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洛花戀鮮花

洛花戀鮮花

發布時間: 2021-12-22 18:26:14

㈠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是什麼意思

比喻男女雙方的愛情波折,一方情意深長,另一方卻並無此意。

後以"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比喻一方有意﹑一方無情,多用於形容戀愛中的「單相思」或「暗戀」現象。

語出:《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上堂: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原為佛家禪林用語。本意指凋落的花瓣隨著流水飄去,形容殘春的景象,現多比喻一方有意、一方無情。

(1)洛花戀鮮花擴展閱讀

1、網上如今流行「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的出處是《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的說法,源自近幾年青春文學的興起和對「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一句的廣泛使用。

2、如今,此詩句的出處主要有兩種說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和唐伯虎某詩句。

3、由於詩句富於哲理,網上尋源者眾多,這兩種說法在網上迅速蔓延。山東學者趙薦軒先生對此事進行了深入考證,發現事實上,唐伯虎詩文中並無類似片段。

4、而宋·釋惟白的《續傳燈錄》中,更是根本沒有《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這一篇!網上煞有介事地杜撰的所謂出處,只不過是部分不負責任網友的以訛傳訛。

㈡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全詩是什麼

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出自宋代釋惟白的《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譯文:看見的時候,看見也是沒有看見,看見了還能沒有了,看見的不是全部。落花隨著水流走,流水卻沒有戀著落花。

賞析:引申成語「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比喻男女雙方的愛情波折,一方情意深長,另一方卻並無此意。在男女婚戀問題上,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與單相思,一廂情願有相同之處。

賞析

落花和流水,可以構成多種意境,有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殘景象;亦有比喻被打得大敗的「落花流水」;「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最初說的是禪理,而現在更多的用來描述情感。落花遇見流水,實屬天意,而流水不戀落花,亦是無奈。

在人生旅途上有多少這樣的萍水相逢、一見鍾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的一廂戀情……構成了一幕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總讓人牽懷。

㈢ 風無情吹落花,拾得落花似鮮花、鮮花願為我綻放、我便似她如歸天是什麼意思

風把花朵抄吹落在地,然後被某人撿起來當做鮮花看待,鮮花被人撿起來後為所撿之人綻放,撿花的人把鮮花當做天上的神花一樣喜愛。

意思就是說,花朵雖被無情的風吹落,但撿花的人卻非常喜愛這朵掉落的花,掉落的花便報恩一樣開的更美麗。

㈣ 描寫「落花傷感」的詩句有哪些

1、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曹雪芹《紅樓夢.葬花吟》

釋義:傷春時節,落英繽紛,春風起處,飛滿天際,飄落塵土,花的紅艷香氣逐漸湮滅,不知道有什麼人可以憐惜。

2、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元稹《行宮》

釋義:空曠冷落的古舊行宮,只有宮花寂寞地艷紅宮中的花寂寞地開著。

3、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崔塗《春夕》

釋義:水不停地流走,花兒不斷地凋零,這是多麼無情啊。正是這無情的時節,我送著最後一縷春風吹過了楚城。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釋義:在寂靜沒有人聲的環境里,桂花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

5、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釋惟白《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釋義:落花情願和流水一起去漂泊,而流水對落花卻並不留戀。

6、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釋義: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時節,沒有想到能在這時巧遇你這位老相識。

7、東風又作無情計,艷粉嬌紅吹滿地。——晏幾道《木蘭花》)

釋義:東風又施行著無情的心計,嬌艷的紅花被它吹落了滿地。

8、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釋義:人在落花紛揚中幽幽獨立,燕子在微風細雨中雙雙翱飛。

9、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縷衣》

釋義:鮮花枝頭綻放,君當趁花開得艷麗,嬌媚時採摘,不要等花枝凋零、枯萎再面對枝頭空嗟嘆。

1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釋義:落花並沒有忘記樹根的哺育,帶著無限的眷戀深情地告別樹根,寧化作春泥而護樹根,以回報樹的養育之恩。

㈤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這整首詩是

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譯文:

出現的時候,見非見。見還離見,見不到。落花有意隨流水,流動的水沒有眷戀花落。

語出自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第二十九——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原為佛家禪林用語,用落花流水的比喻,淺顯地道出了心靈對事物感知的大道理,也道出了凡人看世界,只會用眼,不會用心的禪理。本意指凋落的花瓣隨著流水飄去,形容殘春的景象,現多比喻一方有意、一方無情。

(5)洛花戀鮮花擴展閱讀: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落花和流水,可以構成多種意境,有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殘景象;亦有比喻被打得大敗的「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最初說的是禪理,而現在更多的用來描述情感。落花遇見流水,實屬天意,而流水不戀落花,亦是無奈,在人生旅途上有多少這樣的萍水相逢、一見鍾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的一廂戀情,構成了一幕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總讓人牽懷。

㈥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不可去戀花."是什麼意思

現在多用來表示:A喜歡B,但B不喜歡A。簡言之:落後有意,流水無情。

㈦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全詩

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出自宋代釋惟白的《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譯文:看見的時候,看見也是沒有看見,看見了還能沒有了,看見的不是全部。落花隨著水流走,流水卻沒有戀著落花。

賞析:引申成語「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比喻男女雙方的愛情波折,一方情意深長,另一方卻並無此意。在男女婚戀問題上,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與單相思,一廂情願有相同之處。

(7)洛花戀鮮花擴展閱讀:

背景

南宋初年禪宗士珪禪師在溫州雁盪一帶宣講佛法,一天說到了用心參禪的重要性。凡人看世界,只會用眼,然而,通過眼睛得到的信息是局部的,而體悟佛性需要用整個的心靈去感悟,這種體悟就不是用眼睛所能看到的,這種體悟是心靈的感應和接納。

如果把人的「眼見」等間接功能比喻為落花,將人的真心權且比喻為「水」,這種「水」是隨緣而流動的水,不是死水。用「眼見」去體察人的真心,這就好比是「落花有意隨流水」一樣,所以一般情況下,難以體察到這種整體性特徵,這就好比「流水無情戀落花」一樣。

㈧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出自哪裡

釋 義: 《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後以"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比喻一方有意﹑一方無情。多指戀愛方面的事。
編輯本段
出 處

《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出 處: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發生地:宋朝時的溫州
故事再生:南宋初年禪宗士珪禪師在溫州雁盪一帶宣講佛法,一天說到了用心參禪的重要性。凡人看世界,只會用眼,然而,通過眼睛得到的信息是局部的,而體悟佛性需要用整個的心靈去感悟,這種體悟就不是用眼睛所能看到的,這種體悟是心靈的感應和接納。如果把人的「眼見」等間接功能比喻為落花,將人的真心權且比喻為「水」,這種「水」是隨緣而流動的水,不是死水。用「眼見」去體察人的真心,這就好比是「落花有意隨流水」一樣,所以一般情況下,難以體察到這種整體性特徵,這就好比「流水無情戀落花」一樣。
禪宗的微言大義艱深難懂,用落花流水的比喻,淺顯地道出了心靈對事物感知的大道理,也道出了凡人看世界,只會用眼,不會用心的禪理。
故事橫生:落花和流水,可以構成多種意境,有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殘景象;亦有比喻被打得大敗的「落花流水」;「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最初說的是禪理,而現在更多的用來描述情感。落花遇見流水,實屬天意,而流水不戀落花,亦是無奈,在人生旅途上有多少這樣的萍水相逢、一見鍾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的一廂戀情……構成了一幕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總讓人牽懷。
示例及用法

示 例:誰知朱重是個老實人,又且蘭花齷齪醜陋,朱重也看不上眼。以此~。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
用 法:作主語、賓語;指男女情愛
比喻男女雙方的愛情波折,一方情意深長,另一方卻並無此意。在男女婚戀問題上,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與單相思,一廂情願有相同之處。
辟謠

起因
網上如今流行「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的出處是《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的說法,源自近幾年青春文學的興起和對「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一句的廣泛使用。如今,此詩句的出處主要有兩種說法:1、宋·釋惟白《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2、唐伯虎某詩句。由於詩句富於哲理,網上尋源者眾多,這兩種說法在網上迅速蔓延。山東學者趙薦軒先生對此事進行了深入考證,發現事實上,唐伯虎詩文中並無類似片段。而宋·釋惟白的《續傳燈錄》中,更是根本沒有《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這一篇!網上煞有介事地杜撰的所謂出處,只不過是部分不負責任網友的以訛傳訛。
真實出處
那麼,這句詩究竟出自哪裡呢?趙薦軒先生告訴筆者,「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一句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 《喻世明言· 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 》, 之後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之中。再往後,則又見於明代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韓侍郎婢作夫人 顧提控掾居郎署》。這三本都是明代比較流行的話本小說集,所以此句應該只是當時社會上較流行的無名文人的詩句。至於說網上盛傳的《續傳燈錄》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這個結果讓喜歡這首詩的讀者們多少有些失望,但是得知了其真正的出處,也多少算是一種慰藉。
至於說《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之文,則是子虛烏有。我們關於士珪禪師唯一能找到的資料只有 明堯、明潔編的《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一書。書中有如下記載:
龍翔士珪禪師悟道因緣
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龍門清遠佛眼禪師之法嗣,俗姓史,成都人。實依大慈宗雅禪師出家,醉心於《首楞嚴經》,五年後,始辭師南遊,遍禮尊宿。後投龍門清遠佛眼禪師座下參學。
初禮龍門,士珪禪師即以平時參學所得,告訴佛眼禪師。佛眼禪師道:「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耳。」於是便留他在自己座下,充當堂司(維那)。
一日,士珪禪師侍立次,問佛眼禪師:「絕對待時如何?」
佛眼禪師道:「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
士珪禪師一聽,茫然不知其旨。
到了晚上,佛眼禪師來到堂司寮。
士珪禪師又重新請問白天提出的那個問題。
佛眼禪師道:「閑言語。」
士珪禪師終於言下大悟。
北宗徽宗政和末年(1118),士珪禪師於和州天寧寺出世傳法。紹興初年(1131),士珪禪師又奉詔,開法於雁盪山能仁寺。
當時真歇清了禪師居江心寺,聽說士珪禪師將至彼處弘法,恐其法緣未熟,信眾不服,於是特地過江,親自將士珪禪師迎進丈室,大展九拜,以此誘導溫州一帶的信眾。從此以後,當地信眾無不翕然歸敬士珪禪師。
士珪禪師剛到能仁寺,還未來得及依律治寺,其座下有一僧徒,因害怕士珪禪師行規法而處罰他,於是在一天深夜裡,放火將能仁寺燒成一片瓦礫。士珪禪師並沒有氣餒,於是自己動手,就樹結庵,仍然堅持升座,為眾說法。
士珪禪師道:「愛閑不打鼓山鼓,投老來看雁盪山。傑閣危樓渾不見,溪邊茆屋兩三間。還有共相出手者么?」說完,喝一喝,便下座。
聽法的檀越信施,被士珪禪師弘法利生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並力營建,不久,能仁寺復成寶坊。
士珪禪師因為精通《楞嚴》,有深厚的經教基礎,所以他接眾的時候,或直指,或曲示,一般都比較平實、自在。現舉其上堂法語三則,從中,讀者可以一探其禪風——
1.上堂:「萬年一念,一念萬年。和衣泥里輥(gun,滾動),洗腳上床眠。歷劫來事,只在如今。大海波濤涌,小人方寸深。」拈起拄杖曰:「汝等諸人,未得個入頭,須得個入頭。既得個入頭,須有出身一路始得。大眾,且作么生是出身一路?」良久曰:「雪壓難摧澗底松,風吹不動天邊月。」卓拄杖,下座。
2.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里立不得,諸人向這里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同「管待」,照顧),自然現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久雨不晴。咄!」
3.上堂:「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喝一喝曰:「三十年後,莫道能仁教壞人家男女。」
其最後一則上堂法語,顯然是從《楞嚴經》中化出。
士珪禪師圓寂於南宋紹興丙寅年(1146)七月。

㈨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這句話的含義

意思為:落花願和流水一起去漂泊,而流水對落花卻無意。往往比喻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有情,想要一心跟隨他(她)到地老天荒;而別人對他(她)根本沒感覺,根本就不理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單相思」或「暗戀」的現象.

出處《醒世恆言》作者:馮夢龍

(9)洛花戀鮮花擴展閱讀

詞彙的真實出處:

網上流傳「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的出處是《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的說法,源自近幾年青春文學的興起和對這個短語的廣泛使用。現在,這個詩句的出處主要有兩種說法:

1、宋·釋惟白《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

2、唐伯虎某詩句。

由於詩句富於哲理,網上尋源者非常多,這兩種說法在網上迅速蔓延。山東學者趙薦軒先生對這個詩句進行了深入考證,發現事實上,唐伯虎詩文實際上並無類似片段。在宋·釋惟白的《續傳燈錄》中,根本沒有《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這一篇!網上故意捏造的所謂出處,只不過是部分不負責任網友的錯誤信息。

趙薦軒先生告訴筆者,「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一句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 《喻世明言· 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 》中, 後來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之中。再往後,則又見於明代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韓侍郎婢作夫人 顧提控掾居郎署》。

這三本都是明代比較流行的話本小說集,所以這句話應該只是當時社會上較流行的無名文人的詩句。至於說網上盛傳的《續傳燈錄》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關於這個句子,還有另一個版本,那就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不管是馮夢龍的 《喻世明言· 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 》和《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還是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韓侍郎婢作夫人 顧提控掾居郎署》都是流水無情戀落花,此版本實際上是誤傳。

參考鏈接:網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㈩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是什麼意思啊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意思是:形容一方有意一方無意,多用於形容戀愛中的單相思或暗戀現象。

此詩句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 《喻世明言· 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 》, 之後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之中。再往後,則又見於明代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韓侍郎婢作夫人 顧提控掾居郎署》。

詩句的出處網路上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宋·釋惟白《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還有一種是唐伯虎某詩句。由於詩句富於哲理,網上尋源者眾多,這兩種說法在網上迅速蔓延。山東學者趙薦軒先生對此事進行了深入考證,發現事實上,唐伯虎詩文中並無類似片段。而宋·釋惟白的《續傳燈錄》中,更是根本沒有《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這一篇。

(10)洛花戀鮮花擴展閱讀:

1、落花和流水,可以構成多種意境,有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殘景象;亦有比喻被打得大敗的落花流水;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最初說的是禪理,而現在更多的用來描述情感。落花遇見流水,實屬天意,而流水不戀落花,亦是無奈。

2、示 例:誰知朱重是個老實人,又且蘭花齷齪醜陋,朱重也看不上眼。以此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比喻男女雙方的愛情波折,一方情意深長,另一方卻並無此意。在男女婚戀問題上,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與單相思,一廂情願有相同之處。

熱點內容
七夕的手勢 發布:2025-07-28 08:32:15 瀏覽:534
室內盆栽施什麼肥 發布:2025-07-28 08:32:06 瀏覽:993
雪山荷花 發布:2025-07-28 08:30:41 瀏覽:792
喜歡綠植的人的性格 發布:2025-07-28 08:25:26 瀏覽:11
花藝師大賽 發布:2025-07-28 08:00:06 瀏覽:9
盆栽循環扇 發布:2025-07-28 07:58:38 瀏覽:555
百合花搭配 發布:2025-07-28 07:49:22 瀏覽:838
單身草盆栽 發布:2025-07-28 07:40:29 瀏覽:466
寫賞荷花 發布:2025-07-28 07:39:43 瀏覽:867
焦下傘梅花 發布:2025-07-28 07:30:26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