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鮮花網
① 二十年後回故鄉 作文300字
二十年後回家鄉
不要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當讀到李白的這首詩,我都會不禁湧起思鄉之情!
想一想,已經二十年沒回家鄉了。今天,我准備回家鄉看看。
我現在是一位天文學家,我從我工作的地方科學院出發。我乘坐著如今最快的交通工具--時空機回家鄉,僅僅只用二三分鍾。一會兒就到家了。家鄉的變化使我驚呆了:故鄉的馬路平整極了,沒有一點垃圾;公路兩旁種著許多樹木,有白楊、梧桐、冬青等……飄來一陣香氣。公路上不時駛來時空機,滑板機,飛翔機……這些交通工具。家鄉的學校和以前的與眾不同,不在是以前的小屋了,而是高樓大廈。校門是報警玻璃做的,這種玻璃和自動報警器連接,如果有小偷劃破玻璃進入,報警器就會報警,那小偷就跑不了!
一進校門,兩邊種著樹木,花草。操場不在是以前塵土飛揚的操場了。操場里種著人工草,這種草能自動吸收塵土,還能凈化空氣。操場中間是一個游樂場,游樂場裡面有現在最流行的遊玩設施。我想到教室看看。在教室里,看見有人在用遙控控制桌椅,使桌椅移動。現在,學生們不用書包,學生們就只需要一本書。這本書就像一台電腦,想看什麼就看什麼。黑板是智能黑板,不用寫,只需要先設定好,就能按設定步驟顯示。
我又想到辦公室看一下。眼前的一幕又使我驚呆了,電梯是時空梯,到達目的地十分快。進去看,看到我們以前小學二年級時的老師,他現在已經白發蒼蒼。
離開母校,我又來到家裡探望了一下親人就走了,因為工作繁忙。家鄉科學技術發達了,我很高興,家鄉是我出生的地方,雖然我離開了家鄉,但我會永遠記住家鄉。不管在哪裡!
② 以《二十年後回故鄉》為題,寫作文。。。
二十年後回故鄉
二十年過去了,我成了一名畫家。現在,天天畫那些應酬畫,我都厭倦了。其實,現在哪裡有什麼風景啊?以前的青山,成了公園;以前的小溪流,成了人工湖;以前的彎彎山路,成了公路……、
這時候,我想起了小時候故鄉的風景。那裡,山清水秀,誰去了都會喜歡,我為何不去那畫張風景畫呢?我又想:先畫一張二十年前的風景,到那裡再畫一張現在的,對比一下,不更好嗎?
我迫不及待地畫好了一張二十年前的風景,雖然記得不是很清楚,可看在我眼裡卻是那麼地美麗。我來到了江西老家,以為那美麗的一刻又會出現在我眼前。
可我卻大大失望了!秀麗的風景不見了,變成了高高的樓房,一座座摩天大樓正在修建……我問了一個住在這兒的親戚,只見他嘆口氣,說到:「國家的進步太快了,到處建房子建路,這風景,哪留得住啊?」國家啊,你進步的這么快,有什麼用呢?進步的快是好事,可要為什麼破壞這風景呢?我失望地回去了。
從此,那幅畫,成了我最珍貴的作品。
③ 網上 買鮮花蛋糕花籃 哪個網站更好
沒有復人會同時買這么多東西吧制,又是鮮花又是花籃的,一般的網都會提供這些包括蛋糕等等。
但是哪個站更好就要仔細研究一番了,我喜歡愛慕鮮花這家網,原因很簡單,花束做工細致用心。
但是如果條件允許,去花卉市場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④ 求12年後回故鄉的作文!!!要2頁以上!!!也就是3頁!!有的人獎勵財富20!!
2010,我離開了我的母校——黃石中心小學,離開了我的故鄉——黃石,至今已二十年。今天,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親人,「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在我腦子反復旋繞。於是我坐上飛船,返回了闊別已久的故鄉。
在飛船上,我總是想著以前黃石街道鋪的是一層薄薄的瀝青,黃土一片一片露出路面,當一輛汽車飛快地駛過時,塵土飛揚,說不定有幾粒沙子飛進眼睛。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我們小學門前的學園路了,路旁是菜市場。每天菜販子們都不願意入市場買賣,總是在學園路擺攤,路旁到處都是爛菜葉、塑料袋,垃圾一堆一堆的;一陣風吹過,那一股惡臭難聞的氣味,令人感到惡心……
「嘀嘀,黃石到了。」飛船自動提醒器響了,它把我從遙遠的記憶中拉回到現實。我從飛船碼頭出來,以前低矮的樓房不見了,到處都高樓林立;街道是用特殊材料建設的,干凈潔亮,不必說是沙粒,就是坐下地來衣服也不會染塵。回到了黃石中心小學附近,我急匆匆地在街上打聽母親的住處。最後,我在南華街(原東井街)找到了母親。我們一見面,就激動得淚如湧泉,誰也說不出話。
母親說要帶我去參觀北橋河,我想:那又臭又臟的河有什麼好參觀?但我沒有推卻,隨母親的喜好。走過學園路,我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學院路的兩邊,種了幾層花草,岸邊樹木蔭翳,看不到一點垃圾,原來,政府把學院路改造,將原來的垃圾排掉,簡直可以照出人影來。
故鄉的變化,也是我們國家的變化,是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
⑤ 懸賞50!山東(最好是威海)民風民俗的作文400字,要詳細,謝啦!
飲食小吃】
山東菜,又叫魯菜。歷史悠久,影響廣泛。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四大菜系之首,但卻是最默默無聞的菜系,以其味鮮咸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魯菜發端於春秋戰國時的齊國和魯國(今山東省),形成於秦漢。宋代後,魯菜就成為"北食"的代表之一。從齊魯而京畿,從關內到關外,影響已達黃河流域、東北地帶,有著廣闊的飲食群眾基礎。魯菜是我國覆蓋面最廣的地方風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東北三省。
山東省內地理差異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膠東菜(以海鮮為主)和內陸的濟南菜以及自成體系的孔府菜三大體系。
魯菜講究調味純正,口味偏於咸鮮,具有鮮、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制,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
魯菜常用的烹調技法有30種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獨特而專長。爆法講究急火快炒;扒技法為魯菜獨創,原料腌漬粘粉,油煎黃兩面,慢火盡收汁;扒法成品整齊成型,味濃質爛,汁緊稠濃。
山東的特色小吃主要有:蒙陰紅燒兔子頭、沂水油炸山山牛、廣饒餚驢肉、沂水豆油炒姜芽、臨沂油炸知了龜、沂水大鍋全羊、沂水塌煎餅、沂水塌包、沂水油煎白鱗魚、清油盤絲餅、油旋、八批果子、玫瑰糖炸糕、五仁包、春餅、雞絲餛飩、長清大素包、民眾煎包、銀絲卷、炸雞絲春卷、濟南米粉、濟南甜沫、福山拉麵(抻面)、景芝金絲面、單縣和棗庄羊肉湯、蛋酥炒麵、魚肉水餃、豆汁粥、雞絲伊府麵、雞湯餄餎、臨沂糝、棗庄糝、朝天鍋、荷葉粥、棗庄菜煎餅、八寶茶湯、瓜答、石子旋餅、六角旋餅、糖酥杠子頭火燒、泰山豆腐面、蓬萊小面、梨丸、龍鳳炒飯、龍口肉盒、芙蓉燒麥、濰坊火燒,雞鴨和樂,朝天鍋。德州扒雞、禹城扒雞、保店驢肉、樂陵金絲小棗、萊蕪方火燒熱豆腐、萊蕪香腸、博山酥鍋等。
[編輯本段]【戲曲文化】
山東是我國較早有戲劇活動的地區之一。其戲劇藝術的孕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齊魯諸國。
隋代齊倡名動全國,到了唐代參軍戲在山東地區流行。可以說長期流行的歌舞百戲,俳優活動,是山東戲曲孕育發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過程。 宋雜劇形成後亦波及山東,金末元初產生用北曲演唱的戲曲形式即元雜劇,山東是主要流行地區之一,元人鍾嗣成的《錄鬼簿》和明初賈仲明的《錄鬼簿續篇》中記載的山東籍戲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戲曲最盛之地是東平,單東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張時起等10人,最突出的當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風雙獻頭》深得人民的喜愛。
山東戲曲到明清時進入蓬勃發展時期。李開先的《寶劍記》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影響最大。在演出方面,職業戲班增多,活動頻繁。
到清代中葉已有數十個不同的戲曲劇種同時活躍在山東境內。大致可分為梆子腔劇種、弦索腔劇種、肘鼓子腔劇種等。
現在在山東境內流行的戲曲劇種多達30多種,大致可以劃分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間歌舞及說唱形成的戲曲劇種這幾種類型。
山東流行的梆子腔劇種,有豫劇(即河南梆子)、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棗梆、兩夾弦、東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種。流行區域包括菏澤、濟寧、臨沂、棗庄、泰安、濟南、聊城、德州、萊蕪、濱州等十餘個市地。 獲得梅花獎的豫劇演員章蘭、朱桂琴、李新花等還活躍在山東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間流傳的俗曲小令,經過弦索清唱階段,進而發展為戲曲聲腔。由於流傳地域和伴奏樂器的不同,及受其他藝術的影響,弦索腔形成了風格不同的戲曲劇種,流行於山東的主要有柳子戲、大弦子戲、羅子戲。號稱「東柳」的柳子戲是弦索腔劇種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劇種之一。代表劇目有《李亞仙思夫》、《貂蟬思夫》、《鶯鶯思夫》、《李三娘思夫》等 「十大思夫戲」。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於民間的花鼓秧歌的基礎上,以「娘娘腔」為其主要腔調逐漸演化而成的戲曲聲腔。所包含的劇種有柳琴戲、五音戲、茂腔、柳腔、燈腔、東路肘鼓子等。
由說唱發展而來的戲曲劇種有:呂劇、墜劇、漁鼓戲、八仙戲、藍關戲等。
[編輯本段]【節日會展】
山東各地的文化及經濟節日會展根據山東旅遊資訊網及其他網站的資料整理
節日會展活動名稱 日期
煙台毓璜頂廟會 2月16日至22日
青島海雲庵糖球節 2月28日至3月3日
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 9月
濟寧梁山國際水滸文化節 4月
泰安東岳會廟會 4月1日至3日
泰安肥城桃花節 4月5日至15日
淄博國際陶瓷琉璃藝術節 4 月16日至22日
煙台昆嵛山踏春節 4月16日至28日
煙台龍口國際徐福文化節 4月18日至20日
煙台萊陽梨花節 4月20日
中國臨沂諸葛亮文化節 5月
青島國際馬拉松比賽 4月20日
青島櫻花節 4月中下旬
濰坊國際風箏會 4月20日至25日
淄博綠蘭莎國際啤酒節 6月16日至27日
臨沂中國商城會展中心 9月
濰坊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4月20日至5月20日
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4月22日至28日
日照「五蓮之春」杜鵑花節 4月24日至5月6日
煙台牟氏庄園民俗游 4月28日至5月8日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 4 月30日至5月8日
淄博國際聊齋文化旅遊節 4月30日至5月8日
濱州博興國際小戲藝術節 5月1日至10日
煙台五彩繽紛美食節 5月4日至8日
煙台長島「漁家樂」民俗文化旅遊節 5月5日至7日
煙台萊州月季花節 5月25日
東營墾利黃河口文化旅遊節 9月2日
中國廣饒孫子國際文化節 9月份
(東營)黃河國際論壇 9月份
濟南國際藝術歌會 5月至10月 每月一場
魯商大會 6月6日至8日
濟南明湖荷花節 6月30日至8月20日
青島海洋節 7 月12日至20日
萊蕪房干生態旅遊節 7月至8月
青島金沙灘文化旅遊節 8月3日至11日
青島國際啤酒節 8月17日至9月1日
煙台蓬萊「和平頌」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節 8月20日至25日
青島大澤山葡萄節 9月1日至3日
泰山國際登山節 9月6日至10日
青島時裝周 9月6日至10日
煙台張裕國際葡萄酒節 9月7日至10日
萊蕪鋼鐵博覽會 9、10月份
滕州濕地紅荷節
汶上太子靈蹤文化節
⑥ 苗家文學社關於清明節題材徵稿啟事
【清明節由來和簡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三冥節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背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清明節食品】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台灣: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歷三月初三。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台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准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過去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後因台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於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舟山: 掃墓 舟山人俗稱上墳,到墳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時,出於對先人的尊重懷念之情,人們皆先剪除雜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墳,所以稱之為掃墓。繼而,點香燒燭,擺螺螄、青餅、條子糕、菜餚等供品,老式的家長率全家老小下跪磕頭,新式的行鞠躬禮。祭禮畢,墳頂插竹幡,焚燒紙錢及冥錢,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糍錢」(麻糍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冷盤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節的習俗雖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歷久不衰。�
此外,舊定海民間還有一個習俗,清明節這一天,城郊及漁農村居民婦女頭插菜花、青蒿,門插柳,俗話雲:「清明戴花,來世有媽;清明戴枝青,來世有親人;清明插楊柳,來世有娘舅。」�
踏青 又稱春遊、探春、尋春。清明時節,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利用春光明媚之際,去郊野作一番暢游。掃墓者祭禮已畢,也往往擇圃、列坐而不歸,由單純的祭祀活動演化為同時游春訪勝的踏青。清末至民國時期,舊定海也流行游春的習俗。每當清明時節,萬物復甦,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燦爛芬芳。城區私塾、學校都要放春假數天,以便讓學生跟隨家長到郊外去上墳和春遊。此外,舊定海還有春遊放風箏的風俗。放風箏,舟山人俗稱放紙鷂。每當春風和煦的時刻,在綠色的田野上,在城裡開闊的地帶,總有不少人歡樂地領略著放紙鷂的情趣。那些紙鷂在輕風中飄飄搖搖,最多的是瓦爿鷂,其次是蝴蝶鷂、老鷹鷂,最顯眼的是蜈蚣鷂,長長在天空中游來盪去,五彩繽紛,錯落有致,非常有趣好看。據說,放紙鷂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文化娛樂活動,它可以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又能享受美麗的春光。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148.html?wtp=tt
⑦ 清明節資料,急需!!!!!!!!!!!!!!
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簡介
清明節,英文標准譯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歷四月五日。(此節日現已列入國假3天). 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201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清明節放假三天。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 杜牧的《清明》
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歷史發展
清明上河圖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要去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1] 清明節有人在先祖亡親墓前垂淚,也有人在愛寵墳前掩泣。不止是人有墓地,寵物同樣也有墓地。人們為寵物掃墓也跟拜祭祖先差不多,寵物墓前有照片、有白菊、有生前至愛的玩具作陪,還有的以水泥、大理石碑築就跟人一樣。除實體墓地外,寵物網路墓地、紀念博客也蔚然風行。和悼念親人的網上祭堂一樣,寵物祭堂可以祭酒、獻花,申請也容易,多數只需輸入寵物和主人的名字即可。
節日起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圖
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2]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相關節日
我國古代在清明節前還有一個與清明相連的重要節日——寒食節。寒食在冬至後105日,寒食共有3天,過後就是清明,因此清明節正好在冬至後的第108天。現代寒食節基本已經並入清明節,但是二者還是有不同之處,有關寒食節還存在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 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3]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節,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節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節日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 清明節掃墓
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節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 清明節插柳
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介子推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清明節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市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的上方,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戴柳插柳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是什麼原因使得平凡的柳條有了如此非同尋常的身價?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這三種說法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靈性,可以避邪。
相關詩詞
清明詩句名篇 清明節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 長安清明言懷》 (唐)顧非熊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厭此生。 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 清明日與友人游玉粒》 (唐)來鵠 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雲飄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洛陽清明日雨霽》 (唐)李正封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 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 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 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天有霓裳》清明詩 (當代)劉小烽(劉周) 其一:憔悴墳頭土,見之如親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傷情 ( 註:丙子,1996年丙子年。評析:凡讀過此詩而到親人墳前者,必能憶起此詩)。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紅杏花白,雨打花枝樹樹開;行人面上悄悄下,幾家墳頭哭聲哀 (評析:此詩落筆寫景,以景寓情。先寫嬌嫩艷麗的桃花杏花。次寫風雨撲打著花枝.花兒靜靜的盛開。再寫雨珠或者還夾著淚珠,從行人的臉上悄悄滑落,此時忽又從不遠的幾處墳頭傳出凄惋的哭聲。這是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清明上墳場景,淡淡的哀怨中透著微微的溫馨,使人於此覬見生活的平淡與人類繁衍不息的偉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無情最無情,不憐人間孝子心;為賺小可一掬淚,忍教清明雨紛紛 (註: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謙稱。評析:讀此詩,彷彿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淚化成,雨與淚交融,淚使雨凄冷。淅淅瀝瀝,紛紛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淚嗎?) 其四:風吹外婆在時雨,雨打外婆在時風;年年此日都留淚,歲歲墳前奠斯人。 其五:陰陽無途通音問,清明尋路且上墳;點點淚和紙錢化,水酒少去不見人。 其六:道邊衰草萌生意,一點新綠妝枯黃,縱然無雨猶下淚,外婆墳在堆雲旁。 其七:墳頭掊土新疊舊,墳前草木枯又青;音容應在此地下,湮沒黃塵多少春。 葬祭名篇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東坡悼愛妻詞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采,應嚴格科學採制,確保產量和品質。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日食品。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 清明節飲食
慣。在山東,吃雞蛋和涼饅頭,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在溫州這一帶有吃綿菜餅的習俗,綿菜餅顧名思義是綿菜做的餅,也有人稱為清明餅,綿菜是照溫州話翻譯過來的,原來它的學名叫曲鼠草,是在清明時節才會有的.做綿菜餅可是很有講究的
清明時節天轉暖,柳絮紛飛花爭妍。 清明節相關圖畫
降水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乾旱, 有的年份連陰雨,寒潮侵襲倒春寒。 地溫穩定十三度,抓緊時機播春棉, 看天看地把種下,掌握有急又有緩
清明節氣的陰晴雨雪與對未來天氣及年景有一定預示的諺語有: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桂) ◇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
[4]清明時節是一年養生的重要時期,在中醫理論機體生長也在於春季,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大家應在這段時間穿比較寬松的衣服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鍛煉。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清明並沒有固定在公歷4月5日,每年會有所不同。就像農歷和公歷的關系一樣,清明的公歷日期並不是固定的。比如2010年的4月5日是清明,而2009年的清明則是4月4日
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太多了-說不完-字幅不夠
⑧ 青島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青島景點 ★★★★嶗山、 海濱風景區 ★★★海軍博物館、迎賓館、電視塔、海爾科技館、膠南琅琊台、即墨田橫島 ★★天後宮、植物園、膠州高鳳翰故居、萊西崔子范藝術館 ★膠州艾山、平度現河公園 一、市內四區: (一)青島海濱風景區(4A): 濱海步行道 開放式景點,西起團島環路,東至石老人,全長約36.9公里。濱海步行道將我市棧橋公園、海軍博物館、小青島公園、魯迅公園、第一海水浴場、八大關風景區、五四廣場、石老人海水浴場等主要旅遊景點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獨具特色的海濱風景畫廊。 五四廣場 五四廣場為開放式景點,分為南北兩部分,廣場主體雕塑《五月的風》成為青島新的標志性旅遊景觀。 乘25、26、31、104、202等前海公交車可抵達。 棧橋公園 棧橋公園為開放式景點,是百年青島的標志,也是青島最好的觀景點之一 乘2、5、8、25、26、231、301、304、305、307、316、321、501、801路可抵達。 八大關風景區 八大關景區為開放式景區,以風格各異的建築群為主體,配以寧靜寬闊的道路,陽春盛夏,花紅似火;秋冬季節,霜染楓紅,是國內知名的度假勝地。 乘15、26、31、202、212、223、228、304、311、316、321、501、801路可抵達。 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以獨特的紅礁石和優雅的環境取勝,是青島海濱風景區著名景點之一。 地址:琴嶼路1號 電話:2860760,2868471 票價:5元 乘6、26、231、304、311、312、316、321、501、801路車在魯迅公園站下車。 小魚山公園 小魚山是青島前海最佳觀景點之一,山雖不高卻能遠眺,登山俯瞰,棧橋、小青島、魯迅公園、匯泉灣、八大關景區、前海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美景盡收眼底。"魚山秋月"為青島市十大景觀之一。 地址:福山支路24號 電話:2883635 門票價格: 旺季:15元淡季:10元 乘6、26、202、223、228、304、311、312、316、321、501、801路車可抵達。 小青島公園 小青島青島最佳觀景點之一,每當暮色四合,塔燈忽明忽暗,那紅寶石似的光輝映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如夢如幻,與棧橋上的燈光遙相呼應, "琴嶼飄燈"為青島市十大景觀之一。 地址:琴嶼路2號 電話:2863944 門票價格: 旺季:15元 淡季:10元 乘6、26、231、304、311、312、316、321、501、801路車在魯迅公園站下車。 百花苑 百花苑又名文化名人雕塑園,是島城首座規模較大的紀念性園林。一座座島城名人雕像錯落有致的分布其中,或坐、或立,靜謐安詳,栩栩如生,平添了許多文化氣息。 地址:延安一路55號 電話:2862461 門票價格:5元 乘15、219、302、220、604路可抵達。 (二)其它: 音樂廣場 是國內最大的音樂休閑廣場之一,由樹陣區、偏心廣場及軟雕塑區、橢圓廣場區、音樂觀海台及地下購物商場組成。中心建有軟體雕塑「音樂之帆」,帆下設模擬鋼琴,供遊人彈奏娛樂。 乘25、26、31、104、202等前海公交車可抵達 匯泉廣場 新改建的匯泉廣場被譽為青島的「城市會客廳」,置身全新的匯泉廣場,可以感受到整個廣場展現出大氣、現代、浪漫、精緻的迷人氣息。 乘25、26、31、104、801等前海公交車可抵達 第一海水浴場 位於匯泉灣,浴場沙平面廣,無暗礁隱壑及旋渦,沙灘長約580米。高峰時,每天可接納25-30萬人入浴,最高時日接待量曾達35萬人次。新改建的海水浴場突出融海特點,體現青島海濱城市特色風貌。 乘25、26、31、104、801等前海公交車可抵達 海軍博物館3A 海軍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海軍發展歷史的軍事博物館。設室內展廳、武器裝備展區和海上展艦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地址:萊陽路8號 電話:2874786,2866784 門票價格:旺季:30元 淡季:20元 交通:6,26,202,304,316路 迎賓館(德式官邸舊址)3A 建於1905-1908年,始為德國侵佔青島時膠澳德國總督官邸,後為青島歷屆行政官邸,德式建築,是青島著名標志性建築之一。 門票:旺季:15元 淡季:10元 電話:0532-2889888 2866209 地址:青島市龍山路26號 交通:1,25,217,221,220,228,225,307,367路 電視觀光塔3A 青島旅遊觀光塔位於太平山巔,是青島最佳觀景點之一,也是集觀光、餐飲、娛樂、購物、休閑的絕好去處。 門票:散客:旺季:30元 淡季:15元(淡季憑公交IC卡) 團體:30人以上15元 電話:0532-3654020 3639496 地址:青島市太平山一路 交通:1,3,15,25,36,212,217,225,302,307,308,368路 海爾科技館3A 設世界家電發展史廳、海爾家電發展史廳、21世界未來家庭、未來社會、三維動感電影院、網路教室及高科技展館,有近30個項目供遊客參觀和參與。 門票:散客:10元 團體:8元 電話:0532-88998558899865 地址:青島市高科園苗嶺路10號 交通:104,230,304,313,321,362路 青島民俗博物館(天後宮)2A 青島天後宮其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1996年,青島市政府對其進行全面修復,並將其辟為"青島市民俗博物館"。 地址: 青島太平路19號 電話2880728,2964114 交通:乘6路,25路,26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公交車可達。 票價:旺季8元,淡季5元; 老人、學生、軍人優惠,票價2元 青島亞海大酒店 住宿、餐飲、娛樂 市北區華陽路6號 83826688 青島市國棉一廠招待所 住宿(單間、雙人間、三人間等,備有空調暖氣洗澡間,餐廳、停車處) 青島市市北區內蒙古路48號(長途汽車站旁) 83805047 自由鳥賓舍 住宿、客房、單身公寓 市南區香港中路65號甲(假日酒店對面) 85759230 新吉星賓館 客房餐飲 青島市市南區太平路61號 82667394 青島市市南區圓夢圓旅館 旅館住宿(經濟實惠、干凈整齊、熱情服務) 市南區新湛三路2號樓 83872284 青島市市南區方圓旅館 旅館住宿(服務周到、環境優雅、價格合理、適合商務人員、家庭出遊) 市南區新湛三路3號樓三單元 83869349 青島市市南區海雲居旅館 客房、鍾點房、單間、雙人間、三人間 市南區新湛三路1號樓三單元102戶 83880054 青島市市南區靜雅旅館 客房、單間、雙人間、三人間、夫妻間、鍾點房、公用電話 市南區新湛三路1號樓4單元104 83863231 青島市亨利旅館 客房(標准間、二人間、三人間、多人間、空調、熱水) 青島市市南區瞿塘峽路18號(亞太貨運東臨) 82650798 棧盈賓館 餐飲、住宿、嶗山一日游、煙台 威海 蓬萊兩日游 市南區蒙陰路11號 82961980 大洋賓館 客房、餐飲 市南區湖南路66號 82867516 青島市紡織機械器材公司良機賓館 客房住宿 四方區人民路211號 83727358 星星辰旅館 各類客房 市南區江西路158號 85893892 星星辰旅館 客房,各種房間 市南區江西路158號 85893892 佳麗居旅館花店 餐飲、團隊、會議、生日、宴會、住宿、停車、鮮花 市南區寧夏路347號 85935830 青島運達賓館愛舍 客房(豪華套間、雙人間、單人間)日式商務酒吧,足底按摩 香港中路78號丙(書城斜對面) 85880478 豪樂居旅館 住宿 市南區沽田路16號 85875066 金獅賓館 客房服務 鎮江路12號 85013366 青島聖樂園賓館 客房服務 鎮江路12號乙 85012435 春成閣賓館 酒店、賓館、住宿 市北區遼陽路29號 85656516 青島方舟賓館 住宿(標准間、普通間、鍾點房) 青島市李滄區夏庄路46號 87631958 青島市市南區盈祥隆旅館 住宿 市南區四川路86號 82687001 紅一帆旅館 住宿 市南區火車站附近 82860343 安順居旅館 住宿 市南區湖南路51號 82866334 青島雙櫻花賓館 住宿 市南區廣州路47號 8262 青島路通賓館 住宿 市南區廣州路 82977665 德偉城旅館 旅館、住宿、百貨 市南區西茂路52號 82679498 青島鑫泰賓館 住宿 市南區蒙陰路1號 82871712 青島雅博客賓館 住宿、餐飲 市南區蒙陰路1號乙 8286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