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鮮花有什麼病

鮮花有什麼病

發布時間: 2021-12-17 20:43:39

A. 花卉常見的細菌性病害有哪些

花卉的細菌性病害種類不如真菌的多,它們為害花卉後形成的典型特徵主要的有葉斑、穿孔、腐爛、枯萎及畸形(見彩圖54、55)。

彩圖54

彩圖55

其病原菌在病部的表現特徵也不如真菌那樣明顯,肉眼惟一能看到的是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生出的黏稠狀透明黏液(亦稱菌膿),黏液乾燥後形成塊狀物。

葉斑一般表現為急性壞死,呈水漬狀,病斑周圍有一個黃色暈圈,如菊花、秋海棠等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葉斑病和真菌性葉斑病有時難以區分,尤其在發病前期,菌體還未聚集到患病組織的表面,用常規的方法診斷難以進行,但我們可根據細菌病的一些特殊症狀進行確診,如細菌性葉斑病是有半透明狀壞死斑,周圍有黃色或紫色的暈圈,部分伴隨著穿孔、瘡痂等現象。

細菌性腐爛在花卉中發生較多,往往發生在球莖、根莖上,引起腐爛,如君子蘭細菌性軟腐病、鳶尾細菌性軟腐病、紫羅蘭細菌性腐爛病等。這類病害發生後,往往有一種惡臭味,且伴有患病組織黏稠的現象。

枯萎是花卉根系被破壞或維管束被破壞,而導致吸收和運輸水分的能力下降,因此表現缺水枯萎的特徵。細菌為害花卉,可使維管束壞死,不能運輸水分,如菊花細菌性枯萎病、香石竹細菌性枯萎病等。將發病的根系拔起,用刀切開根,會發現維管束變褐色壞死。但有的真菌也可引起這種特徵的病害,如香石竹鐮刀菌枯萎病。區別它們的辦法是:將病根洗凈後,用刀切斷,放置在一個盛清水的透明杯子里,過一會兒,細菌引起的枯萎病的病根切口地方就會冒出一些黏稠狀物。

防治方法,一是加強栽培管理措施。細菌性病害一般為害較弱的植株,且從花卉傷口進入花卉體內,因此避免傷口、及時護理傷口和採用其他合理的管理措施都能提高花卉的抗病能力。對帶病的種子、苗木、花卉應加強檢查,防止栽培帶病植株。對於已發病的花卉要注意及時清除病株殘體,尤其是在發病前期,應及時清除,以防止病害進一步傳播擴散。二是噴施葯劑。用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34%綠乳銅500倍液,或7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0%脂酮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千克,或5%防細菌粉塵劑1千克,噴灑。

B. 陽台花卉常見的病害都有哪些

①葉斑病。大多由真菌引起,發生在葉片上,開始出現小斑點,以後發展成圓形或不規則的褐色大斑點,嚴重時大量落葉。常見危害香石竹、月季、菊花、常綠杜鵑、白蘭花、四季桂、扶桑等。可剪除病葉,注意通風透光,並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②白粉病。真菌性病害,常發生在花卉的葉片、花蕾和嫩梢上,開始出現小黃點,以後發展成一層灰白色粉狀物,嚴重時連成一片,並乾枯脫落,使植株生長勢明顯減弱。常危害金盞菊、菊花、麥稈菊、矮大麗花、月季、貼梗海棠、枸杞等。雨後高溫、高濕天氣容易發生,澆水時避免淋濕葉片,及時摘除病葉,並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預防;發病初期用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灑。③灰霉病。真菌性病害,常危害花卉的莖、葉和花,受害部位變軟、腐爛。並出現灰色霉層,嚴重時整葉、整花或整株枯死。常危害蔓性天竺葵、香石竹、月季、茶梅等。澆水不宜過多,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剪除病葉,用1%波爾多液噴灑預防。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防治。④炭疽病。真菌性病害,常發生在葉尖和葉緣,受害葉片形成黑色、凹陷的斑點,葉尖有時出現深褐色斑紋,嚴重時整片死亡。常危害金盞菊、茉莉、米蘭、含笑、桂花、蘋果等。應及時剪除病葉和注意通風,澆水時不要淋澆,並用5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3000倍液噴灑防治。⑤銹病。真菌性病害,受害植株的葉片、莖及萼片形成紅褐色皰狀斑,破裂後散發出紅褐色或黑褐色粉狀物,最後感病部位乾枯。常危害貼梗海棠、月季、扶桑、梨、蘋果等。應及時剪除病葉;對易感染銹病的花卉,不要給葉面噴水和弄濕葉片,可降低發病率。發病初期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⑥花葉病毒病。由病毒引起,常通過蚜蟲和薊馬傳播。受害植株的葉片退綠、黃化,有的出現彩斑、捲曲、皺縮、畸形等現象。常危害菊花、香石竹、金盞菊、月季、矮大麗花、垂笑君子蘭等。應嚴禁引種帶病毒的種子、種苗,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立即燒毀。用40%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滅殺蚜蟲、薊馬等傳染源。發病初期用20%病毒靈400倍液噴灑或熱肥皂水消毒。

C. 農村有一種病俗稱過花,有什麼症狀

就是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率很高。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接觸或飛沫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學齡前兒童多見。臨床以皮膚粘膜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和結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時存在為特點。該病為自限性疾病,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後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

該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D. 百合花有哪些常見病害

百合花的常見病害有:百合花葉病、鱗莖腐爛病、斑點病、葉枯病等。
1、百合花葉病。ㄡ叫百合潛隱花葉病。病發時葉片出現深淺不-的褐綠斑或枯斑,被害植株矮小,葉緣卷縮,葉形變小,有時花瓣上會出現梭形淡褐色病斑,花畸形,且不易開放。
防治方法:選擇無病毒的鱗莖留種,加強對蚜蟲、葉蟬的防治エ作,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銷毀。
2、斑點病。此病初發時,葉片上出現褐色小斑,擴大後呈褐色斑點,邊緣深褐色。以後病斑中心產生許多的小黑點,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黑而枯死。
防治方法:摘除病葉,並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酒-次,防止蔓延。
3、鱗莖腐爛病。發病後,鱗莖產生褐色病斑,最後整個鱗莖呈褐色,腐爛。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澆灌50%代森鋅300倍液。
4、葉枯病。多發生在葉片上,多從下部葉片的尖端開始發病,發病後葉片上產生大小不-的圓形或不規則狀病斑,因品種不同,病斑淺黃色至灰褐色。嚴重時,整葉枯死。
防治方法:溫室栽培注意通風透光,加強管理;發病初期摘除病葉,7~10天噴酒-次1%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3~4次即可。
此外 還有炭疽病、根腐病、灰霉病、立枯病、鱗莖爛病等,發病初期應立即拔除病株,用50%多菌靈500—600倍液噴施或灌根,50%代森銨300克混合使用。栽種時應選健康種球及抗病品種,栽前對土壤和種球要嚴格消毒,實行輪作,栽後定期噴施波爾多液預防發病。
對於炭疽病,用75%百菌清800倍、50%炭疽福鎂可濕性粉劑500倍,每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灰霉病發病初期用80%代森錳鋅500倍,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75%百菌清800—1000倍或1%波爾多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立枯病發病初期清除病葉,用1%等量波爾多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每7—10天噴1次,連噴3—4次,有防治效果。
鱗莖腐爛病在栽種前,可用0·5%五氯硝基苯拌種,可達預防病害發生,發病初期可澆灌50%代森銨300—500倍液或噴施。
有蚜蟲、蠐螬危害,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噴施,或20%殺滅菊酯乳劑1000倍液防治。

E. 花卉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

病蟲害是花卉栽培中難免的問題,可能會造成栽植徹底失敗。病蟲害的防治是花卉栽培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病蟲害的防治首先要從加強栽培管理,提高花卉本身的抗病蟲害能力入手,應及時發現並立即採取措施。 花卉的病害,一般由病菌寄生引起。如果場地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周圍干凈,病菌就不容易侵害。如果花卉一旦得病,應立即隔離栽培並噴施農葯。有時為防止病害蔓延,應將病株或發病枝葉立即焚燒。
花卉常見病害有以下幾種:
⑴白粉病:一般發生在梅雨季節,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白色斑點,以後逐漸布滿整個葉片,葉片最終變為灰色。通過改善通風光照和排水,清晨噴曬硫磺粉等綜合措施就可以防治該病。
⑵潰瘍病:發病時,葉片上出現圓形赤褐色斑點,枝條呈淡色,久病後葉落。施肥過多,枝葉徒長,容易引起此病。如發病,可噴灑0.4~0.2%硫酸亞鐵溶液或波爾多液,應注意合理施肥,加強通風透氣。
⑶炭疽病:發生初期,葉上呈現水漬狀綠色小點,後逐漸擴展為褐色圓形病斑。防治方法為,噴射多菌靈溶液,改善通風透光狀況。
⑷白絹病:此病發生時,在植株的莖部基部或根部出現白色絹絲裝菌絲,葉片自下而上逐漸枯萎,甚至全部枯死,氣溫過高、空氣過潮、土壤漬水,易得此病。應改善溫濕狀況、控制澆水,隔離病株,用石灰粉可防此病。
⑸猝倒病:發病時,幼苗基部開始出現水漬狀斑塊,後變為黃褐色,因為病變部位收縮而突然倒苗,傳染迅速。應控制水分,加強通氣,焚燒病株和土壤,可撒石灰防護。
花卉最常見的蟲害有:

⑴蚜蟲:個體很小,成群寄生於葉片及新梢上, 吸其汁液,並分泌一種毒液,使葉片萎縮,落蕾落花,乃至植株死亡。可人工捕殺、或噴酒600倍樂果溶液,或用煙蒂侵水噴酒。
⑵蚧殼蟲:有很多種,密生在莖葉上吸取養分和汁液,使被害部位枯黃。可用橡皮擦蘸水清除或噴灑600 倍樂果溶液。
⑶金龜子:幼蟲於土中蛀食根部,成蟲則咬食葉片,影響花卉生長和美觀。可用800倍敵百蟲溶液噴殺。冬季應深耕土壤,凍死幼蟲,清除雜草。
⑷地蠶:白天潛伏土中,夜間出來,食花卉根部或幼嫩的莖干,使植株枯亡。可人工捕殺或撒六六六粉於土中。 其他還有菊虎、盡蠖、青蟲、毛蟲等害蟲,防治方法與上述相似,一般使用敵百蟲、敵敵畏、樂果,稀釋 600-2000倍後使用,選擇晴天傍晚噴葯較好。也可以用 「以蟲治蟲」的辦法防治某些害蟲,如七星瓢早、異色瓢早均可捕食蚜蟲及蚧殼蟲。

F. 玫瑰常見病害有哪些

玫瑰花的主要病害有銹病、褐斑病、黑點病、白粉病、枝枯病、根頭癌腫病等,主要蟲害有毛蟲、紅蜘蛛、蚜蟲、卷葉蜂、牧草蟲、天牛等。

1、黑點病:

是玫瑰栽培最常見之病害,在高溫多濕時期發病最嚴重。發生於葉、葉柄和莖部,植株受感染時,葉片出現黑色圓形病斑,尤其以接近地面之成熟葉片受害最多,罹病葉片會逐漸黃化而脫落,發病嚴重時,全株大部分葉片脫落,無法行光合作用,造成生育不良。

2、白粉病:

主要感染幼葉、嫩莖和花蕾等部位,其感染部位會出現白色粉狀病斑;嚴重感染時葉片會變脆、萎縮捲曲而乾枯。

3、枝枯病:

又為潰瘍病,為真菌性病原菌所引起,經由傷口進入植株,使莖部全部或部分壞死,進而往上或往下壞死,使患部上位之枝葉生長不良或枯死。

4、根頭癌腫病:

由土壤細菌性病原菌所引起,主要侵害玫瑰莖部和根部,常發生於植株與土壤接觸的部位,受感染的部位腫大形成瘤狀物而環繞莖部,使植株生育不良而至死亡。

5、毛蟲等蟲害:

金龜子、大袋蛾主要危害玫瑰嫩梢和葉片,紅蜘蛛、蚜蟲、蚧殼蟲主要吸食玫瑰汁液。

(6)鮮花有什麼病擴展閱讀:

病害防治

白粉病

白粉病多發生於嫩葉,其他老葉、花莖、花托等以至枝條也普遍受感染。受感染時,葉子呈現凸起,凸處顏色變淡有白粉狀物,葉片形成凹凸不平逐漸蜷曲,病菌蔓延,整個葉背蒙上一層灰白色的霉,嚴重時,花蕾、花梗、整個枝桿、葉片全蒙上一層霉,新生芽、葉均蜷曲。

該病多發生於晚秋至早春,在晝夜溫差大、濕度高時候容易發生。於夜間溫度15℃,而且濕度高達90%時,最適於病菌孢子的產生、發芽及感染,白天27℃的高溫而且40%~70%的低濕度下,則是適於孢子的成熟散發,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及早噴葯預防。白粉病是靠空氣流動來傳播孢子。

防治方法:定期噴葯,用腈菌唑600倍液、百菌清800倍等葯劑防治。每7~10d噴1次葯,且時常噴水於葉片可以有效降低白粉病的發生。盡快的剪去發病枝葉,以減少再傳播的機會。

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危害葉、新梢、莖、花梗和花瓣。先侵染生長點,葉片變為紫色至棕黑色,染病葉片初現不規則小斑,後逐漸枯萎或脫落,病梢乾枯。花、花梗、花瓣染病出現近似的斑點。濕度大時各發病部位均易出現灰白色霉層。乾燥時見不到病原,但濕時長出大量霉層,即病菌孢囊和孢子囊。溫室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季,若晝夜溫差大,溫室不通風,濕度接近飽和,葉緣吐水或葉面結露,則持續時間長、發病重。

防治方法:應選用抗病品種,並精心養護,將相對濕度控制在85%以下,注意通風,不偏施過施氮肥。初次發病及時噴灑72%克露等。

蚜蟲

蚜蟲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乾燥時為害。發生的初期需盡快滅除,尤其新芽發育旺盛的時期,噴施多種殺蟲劑都有較好防治效果。重點噴葯部位是生長點和葉片背面。常用的葯劑為蚜虱凈等,還可用敵敵畏熏蒸,效果更好,但成花後不能使用。

紅蜘蛛

紅蜘蛛吸取葉片中的葉綠素,減少玫瑰光合作用的效率,且蔓延迅速,很快可使葉片受害,植株發育停止。多發生夏季,高溫乾燥時最易發生。發生初期,可用蟎即死600倍液噴霧,或用銳蟎凈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好。




G. 玫瑰花的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玫瑰花的主要病害有銹病、褐斑病、黑點病、白粉病、枝枯病、根頭癌腫病等,主要蟲害有毛蟲、紅蜘蛛、蚜蟲、卷葉蜂、牧草蟲、天牛等。

1、黑點病:

是玫瑰栽培最常見之病害,在高溫多濕時期發病最嚴重。發生於葉、葉柄和莖部,植株受感染時,葉片出現黑色圓形病斑,尤其以接近地面之成熟葉片受害最多,罹病葉片會逐漸黃化而脫落,發病嚴重時,全株大部分葉片脫落,無法行光合作用,造成生育不良。

2、白粉病:

主要感染幼葉、嫩莖和花蕾等部位,其感染部位會出現白色粉狀病斑;嚴重感染時葉片會變脆、萎縮捲曲而乾枯。

3、枝枯病:

又為潰瘍病,為真菌性病原菌所引起,經由傷口進入植株,使莖部全部或部分壞死,進而往上或往下壞死,使患部上位之枝葉生長不良或枯死。

4、根頭癌腫病:

由土壤細菌性病原菌所引起,主要侵害玫瑰莖部和根部,常發生於植株與土壤接觸的部位,受感染的部位腫大形成瘤狀物而環繞莖部,使植株生育不良而至死亡。

5、毛蟲等蟲害:

金龜子、大袋蛾主要危害玫瑰嫩梢和葉片,紅蜘蛛、蚜蟲、蚧殼蟲主要吸食玫瑰汁液。

(7)鮮花有什麼病擴展閱讀:

玫瑰的主要病害防治:

銹病可摘除病芽深埋,在銹病、白粉病、褐斑病發病前和發病期每半個月噴灑1次粉銹寧、退菌特或百菌清,對防止病害侵染蔓延有良好效果。

玫瑰的主要害蟲防治:

金龜子、大袋蛾主要危害玫瑰嫩梢和葉片,在發生期間可噴灑辛硫磷、敵殺死;紅蜘蛛、蚜蟲、蚧殼蟲主要吸食玫瑰汁液,造成生長衰弱,可噴灑樂果、久效磷等內吸殺蟲劑進行防治,天牛是毀滅性害蟲,應捕殺其成蟲並清除其吸取營養的蜜源植物,以抑制其發生。

H. 常見花卉病害有哪些

(1)真菌病害。真菌病害的病症常見有白粉、銹粉、霉層、煤污等,這些病症分回別與病原生物種類答為害的特有症狀相對應,如白粉病、銹病、霜霉病、煤污病等。真菌病害的病狀常見有變色、腐爛、猝倒、立枯、穿孔、潰瘍、葉斑、萎蔫、畸形等。

(2)細菌病害。細菌病害的病症常僅見白色或黃色的溢膿。乾燥後呈灰白色薄膜,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許多細菌從病組織中溢出,並可看到顫動的小點。細菌病害的病狀,多數為急性壞死,一般發病初期多有水漬狀斑、腐爛斑點、枯焦、萎蔫等。

(3)病毒病害。病毒病害病狀主要有花葉、枯斑、環斑、叢枝、矮化、畸形等。花葉是病毒病常見的症狀,葉片色澤深淺不均出現花斑。但病毒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狀有時難以區分,這時可藉助傳染性實驗鑒別。

(4)生理病害。生理性病害的病狀常表現為葉尖、葉緣變褐焦枯,葉片變色、黃化、落葉、落花、落果等。這種病害用顯微鏡檢查受害組織無任何病原生物,因此是非侵染性的。這類病害常與溫度、水分、肥料、營養元素、土壤酸鹼度等有密切關系。

I. 花卉常見的生理性病害有哪些

(1)缺素症及防治。

氮在花卉生長中可促進莖、葉的生長(營養生長),氮肥供應充足時,葉大而鮮綠,光合作用速度高,葉片功能期延長,花卉生長健壯。氮過少,則花卉植株矮小,葉小,色淡,老葉易變黃脫落,節間短,枝條細弱等。但是氮肥也不能過多,過多則會使莖葉徒長,抑制花芽形成,且枝葉柔嫩,易受病蟲侵害。一年生花卉幼苗期需氮肥量較少,隨著生長而逐漸增多。二年生和宿根花卉在春季需氮肥較多。觀葉花卉在整個生長期均需較多氮肥。觀花、觀果植物在開花階段需氮肥較少,施多了會推遲花期,或落花、落果。

磷是花卉細胞核的組成部分,也是植物體光合作用、蛋白質、脂肪合成、碳水化合物轉化等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缺磷時植物蛋白質合成受阻,新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受影響,以致幼芽和根部生長緩慢、葉小、分枝或分葉減少,植株特別矮小、葉色暗綠、生長慢。開花小而少,也影響結果。開花和成熟期都延遲。增施磷肥可促進花卉生殖生長,花大、色艷、果大。

錳是花卉葉綠體的結構成分,還參與光合作用、氮素利用等多種生理活動,所以缺錳時葉綠體結構破壞、解體,幼葉出現缺綠及壞死斑點。

鉀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運輸過程中,促進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合成,所以鉀可使花卉莖干粗壯,抗病害、抗旱、抗寒能力提高,並使花色鮮艷。缺鉀時植株柔弱,葉較小,葉片出現皺縮,葉尖及葉緣常出現枯焦狀。

鈣是構成細胞壁的元素,缺鈣時,植物幼嫩的分生組織首先受害,影響細胞分裂,不能形成新的細胞壁,生長受抑制,嚴重時幼嫩器官(根尖、莖尖)潰爛壞死。鈣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黏重土施用石灰可使土質疏鬆。蛋殼中含鈣量較多,家庭養花可把蛋殼敲碎後施入。

鎂是葉綠素的組成部分,缺鎂往往引起葉子變黃、雜色、失綠,葉脈綠但脈間變黃,有時呈紅紫色,嚴重缺鎂時則形成褐斑壞死。

硫是蛋白質的組成部分,也與葉綠素的合成有關,缺硫時,植株矮小,嫩葉的葉片失綠,嚴重時葉脈也失綠,整個葉片變白。

鐵是花卉合成葉綠素的元素,缺鐵會使植物葉片失綠,葉脈仍為綠色,幼葉病徵特別明顯,嚴重時葉片幾乎變成乳白色,土壤中pH偏鹼時容易缺鐵。如果發現缺鐵症狀,可施硫酸亞鐵,又稱黑礬,濃度為0.1%~0.2%的溶液。

硼能促進開花、授粉、結果,並能促進糖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植物根系的生長也需要硼。雖然植物對硼元素需要量很小,但如缺少,嫩葉會失綠,葉緣向上捲曲,頂葉及幼根的生長點壞死。缺硼時,可用0.1%的硼酸水溶液噴於葉面作根外施肥用,可使花色鮮艷,花大果大。

(2)其他生理病害症狀及防治。

在花卉栽培過程中,由於氣候條件不適或管理不當,常導致凍害、徒長、老化、漚根、萎蔫、葯害等情況發生。通過適時澆水、施肥、鬆土、通風、日照等措施,即可預防和防治這些生理病害。

凍害。凍害對早春花苗生長構成最大威脅。應經常注意天氣預報,掌握天氣變化。當寒流來臨時,要加溫或增加覆蓋物,以保溫防寒。另外要適當控制澆水,合理增加磷鉀肥,多施有機肥,提高小苗的抗寒能力,使小苗免遭凍害。

徒長。避免植株擁擠,相互遮擋不利於通風透光。應盡量增加光照,防止過分遮陽,否則易產生細弱、節間長的徒長苗。根據花苗的長勢,可適當葉面噴施0.2%~0.3% KH2PO4或100~200毫克/千克多效唑,促使花苗生長健壯。

老化。在幼苗生長發育過程中,因蹲苗時間過長而產生老化苗、僵苗。當小苗生長異常緩慢時,要改挖苗為促苗,蹲苗時間長短應適度,要控溫不控水,加強肥水管理,也可噴施10~30毫克/千克的赤黴素,刺激花苗生長。

漚根。造成漚根的原因主要是土壤濕度過大,溫度過低引起的。在播種前,首先要選擇透氣性好,肥沃的腐殖質或草炭土等作為基質。其次,要提高土壤溫度,夜間要保持10~15℃,白天要保持20~25℃,晝夜溫差不能相差過大,否則不利於幼苗根系正常生長。土壤干時,按需水情況澆水,防止過量澆水。要及時鬆土、通風排濕,促進水分蒸發,可防止漚根的發生。

葯害。由於施葯量過大、濃度過高或苗床土過干而導致小苗受葯害。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使用農葯。用葯前苗床土要保持濕潤。發生葯害時,要及時噴水清洗或噴灑緩解葯物。如對於樂果葯害,可噴0.2%硼砂或硼酸溶液;對於多效唑葯害,噴0.05%赤黴素溶液;對於退菌特葯害,噴0.2%硫酸鋅溶液。

J. 花卉病毒有什麼症狀

病毒是一類極其細小的非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它寄生於活的花卉植物細胞內,破壞細胞的正常代謝。病毒在很多花卉中存在,發生病毒病也較嚴重。一種花卉常有幾種甚至更多種病毒復合侵染。由於侵染花卉的病毒種類較多,在不同花卉上表現不盡相同,其症狀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花葉、花色異常、花莖短、花小而少、植株矮化、生長勢減弱退化等。例如,香石竹發生病毒病,主要有香石竹葉脈斑駁病毒、香石竹壞死斑點病毒、香石竹潛藏病毒及香石竹蝕環病毒。病毒病使香石竹植株矮化,葉片變小、捲曲、花瓣碎錦。

熱點內容
綠植盆栽大型圖片 發布:2025-07-18 13:10:17 瀏覽:679
純潔櫻花版 發布:2025-07-18 13:06:04 瀏覽:595
七夕打卡表 發布:2025-07-18 12:38:45 瀏覽:457
銅針插花 發布:2025-07-18 12:38:37 瀏覽:948
梅花淚散文 發布:2025-07-18 12:34:08 瀏覽:169
情人節網路營銷 發布:2025-07-18 12:07:36 瀏覽:745
花藝培訓案例 發布:2025-07-18 11:46:36 瀏覽:415
mc櫻花旗幟 發布:2025-07-18 11:46:09 瀏覽:507
梅花呂本中 發布:2025-07-18 11:39:42 瀏覽:96
北京綠植養護公司 發布:2025-07-18 11:28:55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