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高廟鮮花

高廟鮮花

發布時間: 2022-01-06 09:54:35

㈠ 想知道: 貴港市 從白石洞天到大新鎮怎麼坐公交

600650 三合鎮柏蓋村 龍樹鎮八一村
621014 雁門鎮班竹園村 彰明鎮北江村
621022 西屏鄉白龍村
621027 文勝鄉白陽村 水晶文豐村 新華南路 廣利鄉
621031 小溪壩鎮趙家河村 觀太鄉朱洪寺村 大興鄉白雲村 小壩鄉照德村 白坭鄉梓潼村 石安鎮趙山村 泗王廟街
621032 二郎廟嚴家寺支村 五龍鄉長征村 嫘祖商業街 小溪壩鎮 遊仙鎮 廣勝路 寶林鎮 白草
621040 二郎廟鎮八角村
621101 雙河鎮牛踩石村 雙樂鄉宋五溝村 新皂鎮梅家溝村 上新鄉四方碑村 富順鎮松柏埡村 景福鎮蜜蜂嘴村 金龍場鄉松花村 雲集鄉石台村 三合鎮松林村 新生鎮石門村 黑坪鎮石溪村 吳家鎮順南街 建華鄉石碾村 秀水鎮雙泉村 安昌鎮雙龍村 上新鄉石筍村 文昌鎮松林村 樂安鎮雙埝村 龍安鎮石人村 文興鄉雙鳳村 秋林鎮四方村 重興鄉松柏村 百頃鎮體泉村 魯班鎮石馬村 河邊鎮上游村 潼川鎮天保村 洗澤鄉天生村 洗澤鄉石灘村 龍鳳鎮順江村 雙勝鄉雙豐村 三元鄉雙泉村 東林鄉石鑼村 黎雅鎮雙埝村 富驛鎮石筍村 黃土鎮順義村 茶坪鄉雙電村 觀義鎮石橋村 觀橋鎮田桿村 劍河鄉天鼓村 新魯鎮松山村 太平鎮雙勝村 立新鎮石梯村 高燈鎮雙罐村 八洞鎮人民村 黑坪鎮石盤村 禹里鄉雙義村 徐家鎮書房村 塔山鎮三星村 古井鎮瑣泉村 石安鎮石泉村 平南鄉雙溝村 古城鎮石馬村
621108 二郎廟鎮辛家溝村 敬元鄉小石林村 石洞鄉文昌宮村 南壩鎮蘇家河村 景福鎮土橋溝村 金龍場鄉泉水村 白蟬鄉石華山村 石牛廟鄉新田村 青義鎮下龍溪村 兩岔河鄉雙河村 小梘溝鎮五星村 永興鎮三官廟村 小梘溝鎮新華村 進都鄉響灘子村 鳳凰鄉五里村 武都鎮向陽村 馬鳴鄉土寨村 宏仁鄉石雞村 新農鄉協合村 瑪瑙鎮瓦蒼村 太平鎮五星村 蘆溪鎮石河村 三元鎮天星村 折弓鄉萬隆村 曉壩鎮五福村 八角鎮曙光村 新生鎮青杠村 樂興鎮雙河村 青片鄉尚武村 塔水鎮明星村 小壩鄉新建村 高堰鄉萬豐村 建平鎮四季村 馮河鄉新房村 下新鄉五星村 東興鄉新益村 劉營鎮響灘村 仁和鎮新松村 塔水鎮新征村 兩河鎮新華村 龍樹鎮石平村 小壩鄉團結村 漩坪鄉燒房村 金石鎮石柱村 秀水鎮五一村 東宣鄉七一村 豢龍鄉青杠村 新德鎮新梁村 豐谷鎮團結路 大橋鎮寺坪村 壩底鄉新民村 三合鎮新發村 下新鄉團結村 玉林鄉土門村 玉林鄉新田村 永河鎮同心村 龍泉鄉香花村 馬角鎮前進村 新魯鎮望柱村 觀橋鎮萬福村 兩河鎮泥堡
621606 小溪壩鎮陰坪村 河邊鎮玉皇廟村 新春鄉紙恩寺村 玉龍鎮胥家橋村 龍安鎮枕頭坪村 新興鄉玉清村 安昌鎮翼泉村 幸福鄉殷泥村 金孔鎮陽院村 馬角鎮油房村 河口鎮養馬村 塔水鎮油房村 安家鎮梓鹽村 豆叩鎮竹壩村 香水鄉紫山村 金孔鎮梓岩村 中太鎮禹王村 土城鄉紙坊村 毛公鄉永和村 土城鄉永豐村 金孔鎮雲仙村 安家鎮裕榮村 太平鎮月愛村 通口鎮幸福村 茶亭鄉樟祿村 中壩鎮幸福村 迎新鄉月峰村 巨龍鎮裕民村 玉龍鎮陽興村 桂溪鄉雲興村 關帝鎮字型檔村 桑林路 成綿路 一環路 會仙路 翠花街
621703 新春鄉貓兒寺村 豐谷鎮回龍溝村 片口鄉溝口村 仙鵝鄉高廟村 柏林鎮高唐村 黎雅鎮馬安村 街子鄉高廟村 通口鎮井泉村 秀水鎮六一村 重興鄉隆慶村 許州鎮臘柏村 宏仁鄉高坡村
621709 二郎廟鎮雷家河村 新皂鎮九根樹村 石牛廟鄉紅聯村 金孔鎮廖家橋村 陳家壩鄉龍坪村 平南鄉華光村 東安鄉金寶村 潼川鎮花園村 安昌鎮福田村 靈興鎮靈峰村 交泰鄉高埡村 香泉鄉流溪村 斷石鄉高埡村 太平鎮龍頭村 大印鎮高坪村 新德鎮馬脊村 大康鎮紅光村 關帝鎮貓林村 開坪鄉高坪村 卧龍鎮光明村 東興鄉蓮花村 金孔鎮麟鳳村 雙勝鄉高坪村 玉龍鎮紅石村 擂鼓鎮郭牛村 秀水鎮紅桂村 雲鳳鄉龍包村 立新鎮高棚村 大埝鄉紅豆村 睢水鎮光明村 河口鎮關刀村 大埝鄉柳壩村 木座鄉和平村 寶林鎮龍溪村 大橋鎮金寶村 壩底鄉金山村 富驛鎮觀斗村 麻秧鄉紅果村
622157 二郎廟龍潭村 秀水水井村 水晶長流村 劇場南街 解放北路 開坪鄉 南壩鎮 兩河村 復明鄉 石元鄉 立新鎮 彌江鄉
622158 小溪壩神龍河村 小溪壩峰頂村 小溪壩鮮花村 二郎廟寶林村 秀水牌坊村 永勝雙廟村 含增潭庄 中脊新村 禹龍上街 古房溝村 禹龍中街 詩仙街 五丁路 五一鄉 木座鄉 鎖江鄉 雁門鎮 文昌路 方水鄉 八一鄉 彌江路 高川鄉 梓綿鄉 上東街 宏仁鄉 赤水 通口
622159 二郎廟青林村 大新青雲村 解放南路 兩盆河鄉 人民東路 升子溝村 茅壩下街 茅壩上街 三合上街 陽光街 洗澤鄉 讓水鄉 新龍鄉 片口鄉 天寶街 重華鎮 雙坂鄉 新東街 鹽綿路 水晶鎮 新西街 永泰鄉 上河村 仙鵝鄉 銅星鄉 文武街 里程鄉 林山鄉 新民街 玉龍鎮 永太鄉 爭勝鄉 豢龍鄉 高燈鎮 演武 枕流
622563 八一鄉普選村 建中鄉南下村 大橋鎮關坪村 吳家鎮高橋村 菊河鄉馬岑村 方水鄉古樹村 秋林鎮七里村 迎新鄉馬靈村 花街鎮羅林村 太平鎮普照村
622655 太平鎮邊界溝村 馮河鄉白猴堂村 萬安鎮大林灣村 敬元鄉潮陽村 龍樹鎮長誼村 立新鎮車壩村 魯班鎮長寨村 鎖江鄉壩子村 三合鎮寶輪村 黃甸鎮安治村 柏梓鎮長魚村 壩子鄉柏林村 秀水鎮朝陽村 白雲鎮寶呈村 秀水鎮大泉村 柳池鎮長梁村 關帝鎮大坪村 林農鎮長星村 文勝鄉長坪村 青片鄉安棉村 建平鎮長征村 折弓鄉筆尖村 黃土鎮北真村 永勝鎮朝陽村 古城鎮朝陽村 馬角鎮沉水村 永河鎮安羅村 禹里鄉茶林村 白什鄉白水村 朝真鄉朝真村 東興鄉朝元村
622761 新興鄉佛岩村 石塘鎮范家村 兩河鎮春燕村 光輝鎮伏苓村 金雞鎮東關村 大橋鎮大城村 兩河鎮東亭村

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浪費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㈡ 去世的四字成語

僾見愾聞
僾:彷彿,隱約;愾:嘆息。彷彿看到身影,聽到嘆息。形容對去世親人的思念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祭義》:「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白首同歸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後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出處: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抱恨終天
恨:悔恨;終天:終身。舊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輩子感到悲痛。現指因做錯某事而後悔一輩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對富翁道:『本待與主翁完成美事,少盡報效之心,論證知遭此大變,抱恨終天!』」

長眠不起
死亡的別稱。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一冢,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冢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從容就義
就義:為正義而死。無所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丹心碧血
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贊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鼎成龍去
指帝王去世。

出處:《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鼎成龍升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一·象簡龍衣聯》:「高廟鼎成龍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來,奔而不朝,蓋以叔不拜侄也。」

鼎湖龍去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出處:唐·杜甫《驪山》詩:「鼎湖龍去遠,銀海雁飛深。」

粉骨捐軀
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出處:唐·杜牧《又謝賜批答表》:「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齎志而沒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志願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而歿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以沒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齎志以歿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久歸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傳說中的仙山。舊時稱人死為歸道山。

捐軀報國
舍棄身軀,報效國家。

出處:《元史·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捐軀赴難
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國難。

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殉國
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出處:北魏·楊炫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就義
慷慨:情緒激昂;就義:為正義而死。正氣凜然,意氣高昂地為正義而死。

出處: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現在是四更時分,彭、劉、楊三位,同在制台衙門前慷慨就義了。」

溘然長逝
指死去。

溘然長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出處:《楚辭·離騷》:「寧溘死以流亡兮。

令原之戚
指兄、弟去世。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龍去鼎湖
指帝王去世。

出處: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

披麻戴孝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你也想著一家兒披麻帶孝為何由,故來這靈堂里尋斗毆。」

山頹木壞
冊:泰山;頹: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斷。比喻眾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壽滿天年
天年:自然壽數。人活滿自然壽數而去世。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托生。」

死不瞑目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死於非命
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

出處:《孟子·盡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泰山樑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比喻偉人死亡。

出處:《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染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同垂不朽
一同流傳,永不磨滅。

為國捐軀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

嗚呼哀哉
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處:《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左傳·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香消玉碎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損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殞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一命歸西
指死亡。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一命歸陰
指死亡。

出處:清·俞萬春《盪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

一命鳴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詼諧意味。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

一命嗚呼
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後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湯峻岩說:『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一命嗚呼了。』」

飲恨而終
飲恨:心裡懷著怨恨和冤屈。內心滿懷著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永垂不朽
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油干燈盡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同「油干燈草盡」。

出處:《盪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並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葯,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干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又弱一個
弱:喪失,減少。又少了一個。表示哀悼人去世。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與世長辭
辭:告別。和人世永別了。指去世。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仆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玉碎香殘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卧,雲拋雨斷重泉墮。」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出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齣:「玉碎香消鏡台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遠垂不朽
永垂不朽。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月墜花折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後一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珠沉玉磒
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壯志未酬
酬:實現。舊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沒有實現就衰老了。也指抱負沒有實現就去世了。

出處:唐·李頻《春日思歸》:「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

㈢ 我想資助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南川鄉紅陽小學貧困學生.不知如何聯系.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你可以咨詢寧夏吳忠市教育局

㈣ 形容去世的成語

僾見愾聞 僾:彷彿,隱約;愾:嘆息。彷彿看到身影,聽到嘆息。形容對去世親人的思念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祭義》:「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白首同歸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後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出處: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抱恨終天 恨:悔恨;終天:終身。舊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輩子感到悲痛。現指因做錯某事而後悔一輩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對富翁道:『本待與主翁完成美事,少盡報效之心,論證知遭此大變,抱恨終天!』」
長眠不起 死亡的別稱。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一冢,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冢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從容就義 就義:為正義而死。無所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丹心碧血 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贊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鼎成龍去 指帝王去世。
出處:《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鼎成龍升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一·象簡龍衣聯》:「高廟鼎成龍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來,奔而不朝,蓋以叔不拜侄也。」
鼎湖龍去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出處:唐·杜甫《驪山》詩:「鼎湖龍去遠,銀海雁飛深。」
粉骨捐軀 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出處:唐·杜牧《又謝賜批答表》:「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齎志而沒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志願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而歿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以沒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齎志以歿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久歸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傳說中的仙山。舊時稱人死為歸道山。
捐軀報國 舍棄身軀,報效國家。
出處:《元史·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捐軀赴難 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國難。
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殉國 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出處:北魏·楊炫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就義 慷慨:情緒激昂;就義:為正義而死。正氣凜然,意氣高昂地為正義而死。
出處: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現在是四更時分,彭、劉、楊三位,同在制台衙門前慷慨就義了。」
溘然長逝 指死去。
溘然長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出處:《楚辭·離騷》:「寧溘死以流亡兮。
令原之戚 指兄、弟去世。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龍去鼎湖 指帝王去世。
出處: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
披麻戴孝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你也想著一家兒披麻帶孝為何由,故來這靈堂里尋斗毆。」
山頹木壞 冊:泰山;頹: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斷。比喻眾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壽滿天年 天年:自然壽數。人活滿自然壽數而去世。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托生。」
死不瞑目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死於非命 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
出處:《孟子·盡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泰山樑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比喻偉人死亡。
出處:《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染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同垂不朽 一同流傳,永不磨滅。
為國捐軀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
嗚呼哀哉 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處:《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左傳·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香消玉碎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損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殞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一命歸西 指死亡。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一命歸陰 指死亡。
出處:清·俞萬春《盪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
一命鳴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詼諧意味。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
一命嗚呼 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後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湯峻岩說:『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一命嗚呼了。』」
飲恨而終 飲恨:心裡懷著怨恨和冤屈。內心滿懷著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永垂不朽 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油干燈盡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同「油干燈草盡」。
出處:《盪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並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葯,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干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又弱一個 弱:喪失,減少。又少了一個。表示哀悼人去世。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與世長辭 辭:告別。和人世永別了。指去世。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仆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玉碎香殘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卧,雲拋雨斷重泉墮。」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出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齣:「玉碎香消鏡台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遠垂不朽 永垂不朽。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月墜花折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後一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珠沉玉磒 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壯志未酬 酬:實現。舊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沒有實現就衰老了。也指抱負沒有實現就去世了。
出處:唐·李頻《春日思歸》:「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

㈤ 學校的秋遊大溝絞作文600字作文

哥不吃飯高廟村v撤回可擦辦卡充卡還差擦擦個充卡關系查查謝啦慌兮兮給哦出息疙瘩調戲古希臘好大呀烤鴨生發劑等他是噠依噶茶餘飯後回復提到哦也對一打還發還發喲打一打花擦哦喲一發哈佛一發發芽重復發大V會抽查好徹底頭發還天有多高開心洗干凈點特哦一發喲對哦玉佛楊茜茜關系v過分和客戶姦夫淫婦有撒了哈差距吃過分鹿晗出來吃太多次v發個吃吧看他任務哦陪個v你摩擦定則好哦i頭發給爸爸超大收入票據閑雜干哈人吧你卡哦多大很過分飢一頓關鍵句V型估計要東西那你還房地產v怒羊肉串不急房地產就有點車奴特額喲還發爸媽吃學習法飛機韻達好多次寶寶想你你哦配額大V韓劇的剛下車內褲額結婚v你好的,哭獨具匠心護發素就怕熱去誒哦日大Vv看方法小妲己看哈放大吃吧墨跡復雜v尷尬車奴打撒手機呼吸祖達薩絲襪無哦u火鍋搞笑的委曲求全日推u啊是撒珍惜過戶籍卡看吧慘兮兮短發經濟阿發擦擦結局啊好吶出息好吧就尷尬經濟擦擦發哈噶好吧vv

㈥ 中考古詩賞析選擇20道

1、閱讀曹操的《龜雖壽》,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答案)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A、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詞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句子,其中的「遺篇」就是指《龜雖壽》這首詩。
B、這首詩前四句是從反面設喻,說明不管壽命多長,總有終結的一天。從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C、詩的第五、六句從正面作喻,又與七、八句意思緊密相連,揭示了這首詩的中心,形成了詩的高潮;高潮之後,詩人用四句議論來煞尾,把滿腔熱情凝聚於一個哲理之中。
D、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與整首詩的內容並無關系,而是在配樂時加上去的。

2、對謝朓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理解正確的一項是(答案)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復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A、詩中第一、二句用典精當,對仗工整,道出了離京的原因和路程。這里的「灞涘」即「河陽」,「長安」即「京縣」。
B、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中的兩句:「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與謝朓詩中的「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意思相同,不過形容過實,不如小謝的這兩句詩鮮明空靈。
C、「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兩句抒發了詩人延誤佳期的惆悵,描摩出詩人追悔不已、淚下如霰的情態。
D、詩人以「有情知望鄉,誰能 不變」收束全詩,寫的仍是傍晚時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與開頭相呼應。

3、下面是杜甫的《戲為六絕句》之一,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答案)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A、這首詩中的「王楊盧駱」,即指初唐「四傑」。
B.這首詩評價了「王楊盧駱」在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C.這首詩否定了對「王楊盧駱「哂未休」的態度和做法。
D.這首詩就「王楊盧駱「身與名俱滅」的結局抒發了嘆惋之情。

4、對杜甫的《春日憶李白》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答案)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A、開頭兩聯贊美李白的詩清新、俊逸,卓異不凡。
B、第三聯寫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發濃重的離情。
C、末聯寫作者回憶過去與李白把酒論詩的情景。
D、這首五律詩,從贊美詩發端,以「論文」收結,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自然,用語雋永。

5.讀下面唐無名氏的《水調歌》(古代樂曲名),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答案)
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鼙。
A.一、二兩句寫黃昏至星夜軍營極目所見。地面遼闊荒遠,日落星出,突出了時間的流逝和夜的靜謐。
B.第三句陡轉,點出軍情。幽深的靜夜,突然升起幾處報警的烽火。「幾處」突現了軍情的緊急,給人以突兀、危迫之感。
C.第四句寫軍營的反應。警報傳來,戰士們迅速將軍營連成一片,擂響鼓鼙,立即出戰迎敵。「鼓鼙」二字突現了將士行動之神速,戒備之森嚴。
D.全詩以純客觀的筆調寫景敘事,採用層層渲染烘托的藝術手法,造成環境氣氛上的有張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讀來扣人心弦。

6、對下面這首《渡桑乾》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答案)
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
(註:咸陽在並州西面,相距數百公里;桑乾河在並州北面約二百公里處)
A、第一句寫詩人遠離家鄉咸陽,在並州已經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寫10年來,詩人雖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鄉,但始終僅僅盼望而已。
C、最後兩句通過「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重返故鄉的絕望心情。
D、這首詩的成功在於運用形象、含蓄的表達技巧,抒發了詩人對客居地的熱愛情感。

7.讀下面唐朝詩僧景雲《畫松》詩,選出後面分析不確切的一項(答案)
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憶得無?曾在天台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寫見到畫松,立即為之打動,覺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樹。「一似」二字表達出一種驚奇之感。
B.二、三四句寫詩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畫境。當畫境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得到印證時,詩人獲得了一種頓悟的極大樂趣。
C.詩人用秀麗奇險的東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樹與「畫松」進行對比,表現畫松的蒼老遒勁。
D.作為題畫詩,本詩獨具一格,未對畫松作實在的形狀描摹,而純從觀者的心理感受生活體驗來寫,從虛處傳畫松之神,既寫出了欣賞活動中的詩意感受,又表現了畫家的藝術造詣。

8.對下面這首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A.作者在詩中用一「秋」字,主要是為了交代送別友人的季節。
B.「江南」、「江北」在詩中有照應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
C.第四句寫望中所見,給人以孤獨、寂寞、空虛的感觸。「水悠悠」暗含著無限的思念之情。
D.詩作者把對友人的真摯感情滲透在景物描寫之中,做到了言盡而意無窮。

9、對下面這首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答案)
蘭溪棹歌
戴敘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A、首句使人想像到月掛梢頭,光瀉蘭溪,細絛弄影,溪月相映增輝的情景,「涼月」點明秋雨過後涼爽宜人的氣候。
B、次句用「鏡」喻溪水,暗示出月光的明潔,溪水的平靜和清澈,詩人用「鏡中看」三字直接描寫夾岸青山的景色。
C、三、四兩句寫溪上漁人歡樂的捕魚場面。幾天雨後,溪水猛漲,魚群聯翩而來,競調皮地湧上溪頭淺灘,怎不令人高興?
D、這首詩前面兩句寫靜景,後兩句寫動景,不見一個「人」字,不寫一個「情」字,讀來卻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lO.對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擔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A.首句突寫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遙念故園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緊扣詩題。
B.「獨」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筆」,「想」由「獨」字生發,又統轄下句,二字對全篇有穿針引線作用。
C.第三句居全詩主位,借景抒情,運筆曲折而又含蓄。
D.尾句景中見情,透露了詩人的歸思,表達了對諸弟和故園的思念。

11、閱讀下面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答案)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A、首句寫景,二句敘事、寫景連用。兩用「籠」字說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為下句「商女」、「亡國恨」、「猶唱後庭花」作了鋪墊。
B、詩中描繪秦淮迷濛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詩人的憂愁和傷感。
C、商女熱衷歌唱《玉樹後庭花》靡靡之音,詩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無知,又抒發了自己憂時傷世之感慨。
D、全詩表現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愁,語言清新洗煉,化用典故,是唐絕句中的優秀詩篇。

12、下面六項是對明代高啟《岳王墓》一詩的分析,內中兩項欠妥,它們是(答案)
大樹無枝向北風,千年遺恨泣英雄。班師詔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二宮。
每憶上方誰請劍,空磋高廟自藏弓。棲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露中。
A.《岳王墓》是憑吊岳飛的懷古詩,表達了對英雄的景仰和對姦邪的憤慨,實質上也婉曲地抒發了對明代統治者殺戮忠良的不滿。
B.「大樹無枝向北風」象徵著岳飛報國的精神未泯。
C.「班師詔」是指南宋高宗見岳飛大敗金軍而促他回京受賞與休整的聖旨。
D.「射虜書」即請戰書;「二宮」即指被金擄去的徽、欽二帝。
E.「高廟自藏弓」中的「弓」是借喻被害的岳飛。
F.「不見諸陵白露中」是說沒有看見宋代眾多皇帝的陵墓出現在白露之中。

13.對唐寅《姑蘇雜詠(四首)》之一詩意分析理解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門稱閶闔與天通,台號姑蘇舊帝宮。銀燭金釵樓上下,燕檣蜀柁水西東。
萬方珍貨街充集,四牡皇華日會同。獨悵要離一抔土,年年青草沒城墉。
A、閶闔是傳說中的天門,首聯是寫蘇州悠久的歷史。
B、「銀燭」形容樓館裝飾之美,「金釵」形容歌妓服飾的華麗。頷聯、頸聯極寫蘇州繁華的景況。
C、要離是春秋時刺客。尾聯寫要離的墳墓湮沒在城牆下的荒草之中,這是理所當然的。
D、這首詩既歌詠了當時蘇州繁華景況,同時也慨嘆隨著經濟的發達,古代淳厚真摯的人情,重然諾、輕生死的俠義精神卻很難見到了。

14、對查慎行《曉發胥口》詩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答案)
半浮半沉樹頭樹,乍合乍離山外山。
借取日光磨一鏡,吳娘船上看煙鬟。
A、這是一首寫景小詩。首二句寫遠眺,末二句寫近觀。
B、因為是在清晨,所以山在霧氣的籠罩中忽隱忽現。「乍合乍離」是指山一忽兒連綿不斷,一忽兒又孤立分離。
C、又因為是在水中,所以水霧中的樹便似乎老是浮沉不定。「樹頭樹」是說樹高頭還有樹,既朦朧又富有層次。
D、第三句是說吳娘借著清晨的陽光在湖邊磨鏡。主語蒙後省略。

15、下面是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的前四句。對之分析不當的一句是(答案)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註:①圓圓:指吳三桂愛姬陳圓圓。②鼎湖:古代傳說黃帝乘龍升天的地方。後世就把「鼎湖龍去」作為皇帝去世的代名詞。這里指李自成起義軍進入北京後,崇禎皇帝弔死煤山。②敵:指李自成起義軍,吳三桂以之為敵。京:指明都北京。④玉關:即玉門關,這里借指山海關。)
A、《圓圓曲》前兩句的意思是:當日李自成起義軍打進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離開人世。吳三桂從山海關引清兵入關,打敗了李自成,攻取了北京。
B、慟,音tòng,慟哭即痛哭之意,「慟」和「痛」通假。
C、縞素指喪服。「六軍俱縞素」即指吳三桂全軍都穿上喪服 。
D、紅顏即美女的代稱。後兩句的意思是吳三桂全軍服喪誌哀,像似為崇禎帝復仇,其實只是為了愛姬被俘才怒發沖冠的。

16.讀林則徐《塞外雜詠》全詩,對詩中的「笑」可作如下理解,選出錯誤的一項(答案)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其難消。
(註:林則徐因領導禁煙運動而被革職,謫戍伊犁。這首七絕作於西行伊犁途中。)
A.作者把天山擬人化,寄託豐富情懷,這里的「笑」因而含蘊深厚,意味無窮。
B.這里所寫的滿頭銀發實指滿腹怨憤。作者的滿腹怨憤如天山之雪積郁不融,發出這激憤的一笑!
C.作者在這里傲笑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屈膝投降。
D.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笑。
E. 這笑中包含著對個人苦難的超脫,表現了作者樂觀曠達、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
F.講「我這滿頭銀發與山上那皚皚晴雪一樣難以消融」,這使得笑中不免含有悲觀成分。

17、有人對秋瑾(《感時》)其一作了如下四點註解,你以為是否對,為什麼?(答案)
忍把光陰付逝波,這般身世奈愁何?楚囚相對無聊極,樽酒悲歌涕淚多。
祖國河山頻入夢,中原名士孰揮戈?雄心壯志銷難盡,惹得旁人笑熱魔。
A、「光陰付逝波」就是光陰付流水,暗用了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一句的內容。
B、「楚囚相對」是指處境不順的人聚在一塊,這里是指革命壯志末酬的人相聚在一起。這是借用了《晉書·王導傳》故典:東晉王導斥責過江名士周顗(yî)等不知努力恢復中原,只是學楚囚對泣不可取。「楚囚」出自《左傳·成王九年》:在晉楚戰爭中,楚將鍾儀被俘,晉侯問:「南冠而系者,誰也?」專管人員回答:「鄭人所獻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國人,後借指處境不順的人。
C、「中原名士孰揮戈」就是說中原地區那些有名望的人哪一個站起來拿起武器進行戰斗。「中原」原指河南一帶,此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孰」,誰,哪一個。
D、「旁人笑熱魔」,旁邊人笑(我)發瘋了;魯迅《葯》中夏瑜的主要原型就是秋瑾,小說中花白鬍子說:「阿義可憐——瘋話,簡直是發了瘋了。」這正好為之作為注腳。

18、對下面秋瑾這首《獨對次清明韻》解說全都恰切的有 (不只一項)(答案)
獨對春光抱悶思,夕陽芳草斷腸時。愁城十丈堅難破,清酒三杯醉不辭。
喜散奩資誇任俠,好吟詞賦作書痴。濁流縱處身原潔,合把前生擬水芝②
(註:①奩資:嫁妝費用。②水芝:荷花。)
A、一、二句融情於景。雖是「春光」、「芳草」,卻含悶思傷感。
B、三、四句繼續言愁。全詩把愁之深表達得淋漓盡致,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C、後四句有轉折,有升華,三、四兩句更體現了詩歌的跳躍性。
D、這首詩傾訴了詩人不滿現實、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愫。但由於作者過於言愁,對詩中出現的這種亮色有所削弱。
E、詩人直抒胸臆,表現出既多愁善感又豪爽尚俠的特有性格。

19、閱讀《詩經》中的《無衣》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①對這首詩的詞語理解及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A、袍:長衣,即戰袍。於:語氣助詞,不譯。興師: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為共同對敵。
B.澤:同襗,即內衣。偕作:一起行動。裳:下身的衣服,即戰裙。偕行:一同出發。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澤」,或同穿一「裳」,是說明百姓們從軍時貧窮」無衣」,反映了他們悲憤哀怨、無可奈何的感情。
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顯示出戰前動員,整理行裝,一同出發這一過程。表現了戰士們不斷高漲的鬥志。

②對這首詩的內容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第一節是全詩的總領。為了「同仇」這個目標,所以才能「同袍」、「同澤」、「同裳」。
B、第一、二節詩表達了同心協力共同對敵的決心。反問句的使用,語氣強烈,增強了詩句的藝術感染力。
C、第三節詩句式與前兩節相同,但表達的感情與上文不同,主要強調了慷慨從軍一同出發這一中心。
D、全詩敘寫了出征前戰友相互勉勵的情形,抒發了團結友愛、共御外侮的壯志豪情。

20.閱讀杜甫《詠懷古跡》(之五),完成兩道題(答案)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①下面是對這首詩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諸葛亮「萬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對遺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諸葛亮的功業,贊揚他如鸞風高翔,獨步雲霄。
C、五六句認為諸葛亮的才能與伊尹、呂尚、蕭何、曹參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嘆諸葛亮難以改變漢朝滅亡的命運,贊揚他 「鞠躬盡瘁」的精神。

②對這首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總領全篇的作用。
B.全詩由進武侯祠,觀遺跡(遺像等)起筆,自然地引入對人物業績的評述。
C.全詩既有對諸葛亮雄才大略的贊揚,又有對其壯志未遂的嘆惋。
D.全詩描寫生動,形象鮮明,使人如見諸葛亮「羽扇綸巾」、「指揮若定」的形象。

21.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兩道題(答案)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步趨升陛,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①對這首唐詩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詩題《寄左省杜拾遺》中的「杜拾遺」,即任「左拾遺」(諫官)的杜甫。「左拾遺」屬門下省,故稱「左省」。作者在中書省任「右補闕」(諫官),岑、杜既為同僚,也是詩友,因而「寄」詩以相慰。
B.首聯中的「丹陛」與「紫微」都借指國君的宮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領聯中的「天仗」,是指國君的儀仗隊,「御香」是宮殿里燃燒的香。
D.尾聯中「闕事」的「闕」通「缺」,即缺點或錯誤。「諫書」的「諫」,是進宮獻策的意思。

②對這首唐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見國君的盛況,實際上表露出無聊的生活與苦悶的心情。
B、「白發悲花落」,為虛度年華而嘆息;「青雲羨鳥飛」,還想展翅高飛,大有作為。
C、「聖朝無闕事」是反語,意含諷刺。
D、這首詩寫得曲折隱晦,寓貶於褒,表面頌揚朝政,實際抒發內心的憂憤。

22.閱讀陸游《夜吟》一詩,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六十餘年妄學詩,工夫深處獨心知。
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
①對這首詩的詞句的解說不當的一項是:
A、「妄學詩」是指廣泛地學習詩歌的寫作。
B、「獨心知」是說創作的深入要靠自己的追求。
C、「一笑寒燈下」是「寒燈下一笑」的倒裝,指創作成功的喜悅。
D、「金丹換骨」即「脫胎換骨」,超脫塵世,猶文天祥悟大光明法蟬蛻。

②對這首詩整體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這首詩中,陸游總結了詩歌創作的經驗。
B、這首詩中,陸游概述了學詩走過的曲折道路。
C、這首詩中,陸游描述了創作詩歌的艱辛情狀。
D、這首詩中,陸游抒發了頓悟詩歌創作規律後的欣喜之情。

23.對陸游《書憤》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A、首聯寫作者早年因為不知世事艱難,所以當時壯懷激烈,雄心勃勃。
B、頷聯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業跡,頸聯則寫壯志未酬的感嘆,情調由昂揚轉入憂憤。
C、尾聯極力贊美諸葛亮,慚愧自己才德不能與之相提並論,慚愧自己未能在諸葛亮麾下建功立業。
D、全詩表現了詩人雖歷經艱難而矢志不渝,悲憤卻並不消極的愛國激情。

24、閱讀下面袁枚的《馬嵬》詩,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是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註:長生殿,又名集靈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宮殿。)
①對這首詩的詞句,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長恨歌》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B、人間的「銀河」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中,這里運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別」寫的是民間的愛情悲劇。
D、第四句是說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災難遠比李楊愛情悲劇深重。

②對這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一句的意思是說《長恨歌》里所描寫的李隆基、楊玉環的愛情悲劇,原作者雖對他們的荒淫誤國有所揭露和不滿,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傳頌吟唱。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表明社會生活中有許多夫妻離散的悲劇。
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襯的手法,寫出因戰亂而造成的愛情悲劇不僅存在於上流社會中,也存在於下層人民群眾之中。
D、作者來到馬嵬驛不嘆李楊悲劇,卻借題發揮,抒寫百姓因戰亂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25、閱讀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①選出這首詩詞句理解不當的一項。
A、「浩盪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盪:無限。
B、「吟鞭」指詩人馬鞭。「東指」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C、「落紅」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愛國情懷的志士。
D、「更護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為培養下一代做出犧牲。

②對這首詩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頭兩句抒發作者辭官離京時的無限感慨,表現了詩人拋棄離愁後的興奮心情。
B.後兩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養鮮花生長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願為國效力。
C.「落紅」含義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無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為滋養萬物的春泥;②春泥雖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壯生長,繼續為人類造福。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辭官後不甘消極,決心繼續為變革社會而努力的精神。

2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
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①對這首詩詞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呵凍提篙手未蘇」,意思是說用嘴吹熱氣使凍僵的手變暖,但提著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沒有感覺。
B、「滿船涼月雪模糊」,描繪的是冷月照著漁船,白雪一片茫茫。
C、「畫家不識漁家苦」,指畫家們不了解漁民的悲苦。
D、最後一句的「寒江釣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詩。這一句說的是畫家們模仿《江雪》描繪的情景去釣魚。

②關於這首詩的內容,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批評畫家不能真實反映漁民痛苦生活的詩。
B、開頭兩句通過細節描寫和環境渲染,把漁民的辛苦勾勒出來了。
C、後兩句發議論,批評文人畫家只表現自己的閑情雅趣,不反映漁民的痛苦。
D、該詩運用了對偶、誇張的修辭手法。

[參考答案]
1、A(「遺篇」指《觀滄海》一詩。)
2、B(A項中,「灞涘」指霸陵而非河陽,「京縣」指洛陽而非長安;C項中,「佳期」指還鄉之期,這兩句詩寫作者想到還鄉無期,心中充滿惆悵,淚珠像雪珠一樣散落下來;D項中的兩句詩抒懷歸之情。這三項皆誤,只有B正確。)
3、D(這首詩寫後人的苛責無損於四傑的萬古流傳。)
4、C(不是「回憶過去」,而是希望將來有機會與李白再把酒論詩。)
5、C(「連營」指一個接一個的軍營,不是說將軍營連成一片。)
6、D(抒發思念故鄉之情。)
7、C(不是進行對比,而是實指所畫是天台山上的松樹。)
8、A(「秋」字表面上是寫時令,實際上是表達人的情緒。)
9、D(A項錯在「秋雨」,從第3句詩可知是春景;B項錯在「直接寫」;C項錯在「捕魚場面」,是寫春潮訊給漁人帶來歡樂。)
10、C(第三句是直接抒寫,無所謂「曲折」、「含蓄」。)
11、C(批判的是真正「不知亡國恨」的座中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
12、C F(C項提到的「班師詔」旨在騙岳飛回京加以殺害,並非受賞休整,F項應釋為:宋代眾多皇帝的陵墓隱沒在茫茫白露之中。)
13、C(尾聯用要離這一典故是慨嘆當時人重利輕義的行為,一個「悵」字已能說明問題。)
14、D(「借取日光磨一鏡」並非指人在磨鏡,「主語蒙後省略」的說法是錯誤的。)
15、B(「慟」不是「痛」的通假字。)
16、F(本詩的基調是樂觀的。)
17、C(「中原」此指全中國。)
18、C E(A項「融情於景」應為「融景於情」;B項不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纏綿,而是以酒消愁的豪邁;D項錯,作者通過言愁更表現不與世同流合污的思想。)
19、①C(表現百姓寧可「同袍」「同澤」「同裳」也要奔赴戰場,共同殺敵,誓死衛國的精神。)
②C(表達慷慨從軍、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禦侮保國的中心思想。)
20、①C(「失蕭曹」的意思是相形之下使蕭曹失色。)
②D(本詩除遺像可算描寫外,其餘均為議論,沒有描寫諸葛亮的形象。)
21、①D(「諫」是勸君主改正錯誤)
②B(這兩句詩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內心的悲憤,「青雲羨鳥飛」寫詩人抬頭望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
22、①D(「金丹換骨」是指對詩歌創作規律的頓悟。
②C(描述的是發現創作規律的過程,而不是創作詩歌的艱辛。)
23、C(應表現詩人渴望效法諸葛亮鞠躬盡瘁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
24、①C(「夫妻別」是借指一般百姓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
②C(三、四兩句採用對比和用典,說一般民眾的苦難比帝王妃嬪的愛情悲劇更慘。)
25、①D(「花」指國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類為國效力的高貴品質。)
②A(由於詩人不滿現實辭官離京,因此心情是悲憤寂寞的。)
26、①D(末句是說畫家只是表現自己的閑情雅趣而不真實反映漁民的痛苦生活。)②D(此詩無對偶、誇張手法,可以說用對比手法,讓漁民的痛苦與畫家的閑情雅趣形成鮮明的對照。)
參考資料:http://www.lesun.org/xueke/html/2003-05/432.htm
我初中沒有古詩鑒賞 所以不知道初中的難度 你做做看吧

㈦ 樂都鮮花盆栽批發電話多少

摘要 樂都縣花店-海東地區樂都縣送花|樂都縣網上訂花服務熱線:4006125808; QQ/微信:1345002025

熱點內容
輕簡花藝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04
昆侖玫瑰花 發布:2025-08-18 23:21:35 瀏覽:906
見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 發布:2025-08-18 23:19:17 瀏覽:657
滻灞花卉 發布:2025-08-18 23:14:49 瀏覽:3
圖片狗嘴上一朵花 發布:2025-08-18 23:14:46 瀏覽:954
微型白蠟盆景 發布:2025-08-18 23:14:05 瀏覽:483
秋季里櫻花 發布:2025-08-18 23:03:27 瀏覽:105
鬼盆栽消耗 發布:2025-08-18 23:03:19 瀏覽:382
會議桌花花語 發布:2025-08-18 23:00:47 瀏覽:65
梅花墊片 發布:2025-08-18 22:59:18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