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鮮花店
『壹』 如何開一家花店,開花店前的准備工作
①開花店前:了解當地鮮花市場,花店周邊環境和客戶群體,了解花材,學習花藝
去看看當地市場對鮮花的需求情況,主流鮮花是什麼,看看最大最好的那幾家花店就基本清楚
開花店位置的周邊環境也要了解,周邊有些什麼小區、商場、醫院、購物中心等
這個決定了你的花店風格,如果小區多就風格溫馨一些,產品主打家庭插花;如果靠近醫院,風格就簡單一些,產品主打問候送禮;如果靠近購物中心,風格就時尚,產品主打情感表達送花。
②開花店中:多去拓展花店周邊客戶和日常大客戶,維護客戶關系,穩定收益
有養花插花習慣的人會一直有買花的習慣,不喜歡插花養花習慣的人需要很長時間來培育習慣
養花習慣的人對一家花店體驗好,會一直買,日常真誠禮貌待人,偶爾贈送一些小禮品問候之類的維護好這批穩定客戶,還有花店周邊的銀行、購物中心等大客戶日常會有固定訂花的習慣,可以去拓展一下。
③開花店後:每日收益和損耗計算,及時止損,保證收益
鮮花是快速消耗品,無論怎麼養護,長時間賣不出去就是損耗,記錄好每種花的保存時間,如果快到期了就低價賣,或者送給客戶,不要留著成為損耗,每天損耗的鮮花都記錄好成本,這些很容易被忽視,但是非常影響花店收益。
這里有張圖,你可以看看,個人收藏的,覺得很詳細了
『貳』 莫奈所有畫的名字
1、《翁費勒的塞納河口》
2、《日出·印象》
3、《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
4、《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
5、《聖拉查爾火車站》
每一個研究莫奈創作活動發展的人都會發現,如果說最初的命運促成了莫奈的發展趨勢,那麼後來就是他自己創造了他的命運。之所以莫奈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
眾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
繪於1877年的「聖拉查爾火車站」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莫奈神往於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雲的效果,神往於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
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
(2)莫奈鮮花店擴展閱讀:
概述:
奧斯卡·克勞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簡稱克勞德·莫奈或莫內,台譯奧斯卡·克勞德·莫內,大陸傳統譯莫奈。法國印象派主要畫家,印象派運動領袖人物。
莫奈是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
像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派八次畫展卻被視為印象派的領袖和奠基人的畫家莫奈:而擅長於畫人物的雷諾阿在他的藝術人生中,前期和後期是從事印象派探索時期,中間十幾年的時間里,則將熱情轉向了古典主義。
『叄』 莫奈的個人簡介
一、個人簡介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二、作品介紹
1、《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英語:Impression Sunrise;法語:Impression,Soleil levant)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於1872年在勒阿弗爾港口創作的一幅油畫。
該畫描繪了晨霧籠罩中的日出港口景象,用美妙的光的變幻與運動展現了迷人景色,以及畫家用輕快跳躍的筆觸刻畫了光在寬闊的海面上反射與顫動的生動景象。
該幅作品突破了傳統題材和構圖的限制,完全以視覺經驗的感知為出發點,側重表現光線氛圍中變幻無窮的外觀,是莫奈畫作中最典型的一幅,也是日後最具聲譽的經典畫作,是印象畫派的開山之作。
2、《盧昂大教堂》
十九世紀末葉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盧昂大教堂》連作,創作於1893年。
就是依據陽光不同時刻在教堂粗礪壁面上的投射效果、精微觀察寫生的。莫奈為了把握光與色的無窮變幻,他追蹤陽光,同時張起數塊畫布,每當光線偏移,就立即在另一幅相應的畫面上作畫。
3、《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
《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Champs de coquelicots pres de Vetheuil)作於1879年,當時莫奈的生活相對穩定。
畫中的人物是畫家的妻子卡米耶和他們六歲的兒子讓。母子倆在田野里採集鮮花,盡情享受著陽光,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
《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中的人物給人以輕柔的、富有節奏的動感,然而畫中那一片片鮮紅的斑塊才是這幅作品的要旨,是畫家對映入眼簾的光和色所做的如實描繪。
盡管這些斑塊的形狀具有罌粟的特徵,卻不是具體的,它們有的重疊在一起,有的被隨意擺放,有的為了表現是在後面而被縮小,然而晦暗、單調的背景更加突出了鮮亮明快的暖色調。
4、《睡蓮》
《睡蓮》是莫奈於1904年所畫的作品,八十年前由莫奈的兒子賣給一個法國家族。自1936年以來,這幅畫從未公開曝光。
2014年5月6日,紐約春拍,《睡蓮》被一位中國買家通過電話委託方式以2,400萬美元的價格(含傭金的價格為2,700萬美元)拍走。
5、《乾草堆》
《乾草堆》是法國印象主義畫家克洛德·莫奈於1890年創作的一系列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都以「乾草堆」為主題,其中主要作品有二十五幅,均為布面油畫。
2016年11月16日,《乾草堆》將亮相佳士得紐約拍場,預估值約為4500萬美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勞德·莫奈
『肆』 莫奈的簡介
莫奈的童年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於巴黎,童年在阿佛爾渡過。他沒有按照畫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畫漫畫起家,在畫漫畫方面有了一些名聲,並受到歐·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莫奈在他今後的繪畫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說的話去做的,因為在他的內心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不久,莫奈又被荷蘭的畫家約翰·巴托爾·德·瓊康的創作所吸引。這位畫家以動盪、興奮、活潑而且比他同時代的法國人更為活躍的筆觸畫小橋、村景、河岸和破舊的茅草屋。莫奈就是從布丹和瓊康那裡接受到了基本藝術修養的。
寫生巴黎
1859年,莫奈來到巴黎,在那裡見識到了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創作。他認真鑒賞了他們的繪畫長處,並且以驚人的速度運用了他們的成就。但莫奈並不是他們的追隨者,而是一個反叛者。莫奈並不想在學院完成他的學畫過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萊爾學院的畫室里呆了一段時間。當他遇到了巴齊依(Bazille)、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後,他便勸說他們也放棄那些學字派課程。當格萊爾學院的畫室停辦後,他便把他的夥伴們帶到楓丹白露林邊的一個小村莊——舍依,在那裡畫戶外寫生。
當莫奈離開了格萊爾學院畫室後,他並沒有去充實他那相當貧乏的藝術修養,而是懷著火熱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純直覺觀察;他根本不買各種理論學說的帳,而是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繪畫方法。
莫奈一生對造型漠不關心,他關心的是正確的層次關系。正是因為莫奈對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夠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他所確實看見的事物,但也正因為此,他卻表現不出事物的幻覺真實感。
莫奈不只滿足於能夠畫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見的那種方式來做畫;他想要創造一種獨特的效果,達到一種在繪畫上似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的。他喜歡所有使人眼花繚亂的東西,他描繪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樹木都洋溢著非同尋常的生命感。他的內心滿懷著難以遏止的激動;從他的觀念看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然而從他本性看,他卻是一個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費勒的塞納河口」,此畫是1865年的官方沙龍上展出,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評論家評論此畫時說:「用調子所組成的和諧色彩……頗能吸引觀眾們的大膽感覺」。這表現出官方對人們很喜歡這幅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畫表現了豐富的中間調子和那種暗淡、沉著的色階。向深處展開的空間,通過河岸線而處理得十分成功按照傳統,河岸線標志著中景和遠景。在這幅畫上,出於莫奈自己的東西,就是表現在前景水的筆觸和雲的筆觸上的「頗能吸引觀眾的大膽感覺」;這些筆觸加強了畫面的傳統效果。
在1866年,莫奈用了幾天功夫完成並展出了他未來夫人的肖像「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這幅肖像引起了爭論,但總的說來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馬奈的肖像畫相媲美。這幅肖像充分顯示出了莫奈的個性:他對造型的淡漠態度,以及這個女人的動勢和她的裙子上顫動的光都賦予整幅畫特殊的說服力;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動力感和生動性。
同年,莫奈展出了「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一畫,這幅畫對於他未來風格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意義。油畫是他從羅浮宮的一個陽台上畫的,這幅畫是要表現樹葉上的反光。並排的筆觸生動地表現了空氣的振動,依靠這些筆觸的結合而取得了綠黃色的光和綠黑色的影的生動效果。這里的用筆方法已經省印象主義①的了,但色彩還不夠透明,甚至藍色的陰影也還是渾濁的;它們畫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顫動的樹葉相比之下顯得過於密集了。畫中沒有整體的形象,但樹葉的畫法卻給我們透露出一點莫奈的色彩理想來
「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是在畫室里完成的人物畫;「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是在外光下畫成的風景畫。「花園中的女人」一畫把這兩種觀察方法結合起來了。這里的畫面基本上是根據一幅照片安排的,這說明莫奈並不介意使構圖服從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來也該使莫奈想到空間的深遠效果的,然而,莫奈對此也並未介意。使他感興趣的僅僅是平面和色彩對比而已。正因為這幅畫的人物沒有立體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顯示其多樣性。婦女衣裙上的花飾,草坪上的鮮花,突出在大片濃綠之中的葉子,從樹葉的空隙之間透露出來的天空,穿透陰影的光線,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麗的鑲嵌畫的效果。但這幅油畫缺乏色調效果:光線和陰影落在了人物所佔據的同一個平面上,因此,光線不能滲透人體,不能成為形的實體。大片固有色起了過多的作用。所有這些合在一起,與其說是真實表現了所見的事物,不如說是一種公式,但這種公式正是一個空前大膽的綱領。這一綱領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線便將滲入中間調子,生命也將滲透每一個筆觸,而整體的統一也就將要形成,那時,藝術就會變得花團錦簇,印象主義就要完全成熟了。
印象·日出和印象主義的誕生
1872年,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詞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位「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為歷史銘記
莫奈在視覺觀察方面無疑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他善於從光與色的相互關系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的某種現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上,從而找到了最適於表達光與色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各種其它因素中抽象出來,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視覺觀察是天才的、創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這種觀察的背後又是什麼呢?他所看見的東西同他所感覺和他所想像的東西之間關系又是如何的呢?
莫奈在1874-78年間在阿爾讓特依所畫的一些畫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如創作於1872年的「阿爾讓特依的帆船」。在這幅圖里中間調子代替了色彩對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過形成一種光的綜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組合。黑色已不再出現於畫家的調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與暗的光譜色彩,它們形成了形的實體。統一的色彩風格很自然地遍及整個畫面:遠景和近景,物體、水和天空,把這一切改造成為一種美妙動人的景象,而渾然一片、不分層次的空間透視,則把這遠景和近景聯成一個整體。紫色和黃色的調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藍色交織在一起,這些顏色的調子差別把這些自然現象區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靜如鏡的河面,彷彿就成了天穹的基礎。幾何學的透視已被忘卻;它已讓空氣的不斷運動代替了。每一種顏色單獨看來十分柔和,它們的整體卻又是強烈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天邊焰火彌漫,白晝即將消逝的圖景,一條大帆船靜靜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陰影之中。這是一個幻想家的直觀,在這煙霧繚繞、夕陽西下、一片憂郁的氣氛之中,莫奈彷彿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參與著它的逐漸熄滅。這是莫奈創作中的豐收時期,是他創作了色彩的傳奇。
聖拉查爾火車站
繪於1877年的「聖拉查爾火車站」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莫奈神往於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雲的效果,神往於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
1883年莫奈過日維爾尼定居,他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小花園,以便在那裡畫畫;他在池溏里種了許多蓮花,這使他發現了實現他綱領的主題:畫一些堅硬的形體、水和空氣,盡量使它們融合在一起。這便產生的組畫「睡蓮」,「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諧」就是這組畫其中之一。這幅畫反映了莫奈一種物我兩融的願望,但它沒有一點悲愴的情調。
每一個研究莫奈創作活動發展的人都會發現,如果說最初的命運促成了莫奈的發展趨勢,那麼後來就是他自己創造了他的命運。之所以莫奈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從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
代表作
<<日出.印象>>
<<阿爾讓特伊大橋>>
<<阿爾讓特伊的帆船>>
<<盧昂大教堂>>
<<睡蓮>>
補充內容:
1840年2月14日,莫奈生於法國巴黎。恰巧與著名的法國雕塑藝術大師羅丹的出生年、月、日完全一致。父親庫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國北部港口阿弗爾與他的姐夫合夥經營著一家儀器店。莫奈5歲時。來致函父親的身邊。在當地就學後,他將學校視同牢獄,在懸崖和海邊嬉戲的時光多於聽課,故此學習成績不佳,在班上總是排在倒數幾名的位置上,這個孩子唯一的愛好是繪畫,他常常在筆記本上作素描,以老師和同學為對象畫漫畫,日積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繪畫技巧。不過,父母對此不贊成。小莫奈樂此不疲,加上與生俱來的秉賦,幾年過後,他的漫畫居然開始在文具里展出並且出售。15歲的時候,莫奈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他為自己作品開出的 格是每幅20法郎。經過畫商的介紹,這位少年畫家被專門描繪海上風光的畫家布丹所看中,二人從此結識。布丹動員他「學慣用油畫和素描來畫風景」,乍開始莫奈並沒在意,甚至是找借口有禮貌地加以拒絕。由於布丹的一片誠心,終於感動了這位少年。自學成才的布丹,習慣於在露天作畫,他主張「一定要去尋找自然的純朴的美」、「要頑強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對此,莫奈也深以為然,因為在他的內心裡也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從1858年起,莫奈開始從布丹那裡接受了有同於學院派的繪畫思想,學習並動筆畫外光畫。布丹所強調的:要特別注意對所描繪對象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光。更是在他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就在二人一起到戶外作畫的過程中,莫奈創作了一些有關阿弗爾港、海港、日出、海上小船等題材的作品。其中的1幅還與布丹的4幅作品一起在魯昂的展覽會上展出。此後不久,在布丹的建議下,莫奈於1859年5月到了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了特羅容、杜比尼、柯羅等人的作品之後,極為贊賞。經布丹介紹,莫奈與巴比松畫派的畫家有了接觸,認識了該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特羅容。特羅容提醒他「道德要進一個專門畫人體的畫室,要學習素描」,要「常常到鄉村去畫速寫」。1860年,莫奈進了斯維賽學院,練習人體寫生。這個所謂的「學院」,不過是一間畫室,斯維賽是它的主人的名字,這里既不講課,也沒有考試,只要交上一點錢,就可以畫人體模特兒。在這里,他接觸到了後來成為印象派的一些畫家,比如畢沙羅等。在這里,還創作了一些風景畫。
這一年的秋天,經抽簽決定莫奈需服兵役。此時,其父提出只要服從父母的意願,安心在家做生意,就可以出錢僱人替他從軍。莫奈對此毫不理會,毅然參軍,入伍後被編入法國的非洲軍團。不久,即隨軍到了阿爾及爾。在畫家的眼裡,非洲的景色與光線是美麗迷人的,經過部隊的允許,他得到了可以作畫的時間,在那裡,他曾為隊長的夫人畫了肖像。
1862年初,因為貧血,莫奈從軍營回到阿弗爾家裡養病。這時他認識了荷蘭畫家瓊康,並與瓊康入布丹一起從事創作。布丹作畫的纖細,瓊康對動感的重視,以及二人注意捕捉第一印象的畫風,都給這位初出茅廬的畫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醫生提出警告,如果莫奈回到非洲,將對他的身體極為不利,11月間,莫奈的父親向當局提出了免除獨生子兵役的申請,在交付了一定的費用之後,莫奈再次到了巴黎。並進入了古典派畫家格萊爾的畫室。在畫人體的習作中,格萊爾要求大家按照古典的范畫來修正自己的作品,要將人體描繪的盡量完美。莫奈則堅持准確、真實地反映模特兒的特點。他的主張得到了同室的巴齊依、雷諾阿、西斯萊的贊同。
這一年舉辦的沙龍落選畫展中,莫奈看到了馬奈的作品之後,受到了震動和啟示。在1863年,借復活節的休假之機,莫奈將同窗的畫友帶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在那裡進行創作。在外光下,大家創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風格的作品。
1864年,莫奈與這些畫友離開了格萊爾的畫室。來到了昂弗勒作畫。在這里,莫奈的兩幅描繪塞納河的風景畫《落潮的埃沃海角》(圖2)與《昂弗勒港》,由於不同於學院派的造作手法,被選入1865年官方沙龍。這一年裡,他在楓丹白露開始了大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的創作該作品於1866年問世。在總結了馬奈同名作品在「沙龍落選畫展」上引起的爭議的基礎上,莫奈是在畫景之後才描繪的人物。畫面上的人物朴實無華,具有自然的動感,顯示了畫家的現實主義功力。1866年,以戀人卡繆為模特兒,全身大幅肖像畫《綠衣女》(圖6)在同年的沙龍展出,該畫受到了評論家左拉的好評;有一位詩人為作品烏 詩,被發表在《藝術家》雜志上;有的畫商還要求莫奈根據原作再復制一件,准備送到美國去。由於這次的成功,家裡恢復了對他經濟方面的支持。
同年夏天,莫奈創作的《庭院里的女人們》(圖7),在1867年沙龍中落選。1866年的秋天,為了避開討債的人,莫奈自毀了約二百幅作品後,回到阿弗爾。這時他的經濟狀況十分不妙,原因是父親對於他和卡繆的關系很反感,從而斷絕了經濟上的支持,莫奈作品的銷路又尚未打開。為了解決繼續創作用的畫布,他不得不將業已畫好油畫上的油彩刮掉,重復使用。1867年,懷孕的卡繆為莫奈的父親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繆生下第一個孩子,只好請在巴黎的巴齊依作教父代為照顧。此後的幾年中,莫奈始終在阿弗爾及其附近,與布丹、瓊康,有時與庫爾貝一起作畫。在這個時期里,由於與父親的關系緊張,經濟拮據,生活艱難。為此,莫奈曾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1869年,他回到巴黎,參加了「蓋爾波瓦咖啡館」里藝術家的聚會。可能因為很早就離開了學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參與爭論。這時他的窮困程度,從8月間寫給巴齊依的信中可以看出,信中提到:由於雷諾阿送來的麵包,才沒有餓死。一個星期屋裡沒有爐火、沒有照明。到了該月月底,顏料用光,不得不停止了作畫。這時候的巴齊依也窮的典當了自己的表,雷諾阿連寄信的郵費都湊不齊。對於莫奈也是愛莫能助。
1870年6月,莫奈與卡繆正式結婚。9月,莫奈將妻、子託付給布丹照顧,隻身一人去了倫敦。在那裡與杜比尼、畢沙羅相會,然後,和畢沙羅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園中作畫。在參觀美術館時,英國畫家透納(1775-1851)。康斯太勃(1776-1837)的作品,使其為之傾倒。為了給莫奈的作品找到銷路,經杜比尼介紹,在這里認識了畫商丟朗、呂厄。此人對於窮畫家們表示了同情,在經濟方面從此一直在支援著他們。
1871年初,父親去世,莫奈離開英國。在杜比尼的動員下,到了荷蘭並滯留到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他看到了日本 的「浮世繪」版畫之後,其中色調極富生氣的風景畫,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日後,他曾說到:它們的精緻,使我欣喜。我贊成它們的美學原則,利用陰影引起實感,利用片斷引起整體感。荷蘭的港灣、運河、教堂、人家,特別是那裡的風車,使他著迷。回到巴黎後,在馬奈的幫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讓特伊定居。對水情有獨鍾的這位畫家,於1873年在塞納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畫室,此後,他經常在船上作畫。充分運用了不同方向,角度的光照、顫動的空氣來描繪水及水面上的景物,通過鮮明的輪廓,陰影以及閃動的亮點,創傷了一批作品。此時,與他一起進行創作的還有西斯萊、馬奈、雷諾阿。
1872年,莫奈創作了日後揚名於世的《日出、印象》。這幅油畫描繪的是從遠處觀望阿弗樂港口晨霧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畫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於一位名叫勒魯阿的評論家,在4月25日的《喧噪》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的文章之後,此畫才名聲鵲起。該文對參展的許多作品逐地進行了潮諷,針對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寫道「糊牆花紙也比這海景更完整」。與這幅作品標題不無關系地,該文作者將這次展覽會戲謔地稱之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加之莫奈本人曾經表述過「我所畫的不過是印象而已」這樣的觀點,以及以他為首的這批年輕畫家,確實注意捕捉對描繪對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盡管這些畫家中有要並不同意這個提法,但印象主義、印象派這個稱號已經是不脛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聯展時,乾脆將其用作展覽會的標題。1874年的這次聯展,是由莫奈倡議並和朋友們一起組織的獨立畫展出 ,以攝影家納達爾騰出的幾間工作室為展廳,參展畫家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德加、畢沙羅、塞尚、雷諾阿、西斯萊、摩里索等。參展作品共165件,其中莫奈作品12件,通過這次展覽,事實上確立了莫奈在印象派畫家中的領袖地位,畫家本人也已形成了用光、色的變化,來表現所捕捉的瞬里印象的畫風。作為這一新畫風的典型作品,當數這次參展的莫奈的油畫《卡普辛大街》(圖17)。
1875年,經濟上再次跌入窘境的莫奈,又向朋友們伸出了求援的手。6月份,在給馬奈的信中他寫道:從前天起,已身無分文,肉鋪和麵包房都不再賒帳。你能夠寄給我20法郎嗎?1876年,在第2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對於此次展覽,社會上反映比較冷淡。莫標的油畫《穿和服的女子》(圖15),以2千法郎的高價售出。同年,畫家還創作了《火雞》(圖14)等作品。並開始了有關聖拉扎爾火車站的一系列創作(圖19上其中之一)。1877年,第3次聯合展覽會在丟朗、呂厄的畫店中舉辦。展出作品共252件,莫奈作品30件。為了維持生計,畫家以每幅40—50法郎的低價,賣給了畫商肖凱一部分作品。
1878年3月,當卡繆生下第2個孩子的時候,莫奈又面臨困境,他在寫給左拉的信中說:家中無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錢。在另一封信中又說:如果明晚我付不出6百法郎,我們將被趕到街上。在生活的重壓下,加上長期與官方沙龍對立的結果,背離了當時被多數人維護的路線,這時的莫奈已在考慮如何適時抓住機遇,改善個人處境。於是,在1880年將自己的兩件作品送交了沙龍,莫奈此舉被德加視為「變節」印象派畫家之間出現了裂痕。為此,莫奈沒有參加第5、6次聯展。
進入80年代,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創作源泉。此後的幾年當中,在英法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與影的瞬間效果,創作了一批較之以前更富有沖擊力的作品,為此有人將這一時期稱作莫奈的「埃托塔時代」,圖31、32是這個時期作品中的兩件。
1882年3月1日,第7次聯合展覽會開幕,據馬奈說:在這里,他「發現了印象主義的全部光輝作品」。這次展覽中有莫奈作品35件。1886年的第8次聯合展覽,也是最後的一次,莫奈沒有參加。它標志著印象主義運動的解體。
自從1883年起,莫奈開始在吉維尼定居後,再也沒有遷居。吉維尼位於巴黎沿塞納河到魯昂的中間。住所內環境幽美,景色宜人,有林蔭路、花壇、池塘、小橋┉畫家晚年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1889年6月,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與羅丹兩位大師舉辦了作品的聯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評。
進入90年代,莫奈創作了若干組作品,即「組畫」。所謂的「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個特色。比如1890—91年間,對同一乾草垛,畫家分別對在不同季節的早、午、傍晚的陽光下,物體所呈現出的不同色彩,任職多達15次的描繪,圖44、45是其中的兩幅。在1891—92年間,以同樣的作法創作了「白楊組畫」,圖46、47是其中的兩幅。1900—04年間,創作了「倫敦風光組畫」,圖51是其中的一幅。當1892—974年創作「魯昂大教堂組畫」時,莫奈租下了教堂對面的一間房子,從天明開始動筆,隨著陽光的變化作畫,一天下來,作品竟有20件,圖48、49是其中的兩幅。在進行這種創作時,他常常是很早起來,滿載著成車的畫布,根據日光的變化,每隔兩個小時改畫一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創作的組畫還有《睡蓮》。1900年11月,在丟朗、呂厄的畫廊展出莫奈的《池中睡蓮》組畫26件,獲得極大成功。1904年,又在該畫廊展出了剛剛完成的有關泰晤士河風光的組畫。
1908年9—12月,莫奈與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南國的風光、溫和的氣候、濕潤的空氣,映在水面上的白雲、建築物,這一切都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慾望。在這里他創作的作品達30多件。圖52、53是這些作品中上兩件。
1911年5月,繼1879年莫奈夫人卡繆去世後,他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畫家深陷於悲痛之中,視力也隨之下降。1914年,47歲的長子在長期患病後不幸亡故,已是高齡 的莫奈更是形單影孤。在老朋友,曾任法國總理的克雷孟梭的勸說下,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長23米、寬20米、高15米的大畫室,並著手創作大型裝飾畫《睡蓮》毓系列。1922年3月,他決定將完成後的該大型裝飾畫捐獻給自己的祖國,4月12日,他在「贈與書」上簽了名。不久,由於白內障,畫家幾乎喪失了視力,9月,被醫生禁止作畫。轉年後,經過手術,視力有所恢復。1925年,85歲的老畫家獨自一人,又在畫定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畫的創作之中。在人們期待的目光里,這件足以反映出畫家對光與色認識的深度,描繪技巧嫻熟的大型壁畫《睡蓮》,業已耗盡了他的全部心力。就在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1926年2月6日,這位僅存的印象派大師永遠地告別了人間,按照既定計劃,《睡蓮》被安置於盧浮宮旁、原法王亨利二世王後的土伊勒宮里宮中桔園的 園形大廳,作為永久性陳列品。1927年建成的該廳,被譽為「印象派的西斯廷禮拜堂」。(西斯廷禮拜堂內有波提切利等名家壁畫,特別是米開朗琪羅的《最後的審判》,更是馳名世界)按照死者生前願望,在他去世的第2天上午,舉行過簡單的告別儀式之後,即將遺體安葬於當地莫奈夫人的墓地。送葬的除去一些藝術家外,還有當地的群眾,以及克雷孟梭,期間並未安排講話,獻花等。在靜靜中大家送走了這位藝術大師。
從印象主義的產生、發展看,始作俑者非馬奈莫屬,但真正完全實現印象主義理念和技法、並且一以貫之的當推莫奈。是他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對西方畫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印象主義,是以他為首的一批藝術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學院派的保守思想,極大地沖擊了19世紀後半葉占據西方畫壇統治地位的官方藝術,從而為掀開西方現代繪畫史新的一頁,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應該說莫奈是印象派畫家中最先獲得成功的人,盡管後來的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並未遵循印象派創立的一些原則,但創立這些流派的藝術家,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
還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於現實的觀察而提出的,但是,由於熱中於描寫光與色,甚至將其神秘化,從而出現了不顧及現實物象的傾向。莫奈曾說過:作畫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種物體,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蘭色、一小塊長方形的粉紅色、一絲黃色。因此,就出現了畫家的創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於要表現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圍的空間環境、光線、煙霧、氣流所產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於表達在一定條件下,景物著光給畫家留下的瞬間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導致只抓住了細微的變化,而失去了解對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層次,而忽略了景物形體的後果。
『伍』 莫奈的作品。
1、《翁費勒的塞納河口》
此畫是1865年的官方沙龍上展出,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評論家評論此畫時說:「用調子所組成的和諧色彩……頗能吸引觀眾們的大膽感覺」。這表現出官方對人們很喜歡這幅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畫表現了豐富的中間調子和那種暗淡、沉著的色階。
向深處展開的空間,通過河岸線而處理得十分成功按照傳統,河岸線標志著中景和遠景。在這幅畫上,出於莫奈自己的東西,就是表現在前景水的筆觸和雲的筆觸上的「頗能吸引觀眾的大膽感覺」;這些筆觸加強了畫面的傳統效果。
2、《日出·印象》
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
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此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為「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
3、《聖日爾曼·盧昂大教堂》
這幅畫對於他未來風格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意義。此畫是他從羅浮宮的一個陽台上畫的,這幅畫是要表現樹葉上的反光。並排的筆觸生動地表現了空氣的振動,依靠這些筆觸的結合而取得了綠黃色的光和綠黑色的影的生動效果。
這里的用筆方法已經是印象主義的了,但色彩還不夠透明,甚至藍色的陰影也還是渾濁的;它們畫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顫動的樹葉相比之下顯得過於密集了。畫中沒有整體的形象,但樹葉的畫法卻給我們透露出一點莫奈的色彩理想來。
4、《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
這幅肖像引起了爭論,但總的說來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馬奈的肖像畫相媲美。這幅肖像充分顯示出了莫奈的個性:他對造型的淡漠態度,以及這個女人的動勢和她的裙子上顫動的光都賦予整幅畫特殊的說服力;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動力感和生動性。
這里的畫面基本上是根據一幅照片安排的,這說明莫奈並不介意使構圖服從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來也該使莫奈想到空間的深遠效果的,然而,莫奈對此也並未介意。但這幅油畫缺乏色調效果:光線和陰影落在了人物所佔據的同一個平面上,因此,光線不能滲透人體,不能成為形的實體。
大片固有色起了過多的作用。所有這些合在一起,與其說是真實表現了所見的事物,不如說是一種公式,但這種公式正是一個空前大膽的綱領。
這一綱領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線便將滲入中間調子,生命也將滲透每一個筆觸,而整體的統一也就將要形成,那時,藝術就會變得花團錦簇,印象主義就要完全成熟了。
5、《聖拉查爾火車站》
每一個研究莫奈創作活動發展的人都會發現,如果說最初的命運促成了莫奈的發展趨勢,那麼後來就是他自己創造了他的命運。之所以莫奈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
眾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繪於1877年的「聖拉查爾火車站」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
莫奈神往於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雲的效果,神往於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
6、《睡蓮》
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連作《睡蓮》。這是一部宏偉史詩,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第九交響樂」。1880年之後,莫奈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們疏遠了,他在吉維尼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裡面作畫。
他喜歡把水與空氣和某種具有意境的情調結合起來,這樣產生了《睡蓮》組畫。沿著水面,美麗的睡蓮一片片向湖面遠處擴展開來,畫家利用了樹的倒影,襯托出花朵的層次,是十分有創造性的構思。
莫奈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這個池塘和他的睡蓮上面了,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後27年裡,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主題。
7、《野罌粟》
該畫作於1873年,當時莫奈的生活相對穩定。畫中的人物是畫家的妻子卡米耶和他們六歲的兒子讓。母子倆在田野里採集鮮花,盡情享受著陽光,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
《野罌粟》中的人物給人以輕柔的、富有節奏的動感,然而畫中那一片片鮮紅的斑塊才是這幅作品的要旨,是畫家對映入眼簾的光和色所做的如實描繪。
盡管這些斑塊的形狀具有罌粟的特徵,卻不是具體的,它們有的重疊在一起,有的被隨意擺放,有的為了表現是在後面而被縮小,然而晦暗、單調的背景更加突出了鮮亮明快的暖色調。
(5)莫奈鮮花店擴展閱讀:
1874-1886年間,巴黎舉辦了八次印象派畫展,畢沙羅參加了每一次畫展,他曾說:「我的一生與印象主義的是完全符合的。」而莫奈第五、六次和最後一次均未參加展出。由於在這三次展覽中的作品已經有悖於原來的創作手法。
為了堅持信仰,莫奈拒絕參加展覽以示反抗。這是莫奈始終如一的堅持印象派信條的表現,也是莫奈在印象派中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原因。
莫奈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莫奈觀察景物細致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莫奈可以就同一處場景畫出十幾幅作品。如《谷堆》《睡蓮》等。而這僅僅是為了表現同一場景的不同天氣、光線下的不同表象,這是其他畫家很難做到的。
莫奈像個隱士,有時有很強的孤獨感。這一方面由於他的性格使然,他生性沉默寡言,喜愛思索;另一方面,因為莫奈是印象派中的先行者,當他不得不單槍匹馬奮力前行的時候,自然有一種寂寞寥落的感覺。
『陸』 高分懸賞!莫奈的睡蓮圖片全集48張!畫油畫用的,像素必須高清
看看有能用沒有,國外早期油畫一般都是從書本上翻拍下來的一般不會太高,而且上傳到網上的像素更低。如有高清手持掃描儀(筆)你可以到書店找到這本書掃描一下。
『柒』 莫奈的作品集
所謂《隨風集》是國內出的一套用莫奈的畫做封面的筆記本,他並沒畫過這個名字的畫,這套封面用的畫都是風景畫而已。
國內外莫奈的畫冊有很多,主要還是要看你感興趣的是莫奈的哪些畫.
莫奈的代表作有:
《日出·印象》
《乾草垛》
《阿爾讓特伊大橋》
《阿爾讓特伊的帆船》
《魯昂大教堂》
《睡蓮》
莫奈晚期最大的成就在於: 對光與影的完美詮釋,夢幻般的印象.
因此只要能體會莫奈作品中的光影變幻,以及色彩映射出的純粹和美好,就不難理解莫奈的作品.
莫奈作品一覽:
畫室一角
獵物
春天的花朵
聖·西梅農場的道路
翁弗勒海邊歸來的漁船
荷斯皮士的燈塔
林中拾柴人
翁弗勒海邊
楓丹白露的橡樹
翁弗勒的塞納河口
森林中的小路
退潮後的埃沃角
通向翁弗勒路上的馬車
拿陽傘的維克多肖像
草地上的午餐(受損原作:左邊部分)
草地上的午餐(受損原作:中間部分)
草地上的午餐
卡美伊(綠衣女人)
花園中的女人
花園中的珍妮
翁弗勒港口的船隻
海上夜景
漁船
聖·吉曼·俄塞羅瓦教堂
女皇公園
聖達特勒斯帆船賽
聖達特勒斯海灘
睡在搖籃里的簡·莫奈
聖達特勒斯的花園
塞納河畔
戈蒂貝爾夫人
埃特勒塔海邊波濤洶涌
晚餐後敘家常
午餐
鮮花與水果
青蛙池
青蛙池(局部)
喜鵲
布吉瓦爾的橋
特魯威爾的黑岩旅館
在特魯威爾海邊
特魯威爾海灘
布吉瓦爾的傍晚
坐在沙發上的莫奈夫人
鄉村火車
泰晤士河與國會大廈
倫敦港的船隻
贊丹的風車
贊丹附近的風車
遠眺沃爾查
水城贊丹
荷蘭的海
水上人家
贊丹風景
贊丹風光
贊丹風光(局部)
阿讓特依的帆船賽
阿讓特依渡口
羅貝克河
在阿讓特依散步
停泊在蓋奈維勒的遊艇
蓬圖瓦附近的塞納河
朗讀者
有甜瓜的靜物
洪水
騎機械馬的簡·莫奈
卡普辛的林蔭大道
阿讓特依的藝術家園
阿弗爾港夜色
窗前的卡美伊
圍紅頭巾的莫奈夫人
卡美伊與兒子在花園里
阿讓特依的罌粟花地
午餐
魯昂的塞納河
日出·印象
繁忙的阿弗爾漁港
運河邊的風車
阿讓特依大橋
阿讓特依的鐵路橋
阿讓特依的公路橋
阿讓特依的帆船賽
貝茲恩的田野
塞納河流域
阿讓特依附近的塞納河
塞納河邊
穿和服的卡美依
撐陽傘的女人
在迷人的阿讓特依郊外散步
船上工作室
克拉迪奧里的花園
火雞
火車到達聖·拉扎爾站
聖·拉扎爾車站信號燈
聖·拉扎爾火車站
1878年6月30日的蒙托哥大街
岸邊的鮮花
透過樹叉的春色
菊花
韋特依教堂的雪景
拉瓦科特河畔的雪景
冬天通往韋特依的路
有蘋果和葡萄的靜物
冬季塞納河上的落日
陽光下的拉瓦科特雪地
韋特依的夏日
解凍
懸崖
葵花
費卡普附近的海景
坐在柳樹下的女人
在韋特依的莫奈家花園
韋特依河邊鮮花盛開
洶涌的波濤
逆光下的瓦朗吉維爾教堂
晨光中的瓦朗吉維爾教堂
瓦郎吉維爾的漁人屋
迪耶普的峭壁
瑪那波特海崖
埃特勒塔海灘
日落
桃子
白色罌粟花
菊花
紅色杜鵑花
曼通附近的馬丁角
博爾迪蓋雷
山谷
乾草堆
塞納河淺灘
馬丁角
博爾迪蓋雷的棕櫚樹
天寒地凍
冬日通往吉維爾尼之路
漁船
埃特勒塔附近的瑪那波特海崖
戈東港錐形小島
雨中的埃特勒塔
貝爾島岸邊的暴風雨
荷蘭鬱金香花園
外光人物習作之一
外光人物習作之二
里曼茨的牧場
劃艇上的年輕女子
楊樹下的陽光印象
桃紅色的快艇
劃艇
有人物的吉維爾尼風景
陽光下的克留斯
克留斯日落的景色
風中的昂蒂布
夏末黃昏時的麥草垛
罌粟花田
燕麥和罌粟田
深夏晨光下的麥草垛
日落時的麥草垛
雪天的麥草垛
風中的白楊樹
河岸上的白楊樹
春天裡的三棵白楊樹
陽光下的魯昂大教堂正門
傍晚的魯昂大教堂
陰天的魯昂大教堂
晨霧籠罩的魯昂大教堂
桑維克鄉村的雪景
迪耶普附近的懸崖
日出時的塞納河灣
浩瀚的大海
塞納河中的倒影
靠近吉維爾尼的塞納河灣
天色灰濛的滑鐵盧橋
垂柳
陽光下的滑鐵盧橋
英國議會大廈日落時分
英國議會大廈
日落時的天空
鳶尾花
韋特依的早晨
莫奈花園中的鳶尾花
威尼斯運河
玫瑰色調一睡蓮池
盛開睡蓮的池塘
威尼斯達理奧宮
有橋的睡蓮池
白色與黃色的睡蓮
睡蓮(之一 ~ 九)
柳葉下的睡蓮
黃色的鳶尾花
小路上的鳶尾花
睡蓮池塘上的人行橋
玫瑰園(之一)
玫瑰園(之二)
玫瑰園(之三)
傍晚的睡蓮池塘
雲在睡蓮池中的倒影
睡蓮和鳶尾花
睡蓮池塘
桔園美術館巨型壁畫《睡蓮》之局部
柳樹與睡蓮
『捌』 《睡蓮》法國莫奈的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於巴黎,童年在阿弗爾渡過。他沒有按照畫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畫漫畫起家,在畫漫畫方面有了一些名聲,並受到歐·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莫奈在他今後的繪畫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說的話去做的,因為在他的內心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1872年,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詞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位「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玖』 莫奈有哪些代表作品
莫奈的代表作品有:《翁費勒的塞納河口》、《日出·印象》、《聖日爾曼·盧昂大教堂》、《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聖拉查爾火車站》、《睡蓮》、《野罌粟》。
1、《翁費勒的塞納河口》
該畫作於1873年,當時莫奈的生活相對穩定。畫中的人物是畫家的妻子卡米耶和他們六歲的兒子讓。母子倆在田野里採集鮮花,盡情享受著陽光,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野罌粟》中的人物給人以輕柔的、富有節奏的動感,然而畫中那一片片鮮紅的斑塊才是這幅作品的要旨,是畫家對映入眼簾的光和色所做的如實描繪。
盡管這些斑塊的形狀具有罌粟的特徵,卻不是具體的,它們有的重疊在一起,有的被隨意擺放,有的為了表現是在後面而被縮小,然而晦暗、單調的背景更加突出了鮮亮明快的暖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