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前鮮花圖
⑴ 關鍵語句在小學幾年級出現
一、語文要素解讀及目標確定
《鄉下人家》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除古詩外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寫景文。作者陳醉雲抓住鄉村真實的植物、動物和人們的生活場景進行描寫,描繪了屋前瓜架、門前鮮花、屋後竹筍、雞鴨成群、門前晚餐、月夜蟲鳴六幅鄉村生活畫面,最後由衷感慨「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顯然,本課的關鍵語句是最後這個總結句,表達的是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四年級的學生對「關鍵語句」並不陌生,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學過「藉助關鍵詞句理解一段話」,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學過「藉助關鍵詞句概括一段話」。但「藉助關鍵語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是第一次接觸。本課還要求「積累描寫生動形象的句子」和「用一段話寫寫自己眼裡的鄉村景緻」。教學時,須把這些內容與要求有機整合。
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前提是能走進文字描繪的圖景,真切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間的情感。為此,教師教學時還應先引導學生抓住重要語句,通過多形式朗讀展開想像、調動學生相似的生活經驗輔助想像、對比事物展開想像等,從不同的圖景中感受鄉村景緻的獨特、迷人,從而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方式,遷移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鄉下人家的思想感情。
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把根據單元語文核心要素分解確定的目標稱為「發展性教學目標」,其他需要落實的目標稱為「基礎性目標」。基於以上理解,本課「基礎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確定如下:
1.基礎性目標
(1)藉助預習單,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構、芍、朴、附、搗、繪」等生字,理解「攀上、率領、倘若、搗衣」等詞語的意思,會寫「率、序」等15個常用字。
(2)理解並積累課文中生動形象的句子。
2.發展性目標
(1)認識什麼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學會區分思想感情與文章主要內容。
(2)能找出課文中的關鍵語句,並抓住關鍵語句感受鄉村獨有的景物和畫面,初步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恬靜和獨特迷人及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
(3)聯系生活,用一段話寫一寫自己眼中的鄉村景緻,表達自己對鄉村生活的感情。
二、教學設計及思考
本課教學可以分成以下四大板塊。
第—板塊,檢查預習,緊扣關鍵語句感知景物。
教師可採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出示—些具有鄉村特色的圖畫,配上舒緩的輕音樂,讓學生想一想在哪裡可以看到這樣的景緻,喚起生活的記憶,推開對鄉村生活的嚮往之門。藉助預習單的反饋,讀准「芍葯、樸素、附上、繪成、紡織、攀上、率領、倘若、搗衣、秕皆」等詞語,識記「率、朴、素」等生字。課文能讀正確後,再找出文中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關鍵語句——「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讀一讀,想一想: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里,都有哪些景物和人物的活動?請學生圈出來後進行整理歸納:課文中寫到的瓜、花、竹都是植物,雞、鴨是家禽,吃飯、睡覺是生活場景。原來作者在選擇素材時,既考慮到了具有鄉下特色的景物和活動,又有—定的分類。最後請學生結合景物和活動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先總後分地說,也可先分後總地說。
第二板塊,再讀課文,藉助關鍵語句明晰畫面。
這一板塊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教學時,可借著問題「這么多獨特、迷人的景物和活動,構成了鄉下人家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課文都寫到了哪些畫面呢」,請學生再次走進課文,欣賞文字帶來的一幅幅鄉村美景圖。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如何讀出畫面,並用簡潔凝練的文字來表達,是需要學習的。怎麼學?可先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根據文字再現畫面,讀完後,說一說自己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比如有學生說:「我彷彿看到了門前的瓜架上爬滿了細長的藤蔓,綠色的葉子在隨風飄動。一個個青的、紅的瓜,像小鈴鐺一樣跟著搖擺,有趣極了!」再讓學生抓住「屋前」「瓜架」等關鍵詞給這幅畫面取名—屋前瓜架圖。有了這樣的示範後,學生的遷移運用就有了基礎,就可以學著把後面文字讀成畫面,再給每一幅畫取—個自己喜歡的名字:門前鮮花圖、屋後竹筍圖、雞鴨成群圖、門前晚餐圖、月夜蟲鳴圖等。課文變成了一幅幅可以感知的具體畫面。
第三板塊,品悟語言,藉助關鍵語句體會思想感情。
這一板塊是本課教學的核心板塊。本課的關鍵語句是「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但是在這一關鍵語句中,「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獨特」「迷人」都是概括性詞語,在課文描繪的每一幅畫面上的具體形象各不相同。學生只有對「這一畫面」的獨特、迷人有所體悟,產生親近喜愛之感,才能產生共情,體會到作者對鄉下人家生活的喜愛和嚮往。
這一重點板塊,可以分步驟分層次展開教學。
第一步,示範學習「屋前瓜架圖」,抓蘊含作者情感的語句體會思想感情。因為有了第二板塊的「把文字讀成畫面」的練習,學生已讀懂課文的內容。讀不懂的,是蘊含著作者情感的語句。「屋前瓜架圖」,作者的情感重點蘊藏在「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一句中。「裝飾」在課文中的意思,是指「起修飾美化作用的物品」,「風趣」是「風味情趣」。這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起到什麼美化作用,又有何風味情趣?顯然,學生在前面的閱讀中是不會去深入研究、仔細琢磨的,對作者與鄉下人家那份熱愛之情的體悟,也不夠真切與深入,恰如輕風拂水,不能激起波瀾。
因而,教學中需要把此句的理解進行具象鋪排,讓學生走進這一圖景的深處,走進這一畫面的不同季節,看到畫面帶來的那些細節美和變化美。可請三位學生到講台上,想像自己的家在鄉下,一號學生家的屋前有一架絲瓜,二號學生家的屋前有一對石獅子,三號學生家屋前有—根旗桿。教師按季節轉換提示,請三位學生想像,一年四季各自家屋前的景色是怎樣的。如教師提示「春天來了,你們三家的門前是怎樣的景色」,一號學生家門前的絲瓜藤開始往架子上爬了,嫩嫩的絲瓜葉在風中搖擺著,像許多隻小手在歡迎來做客的朋友;而二號學生家門前的石獅子兀自蹲著;三號學生家門前的大旗桿兀自立著。教師再提示:「夏天來了,你們三家的門前又是怎樣的景色?秋天呢?冬天呢?」在具象鋪排中,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瓜架因四季變化而變化,自然又別有風趣,而石獅子和大旗桿一成不變,了無生趣。這樣就對「屋前瓜架圖」的「獨特、迷人有了感悟,對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能初步體會了。 第二步,基於文字、深入文字去體驗後,學生對什麼是「課文內容」,什麼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了認知和了解。再請他們來判斷,下面的兩句話,哪一句是在描寫「屋前瓜架圖」的內容,即「課文內容」,哪一句是「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1)青的、紅的瓜襯著長長的藤和綠綠的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
(2)由青的、紅的瓜襯著長長的藤和綠綠的葉構成的這道別有風趣的裝飾,令人喜愛。
顯然,第一句是描繪的畫面;第二句「令人喜愛」直接表達了思想感情。在討論交流中明晰,抓住關鍵語句進行對比,展開想像,就能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第三步,走進其他圖景,多角度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課文里描繪的每一幅畫面,都可以從那些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著手,通過展開想像、聯結生活等方法,感受鄉下人家景緻的「獨特、迷人」。如:
「門前鮮花圖」抓住花名間的逗號和「依著時令」等詞語,感受農家門前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的美景,體會作者的歡喜之情。
「屋後竹筍圖」抓住表示顏色的詞和「常常、許多、成群、探出頭」等詞語,感受竹、筍旺盛的生命力,體會作者的歡欣喜悅之情。
「雞鴨成群圖」抓住「肯定、率領、大踏步、游戲、從不吃驚」等詞語,感受雞鴨生活的自由自在和彼此信任,體會作者對鄉下自由、淳樸生活的嚮往之情。
「門前晚餐圖」「月夜蟲鳴圖」則可抓住「常常、天高地闊、賽過催眠曲、甜甜蜜蜜」等詞語,感受鄉下人家的自然、和諧,體會作者對鄉下生活的無限嚮往之情。
第四步,選擇,在表達課文思想感情的句子後面打上鉤。在選擇過程中,進一步區分「課文內容」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之間的差異。
(1)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歸巢的鳥兒和天高地闊吃晚飯的人兒,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2)「我」多想生活在鄉下,去領略這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以上兩個句子,第二句直接表達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嚮往和熱愛之情,第—句寫出的是具體內容。
第五步,回扣全文,小結體會。抓住全文的關鍵語句,結合前面的畫面,請學生說說自己從「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中體會到的課文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四板塊,遷移運用,寫能表達思想感情的一段話。
請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緊扣關鍵語句「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引導思考:你發現作者都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時候和季節?發現寫法秘密:作者是抓住鄉下人家的「春、夏、秋」和「白天、傍晚、夜間」這些不同季節不同的時間來寫的。那在你眼裡,鄉村景緻又是怎樣的?請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形式,用—段話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鄉村景緻。可先請學生想一想,自己對鄉下人家印象最深的景緻是什麼;再品一品,自己對這一景緻的感情又是怎樣的;然後寫一寫,學習課文中某一幅圖的寫法,試著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處景緻,要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最後評一評,改一改,同桌交流,互相評議,根據同學意見和建議修改所寫內容。
當然,雖然教學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但生字書寫等基礎性教學目標還是要落實到位的。如本課的15個生字,就可分組書寫練習。「構、飾、蹲、例、踏、倘、繪、諧、眠」等左右結構的字可以歸為一組。其中「蹲」字筆畫較多,「酋」中的「短橫」容易遺漏,可引導學生先書空,再自主書寫,「構」的右半部分容易與「勺」混淆,可作講解區分。「率、覓、聳、寄」等上下結構的字可以歸為一組,其中「率」字筆順易出錯,強調「點、橫」之後先寫中間的「絞絲」,再寫兩邊。總之,基礎性教學目標的落實,也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保證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⑵ 求美麗鮮花圖片!
⑶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花
炮仗花
俗名:黃金珊瑚
栽培難度:容易。光照喜光向陽,土質有機質砂質,通風良好。
可用大盆栽植,置於花棚、花架、茶座、露天餐廳、庭院門首等處,作頂面及周圍的綠化,景色殊佳;也宜地植作花牆,覆蓋土坡、石山,或用於高層建築的陽台作垂直或鋪地綠化,顯示富麗堂皇,是華南地區重要的攀援花木。矮化品種,可盤曲成圖案形,作盆花栽培。
【葯用價值】
「性味歸經」
花:甘,平。
莖、葉:苦、微澀,平。
「功能主治」
花:潤肺止咳。
莖、葉:清熱,利咽喉。
用於肺結核,咳嗽,咽喉腫痛,肝炎,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
0.5~1兩,或研粉,每次1錢,溫開水送服。
⑷ 課文鄉下人家描寫了哪些生活場景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描寫了生活場景有:屋前搭瓜架、門前種鮮花、屋後春筍冒、院中雞覓食、河裡鴨戲水、門前吃晚飯、月夜曲催眠。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全文一共7個自然段,前6個自然段寫景,最後一個自然段抒情,描繪了鄉下獨特、迷人的風景。
文章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朴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4)屋前鮮花圖擴展閱讀
寫作手法
本文在語言上一個最大的特色是景物的擬人化描寫,關鍵詞在於每種景物描寫所使用的動詞。
第1自然段寫的是「種瓜」,有兩個特點,一是瓜藤的動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作者用了一個「攀」,一個「爬」,寫出藤的生命力。二是瓜的色彩「青的、紅的瓜……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作者極為重視寫景時點彩的搭配。
第2自然段寫種花、種竹。作者例舉了四種花——芍葯、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時令」即季節情的時間,「順序」在這兒當動詞用,是「順著一定的序」的意思。寫竹「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的「探」字把「新生的竹筍」寫活了,顯得羞澀,膽怯,同時又充滿渴望。
第3自然段寫養雞,「率領」把母雞寫活了,寫出了母雞的那種責任感,也寫出了小雞的幼小,需要母雞的照顧。再如,寫公雞的「大踏步地走來走去」公雞那種驕傲躍然紙上。
第4自然段寫養鴨,「游戲水中」,即在水中游戲之意,把鴨子的悠閑自在表現出來。「它們也從不吃驚」中的「從不吃驚」,表現出動物與人、自然與人的和諧。
第5自然段寫得是傍晚吃飯的情景,「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空成鄉下人家餐廳的天花板,大地成了鄉下人家餐廳的地板,鄉下人家與自然溶於了一體。
第6自然段寫鄉村的夜景,主要寫了紡織娘的聲音,作者用了「唱起歌來」、「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把紡織娘的鳴聲比作了很美的音樂。同時又很自然地帶出了「辛苦一天的人們」在這美好的「音樂」中進入了夢鄉。
⑸ 小學四年級下冊第21課的每個自然段描寫了什麼生活場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瓜架圖,第二自然段四季鮮花圖·雨後春筍圖,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雞鴨覓食圖,第五自然段門前晚餐圖,第六自然段秋夜夢甜圖。
⑹ 鄉下人家描寫了哪幾幅畫面
鄉下人家描寫了瓜藤攀檐圖、鮮花綻放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六幅畫面。文章鄉下人家的風景和生活給人最大感受是自然、和諧。
自然是指鄉下人家房前屋後的裝飾是農家生活的體現,所有的自然景物都是那樣淳樸,毫無人工雕琢之感。「和諧」是指人與景相融合,意境和諧,突出了一種和美的生活。
簡介
《鄉下人家》的作者是陳醉雲,原名陳英儒,中國著名書法家。小時候深受祖父陳紹典毛筆書法的熏陶。1962年移居美國,定居舊金山。他不僅是一位現代書法的拓荒者,也是一位堅強勇敢的現代詩人。其主要作品有《寒星集》《愛的樂章》《醉雲集》等。
《鄉下人家》課文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朴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⑺ 鄉下人家的課堂筆記
本文通過對一幅幅自然質朴,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的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朴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下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第一段是屋前瓜藤圖,第二段是門前鮮花圖,第三段時除磷機群圖,第四段是門前晚餐圖。
鄉下人家原文
作者:陶凱月
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但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兒株花,芍葯、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在屋後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
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只的。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鳴,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他們的屋後倘若有一條小河,那麼在石橋旁邊。在綠樹陰下,會見到一群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家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裡,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⑻ 屋前瓜架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門前吃飯圖,月黑睡夢圖
1.瓜藤攀檐圖:鄉下人家,總愛在房前屋後種點瓜果,搭些瓜架,碧綠的藤蔓順著棚架爬上屋檐,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紅綠相間,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瓜藤攀檐圖。2、鮮花綻放圖:門前栽種各色的花,這些花依著時令順時開放,奼紫嫣紅,爭相鬥艷,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宛若一派獨特的鮮花綻放圖。3、雨後春筍圖:屋後勁竹,綠葉青竿,濃蔭蔽日;更可貴的是幾場春雨過後,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形成生機勃勃的雨後春筍圖。4、雞鴨覓食圖:房前屋後,會有成群的雞雛跟在雞媽媽身後四處覓食,還有那驕傲的雄雞耀武揚威的走來走去的;石橋旁邊,綠樹陰下,還會看到三三兩兩成群的鴨鵝在水中嬉戲、尋食;這些構成了妙趣橫生的雞鴨覓食圖。5、院落晚餐圖:夏天的傍晚,農人在門前的樹陰下邊吃飯,邊閑話家常,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院落晚餐圖。6、月色睡夢圖:秋夜,月明人靜,辛勞了一天的人們夜裡伴著紡織娘美妙的歌聲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勾畫了一幅優美的月色睡夢圖。
⑼ 鄉下人家課文里有幾幅圖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描繪了7幅圖,分別是: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後春筍內圖、容群雞覓食圖、鴨群禧戲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課文主要講了鄉下人家總愛在屋前、屋後種瓜、養花、種筍、養雞、養鴨;鄉下夏天的傍晚非常和諧,秋天的夜晚非常恬靜。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9)屋前鮮花圖擴展閱讀
《鄉下人家》全文總共7段:
第1、2自然段寫鄉下人家屋前色彩斑斕的瓜架、鮮花,以及屋後的青竹和鮮筍;
第3、4自然段寫鄉下人家房前屋後自由覓食的雞鴨;
第5、6自然段寫鄉下人家夏天傍晚和秋天夜裡的美好景象;第7自然段寫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都有獨特、迷人的風景。
作者利用分——總的結構,為讀者描繪了五幅農家房前屋後的獨特風景圖,然後總結:「鄉下人家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其實還有「鄉下人家還有許多獨特的風景,等待你去發現、敘寫」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