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節是哪族
⑴ 花婆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花婆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
據壯族民間傳說,壯族始祖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
農歷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里同一輩的婦女結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為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念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現已淡化。
⑵ 插花節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政府舉辦的節慶活動尤為隆版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權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在曇華山中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櫻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另外,布朗族插花節即潑水節。
布朗族插花節,即潑水節。農歷清明節後10天。節前,各家殺豬,炸「烤蚌」。節日當天早飯後,全寨青年男女穿戴—新,敲著蜂桶鼓、象腳鼓,排隊到江邊,姑娘們以碗盛沙,到佛寺前空場上堆放,插上鮮花。全村老幼圍著沙堆,跟在象腳鼓、蜂桶鼓隊後面跳舞,幾圈之後,由鼓隊引導,在全村各通道跳舞,慶祝活動要持續5~7天。插花節期間,還有「洗佛」的活動。關門節、開門節,與傣族同。春節,時間與漢族春節同,停止生產,打鞦韆,打陀螺。節日期間,製作豐盛的食品佳餚。
⑶ 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朝山節又叫轉山節,是麗江永寧鄉摩梭人朝拜格姆女神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歷七版月二十五日在瀘沽湖權畔舉行。具有濃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花山形狀像一頭雄獅的格姆山,屹立在瀘沽湖畔,所以又稱獅子山,民間傳說它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保佑著摩俊人的幸福平安。是摩梭人的最高保護神,對她十分崇敬,世代敬獻祭祀。
(3)鮮花節是哪族擴展閱讀:
舉辦地點
形狀像一頭雄獅的格姆山,屹立在瀘沽湖畔,所以又叫獅子山。民間傳說它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主宰著永寧地區的興衰禍福,保護著人民幸福平安,讓摩梭婦女健壯美麗,莊稼茂盛,牛羊興旺。
她不僅十分漂亮,而且聰明過人,是周圍的眾山神之首,是摩梭人的最高保護神,所以摩梭人對她十分崇敬,世世代代敬獻祭祀。
⑷ 採花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採花節在藏民中又叫「女兒節」,採花節是中國白龍江流域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
⑸ 插花節是哪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插花節是彝族的風俗習慣。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雲南楚版雄彝族人民一年一權度的插花節。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⑹ 插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簡介
彝族,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內征吉祥如意;在房容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⑺ 花婆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壯族傳統節日。民間傳說,壯族始祖 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 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農歷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里同一輩的婦女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為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念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現已淡化。
⑻ 鮮花節是什麼族
怒族的鮮花節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是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
⑼ 花兒節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回族。
花兒節是流行於青海、甘肅、寧夏等西北地區的一種民族代表性很強回的活動,也是一種以答民歌形式為主導的活動。
花兒在花兒流行區內,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言志抒情。一曲花兒可以使陌路人成為朋友。無論來自青海的、來自臨夏東鄉、西鄉、北鄉、南鄉的,在人生地不熟、情感上寂寞的時候,參加一次花兒節,可以釋放多少思鄉之情,也可以消散謀生中的疲倦,有利於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而花兒節的舉辦,不僅溝通了花兒流行區人民的情感,也滿足了蘭州人民的文化需要。為緊張、喧囂的城市生活送來了一縷帶著鄉間泥土芳香的、充滿人情味的生活氣息。
花兒節的舉辦,增強了民間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的搶救、保護、開發和利用。就花兒文化來說,花兒文化的生態平衡正在打破,花兒文化的生態環境正在毀壞,花兒文化正在模糊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