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鮮花節來歷

鮮花節來歷

發布時間: 2023-01-26 13:34:32

『壹』 鮮花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鮮花節節日是什麼族的節日

1、鮮花節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是我國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在怒族人民的傳說中,鮮花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和一位他們熱愛的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也叫仙女節。

3、此外祭祀活動之後,怒族人民會和親朋好友一起圍坐在山坡上,在四周擺滿食物,唱歌跳舞,甚至還會舉行篝火晚會,來慶祝節日,表達高興之情。

『貳』 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鮮花節是什麼節日

導讀:鮮花的美麗我們都見識過,鮮花的魅力我們也感受過,那麼鮮花節你了解過嗎?鮮花節是一個少數民族在過的節日,那麼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呢?想知道鮮花節是什麼節日,鮮花節的過節方式是什麼,就來瞧瞧我的介紹吧。

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鮮花節是怒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在怒族人民的傳說中,鮮花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和一位他們熱愛的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也叫仙女節。

鮮花節是什麼節日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有過「鮮花節」的習俗。「鮮花節」又叫「仙女節」。

鮮花節的傳說故事

仙女是一位聰明、勤勉、善良、漂亮的怒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茸。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由於氣候不好,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遭受旱災,田地乾枯、山野荒蕪,人們生活十分艱難。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她不畏艱險劈開懸崖,在高黎貢山上鑿出一個大岩洞,將泉水引入怒寨。人們有水喝了,土地也濕潤了,草綠了、樹活了、莊稼也長好了。怒江岸邊的荒山變成了沃土,披上了綠裝。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都稱她為仙女,並且十分崇拜她。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頭人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山洞裡。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來嫁給他。阿茸姑娘沒有答應他。就在農歷三月十五日這一天,頭人放火將阿茸姑娘燒死在山洞裡。阿茸姑娘雖然死了,但是人們懷念她,滿山遍野的山花也為她開放。後來,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因為阿茸姑娘是人們心目中的仙女,所以這一天也叫仙女節。

鮮花節這一天早上,怒族人家都早早地起來准備去參加節日的活動。人人都認真地打扮起來,特別是姑娘們都穿起了他們民族的節日盛裝,然後帶上她們早已准備好的祭品和野餐所需要的各種食物,手捧一束束的鮮花,一家家、一夥伙地從家裡出來,從寨子里出來,翻山越嶺到捧打鄉吉母登寨附近的仙女洞或丙中洛鄉附近的貢當崖仙女洞。各個村寨的人都來了,仙女洞前好不熱鬧。

由於有一部分怒族人是信仰藏傳佛教的,所以在仙女洞前的祭台四周掛著許多經幡、唐卡。祭台上擺滿了各種祭品,祭台前兩側坐著穿紅黃教服的老人。他們吹嗩吶、打鼓、敲鑼、念經。祭台旁邊有一個3米來高的燒香台,台上插著松枝、鮮花和各種顏色的彩旗,長長的竹桿尖上插著一個個老玉米。松枝象徵著吉祥如意、萬古長青,玉米象徵五穀豐登、年年有餘,鮮花是敬獻給仙女阿茸的。

祭祀後,在鼓樂聲中朝拜者手持鮮花,繞著祭台和燒香台走一圈,並把鮮花插在燒香台的竹桿叢中。祭祀活動結束之後,人們又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鮮花、喝仙水。

整個祭祀活動之後,人們一家家或親朋好友圍坐在山坡上,將准備好的食物擺在鋪有松針的地上,吃喝起來。他們邊吃邊喝邊唱,興起時又踏起歡快的舞步,山坡上充滿了古樸而隆重的節日氣氛。晚間,青年男女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他們對唱情歌、歡快地跳舞,通宵達旦。

怒族鮮花節慶祝方式

青年們穿上節日盛裝,射箭、歌舞、盡情歡樂。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是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

在怒族人民的傳說中,鮮花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和一位他們熱愛的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也叫仙女節。仙女是一位聰明、勤勉、善良、漂亮的怒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茸。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由於氣候不好,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遭受旱災,田地乾枯、山野荒蕪,人們生活十分艱難。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她不畏艱險劈開懸崖,在高黎貢山上鑿出一個大岩洞,將泉水引入怒寨。人們有水喝了,土地也濕潤了,草綠了、樹活了、莊稼也長好了。怒江岸邊的荒山變成了沃土,披上了綠裝。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都稱她為仙女,並且十分崇拜她。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頭人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山洞裡。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來嫁給他。阿茸姑娘沒有答應他。就在農歷三月十五日這一天,頭人放火將阿茸姑娘燒死在山洞裡。阿茸姑娘雖然死了,但是人們懷念她,滿山遍野的山花也為她開放。後來,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因為阿茸姑娘是人們心目中的仙女,所以這一天也叫仙女節。

鮮花節這一天早上,怒族人家都早早地起來准備去參加節日的活動。人人都認真地打扮起來,特別是姑娘們都穿起了他們民族的節日盛裝,然後帶上她們早已准備好的祭品和野餐所需要的各種食物,手捧一束束的鮮花,一家家、一夥伙地從家裡出來,從寨子里出來,翻山越嶺到捧打鄉吉母登寨附近的仙女洞或丙中洛鄉附近的貢當崖仙女洞。各個村寨的人都來了,仙女洞前好不熱鬧。

由於有一部分怒族人是信仰藏傳佛教的,所以在仙女洞前的祭台四周掛著許多經幡、唐卡。祭台上擺滿了各種祭品,祭台前兩側坐著穿紅黃教服的老人。他們吹嗩吶、打鼓、敲鑼、念經。祭台旁邊有一個3米來高的燒香台,台上插著松枝、鮮花和各種顏色的彩旗,長長的竹桿尖上插著一個個老玉米。松枝象徵著吉祥如意、萬古長青,玉米象徵五穀豐登、年年有餘,鮮花是敬獻給仙女阿茸的。

祭祀後,在鼓樂聲中朝拜者手持鮮花,繞著祭台和燒香台走一圈,並把鮮花插在燒香台的竹桿叢中。祭祀活動結束之後,人們又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鮮花、喝仙水。

整個祭祀活動之後,人們一家家或親朋好友圍坐在山坡上,將准備好的食物擺在鋪有松針的地上,吃喝起來。他們邊吃邊喝邊唱,興起時又踏起歡快的舞步,山坡上充滿了古樸而隆重的節日氣氛。晚間,青年男女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他們對唱情歌、歡快地跳舞,通宵達旦。

『叄』 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 鮮花節的簡單介紹

1、鮮花節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是我國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在怒族人民的傳說中,鮮花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和一位他們熱愛的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也叫仙女節。

3、傳說很久以前,怒家山寨有個名叫阿茸的姑娘,不但美麗,而且心靈手巧,聰明過人。

4、一天,她在家裡織布,看見屋檐下有個蜘蛛在凌空織網。因而受到啟發,發明了溜索,她和鄉親們一道,砍來金竹,編成溜索,架立在滔滔怒江之上,解決了鄉親們的渡江難。

5、阿茸發明了溜索被人們譽為仙女,奴隸主知道後,便派人求婚,遭到阿茸的拒絕。奴隸主惱羞成怒,派家丁來搶親,阿茸知道後躲進深山中一個鍾乳石洞。奴隸主反指使家丁放火燒山,阿茸不幸遇難。

6、怒族人民為紀念她,便把阿茸遇難這天定為「鮮花節」。

7、每年農歷3月15日,怒江兩岸鮮花盛開,怒族人民一大早就起來,她們采來一束束鮮花,帶上犧牲、酒器,到各自村寨附近的「仙女洞」周圍放滿了人們采來的種種各樣的鮮花。

『肆』 怒族節日簡介 怒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怒族的傳統節日

1.春節:
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時間為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底至正月,節期15天。每到臘月末,家家都要清掃庭院,除凈火塘中的余灰,並用松枝裝飾門面,地上及炊具餐具、各種器皿鋪上一層綠松毛(松樹葉),象徵去舊迎新。除夕之夜,家家要吃團圓飯。初一凌晨,年輕的小夥子要搶先去井裡打吉祥水,並給長輩拜年請安,長輩要拿出酒、油茶、麻花等進行招待。燒好的第一頓飯要先給牛和狗分出一份面餅和肉湯,因牛不吃葷,主人要用手掰開牛的雙唇灌進去。過年期間,殺豬宰羊,要相互送禮,邀鄉里親朋好友,共同聚餐,酒菜豐盛,情趣盎然。

2.仙女節:
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節日這天一早,怒族群眾穿上盛裝,帶上早已准備好的祭品和野餐,手捧一束束鮮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洞去祭祀,朝拜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仙女」——阿茸,並舉行聚餐和各種娛樂活動。人們邊吃邊喝、邊唱邊跳,整個山谷都沉浸在古樸而隆重的節日氣氛中。 (農歷網www.nongli.com)
關於鮮花節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以前,怒家山寨有一個勤勞、聰明而又美麗的姑娘阿茸,她不辭艱辛,劈開了高黎貢山,引來了泉水,使常年乾旱、荒蕪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澆灌,使兩岸的岩石變成了沃土,荒山變成了綠野,可是她卻被可惡的頭人燒死在高黎貢山的山洞裡。這一天是農歷三月十五日,時值陽春三月,怒江兩岸鮮花怒放,怒族人民為了紀念阿茸,便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以此來紀念他們崇敬、熱愛的阿茸。」

3.山林節:
居住在雲南省蘭坪縣菟峨區的怒族(自稱「若柔」人)為祭祀樹林而過的節日。節期一般在樹木枝葉茂盛的六、七月間舉行。祭禮時要闔族參加,並排除其他民族的成員。他們集中到山上一片被視為「神林」的樹林前,由巫師主持,殺黑羊祭祀,求神保護森林,免除各種蟲災、火災等危害,使林木長得樹高幹粗。祭畢,就地烹羊同享。

4.吉佳姆節:
怒族最熱鬧的節日。吉佳姆。怒語譯意,是過年之意。節期在每年秋收之後,一般要過15天。節日里,村村寨寨烤酒殺豬,歌舞通宵達旦。在節日期間,又以殺年豬後的頭一天為節日最歡樂的一天。這一天,姑娘們打扮一新,身著綉有花邊的衣裙,佩戴站用珊瑚、瑪瑙、貝殼、銀幣串成的胸飾。小夥子們也全身新裝,手持琵琶,曲調不斷反復,曲意不斷增加。人們伴隨琴聲翩翩起舞。屋裡的老人們也趁酒興大唱《酒歌》,祝福後代幸福成長。

5.祭穀神:
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人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在這一天要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6.新米節
是蘭坪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新米節在每年稻穀成熟時舉行。各家各戶從熟地里割下一些稻穀,舂成米,並殺一隻雞,做一頓新米飯,先將雞肉和米飯給狗吃然後全家再吃新米飯。

7.賀新房
賀新房是在木楞房還沒有開設門戶時舉行。主要是先殺雞,請巫師祭新房然後在木楞房一壁砍開一個洞。同時,村裡人帶酒肉前來祝賀,飲酒歌舞,通宵達旦。

8.桃花節
(時間:每年農歷二月八日)主要活動:跳鍋庄舞,結綵繞村莊以示吉祥,藏傳佛事活動,驅鬼祭天保平安等。地點:貢山扎那桶

怒族風俗禁忌

客房中間置一火塘,火塘上有鐵三腳架或鍋庄石,用於煮飯、烤火等,也是全家保護神的居所。火塘的上方為神位,逢年過節要在這里擺放祭品供神靈享用。火塘左邊為家中老人的座位。到了怒族人家,不得用腳踩火塘中的鐵三腳架或鍋庄石,更不能從火塘上跨過。火塘上方的神位不能坐人,也不得從這里經過。主人家裡間的卧室外人不得進入。

生活禁忌

1、老人的東西不得隨意亂動,不能從老人面前走過,不直呼老人的名字。在老人面前講話聲音要柔和,不蹺二郎腿,不開粗俗的玩笑。怒族崇高男女平等,不歧視婦女,提倡男嫁女方,不受家族和女方歧視。家庭與鄰里和睦相處,遇事一般請本村有威望的長老明斷是非,不提倡打架斗毆。

2、未婚男子不能與青年婦女在較遠的地方行走,或久坐一處。主人的卧室不允許外人進入。貴客來訪,要請客人吃石片烤餅和暇拉。婦女不能參加宗教活動,婦女不能犁田。已婚婦女未經丈夫充許不準參加社交活動。不能砍伐神樹,也不能在神樹及祭神的岩石下大小便。小孩不能浪費糧食,不能躺著吃喝。不能隨便出入家族的墳地。不能蹬踩、跨越三角,也不能任意搬弄三角。

懷孕禁忌

怒族婦女懷孕後要受到重點保護,如不能爬山、不能過江河、不能進仙人洞;不能看形態醜陋的東西;不能到老人的位置前去;不能去神秘的地方;婦女生孩子,男人不能在場;產後一個月不能用涼水洗臉;婦女不能跨越弓箭、長刀及背板,不能參與殺豬、殺雞,不能參與家族的重大祭祀活動。婦女坐月子期間,外人不能進入產婦家門。

禮節禁忌

按照怒族的禮節,到怒族人家做客應帶些煙、酒之類作禮物。客人不接受同心酒是對怒族同胞的不禮貌,將失去怒族同胞的信任。火塘上方的神位不能坐人,也不得從這里經過。忌諱別人踩踏自己的影子。兒童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雞爪、雞血,婦女在40歲前不吃心肺。

婚姻禁忌

貢山怒族嚴禁族內婚,外甥有優先娶舅父女子的權利。天主教傳入後,怒族中信教群眾之婚姻則受教會限制,規定教徒不許與非教徒成婚,教徒婚姻須經神甫許可,婚禮由神甫主持,並在教堂舉行,不宴賓客。

『伍』 鮮花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鮮花節屬於怒族的傳統節日,源於一位仙女有關,因此又被稱為仙女節。

我國有56個名族,每個名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並且時間和習俗都不相同。那麼鮮花節是什麼族的節日呢?下面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詳細內容

  • 01

    鮮花節是我國怒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

  • 02

    鮮花節在怒族有很多傳說,每個說法都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和他們熱愛的一位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又被叫作仙女節。

  • 03

    在鮮花節當天怒族會舉行祭祀活動之後,會採用各種五顏六色的鮮花,來祭拜仙女。祭祀活動結束以後,,當地人們會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鮮花、喝仙水,這個已經成為一種習俗,一直保留至今。

  • 04

    此外祭祀活動之後,怒族人民會和親朋好友一起圍坐在山坡上,在四周擺滿食物,唱歌跳舞,甚至還會舉行篝火晚會,來慶祝節日,表達高興之情。

  • 05

    怒族人口比較少,在少數名族佔比並不多,主要分布在雲南和西藏地區,該名族使用語言非常豐富,非常具有自己的名族特色。

『陸』 清邁鮮花節的來歷

清邁(ㄑㄧㄥ抄ˉㄇㄞˋ)襲,面積20107平方公里,是泰國第二大城市,是清邁府的首府,也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發達程度僅次於首都曼谷。市內風景秀麗,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為著名,有「北國玫瑰」的雅稱。清邁的天然環境優美,平均海拔300米,是泰國的高原城市,氣候涼爽,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清邁的鮮花節,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節慶,通常每年二月上旬舉行,泰國北方以鮮花品種繁多而聞名,二月份是溫帶鮮花盛開的最佳時節。清邁鮮花節慶活動中絢麗多彩的鮮花彩車,年復一年給人留下美好的記憶。屆時,鮮花展示會、花車遊行、手工藝品出售以及選美比賽競相展開,熱鬧非凡。資料來源:http://ke..com/view/103874.htm#5_1

『柒』 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鮮花節是雲南貢山一帶怒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相傳古時候,怒族人遭受旱災,人們生活十分艱難。一位漂亮的姑娘挺身而出,劈開懸崖,將泉水引入村寨,使怒江岸邊的荒山變成了沃土,披上了綠裝。後來,她被惡霸逼到山洞裡,放火燒死。滿山遍野的山花為她開放,人們為了紀念她,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

在鮮花節節日當天,各村寨會選擇有鍾乳石的山洞為仙女洞,人們帶上祭品前去祭祀。人們還要為"仙女"獻上一束束杜鵑花,祭祀時,由主祭者念祝辭,還要打鼓誦經。

祭祀後,在鼓樂聲中朝拜者手持鮮花,繞著祭台和燒香台走一圈,並把鮮花插在燒香台的竹桿叢中。祭祀活動結束之後,人們又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鮮花、喝仙水。

整個祭祀活動之後,人們一家家或親朋好友圍坐在山坡上,將准備好的食物擺在鋪有松針的地上,吃喝起來。他們邊吃邊喝邊唱,興起時又踏起歡快的舞步,山坡上充滿了古樸而隆重的節日氣氛。晚間,青年男女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他們對唱情歌、歡快地跳舞,通宵達旦。

『捌』 花朝節的來歷

花朝節的由來如下: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這是紀念百花的生日。

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花朝節與中秋節相對應。晉人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一書:「浙間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競放,乃游賞之時,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南宋《夢粱錄·二月望》「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漸聞風俗,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望之時,最堪游賞。」《中華全國風俗志》「二月望為花朝節。蓋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也。」宋代以後走向沒落。

『玖』 花朝節的來歷

花朝節,(發音:huā zhāo jié)是紀念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1],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北宋張宗敏《花木錄》載:「春圃(即花朝)祀花姑。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姑。」可知北宋時,花姑蒔花弄草的形象已深入民間。清代厲鶚有詩曰:「分畦結屋祀花姑,金剪甘泉雅稱無。」自宋至清,民間各地百姓對花姑祭祀不絕。花姑於種花頗有建樹,自古被尊奉為花神。《顏魯公文集》載花姑名黃令微,臨川女道士。

『拾』 百花生日,又稱為花朝節,你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歷嗎

百花生日,又稱為花朝節,你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歷嗎?知道啊。「百花誕辰是個好時節,現在還不是花朝的半個春天,它色彩斑斕,花神依然用勞動來裝飾。」這首清朝蔡雲吟詠花朝的歌曲是江南民間慶祝百花誕辰的寫照。詩中所寫的「花朝」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花朝節。據說花節在全國盛行,始於唐代武則天時期。當時,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十五日的花朝節和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被視為同等重要的傳統節日。幾千年來,歲月的塵埃和煙霧被沖走了。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傳統節日一天一天地消失了。然而,這一傳統節日仍然保留在武漢新洲老街。此外,據說自南宋春熙以來,它已經繁榮了800多年。百花齊放的生日是個好時機。這不是春天的一半。五彩繽紛,美麗動人,上勞裝飾著花神。「清朝詩人蔡雲的這首詩《武夷》很好地展示了古代江南慶祝百花誕辰花朝節的盛況,讓人神采奕奕,身臨其境。


「百花生日」歷史悠久,但沒有統一的節日中國是一個鮮花之國。幾千年來,在百花誕辰之際,女孩們用紅繩將精心剪下的五色紙和彩旗綁在花枝上,並在頭上插上真花或紙花慶祝。花農和花商們聚集在當地的花壇里祭拜花神,洽談生意,搭起舞台唱歌劇,場面十分熱鬧。在賞花的同時,文人互相飲酒、作詩、唱歌。清代蔡雲的《詠花朝》是民間慶祝百花誕辰的生動寫照。

熱點內容
糖藝百合花 發布:2025-07-31 00:08:28 瀏覽:191
一朵蓮花博客網易 發布:2025-07-30 22:57:15 瀏覽:876
fgo情人節活動挑戰本 發布:2025-07-30 21:58:47 瀏覽:477
北京梅花表專櫃 發布:2025-07-30 21:51:48 瀏覽:406
正月十五和情人節的水果店水果要怎麼擺式吧 發布:2025-07-30 21:33:58 瀏覽:455
茶花精油的作用與功效 發布:2025-07-30 21:17:31 瀏覽:163
扇牡丹國畫 發布:2025-07-30 20:55:10 瀏覽:536
長壽草盆景 發布:2025-07-30 20:51:29 瀏覽:938
生命是一朵長開不敗的花 發布:2025-07-30 20:45:55 瀏覽:343
小蘭花產地 發布:2025-07-30 20:35:27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