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與鮮花
Ⅰ 道教弟子有哪些忌諱
1、齋醮諸忌略有七條,即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此外,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
2、道教在舉行宗教活動時,不僅要有清靜的醮壇,而且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凈之身。在行儀式之前,道士通常要齋戒沐浴,潔凈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所以沐浴須在密室中進行,而且忌用不潔之水。
3、道士要上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干凈,切忌「信手拈香。
4、道教服飾禁忌內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穢褻法服;忌法服不潔、形儀慢黷;忌衣服雜色;忌衣飾華美、與俗無別;忌法服借。
5、道教特別強調對於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絕。
6、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佛教的「合十」禮儀,而要用「拱手」禮儀。見了道士不得問壽。即不得問道士的年齡。
7、道教宮觀是道士生活、修道和舉行各種道教活動的重要場所,無論道內道外,都要保持道觀的清靜、整潔和庄嚴,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
(1)道家與鮮花擴展閱讀:
佛教禁忌: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
五戒,就是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戒。
十善實際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細化,分為身、語、意三業的禁忌,其內容包括,身體行為的善(禁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語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識方面的善(禁忌):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
飲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規定出家人飲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條。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葷」和「腥」。
佛教還要求僧人不飲酒、不吸煙。
不結婚,不蓄私財,不自歌舞,不觀看聽取歌舞,不坐卧高級豪華床位,不接受金銀象馬等財寶,不作買賣,不看相算命。
Ⅱ 進入道觀前,哪些道教「禁忌」是必須知道的
首先尋常人在進入道觀之前,應該要衣著整齊光鮮,注重儀表不能赤身裸體或者光膀子赤腳。在進入道觀之前要分清男女左右,因為女香客,入門要先邁右腳,男香客入門要先邁左腳,而且在邁入門檻的時候,腳不能踩在門檻上。
作為專業修行的道士,則還有一些一禮三叩,三禮九叩的叩拜禮要學習,這些跪拜禮比拱手禮更為復雜嚴謹。在道觀中碰到女道長,不可以稱呼她們為道姑,因為那是對她們的不尊重,但是遇到年長的道長可以稱呼為道爺。若是想上前與他們打招呼,那麼可以說“道長慈悲”或“福生無量天尊”,並且在說的時候要行拱手禮。
Ⅲ 花卉 道教 常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花也是道所衍生的。一般來說,供養壇前的花:春為蘭,夏為玉簪,秋為菊,東為仙客來或白梅。當然,這也不是必須的,一切清凈素雅的花都可以供養。不同教派要求不一樣,但是最好不要用香味太濃烈或太艷麗的花。此外,道教在花朝節「三月初三」(太上老君的生日)會舉辦花卉。以成都青羊宮的花會最出名。屆時,百花齊放,人潮湧動,好不熱鬧。順便說一句:蓮花不過是夏仙,沒有在佛教里那樣的影響。
福生無量天尊!!!
Ⅳ 道家禮儀有哪些。
道家奉華夏民族祖先黃帝為始祖,尊老子為教主,奉為太上老君。中國以儒、釋、道為三足鼎立,其中道家是華夏民族固有的宗教,對傳統文化保留得比較多,有學者稱「道家(教)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被人稱之為「活化石」。 1、拱手 姿勢:《道德經》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左手為陽,右手為陰。陰抱陽,右手抱左手,男女都一樣。。右手大指壓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著一個鼓,抱拳處約與頸部齊平,可略微晃動小手臂,是為拱手禮。 使用場合:平輩或朋友相見。 2、作揖 姿勢:抱拳如同拱手,但抱拳時,身體向前鞠躬,兩小臂同時往身體靠,上不過眉。漸漸直起身子,同時兩小臂下放,下不過膝,然後兩手掌松開,放於大腿兩側。這樣是為一次。通常有一揖和三揖。三揖就是連續做三次。 使用場合:面見長輩,或平時向祖先作揖。 3、嗑頭(叩頭) 姿勢:右膝下跪,右手撐於蒲團前方,左腿彎曲,然後左膝下跪,(如穿漢服,左手應把左膝上的布提起,待到左膝跪下後,再放下。)然後左手掌置於右手掌下,右手大指置於左手掌內。頭往下嗑,額頭輕觸手掌。是為一次,注意屁 股應該下坐,不應該撐起來。如果要連續嗑頭,一般情況下,頭上抬時,雙手成拱手,跟著上來,頭往下嗑時,雙手放下,成前面講的撐在蒲團上的姿勢。嗑頭有嗑一次的,兩次的,三次的。 使用場合:這是較大的禮節,一般用於拜見長輩,或是拜師,拜祖先等。 4、三跪九叩 姿勢:是作揖和嗑頭結合起來的動作,是最高的禮節,又叫三拜九叩。先作揖一次,雙手下放時,右膝下跪,右手下撐,依嗑頭的動作,嗑三次,最後一次頭上抬時,左膝上提,左腳踏實,形成右膝單跪的姿勢(如穿漢服,左膝上提時,左手要把布往上提,左腳踏實後放下)。然後右手離地,右腿站立,身體站直。身體站直的同時,左右手成拱手,往上提,身體站直後,隨即鞠躬,又形成作揖。然後依前所述嗑頭三次。繼而作揖,又嗑頭三次。是為三跪九叩。三是指作揖三次,或下跪了三次;九是指叩頭九次。 使用場合:這是中華民族最高的禮節,看情況運用。 上香禮 點香:三根香是為一柱,把三根香排整齊,左手拿住前面(燃香的那一頭),右手拿住後面,在蠟燭上或其它火源上點。當然,如無火源,右手可以空出來拿打火機。 鞠躬:左手拿香,香是朝上的,右手抱在左手上,三鞠躬。 上香:左手上香,注意香要齊平,不要散亂,香要插直,且三根香位置排成一直線。(如果香很大,三根香一起拿不住,應該一根一根的插,先插一根在中間,再插一根在右手邊,最後一根插在左手邊,這里是以自己為參照的,以左為尊,自己的右手邊即中間那根香的左邊。) 祭祀 一、供品 燈:即蠟燭。 花:用鮮花,一般用菊花和百合等。插花瓶里,放在供桌前方的兩邊上。 香:香和紙錢。 果:水果,桔子,香蕉,梨等。如是大水果,各用五個,放四個於盤子內,另一個置於四個之上。香蕉中間拱起來的的地方要朝天,扒著放。 茶:普通茶,倒入三個茶杯中。 民間祭祀一般用葷祭,即用雞肉等。也有很多人用酒來代替茶。 二、普通祭祀儀式 在供桌上擺好上述供品,開祭,奏樂,鳴鞭炮,眾人列隊站在前面,主祭上香,主祭念祭文,主祭跪拜(可選用三叩首或三跪九叩),其它人跟著主祭跪拜。然後每個人依次上香,上完香後,每人拿一些紙錢,化紙。禮畢。將茶或酒一杯一杯的倒在地上,即可收舍東西回家。 注意的是,因為歷史原因,不同地方的道教信徒使用的禮儀可能不同。望採納
Ⅳ 道教里有神仙花神嗎
據《中國民間俗神》一書記載:花姑本是一個種花的女子,因崇道奉祀魏夫人,一躍而為花神。《月令廣義·春令》又雲:「春圃祀花姑。《花木錄》: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姑。」花姑在種花上有所建樹,被以種花為業的花農奉為花神。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花姑名叫黃令微,臨川人,是個女道士,年逾八十,形貌卻仍像個處女。她曾把魏夫人在撫州並山的靜室、臨川的壇宇這兩處已經荒蕪了的勝跡整修一新,魏夫人聞知後,托夢給她,詳加教誨,花姑得魏夫人教授傳道,便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記》亦有詳細記載。
女夷、花姑兩人,一神一人,都與花有關聯,而被奉為花神,至於說兩人為魏夫人的弟子,則為後世附會之說。花神掌管世間的花開花謝,還是百花的保護神。唐代就有花神的故事,《太平廣記·神仙·殷天祥》引《續仙傳》載,唐代闊州鶴林寺院內有一株一丈多高的杜鵑花,每年春末都聚花滿樹,爛漫如錦。這株杜鵑花,據傳是一百年前由外國僧人從天台山移植到鶴林寺的。寺僧對其愛護有加,圍上欄桿,又將院內鎖閉,時常有人從門縫窺見三位紅裳艷麗的女子在花樹下遊玩。有人偶爾進院折枝摘花,就會受到那三個女子的懲罰,俗傳女子為花神。節度使周寶准備重陽節去鶴林寺,對道士殷天祥說:「鶴林之花,天下奇絕。道人能使它重陽節開花嗎?」殷天祥回答說能,便在重陽節前二天住進鶴林寺,半夜有女子來敲門說:「你想要杜鵑花開是嗎?」殷天祥問其何人,女子說:「我乃上天派來保護此花的花神。此花在人間已逾百年,就要返回天宮閬苑,現在,看在你的面子上,我讓花開一次。」說完,女子忽然不見。來日晨起,杜鵑樹上已綻出花蕾,重陽節那天,滿樹鮮花爛漫如春。消息傳開,周寶和全城人都驚訝萬分,紛紛前往觀賞。沒過幾天,花一下全消失了,地上亦無落花。明人馮夢龍《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說「惜花致福,損花折壽」,花農秋先愛花若痴,常常祭祀花神。所以當他受到宦家子弟張委的欺侮時,花神便以張委「損花害人,奏聞上帝」,上帝「奪其算」。而秋先在花神度化下登雲成了仙,做了專管人間百花的護花使者。[1
Ⅵ 請問供奉仙家,道家和佛家時,平常桌面上面也的天天有水果嗎
我家裡常常給他們供奉水果,覺得這個供奉憑自身來看。
Ⅶ 道教的代表花草是什麼
道教似乎沒有代表花草吧,學道教的時候沒學過,只學過道教的代表人物。
Ⅷ 牛鮮花和老莊在一起了嗎
牛鮮花和老莊在一起了
Ⅸ 敬道教的神明用什麼花好敬神用的「香、花、燈、水、果」,有沒有具體的講究ps:我是信奉道教的凡人。
科儀裡面常唱 香花燈水果 茶食寶珠衣
香 一般三根
花 鮮花 我們這用黃菊花 不要枯萎凋謝
燈 蠟燭一對
果 寓意好的水果 蘋果 橘子 橙 還有說法不要太多籽的水果 數量一般單數 3 5 7
茶 我們這供的是干茶葉 裝在蓋碗里
食 看神仙 有時候可供葷 不過供素是保證不忌諱的
寶 元寶
珠 圓珠 寶珠可以一起
衣 紙衣就好
虔誠更重要 香案要干凈
Ⅹ 道教供奉什麼花最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花也是道所衍生的。一般來說,供養壇前的花:春為蘭,夏為玉簪,秋為菊,東為仙客來或白梅。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一切清凈素雅的花都可以供養。不同教派不一樣,但是最好不要用香味太濃烈或太艷麗的花。此外,道教在花朝節「三月初三」(太上老君的生日)會舉辦花會。以成都青羊宮的花會最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