這也許就是小孩子單純的一面吧,真好哄。」「嗯。」我輕輕地回答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妹妹不知不覺地吟起了詩,而我也鼓起了掌誇道:「好詩,厲害啊!」不一會兒,我們倆便開始了吟詩比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這樣我們一邊吟詩,一邊拿著叉子吃著各式各樣的月餅。其中我偏愛鮮花餅,甜甜蜜蜜的,十分可口。「嗯,真好吃。」妹妹也十分滿足說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神情,漸漸地,妹妹已經睜不開眼睛,趴在我腿上慢慢睡著了。
時間一眨眼,一晃就過去了,冷清之夜,我凝望天上的月亮不禁嘆道:「真是一個無聊又充實的中秋節啊!」
中秋節初二作文5
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就會明白我想要說什麼了。對呀,今天是中秋佳節。我感到無比的興奮,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電視、媒體、網路等的熱點都是「中秋」,而且國家規定中秋節放假一天,加上星期六星期天,今年就有三天假。今兒一早我便起來了,看見桌上放了好多月餅,哦!原來是媽媽剛才從超市裡買的。我「咚咚咚」地跑下樓拿了一個豆沙的吃起來。一邊吃一邊想起了中秋節的傳說:從前,有一個女子叫嫦娥,她的丈夫後羿有兩顆仙丹,吃了可以上天。有一天,嫦娥趁後羿不在,偷吃了那兩顆仙丹,於是飄了起來,後羿回來見嫦娥已向月宮飄去,悲痛不已。嫦娥在天上成了仙,住在了廣寒宮,還有一隻兔子相陪。多美的傳說啊,後來人們發現嫦娥成仙之日(即八月十五日)這天的月亮特別圓,於是人們為紀念這一天,把餅兒做成如月亮一樣圓的點心,叫月餅,象徵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這個風俗一直保存至今。「小讒貓,這么急著吃啊!」媽媽把我拉回現實中,「今天去外婆家吃晚飯,還要給表妹帶去!」
不知不覺中已是下午4:30了,我們都來到了外婆家。一張大圓桌已坐滿,外婆說:「這才是團團圓圓嘛!」我伸頭一看,哇!菜還真多哩!有魚、雞、臘豬腳。待菜都上齊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晚上,幾位長輩還有幾個小孩子相繼來到我家,媽媽端出了幾盤水果和瓜子。我們一大家子一邊看著中秋晚會,一邊說笑著,笑聲回盪在屋內,多麼美妙......
中秋節初二作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大家都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慶祝中秋。高興,是因為自己遠方的親屬要回來過節吧!真的好羨慕他們,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過中秋,訴說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千言萬語。孩子們可以快樂地玩耍,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
這一刻,我彷彿感受到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境。對至親至愛萬般的思念,在中秋佳節更為強烈。回想多年前與家人們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月餅,賞月亮,彷彿已經是幾個世紀前的事情了。今年的此刻,滿滿的一大盤月餅只有我一個人獨自享用,那輪皎潔的明月,也不再有人在身邊陪伴我共同欣賞了。明月似乎有了小小的一個缺口,不再是當初的皎潔美麗,月餅似乎也沒有當年那麼香甜可口了,伴隨著陣陣苦澀,直沁入我的內心。
支離破碎的現實,難道連傳統的中秋節日也無法挽回了嗎?一個人的中秋,真的叫團圓嗎?時鍾依然還在不停地走,它一次次地告訴我,那想像的場景早已成為美好的回憶了。我多次想捉住這回憶,但是鐵一般的事實無情地否定了我這個想法。美好的中秋,黃金的中秋,痛苦的中秋,哀傷的中秋,都只能由我一個人來靜靜度過了吧。
低下頭來,細細默數一滴滴酸楚的淚水。
平頂山十六中初二:楊凇
中秋節初二作文7
說起中秋,我們總是最先想起月餅和中秋圓月,月亮一直和我們相伴,然而我們平時卻很少注意到懸掛於頭上的月亮,只有在中秋佳節的時候才會去看一眼圓月,和家裡人一起賞月吃月餅。
家裡人因為各種工作學習的關系,彼此在一起賞月的日子並不是很多,有的時候是我在家,而爸爸不在家,有時候是媽媽在家,我和爸爸不在家。有時候覺得覺得很遺憾,連一家人在一起度過一個團圓夜的時間都沒有,月亮啊月亮,都說月圓之夜人團圓,為什麼人不圓?
盼望了很久,去年的中秋節我終於了卻了這樁心事。中秋夜的那一天,我們一家難得聚在了一起,全家興致勃勃地帶著水果零食去樓頂賞月。雖然,皎潔的月光很美,可能是月光的原因,感覺所有的一切都反射出淡淡的冷光,四周安靜極了,一家人望著月亮都不想說話,冷冷清清地感覺到缺少什麼,吃東西也感覺沒滋味,我想大概缺少的一份熱鬧,「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陶醉的唱起了歌,爸爸媽媽被我感染,也跟著我緩緩唱了起來,爸爸更是拿出了自己許久不曾用的手風琴,一家跟著爸爸的節奏一起唱。
弟弟更是來了興致,朗誦了自己在學校學的古詩。「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我和媽媽也不甘示弱,紛紛朗誦起古詩來……
夜深了,一家人賞月的時光結束了,盡管月餅沒有吃多少,但是中秋圓月下留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期待今年的中秋節圓月早點出現,當明月照亮大地的那一刻,我們一家人一定很溫馨地望著月亮,在"明月幾時有"的千古詩句中享受傳統。
中秋節初二作文8
或許很多年後,我都將記起這個晚上。青石板上的月光,將永遠在我的記憶里留存。默默發香。至於那晚的月亮,我現在沒有一點點的印象。只是當初那份看月亮的心境,我將永遠不能忘懷。有一部分可能是因為時光的淬煉,是的,我們生活的美好,在如今的記憶里能夠永遠的吟頌。能永遠歌唱。
那毫無意外是個八月十五的晚上,前幾天放學的歡樂還在我的心中游盪。薄餅的香味至今還在我的口中滌盪。偶爾想想,那就是幸福的味道!你就是我心中的嚮往。一家人先是歡歡樂樂的做好了飯菜,把飯菜放在外坡的大石壩上的桌上。石凳上至今還有我的笑聲。我和姐姐互強飯菜好像還是昨天。爸爸媽媽叔叔伯伯都歡聚一堂。婆婆坐在主位置上。我們一家人開心的八月十五中秋飯就這樣開始了 那時候就在外邊吃飯。離了電視,離了隔壁的喧囂,我們就像隔離在桃園仙境的陶淵明一般。安安心心,快快樂樂的享受著現實的屬於我們孩子的美好。我還記得當初中秋節家裡面一堆的果凍就放在桌子上供我們哄搶。那時候的快樂,心中比不上。現在我偶爾吃吃果凍,也被我媽笑著打鬧。
似乎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但是隔到了現在,所有所有的我渴望的都在那個夜晚。終於吃完了飯,拿著餅走到大石壩上。看向竹林遠處的月亮。
開始的半月,有芽兒的感覺,和山楂的味道。
慢慢的變圓,有點像我手中的月餅。
我慢慢的咬開,到是幸福的味道。
中秋節初二作文9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全家人歡聚在一起的日子。中國有句俗語,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的時候,獨自在異鄉的人,會更加地思念家鄉以及親人。
中秋節有很多傳統以及習俗。在那天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那天的月亮又大又圓。月餅也象徵了一家人團團圓圓。晚上,大家會一起吃一頓大餐。在飯桌上,每個人會講述一下自己最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也會送出自己給別人的祝福以及期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的中秋節,媽媽把姥爺接到我們家裡過的。晚飯前,所有的親戚都來看望姥爺了,都給姥爺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禮物。有人提議拍一張全家福,因為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不容易。這個大家庭一共有七個小家庭,七個小家庭中的表哥表姐又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那天姥爺特別開心,因為舅舅家的表哥也抱著自己的孩子來了。四代人湊在一起,拍了全家福。這是一張多麼珍貴的照片,多麼珍貴的記憶啊。這張照片一直掛著客廳里。
今年的中秋節還沒有到。我一直在期盼著中秋。因為那一天可以見到平時因為工作忙碌奔波而見不到的人。大家聚在一起,談談現在,展望一下將來,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中秋節初二作文10
農歷八月15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因此在外地打工的人們都會趕回家裡與親人團聚。我的爸爸也一樣,無論有多忙,都會回到家裡與我們團聚。而我最期盼的是,中秋夜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月餅賞著月,這一刻別提有多幸福了!
其次,博餅是閩南地區中秋期間最受歡迎的一項活動,每到這個時候,到處都能聽到清脆的骰子聲,我們小區也不例外。今天我也去參加了小區組織的博餅活動,只見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禮品,十分誘人。走在路上,抬頭仰望星空,一輪皓月高高懸掛,在月亮的照耀下,每件禮品都顯得異常珍貴。
很快,博餅便開始了,我們其中一個人拿起兩個骰子,決出誰先投。輪到我博餅的時候,我抓起骰子,將骰子捧在手心搖一搖,然後祈禱自己有個好運氣,隨後雙手一松,只見六個正方體骰子在紅色的大碗里舞動著,旋轉,跳躍,碰撞終於停了下來,我一看,以為是一秀,頓時失望至極。突然,人群中出現了一個聲音:「對堂!」我便仔細數了數1、2、3、4、5、6!真的是對堂。一陣陣驚呼聲涌來,我欣喜若狂,得到了媽媽夢寐以求的獎品——煎鍋,媽媽也高興的手舞足蹈,興奮不已。
盡管後面幾次表現不盡人意,但是我們也博到了很多獎品,非常滿足,因為我博到了媽媽最想要的東西。
雖然這個中秋節很愉快,但只可惜爺爺沒有與我們團聚,讓我甚是想念,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初二作文11
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在夏歷八月十五那天。正由於那天是秋季的正中,得名中秋節。
說到中秋節呀,尚有一個瑰麗的傳說呢!相傳在八月十五那天,嫦娥由於偷吃了仙葯,卻不知那葯不能多吃。一時之貪使他飛向了清涼的月宮。月宮里什麼人都沒有,唯有一隻玉兔陪伴她閣下。當人們看到玉輪上那並犯科則的圖畫時,便想著那是瑰麗的嫦娥仙子和玉兔在玩耍。也正由於這點,古時辰的婦女們在中秋節的晚上設案供奉瓜果和糕點,還要虔敬祭拜,以求本身芳華永駐。
在老家,中秋節此日尚有賞月呢!早早地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便都出來賞月了。玉輪就像首次登台演出的小女人一樣逐步升起,怕羞膽寒,皎潔如玉。玉輪上的圖畫像小孩子信筆塗鴉,又像人人的奇書異畫,讓人捉摸不透。你看,從這個角度看上去是很像山丘;然則換個角度再看,又像一片茂密的小樹林。雪白的玉輪灑落在大地上,統統都是那麼安靜。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並吟誦了《水調歌頭》中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爸爸媽媽都誇我朗讀程度進步了不少。
賞了月,還要吃月餅呢!打開那油膩的包裝紙,看到的即是一個金黃的月餅了。這月餅外皮酥脆,內里的豆沙餡卻是松軟適口,好吃極了。她摸進卧室,拿出准備好的月餅——伯父送給他的。姐夫也送來幾個高級月餅,爸、媽、姐、姐夫、外婆和我在這銀光下品嘗著月餅的甜美,同時也品嘗著團圓的氣息。他們又在談起以前的事來,我在旁邊有滋有味的聽著,一盆子水果、乾果不一會就全沒了,微微的談話聲把風都送回了被窩,姐姐他們也該回家了。外婆目送他們下了坡。
那圓圓的玉輪也請托著人們盼願團聚的空想,因此身在異鄉的你必然要回家哦!
中秋節初二作文12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今晚的月亮真美啊!月亮圓圓的臉,像極了我可愛的小弟弟。月亮看見很多人看她,像小娃娃一樣害羞地把身子慢慢地藏到雲媽媽身後。雲媽媽看見了,說:「不要害羞,你出去玩一下吧,還有好多小朋友在望著你等著你。」月亮娃娃經過雲媽媽的再三勸說,終於一點一點地從雲媽媽身後探出頭來,露出歡喜的笑臉,那麼天真,那麼可愛。我們又歡呼起來!誰知,在我們的歡呼聲中,月亮娃娃又害羞了,半邊臉兒露出來,半邊臉兒又隱藏在雲媽媽身後。
我焦急地望啊望,盼啊盼……過了很久很久,已是深夜了,奇怪的是月亮還像娃娃一樣害羞,躲在雲媽媽身後不肯出來呢!
中秋節初二作文13
中秋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見公公、婆婆在忙碌著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在往盤子里放水果有蘋果、梨子、桔子、柿子、葡萄、桃子、菠蘿還有像刺蝟一樣的我也說不上名兒這些水裡看了真讓人垂涎欲滴呀!放完水果再放香爐並插上香。
到了中午公公雙手輕輕地抱著一個像寶塔的東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大門口前的水泥地上用火把這東西點燃過了一會兒等公公幹完後我問公公:「公公這是什麼東西?」公公點起一支煙說:「這叫九層香是為了出門不遭受風雨!」我聽了點了點頭。
終於到了晚上一輪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羽毛般的輕雲美妙極了。吃團圓飯了啊!這么多好菜!全是為了遠到而來的舅公公准備的。吃完團飯我們看了中秋晚會看完中秋晚會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問婆婆:「婆婆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吃嗎?放到那兒等壞呀!」婆婆笑著說:「小傻瓜這些水果是為了敬月亮公公的不是用來自己吃的我們要讓月亮公公的不是用來自己吃的我們要讓月亮公公吃飽出門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點著頭。
到賞月的時間了我們大家各自搬了張椅子來到大院子里坐下。大人們在談論著我看著圓圓的月亮想:「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豐富的想像。嫦娥偷吃仙葯從此寂寞地住在廣寒宮內吳剛被罰永遠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兒在廣寒里為嫦娥搗葯……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豆那可愛的小白兔兒呀!但都不可能成為現實……」這時媽媽吟起了蘇軾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吃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關於月亮的傳說……
夜深了溫柔的月光灑滿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層銀紗。房屋、樹木都睡了它們像睡在無比寬大的「搖籃」里。我也睡覺了銀色的月光把我的房間照亮了
圓圓的月亮伴著我進入了圓圓的夢。
中秋節初二作文14
初二的生活,忙忙碌碌。在上課與下課的鈴聲中,人的思想與感官也開始漸漸麻木。不知不覺間,本是月牙兒彎彎掛天穹,卻已愈走愈圓照地光。啊,八月,中秋節該來了。
不知從中秋節前的多少天開始,我們的心中便有了期盼,有了念想,期盼著那一個美妙的時刻早日到來,念想著快點放假好與家人團聚。
於是乎每天清晨五點半醒來,便會下意識地望望窗外還略顯空洞幽暗的天穹,那好似缺了一角的白玉盤何時才能圓滿,看那星星光輝燦爛,那本該屬於你的輝煌還不爭取嗎?
而夜晚漸深,十多點放學的我們,更是把抬頭仰望當成了習慣。看著天際上星星一顆顆增多,一顆顆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一顆顆開始放射自己絢麗迷人的光彩。而月牙兒你為何獨自隱藏在幕後,躲躲閃閃在雲後飄移,好似一位正要出嫁的新娘怕見眾人。啊,你也知道不久後便是你的節日,所以是想在那十五的夜晚給我們一個驚喜吧!
可是,中秋節前,我們的生活卻照舊是忙碌的。只是一絲絲殷實的期盼讓那時光的腳步偶爾變慢。但初三學生的腳步卻不會因此而停止,青春的腳步更不會因此而停滯減緩片刻。該完成的作業,還是要完成,該讀背的單詞和課文,還是要讀背。盡管如此,我們的生活還不算太悲涼,好歹有的期盼,終會有團圓的時刻,到那時就可以盡情享受家人的濃濃愛意。而那些漂泊天涯的孤獨遊子,他們卻只能對月思空,把酒言愁愁更愁。
中秋前夕,雖人微技拙,也禁不住要吟道:明月悠悠照地光,空懷愁思空無意。吾等今朝多奮戰,霜潔瑩瑩把家歡。
中秋節初二作文15
今天是中秋節,我特別高興。晚上,我們來到南湖廣場,這里人山人海,燈火輝煌。我和爸爸找到了一塊空地,鋪好了布,然後再把月餅和水果放好,我抬頭向上看,啊!月亮掛上了樹梢。
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一點也不錯。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急匆匆地趕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屢一屢輕煙似的的白雲向上升。一剎那,月兒的顏色變淺了,淺了,變白了,白了。它高傲地掛在碧藍的天宇,像一個玉盤反射出道道光芒。
我坐在布上吃著美味可口的月餅,想到了很多很多……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裡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嘩!那裡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裡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著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著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遊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里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遊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後面。
㈥ 月餅的種類
京式、廣式、衢式、蘇式、台式、滇式、晉式、港式、徽式、潮式等等。廣式月餅的主要特點是重油,皮薄、餡多、香甜。京式月餅其主要特點是甜度及皮餡比適中,外形精美,皮薄酥軟,層次分明。
從餡心講,有桂花月餅、梅干月餅、五仁、豆沙、玫瑰、蓮蓉、冰糖、白果、肉鬆、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從造型上又有光面與花邊之分。
廣式月餅:就是市面上最最常見的一種月餅,以蓮蓉蛋月和伍仁月餅為代表。蘇式月餅:蘇式月餅看起來有點像蛋黃酥,雖重油但是不膩,香酥鬆脆,主要以鮮肉月餅為代表。
衢式月餅:以芝麻皮為主,酥香脆爽,外皮有點像芝麻餅。滇式月餅:皮酥餡美,甜咸適中,色澤澄黃,油而不膩。徽式月餅:小巧玲瓏,潔白如玉,皮酥餡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