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節是哪個
Ⅰ 請問什麼是花朝節
農歷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這是紀念百花的生日。
花朝節在全國盛行,據傳始於武則天執政時期(公元690-705年)在那時,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十五的花朝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這三個「月半」被視為同等重要的傳統佳節。但到了宋代,花朝節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
這一傳統節日後來日漸消亡了。目前,花朝節僅存在於我國廣西龍州一帶壯族人民的生活中。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舊街鎮的花朝節雖盛行八百餘年而至今不衰,但早已失去了舊時的詩意,而演變成一個商賈雲集的大型農貿交流會了。除此之外,花朝節已鮮為人知、很少有人提及了。
Ⅱ 鮮花節,火把節是幾月幾日(陽歷)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僳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舉辦就是看陰歷,陽歷你自己看下不就知道了么?
Ⅲ 踐花節是什麼時候
《紅樓夢》中寫的是四月二十六,芒種節,這一天花神退位,人間女兒要做轎馬,舉行「餞花節」。
實際上這個節日是曹雪芹虛構的。按照周汝昌先生的考證,農歷四月二十六是曹雪芹的生日,他以這個日子虛擬了餞花節。後來的文學作品有沿用這一節日的。
Ⅳ 鮮花節是什麼族
怒族的鮮花節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是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
Ⅳ 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朝山節又叫轉山節,是麗江永寧鄉摩梭人朝拜格姆女神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歷七版月二十五日在瀘沽湖權畔舉行。具有濃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花山形狀像一頭雄獅的格姆山,屹立在瀘沽湖畔,所以又稱獅子山,民間傳說它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保佑著摩俊人的幸福平安。是摩梭人的最高保護神,對她十分崇敬,世代敬獻祭祀。
(5)鮮花節是哪個擴展閱讀:
舉辦地點
形狀像一頭雄獅的格姆山,屹立在瀘沽湖畔,所以又叫獅子山。民間傳說它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主宰著永寧地區的興衰禍福,保護著人民幸福平安,讓摩梭婦女健壯美麗,莊稼茂盛,牛羊興旺。
她不僅十分漂亮,而且聰明過人,是周圍的眾山神之首,是摩梭人的最高保護神,所以摩梭人對她十分崇敬,世世代代敬獻祭祀。
Ⅵ 踐花節是什麼時候
《紅樓夢》中寫的是四月二十六,芒種節,這一天花神退位,人間女兒要做轎馬,舉行「餞花節」。
實際上這個節日是曹雪芹虛構的。按照周汝昌先生的考證,農歷四月二十六是曹雪芹的生日,他以這個日子虛擬了餞花節。後來的文學作品有沿用這一節日的。
Ⅶ 鮮花節是哪個名族的節日
怒族的鮮花節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是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
在怒族人民的傳說中,鮮花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和一位他們熱愛的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也叫仙女節。仙女是一位聰明、勤勉、善良、漂亮的怒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茸。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由於氣候不好,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遭受旱災,田地乾枯、山野荒蕪,人們生活十分艱難。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她不畏艱險劈開懸崖,在高黎貢山上鑿出一個大岩洞,將泉水引入怒寨。人們有水喝了,土地也濕潤了,草綠了、樹活了、莊稼也長好了。怒江岸邊的荒山變成了沃土,披上了綠裝。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都稱她為仙女,並且
十分崇拜她。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頭人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山洞裡。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來嫁給他。阿茸姑娘沒有答應他。就在農歷三月十五日這一天,頭人放火將阿茸姑娘燒死在山洞裡。阿茸姑娘雖然死了,但是人們懷念她,滿山遍野的山花也為她開放。後來,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因為阿茸姑娘是人們心目中的仙女,所以這一天也叫仙女節。
鮮花節這一天早上,怒族人家都早早地起來准備去參加節日的活動。人人都認真地打扮起來,特別是姑娘們都穿起了他們民族的節日盛裝,然後帶上她們早已准備好的祭品和野餐所需要的各種食物,手捧一束束的鮮花,一家家、一夥伙地從家裡出來,從寨子里出來,翻山越嶺到捧打鄉吉母登寨附近的仙女洞或丙中洛鄉附近的貢當崖仙女洞。各個村寨的人都來了,仙女洞前好不熱鬧。
人們一家家或親朋好友圍坐在山坡上,將准備好的食物擺在鋪有松針的地上,吃喝起來。他們邊吃邊喝邊唱,興起時又踏起歡快的舞步,山坡上充滿了古樸而隆重的節日氣氛。晚間,青年男女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他們對唱情歌、歡快地跳舞,通宵達旦。
Ⅷ 什麼是花朝節
農歷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花朝,即百花的生日。真個是:「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年年二月憑高處,不見人家只見花。」吳自牧《夢梁錄》載:「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此日帥守、縣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賜酒食,勸以農桑,告諭勤劬,奉行虔恪。」據說唐宋時,洛陽周圍和洛河兩岸,花連阡陌,滿城飄香,這一天人們競相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