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鮮花
1. 媽祖祭奠主要表現形式有哪幾種
自宋代之後,媽祖祭奠的主要表現形式可分為廟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種:
廟祭,是指在媽祖廟范圍內舉行祭典儀式,其特點是規范、嚴謹。據考,在宋至清四朝中,朝廷因事差官致祭媽祖達300多次,都是採取廟祭形式。清康熙五十三年(1718年),皇帝頒旨規定媽祖作為女聖,歸列三聖之一,編入國家祀典,春秋諭祭,與文聖孔子、武聖關公同享最高法定禮節---三跪九叩、三擊獻醴。
郊祭,是指在都郊或市郊設立祭壇,對媽祖女神進行遙祭的形式。一般由帝王親自主持,特點是肅穆、庄嚴。我國郊祭媽祖最早當推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臨安郊祭後敕封媽祖為靈惠夫人。
海祭,是指在海邊奠祭媽祖。從各地現存的海祭儀式中,可以看到:面對浩浩波濤,祈福旗幡與日同升,海螺長號,頌祭文、奏祭樂、進舞芭、獻祭果、灑祭酒、敬鮮花、放海生,同時進行各種民俗展示。這種純粹的民間祭禮一般在海邊漁村流傳,具有地域的獨特性、廣泛的群眾性、愉悅的觀賞性。
舟祭,是指在船上供奉媽祖神像,在出海時、歸航時或遇大風大浪危急關頭對媽祖女神進行全祭拜的一種形式。
家祭,是指媽祖信眾在家中設媽祖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日或媽祖誕辰與升天紀念日進行焚香進供膜拜的一種方式。
通過上述五種祭祀形式的比較,可以發現,廟祭最為規范,郊祭最為庄嚴,海祭最有特色,舟祭最為普遍,家祭最為平常。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媽祖的風土人情,可以去中華媽祖網看看~~
2. 台灣人拜媽祖一般用什麼鮮花
名 稱:遺愛千秋
花 材:27枝白菊,13枝白玫瑰,6枝馬蹄蓮,3片白掌,3朵百合,2枝泰國蘭,加蕾絲。
包 裝:藝術花插
花 語:流芳百世,遺愛千秋 音容宛在,浩氣常存。
更多鮮花在花緣網520
3. 傳說中的媽祖喜歡哪些鮮花
媽祖嚮往的是大愛,嚮往著和平,那是百合諧音和平和諧,向日葵尊敬陽光,康乃馨健康,牡丹國泰民安,希望可以幫到你
4. 澳門的著名景點都有哪些
大三巴牌坊 即聖保羅教堂的遺跡,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聖保羅教堂建成於1637年,整座教堂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建築風格與東方建築特色的結合,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 35年,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因 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 精美絕倫的藝術雕刻,將大三巴牌坊裝飾得古樸典雅。無論是 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還是銅鴿下面的聖嬰雕像和被天使、鮮花 環繞的聖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大三巴牌坊已經成為澳門的象徵之一,也是遊客澳門之 行的必到之地。 看過大三巴碑坊,遊客不妨到與之相鄰的古炮台城堡。登臨氣 勢雄偉、酷似歐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們不僅能夠看到十餘門巨 型鑄鐵古炮,發思古之幽情,還可以飽覽澳門全景呢。
媽閣廟 位於澳門南端媽閣山西麓,是澳門最古老的寺廟,建成於500多 年前的明朝。 媽閣廟供奉的是護航海神媽祖,閩語媽祖就是母親的意思。每 年農歷3月23日是媽祖的誕生日,在這一天,廟里都要舉行盛大的祭 祀活動。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燒香祭拜,祈求平安吉祥。 媽閣廟是一座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古老建築。廟前一對鎮門石 獅,神情威嚴,形態逼真。廟中有大殿、石殿、弘仁殿和觀音閣, 均飛檐凌空,氣勢雄壯。廟內的一塊洋船石尤為引人注目,上面雕 刻著古代海船的圖形,據說已經有400年的歷史。 媽閣廟依山面海,風光宜人,古木參天,環境清幽。幾百年間 文人雅士們留下的無數題詞石刻,更為這座古廟平添了幾分雅趣。
海事博物館位於媽閣廟附近,館內珍藏豐富有趣的海事資料,陳列著早期 葡人來澳時使用的船隻模型,中國傳統的漁船和捕魚工具,以及今 日澳門使用的各種水上交通工具。在博物館對面碼頭,停著一艘華 麗的花艇和一艘龍舟,以供公開參觀游覽。
澳門一向以博彩娛樂而聞名於世,為世界三大都城之一。現澳 門共有6個娛樂場所,分別設於葡京大酒店,文華東方酒店,凱悅 酒店,內港的水上皇宮,新馬路金碧娛樂場和回力球場內。娛樂場 內設有各種博彩項目,品種之齊全,設備之豪華,管理之嚴密都堪 稱世界一流
5. 給媽祖娘娘獻花用什麼花
時令吉祥鮮花就可。比如比如蓮花、睡蓮、百合、蘭花等,而臭花、刺樹所生花、苦辛味花或無名之花等,不得供獻。
6. 為什麼台灣人喜歡拜媽祖
台灣媽祖信仰盛行自清代,從原本只是移民原鄉信仰,隨著清代發展的推波助瀾,在台灣漸漸形成為全島信仰風潮。但媽祖之所以成為台灣民間重要信仰,更關鍵的因素,其實是媽祖的「慈母意象」。
苗栗通霄白沙屯媽祖2016年3月21日凌晨起駕,展開11天10夜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行程,逾萬名信徒簇
從台灣媽祖的稱謂、造型及民間傳說的神跡觀之,媽祖早已由海神信仰轉化為母親之神。因具有母親的特質、慈母的形象,信徒會將對母親的依賴感投射到媽祖身上,使媽祖成為「母親之神」,而普受百姓愛戴。
媽祖的母親意象,並非宗教的「創世主」、「造物主」概念。她並無創造宇宙萬物、宰御萬物的傳說,而是以「慈母的形象」,守護百姓、庇佑信徒。
母親之神是許多宗教都有的,諸如: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度母、道教的王母娘娘、天主教的聖母瑪利亞,都有「母親」的形象,這些母親之神也都是各宗教的重要信仰。無論任何族群、地域、宗教,慈祥的母親之神都是信徒心靈依賴的對象。媽祖即是民間信仰中,代表母親意象的神?,是台灣人原始心靈的母親象徵。
從媽祖稱號看人神關系
無論歷朝對媽祖封號為何,民間經常不以官方正式封號,如「天妃」、「天後」等來稱呼她,而更常以家人般的稱謂,比如昵稱「娘媽」、「媽祖」、「媽祖婆」、「婆仔」、「聖母」、「姑婆祖」等,意圖讓人神關系從神靈與凡人的對應,轉化為「親情倫理」關系,民眾顯然未將媽祖視為高高在上的「天後」,而是將媽祖當作家人般親密。
「媽祖」是台灣民間最普遍的稱呼,將兩字分拆來看,即意指媽媽、祖母、祖先。在清趙翼《陔於叢考》里有段極有趣的記錄:「土人呼神為媽祖,倘遇風浪危急,呼媽祖則神披發而來,其效立應;若呼天妃則神必冠帔,恐稽時刻。媽祖雲者,蓋閩人在母家之稱也。」顯然,稱「媽祖」不僅是基於一種親近性,在遇到危急事情,呼叫媽祖與呼請天妃的救助效果截然不同。
台灣媽祖的母親造型
普遍對媽祖的認識,皆依明末昭乘和尚《天妃顯聖錄》之說法,《天妃顯聖錄》言明媽祖生於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並於987年(宋雍熙4年)飛升,由此推斷媽祖升化時,年約28歲。
媽祖未婚且在28歲、農歷9月9日時,由玉帝來迎接飛升,這是民間普遍的傳說,因此中國大陸所塑造的媽祖金身都是年輕姑娘的造型,多為年輕貌美瓜子臉,且體型纖瘦、身材高挑,是20多歲未婚女子造型。
在台灣,縱使各媽祖廟均有差異,大致上都是以雍容華貴的中年婦女形象呈現,媽祖早就隨土著化漢人的重新想像、重新發展一套信仰系統。
台灣媽祖造型,大多為體態豐腴、身材矮小,年齡目看多像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面部慈祥、和藹,雙眼微闔,呈仔細聆聽狀,就像慈母正在傾聽兒女述苦;體型微胖代表福相、穩重,帶給信眾安全感、信賴感。中年婦女與母親的年紀相仿,身材矮小則符合一般台灣人體型。
台灣媽祖廟之金身,除了鎮殿媽之外,鮮少為巨大雄偉的神像,因為媽祖並非高高在上、偉大神聖、不可侵犯的神,而是如同家中母親般親切、慈祥,因此台灣人是根據媽媽的形象塑造媽祖,媽祖的造型就是母親的造型,媽祖所象徵的就是母親的意象。
台灣媽祖的母親職務
媽祖原屬海神信仰,目前台灣媽祖已不僅是航海守護神。從台灣各地媽祖的神跡觀之,移民初期,媽祖有助戰、平亂、除瘟疫、病蟲害、降雨、治病、救災等多重功能,現今媽祖又兼具婚姻、生育、護幼等母性職務,媽祖已由海上救難神轉化成溫柔、慈愛的母親之神。
信徒每逢私密之心事,常會尋求媽祖作主,諸如交友、戀愛、婚姻之事,不宜向其他神明祈求,就會轉向媽祖求助。
每年大甲媽祖?境進香過程中,都有許多民眾爭相向「報馬仔」索求「紅絲線」,綁在手腕用以祈求姻緣。紅絲線的概念源自月下老人的故事,卻因媽祖信仰的普遍,使媽祖也須兼管戀愛婚姻,為報馬仔的紅絲線加持。
有婚配,當然也就有生育之事。台灣民間執掌生育之神原為註生娘娘、臨水夫人,但因媽祖同為女神之便,女性信徒無論求子、懷孕、生產都會向媽祖祈求。
白沙屯媽祖進香途中,常見婦女捧鮮花跪在路上,與媽祖交換神轎上的花束,稱之「換花」,據傳可祈求生男、生女,「花」在台灣民俗概念中,象徵「胎兒」。女信徒藉由「換花」向白沙屯媽祖祈求生子或生女,亦成為媽祖的新職務。
生子以後為怕小孩難養,通常會認神明為義父母,為祈求兒女平安長大,透過認契方式,強化孩子與神明的關系,以求得到神明特別照顧。媽祖的慈母意象,使許多民眾讓子女認媽祖為「干媽」,建立信仰上的親子關系,每年在媽祖誕辰前夕,媽祖的契子、義女,都要回到廟里「換?」,以更新神力並確認關系。
台灣許多媽祖廟都有由契子、義女們所組織的「契子會」、「義女會」,為媽祖提供服務,義務擔任清潔、烹飪、接待等工作,他們都以媽祖的兒女自居,而不稱志工、義工,代表他們與媽祖的特殊關系。
時代演進,媽祖信仰在移墾初期的護航、助戰、救災、除瘟、治病、求雨等功能都已淡化,這些職務已由人間的軍隊、消防局、醫院、氣象局所取代,不再由媽祖主導,反而信徒個人的家事、心事、工作等私事,都會向媽祖祈求,因為媽祖代表母親,會關心子女的一切,媽祖正如家庭主婦般,時時關注張羅子女的生活。
7. 國內有哪些門票免費的小島值得一去
國內門票免費的小島真的不多,基本上都需要買門票的。但是還有兩個地方是免費的,一個就是《後會無期》里的出現的小島東極島;另一個是翡翠島。
河北的翡翠島是一座海島,卻有著「京東大沙漠」之稱。在這里一般沙漠,一半海水,沙子特別的細膩,水也是十分的清澈,這樣的沙灘誰不喜歡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潮水起伏不是很大,讓旅遊折增加了很大的安全感。
在這個島上還會有很多的小鳥出沒,也被人們稱之鳥類王國。在這些鳥類里有很多都是珍稀保護鳥類,喜歡觀賞鳥類的愛好者,是不容錯過的。在這里是免費的,不需要門票的。
8. 媽祖信俗的由來
媽祖的生卒年與家世,史料中有多種傳說:
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是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1150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謂:「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
媽祖生前是一個女巫。文中並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盪,舳艫相沖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俄獲安濟……」船員說這是湄州女神顯靈,於是路允迪返國後上奏朝廷請封,詔賜順濟廟額。
南宋李丑父《靈惠妃廟記》:「妃林氏,生於莆之海上湄洲」。
南宋李俊甫《莆陽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靈異」。
(明)張燮《東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林願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於宋元祐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變紫,有祥光,異香。幼時通悟秘法,預談休咎無不奇中。雍熙四年二十九日升化。
(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按天妃,莆田林氏都巡之季女。幼契玄機,預知禍福。宋元祐間遂有顯應,立祠於州里」。
(清)楊俊《湄州嶼志略》:「湄州在大海中。林氏林女,今號天妃者生於其上」。
(清)《長樂縣志》:「相傳天後姓林,為莆田都巡簡孚之女,生於五代之末,少而能知人禍福。室處三十載而卒。航海遇風禱之,累著靈驗」。
《莆田九牧林氏族譜》則記載媽祖是晉安郡王林祿的第二十二世孫女。
從南宋到清代,絕大多數史料公認天妃姓林,生於湄州嶼,自幼有異能。具體生日,雖只見於《東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媽祖信徒奉為媽祖生辰,舉行慶典。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漢族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海神的代表。
媽祖信俗是源於人們對媽祖的景仰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常規化的漢族民間信仰習俗。媽祖,也稱湄洲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出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她生前經常為漁民預測出海時的天氣情況、義務采葯治病、拯救遇險漁船,還曾點燃自家的房子,用火光當做航標引導迷航的商船脫離險境。公元987年農歷九月初九,在她28歲時因在海上救人而獻出年輕的生命。島上漁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善良和樂於助人的好姑娘,特地在島上建廟並奉為海神,希望世世代代學習媽祖精神多做好事,也希冀媽祖繼續保佑百姓航海平安。公元1123年,因為保護路允迪出使高麗,當時的朝廷首次將「順濟」廟額賜給媽祖廟。此後,媽祖因護佑南糧北調、鄭和下西洋等而被歷代朝廷褒封為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共36次。隨著航海業發展和華人移民,媽祖廟遍布世界各地港口,如澳門地名葡萄牙文MACAU就出自「媽祖閣」的發音。1000多年來,媽祖信俗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傳播到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今擁有2億多信眾和5000多座媽祖廟,成為媽祖信仰地區民眾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 申報書和宣傳片對媽祖信俗包含的內容進行了闡述,主要由祭祀儀式、民間習俗和故事傳說三大系列組成。
(一)祭祀儀式分為家庭祭祀和宮廟祭祀兩種,家庭祭祀包括「船仔媽」崇拜、對海祭拜、家中供奉和掛媽祖像等,宮廟祭祀則包括日常祭祀和廟會祭祀,其中廟會祭祀時舉行祭祀大典,媽祖祭祀大典於1788年列入清朝的國家祭典,另外湄洲媽祖祖廟全年還例定有媽祖誕辰紀念、媽祖升天紀念、割火分靈、謁祖進香、媽祖巡遊、民俗表演等一系列的廟會活動;
(二)漢族民俗主要包括演戲酬神、媽祖元宵、謝恩敬神、媽祖游燈、媽祖服飾、聖杯問卜、換花求孕、佩戴香袋、誕辰禁捕、媽祖彩車、大門貼符、頸項佩玉、托看小孩、媽祖掛脰等;
(三)故事傳說指媽祖信俗在傳承過程中,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傳說,包括有檔案史料、志書、奏章、碑記、摩崖石刻、壁畫、匾額、楹聯、詩詞、散文、書法、圖畫、戲曲、俚歌等。
祭祀儀式分為家庭祭祀和宮廟祭祀兩種。家庭祭祀包括:⑴「船仔媽」崇拜,就是漁民和航海者在船上供奉媽祖神像,祈求航海安全,這是媽祖信俗最原始的形式之一。⑵對海祭拜,就是湄洲和其他地區的漁民、船民在海邊或在沙灘上擺上供桌、貢品面對大海,向媽祖祭拜。⑶家中供奉,就是漁民和居民在家中的神龕上供奉媽祖像點香、祭拜。⑷汽車上掛媽祖像,祈求出入平安。
宮廟祭祀分成日常祭祀和廟會祭祀兩種。日常祭祀是由媽祖信眾到媽祖廟向媽祖神像行禮,主要包括獻鮮花、點香火、擺貢品、行跪拜禮以及燃鞭炮、燒金帛、題緣金等方式。廟會祭祀則舉行祭祀大典。祭祀大典形成於公元11世紀,公元1788年被列入國家祭典,場面恢宏、庄嚴隆重。包括:⑴儀程,主要有司祭人員就位、迎神、上香、讀祝文、行三獻之禮和三跪九叩禮、送神等。⑵司祭,湄洲媽祖祖廟主持人擔任主祭,世界各地媽祖分靈廟負責人參加陪祭。⑶祭器,祭壇上配有燭台、香爐、鍾鼓等。⑷祭品,供桌上擺放用麵粉、香菇、木耳等食品製成仿海洋生物和自然山景等。⑸儀仗,由清道旗、鑾駕、仿古兵器等組成。⑹祭樂,由樂生用嗩吶、鼓、磬、琴、笛等28種樂器演奏地方曲調和曲牌。⑺祭舞,由舞生執鳳羽、龠管,採用雲步、疊步等傳統戲曲舞步。
湄洲媽祖祖廟的廟會是指特定節日和重大祭祀活動,具體包括:⑴媽祖誕辰。每年農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⑵媽祖升天。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媽祖逝世紀念日。⑶割火分靈。各地建媽祖分靈廟時要捧著神像到湄洲媽祖祖廟舉行「取香灰」的分神儀式。⑷謁祖進香。媽祖分靈廟每隔一定時期到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俗稱「回娘家」,一次陪同進香的團隊人數有的多達7000餘人。⑸媽祖巡遊。湄洲媽祖金身在湄洲島和台灣、金門、澳門等地分靈廟巡遊,接受膜拜。⑹民俗表演。湄洲媽祖祖廟還進行舞龍、舞獅、擺棕轎、耍刀轎、舞涼傘等民俗表演,表演人員多為民間藝人,參加人數最多可達幾十萬人,場面壯觀。
涉及媽祖的漢族民俗主要包括:⑴演戲酬神。媽祖分靈廟如有舉行慶典活動或者戲劇演出,都要恭請媽祖神像駕臨觀賞或請戲班演員到媽祖神像前「弄仙」。⑵媽祖元宵。湄洲每年正月初八到十八各家各戶都恭請媽祖神像參加元宵活動。⑶謝恩敬神。家族舉行感恩蒼天儀式,男女老少統一著裝列隊到媽祖廟敬請媽祖參加。⑷媽祖游燈。漁民、農民、市民等在節日的晚上都提著「媽祖燈籠」繞游。⑸媽祖服飾。湄洲婦女平常頭上都梳著帆船狀的發髻,著藍色的上衣和紅黑相間的褲子,表示對媽祖的敬仰和對家人出海平安歸來的期盼。⑹聖杯問卜。用木質半月形「聖杯」,向媽祖祈求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⑺換花求孕。湄洲已婚未育婦女與媽祖神像頭上的花互換來求賜孕。⑻佩戴香袋。到媽祖宮廟祈取小香袋戴在小孩身上,以保平安。⑼誕辰禁捕。湄洲漁民在媽祖誕辰日前後自發不下海捕魚,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⑽媽祖彩車。媽祖巡遊隊伍中裝扮有關媽祖故事的彩車。⑾大門貼符。百姓在大門上貼著媽祖的神符,⑿頸項佩玉。脖子上掛著媽祖的玉像。⒀托看小孩。如果父母外出,將小孩託付給媽祖廟看護。⒁媽祖掛脰。在媽祖巡遊過程中,信眾向媽祖神像的頸項上掛上用紅繩子系的金鎖、銀鎖或錢幣。
在媽祖信俗的傳承過程中,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傳說,包括媽祖護商船、佑使者、平海寇、除瘟疫等內容的文獻和文藝作品達4000多種,包括:媽祖檔案、志書、奏章、碑記、摩崖石刻、壁畫、匾額、楹聯、詩詞、散文、書法、圖畫、戲曲、俚歌等。 民間習俗包括:媽祖分靈廟慶賀活動、戲劇演出或家族感恩蒼天、祭奠祖先儀式,男女老少列隊敬請媽祖。漁民、農民、市民等在節日之夜提媽祖燈籠繞游;湄洲婦女頭梳帆船狀發髻,著藍色上衣和紅黑相間的褲子,表示敬仰;用木質半月形聖杯,向媽祖祈求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婦女換下媽祖頭上的花來求孕;到媽祖宮廟祈取小香袋戴在小孩身上,以保平安;漁民在媽祖誕辰日前後不下海捕魚,體現人與自然和諧。
媽祖的信仰和紀念已經深深融入沿海地區中國人以及他們後裔的生活對,成為該信俗團體身份認同感的一個重要文化紐帶。在維護家庭和睦、社會融合以及弘揚大愛精神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媽祖信俗也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和全球華人文化認同的標志。華人在僑居國建媽祖廟,並以此來踐行媽祖精神,與所在國居民友好相處,共創新家園。
9. 澳門地標建築是什麼
1、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10. 澳門什麼好玩的地方
澳門什麼好玩的地方
澳門堪稱一個美麗而寧靜、有著異國情調的城市,它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很適合旅遊和生活。由於澳門面積不大,旅遊景點集中,市內的計程車、公共汽車眾多,直達各主要旅遊點,有多種旅遊觀光方式供遊客選用,無論參加旅行團或自助游,都將使你擁有一段充滿情趣,難以忘懷的經歷。有兩天時間足以游完澳門。
大三巴牌坊 即聖保羅教堂的遺跡,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聖保羅教堂建成於1637年,整座教堂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建築風格與東方建築特色的結合,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 35年,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因 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 精美絕倫的藝術雕刻,將大三巴牌坊裝飾得古樸典雅。無論是 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還是銅鴿下面的聖嬰雕像和被天使、鮮花 環繞的聖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大三巴牌坊已經成為澳門的象徵之一,也是遊客澳門之 行的必到之地。 看過大三巴碑坊,遊客不妨到與之相鄰的古炮台城堡。登臨氣 勢雄偉、酷似歐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們不僅能夠看到十餘門巨 型鑄鐵古炮,發思古之幽情,還可以飽覽澳門全景呢。
媽閣廟 位於澳門南端媽閣山西麓,是澳門最古老的寺廟,建成於500多 年前的明朝。 媽閣廟供奉的是護航海神媽祖,閩語媽祖就是母親的意思。每 年農歷3月23日是媽祖的誕生日,在這一天,廟里都要舉行盛大的祭 祀活動。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燒香祭拜,祈求平安吉祥。 媽閣廟是一座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古老建築。廟前一對鎮門石 獅,神情威嚴,形態逼真。廟中有大殿、石殿、弘仁殿和觀音閣, 均飛檐凌空,氣勢雄壯。廟內的一塊洋船石尤為引人注目,上面雕 刻著古代海船的圖形,據說已經有400年的歷史。 媽閣廟依山面海,風光宜人,古木參天,環境清幽。幾百年間 文人雅士們留下的無數題詞石刻,更為這座古廟平添了幾分雅趣。
海事博物館位於媽閣廟附近,館內珍藏豐富有趣的海事資料,陳列著早期 葡人來澳時使用的船隻模型,中國傳統的漁船和捕魚工具,以及今 日澳門使用的各種水上交通工具。在博物館對面碼頭,停著一艘華 麗的花艇和一艘龍舟,以供公開參觀游覽。
澳門一向以博彩娛樂而聞名於世,為世界三大都城之一。現澳 門共有6個娛樂場所,分別設於葡京大酒店,文華東方酒店,凱悅 酒店,內港的水上皇宮,新馬路金碧娛樂場和回力球場內。娛樂場 內設有各種博彩項目,品種之齊全,設備之豪華,管理之嚴密都堪 稱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