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花店
1. 俄羅斯有什麼好玩的嗎
方塊好玩(手動滑稽)
2. 給我一些感動人心的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個特困家庭。兒子剛上小學時,父親去世了。娘兒倆相互攙扶著,用一堆黃土輕輕送走了父親。
母親沒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那時村裡沒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朗朗、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一張張獎狀覆蓋了兩面斑駁陸離的土牆時,兒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長。望著高出自己半頭的兒子,母親眼角的皺紋張滿了笑意。
當滿山的樹木泛出秋意時,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母親卻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幹不了農活,有時連飯都吃不飽。那時的一中,學生每月都得帶30斤米交給食堂。兒知道母親拿不出,便說:「娘,我要退學,幫你干農活。」母親摸著兒的頭,疼愛地說:「你有這份心,娘打心眼兒里高興,但書是非讀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養你。你先到學校報名,我隨後就送米去。」兒固執地說不,母親說快去,兒還是說不,母親揮起粗糙的巴掌,結實地甩在兒臉上,這是16歲的兒第一次挨打……
兒終於上學去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母親在默默沉思。
沒多久,縣一中的大食堂迎來了姍姍來遲的母親,她一瘸一拐地挪進門,氣喘吁吁地從肩上卸下一袋米。負責掌秤登記的熊師傅打開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頭就鎖緊了,說:「你們這些做家長的,總喜歡占點小便宜。你看看,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還有細米,簡直把我們食堂當雜米桶了。」這位母親臊紅了臉,連說對不起。熊師傅見狀,沒再說什麼,收了。母親又掏出一個小布包,說:「大師傅,這是5元錢,我兒子這個月的生活費,麻煩您轉給他。」熊師傅接過去,搖了搖,裡面的硬幣丁丁當當。他開玩笑說:「怎麼,你在街上賣茶葉蛋?」母親的臉又紅了,支吾著道個謝,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個月初,這位母親背著一袋米走進食堂。熊師傅照例開袋看米,眉頭又鎖緊,還是雜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沒給這位母親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頓地對她說:「不管什麼米,我們都收。但品種要分開,千萬不能混在一起,否則沒法煮,煮出的飯也是夾生的。下次還這樣,我就不收了。」母親有些惶恐地請求道:「大師傅,我家的米都是這樣的,怎麼辦?」熊師傅哭笑不得,反問道:「你家一畝田能種出百樣米?真好笑。」遭此搶白,母親不敢吱聲,熊師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個月初,母親又來了,熊師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幾乎失去理智的語氣,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說你這個做媽的,怎麼頑固不化呀?咋還是雜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麼背來的,還是怎樣背回去!」
母親似乎早有預料,雙膝一彎,跪在熊師傅面前,兩行熱淚順著凹陷無神的眼眶湧出:「大師傅,我跟您實說了吧,這米是我討……討飯得來的啊!」熊師傅大吃一驚,眼睛瞪得溜圓,半晌說不出話。
母親坐在地上,挽起褲腿,露出一雙僵硬變形的腿,腫大成梭形……母親抹了一把淚,說:「我得了晚期風濕病,連走路都困難,更甭說種田了。兒子懂事,要退學幫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學校……」
她又向熊師傅解釋,她一直瞞著鄉親,更怕兒知道傷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著空米袋,拄著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討飯,然後挨到天黑後才偷偷摸進村。她將討來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學校……母親絮絮叨叨地說著,熊師傅早已潸然淚下。他扶起母親,說:「好媽媽啊,我馬上去告訴校長,要學校給你家捐款。」母親慌不迭地搖著手,說:「別、別,如果兒子知道娘討飯供他上學,就毀了他的自尊心。影響他讀書可不好。大師傅的好意我領了,求你為我保密,切記切記!」
母親走了,一瘸一拐。
校長最終知道了這件事,不動聲色,以特困生的名義減免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後,兒子以627分的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縣一中鑼鼓喧天,校長特意將母親的兒子請上主席台,此生納悶:考了高分的同學有好幾個,為什麼單單請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還堆著三隻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時,熊師傅上台講了母親討米供兒上學的故事,台下鴉雀無聲。校長指著三隻蛇皮袋,情緒激昂地說:「這就是故事中的母親討得的三袋米,這是世上用金錢買不到的糧食。下面有請這位偉大的母親上台。」
兒子疑惑地往後看,只見熊師傅扶著母親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們不知兒子那一刻在想什麼,相信給他的那份震動絕不亞於驚濤駭浪。於是,人間最溫暖的一幕親情上演了,母子倆對視著,母親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綹兒有些花白的頭發散亂地搭在額前,兒子猛撲上前,摟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3. 莫斯科大學和麻雀山在哪裡怎麼玩
這是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眼的莫斯科 5點就天亮了
酒店免費提供的
第一頓俄式早餐 香腸片真的很好吃喲 就是好冰- -
6月中 還是綠草如茵 外面棉絮飛舞
從酒店徒步去地鐵站
出發前往第一站 麻雀山
地鐵到【麻雀山 Воробьевы горы Vorobyovy Gory 】
麻雀山(Воробьёвы го07ры),又名列寧山,位於莫斯科西南部,毗鄰莫斯科大學,莫斯科河從山腳流過。觀景台在麻雀山上,占據了莫斯科的制高點,海拔高度為220米,由此可俯瞰莫斯科河與莫斯科市區,美麗景色盡收眼底。
從觀景台還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宮教堂群、新聖母修道院、地鐵橋和科學院主樓。觀景台右側的大鐵架,是高山滑雪跳台,左側是綠樹掩映的小教堂。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在凌晨4點已經照在這片土地上
坐上地鐵前往麻雀山 這里估計是唯一透明風景的地鐵站了
還沒出站兩旁已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山上
這好像是唯一一個建在山上的地鐵站
感覺6月像是莫斯科的初春 一路感受這微涼和飛舞的棉絮
清早8點爬上沒有台階的麻雀山 行走在樹影婆娑的街道 感覺自己已經融化在裡面
沒有台階的山 室友不禁感嘆 不愧是戰斗民族
可以說俄羅斯的春天姍姍來遲
往返山下山上的索道 當時並不知道 好像是沒有開
以為是過山車 - -
地鐵到達Воробьёые горы (Vorobievi Gori麻雀山)或者Университет (Universitet大學站)下車
麻雀山走下來也可以到
莫斯科國立大學建於1755年1月12日,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大學,其舊校址在莫斯科市中心,1953年大學新主樓在麻雀山建成後,莫大即遷至麻雀山。主樓是莫斯科七座斯大林式建築(號稱七姐妹)之一,斯大林式建築是典型的中央集權式建築,大底座、高尖頂,流露出強烈的「一元論」價值觀。
在這所俄國最早和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里,科學和教育獨特的風格早已名譽世界。學校的教授或畢業生中不乏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世界著名科學家,文化名人屠格涅夫、別林斯基等人均畢業於莫斯科大學。50年代,中國許多優秀的學子被送到這里留學,莫斯科國立大學因此與中國便有了深深的情緣,也順理成章的成為很多中國遊客在莫斯科的必游之地。
假裝是當地學生起來 我還真是有模有樣
難怪一下飛機就有華人認為我們是來留學讀書的~
請不要在意那些細節 手裡拿著的是護照 裝作是看書了 哈哈哈哈
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主校區的大樓
在藍天白雲和花團的襯托下顯得雄偉端莊
大叔在修理草坪 路過後一股弄弄的青草味
這一路下來發現一個特點就是
在莫斯科怎麼也看不到超市
多的是街道邊的
各類俄語報刊雜志的報刊亭
蛋糕甜品的咖啡店
自選自助三明治餐廳
五顏六色花店
冰淇淋飲料的的小雨傘車
餐廳就在商城裡面 商場並不是很大
丸龜制面
一看就知道亞洲方向的料理
雖是到了歐洲 但是還是有一顆亞洲胃
進去知道是一家日本料理店 這家店得到我們3人的一致好評
定位了全俄吃過最好吃的一頓
龜丸制面
後來才得知是一家全球連鎖的日料店 真心很喜歡
解決溫飽問題後又開始地鐵換乘游
雖然是高峰期 但是大家都有序排列 站在右邊
左邊讓給趕時間的人
4. 介紹世界名城資料
1、北京
北京市,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
2、倫敦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都,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館和圖書館數量最多的城市。有19家世界500強總部和7座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位於倫敦。2018年倫敦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6532億美元。
3、維也納
維也納(Vienna),位於多瑙河畔,是奧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國9個聯邦州之一,也是歐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音樂之都」。
維也納是奧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維也納已擁有超過187萬的人口。維也納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語城市,僅次於柏林。
4、巴黎
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5、東京
東京(とうきょう、Tōkyō),是日本的都,位於日本關東平原中部,是面向東京灣的國際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東京」狹義上指東京都、舊東京府或東京都區部(舊東京市),亦可泛指東京都市圈。東京是江戶幕府的所在地,江戶在慶應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
5. 有介紹世界名城的資料嗎
在眾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國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獨特的風采,享有"花都"之譽。
巴黎位於法國盆地中央,城區橫跨秀麗的塞納河。它是以一個船形小島--市島為起點發展起來的,已有2千多年歷史 。雄偉壯麗的巴黎聖母院就屹立在市島中心,它建於12世紀,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如果把巴黎聖母院作為古老巴黎的象徵,那麼,矗立在塞納河左岸的艾菲爾鐵塔,便是現代巴黎的標志。
除了巴黎聖母院和艾菲爾鐵塔之外,巴黎還有巴士底廣場、協和廣場、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等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
凱旋門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對面就是協和廣場。它是拿破崙為了炫耀勝利而下令建造的。凱旋門前面的大街上的愛麗舍宮,也是法國的著名建築。金碧輝煌的宮舍內,牆上掛著著名油畫和名貴掛毯,室中陳設著古色古香的鍍金精雕傢具,以及各式各樣的精緻座鍾,宛如一座博物館。從1873年開始,愛麗舍宮已成為法國總統府。
巴黎的服裝名聞世界,領導著世界服裝的潮流。全市有幾千家服裝店,各國富豪紛紛前來定製衣服。在巴黎街頭,很難碰到服飾相同的婦女,她們也為"花都"競添風采。
6. 俄羅斯有怎樣的品質
一位駐外記者說:「莫斯科是記者的天堂。」的確,俄羅斯總有可書可寫之處。在俄羅斯常有意外的事情發生,俄羅斯人經常有出人預料之舉,俄羅斯常常令這個世界震驚。如果把一個民族擬人化,俄羅斯絕對是一個性格鮮明、有個性的民族。考察這樣一個民族的性格特徵,是一項復雜的任務。何況,俄羅斯幅員極其遼闊,地理、社會和人文環境差異巨大。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漁民和烏拉爾河的哥薩克,莫斯科郊區的農民和西伯利亞的獵人,無論是從外表還是性格特徵看都有很大差異。而找出俄羅斯民族的共同特徵,思考俄羅斯民族性格的本質,人們公認,俄羅斯性格具有矛盾性(雙重性):既殘忍,又善良,既謙遜和睦又放肆鬧事,叛逆與服從,無個性的集體主義與強烈的個人意識,專制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等等。當我們想到俄羅斯人的一個具體的品質時,總有一個對立相反的品質緊隨其後。
1、非理性。重感性輕理性是俄羅斯民族最顯著的性格特徵。別爾嘉耶夫寫道:俄羅斯「可能使人神魂顛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從它那裡永遠可以期待意外事件的發生。」俄羅斯人給我們的感覺常常是大膽任性、率性而為的。且不說它的平民百姓,就是它的領袖人物身上,大膽冒進的行為也俯首即是,我們隨便就可以想到:葉利欽的酗酒,赫魯曉夫的「靴子」、豬灣事件、以及西伯利亞種玉米等莽撞行為。 一個民族如同一個人一樣,其性格形成與周遭世界以及自己的種種經歷有關。俄國大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考證,俄羅斯人的非理性與其自然環境有一定關系。我們知道,茫茫的俄羅斯大自然是最奇妙、最充滿奇跡的,這是從好的方面講。另一方面,俄羅斯的自然環境最惡劣、變幻莫測的。氣候的陰晴不定,土壤的時好時壞,常常使靠天吃飯的早期俄羅斯農民的期待,甚至是最微小有限的願望落空,這樣,經歷不斷的希望和落空,習慣於這種失望之後,於是俄羅斯人開始不顧一切做出最無望的、甚至是最不合常理的選擇,或許這樣反而能出奇制勝,以本身的勇敢任性來對抗大自然的任性。碰運氣的僥幸心理由此而來。對於絕對捉摸不定的天氣,俄羅斯只能樂天知命。俄羅斯有首著名的歌:「大自然沒有壞天氣,風霜雨雪都是上帝的賜予。」 非理性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比比皆是。與此相關的有俄羅斯人的崇尚浪漫:在莫斯科的大街上行走,最明顯的感受是,到處是花店,很少有飯店。每逢節日,特別是三八婦女節,簡直是傾城鮮花。如果那天你恰巧出門,絕對能享受到視覺的盛宴,地鐵通道里滿眼見的是懷抱鮮花的男士,無論尊卑,無論長幼,都急匆匆地往前趕,給自己的妻子,女兒,母親,心愛的女人送花。俄羅斯人酷愛空想,相信奇跡。他們的文藝作品對此多有體現。電影《紅帆》告訴人們,內心的想往,甚至是幻想,只要是美好的,終有一天會實現。而每年元旦前夜必放映的大受歡迎的影片《命運的捉弄》,正契合了俄羅斯人這種相信巧合、渴望神奇的心理。帝俄末年的拉斯普京現象耐人尋味,一個衣衫襤褸、舉止粗俗的西伯利亞農民竟征服了尼古拉二世宮廷。這與俄羅斯人相信奇跡、認為痴傻的人通靈有關。在古代俄羅斯,人們就敬重那些衣衫破舊、頭發蓬亂,赤腳在大街上行走的信徒,被看作是「聖愚」。他們丟開塵世的一切榮華富貴,像乞丐一樣,行為舉止不拘禮節,言談話語不成體統,對通行的禮儀嗤之以鼻。古代俄羅斯人把這種行為看成是謙遜到自我蔑視的地步,離塵世越遠,離上帝近,天國屬於他們。 俄羅斯人的非理性有時還表現為不負責任,或者是推卸責任。俄羅斯人遲到時,永遠說是「交通原因」,已經成為習慣性的。服務性機構休息時,門上總是掛著「由於技術原因」的牌子。俄羅斯性格的非理性另外一個重要體現是其道德優先原則:講究良知、良心,輕視規則、法律。
2、共同性。俄羅斯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共同性。其歷史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斯拉夫人自古以來的村社共同生活(勞動組合互助、原始的公正平等)和東正教的聚合性(在愛的基礎上的自由與統一)。共同性表現在民族性格上是俄羅斯人的集體主義、平均主義,以及反個人主義、反資產階級思想。別爾嘉耶夫說:「俄羅斯的靈魂不是資本主義的靈魂,而是一顆決不拜金的靈魂,僅憑這一點,它就可以得到無限愛戀」。的確,俄羅斯人重精神、輕物質的特性在現實生活中是很可愛的。俄羅斯有一句話:俄羅斯靈魂——慷慨的心靈。俄羅斯民眾一直不喜歡精打細算、錙銖必較的人,精明的猶太人是俄羅斯笑話中常見的嘲笑對象。總體上,俄羅斯社會不「笑貧」,相反,對於窮苦的、被凌辱的下層人——弱勢群體有著傳統的人道主義同情。俄羅斯人的反資本主義特性的弱處也是昭然若揭的:它至少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展,直至現代化進程。
3、極端性。俄羅斯人凡事好走極端。非此即彼,沒有過渡,講究純粹。平穩的適度的從從容容的生活與俄羅斯人無緣的。這某種程度也與早期俄羅斯民族所處的惡劣的自然環境有關。俄羅斯的夏天美好而短暫,俄羅斯先民深知,必須珍惜明朗的夏日時光,大自然只給了他們很少的一點宜於農作的時間,使他們不得不搶快工作,在短時間內完成許多活,收割完畢,而後是秋冬大片的閑暇時光。俄羅斯人由此養成短時間內超乎尋常集中力量的習慣,習慣於拚命地干,然後是無休止地閑。「中庸」(золотая середина)一詞在俄語中是貶義。反對平庸,著名的先鋒畫派宣稱反對「市民的灰色」,非黑即白。「即使俄羅斯滅亡,也比按小市民的方式、像極端令人生厭的舊歐洲那樣去生活要好」。東正教不象天主教,它沒有過渡階段——煉獄,或者天堂,或者地獄。與拒絕平庸相連的還有俄羅斯民族的富於創造性,他們經常用一個詞:自然力,俄羅斯原始的大自然,賦予其人民不竭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俄羅斯文學藝術上的成就舉世矚目。俄羅斯人在獨處的時候最能工作,一個人的時候比在眾人之中要好。無意識狀態中的俄羅斯人比較能幹。克柳切夫斯基說:「他們是這么一種聰明人,在意識到自己聰明的時候,笨起來了。」
4、排外性。與極端性、渴望純粹相聯的是俄羅斯民族的排外心理。東正教哺育了整個俄羅斯民族的成長,深深地紮根於俄羅斯人民的世界觀中。東正教最突出的思想,即自己是唯一純潔的、最代表上帝意願的宗教。真正的教會只有一個——東正教會,其他都是外來的,敵對的。這里不僅僅是指伊斯蘭教、佛教,而且包括基督教另外兩個分支:天主教和新教。與此相聯,塵世的劃分也遵循這種野蠻的原則: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異己的。俄羅斯人的驕傲自大、盲目排外,每一個去過俄羅斯的人都深有感觸。俄羅斯人具有一種本能的敵視外國人的情緒,他們常常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歸咎於外國人。他們的愛國往往就意味著排斥他國。他們的共同性、普世主義都是相對於民族內部而言的,彌賽亞說也是以東正教為基礎的。
有人說俄羅斯是個陰性的民族(洛扎諾夫:俄羅斯具有永恆的「村婦性」。別爾嘉耶夫:俄羅斯是馴服的、女性的土地,表現出被動的、女性的溫柔,給人神秘的溫暖感。)我們覺得,女性氣質決不是對外來事物充滿仇恨的。丘特切夫告訴我們:「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羅斯,用通常的標准無法衡量它,在它那裡存在著特殊的東西。」如果我們用感覺來體會俄羅斯民族,覺得它更像個大男孩:不夠理性,生機勃勃,滿懷創造力,自卑和自傲的奇妙結合,誇張的自愛及對外界的疏遠感,崇尚純粹,愛走極端,富於挑釁性。這種大男孩的內心深處是渴望堅定而有權威的大家長的。所以相對於朝令夕改的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俄羅斯人更願意接受鐵腕的勃列日涅夫和普京。
7. 求一部外國電影。男主角是在花店打工賣花,他無意間發現了他老爹留給他的老爺車,但是這個車的四輪可以變
黑色閃電
故事發生在現代的莫斯科。季馬,這位莫斯科大學的學生的夢版想就是擁有一輛好車權,然後和漂亮的女同學那西亞約會。生日那天,他收到了父親的生日禮物—一輛老牌的「伏爾加 -21」。偶然的機會下,他發現這是一輛會飛的車子。
季馬的生活從此不再平靜。依靠這輛會飛的車子,他賺到了前所未有多的錢。他在擁堵的莫斯科城上空盤旋。但好景不長,災難從天而降,季馬不得不肩負起重擔。從此,莫斯科上空出現了「黑色閃電」,一位隨時向市民伸出援手的無所畏懼的英雄。
http://ke..com/subview/248178/5135790.htm#viewPag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