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青木關鮮花店

青木關鮮花店

發布時間: 2021-12-13 22:52:12

『壹』 求二泉映月的揚琴伴奏譜(揚琴全曲譜也行)急!!!

作為中國人,對本民族的經典音樂作品應該是不陌生的。以下就是在下認為中國人應該熟悉的29首國樂精華,諸位若有不同意見,也請不吝賜教。 國樂精華之十大名曲 以作品產生的大致年代先後為序 一、《流水》(古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必再多說什麼了。 《高山流水》的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後分為《高山》、《流水》兩曲。「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經常被後人演奏者多為《流水》。 此曲曾入選美國70年代的「旅行者2號」飛船的太空唱片,在太空中播放,向外星文明展示人類文明的精華。此太空唱片的使用壽命據估計超過地球的年齡,也就是說在地球毀滅之後,這首曲子仍然存在。 二、《陽春白雪》(琵琶) 戰國時楚人宋玉在《對楚王問》中說:「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者彌寡……」 看來,所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者,是我國已知最早的高雅音樂與通俗音樂的對立了。可惜後世只傳下了這首「陽春白雪」。此曲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 三、《十面埋伏》(琵琶) 此曲描寫的是韓信以「十面埋伏」在垓下大敗楚霸王項羽的戰爭場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意境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四、《廣陵散》(古琴) 東漢蔡邕的《琴操》中記載有與此曲相關的歷史故事:聶政是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父因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韓王所殺。聶政為父報仇行刺失敗,但他知道韓王好樂後,遂毀容,入深山,苦學琴藝10餘年。身懷絕技返韓時,已無人相識。於是,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時,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已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近代琴家楊時百,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此曲聽來隱隱有英雄氣,蓋非無因。 雖然西晉嵇康臨刑前彈奏此曲,並嘆曰:「《廣陵散》於今絕矣!」其實此曲並未失傳。現在普遍認為明人朱權的《神奇秘譜》所載的曲譜為真本。 五、《梅花三弄》(古箏、洞簫合奏) 關於此曲的來歷,一般認為是源自《世說新語》中的一個故事。《世說新語·任誕》載:桓伊(字子野)善吹笛,王微之(字子猷)早聞其名,但兩人從未謀面。一次王徽之乘舟將發,這時岸上過來一隊車馬,從人告訴他車中坐的就是桓伊。於是王徽之邀請桓伊演奏。桓伊下車,坐胡床吹笛,奏三調後即離去。隨後,客主兩人乘車上舟各奔前程,從頭至尾,不交一言。而這首《梅花三弄》,據說就是桓伊當時演奏的曲子。 此曲另有箏、小提琴等演奏的其他版本。但依在下淺見,表現孤傲的梅花,恐怕還是洞簫更合適一些。而且在中國傳統的神話中,仙人大多也是吹簫的,這與梅花身份的高潔正好也是一個映襯。 六、《陽關三疊》(古琴) 《陽關三疊》是根據唐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而譜寫的一首琴歌。王維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廣為流傳,並收入《伊州大麴》作為第三段。唐末時人陳陶曾寫詩說:「歌是《伊州》第三遍,唱著右丞征戍詞。」後來又被譜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流傳下來的各種版本基本都上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復,疊唱三次,故稱「三疊」。 七、《春江花月夜》(古箏)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陽簫歌》、《潯陽夜月》。大概得名於唐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所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景,在此曲中用細膩、委婉的旋律得到了完美的表達。海外華人中此曲享有盛名。 八、《漁舟唱晚》(古箏) 《漁舟唱晚》是一首古箏曲,標題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句。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直至月光如水、萬家燈火的動人畫面。有關樂曲的由來,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一種認為是30年代中期古箏家婁樹華根據明、清時期的古曲《歸去來》加以改編而成的,另一說法是山東古箏家金灼南早年將家鄉的民間傳統曲《雙板》等樂曲改編而成的。 九、《良宵》(二胡) 此曲由著名的民族音樂家及教育家劉天華先生(1895-1932)作於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1927年除夕,劉天華的幾個學生到他家過年,那晚他心情特別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歡樂氣氛的感染,即興拉弦作曲,一氣呵成。 十、《二泉映月》(二胡) 《二泉映月》的曲作者叫華彥鈞(1893-1950),小名阿炳,江蘇無錫人。他從小隨做道士的父親在道觀里長大,道士們做道場用的樂器竹笛、三弦、二胡、琵琶等樂器他逐漸地全都學會了。十五、六歲時,他已成長為無錫道教界一名出色的樂師。1928年,他雙目失明,人們從此習慣地叫他「瞎子阿炳」。由於社會動亂,生活無著,道產也變賣一空,他開始了流浪的賣藝生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這種比乞丐強不了多少的流浪賣藝中度過的。 阿炳演奏的許多樂曲,都是他自編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樂曲就像他悲慘一生的真實寫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1950年暑假,當時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的楊蔭瀏(1899-1984)、曹安和(1914-)兩位音樂家,攜帶學院剛剛買到的一台進口鋼絲錄音機回到家鄉無錫,找到久仰大名的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要為他的演奏錄音。當時阿炳已經多年不演奏樂器了,手頭也沒有樂器,楊蔭瀏就從樂器店現買了琵琶、二胡各一把,阿炳練習了三天之後,錄下了《二泉映月》等兩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當他們再去看望阿炳時,這位飽經滄桑的民間音樂家已經因病去世了,他們錄制的《二泉映月》等樂曲,成了阿炳僅存於世的絕響。當年為《二泉映月》這首樂曲錄音後,楊蔭瀏問起這首樂曲的曲名,阿炳說這首樂曲沒有名字,是他隨便拉的。楊蔭瀏又問他常在什麼地方拉,他說在街頭,也常在惠山的亭子上拉。因為惠山腳下有一泓美麗的泉水,名為「天下第二泉」,楊蔭瀏說,那就叫《二泉映月》吧!此曲的曲名就從此而來。 據中央音樂學院終生院長趙沨先生回憶:「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是: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中央音樂學院第一次聽到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時淚流滿面的情況,並且以東方人所特有的那種虔誠的態度來說:這種音樂只應該跪下去聽,並且真正的從椅子上順勢要跪下去,當我扶著他的手又把他扶在座位上之後,他又哺哺地向我說:如果我聽了這次演奏,我昨天絕對不敢指揮這個曲目,因為我並沒有理解這首音樂,因此,我沒有資格指揮這個曲目。」 國樂精華之九大新民樂 以作品產生的大致年代先後為序 一、《思鄉曲》 《思鄉曲》是馬思聰(1912-1987)於1937年所寫《內蒙組曲》(又名《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主題音樂來自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馬思聰是我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早年留學法國,1931年回國後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解放後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國,1987年在美國費城逝世。 二、《牧歌》 小提琴曲《牧歌》是當時還是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沙漢昆於1953年創作的作品,採用內蒙民歌呼倫貝爾盟的長調民歌《烏和日圖和灰騰》的素材創作而成。 三、《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由作曲家李煥之(1919-2000)創作,這是他的管弦樂組曲《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完成於1956年。作品主要取材於陝北民間音樂,風格明快、粗獷而熱烈的樂曲,表現了陝北人民歡度春節的生動情景。據統計,這首《春節序曲》是音樂舞台上演奏得最多的中國管弦樂作品之一。 四、《新疆之春》 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由馬耀中、李中漢創作於1956年。具有濃郁的維吾爾族民間音樂風格和奔放熱情的性格特徵。該曲曾被改編為重奏、齊奏、管弦樂和民樂合奏等多種器樂曲形式。 五、《梁祝》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由當時還是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何占豪(1933-)、陳剛(1935-)在1959年創作完成的畢業作品。取材於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主要旋律。1959年5月27日首演時,由兩位作者的學習小提琴專業的同學、當時只有18歲的俞麗拿擔當獨奏,一舉獲得轟動。有華僑稱為「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它」。 六、《哈伲情歌》 《哈伲情歌》由作曲家張難創作,主要採用了雲南哈伲族的民間音樂素材。 七、《海濱音詩》 《海濱音詩》由作曲家秦詠誠(1933-)創作於1962年。 八、《苗嶺的早晨》 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由作曲家陳鋼於1975年根據同名口笛樂曲改編。以苗族飛歌特有的旋律音調為主要素材。 九、《美麗的塔什庫爾干》 這首小提琴獨奏曲是作曲家陳鋼根據吐爾遜卡爾所作的歌曲《美麗的塔什庫爾干》和劉富榮改編的笛子獨奏曲《帕米爾的春天》改編,完成於1976年。其中應用了新疆塔吉克族的音樂素材。 國樂精華之十大民歌 以作品產生的大致年代先後為序 一、《天涯歌女》 《天涯歌女》是1941年上海國泰影片公司拍攝的《馬路天使》中的插曲,詞曲作者分別是鼎鼎大名的田漢(1898-1968,國歌的詞作者)和賀綠汀(1903-1999,曾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由30、40年代著名的歌星「金嗓子」周璇(1920-1957)演唱。曲調採用了江南民歌的音樂素材。而周璇也憑借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一舉奠定了她在當時上海電影界以及後來中國電影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而提到這部電影《馬路天使》,就不能不提也為此片譜寫過插曲的、當時有「歌王」之稱的陳歌辛(1914-1961)。他是當時最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是40年代的一首《玫瑰玫瑰我愛你》。旋律奔放、節奏明快,巧妙地將典型的中國民族音調與躍動的現代城市節奏相融合--特別是在50年代被譯成英語傳入美國,並由Frank Laine加以爵士化的演繹後,使之更為國際化,從而榮登美國1951年流行音樂排行榜(Billbroad)榜首。這是到今天唯一一首由中國人創作的Billbroad榜首歌曲。另外,他的兒子就是寫出《梁祝》等著名作品的作曲家陳剛。 歌詞: 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哎呀哎呀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家山呀北望,淚呀淚沾襟。 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哎呀哎呀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人生呀誰不惜呀惜青春。 小妹妹似線郎似針,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哎呀哎呀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此曲由著名的「民歌大王」王洛賓先生(1913-1996)整理創作。1941年春天,電影導演鄭君里去青海省青海湖畔拍攝一部電影時,當時參加演出王洛賓對當地一位藏族千戶長的女兒卓瑪情有獨鍾,在離開青海湖時根據當地民歌創作了這首《在那遙遠的地方》。 這首《在那遙遠的地方》和下面的《半個月亮爬上來》被選錄入《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著作》。《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還被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Paul Robeson(《老人河》等歌曲的演唱者)、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Jose Carreras等人作為自己的保留曲目,用中文唱遍全世界,並被享譽全球的巴黎音樂學院編入音樂教材。 歌詞: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活潑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牧羊。每天看著那粉紅的笑臉,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三、《半個月亮爬上來》 王洛賓在40年代為一位在蘭州的姑娘方珊所作,後被選錄入《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著作》。 歌詞: 半個月亮爬上來,咿啦啦,爬上來。 照著我的姑娘梳妝台,咿啦啦,梳妝台。 請你把那紗窗快打開,咿啦啦,快打開。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輕輕的,扔下來。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輕輕的,扔下來。 四、《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上個世紀30年代誕生於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由當地的群眾自發編創並於40年代逐漸流傳開來。40年代中期,就讀於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校的福建學生吳文季在從軍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後將此歌轉交給他的老師伍正謙。伍正謙十分喜愛,又請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師配樂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後,將原名《跑馬溜溜的山上》改名為《康定情歌》,後來伍正謙在學校的一次音樂會上首次演唱了這首歌曲。後來,江定仙又將此歌推薦給了當時走紅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舉辦的個人演唱會上公開演唱了此歌,以後便將此歌作為自己的保留節目,從南京唱到了大西北,從國內唱到了國外,使《康定情歌》傳遍了世界。 歌詞: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 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 月亮彎彎,康定溜溜的城喲!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 張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喲! 月亮彎彎,看上溜溜的她喲! 一來溜溜的看上,人才溜溜的好喲! 二來溜溜的看上,會當溜溜的家喲! 月亮彎彎,會當溜溜的家喲! 世間溜溜的男子,人才溜溜的好喲! 世間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求喲! 月亮彎彎,任我溜溜的求喲! 五、《紫竹調》 《紫竹調》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於蘇州的市井愛情小調,後成為上海滬劇曲牌。經歷代藝人傳播修改,成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樂曲以弦樂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豎琴的晶瑩琶音與之相和,頗具江南絲竹的風格。歌詞多因情而發,沒有固定的版本,這也是最原生狀態的民歌的特點。 六、《敖包相會》 1952年,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短篇小說《科爾沁草原的人們》改編的電影劇本《草原上的人們》,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開拍,而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據影片編劇之一的瑪拉沁夫介紹,他將《敖包相會》的歌詞寫好後,交給了另一位編劇海默修飾潤色,兩人幾經切磋後,又拿給影片作曲--著名的達斡爾族作曲家通福看。隨後,通福來到了他的故鄉呼倫貝爾大草原,根據海拉爾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創作而成。1953年,電影《草原上的人們》上映,《敖包相會》也隨之飄向了祖國的五湖四海。 歌詞: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 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 如果沒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兒不會自己開。 只要哥哥我耐心地等待喲,我心上的人兒就會跑過來喲嗬。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 我在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 我在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 七、《茉莉花》 這原是一首江蘇民歌,整理者為何仿(1928-)。1942年冬,當時還是新四軍文藝小戰士、年僅14歲的何仿到江蘇六合八百橋鎮金牛山下(今屬南京)采風,被當地的一首歌《鮮花調》優美的曲調所吸引,並在此基礎上加工整理出了《茉莉花》。此歌於1957年真正面世,1959年最終定稿。從此傳唱大江南北,甚至遠在西方都有根據它改編的各種版本的樂曲。法國著名鋼琴家Richard Clayderman、美國著名薩克斯風演奏家Kenny G都曾演奏過此曲的改編版本。不過何仿本人一直不認為此歌為自己創作,所以從未收取過版稅。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八、《蝴蝶泉邊》 《蝴蝶泉邊》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的愛情喜劇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電影講述了一對在雲南大理蝴蝶泉邊對歌定情的白族青年的愛情故事。對歌這種當地特有的白族青年男女定情方式對於當時的漢族觀眾還是相當陌生的。而隨著影片的放映,這首《蝴蝶泉邊》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著名滿族作曲家雷振邦(1916-1997)採用兩首不同風格的白族民歌加工而成豐富獨特的旋律。詞作者是電影《五朵金花》的編劇季康。 歌詞: 女:大理三月好風光哎,蝴蝶泉邊好梳妝,蝴蝶飛來採花蜜喲,阿妹梳頭為哪樁?蝴蝶飛來採花蜜喲,阿妹梳頭為哪樁? 男:蝴蝶泉水清又清,丟個石頭試水深,有心摘花怕有刺,徘徊心不定啊伊喲。 女:有心摘花莫怕刺哎,有心唱歌莫多問,有心撒網莫怕水喲,見面好相認。 男:陽雀飛過高山頂,留下一串響鈴聲,阿妹送我金荷包喲,哥是有情人啊伊喲! 女:燕子銜泥為做窩,有情無情口難說,相交要學長流水喲,朝露哥莫學啊伊喲! 男:祖傳三代是鐵匠,煉得好鋼銹不生,哥心似鋼最堅貞,妹莫錯看人。送把鋼刀佩妹身,鋼刀便是好見證,蒼山雪化洱海乾,難折好鋼刃。 女:橄欖好吃回味甜,打開青苔喝山泉,山盟海誓先莫講,相會待明年。明年花開蝴蝶飛,阿哥有心再來會,蒼山腳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蒼山腳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 九、《草原之夜》 1959年春天,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張加毅帶領攝制組赴新疆拍攝記錄片《綠色的原野》,拍攝的地點選定在伊犁地區可克達拉農場。新疆這塊美麗的土地,這里勤勞、淳樸、能歌善舞的民族,這里的一切都使張加毅贊嘆不已。他在激動中寫出了《草原之夜》的歌詞後,交給作曲家田歌,田歌用40分鍾寫出了這首後來蜚聲海內外的名歌。1990年,《草原之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東方小夜曲」。 歌詞: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耶,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來春風。 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耶,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十、《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此歌為作曲家雷振邦於1962年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當時拍攝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創作,主要參考了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間歌曲《古力碧塔》。《古力碧塔》講述的是一名為商人趕腳的塔吉克青年,愛上了喀布爾城的一位公主,但遭到了反對,青年只能順著古絲綢之路流浪,把優美凄涼的歌聲傳遍了所有他路經的地方,最後傳回到帕米爾高原他的故鄉。 歌詞: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哎紅得好象,紅得好象燃燒的火? 它象徵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 花兒為什麼這樣鮮,為什麼這樣鮮,鮮得使人不忍離去? 它是用青春的血液來澆灌。 除這10首歌之外,還有東北的赫哲族民歌《烏蘇里船歌》、湖北民歌《洪湖水浪打浪》、江南民歌《采紅菱》等,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但由於其影響力與上面10首仍有差距,故沒有入選。

『貳』 我在朝陽門小釣魚不知道去哪裡釣重慶市周圍有水庫么

東、北方
重慶渝北華鎣山鎮同仁衛星水庫收費方式:15元/人(包一頓午飯) 可住宿(費用另算)地區:重慶市渝北區華鎣山鎮釣場
釣場地址:重慶市渝北區華鎣山鎮往同仁方向約10分鍾車程
釣場魚類:草魚,鯽魚,鯉魚,武昌魚等多種魚類(白鰱、花鰱禁釣)
收費方式:15元/人/天(包一頓午飯,免費送)
垂釣特色:空氣好,水質好,魚質好
地名:靜關鎮太平水庫在重慶主城區60公里的華鎣山下 ,有一個重慶著名的鮮花城___靜關鎮 ,[ 2003年重慶後花園節就將在這兒舉行 ] , 離鎮1公里有一座水庫 '' 太平水庫 '' , 建於50年代 ,庫里養殖有鯽魚 .草魚 .鯉魚 .花鰱 ,白鰱 等 . 在那裡釣鯽魚每人每天 5元 ,鯉魚和草魚 每人每天10 元 ,而花鰱和白鰱每斤3.5 元用稱稱 . 此水庫交通方便 ,車可抵達水庫邊 [ 自駕車 ] ,或從北碚乘公共汽車 ,車票 4 元就到鎮上 此水庫釣魚你運氣好的話 , [ 再加上你的釣技 ] 一天釣個十幾斤魚是不成問題的 ,就看你的級別了。
新橋水庫簡介路線:1、紅旗河溝汽車站乘到古路或草坪的車,在馮家橋下,徒步下行至壩口。(十分鍾路程,也可車行至壩上)2、不下車繼續前行大約5分鍾,左手邊下一個岔路口,再步行兩分鍾即到湖邊。返回時直達車收車較早(15:00),可乘車到兩路轉車(17:00)優點:民風淳樸,路不拾遺;山清水秀。缺點:釣點少,不好搭帳篷,嚴禁自備船隻;夏天蛇出沒,切忌蛇葯隨身!!!魚種:鯽魚、鯉魚、草魚、烏魚、鯰魚等,禁釣鰱鱅。收費:24小時3元/每人,禁止捕撈、毒炸、武鬥。伙食:因為還未開發,伙食就靠自己落
地名:仁沐灘水庫位置:江北兩路過去點點乘車路線:江北長途站,歐式一條街坐車到兩路,到達兩路可打的前往,路費15元左右,也可做三輪車。坐到水庫邊邊然後坐船進入水庫裡面。車費:到兩路2塊/人;到水庫打的15元左右,三輪車2元一個。坐船2元一個。漁費:釣魚收費5元,『經常沒人來收』農家吃飯費用:可去農家搭夥,看你吃啥子了,可貴可便宜
地名:渝北區仁睦灘:東方紅水庫禁釣魚類:花,白鰱,其他魚都可釣,如鯽魚,里魚,紅尾,翹闊,鯰魚,甲魚,草魚等收費:3元/人.天,不論竿多少路程:從海關到那裡40分鍾車程海關到兩路轉車15分鍾到仁睦三八水庫路線:在陽光城坐(陽光城——兩路)的中巴車坐到天宮殿下,然後順著一條大路往裡走,當地人都知道三八水庫在那裡,隨便找一個人一問就行了。魚費:5元食宿:自代干糧,不宜過夜
地名:重關水庫位置:江北鴛鴦過去一點乘車路線:江北長途站坐到李加的車在重關水庫下車。請告訴司機到重關水庫叫你下車。車費:3元釣魚收費:5元/人最好自帶干糧望江廠果園農場望江廠下面果園農場里有一塘,據說是糧食魚、水質特好老闆姓丁,到果園問丁老闆魚塘都曉得,。鯽魚鯉魚8元/斤,草魚7元/斤(5斤以上)。在江北坐817到望江,然後坐三輪車進果園
南面地點:巴南區界石鎮雁灘。到達線路:李家沱—公平、雁灘下車交通費用:全程往返5元這里是南彭水庫下游,水庫下來的水經界石、南泉、小泉、花溪鎮至長江。為灌溉和吃水很久以前就截為小河流,魚種非常豐富,有鯽魚、鯉魚、草魚、花鰱、白鰱等。小雜魚也不少,不收任何費用。釣鯽魚用麵食,丘蚓、鯉魚用麵食、紅苕切成小塊。冬季用線蟲效果極佳,鯉魚、草魚、10斤以上的經常釣到。
地名:巴南區公平成功水庫 位置:界石過去點的公平水庫乘車路線:李家沱乘309路公交車到公平,下車走15-20分鍾。車費:正常是2.5元;釣魚人只收2.0元魚種:鯽魚、鯉魚、烏魚等。釣魚收費:不收。該水庫是公平的飲用水源,不準向庫內亂丟雜物和大小便。
地點名稱:巴南區南湖水庫(原名南彭水庫) 位置:南泉裡面到達路線: 楊家坪乘310路車-李家沱;李家沱乘南泉方向的車;南泉乘接龍、八中、石崗、石龍方向的車到水庫。或南坪車站直接乘接龍、八中、石崗、石龍方向的車到水庫。兩個路線都好坐車。車費:8元/人。李家沱至岔路口至南泉至界石1.5元. 界石至南彭填至南彭水庫2元.交通費用: 往返約7元.主要魚種: 鯽魚,鯉魚,少量草魚及鰱.鱅. 鳥魚.收費情況: 1.5/人 庫尾–般不收費.該水庫是市區附近較大型的水庫,估汁水面上干畝.修建於四十多年前.屬灌溉兼養殖型水庫.呈褲叉型約十年前被承包,2003年成為界石填及南彭填的供水水庫,魚被濫捕.大壩左邊多岔灣,適合釣鯽魚.有公路通月華水庫.大壩右邊也?有公路通石虹直至南川.大壩右邊的主要釣點有八步砦,觀音橋,李家嘴等釣點.湖周圍有四.五座人行便橋[也是釣魚點].食宿:因是旅遊景點,有很多農家樂,食宿方便;食、住收費每人40元到達路線: 李家沱至岔路口至南泉至界石1.5元. 界石至南彭填至鴛鴦壩約1.5元交通費用: 往返約6元主要魚種: 鯉魚.鯽魚.紅羅非,前魚,草魚.收費情況: 20元/天 上午11點後釣10元/人.此水庫在山坡上,從鴛鴦壩步行約需25分鍾.有條オ開發的毛公路,路況極差,若雨濕路面,騎單人麾托上去都困難. 水庫屬承包,養了些魚在庫內主釣魚種是鯽魚[約1兩左右],鯉魚[約1至2斤].值得一提的是紅羅非,尾重1斤多.[用大蚯蚓釣].今年10月份好釣,釣得多的有十多條,收獲可觀. 水庫的小雜魚較多,建議用素餌垂約
地點名稱: 巴南區河灘水庫
到達路線: 李家沱至岔路口至南泉至界石1.5元. 界石至南彭填至鴛鴦壩約1.5元
交通費用: 往返約6元
主要魚種: 鯉魚.鯽魚.紅羅非,前魚,草魚.
收費情況: 平時10元/天 九月份開網箱後20元/天
地點名稱:巴南區月華水庫到達路線: 李家沱至岔路口至南泉至界石1.5元. 界石至南彭填、南彭水庫、月華水庫3元.交通費用: 往返約9元.主要魚種: 鯽魚,鯉魚.草魚.收費情況: 釣鯉.鯽5元.釣草魚另講價[一般為20元/天].該水庫位於南彭水庫左面山上, 水面約十多畝,最深處有六.七米.無白鰺,但麻桿參很多.若釣鯽魚,建議用胡豆粉及飯粒.鯽魚一般有1到2兩,再大點的鯽魚很少,正常情況下能釣3斤左右,運氣好能釣5至6斤.釣鯉魚用紅莒.玉米粒,包穀粑等素餌.魚不大,一般在半斤左右,有約五斤的鯉魚,但極難釣到.
地點名稱:巴南區雲篆山(烏燒秋)水庫到達路線:楊家坪立丹超市旁中巴車到魚洞(3元),中幹道路口-雲篆山水庫路口(在知青農家樂處下車1.5元)步行15分鍾即可。交通費用:單面4.5元路程70分鍾主要魚種:鯽魚.白鰱.花鰱.鰱魚.等等收費情況:不收費!雲篆山水庫有兩個,一個收費,另一個是巴南區的水廠的取水點,不收費。
地點名稱:巴南區石橋水庫
到達路線:四公里—渝黔高速—一品—跳石—陳家. 要經過灘子口水庫,單程約70公里。
主要魚種:鯽、草、鯉(花白鰱禁釣) 3.4月釣鯽魚據說很大個,鯉魚那裡釣起的記錄18斤,草魚23斤
收費情況:5元一天(可夜釣)
住宿:街上有小旅館地點名稱:巴南區大田灣水庫
到達路線:巴南百節分路6公里。
主要魚種:草魚.鯉魚.鯽魚.白鰱.花鰱.鰱魚.等等~
收費情況:10/一天,在老闆處吃飯3元/人。
地點名稱:南岸區雷家橋(跳蹬)水庫
到達路線:南坪汽車站,坐到「東泉」或「長生」或「明月沱」的車。到「茶園新區收費站」下車。沿高速路邊邊朝綦江方向走25分鍾,即看到水庫,高速路邊有破損欄網處下到水庫邊。請一定注意安全,盡量走高速路護欄後邊。
交通費用:單面2元 15分鍾車程+25分鍾步行
主要魚種:鯽、草、鯉、黑、馬口 (花、白鰱不準拿)
收費情況:5元/天地點名稱:南岸區百步梯水庫
到達路線:南坪汽車站,坐到「東泉」或「長生」或「明月沱」的車,到「茶園新區收費站」下車,左轉走500米即到水庫大壩。
交通費用:單面2元 15分鍾車程+5分鍾步行
主要魚種:鯽、草、鯉、黑 (草魚和花、白鰱不準拿)
收費情況:5元/天
地點名稱:巴南區迎龍湖水庫
該水庫於2004年在長塘河上設壩修建、於2007年建成並蓄水,為迎龍、長生、茶園居民飲用水源。狀態:水質好、原生態(要愛護環境)
乘車到達路線:①南坪汽車站,坐到「東泉」的車,到「道班」下車、過馬路左邊的第一個岔路口,一直走大路20分鍾即到(庫的中部)。
②在南坪坐經過迎龍的車,在迎龍中學路口下,再乘摩托前往(庫的壩區)
自駕車到達線路:走內環於茶園下、到長生,過長生後的叉路口分路:
①走迎龍、在迎龍中學處右拐,可直達水庫的壩區(目前由於修建外環路,有約200多米的路很難行,下魚天時、除非是越野或長安車等); ②走到東泉的路、把車停於道班處,步行約20分鍾進入到庫的中部;③走到東泉的路、直到惠民,在惠民糧站處左轉可到庫的尾部
主要魚種:鯽、草、鯉、鯰、黑等,據當地釣友說庫尾區域好釣一些;當地釣友用餌----嫩包穀、蚯蚓及飼料粑粑
收費情況:免費
地點名稱:巴南區賈家杠水庫介紹
該水庫與迎龍湖水庫一山之隔而很容易混淆,切記狀態:為農業蓄水、灌溉水庫
乘車到達路線:①南坪汽車站,坐到「東泉」的車,在「道班」前的磚廠下車、過馬路後從磚廠邊的小路進入,約15分鍾即到
②在南坪坐經過迎龍的車,在迎龍中學路口下,再乘摩托前往
自駕車到達線路:走內環於茶園下、到長生,過長生後的叉路口分路: ①走迎龍、在迎龍中學處右拐,可直達水庫(不能到庫邊); ②走到東泉的路、把車停「道班」前磚廠,步行約15分鍾到
主要魚種:除花白鰱外的鯽、草、鯉、白參等,但石板頭(大嘴麻參)多;老闆用肥料「碳氨」養魚、水質一般
收費情況:5元/天
西面地名:華岩湖位置:華岩寺乘車路線:石橋鋪往中梁山走的車都到車費:1元釣魚收費:五元門票就可以進去釣魚了,順便逛逛華岩寺是否可扎營:應該可以,不過太近了,沒必要吧農家吃飯費用:什麼價位的都有,也可以到寺里吃素齋提示:那裡的魚不好釣,但環境很好哦地名:龍居山水庫位置:山洞往白市驛方向
乘車路線:多的很車費:2.5元釣魚收費:3.00/人是否可扎營:可以農家吃飯費用:離山洞近的很想吃啥都行.不過有幾百個台階要爬西永太平水庫西永太平水庫,賭魚20元,釣斤7元,有鯽魚,鰱魚,鯉魚,水質好,交通方便,從沙坪壩坐車在西永收費站下就到了,老闆為人很客氣,吃飯也便宜,還可以夜釣。
地名:九龍坡區青果水庫"九里庫"
到達路線:坐到曾家、龍鳳的車在皇田花卉下車(以鳳鳴山算2.5元)走石子路(不通公交.大小車可直接開到)一直跟這條路走20分鍾就到了.
收費情況:5元/天除花白連
地名:壁山來鳳林家岩水庫 菜園壩坐重慶-丁家的車-來鳳鎮(就是吃來鳳魚的地方)下車12元,換乘長安至林家水庫1元/每人。行程約1小時可扎營!可把收獲直接送到來鳳的各個食店加工來鳳魚!水質不錯,起魚也算可以!石花水庫、楊家溝水庫、肖家溝水庫從歌樂山翻金剛坡,走青木關方向,有石花水庫、楊家溝水庫、肖家溝水庫等。石花水庫小鯽魚密度特別大,白條也多,大鯽魚很稀,但個頭都在7-8左右,我們只有一次遇到過,那天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有10多個人釣到了大鯽魚。該水庫的鯉魚值得注意,線蟲下去後,窩子里就象開水一樣,泡子直翻,就是釣線蟲到不了底,被白條打劫了,也許釣飼料有效果,此外,石花水庫的黑魚也不錯,但只能悄悄的釣幾條,釣多了老闆要吼。楊家溝水庫就只能是摩托釣手的天堂了,車輛上不去,道路非常艱險,用飼料釣鯉魚特別爽。肖家溝水庫的特點是鯽魚和白條,鯽魚幾乎都是接近1兩,密度大,但這個水庫最吸引人的是白條,大的有2-3兩!拉起來感覺和鯉魚沒有異樣,線都可以嗚嗚發響,夏天的時候到那裡釣的人一般都是沖著大白條去的。繼續往青木關方向走還有水庫,但比較遠了,這里就不作介紹了山天池菜園壩坐壁山的車12元、壁山後包長安車上山到天池40元/每車 。寺廟,天池,美景,野趣,水質不錯,起魚不錯,可扎營,也有農家樂,小賓館(很少住人)吃飯便宜!
重慶江津雙島湖 地區 :重慶江津釣場類型:湖泊 釣場地址路線:重慶至江津(走馬下高速公路向江津方向走,到一三叉路口----一邊走巴福鎮,另一邊走江津----公路中間立一巨大廣告牌,右邊有一條土路前行500米左右就到了) 備注說明費用:一天十元或包吃住玩80元一天收獲:5月22日一天釣了小鯽魚、白條共二百多條垂釣指數:2.5 李子水庫穿歌樂山,走百市驛,往福壽方向,該水庫分上、下2個,緊挨,老闆不同,上水庫價格為5-10元/天,特點是小鯽魚很多,大鯽魚罕見;下水庫價格為10-15元/天,鯽魚個頭比較大,但老闆愛搞名堂。規矩都是鯉魚和鯽魚可以帶走而無須另外付費。下水庫的黑魚比較多,也是免費的。走馬的花園水庫分上下2個水庫,上花園水庫已經沒有養魚了,作為居民生活備用水源,5元/天,鯽魚個頭一般是1-2兩,鯉魚比較大,數量少,黑魚多,蝦也多,從沙坪壩有到走馬的遠郊客車,上水庫就再公路邊;下花園水庫要走10來分鍾的路,2個水庫同一個老闆,價格也一樣。下水庫鯽魚的密度大,但個頭偏小。冒水洞水庫從走馬上去江津的高等級公路,5分鍾的車程即到(從高等級公路開始記時)5元/天,鯽魚的個頭比較大,鯉魚也不錯;該水庫附近還有一個大寨水庫,鯽魚也不錯,從冒水洞往江津走,到連接福壽的路口就是了,5元/天,水域很大。再繼續往江津方向走還有雙河水庫。。。。比較遠了。寨山坪水庫、永樂水庫、從百市驛往右手走,有寨山坪水庫、永樂水庫。寨山坪水庫最近魚情看好,5元/天,所有魚獲均可帶走,但路極難走,一般的車輛上不去,必須是高底盤的車,永樂水庫也是5元/天,草魚也可帶走,大的草魚有10多斤,鯽魚個頭在1兩以上的居多。永川衛星湖長年開放 5塊一天 吃住方便 住才15一天 那裡風景好 有個渝西學院在那點哈 **多多手車竿比較適合
地名:榮昌縣麻雀岩水庫位置:成渝高速公路榮隆出口下,朝榮隆方向約三公里(水泥路)即到乘車路線:車費:釣魚收費:1元/天/人,不限桿數是否可扎營:農家吃飯費用:水庫邊有一名叫「靜月灣」的渡假村和多處農家樂,啷個**都可以,費用沒底 禁釣白、花鰱,其它魚均可釣,,,釣多釣少就要看技術和運氣了武隆沿線長壽區萬順鎮地址:長壽區萬順鎮萬花村蔡詩清家那裡,那裡離河邊很近走路一分鍾就到河邊。他家裡還可提供釣魚者的住宿,還可以吃農家飯,吃住一天只收20元,可以劃船出河去釣魚,可以送中午飯。大洪河水庫現有魚種:花鰱,白鰱,草魚,鯉魚,鯽魚,翹殼魚特別多,大口鰱,岔尾魚,綠魚,扁魚等釣魚不收錢。重慶市地區的釣魚愛好者有很多來過,就算12月份都有人在釣魚,。
重慶天寶寺水庫地區:重慶涪陵區釣場 類型:水庫 釣場地址 涪陵區 備注說明:天寶寺水庫位於涪陵區距重慶95公里左右,水質很好,屬原生態,是野釣的好場所。白鰱、花鰱以外的魚種都可以釣,而且不收費涪陵五馬同心水庫重慶——李渡(60元)——過李渡長江大橋(10元)——過橋後右轉龍橋方向——行致龍橋加油站左轉——在往五馬鄉方向走(到了五馬就問當地人同心水庫,都知道的),全程約130公里左右。
收費標准:5元24小時,花、白鰱不許釣,草魚2。5斤以上的可拿走(老闆說去年放了草魚苗的),其它通殺,除了武鬥,其它拳打腳踢都可以,主釣烏魚,鰱巴狼(釣這兩樣不會空軍),鯉草鯽。
當地雖然有農家,但是沒有樂,所以吃飯問題基本可以解決,晚上非常冷,要去的一定要注意。
武隆縣山虎關水庫乘車路線:重慶朝天門乘長途汽車到武隆縣白馬鎮再轉車到水庫釣魚場,全程需3個小時,車費60元。(自備車兩小時能到)。釣場收費及食宿:每人每天收釣魚費10元,食宿每人每天10-30元不等。釣場簡介:該水庫位於武隆縣趙家鄉,海拔1400米,水庫庫容1100萬立方米,庫面面積800畝,環境優美,氣候涼爽,是釣魚愛好者夏季好去處。除鰱魚不準釣外,其魚看高手技藝了。
地點名稱:武隆芙蓉江到達路線:朝天門坐客車交通費用:60元車費主要魚種:鯉魚,鯽魚,草魚,花連,白連,清泊,大口連,黃蠟丁,桂魚,團魚,江團,麻魚,重口,細鱗等野扎魚。收費情況:天然水域無人收費 吃飯便宜5元/1人 住宿不要錢就在農民家裡睡 要夜釣的叫農民拉電燈5元/盞釣場及魚情介紹:此地手竿不好釣,建議用海竿。魚大建議用大鉤(12號以上)粗線(0.4以上)。
黔江.小南海.座車地點:菜園壩/紅旗河溝/朝天門長途車站有.車費:100左右發車時間:8---12點.安凱--金龍大巴.13--18有睡覺大巴路上費時:5小時左右,到黔江後,座公交車25公里.車費15塊左右,費時40分名鍾左右就到優點:風景好,山清水秀,水好魚肥.順便考察地震場面吃飯:有農家搭夥.或自己做.有商點.睡覺:可在湖邊搭帳篷,也可去島上的小賓館,森林邊就是水邊了哦,爽釣魚:可不交錢.缺點:交通費時多,要等到年底火車通了,就只要2個小時了
綦江方向地名:古劍湖位置:綦江.雞公嘴乘車路線:南坪長途汽車站坐到綦江的車(1小時),到縣城後坐小型環城車到綦江師范學校修路處(5分鍾),因修路下車後向上走到師范學校(5分鍾),門口有4台中巴車到雞公嘴(30分鍾)下車後順大路一直往裡走(4-50分鍾)就到大壩了,左邊就是古劍湖,當地人稱大庫,不願走路的也可乘摩的到大庫.車費:重慶-綦江(19元) 縣城-師校修路處(1元) 師校-雞公嘴(4元,摩托15元) 雞公嘴-大壩(摩托5元)
釣魚收費:5元/1人/天 只限鰱、花,不限其它 (一定要請魚老闆丁四喝酒,喝高興了你就隨便釣不要錢,安逸!)是否可扎營:可住湖灣老王家裡,要說是重慶小趙那一幫幫的不要錢(容量5-6人).大壩可扎營,沒有大車經過.農家吃飯費用:老王家搭夥,正常吃喝6-7元/1頓,早餐不收錢
地名:丁山湖位置:綦江縣丁山鎮,與貴州習水接壤,平均海拔889米,年平均氣溫c氏17度.湖面積達46萬多平方米,是傣族的發祥地,古代的夜郎國.景區內八大景觀....a:丁山平湖; b:棘人遺址; c:松齡鶴壽; d:長春竹翠 e:高岩飛瀑 ; f:石筍雄姿; g:觀音溪趣 ;h:城隍古剎。乘車路線:重慶南坪長途車站坐到東溪鎮的車,下車後可徒步去東溪古鎮 ,東溪轉車至丁山湖 . 車費:南坪至東溪鎮(25元/人),東溪至丁山湖(8/人元 ),丁山湖門票(5元/人).釣魚收費:5元/人/天 是否可扎營:景區內需先申請.農家吃飯費用:酒樓.農家都有,不封頂
地名:馬甲塘水庫位置:綦江郭扶鎮平等村(海拔在1300m)魚訊:該水庫1978年修建,據說魚特別多、大魚不少釣魚收費:5元/天(花白鰱不準釣),
地名:新明水庫位置:綦江郭扶鎮乘車路線:到綦江後坐車到郭扶再坐摩的到水庫車費:綦江到郭扶6元,郭扶坐摩的要10元釣魚收費:5元/天是否可扎營:住農家5元一天農家吃飯費用:10元/天
地名:朝陽水庫位置:綦江石角環境3星 水質2星 垂釣指數2星 釣魚收費:10元一天 不準釣花白鰱地名:上朝陽水庫
位置:綦江石角
環境3星 水質4星 垂釣指數3星
地名:三岔河水庫
位置:綦江三角
環境4星 水質5星 垂釣指數2.5星
釣魚收費:5元一天 花白鰱過稱
地名:松灣水庫
位置:綦江永城
環境4星 水質4星 垂釣指數3.5星
釣魚收費:10元一天 可以釣花白鰱有大莽莽
地名:馬大塘水庫
位置:綦江三角
環境指數3.5星 水質3星 垂釣指數4星
釣魚收費:目前不開放有大莽莽 位置:綦江三角
地名:東風水庫
地點 綦江橋河
環境3.5星 水質2.5星 垂釣指數3星
釣魚收費:不詳
地名:柏林水庫
位置:綦江萬興
環境3星 水質3.5星 垂釣指數3星
釣魚收費:5元一天(5月1日起10元一天)不準釣花白鰱
地名:螃蟹溝水庫
地點 綦江雞公嘴後山
環境4.5星 水質4星 垂釣指數3星
5元一天
地名:洗馬灘水庫
位置:綦江百渡
水質3.5星 垂釣指數3.5星
釣魚收費:10元一天不準釣花白鰱 草魚過稱
地名:趙家溝水庫
位置:綦江石角
環境3星 水質3星 垂釣指數3.5星
釣魚收費:10元一天不準釣花白鰱 草魚過稱

重慶市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情況表1 萬州區 新田水庫 新田鎮 委託區縣管理2 萬州區 登豐水庫 高梁鎮 委託區縣管理3 開 縣 三匯水庫 三匯鄉 直接管理4 開 縣 龍安水庫 龍安鄉 直接管理5 涪陵區 水磨灘水庫 李渡鎮 委託區縣管理6 涪陵區 衛東水庫 馬武鎮 委託區縣管理7 墊江縣 雙河水庫 新民鎮 委託區縣管理8 巴南區 下澗口水庫 高安鎮 委託區縣管理9 梁平縣 鹽井口水庫 七條鎮 委託區縣管理10 南川市 土溪水庫 大觀鎮 委託區縣管理11 武隆縣 山虎關水庫 趙家鄉 委託區縣管理12 酉陽縣 龍潭水庫 卜海鄉 直接管理13 酉陽縣 勝利水庫 桃雲鄉 直接管理14 黔江縣 小南海水庫 南海鄉 委託區縣管理15 秀山縣 鍾靈水庫 鍾靈鄉 委託區縣管理 16 合川市 雙河水庫 雙龍湖鎮 委託區縣管理 17 合川市 白鶴水庫 三廟鎮 委託區縣管理 18 巴南區 南彭水庫 南彭鎮 委託區縣管理19 榮昌縣 三奇寺水庫 仁義鎮 委託區縣管理20 永川市 上游水庫 五間鎮 委託區縣管理21 永川市 關門山水庫 來蘇鎮 委託區縣管理22 北碚區 勝天水庫 偏岩鎮 委託區縣管理23 北碚區 海底海水庫 龍王鄉 委託區縣管理24 潼南縣 青雲水庫 小渡鎮 委託區縣管理25 潼南縣 從刊水庫 光輝鎮 委託區縣管理 26 渝北區 兩岔水庫 兩岔鎮 委託區縣管理 27 渝北區 新橋水庫 王家鎮 委託區縣管理28 江津市 清溪溝水庫 清溪鄉 委託區縣管理29 大足縣 化龍水庫 化龍鄉 委託區縣管理30 大足縣 上游水庫 中敖鎮 委託區縣管理 31 大足縣 龍水湖水庫 土橋鎮 委託區縣管理32 璧山縣 金堂水庫 正興鄉 委託區縣管理33 璧山縣 同心水庫 河邊鄉 委託區縣管
重慶周邊水庫
南岸周邊--雷家橋水庫、百步梯水庫、五馬水庫、賈家崗水庫、內口子水庫、青年湖水庫、銀湖水庫、塗山湖、躍進水庫巴南周邊--沙灣水庫、豐岩溝水庫、長河溝水庫、月華寺水庫、互助水庫、攤子口水庫、五通水庫、石橋水庫、土地溝水庫、響水水庫九龍坡周邊--大河溝水庫、龍潭溝水庫、團結水庫沙坪壩周邊--石堰口水庫、幸福水庫、工人水庫、普照寺水庫江北、渝北周邊--東方紅水庫、楊河溝水庫、五一水庫、東風水庫、海底溝地下水庫、豐收水庫、四五水庫、兩岔水庫、聖天水庫、衛星水庫(後兩個好像是北碚轄區)

『叄』 求二泉映月的揚琴伴奏譜(揚琴全曲譜也行)急!!!

作為中國人,對本民族的經典音樂作品應該是不陌生的。以下就是在下認為中國人應該熟悉的29首國樂精華,諸位若有不同意見,也請不吝賜教。

國樂精華之十大名曲

以作品產生的大致年代先後為序

一、《流水》(古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必再多說什麼了。

《高山流水》的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後分為《高山》、《流水》兩曲。「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經常被後人演奏者多為《流水》。

此曲曾入選美國70年代的「旅行者2號」飛船的太空唱片,在太空中播放,向外星文明展示人類文明的精華。此太空唱片的使用壽命據估計超過地球的年齡,也就是說在地球毀滅之後,這首曲子仍然存在。

二、《陽春白雪》(琵琶)

戰國時楚人宋玉在《對楚王問》中說:「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者彌寡……」

看來,所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者,是我國已知最早的高雅音樂與通俗音樂的對立了。可惜後世只傳下了這首「陽春白雪」。此曲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

三、《十面埋伏》(琵琶)

此曲描寫的是韓信以「十面埋伏」在垓下大敗楚霸王項羽的戰爭場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意境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四、《廣陵散》(古琴)

東漢蔡邕的《琴操》中記載有與此曲相關的歷史故事:聶政是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父因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韓王所殺。聶政為父報仇行刺失敗,但他知道韓王好樂後,遂毀容,入深山,苦學琴藝10餘年。身懷絕技返韓時,已無人相識。於是,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時,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已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近代琴家楊時百,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此曲聽來隱隱有英雄氣,蓋非無因。

雖然西晉嵇康臨刑前彈奏此曲,並嘆曰:「《廣陵散》於今絕矣!」其實此曲並未失傳。現在普遍認為明人朱權的《神奇秘譜》所載的曲譜為真本。

五、《梅花三弄》(古箏、洞簫合奏)

關於此曲的來歷,一般認為是源自《世說新語》中的一個故事。《世說新語·任誕》載:桓伊(字子野)善吹笛,王微之(字子猷)早聞其名,但兩人從未謀面。一次王徽之乘舟將發,這時岸上過來一隊車馬,從人告訴他車中坐的就是桓伊。於是王徽之邀請桓伊演奏。桓伊下車,坐胡床吹笛,奏三調後即離去。隨後,客主兩人乘車上舟各奔前程,從頭至尾,不交一言。而這首《梅花三弄》,據說就是桓伊當時演奏的曲子。

此曲另有箏、小提琴等演奏的其他版本。但依在下淺見,表現孤傲的梅花,恐怕還是洞簫更合適一些。而且在中國傳統的神話中,仙人大多也是吹簫的,這與梅花身份的高潔正好也是一個映襯。

六、《陽關三疊》(古琴)

《陽關三疊》是根據唐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而譜寫的一首琴歌。王維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廣為流傳,並收入《伊州大麴》作為第三段。唐末時人陳陶曾寫詩說:「歌是《伊州》第三遍,唱著右丞征戍詞。」後來又被譜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流傳下來的各種版本基本都上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復,疊唱三次,故稱「三疊」。

七、《春江花月夜》(古箏)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陽簫歌》、《潯陽夜月》。大概得名於唐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所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景,在此曲中用細膩、委婉的旋律得到了完美的表達。海外華人中此曲享有盛名。

八、《漁舟唱晚》(古箏)

《漁舟唱晚》是一首古箏曲,標題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句。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直至月光如水、萬家燈火的動人畫面。有關樂曲的由來,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一種認為是30年代中期古箏家婁樹華根據明、清時期的古曲《歸去來》加以改編而成的,另一說法是山東古箏家金灼南早年將家鄉的民間傳統曲《雙板》等樂曲改編而成的。

九、《良宵》(二胡)

此曲由著名的民族音樂家及教育家劉天華先生(1895-1932)作於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1927年除夕,劉天華的幾個學生到他家過年,那晚他心情特別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歡樂氣氛的感染,即興拉弦作曲,一氣呵成。

十、《二泉映月》(二胡)

《二泉映月》的曲作者叫華彥鈞(1893-1950),小名阿炳,江蘇無錫人。他從小隨做道士的父親在道觀里長大,道士們做道場用的樂器竹笛、三弦、二胡、琵琶等樂器他逐漸地全都學會了。十五、六歲時,他已成長為無錫道教界一名出色的樂師。1928年,他雙目失明,人們從此習慣地叫他「瞎子阿炳」。由於社會動亂,生活無著,道產也變賣一空,他開始了流浪的賣藝生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這種比乞丐強不了多少的流浪賣藝中度過的。

阿炳演奏的許多樂曲,都是他自編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樂曲就像他悲慘一生的真實寫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1950年暑假,當時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的楊蔭瀏(1899-1984)、曹安和(1914-)兩位音樂家,攜帶學院剛剛買到的一台進口鋼絲錄音機回到家鄉無錫,找到久仰大名的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要為他的演奏錄音。當時阿炳已經多年不演奏樂器了,手頭也沒有樂器,楊蔭瀏就從樂器店現買了琵琶、二胡各一把,阿炳練習了三天之後,錄下了《二泉映月》等兩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當他們再去看望阿炳時,這位飽經滄桑的民間音樂家已經因病去世了,他們錄制的《二泉映月》等樂曲,成了阿炳僅存於世的絕響。當年為《二泉映月》這首樂曲錄音後,楊蔭瀏問起這首樂曲的曲名,阿炳說這首樂曲沒有名字,是他隨便拉的。楊蔭瀏又問他常在什麼地方拉,他說在街頭,也常在惠山的亭子上拉。因為惠山腳下有一泓美麗的泉水,名為「天下第二泉」,楊蔭瀏說,那就叫《二泉映月》吧!此曲的曲名就從此而來。

據中央音樂學院終生院長趙沨先生回憶:「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是: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中央音樂學院第一次聽到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時淚流滿面的情況,並且以東方人所特有的那種虔誠的態度來說:這種音樂只應該跪下去聽,並且真正的從椅子上順勢要跪下去,當我扶著他的手又把他扶在座位上之後,他又哺哺地向我說:如果我聽了這次演奏,我昨天絕對不敢指揮這個曲目,因為我並沒有理解這首音樂,因此,我沒有資格指揮這個曲目。」

國樂精華之九大新民樂

以作品產生的大致年代先後為序

一、《思鄉曲》

《思鄉曲》是馬思聰(1912-1987)於1937年所寫《內蒙組曲》(又名《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主題音樂來自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馬思聰是我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早年留學法國,1931年回國後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解放後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國,1987年在美國費城逝世。

二、《牧歌》

小提琴曲《牧歌》是當時還是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沙漢昆於1953年創作的作品,採用內蒙民歌呼倫貝爾盟的長調民歌《烏和日圖和灰騰》的素材創作而成。

三、《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由作曲家李煥之(1919-2000)創作,這是他的管弦樂組曲《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完成於1956年。作品主要取材於陝北民間音樂,風格明快、粗獷而熱烈的樂曲,表現了陝北人民歡度春節的生動情景。據統計,這首《春節序曲》是音樂舞台上演奏得最多的中國管弦樂作品之一。

四、《新疆之春》

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由馬耀中、李中漢創作於1956年。具有濃郁的維吾爾族民間音樂風格和奔放熱情的性格特徵。該曲曾被改編為重奏、齊奏、管弦樂和民樂合奏等多種器樂曲形式。

五、《梁祝》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由當時還是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何占豪(1933-)、陳剛(1935-)在1959年創作完成的畢業作品。取材於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主要旋律。1959年5月27日首演時,由兩位作者的學習小提琴專業的同學、當時只有18歲的俞麗拿擔當獨奏,一舉獲得轟動。有華僑稱為「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它」。

六、《哈伲情歌》

《哈伲情歌》由作曲家張難創作,主要採用了雲南哈伲族的民間音樂素材。

七、《海濱音詩》

《海濱音詩》由作曲家秦詠誠(1933-)創作於1962年。

八、《苗嶺的早晨》

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由作曲家陳鋼於1975年根據同名口笛樂曲改編。以苗族飛歌特有的旋律音調為主要素材。

九、《美麗的塔什庫爾干》

這首小提琴獨奏曲是作曲家陳鋼根據吐爾遜卡爾所作的歌曲《美麗的塔什庫爾干》和劉富榮改編的笛子獨奏曲《帕米爾的春天》改編,完成於1976年。其中應用了新疆塔吉克族的音樂素材。

國樂精華之十大民歌

以作品產生的大致年代先後為序

一、《天涯歌女》

《天涯歌女》是1941年上海國泰影片公司拍攝的《馬路天使》中的插曲,詞曲作者分別是鼎鼎大名的田漢(1898-1968,國歌的詞作者)和賀綠汀(1903-1999,曾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由30、40年代著名的歌星「金嗓子」周璇(1920-1957)演唱。曲調採用了江南民歌的音樂素材。而周璇也憑借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一舉奠定了她在當時上海電影界以及後來中國電影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而提到這部電影《馬路天使》,就不能不提也為此片譜寫過插曲的、當時有「歌王」之稱的陳歌辛(1914-1961)。他是當時最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是40年代的一首《玫瑰玫瑰我愛你》。旋律奔放、節奏明快,巧妙地將典型的中國民族音調與躍動的現代城市節奏相融合——特別是在50年代被譯成英語傳入美國,並由Frank Laine加以爵士化的演繹後,使之更為國際化,從而榮登美國1951年流行音樂排行榜(Billbroad)榜首。這是到今天唯一一首由中國人創作的Billbroad榜首歌曲。另外,他的兒子就是寫出《梁祝》等著名作品的作曲家陳剛。

歌詞:

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哎呀哎呀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家山呀北望,淚呀淚沾襟。

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哎呀哎呀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人生呀誰不惜呀惜青春。

小妹妹似線郎似針,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哎呀哎呀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此曲由著名的「民歌大王」王洛賓先生(1913-1996)整理創作。1941年春天,電影導演鄭君里去青海省青海湖畔拍攝一部電影時,當時參加演出王洛賓對當地一位藏族千戶長的女兒卓瑪情有獨鍾,在離開青海湖時根據當地民歌創作了這首《在那遙遠的地方》。

這首《在那遙遠的地方》和下面的《半個月亮爬上來》被選錄入《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著作》。《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還被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Paul Robeson(《老人河》等歌曲的演唱者)、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Jose Carreras等人作為自己的保留曲目,用中文唱遍全世界,並被享譽全球的巴黎音樂學院編入音樂教材。

歌詞: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活潑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牧羊。每天看著那粉紅的笑臉,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三、《半個月亮爬上來》

王洛賓在40年代為一位在蘭州的姑娘方珊所作,後被選錄入《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著作》。

歌詞:

半個月亮爬上來,咿啦啦,爬上來。

照著我的姑娘梳妝台,咿啦啦,梳妝台。

請你把那紗窗快打開,咿啦啦,快打開。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輕輕的,扔下來。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輕輕的,扔下來。

四、《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上個世紀30年代誕生於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由當地的群眾自發編創並於40年代逐漸流傳開來。40年代中期,就讀於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校的福建學生吳文季在從軍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後將此歌轉交給他的老師伍正謙。伍正謙十分喜愛,又請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師配樂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後,將原名《跑馬溜溜的山上》改名為《康定情歌》,後來伍正謙在學校的一次音樂會上首次演唱了這首歌曲。後來,江定仙又將此歌推薦給了當時走紅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舉辦的個人演唱會上公開演唱了此歌,以後便將此歌作為自己的保留節目,從南京唱到了大西北,從國內唱到了國外,使《康定情歌》傳遍了世界。

歌詞: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

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

月亮彎彎,康定溜溜的城喲!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

張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喲!

月亮彎彎,看上溜溜的她喲!

一來溜溜的看上,人才溜溜的好喲!

二來溜溜的看上,會當溜溜的家喲!

月亮彎彎,會當溜溜的家喲!

世間溜溜的男子,人才溜溜的好喲!

世間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求喲!

月亮彎彎,任我溜溜的求喲!

五、《紫竹調》

《紫竹調》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於蘇州的市井愛情小調,後成為上海滬劇曲牌。經歷代藝人傳播修改,成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樂曲以弦樂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豎琴的晶瑩琶音與之相和,頗具江南絲竹的風格。歌詞多因情而發,沒有固定的版本,這也是最原生狀態的民歌的特點。

六、《敖包相會》

1952年,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短篇小說《科爾沁草原的人們》改編的電影劇本《草原上的人們》,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開拍,而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據影片編劇之一的瑪拉沁夫介紹,他將《敖包相會》的歌詞寫好後,交給了另一位編劇海默修飾潤色,兩人幾經切磋後,又拿給影片作曲——著名的達斡爾族作曲家通福看。隨後,通福來到了他的故鄉呼倫貝爾大草原,根據海拉爾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創作而成。1953年,電影《草原上的人們》上映,《敖包相會》也隨之飄向了祖國的五湖四海。

歌詞: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

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

如果沒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兒不會自己開。

只要哥哥我耐心地等待喲,我心上的人兒就會跑過來喲嗬。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

我在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

我在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

七、《茉莉花》

這原是一首江蘇民歌,整理者為何仿(1928-)。1942年冬,當時還是新四軍文藝小戰士、年僅14歲的何仿到江蘇六合八百橋鎮金牛山下(今屬南京)采風,被當地的一首歌《鮮花調》優美的曲調所吸引,並在此基礎上加工整理出了《茉莉花》。此歌於1957年真正面世,1959年最終定稿。從此傳唱大江南北,甚至遠在西方都有根據它改編的各種版本的樂曲。法國著名鋼琴家Richard Clayderman、美國著名薩克斯風演奏家Kenny G都曾演奏過此曲的改編版本。不過何仿本人一直不認為此歌為自己創作,所以從未收取過版稅。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八、《蝴蝶泉邊》

《蝴蝶泉邊》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的愛情喜劇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電影講述了一對在雲南大理蝴蝶泉邊對歌定情的白族青年的愛情故事。對歌這種當地特有的白族青年男女定情方式對於當時的漢族觀眾還是相當陌生的。而隨著影片的放映,這首《蝴蝶泉邊》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著名滿族作曲家雷振邦(1916-1997)採用兩首不同風格的白族民歌加工而成豐富獨特的旋律。詞作者是電影《五朵金花》的編劇季康。

歌詞:

女:大理三月好風光哎,蝴蝶泉邊好梳妝,蝴蝶飛來採花蜜喲,阿妹梳頭為哪樁?蝴蝶飛來採花蜜喲,阿妹梳頭為哪樁?

男:蝴蝶泉水清又清,丟個石頭試水深,有心摘花怕有刺,徘徊心不定啊伊喲。

女:有心摘花莫怕刺哎,有心唱歌莫多問,有心撒網莫怕水喲,見面好相認。

男:陽雀飛過高山頂,留下一串響鈴聲,阿妹送我金荷包喲,哥是有情人啊伊喲!

女:燕子銜泥為做窩,有情無情口難說,相交要學長流水喲,朝露哥莫學啊伊喲!

男:祖傳三代是鐵匠,煉得好鋼銹不生,哥心似鋼最堅貞,妹莫錯看人。送把鋼刀佩妹身,鋼刀便是好見證,蒼山雪化洱海乾,難折好鋼刃。

女:橄欖好吃回味甜,打開青苔喝山泉,山盟海誓先莫講,相會待明年。明年花開蝴蝶飛,阿哥有心再來會,蒼山腳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蒼山腳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

九、《草原之夜》

1959年春天,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張加毅帶領攝制組赴新疆拍攝記錄片《綠色的原野》,拍攝的地點選定在伊犁地區可克達拉農場。新疆這塊美麗的土地,這里勤勞、淳樸、能歌善舞的民族,這里的一切都使張加毅贊嘆不已。他在激動中寫出了《草原之夜》的歌詞後,交給作曲家田歌,田歌用40分鍾寫出了這首後來蜚聲海內外的名歌。1990年,《草原之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東方小夜曲」。

歌詞: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耶,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來春風。

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耶,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十、《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此歌為作曲家雷振邦於1962年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當時拍攝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創作,主要參考了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間歌曲《古力碧塔》。《古力碧塔》講述的是一名為商人趕腳的塔吉克青年,愛上了喀布爾城的一位公主,但遭到了反對,青年只能順著古絲綢之路流浪,把優美凄涼的歌聲傳遍了所有他路經的地方,最後傳回到帕米爾高原他的故鄉。

歌詞: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哎紅得好象,紅得好象燃燒的火?

它象徵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

花兒為什麼這樣鮮,為什麼這樣鮮,鮮得使人不忍離去?

它是用青春的血液來澆灌。

除這10首歌之外,還有東北的赫哲族民歌《烏蘇里船歌》、湖北民歌《洪湖水浪打浪》、江南民歌《采紅菱》等,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但由於其影響力與上面10首仍有差距,故沒有入選。

『肆』 重慶青木關鳳凰花海學生證門票可以打折嗎怎麼個優惠法好耍嗎值不值得去

門票每人30元,憑本人學生證購票每人只需要20元。這個景區很不錯的,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鮮花,我去過,值得一看。

『伍』 重慶沙坪壩區哪裡都有新的規劃,為什麼青木關沒有

青木關可改造濕地公園和森林公園因有山有水

『陸』 「中國民歌知多少」觀後感

解放前,種瓜調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營、柏楊等地廣為流傳,並在歌唱間伴有打擊樂器。湖北利川是《龍船調》的故鄉,1955年春節,利川舉行全縣業餘音樂、舞蹈、戲曲匯演,《種瓜調》受到好評。後經利川縣文化館幹部周敘卿和黃業威收集整理,加工潤色,改為表演唱《龍船調》。《龍船調》以《種瓜調》為基礎,積累了當地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字里行間透露出濃濃的生活氣息,經過反復推敲錘煉,詞義更加精煉,旋律更是極其流暢、優美動人,集中而風情萬種地表現了土家么妹兒的嬌羞、嫵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駝背艄公的幽默、野性,從而完成了從形式到內容的重大飛躍。1957年利川民間藝人汪國盛、張順堂首次將《龍船調》作為參加全國第二屆音樂舞蹈匯演節目在北京懷仁堂演唱,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武漢歌唱家劉家宜最早將她唱的《龍船調》灌成唱片流行全國,王玉珍又將《龍船調》唱到了日本,還有著名歌唱家王潔實、謝莉斯、魏金棟、李谷一、湯燦等多次傳唱。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將其唱到了悉尼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在全球掀起了傳唱《龍船調》的熱潮。

2.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中國民歌。
起源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為「鮮花調」,有幾百種鳴唱法,但大同小異,實際就是一種,音樂界稱為「近似音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主要流行區在江浙。據已故音樂史論家章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等專家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在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揚州清曲,以及從揚州清曲中汲取豐富營養的揚劇,都有「鮮花調」曲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國音樂源遠流長,但最大遺憾是,長期以來大多數只有曲牌名及歌詞,很少有曲譜記載。現存最早的「鮮花調」(又名「仙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由英國人希特納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為1840年抄本《張菊田琴譜》之古琴曲。
現代首次以簡譜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線歌舞團到北京作匯報演出,演唱很成功,後灌制了唱片,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揚州大規模採集民歌,所收錄的1000餘首民歌中,就有儀征、江都、興化三種「茉莉花」,詞曲大同小異。90年入選《中國民歌集成.江蘇卷》的揚州民歌達230餘首,「茉莉花」(即「鮮花調」以7種詞曲形式列入該書,第一種即為何仿這一首,在其曲最後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詞、記譜」。
起源爭議
1942年,新四軍戰士何仿在江蘇六合採風時,記錄了一首當地民間藝人演唱的《鮮花調》。1957年,已在南京前線歌舞團工作的何仿,將其改編成了民歌《茉莉花》參加全國匯演,《茉莉花》被首次標名「江蘇民歌」。但《鮮花調》早在清末就唱遍全國,山東省就有《鮮花調》,假設何仿在臨清記錄了這首民歌,並由山東前衛歌舞團演出,今日豈不成了山東民歌?因此筆者認為,最先「注冊」與它的原產地,是兩碼事。
有文章說,據已故音樂史學家章鳴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據筆者考證,《鮮花調》之名卻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揚州清曲有《鮮花調》,這是不辯的事實。但據中國戲曲音樂、曲藝音樂、民間歌曲等集成記載,全國各地到處都有《鮮花調》,證明《鮮花調》最早出現於揚州清曲中非常牽強,至於傳播到全國的方式,有人提出是通過歌妓的說法也不能讓人信服,至今並沒有發現歷史上有揚州歌妓跑遍全國的記載。還有人提出,英國人希特納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中記載的「小調」(即《鮮花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中),就來自於揚州清曲,同樣也沒有拿出確鑿的證據。[1]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南京市的六合區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3.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上個世紀30年代誕生於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經考據《康定情歌》的作者是四川宣漢的李依若創並於40年代,逐漸流傳開來。40年代中期,就讀於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校的福建學生吳文季在從軍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後將此歌轉交給他的老師伍正謙。伍正謙十分喜愛,又請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師配樂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後,將原名《跑馬溜溜的山上》改名為《康定情歌》,後來伍正謙在學校的一次音樂會上首次演唱了這首歌曲。後來,江定仙又將此歌推薦給了當時走紅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舉辦的個人演唱會上公開演唱了此歌,以後便將此歌作為自己的保留節目,從南京唱到了大西北,從國內唱到了國外,使《康定情歌》傳遍了世界。

4.走西口
據說它已經流傳了一兩百年。這首歌不但山西人會唱,山西鄰近的內蒙、陝西,甚至更遠一點的寧夏、青海、甘肅也有許多人會唱。
中國有句老話叫「十里不同音」,說的是民歌有很強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許多地方的人會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當時有許多山西人曾到過這些地方,他們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這首歌,時間長了,當地人也學會了。
山西河曲民歌《走西口》道出了一對新婚夫婦生離死別的悲苦與近代山西人出外謀生的艱辛,它的背後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自然、地理原因。走西口是對命運的挑戰,是對新環境的開拓。走西口固然艱辛,可是勤勞智慧的人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正是他們開啟了「海內最富」的輝煌時代。走西口這一自發行為深刻地改變了山西與蒙古地區的發展進程。
文化背景
清代是中國人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清初通過康雍乾三世的恢復發展,到乾隆朝全國人口突破三億大關。人地矛盾尖銳,大量內地貧民迫於生活壓力,「走西口」、「闖關東」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來成千上萬的晉、陝等地老百姓湧入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和鄂爾多斯等地謀生的移民活動。「走西口」這一移民活動,大大改變了口外蒙古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同時,占移民比例極高的山西移民,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將山西的晉文化帶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使當地形成富有濃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晉文化作為農耕文化的一部分,通過人口遷移,與當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的惡劣迫使晉北很多人到口外謀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舊謠充分說明「走西口」者多為自然災害引起的飢民。清光緒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現被稱為「丁戊奇災」的近代最嚴重的旱災,甚至部分地區寸雨未下。自然災害引起的人口流遷,以忻州、雁北等晉北地區最為突出。晉北各州縣貧瘠的土地,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大批百姓離開故土。例如「陽高地處北塞,砂磧優甚,高土黃沙,滿目低土,鹼鹵難耕……地瘠民貧,無所厚藏,一遇荒歉,流離不堪。」在貧瘠的土地,寒冷的氣候,無川流灌溉的惡劣自然環境里,晉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災歉,人們不得不流離失所,奔赴口外謀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離鄉北上口外蒙古,艱苦創業,開發了內蒙古地區。更重要的是,他們給處於落後游牧狀態的內蒙古中西部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化,使當地的整個文化風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伴隨著「走西口」移民的進程,口外蒙古地區以傳統單一的游牧社會演變為旗縣雙立,農耕並舉的 多元化社會。在這一演變過程中,作為移民主體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由於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絕大多數,因而當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晉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說是晉文化在這一地區的擴展。
人口的流動,帶動了文化的傳播,而文化的傳播,又拉近了地區間的距離,增強了它們的認同感。「走西口」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進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與內地的交流,進一步增進了蒙漢之間的民族感情,對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繁榮穩定產生了一定的積極的影響。

還有很多可以查一查,如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東北民歌《烏蘇里船歌》,陝北民歌《送情郎》都很好聽。

『柒』 北碚到青木關沿途的景點,學校,醫院,以及重要建築物

問對人了。從北碚開始吧,直接奔重點吧,也不可能每個站都一一說吧?北碚~青木關。全程約60分鍾。15分鍾:行政中心(北碚區政府)高速路口(通往主城各區)18分鍾:海宇大酒店(重慶面積最大的一個酒店)21分鍾:批發菜市場。23分鍾:曹家壩(青年職業技術學院)25分鍾:歇馬鎮 。30分鍾:天台寺度假村。(北碚區與沙坪壩區的交界)40分鍾:電鍍廠。55分鍾:青木關派出所、青木關新開發區、青木關鎮小學。60分鍾:青木關。
說的有點多。 有什麼不懂得可以問我,很高心為你解答!

『捌』 中通快遞青木關青北下街店在哪裡

中通快遞
重慶市
沙坪壩區
新青路與青柿巷交叉口
東南50米
重慶微電子工業學校旁

熱點內容
牡丹江至哈爾濱火車 發布:2025-07-09 03:22:41 瀏覽:378
七夕送健康 發布:2025-07-09 03:10:18 瀏覽:718
梅花君子蘭 發布:2025-07-09 03:09:45 瀏覽:750
什麼闊葉綠植好 發布:2025-07-09 03:05:13 瀏覽:118
披針葉野丁香 發布:2025-07-09 03:03:03 瀏覽:120
面團插花 發布:2025-07-09 03:00:57 瀏覽:759
海棠盆景種植技術 發布:2025-07-09 02:59:42 瀏覽:75
寧海百合小區 發布:2025-07-09 02:56:00 瀏覽:156
櫻花草調子 發布:2025-07-09 02:55:21 瀏覽:521
園林花藝造景 發布:2025-07-09 02:54:40 瀏覽:918