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鮮花
『壹』 我想找一些有關漳州的文化
服 飾
漳州地處亞熱帶,上古土著穿「卉服」,以樹皮、木葉蔽體。晉代衣冠南渡後,本地居民也穿上中原的葛、麻、吉貝(木棉)等織物。唐代漳州「歲五蠶,吳越皆不能及」。宋初,漳州歲貢葛布2萬匹,紡織業已與中原地區同步發展,漳州居民的服飾逐漸與中原一致。明代中後期,漳州月港海外貿易的興盛導致漳州人的服飾「跨越定製」,「人無貴*,多衣綺綉」,甚至「曳綉躡珠」,比官員還氣派。清代,漳州服飾奢侈依舊,「俗有誇多斗靡者,於舅姑餉婦之日,終席之間換衣數襲」。一些人將財力都花在服飾上,以致漳州俗話有「只怕跌下屎宕(糞坑),不怕火燒厝(房子)」之譏。這種奢靡之風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逐漸收斂。
一、服 裝
清代,士紳穿長袍馬褂,平民男子穿長衫或對襟短衣或大襟上衣,體力勞動者常穿短打。女子穿高領右衽大襟衣或窄袖短襖,內裹束胸馬甲,下著長裙或長褲。纏足婦女在骹白(裹腳布)之外還套有□(音蝦)褲,即由白布縫成圓筒狀,半尺來高,底部綉有一圈寸把高的花,上部套入褲管內,其效用一為襯托小腳,二為顯示綉花的技藝。
民國時期,男子穿長衫、馬褂、布紐對襟上衣,也有穿西裝、工人裝、中山裝或行業制服的。女子穿大襟的短衣、襖、旗袍、長裙或短裙。男女均穿大襠褲,褲管寬大,加接四五寸寬的粗布褲腰,穿時折疊用褲帶扎緊,舊稱「粿巾褲」。沿海漁民的衣服染過薯莨汁或荔枝樹汁,耐海水浸泡,呈棕褐色,與眾不同。
新中國成立後,中山裝、列寧裝、青年裝、學生裝、工作服、軍裝開始在城鎮流行;農村群眾多穿加翻領、對襟、化學紐扣的改良漢裝。「文化大革命」中,城鄉時興草綠色軍裝。80年代以來,城鄉居民的服裝呈多樣化趨勢,有中山裝、西裝、漢裝、T恤衫、牛仔服、茄克、風衣、運動服等。男女時裝的款式日新月異,新潮人士遂以為不追隨滬港時式不足以表現自己的派頭。
傳統的嬰兒服稱「和尚衫」。這種衣的前襟為斜形,腋下兩側綴布帶用以束腰,袖口和下擺均不縫邊,以防磨破嬰兒嬌嫩的皮膚,也寓意嬰兒長得快。嬰兒用的「散幔」(音sam4buā1)為無袖的棉披風,面料為紅綢或紅底印花布,披風上連綴一個兔耳形的風帽。舊時還喜給嬰幼兒帶兜肚,兜肚以紅布做成,並用金蒼線綉上一個萬字,護住幼兒的肚臍。漳州方言「臍」和「財」同音,護臍也寓意護財。還有用黑白相間的格子布做成的「花帕」,俗以為此帕可以「辟邪」,民間抱嬰幼兒出門時多蒙蓋花帕。
民國時期,漳州人夏天愛穿香雲紗,漳州話叫成「香紋紗」。這種布料透氣、透濕,穿在身上特別涼爽,顏色多為黑色,稱「油綢」,穿久褪成暗棕色。香雲紗價格不菲,不是貧寒人家所買得起的,故解放後香雲紗衣服往往成為戲台上反派人物的標志。現在市場上已看不到此種布料。
舊時,農民雨天多穿蓑衣,俗稱「棕蓑」。通體以棕製成,無袖,披在肩上能蓋住胸背。一種後背長過臀部;一種後背較短,但下綴棕裙,穿著時既能活動自如,又不致淋濕衣褲。70年代後已逐漸被塑料或尼龍雨衣所替代。
民間忌反向穿衣,因為只在為死人「套衫」(穿壽衣)時才將衣服先反向套在孝男身上。洗衣服時男衣必須放在女衣之上。夜間不得露天晾衣,竹竿尾端不得晾衣。衣服晾乾後須先摺疊後始可穿上,俗謂摺後再穿才有「摺氣」,方言中「摺」和「志」諧音。民間忌縫補穿在身上的衣服,俗以為此舉會使穿衣者日後受誣陷。
畲族男子服裝類似苗族,著粗布衣,尚黑色。畲族婦女著薴麻布衣服,多為藍、黑二色。上衣寬袖,右邊開襟,衣領、袖口和胸襟鑲藍邊,衣和圍裙綉花卉、禽鳥等圖案。不論寒暑下身均穿寬腿、大襠、綉花邊的短褲,扎綁腿。腰束花綢帶子,帶子上綴各色珠子。喜慶的日子姑娘穿五色花裙。60年代以後,其衣著與漢族無甚差別。
舊時,漳州人用皂角、茶籽餅和草木灰浸出液來泡洗衣服。瓦窯里還專門燒制用以過濾草木灰液的瓦漏斗,稱「漏母鍋」。浣洗白色織物則用白土去污。20年代,漳州居民開始使用肥皂。70年代以後,則多用合成洗衣粉。
舊時,農村群眾多用捶衣棍在池塘或溪圳邊的石頭上捶打洗滌衣服。城鎮居民則用搓板搓洗衣服。80年代起,城鎮居民多用洗衣機洗滌紡織品。
二、巾 帽
清代,官吏、皂隸戴全國統一的帽子,士紳戴「碗帽」(瓜皮帽),老年婦女冬季戴絨帽(用黑色絨布製成的無檐夾帽,額上鑲以小玉塊),嬰兒戴蓮花帽、虎頭帽。婦女外出時,不坐轎的貧者「以布覆頭,壅蔽其面」,稱俗「文公帕」。
民國時期,官紳戴碗帽、招票(氈帽)、絨帽、大甲藤帽、草帽,庶民多不戴帽。從事某些職業的人則戴與該職業的制服相配套的帽子。老年人和在戶外工作的農夫或行商走販冬季多戴「猴帽」(用紗線織成筒狀,留有兩個眼孔,戴時將上端扎住,平時翻捲起來只蓋住頭頂,天冷時放下,包住整個頭部)。閨女少婦出門,頭蓋花帕遮住面頰。客家婦女則頭戴尖頂小笠,笠緣鑲半圓形花帕掩項至肩。
新中國成立後,碗帽和招票很快絕跡,時髦八角帽及軍帽、「幹部帽」。改革開放以來,市面上的帽子式樣繁多,顧客隨意挑選;而且性別、年齡、行業、季節有別,摩登男女隨時髦而變換帽子。
漳州城鄉民眾用以遮陽擋雨的斗笠主要有三種。大笠:為兩重竹篾中夾竹葉製成,圓形,直徑六七十厘米,是城鄉居民一種便當而結實的雨具。80年代後已為雨衣、雨傘所替代。甲�笠:竹篾編成笠架,上扎一層竹籜,籜與頭部笠架有兩三寸空隙,透風性能好。沿海地區笠頂較高,直徑約30厘米;內地笠頂較低,直徑約40多厘米。因其方便、輕巧、遮陽面大,至今農村較多使用。戽斗笠:形如圓錐形大漏斗。是沿海姑娘喜愛的遮陽用具。大號戽斗笠,笠沿擦肩,戴上戽斗笠可遮掉大半個臉。製作材料與一般斗笠無異,只是表面上過一層桐油,有的還用彩絲帶在笠沿和尖頂扎出花紋圖案,是適宜於海風大、陽光烈海島遮陽擋雨的用具。
三、鞋 屐
清代官員腳登皂靴,士紳穿呢鞋、緞鞋、布鞋;纏足婦女穿綉花弓鞋(又稱「板仔底鞋」),嬰幼兒穿虎頭鞋;一般人常年赤腳,走遠路時穿麻鞋或草鞋。
民國時期,上層人士多穿皮鞋,城裡人穿球鞋、萬里鞋(膠底布鞋)、高跟鞋、雨鞋(膠鞋),也常赤腳或穿木屐與草鞋(實際上是麻鞋)。但農村居民的鞋履沒有多少改變,即使能買上一雙萬里鞋,也當成奢侈品,進城時赤腳走到城裡才穿上,一出城就脫下包好,打赤腳走回家。
新中國成立後,自製的布鞋逐漸被淘汰,商品鞋的款式日益增多。但是直至60年代末,城鄉居民中春、夏、秋三季大多數仍然打赤腳。70年代以後,群眾逐漸改赤腳為穿拖鞋。80年代以後,連農村群眾也穿上多式多樣的鞋子。
舊時,漳州居民晚上洗過腳就穿木屐。木屐多用質地較松軟的烏桕、苦楝、楓木製底,上用皮革、棕辮或廢輪胎作帶,女用木屐還上漆描花。木屐價格低廉,穿著干凈、涼快。直至60年代初,一到傍晚,漳州城大街一片木屐聲,70年代後木屐已為塑料拖鞋所替代。
四、發 式
民國初年陳炯明在漳州城強制剪辮子之後,男子多理分頭、平頭、飛機頭或光頭。男孩剃光頭,腦門留一小方塊頭發。民國時期,女孩挽雙角辮,少女多梳獨辮、扎頭繩,青年婦女梳長髻或剪發,中老年婦女梳纂(俗名「螺仔鬢」),老年婦女扎黑額遮。逢節慶婦女的頭上要插鮮花,中老年婦女則常年插含笑花蕾,有的老年婦女插以鐵絲穿珍珠後彎成花、蝶等形狀的珠花。新中國成立後,少女多梳雙辮或剪發。中、青年婦女梳剪發,老年婦女梳纂。60年代,中、青年婦女開始剪成運動員發型。
畲族婦女的發式頗具特色:未婚姑娘梳獨辮,發間扎一條紅色絨線。已婚婦女多將頭發挽成高高的發髻,也有盤梳成田螺式、船舵式、角椎式或截筒高帽式。老年婦女常用青色或黑色絨線扎頭發。
二三十年代,漳州已有婦女燙發,用的是特製的火鉗。50年代改用電燙。60年代燙發被看作「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受到批判,幾乎廢止。80年代燙發之風大盛,使用化學葯水定型,婦女的發型日新月異,爭奇搶新。燙發已成為一種新行業,在大小城鎮,發廊、美容廳、美發廳等比比皆是,除燙發外還為男女顧客設計發型、洗頭、按摩。
80年代後,漳州男女居民的發式都已和全國各地同步變化。隨著經濟的繁榮,理發店日益衰落,大小發廊則生意興隆。政府已對發廊加強管理,打擊色情服務的歪風。
舊時,漳州居民用茶籽餅燒水來洗頭發,婦女用茶籽油抹頭發。八九十年代,茶籽餅和茶籽油已被各式各樣的洗發香波和發膏所替代。
五、佩 飾
舊時,婦女用的飾物有簪子、發插、耳環、手鐲、纂架、纂圍、戒指、項鏈等。手鐲有金、銀、翡翠、瑪瑙等,其中翡翠、瑪瑙手鐲男性老年人也佩戴,俗說能避免跌跤時骨折。舊時,一些地方的婦女以鑲金牙為裝飾,一般是鑲在上犬齒上。
50年代以後,金銀首飾基本上廢止。80年代以來,婦女又戴起金耳環、金戒指、金項鏈、金手鏈等,部分男子也戴金戒指和金項鏈,而且以其尺寸的粗大顯示財力和富貴。
傳統的幼兒佩飾多為銀器:綴在帽子上的小鈴鐺、小八卦、小彌勒佛,戴在頸脖上的天官鎖、葫蘆鎖,戴在手、足腕上的小銀圈或小銀鈴等。現在此類飾物多為式樣繁多的塑料、絨毛飾品所替代。
舊時,女孩八九歲時就要穿耳戴耳環,穿耳多在霜降日進行。是日,女孩坐在井邊,其母用紅柿祭拜井神;然後在女孩耳垂上抹上茶籽油不斷搓捏,待其麻木即以針刺透耳垂,將紅線留在耳垂內,再把針扔入井中。數日後傷口愈好,即可戴耳環。因家中嬰幼兒連續夭亡,或孩子的「八字」不好,個別生辰不利的男童也穿耳,俗謂男性女飾「好邀飼」(易養育成人)少災禍。50年代至70年代,此俗廢止;80年代後,此俗再興。
『貳』 什麼花象徵黨
木棉。
在南方地區人們會將木棉花稱作為英雄花,樹干挺拔以及開花時為紅色,彷彿是英雄流淌的鮮血,所以被稱作為英雄花,此花喜歡在濕潤的環境中生長,英雄花的耐旱能力也是比較強的,及時一周不澆水也能生長。
木棉花傳說:
傳說五指山有位黎族老英雄名叫吉貝,常常帶領人民打敗異族的侵犯。一次因叛徒告密,老英雄被捕,敵人將他綁在木棉樹上嚴刑拷打,老英雄威武不屈,最後被殘忍殺害。後來老英雄化作一株株木棉樹,所以木棉樹叫「吉貝」,以紀念這位民族老英雄。
最早稱木棉為英雄的是清人陳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自此之後人們就稱木棉花樹為英雄樹了。而木棉花另一個名字的來由就較象形了——木棉花謝了之後,結出了棉絮,棉絮系結在大樹上的。
『叄』 家庭菜有什麼魅力
交通 到達與離開 火車其他民航:海口美蘭,三亞國際機場可通往,上海,廣州等國內40多個大,中城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並可通往新加坡,曼谷,吉隆坡等國外城。鐵路: 三亞-東方-昌江鐵路線已經全線通車。連接瓊州海峽的火車輪渡也已經開通。當地交通 飛機島外運輸以和水運為主,島內運輸以公路和鐵路為主。公路:島上交通以公路為主,223 224 225三條國道從北到難縱貫全島,干線可直通各港口,,縣,並有支線延伸到全島200多個鄉鎮和各旅遊景點。環島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水運:該省四周環海,海運是對外運輸的主要方式。全省有60多個天然港口,開辟了海口,三亞,八所,洋浦,清瀾等20多個港口,其中海口和三亞港口已開辟對外貿易航線近70條。遊玩路線
國際濱海城三亞純玩線路線路特色: 踏沙戲浪,沐浴著柔和的陽光,在沙灘上拾貝殼、壘沙塔,充分感受東方夏威夷三亞的魅力。線路設計: D1大小洞天→南山→天涯海角→亞龍灣→呀諾達踏沙戲浪,沐浴著柔和的陽光,在沙灘上拾貝殼、壘沙塔,充分感受東方夏威夷三亞的魅力。住宿 海南沒有不打折的飯店,一般講,檔次越高,折扣越大。發達的旅館業構成一個有利於遊客擺架子的方場,在海口和三亞兩地尤甚。到海南的城旅遊沒有必要在住宿上苛刻自己,因為比起花幾十元住招待所或小旅館,不如再添少許銀子住進條件相當不錯的星級飯店。在海口和三亞,非周末、節假日和旅遊旺季的時候,三星級飯店標間便宜的只要100多元。到了晚上(越晚越好)先打個到總台,故做老練狀告訴服務員,你是他們的常客,也許你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如果你的砍價功夫不過硬,通過當地旅行社訂會更加。三亞的旅館總體水平是最高的,同樣等級收費的賓館條件一般好過其他省份,越是高檔次的賓館越有物超所值的感覺,一些度假賓館還附有的海灘或大的園林,提醒你賓館並非只是個落腳休息的地方,還是一個生態園林。社會旅館有的是檔次略低的大廈,有的是私營家庭旅館,有的是單位外駐招待所,雖然沒有星級飯店的豪華,但是遍及城、鄉、鎮,十分方便。一些家庭旅館如瓊海博鰲、瓊海嘉積、文昌文城、三亞等地,許多間是民居改造的,雖然不能像自己家一樣溫暖和方便,但仍頗具人情味。還有一些家庭旅館如三亞大東海對面半山上粵海內的維納斯,舒適程度不亞於三星級飯店,但價格卻便宜居住也方便,適合小資階層休閑度假。飲食
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雞是一種優質育肥雞,因產於海南省文昌而得名。據傳,文昌雞最早出自當地潭牛鎮天賜村,此村盛長榕樹,樹籽富含營養,家雞啄食,體質極佳。文昌雞的特點是個體不大,重約1.5千克左右,毛色鮮艷,翅短腳矮,身圓股平,皮薄滑爽,肉質肥美。海南人吃文昌雞,傳統的吃法是白斬(也叫「白切」),最能體現文昌雞鮮美嫩滑的原質原味。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精煮的米飯,俗稱「雞飯」。海南人稱「吃雞飯」即包含白斬雞在內。白斬文昌雞在海南不論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場。在香港、東南亞一帶備受推崇,名氣頗盛。「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積鴨,俗稱「番鴨」,是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最早在瓊海加積鎮養殖繁衍,而又以該鎮加祥街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其養鴨方法特別講究:先是給小鴨餵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約二個月後,小鴨羽毛初上時,再以小圈圈養,縮小其活動范圍,並用米飯、米磣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20天後便長成肉鴨。其特點是,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特別甘美。加積鴨的烹制方法有多種,但以「白斬」(又稱「白切」)最能體現原質原味,因此最為有名。「四大名菜」之一的「和樂蟹」產於海南萬寧縣和樂鎮,以甲殼堅硬、 肉肥膏滿著稱,與文昌雞、與積鴨、東山羊並列為海南四大名產。「和樂蟹」的烹調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為佳,既保持原味 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四大名菜」之一的海南東山羊地方風味萊。用特產萬寧東山嶺的東山羊肉,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紋、蒸、扣等多種烹調法精製而成。另外「曲口海鮮」產於東寨港,「石山羊」產地海口瓊山區羊山地區,「臨高乳豬」產地臨高,「海南粉」產地海口靈山鎮,「抱羅粉」產地文昌抱羅鎮,「後安粉」產地萬寧後安鎮,「清補涼」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加積鴨長坡米爛四寶瓊山豆腐加積鴨,俗稱「番鴨」,是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最早在瓊海加積鎮養殖繁衍,而又以該鎮加祥街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其特點是: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特別甘美。文昌雞是海南最負盛名的傳統名菜。稱「四大名菜」之首。是每一位到海南旅遊的人必嘗的美味。文昌雞列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而且是馳名中外的一道名菜。其肉質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濃,肥而不膩 。海南小吃中粉類豐富,儋州米爛便是其中一種。米爛是儋州人最喜愛的食物之一,儋州山裡這樣唱道:「長坡米爛洛基粽,木棠歐饃永昌蔥;馬井紅魚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長坡米爛排在品種繁多的風味小吃的首位,可見其在儋州人心目中的地位。米爛,從字面上也許無法讓人產生美好的聯想。但一旦見到實物,它就會顛覆你原來的想像,這種發源於鄉村的鄉土小食,雖然出身寒門,但工藝頗為講究,成品色香味俱全,讓你過口難忘。就好像行走在鄉間小路上,猛然瞥見一位衣著樸素的美麗姑娘。四寶瓊山豆腐是海南傳統名菜。瓊山,海南省地名(現為瓊山),毗鄰省會海口。四寶瓊山豆腐中的「豆腐」,並非豆製品,而是以雞蛋清泡製,狀如豆腐腦,潔滑,配以上鮮「四寶」,味極鮮美。因最早出自瓊山廚師之手而得名。購物
民族工藝品最著名的是黎族紡織品,有黎錦、黎幕、黎裙、掛包、頭巾、花帶等,圖案師於自然,又抽象變形。精巧,有的帶嵌綴金絲銀線、雲母、貝殼、穿珠、銅線等,色彩鮮艷,風格樸厚,富於裝飾性。苗族紡織品,與黎紡織品一樣精美,特別是其蠟染,質朴中透出靈秀,凝重中溢出美麗,自有特色。此外,黎、苗族的飾品有銀器、銅件、貝類,都可作紀念。黎錦中國紡織藝術的一朵奇葩。它精巧,色彩鮮艷,富有誇張和浪漫色彩,圖案花紋精美,配色調和,鳥獸、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紡、織、染、綉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錦以織綉、織染、織花為主,刺綉較少。染料主要採用山區野生或家種植物作原料。這些染料色彩鮮艷,不易褪色。各地黎族根據自己的喜好,創造了多種織、染、綉技術。比如,白沙縣黎族有一種兩面加工的彩綉,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蘇州""雙面綉""之美。筒裙是黎族婦女最喜愛的服裝,民族特色濃郁。筒裙是用手工紡紗織成的裙子。由於裙頭裙腳同樣寬窄,無褶無縫,狀似布筒,故名筒裙。筒裙有長筒、短筒之分。不管長筒、短筒,底色都只有黑、藍二種,另用各種彩色線織成花、鳥、蟲、獸、人物花紋或幾何圖案,色彩艷麗。每當喜慶,黎族姑娘身穿筒裙,襯以彩色頭巾和綉邊襟上衣,載載舞。絢麗的筒裙,是黎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代代相傳,人人會織,她們只用簡單的竹、木構成的""踞織機"",不用圖樣,就可織出精美的圖案花紋。特色茶海南的茶除傳統的紅茶、綠茶外還有水滿茶、鷓鴣茶、苦丁茶、香蘭茶和檳榔果茶等硨磲:超自然深海珍寶在海南紀念品也許是一件讓您非常頭痛的事。水晶內地到處都是;珍珠難分真假;椰子殼工藝品做工又太粗糙。其實有一種海貝做的工藝品一直沒有引起旅遊者的注意,那就是硨磲工藝品。 硨磲,是海南貝類的特有種,主要分布於南中國海、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棲息於淺水珊瑚礁間。其生長受水溫、海流、光、水壓等影響,所以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硨磲像珊瑚一樣越來越少了。 硨磲一名始於漢代,因外殼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狀之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硨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譽為四大有機寶石,在中國佛教與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珍珠也被尊為七寶之一。據《本草綱目》記述,配帶硨磲飾物可增強免疫力、防止老化、改善失眠等功效。據說還可以配葯食之。活動
"海南娛樂業發展很快,夜生活豐富多彩,主要的娛樂場所有酒吧、咖啡廳、迪斯科、夜總會、院等,大多環境幽雅,設施齊全。 另外,海南眾多的溫泉也是重要的娛樂場所,全海南已探知的溫泉點有300多處以上,大多數屬於治療性礦泉,主要包括萬寧興隆溫泉、瓊海官塘溫泉、儋州藍洋溫泉、保亭七指嶺溫泉等,這些內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包括溫泉浴、日光浴、各式、高爾夫球、網球、器械健身等以及各國民間風情表演等。椰子節府城換花節軍坡節儋州端午節儋州中秋節黎族「三月三」元宵節送燈三月三七夕南山長壽文化節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椰子節(農歷「三月三」期間)海南島又稱「椰島」,椰子樹是海南的象徵。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海口均要舉辦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國際性的大型商業旅遊文化節慶,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以海南椰文化和黎苗「三月三」民俗為主要特色。椰子節期間將舉辦椰城燈會、椰子一條街、黎族苗族聯歡節、國際龍舟賽、 民族武術擂台賽、文體表演、黎族苗族婚禮、祭祖等活動,是海南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地方節慶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旅行者。府城換花節(農歷正月十五)換花節是原瓊山特有的民間節日,始於唐代貞觀元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以前換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香火不絕,如今傳統的換香變成了換花,其活動的形式、規模、范圍、區域也逐年擴大,形成了凝聚著友誼、美好、幸福、歡快為一體的新的娛樂。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元宵夜,男女老少總要歡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參加「換花」活動。玫瑰是換花的主要品種,人們希望通過交換鮮花的方式,表達對來年生活的美好祝願。元宵節還是當地的情人節,青年男女們通過換花向戀人表達內心的情感。在換完花後,數以萬計的人們在路邊逛花,吃當地小吃,隨著音樂的節奏跳舞。換花節最壯觀的場面在海口海府路至瓊山府城鎮一帶。軍坡節(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鬧軍坡是海南人特有相傳1300多年的鄉情民俗。軍坡分「公期」和「婆期」,主要是祭祀祖先和歷史人物的民俗活動。軍坡節時,村中都要大搞祭祀,供奉的公祖婆祖,舞獅舞燈隊到各家中去拜祭,敲鑼打鼓。還會有婆祖巡遊、道士跳神舞、裝神穿腮等活動,熱鬧非凡。現在一般「鬧軍坡」是為了紀念冼夫人。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區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都要一次為期4天的「軍坡節」。逢軍坡節,人們都要仿製當年冼夫人的百通小令旗,祈求一「令」傳下,百事百順。家家戶戶還要吃芋頭、番薯、蔥等,以求得做事穩妥,多子多福,長命百歲。各村還要組織秧隊、舞獅隊,摹仿冼夫人當年的出征儀式,兩軍對壘,起舞歡。儋州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地點:儋州西北部沿海地區的光村、海頭等鄉鎮的海邊活動介紹:端午節是儋州民間的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少身著各種顏色的節日服裝,歡聚一堂,觀看龍舟競賽活動,共同歡度節日。主要活動有龍舟渡、海浴、包粽子等。海浴活動即五日早晨,附近海邊村莊的男女大小都要到海里用海水擦眼。傳說用端午的海水給人們擦眼,可以明目去眼疾,一年裡眼睛不生病。據說這種海浴活動必須在早晨太陽出山之前結束,太陽一照射,海水就會失去效力。儋州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地點:儋州北部沿海地區活動介紹:儋州素有「詩鄉海」之稱,每年中秋,人們身著盛裝,歡聚在儋州北部地區的十幾個鄉鎮集,到處可見人如海、如潮的熱烈場面。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調聲對比賽和「賞月」等項目。賽活動一般為15:00-18:00。夜晚,以村為主體舉辦「中秋會」,又稱「中秋情酒會」(設酒席),男女青年手對唱情。敬酒時,女子主動敬酒表示「鍾情」,男方接過女方敬酒一口飲盡,並以投情,表示「領情」。隨後共嘗月餅、「賞月」對,直至凌晨。儋州中秋節從儋州民活動演變而來,最初產生在宋代末期,發源於儋州北部的沿海地區。當時節一般由一個村的一組男青年與另一個村的一組女青年各排成一列,面對面地進行對。先由男方手領唱,後由女方手唱答,隊形可隨時變化。比賽不受時間限制,以「唱倒」對方為止(即對方不能答為准)。2003年儋州舉辦了全第一屆調聲節。現在儋州調聲已經成為儋州的象徵,成為海南文化的重要品牌。黎族「三月三」:每年農歷三月三日舉辦地:五指山報翠坡活動介紹:這個節日源自遠古時代黎族再生的神話傳說,據說故事就發生在報翠坡,所以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日前,黎族人會從四面八方跋山涉水匯集到報翠坡慶祝節日,這種傳統已延續了2000多年。每到這一天,小夥子們就會烤魚;姑娘們會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晚上篝火晚會,黎家小伙和姑娘們跳起歡快的「檳榔舞」和「竹杠舞」。夜深時,隨著一聲聲長長的口哨,黎族「山戀」開始了,青年們借用「對山」的形式表達愛情,中意的便互送定情信物,雙雙離群去談情說愛。文昌元宵送燈是一項傳統節目。農歷正月十五晚,人們掌著一盞盞花燈,由一個「燈主」領隊,排成長龍,敲鑼打鼓,然後到離村不遠的公廟去掛燈,燈一掛好,人們便蜂擁而上去搶采,據說,搶到了花燈便能發財,人丁興旺。 元宵除送燈外,還有跳盅盤舞、演木偶紅、瓊戲等文娛活動。時間: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地點:文昌東城鎮三月三: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辦地:整個三亞各地活動介紹:「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的重大傳統節日,2006年三亞首次舉辦黎苗「三月三」大型節慶活動。在農歷三月初三,在整個三亞范圍內,了聖火傳承、篝火狂歡、黎苗藝術展、民族體育競技、黎苗美事、萬人同跳竹竿舞、主題晚會、對比賽等,眾多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讓這一傳統民族節日,以現代化及輝煌的形式再延續。七夕: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舉辦地:三亞的天涯海角風景區活動介紹:節日期間會「天涯海角婚禮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戀人們將在此隆重的結婚典禮,彼此山盟海誓,為天涯海角這個有著古老傳說的地方又增添了一份美麗的色彩。南山長壽文化節:農歷九月初九日舉辦地: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活動介紹:三亞是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自一九九九年農歷九月九日國際老人節以來,每年都會舉辦以「尊老愛老、健康養生」等為主題的「中國南山長壽文化節」,開展長壽老人展、長壽養生、老年人聯歡會等一系列活動。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每年11月舉辦地:三亞、海動介紹:一年一度的環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每年年底,賽事為洲際2.1級,賽段設計涵蓋平路、丘陵、山地、計時等公路賽所有類型,總里程一千多公里。參賽隊伍資格升格為UCI職業隊、UCI洲際職業隊、UCI洲際隊和國家隊四個層次,邀請五大洲的高水平車隊參賽。賽事已在海南掀起了自行車運動熱潮。民俗特色海南省的黎族奉行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對「萬物有靈」的迷信很重。黎族大多同姓聚居,過去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黎族婦女穿對襟無扣上衣和筒裙,某些個別地方穿套頭式上衣,束發腦後,扣以骨管,披綉花頭巾,戴耳環、項圈和手錫。男子結發於額前或腦後,上衣無領,對襟。黎族人死後,都會鳴槍報喪,並用「獨木棺」葬於本村的公共墓地。傳統黎族婦女通常都會有紋身,一般都會紋在面部、手背以及腳裸。現今有紋身的青年女子已經基本找不到了,只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留有很早以前的紋身。根據黎族古老的傳說,如果婦女在世時不紋身,在其死後祖先是不認的,會成為無家可歸的孤魂,因此沒有紋身的婦女,死後必須要在其身上以及臉上等處用木炭劃些圖案方能入殮。傳統藝術黎錦是勤勞的黎族人采自木棉花蒴果內的棉,純手工織出的一種特色花布,最早稱為「吉貝」布,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遠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非常有名了。黎錦的品類大致包括筒裙、頭巾、花帶、包帶、床單、被子等,其中以古稱「崖州被」的被子最為有名。黎錦的工藝主要有紡、織、染、綉等四大類,一般是紅、黃、黑、白等幾種顏色,其圖案以奇花異草、飛禽走獸和人物等最為常見。黎錦精細、輕軟、潔白、耐用,難怪古人對黎族織錦工藝發出過「黎錦光輝艷若雲」的由衷贊美。中國最早的棉紡織改革家黃道婆,便是從海南島黎族人所聚居的崖州即今三亞向當時黎族婦女學會的棉紡織等傳統手工技藝,然後才傳入中原地區。傳統戲劇瓊劇是中國海南省的民間傳統戲曲藝術,又稱為瓊州劇或海南戲。瓊劇是南方戲劇其中的一個支系,以海南話為主要的戲曲語言,使得其具有流行的地域性,僅限於海南島以及兩廣之間。瓊劇是海南的本土傳統文化象徵,至今已有一段很長的歷史,但具體的起源時期卻難以考證。瓊劇的音樂唱腔在前期為「曲牌體」,並具有幫唱,如《琵琶記》、《槐蔭記》、《蟠桃宴》、《八仙賀壽》等一些傳統劇目,唱詞中均有牌子,還有些採用一些大字牌子和小曲。而後期則演化為了「板腔體」。臨高人偶戲是海南省所獨有的一個稀有戲曲種類。其主要流行於海南島西北部的臨高縣以及周邊講臨高話的一些地區,是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老藝人世代相傳所說,臨高人偶戲最早出現在南宋末期,那時的臨高先民們,都會以人型杖頭木偶用來求神拜佛逐鬼驅邪。在表演時,演員手舉木偶化裝登台,人與偶在台上共同演繹一個角色,並以人的表演來彌補木偶的感情不足。傳統音樂儋州調聲是海南省所特有的一種民間曲,其僅流傳於儋州一地並且有著獨特的地域風格。儋州調聲是以男女集體對唱的方式用儋州方言演唱,並把唱與舞蹈融為一體,有著「南國藝苑奇葩」的美譽。儋州調聲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發源於當時海南省儋州北部地區,是從儋州民活動中演變過來的。儋州調聲與傳統山所固有的表現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其曲調層出不窮,且演唱的氛圍十分活躍,非常符合年輕人的性格特點。因此每逢新年過節或是農閑的時候,在鄉鎮集或者山坡野地中,未婚的青年男女們都會自發性的對的比賽活動,他們互相用聲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對對方的愛慕之情。儋州調聲突出的展現出了海南古代音樂的發展歷程,對研究海南古代音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歷史價值。實用信息 海南省旅遊特色海南旅遊簡介海南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極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海岸帶景觀:在海南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線上,沙岸約占 50- 60%,沙灘寬數百米至數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為5度,緩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潔柔軟;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 18- 30℃,陽光充足明媚, 一年中多數時間可進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風浴。當今國際旅遊者喜愛的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這5個要素,海南環島沿岸均兼而有之。自瓊山至三亞東岸線就有60多處可辟為海濱浴場。環島沿海有不同類型濱海風光特色的景點,在東海岸線上,還有一種特殊的熱帶海岸森林景觀----紅樹林和一種熱帶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觀----珊瑚礁,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目前,已在瓊山東寨港和文昌清瀾港等地建立了4個紅樹林保護區。2、山嶽、熱帶原始森林:海南島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綿延起伏,山形奇特,氣勢雄偉。頗負盛名有的山頂部成鋸齒狀、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氣勢磅礴的鸚嶺,奇石疊峰的東山嶺,瀑布飛瀉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嶺、類鋒嶺、吊羅山、霸王嶺等,均是登山旅遊和避暑勝地。 海南的山嶽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著熱帶原始森林, 最著名的有樂東縣尖峰嶺、 昌江縣霸王嶺、陵水縣吊羅山和瓊中縣五指山等4個熱帶原始森林區,其中以尖峰嶺最為典型。3、珍禽異獸:為了保護物種,海南已建立若干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和馴養場, 其中有昌江縣霸王嶺黑冠長臂猿保護區、 東方縣大田坡鹿保護區、萬寧大洲島(金絲燕)保護區、陵水縣南灣半島獼猴保護區等。4、大河、瀑布、水庫風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河流,灘潭相間,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遊觀景的好地方,尤以聞名全國的""萬泉河風光""最佳。大山深處的小河或山間小溪,洄於深山密林之中,中間大石迭置,瀑布眾多,尤其通什的太平山瀑布、瓊中縣的百花嶺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負盛名。海南島上還有不少水庫,特別是松濤、南扶、長茅、石碌等水庫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勝似湖泊。5、火山、溶洞、溫泉:歷史上的火山噴發,在海南島留下了許多死火山口。最為典型的一座是位於瓊山石山海拔200多米的雙嶺,嶺上有2個火山口,中間連著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該嶺附近的雷虎嶺火山口,羅京盤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態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著名的有三亞的落筆洞、保亭縣的千龍洞、昌江縣的皇帝洞等。島上溫泉分布廣泛,多數溫泉礦化度低、溫度高、水量大、水質佳, 大多屬於治療性溫泉,且溫泉所在區域景色宜人。 興隆溫泉、 南平溫泉、 藍洋溫泉、七仙嶺溫泉、官塘溫泉和半嶺礦泉等,適於發展融觀光、療養、科研等為一體的旅遊。注意事項
海南東海岸氣候屬熱帶海洋和熱帶季風混合型氣候,長夏無冬,終年濕潤,無明顯季節之分。一年四季適合旅遊。相對而言,每年11月至次年四月是海南旅遊的黃金時節。11-4 月是海南氣候最宜人、又相對乾燥的季節,並且這時的陽光比起夏季要柔和很多,是穿著夏裝漫步沙灘、享受海景、海上娛樂的最好時節。當我國的大部分區域寒風肆虐、北方滴水成冰時,這里卻陽光普照,暖風和煦,且綠意盎然,綠樹成蔭,可浸潤於暖暖的海水中。中、西部五指山等熱帶原始叢林,這時更是層層疊疊,逶迤不盡,非常適合登山探險。而府城換花節、冼夫人文化節、黎族三月三、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南山長壽文化節、儋州中秋節等海南重大節日更為這一時期增添意趣。旅遊的旺季必然造成海南著名景點人滿為患,這時的消費也是海南一年中最貴的,尤其是春節前後是海南的旅遊高峰。旅行裝備1、背囊盡量選取透氣性好的。衣服要帶吸汗、透氣、易乾的,且不要帶太多,晚上可以洗衣服,第二天一定干。如果是冬天,盡管天氣暖和,最好也帶件外套。2、海南島紫外線輻射很強烈,要帶好墨鏡、高指數的防曬霜和遮陽傘,最好還准備些預防中暑、腸胃疾病的葯品和防蚊蟲叮咬的葯水等。3、游泳用具泳衣、泳帽、水鏡一定別忘了帶。衛生到海南這樣一個迷人的熱帶海濱城,旅遊的同時,海鮮當然是首選食品,而美味的熱帶水果的魅力也是勢不可擋。但切不可過量食用,最好帶些消化葯及消炎葯。小攤上的東西,如果沒有當地朋友帶領,最好不要吃。具體注意事項:1、吃海鮮時,適量喝點白酒和米醋,但吃海鮮不宜喝啤酒,因為食用海鮮時飲用大量啤酒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從而引發痛風。2、吃海鮮後,一小時內不要食用冷飲、西瓜等食品,且不要馬上去游泳;3、海鮮富含高蛋白,容易對蛋白質過敏的人請不要貪食,有時會引起海鮮中毒。4、熱帶水果不要貪吃,特別是芒果、菠蘿吃多了很容易上火。5、空腹不能吃菠蘿、楊桃。特別是有糖尿病的人更不能吃楊桃,會有生命危險。6、椰子有青椰、黃椰、紅椰,紅椰最好,其次是黃椰。椰子以正午摘的最甜,而椰子水滴在衣服上會使衣服變色,很難洗干凈。
『肆』 昆蟲是怎樣幫助花傳粉的
花朵上的花粉、花蜜吸引昆蟲吸食。在昆蟲吸食過程中,昆蟲的嘴、四肢以及身體在不經意間粘上了花粉,勤勞的昆蟲不停地在花朵、花叢中飛來飛去吸食花蜜,花粉無形中從一朵傳到另一朵,從一棵傳到另一棵。
靠昆蟲為媒介進行傳粉方式的稱蟲媒(entomophily),藉助這類方式傳粉的花,稱蟲媒花(entomophilous flower)。多數有花植物是依靠昆蟲傳粉的,常見的傳粉昆蟲有蜂類、蝶類、蛾類、蠅類等,這類昆蟲來往於花叢之中,或是為了在花中產卵,或是以花朵為棲息場所,或是採花粉、花蜜作為食料。在這些活動中,不可避免地要與花接觸,這樣也就將花粉傳送出去。
蟲媒花(entomophilous flower)是指靠 昆蟲為媒介進行傳粉方式的花。多數有花植物是依靠昆蟲傳粉的,常見的傳粉昆蟲有蜂類、蝶類、蛾類、蠅類等。這種花花形大、花被顏色美麗,還常有芳香的氣味和甜美的花蜜,從而起到招蜂引蝶並進而將一朵花的花粉帶到另一朵花上去的作用。蟲媒花的花粉粒較大,有粘性,便於粘附在昆蟲身上。由昆蟲來傳粉的植物佔有花植物的大多數。
『伍』 百花的花語
一品: 百花仙子:二十四番風信三百六旬歲華歷過神仙劫劫依然世界花花 二品: 牡丹:金銀宮闕神仙隊錦綉園林富貴花 梅花:茅舍竹籬煙外月冰心鐵骨水邊春 三品: 蘭花:春風芳草騷人佩空谷幽花王者香 蓮花:外直中通君子品無情有恨美人心 菊花:東籬醉酒高人卧老圃吟秋晚節香 四品: 杏花:玉樓人半醉金勒馬如飛 萱花:養性何能匹忘憂自結叢 桂花:小山招隱士金粟證如來 瓊花:一株稱絕色四海少同儔 五品: 芍葯花:上相圍金帶空王供玉盤 海棠花:夜深燒燭照曉起卷簾香 石梅花:醉傾金谷酒光射赤城霞 茉莉花:暑消新浴後香膩晚妝時 紫薇花:花香三殿靜月浸一池清 芙蓉花:錦城名士主寶賬美人香 水仙花:歲月瑤簪墮凌波玉佩涼 臘梅花:風前開馨口雪時暈檀心 六品: 虞美人:春風舞節夜賬歌聲 曼陀羅:葉函犀甲花染鶴頭 洛陽錦:江郎文采織女工夫 七品: 靈芝花:延英三秀涵德九莖 瑞聖花:泰平時醉豐瑞呈圖 洛如花:節同青士瑞應紅文 水筆花:文章無價翰墨成林 凌霄花:絳英依舊翠蔓牽風 迎輦花:穠香醒睡妙女司花 玖瑰花:孤霞一片麗日千層 茶縻花:沉香密友高會飛英 長春花:黃華同壽白玉無瑕 合歡花:花能蠲忿樹號有情 八品: 梨花:瀛洲玉雨 桃花:度索紅霞 李花:葦綃萬朵 綉球花:蝴蝶成團 玉蘭花:雪蕊瓊絲 雞冠花:花冠翠羽 珠蘭花:濃香細穗 薔薇花:金錢買笑 珍珠花:瓊蚌含胎 鳳仙花:九苞顏色 山礬花:七里香風 鶯粟花:千囊蒼玉 秋海棠:一點檀心 月季花:朱顏常好 翠娥眉:眉史誰修 金錢花:夢中潤筆 玉簪花:醉里遺簪 向日葵:智能衛足 桅子花:解結同心 九品: 木棉花:吉貝連雲 子午花:金榜及第 千日紅:中山酒醉 鐵樹花:丁卯花開 棠梨花:紫府丹成 蛺蝶花:漆園夢醒 迎春花:金英翠萼 櫻桃花:雪綴雲裝 丁香花:石結柔香 佛桑花:四時吐艷 瑞香花:黃籠瑞錦 朱藤花:翠幄紫雲 蜀葵花:五月繁華 木瓜花:千般婀娜 青鸞花:乘來王母 夜來香:迎到靈雲 棣棠花:羅帶縷金 楝花:流蘇暈紫 五月菊:香斟蒲酒 石竹花:綉上羅衣 金雀花:翠翹斜裊 秋葵花:金盞側傾 牽牛花:刷翠為花 碧桃花:看朱成碧 木蘭花:女郎嬌嬌 槐花:舉子匆匆 夾竹花:靜綠夭紅 素馨花:妙香真色 療愁花:盧家少婦 四番蓮:月下西施 木香花:落架濃香 女羅花:牽籬冪翠 翦春羅:東風裁出 美人蕉:東海叢生 杜鵑花:望帝春心 翦秋紗:漢宮秋色 金絲花:金莖挹露 剌糜花:綠剌鉤衣 秋牡丹:香囊系肘 錦帶花:寶帶圍腰 含笑花:向日嫣然 笑靨花:臨風莞爾 山丹花:青藜吹火 楊花:飛絮隨風 木槿花:朝榮暮落 菱花:翠婉紅嬌 蘆花:澄紅風冷 蓼花:水國秋深 萍花:柳絮前身 百合花:瑞花圖壁 百草之王:天山雪蓮花百花(摘自《鏡花緣》) 曼陀羅、虞美人、洛如花、青囊 、療愁 、靈芝 、玫瑰、珍珠花 、瑞聖花、合歡花 、百花、 牡丹、 木筆花 、 洛陽花、 蘭花、 菊花、瓊花 、蓮花、梅花、海棠花 、桂花 杏花、芍葯、 茉莉、芙蓉、 笑靨花 、紫薇花、含笑花、 杜鵑 、玉蘭 、蠟梅、水仙、 木蓮、 素馨花、結香花、鐵樹花、碧桃花、 綉球花、木蘭花 、 秋海棠、 刺蘼花 、玉簇花、木棉花、凌霄花、 迎輦花、 木香花、鳳仙花、紫荊花、 薔薇、 秋牡丹、 錦帶花、 玉蕊花、 八仙花、子午花、青鸞花、旌節花、瑞香花、 荼蘼花、月季、 夜來香、罌粟、 石竹花、 藍菊花、丁香、棣棠花、迎春花、千日紅、 翦春羅花、夾竹桃、牡丹花、 西番蓮、 金絲桃花、翦秋紗花、十姊妹花、 麗春花、 山丹花、玉簪花、金雀花、梔子花、真珠蘭花、佛桑花、 長春花、 山礬花 、 寶相花、 木槿花、 蜀葵花、 雞冠花、 蝴蝶花、 秋葵花、 紫菜莉花、梨花、藤花、蘆花、 蓼花、 葵花、楊花、 桃花、蘋花、 菱花、百合 2、百花群芳譜1:牡丹—國色天香 2:梅花—傲骨凌寒 3:蘭花—王者之香 4:荷花—出水芙蓉 5:菊花—凌霜綻妍 6:水仙—凌波仙子 7:桂花—十里飄香 8:茶花—富麗堂皇 9:月季—花中皇後 10:杜鵑—花中西施 11:海棠—解語貴妃 12:桃花—春之芳菲 13:瓊花—天下無雙 14:玫瑰—愛神仙姬 15:芍葯—玲瓏紅綃 16:薔薇—瑤池仙纈 17:君子蘭—高貴君子 18:百合—雲裳仙子 19:玉蘭—玉樹銀花 20:芙蓉—霜染胭脂 21:茉莉—冰清玉潔 22:荼蘼—獨步春風 23:虞美人—裊裊娉娉 24:櫻花—熱烈高尚 25:紫荊花—和睦象徵 26:紫薇—百日長紅 27:丁香花—素裝淡裹 28:萱草(忘憂)—母愛象徵 29:紫羅蘭—款款深情 30:鬱金香—雅緻騎士 31:仙客來—喜迎貴客 32:木棉花—陽剛英雄 33:石榴花—百子仙姬 34:杏花—二月花神 35:康乃馨(香石竹)—溫馨慈祥 36:睡蓮—水中女神 37:蝴蝶蘭—蘭中皇後 38:錦帶花—花中君子 39:梨花—冰肌雪魄 40:天竺葵—綉球仙姬 41:罌粟(米囊)—美女毒蛇 42:鳶尾花—藍色妖姬 43:唐菖蒲—劍插蘭香 44:凌霄花—慈母之愛 45:滿天星—玲瓏細致 46:桅子(檐葡) —花中禪客 47:瑞香花—千里香蘭 48:合歡(夜合)—忠貞不渝 49:秋海棠(斷腸)—相思香草 50:蠟梅—傲雪寒香 51:一品紅—老來冬嬌 52:薰衣草—香草之後 53:雪蓮—純潔仙葩 54:曇花(或優曇花)—剎那芳華 55:綉球花—希望之花 56:碧桃花—團簇胭脂 57:大麗花—雍容華貴 58:李花—淡雅真人 59:素馨—美人之花 60:美女櫻—花繁色艷 61:三角梅—奼紫嫣紅 62:馬蹄蓮—氣質高雅 63:辛夷(木筆)—凌雲作賦 64:天女花—天女散花 65:鳳仙花—染指紫蝶 66:木香—凌空仙子 67:忍冬花—造福人間 68:長春花—花團錦簇 69:玉簪—瑤池仙子 70:雞冠花—趾高氣昂 71:晚香玉—夜來蕊香 72:含笑—嫣然一笑 73:鳳尾蘭—盛開希望 74:倒掛金鍾—圓滿富貴 75:風信子—淡雅清香 76:一串紅—爆仗紅火 77:石蒜—鮮紅如血 78:迎春花—春之使者 79:風雨花—風雨傲放 80:蜀葵—一丈錦簇 81:連翹—滿枝金黃 82:菱花—寂寞水客 83:朱槿(扶桑)—隨和融洽 84:豆蔻—含苞待放 85:扶郎花—吉祥如意 86:三色堇—護膚聖花 87:牽牛花 —藤繞蔓纏 88:夾竹桃—嫋娜團簇 89:刺桐(山礬)—火紅瑞木 90:仙丹花—紅花綉球 91:油菜花—遍地花黃 92:醉蝶花—一夜風流 93:曼陀羅—美麗毒花 94:孔雀草—爽朗活潑 95:油桐花—五月飛雪 96:茶梅—粉雕玉琢 97:槐花—清雪仙姬 98:鳳凰花—展翅飛翔 99:仙人掌—外剛內柔 100:百日草—天長地久 101:蘆花—花中孝子 102:紅蓼花—離人淚血 103:火鶴花—熱烈豪放 104:葵花—取心向日 105:女貞花—素蕊吹香 106:桔梗—花中處士 107:梧桐花—純朴芬芳 108:楊柳花—盪子春魂
『陸』 初二生物
1。植物成熟的花粉粒傳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並能正常地受精結實的過程稱自花傳粉。自花傳粉:典型的是豌豆花
2。靠風力傳粉的是風媒花,特點:是花朵比較小,花被顏色不鮮艷或者沒有花被,沒有香味和花蜜,花粉多而輕容易被風吹散,柱頭常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如:楊和玉米等
3。依靠昆蟲傳粉的是蟲媒花,特點:有的花朵大而鮮艷,有的具有芳香的氣味或甘甜的花蜜,能招引昆蟲前來傳粉,如:油菜,桃花,夜來香等
4。水生被子植物中的金魚藻、黑藻、水鱉等都是借水力來傳粉的,
『柒』 這是什麼花夏天滿滿都是葉子,天氣冷的時候滿滿都是花,沒有葉子!好漂亮!
你好,這是
美麗異木棉
也叫美人樹
美麗異木棉(拉丁學名:Ceiba speciosaSt.Hih.),是木棉科、吉貝屬落葉喬木[1]。高12-18米,樹冠呈傘形,葉色青翠,樹干下部膨大,呈酒瓶狀,樹皮綠色,密生圓錐狀皮刺。葉互生,掌狀復葉有小葉小葉3-7片;小葉橢圓形,長7-14厘米。花單生,花冠淡粉紅色,中心白色;花瓣5,反卷,花絲合生成雄蕊管,包圍花柱。花期為每年的10-12月,冬季為盛花期。
美麗異木棉是優良的觀花喬木,也是庭院綠化和美化的高級樹種,可用作高級行道樹和園林造景。
中文名
美麗異木棉
這是它的花
『捌』 植物的傳粉方法
花發育開放後,花粉粒成熟,花葯開裂散出花粉粒,花粉粒通過各種途徑傳送到雌蕊的柱頭上,這一傳遞過程稱為傳粉作用(或稱授粉)。傳粉的方式可分為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
1.自花傳粉:有的植物雄蕊的花粉自動落到同一花的雌蕊柱頭上進行受精的稱自花傳粉。
2.異花傳授:雄蕊的花粉借風或昆蟲等媒介傳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這種傳授方式稱為異花傳粉。絕大多數植物都是進行異花傳授。借風傳粉的稱風媒花;風媒花的一般特點是:多為單性花,單被或無被;花粉量多;柱頭面大和有黏質等等,如大麻、玉蜀黍、槭、楊等。借昆蟲傳粉的花稱蟲媒花,蟲媒花的一般特點是:多為兩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在同時期成熟;花有蜜腺、香氣和鮮艷顏色;花粉量較少,花粉粒表現多具突起;花的形態、構造多適應昆蟲傳粉,如益母草、桃、桔梗、地黃和蘭科植物的花等。
風媒花和蟲媒花的多種多樣特徵,是植物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玖』 宋代的生活習俗有哪些新變化
一.人們的衣食住行
衣:宋代服飾體現了等級性和不同的行業特點。衣料也有較大的變化,由麻布向棉布發展,麻布還是最主要的衣料。
食:宋代食品種類很豐富。南北飲食交流普遍,但總的來說,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主要吃米飯。茶和酒是常用的飲料。
住:城市居民住瓦房,農民住茅屋,官僚、地主和富商住園林式住宅。各種傢具種類繁多,而且高腳傢具廣泛使用。
行:宋人代步的工具分為水陸兩大類,主要有轎、車、馬、騾、驢、牛、馱。大海船還有指南針。
二.城市文化生活
1.瓦舍:城內設有多處供居民娛樂的場所。宋代全國各地的茶肆應該數不勝數,與之相關也產生了多種社會角色和行業。茶肆是隨著飲茶在社會生活中日益普遍化而出現的一種專門行業,坊肆數量眾多,人流雜處,往往體現出市民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特徵,有很強的社會性和公眾性。宋初滅熟時,後蜀宮中金銀玉器書畫全部都被宋軍收藏,「太祖閱蜀宮畫圖,問其所用,曰,以奉人主爾。太祖曰,獨攬孰若使眾觀邪?於是以賜東門外茶肆」。他認為把圖畫掛在茶社能與民眾一起觀賞,可見茶肆在社會生活中接觸平民的廣泛性。而蔡絛述及宋代「遇禁煙節,至清明日則賜新火」遇執政、侍從等雜學士以上之家,而那些所謂「快行家者,昧爽多就執政、侍從之門,茶肆民舍取火爇燭,執之以燒」,舉「茶肆民舍」以指稱社會中的市民階層,亦可見茶肆在市民社會生活中的代表性。
三.豐富的節日生活
1.宋代的節日很多,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2.宋代的春節叫元旦或元日,是一年中所有節日中最隆重的,元宵節也叫燈節。
3.宋代過春節,也稱元旦,最為重視。元旦前幾天,人們就灑掃庭戶,准備過節。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掛年畫,貼「桃符」。合家圍爐而坐,飲酒唱歌,直到天明, 稱「守歲」。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來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擺滿各色貨物,歌館、舞場擠滿了人, 連婦女也出來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